【人教版高三上學期語文第三次調研考試試卷】
一、文言文閱讀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題。
范延光,字子瑰,臨漳人也。唐明宗①為節(jié)度使,置延光麾下,而未之奇也。明宗破鄆州,梁②兵方扼楊劉,其先鋒將康延孝陰送款于明宗。明宗求可以通延孝款于莊宗者,延光輒自請行,乃懷延孝蠟丸書,西見莊宗致之,且曰:“今延孝雖有降意,而梁兵扼楊劉者甚盛,未可圖也,不如筑壘馬家口以通汶陽!鼻f宗以為然。壘成,梁遣王彥章急攻新壘。明宗使延光間行求兵夜至河上為梁兵所得送京師下延光獄搒掠數(shù)百脅以白刃延光終不肯言。莊宗入汴,獄吏去其桎梏,拜而出之。莊宗見延光,喜,拜檢校工部尚書。
明宗時,為宣徽南院使。明宗行幸汴州,至滎陽,朱守殷反,延光曰:“守殷反跡始見,若緩之使得為計,則城堅而難近。故乘人之未備者,莫若急攻,臣請騎兵五百,馳至城下,以神速駭之。”乃以騎兵五百,自暮疾馳至半夜,行二百里,戰(zhàn)于城下。遲明,明宗亦馳至,汴兵望見天子乘輿,乃開門,而延光先入,猶巷戰(zhàn),殺傷甚眾,守殷死,汴州平。
明年,遷樞密使。明宗問延光馬數(shù)幾何,對曰“騎軍三萬五千!泵髯谠唬骸拔岜g四十年,在太原時,馬數(shù)不過七千,今有馬三萬五千而不能一天下,吾老矣,馬多奈何!”延光因曰:“臣嘗計,一馬之費,可養(yǎng)步卒五人,三萬五千匹馬,十五萬兵之食也。”明宗扶髀嘆曰:“肥戰(zhàn)馬而瘠吾人,此吾所愧也!”
是時,王淑妃用事,遂凝兄弟與淑妃有舊,方倚以蒙恩寵,所言無不聽,而大臣以妃故,多不敢爭,獨延光從容沮止之。明宗有疾,不能視朝,京師之人,洶洶異議,有司不能禁;騽裱庸庖試婪ㄖ浦,延光曰:“制動當以靜,宜少待之。”已而明宗疾少間,京師乃定。
是時,秦王握兵驕甚,延光懼禍之及也,乃求罷去。明宗再三留之,延光繼之以泣,不得已,乃罷之。已而秦王舉兵見誅,明宗崩,潞王反,唐室大亂,弘昭、赟皆及禍以死。末帝③復詔延光為樞密使,拜宣武軍節(jié)度使。 (選自《新五代史》,有刪節(jié))
注:①唐明宗:李嗣源,五代十國時期后唐第二位皇帝。②梁:又稱后梁,五代十國時期的一個國家,與后唐是死敵。③末帝:明宗李嗣源養(yǎng)子,后唐末代皇帝,又稱廢帝。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明宗使延光間行/求兵夜至河上/為梁兵所得/送京師/下延光獄/搒掠數(shù)百/脅以白刃/延光終不肯言
B.明宗使延光間行/求兵夜至河上/為梁兵所得/送京師/下延光獄搒掠/數(shù)百脅以白刃/延光終不肯言
C.明宗使延光間行求兵/夜至河上/為梁兵所得/送京師/下延光獄/搒掠數(shù)百/脅以白刃/延光終不肯言
D.明宗使延光間行求兵/夜至河上/為梁兵所得/送京師/下延光獄搒掠/數(shù)百脅以白刃/延光終不肯言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拜”指用一定的禮節(jié)授予某種名義或職位,比如文中的“拜而出之”中的“拜”。
B. “幸”指封建帝王親臨某地或寵愛妃嬪,“明宗行幸汴州”中的“幸”即前一個意思。
C. “用事”指統(tǒng)治者執(zhí)掌政權,“視事”指官吏到職辦公,兩詞中的“事”均指政事。
D. “崩”在等級森嚴的古代社會表示天子的死,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范延光具有謀略。朱守殷謀反,范延光建議趁敵人不備猛攻,帶先頭部隊五百人飛馳至城下,以神速震懾對方,取得效果。
B.范延光勇氣可嘉。明宗攻打鄆州為了將敵將康延孝的降書送給莊宗,范延光主動請纓,前去送信,返回途中被捕入獄。
C.范延光遇事冷靜。明宗患病,京師議論紛紛,有人勸延光嚴厲制裁,延光以靜制動,不久,明宗病情好轉,京師也安定下來。
D.范延光頗有遠見。當時秦王握有兵權,非常驕縱,延光害怕禍患波及自己,力請辭官,后來果然唐室大亂,延光免受禍患。
(二)閱讀下面文段,完成4--6題。
劉沆,字沖之,吉州永新人。及長,倜儻任氣。舉進士不中,自稱“退士”,不復出,父力勉之。天圣八年,始擢進士第二,為大理評事、通判舒州。有大獄歷歲不決,沆數(shù)日決之。
章獻太后建資圣浮圖,內侍張懷信挾詔命,督役嚴峻,州將至移疾不敢出,沆奏罷懷信。再遷太常丞、直集賢院,出知衡州。大姓尹氏欺鄰翁老子幼,欲竊取其田,乃偽作賣券,及鄰翁死,遂奪而有之。其子訴于州縣,二十年不得直,沆至,復訴之。尹氏持積歲稅鈔為驗,沆曰:“若田千頃,歲輸豈特此耶?爾始為券時,嘗如敕問鄰乎?其人固多在,可訊也!币纤旆。
奉使契丹,館伴杜防強沆以酒,沆沾醉,拂袖起,因罵之,坐是出知潭州。又降知和州,改右諫議大夫、知江州。時湖南蠻猺數(shù)出寇,至殺官吏。以沆為龍圖閣直學士、知潭州兼安撫使,許便宜從事。沆大發(fā)兵至桂陽,招降二千余人,而蠻酋降者皆奏命以官。又募土兵分捕余黨,斬馘甚眾。已而賊復出,殺裨將胡元,坐降知鄂州。還,知審刑院,除知永興軍。頃之,以龍圖閣學士權知開封府,數(shù)發(fā)隱伏;实v三年,拜參知政事。
