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試題答案
1.D(“臺西出土的羊首匕的裝飾方法借鑒了殷墟婦好墓巾的裝飾方法”錯,從原文第一段“屬于早商文化的臺西類型” “屬于晚商文化的殷墟婦好墓”看,應是殷墟婦好墓巾的裝飾方法借鑒了臺西出土的羊首匕的裝飾方法)
2.B(“商代晚期朱開溝遺址”錯,參見原文“早商時期的朱開溝遺址”)
3.A(因果關系表述不嚴密,“婦好屬于北方民族的女子嫁人商王朝”只是某些學者的猜測,而且前面的原因也不能必然推出后面的結果)
4.B(原文標點:“樸白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將強致之,俾所厚道意,許以禁從,樸力拒不見,京怒形于色,然終不害也!)
5.C(關于左、右地位的表述絕對化,不同時期,左、右的地位有變化)
6.D(“他相繼擔任虔州教授、肇慶府四會令、國子祭酒、秘書監(jiān)等職”錯。國子祭酒,因病沒上任。高宗即位授他秘書監(jiān),未到就去世了)
7.(1)忌恨(他)的人想排擠他,置他于死地,讓人用聳人聽聞的言語恐嚇他,李樸泰然白若,沒有害怕的神色。(得分點:死、危言、泰然各1分,句意2分)
(2)現(xiàn)在士大夫做學問不求于自己,而只聽王氏的學說,敗壞思想學術,沒有比這更嚴重的。(得分點:諸、莫、賓語前置句式“惟王氏之聽”各1分,句意2分)
參考譯文:
李樸,字先之,虔州興國人?既〗B圣元年進士,調任西京國子監(jiān)教授,程頤特別器重贊許他。調任虔州教授。因曾經說隆祐太后不該廢處瑤華宮一事,朝廷下詔審問他。忌恨,(他)的人想排擠他,置他于死地,讓人用聳人聽聞的言語恐嚇他,李樸泰然自若,沒有害怕的神色。隨即追回官銜,勒令停職,遇上赦免,排擠他,安排任汀州司戶。
徽宗即位,翰林承旨范純禮自己說待罪四十六天,聽不到皇帝的聲音,對李樸說:“某事難道有利于國家嗎?
某事難道有利于人民嗎?”李樸說:“承旨知道卻不說,沒有你父親的風范!
右司諫陳罐推薦李樸,有旨召他答對,李樸首先說:“自熙寧、元豐以來,政體多變。開始出現(xiàn)一二大臣所學不同,后來就各執(zhí)己見,互相排擠攻擊,如果今天政事不當,必定導致不能挽救的局面。”又說:“現(xiàn)在士大夫做學問不求于自己,而只聽王氏的學說,敗壞思想學術,沒有比這更嚴重的。希望下詔不要拘泥于王氏,就會英才輩出了。”蔡京討厭李樸的耿直,其他宰相三次擬定授官,都扣壓不下發(fā),重新任命他為虔州教授。(蔡京)又讓諫官彈劾李樸是元祐學派,不該任教導儒生的職務,將他罷免任肇慶府四會令。
有奸民說縣東產金寶,破壞田地,發(fā)掘墓地.李樸到后,請求停止這件事。改任承事郎,臨江軍清江縣知縣、廣東路安撫司主管機宜文字。欽宗在東宮時就聽說了他的名字,等到登位后,授任李樸著作郎,半年內共升遷五次直到國子祭酒,因病不能上任。高宗登位,授予秘書監(jiān),召他速來,未到就去世,享年六十五歲。
李樸從擔任小官開始,天下人尊重他的名望。蔡京想要強行招致他,讓(李樸)知道(蔡京)厚待他的意思,答應讓他做侍從,李樸極力拒絕不見,蔡京內心的憤怒在臉上顯露出來,然而最終沒有加害他。中書侍郎馮熙載想邂逅李樸,李樸笑道:“不能見蔡京,怎能邂逅馮熙載呢?”做官所到之處有聲望。在廣南,阻止帥臣孫埃以空文為皇帝效力,不如調撥常賦資助邊疆。反對漕使鄭良引真臘取安南的計策,消除了邊境的禍患,人們稱贊他的智謀。李樸曾自己寫墓志銘說:“以天下為心,以道學為本體,以時勢為實用,這樣就可以了!贝蟾攀菍λ降臄⑹。有《章貢集》二十卷在世上流傳。
8.奠定了詩的情感基調。(2分)詩的第一聯(lián)寫設祭時的場景。年是殘年,臺是荒臺,又是黃昏時分,冷日慘淡,這樣一組合,整個景物便自然地披上了濃厚的衰颯黯淡之氣。(3分)
9.這首哭祭詩,全詩層層展開。詩人對文天祥的哀痛,不因為時間的推移而稍減,在悼念文天祥時,又表現(xiàn)了自己對元政權的痛恨,亡國之哀,凝聚在每個字中。(3分)全詩表達了對文天祥的知己之感、悼念之情以及強烈的愛國之情。(3分)
10.(1)總角之宴 言笑晏晏 (2)談笑有鴻儒 往來無白丁 (3)轉軸撥弦三兩聲 未成曲調先有情
11.(1)答C給3分,答B(yǎng)給2分,答D給1分;答A、E不給分。(D“桃花村前所未有的陣容”不準確,應為“竹菁鄉(xiāng)村前所未有的陣容”;A“這使唐三草內心很難受”于文無據(jù);E“心悅誠服”錯,內心是幸災樂禍)