文彥博、富弼復入為相。彥博為昭文館大學士,弼監(jiān)修國史,沆遷兵部侍郎,位在弼下。論者以為非故事,乃帖麻改沆監(jiān)修國史,弼為集賢殿大學士。沆既疾言事官,因言:“慶歷后,臺諫官用事,朝廷命令之出,事無當否悉論之,必勝而后已,專務抉人陰私莫辨之事,以中傷士大夫。執(zhí)政畏其言,進擢尤速!便焖炫e行御史遷次之格,滿二歲者與知州。
御史范師道、趙抃歲滿求補郡,沆引格出之,中丞張升等言沆挾私出御史。時樞密使狄青亦因御史言,罷知陳州,沆奏曰:“御史去陛下將相,削陛下爪牙,此曹所謀,臣莫測也!鄙纫嬲摫娌灰眩T沆知應天府。遷刑部尚書,徙陳州。沆長于吏事性豪率少儀矩然任數(shù)善刺探權近過失陰持之以軒輊取事論者以此少之(節(jié)選自《宋史•劉沆傳》)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沆長于吏事/性豪率/少儀矩/然任數(shù)/善刺探權近過失/陰持之以軒輊取事/論者以此少之/
B.沆長于吏事/性豪率少儀矩/然任數(shù)善/刺探權近過失陰持之以軒輊取事/論者以此少之/
C.沆長于吏事/性豪率/少儀矩/然任數(shù)善/刺探權近過失/陰持之以軒輊取事/論者以此少之/
D.沆長于吏事/性豪率少儀矩/然任數(shù)/善刺探權近過失陰持之以軒輊取事/論者以此少之/
5.下列對文中加橫線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名”一般是在出生時由父親或尊長所取,“字”是在成人禮上后加的,出于禮貌,古人往往自稱用名,稱人以字。
B.進士,是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婆e殿試時的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即狀元、榜眼、探花。
C.便宜從事,朝廷給予大臣的一種特權,遇事不必請示,可根據(jù)實際情況斟酌處理。
D.“天圣”,是宋仁宗趙禎的年號,年號是中國歷代帝王用以紀年的名號,一個皇帝有且只有一個年號。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劉沆為官善決斷。任舒州通判時,將州里幾年沒有判決的案件幾天就裁決了。
B.劉沆辦案心思細密。曾有尹姓的大戶人家,霸占鄰居的房產(chǎn)二十多年,劉沆從這戶人家每年上繳的賦稅判斷田地買賣的契約是偽造的。
C.劉沆仕途坎坷,宦海沉浮。他曾因鎮(zhèn)壓湖南起義失利被貶鄂州,任職開封府期間官職又幾起幾落。
D.劉沆痛恨言官,直言進諫。劉沆進言說,言官專挑別人隱秘不能爭辯的事情來中傷士大夫,令執(zhí)政者忌憚,從而得到提拔。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一)閱讀下面一首詞,回答7——8題
甲午元旦 孔尚任
蕭疏白發(fā)不盈顛,守歲圍爐竟廢眠。剪燭催干消夜酒,傾囊分遍買春錢。
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興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歡笑拜新年。
【注釋】元旦:即現(xiàn)在的“春節(jié)”。
7.《甲午元旦》詩中所寫的春節(jié)習俗,在下列詩句中沒有表現(xiàn)的一項是(3分)
A. 兒童卻立避其鋒,當階擊地雷霆吼。
B. 千家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C. 一樽歲酒拜庭除,稚子牽衣慰屏居。
D. 明月皎皎千門秀,華燈盞盞萬戶春。
8.下列對聯(lián)不適合作“春聯(lián)”的一項是(3分)
A. 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
B. 家居光天化日下,人在春風和氣中
C. 千家笑語漏遲遲,憂患潛從物外知
D. 百福盡隨新節(jié)至,千祥俱自早春來
(二)閱讀下面一首詞,回答9——10題
水龍吟 秋興 吳則禮
秋生澤國,無邊落木,又作蕭蕭下。澄江過雨,涼飆吹面,黃花初把。蒼鬢羈孤,粗營雞黍,濁醪催貰①。對斜斜露腳,寒香正好,幽人去,空驚咤。
頭上綸巾醉墮,要欹眠,水云縈舍。牽衣兒女,歸來歡笑,仍邀同社②。月底蓬門,一株江樹,悲蟲鳴夜。把茱萸細看,牛山③底事,強成沾灑。
注釋:①貰:讀shì,賒欠。②社:一種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慶;顒。③牛山:《晏子春秋》載,齊景公登牛山,流涕曰:“美哉國乎!若何去此而死也?”
9.列對這首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詞的上闋“秋生”句和“澄江”句,交代了時節(jié),描寫了環(huán)境特點,營造了悲涼孤寂的氛圍,奠定了全詞的感情基調。
B.“蒼鬢”句,描寫了詞人兩鬢斑白,人生老邁,漂泊孤苦,只能靠自己種地養(yǎng)雞糊口,連喝杯濁酒也要賒欠的困頓境遇。
C.“把茱萸細看”與王維詩“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異曲同工,遙想了故鄉(xiāng)親人對身處遠方的詩人的思念。
D.整首詞所描寫的蕭蕭落木,雨后澄江,云水縈舍,月下江樹的景象,畫面感極強,表現(xiàn)了詞人獨具匠心的構圖能力。
10.詞結尾句“牛山底事,強成沾灑”,借用齊景公登牛山而悲泣的故事,來抒發(fā)時光易逝的人生悲嘆。下面詩句中與這句的手法不相同的一項是(3分)
A.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唐•李商隱《錦瑟》)
B.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C.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唐•劉禹錫《烏衣巷》)
D.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宋•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三)閱讀下面兩首詩,回答11——13題
臺城 劉禹錫
臺城六代競豪華,結綺臨春事最奢。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后庭花。
臺城 韋莊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 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11.對詩歌中詞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臺城,古都金陵的核心,從東晉到南朝結束,一直是朝廷臺省和皇宮所在地。“臺”指當時以尚書臺為主體的中央政府,因尚書臺位于宮城之內,因此宮城又被稱作“臺城”。
B.六朝,一般是指中國歷史上三國至隋朝的南方的六個王朝。即孫吳(或稱東吳、三國吳)、東晉、南朝宋(或稱劉宋)、南朝齊(或稱蕭齊)、南朝梁、陳朝這六個朝代。
C.結綺﹑臨春,南朝陳后主所建高閣,高大華美,金碧輝煌,是六朝繁華的見證,也是統(tǒng)治者窮奢極欲的見證。
D.柳,“柳”“留”諧音,古人送別多用“折柳”表示離人難言難分之情“折柳贈別”之風漸而盛行。古詩中柳的意象多與別離有關。如本題中“臺城柳”就是這樣一個意象。
12.韋詩中“六朝如夢鳥空啼”一句含義雋永,此句中哪一個字用得最妙?請加以賞析。(5分)
答:
13.兩首詩所用的主要藝術手法各有特色,請結合具體詩句加以賞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4.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三峽》中直接描寫夏季三峽水勢浩大的句子: , 。
(2)《馬說》中描寫千里馬悲慘遭遇的句子是: , 。
(3)《岳陽樓記》中用動靜結合描寫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 。
四、文學類文本閱讀
15.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題。
當歸
、佟叭厝匕。銢]空回家,媽想過來看你!蔽逡磺跋,母親的電話把包蓉蓉嚇了一跳。
、凇皨專挥眠^來。我回家!卑厝睾芄麛嗟卣f。電話那頭,母親高興得變了聲音: “好!好女兒!”
、郯厝刈狭嘶丶业拇罂蛙嚒
、苘嚿希形淮┌滓r衫的小伙子正在興奮地打電話: “我快到了。車子已經(jīng)過了山茶嶺。外面的風景很美……媽,我先掛了,待會見!币晃簧狭四昙o的人正在大聲地說話,他的聲音像擴音喇叭,一車子的人都聽了個清清楚楚: “您不用準備,我回來燒。不要操心,媽,您歇著就好!狈畔率謾C,他自豪地笑道: “我媽今年九十歲了,還硬朗著呢!
、荨俺C情!卑厝卦谛睦镎f。她把視線落到窗外。一塊塊已經(jīng)結籽的油菜花紛紛往后奔跑。母親年年都種油菜。她說自己種的吃了身體好。可是,包蓉蓉總覺得菜籽油不好吃,味和色都太重,比不上城市里的油清清亮亮。
、揶D了一次小三輪車,包蓉蓉回到了生她養(yǎng)她的山村。鄰居李嬸家那只黃尾巴的狗沖她試探著叫了幾聲,突然站住,很起勁地叫了起來。包蓉蓉沖著狗沒好氣地“汪”了一聲,就往家門口走。
、摺叭厝兀慊貋砹。累了吧。”母親應聲而出,臉上滿滿的全是笑。
、唷笆侨厝匕!辈恢裁磿r候,李嬸也進了門, “你媽天天盼著你呢。她不讓母雞醒窩,孵了一窩小雞,結果只養(yǎng)大了一只公雞,非要留著給你吃。這不,捉雞的時候摔倒了崴了腳,半天起不來,還是我扶起來的!