(2)①以一幅溫馨的鄉(xiāng)村生活場景結尾,給人留下想象的空間,含蓄雋永,余味悠長。②暗示了桃花村的村民過上了美好幸福的生活。(每點3分)
(3)①有骨氣(志氣)。雖然窮,但也不領救濟糧。②幽默風趣。唐三草名字的由來充滿風趣;要當村長時,風趣幽默地說“不是蒸(真)的,莫非是煮的”。③自信,敢于承擔。當村里沒有人愿意當村長時勇敢地承擔,并且自信地投了自己一票。(每點2分)
(4)①在故事情節(jié)上,小說的前半部分側重寫唐三草的個人生活,小說的后半部分側重寫唐三草與社會的關系,增強了小說的廣度和深度;②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小說的前半部分,唐三草失意落魄,小說的后半部分,唐三草意氣風發(fā),前后形成對比,有助于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豐富性;③在藝術手法上,小說的前半部分,寫唐三草貧窮以及擺脫貧窮的愿望,小說的后半部分,寫唐三草愿望實現(xiàn),前后照應,使小說結構更嚴謹;④在主題思想上,從寫唐三草為小家奔忙,到寫唐三草為大家辦事,表達了對為民辦事的人的歌頌,深化了作品的主題。(每點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給分)
12.(1)答E給3分,答A給2分,答C給1分;答B(yǎng)、D不給分。(C“提出了他紅學四大分支的理論”與原文“只是還沒有十分自覺地提出來而已”不符;B“這些研究著作都是根植于曹雪芹的《紅樓夢》”無中生有;D張冠李戴,不是“周汝呂”而是作者)
(2)①客觀方面:改革開放的宏觀背景下,文化繁榮,百家爭鳴;②主觀方面:多年以來孜孜不倦,鍥而不舍的紅學研究,積累了豐厚的資料。(每點3分)
(3)①紅學研究方面:紅學研究著作豐碩,正式提出了紅學四大分支的理論框架,創(chuàng)建了“探佚學”這一學術概念。②書法研究方面:書法白成一體,并將多年書法實踐小結成心得,為進一步探索和總結奠基。③詩詞研究方面:數(shù)量極多,涉及方方面面,選注的《楊萬里選集》《范成大詩選》等一直為學林推重。(每點2分)
(4)①學識淵博,研究廣泛(愛好廣泛)。在紅學研究、書法研究和詩詞文論研究三大領域都頗有成就。②癡迷執(zhí)著,遇到困難不氣餒。周汝昌多年以來孜孜不倦,鍥而不舍,終于在20世紀80年代他的學術研究走向了輝煌。③厚積薄發(fā),敢于創(chuàng)新。他在紅學、書法和詩詞文論這些方面的收獲既是50、60、70年代已有成就的竿頭更進,也是90年代到21世紀初未來集大成式學術的先聲和基礎。④善于抓住機遇(機緣)。他在給作者的作品作序時碰到機緣,促成了“靈機一動”;提出紅學四大分支的理論框架,創(chuàng)建“探佚學”這一學術概念,也是緣于一個偶然的機緣。(每點2分,有其他答案,如認真、一絲不茍、平易近人等,可以酌情給分)
13. C(望塵莫及:形容遠遠落后。鞭長莫及:指力量達不到。望洋興嘆:多指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夠,感到無可奈何。①句強調聯(lián)通和電信的用戶數(shù)量遠遠落后移動,應選“望塵莫及”。②句強調美國想監(jiān)管巾資公司,但因為中國法律問題,監(jiān)管不到,應選“鞭長莫及”。③句強調趙昧陵墓防盜能力強大,盜墓賊想盜墓而不得,應選“望洋興嘆”)
14. B(A搭配不當。在“國際地位”前加“提升”。C語序不當。把“已經”移到“無可爭議”面前。D成分殘缺。在句末加“的問題”)
15. A(B遞進關系不恰當;C據(jù)句意,并列關系沒有遞進關系恰當;D話題不一致)
16.①它們毛囊中的黑色素干細胞會“遷徙”至皮膚(2分)
、趬毫υ酱(1分)
、蹫楹螇毫^大會“一夜白頭”(2分)
(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17.(1)構圖:圖形由江水和書本(或風帆)構成。(2分)
(2)宣傳語示例:思緒飛揚,閱讀逐夢中國;文字躍動,書香充盈人生。(4分)
更多相關文章:
2.2016高三第三次質量檢測試語文試題
5.2016高三上學期語文第三次調研考試試卷
7.2016高三語文上學期第三次月考試題
10.2016高三上學期語文期中考試卷(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