⑨“蓉蓉讀書真辛苦,我看你,下巴都尖了!蹦赣H用眼神示意李嬸別說了,李嬸風一樣地閃出了門。
、狻白约吼B(yǎng)的雞養(yǎng)人。你可要多吃點!蹦赣H起身往灶房走,右腳邁得有些生硬,肩膀一高一低的。
“媽,我來我來!卑厝厝齼刹阶呱锨叭ザ嗽罘康睦忣^。缽頭蒸雞,是母親最隆重的菜肴,即使過年也未必吃得上。做這道菜,光缽頭就要有兩個。小缽頭用來盛雞肉,大缽頭罩住小缽頭。母親會在鐵鍋里墊上三塊小瓦片,將小缽頭擱在上面,把清洗干凈的土雞剁塊,放進鮮姜、生抽、老抽、黃酒、精鹽等作料,加上排骨,再罩上大缽頭,用文火慢慢地蒸。
“我可是加了當歸的,聽說補血養(yǎng)胃,你吃最好了!蹦赣H說。
“蓉蓉,你一定要多吃點。這只雞,吃的是田野上的蟲子和媽喂的玉米。那肉,黃得都發(fā)亮了。雞的腳趾頭,還有五個呢。你們在城市里,可是吃不到的!蹦赣H遠遠地坐著,一邊揉著腳踝一邊說, “好吃嗎?”
“好吃。”包蓉蓉突然哽住了。她仿佛看見,她老老的母親追著大公雞跑來跑去,白發(fā)在風中飛舞成一團狗尾巴草。
母親,一直特別老。
包蓉蓉是母親看了很多醫(yī)生吃了很多中藥后,才懷上的。那年,母親51歲。母親的兒子因病去世,母親執(zhí)意要再生一個。
很老的母親,讓包蓉蓉很不開心。有一次,母親來學校給她送衣服,老師對著她喊: “蓉蓉,你奶奶來了!卑厝睾芫煤芫枚紱]有抬起頭。于是,每次開家長會,包蓉蓉都不通知母親。離開了小山村,去省城讀大學,包蓉蓉覺得自己的生活終于有了亮彩。
但是離開小山村后,包蓉蓉卻開始想念老家滿坡的婆婆納狗尾巴草,還有碎碎叨叨的老母親。
她夾起一片當歸,放進嘴里,喃喃道: “當歸,當歸! (選自《小小說大世界》)
(1)小說以“當歸”為題,有哪些意蘊? (6)
答:
(2)第⑩段在文章結構上有何作用?(6)
答:
五、實用類文本閱讀(25分)
16.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題。(25分)
張之洞與他的時代 馮天瑜 何曉明
張之洞的一生,邁越咸豐、同治、光緒、宣統(tǒng)諸朝,或耳聞目睹、或親身參與中國近代史上的許多重大事件。作為“身系朝局疆寄之重者四十年”的政治家,他在中法戰(zhàn)爭、中日戰(zhàn)爭、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中都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更在洋務運動和清末”新政”中成為“朝廷柱石”;而作為涉獵廣泛、富于鋒芒的思想家,張之洞的基本立足點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既承襲其經(jīng)世、變通、自強等積極意識,力圖順應時勢,通過有限度的汲納西學,革故鼎新;同時又深荷綱常名教的重負,以衛(wèi)道者自居,投入晉代中國的思想戰(zhàn)線,既抨擊守舊者的不知通,又討伐求新者的不知本,然而他本人也未能尋覓到因與革,常與變的合理統(tǒng)一。
清道光二十年,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這一年,張之洞剛滿三歲。這一場戰(zhàn)爭的時代意義,當然不是一個孩童所能理解,但它所造成的歷史震動,漸次深入地作用于中華民族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心態(tài)文化的各個層面,而這一切,又給予青年、壯年及老年張之洞以深刻影響,并制約了他的一生。
兩次鴉片戰(zhàn)爭給中國帶來的災禍,也曾給青年張之洞的心頭罩上陰影,咸豐十年(1860 年),英法聯(lián)軍攻入北京,火燒圓明園。張之洞感憤時事,詩以紀之。不過,此時他孜孜以求的,仍然是”明體而達用,化民而成俗”的“帝王之學”。同治二年(1863 年)科考殿試一甲第三(俗稱“探花”)的張之洞的精神狀況,同當時絕大部分中國士人一樣,震怵于民族危機,卻又找不到解救出路,仍在傳統(tǒng)故道上躑躅徘徊。
六十年代以后,西方器物文化的先進性,得到逐漸增多的中國人的承認,魏源當年的“師夷”說,此時具體化為曾國藩、李鴻章等人興辦“洋務”的實踐!皫熞摹笨谔栆坏┞鋵崬樾袆,立刻招致社會習慣勢力的頑強抵制!白兌鴱囊模龤鉃橹簧,邪氣因而彌熾”的責難蜂起。張之洞并不是洋務先進,當李鴻章輩亟亟興辦江南制造總局,勤于“夷務”的六、七十年代,張之洞或為外省學政,或為京師清流。所受教養(yǎng)及個人經(jīng)歷,使他“尚知六經(jīng)大旨,以維持名教為己任”。但執(zhí)著于經(jīng)世之志的張之洞又有別于“以不談洋務為高”的一般“清流”同黨,對洋務派興辦的近代化事業(yè)很少進行實質性的批評,而且認為“塞外番僧,泰西智巧,駕馭有方,皆可供我策遣!
由于張之洞素有勵精圖治的意氣和長于權變的機智,當他走出京官清流圈子,踏上封疆大吏之途以后,目睹中外大勢,參酌諸洋務先進的前例,迅速從清流黨向洋務派轉化。他八十年代初在山西巡撫任上發(fā)布的啟示宣稱:“蓋聞經(jīng)國以自強為本,自強以儲才為先,方今萬國盟聘,事變日多,洋務最為當務之急”。這番話可視作他從京師清流一變而為洋務大員的標志。由晉撫移督兩廣,經(jīng)歷中法戰(zhàn)爭的教訓,張之洞以更加切實的步驟實施洋務計劃。這一時期,張之洞思想的內在矛盾漸趨激烈和外顯。他進一步感受到國勢衰敗的危機,繼續(xù)將洋務事業(yè)推向前進,兩湖、兩江地區(qū)的實業(yè)建設、學堂創(chuàng)辦、新軍操練均有發(fā)展;作為受儒教熏陶而且又執(zhí)掌權柄的高級官員,他又憂心忡忡于日益昭彰的“新學”對名教綱常的沖擊。他驚呼:“學者搖搖,中無所主,邪說暴行,橫流天下!薄拔峥种袊,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內矣”,為此,他修撰出平生最重要的著作《勸學篇》!秳駥W篇》的宗旨是“激發(fā)忠愛,講求富強,尊朝廷,衛(wèi)社稷”,張之洞以此表明自己既與康有為等“激進”的“亂黨”劃清了界限,但又絕非抱殘守缺的頑固“冬烘”,從而確立了自己在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上的特定地位。
進入二十世紀,“山雨欲來風滿樓”。中國君主專制制度及清王朝一并走向生命的盡頭。老邁年高的張之洞,也由“久任疆寄”的地方大吏邁入朝廷中樞,成為“第二次洋務運動”——清末“新政”的主角。此時張之洞“開新”與“衛(wèi)道”的二重變奏仍在繼續(xù),對于政治制度層面的變革和激烈的社會革命,張之洞又持不共戴天態(tài)度,故爾清末革命黨人斥其為附鱗攀翼的漢奸,恨不能將其“頭置于胯下”。
1909 年八月,垂垂老矣的張之洞心力交瘁,在“國步維艱,外患日棘,民窮財盡”的悲涼感嘆中撤手人寰,此時距離武昌城頭那劃時代的首義槍聲打響,已不足八百個晝夜。
(1)下列對作品有關內容的分 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 )( )(5 分)
A.本文展現(xiàn)的是張之洞的全景人生,描寫了他忠心耿耿、獻身朝廷、圖強救國的事跡,再現(xiàn)了一代晚清名臣的風范。
B.兩次鴉片戰(zhàn)爭的失敗,張之洞深受觸發(fā),激發(fā)了他保家衛(wèi)國的豪情,孜孜以求“帝王之學”,畢生致力救亡。
C.曾國藩、李鴻章等人興辦“洋務”是在行動上實踐魏源的“師夷”說,招致了社會習慣勢力的責難甚至抵制。
D.張之洞既與“激進”亂黨劃清了界限,又絕非頑固的守舊,反映到行動上就是對兩派虛與委蛇 進行政治投機。
E.張之洞處于特殊歷史時代,既想力求圖新,又要維護清王朝封建統(tǒng)治,故在革命問題上徘徊糾結,難以抉擇。
(2)兩次鴉片戰(zhàn)爭給中國的知識分子階層帶來了怎樣的影響?請簡要分析。(6 分)
答:
(3)在晚清王朝風雨飄搖之際,張之洞是如何實行“開新”“衛(wèi)道”二重變奏的?請簡要分
析。(6 分)
答:
(4)張之洞盡管是“朝廷柱石”,一生殫精竭慮,欲挽大廈之將傾,最終還是未能改寫清王
朝覆亡的命運。結合全文內容以及你的認識,談談你對個人與歷史的辯證關系的看法。(8分)
答:
五、語言表達
17.解釋下面古文中的加點詞。(按照文中加點字的序號,依次解釋。3分)
人之為學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諸君①其勉之,歲月當珍惜,少壯須努力。古人云:“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②其孰能譏之乎?”此言得之,③若輩當心有戚戚焉。
、倨 ②其 ③若
六、作文(60分)
1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1)周末晚上,父親伏案于電腦桌前,母親蜷在沙發(fā)里看韓劇,孩子正用手機忙著發(fā)微信。
(2)課堂上,氣氛沉悶,教師說得天花亂墜,學生卻昏昏欲睡。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詩歌除外),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參考答案
1 C(間行求兵,“間行”是出行方式,作狀語,“求兵”是目的,這個短語不可以拆開;“下獄”是固定搭配,“搒掠數(shù)百”是相對較輕的懲罰,“脅以白刃”是更為嚴酷的威逼手段。)
2 A( “拜而出之”中的“拜”是叩拜之意)
3 B(范延光是明宗派其偷偷外出去請救兵時被捕。)參考譯文:
范延光,字子瑰,臨漳人。唐明宗做節(jié)度使時,將他安排為自己的部下,并不覺得他有奇異之處。明宗攻占鄆州,梁的軍隊正扼守著楊劉,梁軍的先鋒將康延孝偷偷將降書送給明宗,明宗尋求可以將延孝降書送給莊宗的人,延光就自告奮勇請求前去,于是將延孝的信封成蠟丸揣在懷里,向西去拜見莊宗,把信交給莊宗,并且說:“現(xiàn)在延孝雖然有投降的意思,但梁軍把守楊劉的士兵很多,尚不能謀取,不如在馬家口構筑堡壘來與汶陽連通!鼻f宗認為他說得對。營壘筑成后,梁派王彥章猛攻新筑的營壘。明宗派延光偷偷外出去搬請救兵,夜晚來到黃河邊,被梁兵抓獲,送到京師,被打了幾百板子,被用刀威脅,延光始終不說出實情。莊宗進入汴州時,獄吏卸去他身上的枷鎖,向他叩拜送他出獄。莊宗見到延光,很高興,授予他檢校工部尚書的官職。
明宗在位時,他任宣徽南院使。明宗到汴州巡視,走到滎陽,朱守殷反叛,延光說:“守殷反叛的跡象剛剛顯現(xiàn),如果延緩對他的進攻就會使他做好安排(實施計謀),那么就會城防堅固難以接近。因此,趁著敵人沒有防備,不如急速攻城,我請陛下?lián)茯T兵五百名,疾馳到城下,用神速之兵使他害怕!庇谑撬黍T兵五百人,從傍晚驅馬飛奔到半夜,跑了二百里路,與守殷的軍隊在城下作戰(zhàn)。天快亮時,明宗也疾馳而來,汴城內軍隊看到皇帝乘坐的車子,就打開城門,于是延光的軍隊首先進城,仍與敵人展開巷戰(zhàn),殺死打傷的人很多,守殷被殺,汴州平定。 第二年,延光升任樞密使。明宗問延光戰(zhàn)馬有多少匹,他回答說:“騎兵三萬五千人!泵髯谡f:“我在軍隊中四十年,在太原時,馬匹的數(shù)量不超過七千。現(xiàn)在有戰(zhàn)馬三萬五千匹,卻不能統(tǒng)一天下,我老了,馬匹再多又怎么樣呢?”延光乘機說:“我曾經(jīng)計算過,一匹馬的耗費,可以養(yǎng)活步兵五人。三萬五千匹馬的消耗,相當于十五萬步兵的消耗。 ”明宗拍著大腿感嘆說:“使戰(zhàn)馬肥而讓士兵瘦,這是我感到慚愧的!”
這時,王淑妃執(zhí)掌朝政,遂凝兄弟和淑妃有舊交,正倚仗著淑妃受到恩寵,凡有奏請沒有不聽從的,而大臣們由于淑妃的緣故,多數(shù)不敢與其抗爭,只有延光沉著鎮(zhèn)靜地阻止他們。明宗有病,不能上朝處理政事,京城的百姓,議論紛紛,有關部門無法禁止。有人勸延光用嚴厲的刑法制裁他們,延光說:“制止動蕩要依靠冷靜,應當稍微等待一下!辈痪,明宗的病好了一點,京師也就安定下來。
這時,秦王掌握兵權,非常傲慢,延光擔心禍及自身,就請免除職務離去。明宗再三挽留他,延光流下眼淚,明宗沒有辦法,就把他罷免了。不久,秦王起兵反叛被殺,明宗死去,潞王反叛,后唐皇室一片混亂,弘昭、赟都被牽扯到災禍中而死掉。末帝再次下詔命延光為樞密使,授以宣武軍節(jié)度使之職。
4.A
5.D 有的皇帝未起年號;有的在任期間改年號,不止一個年號。
6.C對“數(shù)發(fā)隱伏”理解有誤
【參考譯文】
劉沆,字沖之,吉州永新人。成人后,灑脫任性。考進士沒中選,自稱“退士”,不再參與科舉,他的父親盡力鼓勵他。天圣八年,他才考中科舉,選為進士第二名,擔任大理評事、舒州通判。有一件大案歷年沒能判決,劉沆用幾天時間就判決了。章獻太后建資圣浮圖,內侍張懷信倚仗皇帝詔令,督促工程嚴厲,州將乃至上書稱病不敢任職,劉沆上奏罷免了張懷信。一再升遷,擔任了太常丞、直集賢院,出京擔任衡州知州。當?shù)卮笮找掀圬撪従幽昀献佑,想強占他家的田產(chǎn),于是假造了買賣田契,等到鄰家老人去世后,終于侵奪占有了那田產(chǎn)。鄰家的兒子向州縣官衙告狀,過了二十年也得不到公正判決,劉沆到任,鄰家的兒子又就此事提出訴訟。尹氏拿出多年交納賦稅的憑據(jù)作為證物,劉沆說:“如果你本有千頃田產(chǎn),每年交納賦稅怎么只有這一點呢?你當初立買賣田契的時候,曾經(jīng)按照皇帝詔令讓鄉(xiāng)鄰知曉作證嗎?那些人本來就還有很多在世,可以訊問他們!币嫌谑钦J罪。他奉命出使契丹,館伴杜防強勸劉沆飲酒,劉沆喝醉了,拂袖起身,趁勢斥罵他,因為這事[來源:學科網(wǎng)]獲罪調出京城做了潭州知州。后來又降職做和州知州,改任右諫議大夫、江州知州。當時湖南蠻猺屢次出來作亂,乃至殺害官吏。朝廷任命劉沆為龍圖閣直學士、潭州知州兼安撫使,允許他按需要自行裁決事務。劉沆大規(guī)模發(fā)動軍隊來到桂陽,招降二千余人,對于降順的蠻族首領他都上奏朝廷給他們官職。他還招當?shù)乇浞诸^抓捕剩余叛亂者,斬殺了很多人。后來判賊再次作亂,殺了副將胡元,劉沆因此降職任鄂州知州。他回到京城,主管審刑院,授任主管永興軍。過了不久,以龍圖閣學士代理開封府知府,屢次揭發(fā)潛藏的壞人壞事;实v三年,任參知政事。
文彥博、富弼再次入朝擔任宰相。文彥博任昭文館大學士,富弼監(jiān)修國史,劉沆任職兵部侍郎,地位在富弼之下。議事的人認為不合慣例,于是重新頒詔改任劉沆監(jiān)修國史,富弼為集賢殿大學士。劉沆忌恨諫官,于是上奏說:“慶歷年后,臺諫官掌權,朝廷命令一頒布,事情無論是否妥當他們都要爭論,一定要爭贏才罷休,他們專門挑出別人無法爭辯的隱私,來中傷士大夫。宰相畏懼他們說話,就對他們提拔得特別快!眲€煊谑鞘┬杏飞毚涡虻臈l例,任職滿兩年的授任知州。御史范師道、趙抃任期期滿請求到郡中補缺,劉沆依據(jù)條例讓他們出京任職,中丞張升等人上奏說劉沆出于私心將御史調離京城。當時樞密使狄青也通過御史上奏,免去樞密使擔任陳州知州,劉沆上奏說:“御史免去陛下的將相,削除陛下的爪牙,他們這些人謀劃的事情,我不敢推測啊!睆埳热烁訝庌q不斷,于是罷免劉沆,讓他擔任應天府知府。后來任職刑部尚書,調任陳州知州。劉沆擅長官府事務,生性豪放直率,不講究禮儀規(guī)矩。但他喜歡耍弄權術,善于刺探皇帝近臣的過失,暗中挾持他們的短處來操縱利害處置,談事的人因為這一點而看輕他。
7.(3分) D
8.(3分)C
頭上已是是稀疏的白發(fā),大年三十的晚上和家人圍坐在火爐邊守歲(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而無法入睡。(剪燭——蠟燭點的時間長了之后,燭心會變長還會分岔,不剪的話無法看清東西,古代有一種專門用于剪燭的剪子,前面比較的長,不容易燒到手的)蠟燭一點一點的燃燒,這里指時間一點一點的過去,作者也慢慢的喝著酒,仿佛有人在催他喝干這夜酒,這里作者的感情有點消極。將身上的錢分給家里的小輩,讓他們去買春錢(春錢,據(jù)《閑居錄》中記載:"至大改元,婦女首飾皆以金銀作作小錢戴之,謂之春錢。"它是古時民間習俗中使用的仿錢形飾物。)——這里我覺得是給的壓歲錢。聽爆竹聲聲好像自己的童心仍在,看到更換桃符的人有老有少。四周鼓角(多在古詩中只戰(zhàn)鼓和號角!這里只的是春節(jié)時人們敲鑼打鼓吧)聲不斷,梅花也爭相開放,待到五更時分人們歡笑著相互拜年!
丁卯元日錢謙益
一樽歲酒拜庭除,稚子牽衣慰屏居。奉母猶欣餐有肉,占年更喜夢維魚。
釣簾欲迎新巢燕,滌硯還疏舊著書。旋了比鄰雞黍局,并無塵事到吾廬。
詩意:用一杯新年的酒在庭院拜禮,有幼小的兒子牽著衣角安慰著我的隱居生活。侍奉母親,還可以欣慰的是有肉為餐;占卜年景更歡喜的是夢里見魚。釣起門簾將要迎來筑巢的新燕,洗滌硯池放在一邊,懶得寫書立說。閑來和鄰居在一起玩一玩,并沒有什么煩人瑣事來到我的家里。
癸巳除夕偶成清 黃景仁
千家笑語漏遲遲,憂患潛從物外知。 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
漏,是古代的計時器。除夕之夜,在千家萬戶歡聲笑語中時間慢慢逝去。詩人孤獨寂寞地一人站在市橋之上,昂望星空陷入沉思。他感到可見的現(xiàn)實之外,似乎醞釀著某種危機正在暗暗向社會襲來,而沉浸在節(jié)日歡樂中的人們尚未覺察。
9.C(“遙想了故鄉(xiāng)親人對身處遠方的詩人的思念”有誤,“把茱萸細看”抒發(fā)的是時光易逝、人生短暫的感慨和詞人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思念)
10.B(沒有用典的手法)
11. D韋詩中的“柳”指不解人情的自然之物。
12.答:①“空”字用得最妙,(1分)②此句中有“白白地”“徒勞地”的意思,(1分)臺城經(jīng)過歷史變遷,六朝像夢一樣地消失,只剩下鳥兒空自寂寞地叫著。(1分)③一個“空”字傳達出詩人歷史興衰的感慨,透露出詩人內心深處的憂傷。(1分)
13. ①劉詩:重在對比,前兩句回憶昔日的繁盛,后兩句寫今日的荒涼及緣由。形成了強烈而鮮明昔盛今衰之對比給人以無限的歷史興亡之感,發(fā)人深思。
、陧f詩: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詩歌羅列了江雨、江草、鳥、臺城柳等意象,渲染出一幅凄清而令人傷感的畫面。(1分)作者懷古傷今,抒發(fā)了對歷史變遷的感慨,以及對唐王朝走向沒落的傷痛。(2分)
1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祇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 浮光躍金 靜影沉璧
15.(1)①當歸,首先指的是一種中藥,加入雞湯中有補血養(yǎng)胃的功效;②“當歸”,是“應當歸去”的簡稱,意措做兒女的應當;丶抑锌赐先藗儭
(2)①內容上,描寫母親不在意自己年邁衰老,一心疼愛女兒。
②承上啟下:以“老”字為中心,上承包蓉蓉想象年邁母親追趕公雞的情形,下啟母親高齡產(chǎn)下包蓉蓉,及“很老的母親,讓包蓉蓉很不開心”的內容。
16. (1)答C 得3 分,答B(yǎng) 得2 分,答A 得1 分;答D、E 不得分。(A“本文展現(xiàn)張之洞的全景人生”錯,只是截取了幾個人生片段,其他正確。D 錯誤解讀,不是“行動上就是對兩派虛與委蛇進行政治投機”,張之洞是堅定的保皇派,只不過披著洋務的外衣罷了。E 他“在思想理論上徘徊糾結,難以抉擇”錯,其變法圖新的目的明確,就是維護清王朝統(tǒng)治)
(2)①不少知識分子震怵于民族危機,卻又找不到解救出路,仍在傳統(tǒng)道路躑躅徘徊(2
分)。②更多的知識分子認識到西方器物、制度文化的先進,開始師夷長技(2 分)。③兩次
鴉片戰(zhàn)爭導致了知識分子在推行洋務運動和維持封建帝制等問題上產(chǎn)生了諸多的思想分歧
(2 分)。
(3)在開新方面:①思想上有限度地汲納西學,革故鼎新。②行動上積極創(chuàng)辦洋務,切實
施行洋務計劃,將洋務事業(yè)推向前進,在兩湖、兩江地區(qū)創(chuàng)辦實業(yè)、學堂、操練新兵。(答
出1 點給1 分,答出兩點給3 分)在衛(wèi)道方面:①深荷綱常名教的重負,討伐求新者的不知本(1 分);憂心于“新學”對名教綱常的沖擊,修撰出“尊朝廷,衛(wèi)社稷”的《勸學篇》(1分);③反對政治層面的變革與激烈的社會革命,以挽救清王朝的覆亡(1 分)。
(4)①個人從根本上改變不了歷史發(fā)展的大趨勢(2 分)。由于清王朝已病入膏肓,對于張之洞而言,“開新”已絕無起死回生之可能,“衛(wèi)道”的種種努力在不可阻擋的革命風潮面前,也越發(fā)顯現(xiàn)出逆歷史潮流而動的愚頑,能否認清歷史發(fā)展的大趨勢,是個人價值能否體現(xiàn)的核心因素(2 分)。②雖然歷史發(fā)展的潮流不可逆轉,但個別杰出的人物對社會運動有推動或滯緩的作用(2 分)。張之洞雖然未能挽救清政府,但憑借自己的力量,延緩了清政府覆滅的時間(2 分)。(兩個要點,每個觀點2 分,分析2 分。從個人在歷史中的作用、歷史發(fā)展的大勢角度作答,緊扣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17. ①其:一定 ②其:難道 ③若 :你們
18.一、“溝通交流”,周末家人忙各自消遣方式,師生間雞同鴨講,老人一天被洗七次腳,都是缺少溝通,為著各自的想法過著自已的生活,缺少“溝通”怎不令人遺憾?
二、“缺乏尊重”“自私自利”,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為著自已的事情忙碌,不管他人的存在與否,“私欲心”太重。
三、“善待真情”,親情師生情孝情是塵世間最美好的,都沒有很好的珍惜,也就出現(xiàn)令人反省的社會萬象。
選用材料升華主題時,要站在一定的角度去評價分析當今社會的不良現(xiàn)狀,提出自己的建議和看法,引導人們從“善”的角度去反思人際交往,弘揚社會需要的正能量。
更多相關文章:
2.2016高三第三次質量檢測試語文試題
5.2016高三上學期語文第三次調研考試試卷
7.2016高三語文上學期第三次月考試題
10.2016高三上學期語文期中考試卷(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