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語:做練習(xí)有利于我們的鞏固課堂知識,拓展課外知識,有益于我們的語文學(xué)習(xí)。下面是《苦齋記》同步練習(xí),歡迎過來了解。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 中:中間。
B. 樂與苦,相為倚伏者也 倚伏:互相依存、互相轉(zhuǎn)化。
C. 燕坐于華堂之上 燕坐:安坐。
D.運(yùn)窮福艾 艾:盡,停止。
2.下列各組句子里加點(diǎn)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A.劍溪之水出焉 得其尤絕者家焉
B.其槚茶亦苦于常茶 海運(yùn)則將徙于南冥
C.樵歌出林,則拊石而和之 死而有知,其幾何離
D.劉子聞而悟之 父母者,人之本也
3.下列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苦樂相生”的一項是( )
①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 ②其槚茶亦苦于常茶。、蹌t樂與苦,相去能幾何哉。
、軜放c苦,相為倚伏者也 ⑤彼之苦,吾之樂。 ⑥彼之樂,吾之苦也。
A①③⑥ B④⑤⑥ C①②④ D②④⑤
4.下面是對這篇文章的具體分析理解,其中有誤的一項是( )
A.作者巧妙地抓住一個“苦”字,作為貫穿全文的脈絡(luò),目之所見,耳之所聞,足之所至,無往而非“苦”也。
B.“情緣景生”、“景與情會”,前一部分的事與景與后一部分的情與理有機(jī)結(jié)合,渾然一體。
C.作者運(yùn)用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化景為趣,化趣為理,啟發(fā)人們正確看待艱苦的環(huán)境,直面坎坷的人生。
D.文末的議論閃耀著作者思想的光輝,通俗而深刻地闡明了“苦之為樂”和“苦生于樂”的道理,明確人們的“苦樂觀”和孟子、趙子的大致相同。
5.把原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
①山四面峭壁拔起,巖崿皆蒼石,岸外而臼中。
譯文:
、趩㈦E籜以藝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實。
譯文:
、畚崧劸愿式,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踐以嘗膽興,毋亦猶是也夫!
譯文:
6、翻譯下列句子
、偃酥獦分疄闃罚恢嘀疄闃;人知樂其樂,而不知苦生于樂。
、谖崧劸愿式,李以苦存 。
7、回答下列問題
、、孟子的原句是 。此句出自我們讀過的課文《 》。
、凇ⅰ傲妓幙嗫诶诓 毕戮涞某烧Z是 。
、邸ⅰ岸篡`以嘗膽興”與成語 相應(yīng)。
8.下列各句中加點(diǎn)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因往相田,得疾 相:觀察
B.書不數(shù)字,輒深了人意 了:了解,明白
C.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休:最終
D.是日劇飲而歸 劇飲:痛飲
9.下列各句中沒有詞類活用的一項是( )
A.聞麻橋人龐安常善醫(yī)而聾
B.以紙畫字,書不數(shù)字,輒深了人意
C.水極甘,下臨蘭溪,溪水西流
D.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10、用“全石以為底”中的“以”和“為”的意義或用法推斷下列粗體字的意義或用法。(2分)
(1)以紙面字 (2)以手為口
11、找出文中的兩個第一人稱代詞。(2分)
12、翻譯句子。
予買回其間,因往相田而得疾。
參考答案
1.A。A中:符合。
2.A。 A焉:兼詞,“于此”! 于:介詞,比;介詞,到。 C而:連接狀語和中心詞,表修飾;連詞,表假設(shè)。 D之:代詞,“這道理”;結(jié)構(gòu)助詞,“的”。
3.B。排除①②
4.D。人們的“苦樂觀”,往往由于精神境界的不同而大相徑庭。
5.把原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
、倏锷降乃闹芏盖偷氖诎蔚囟,山崖上都是青色的石頭,四邊高中間低。(采分點(diǎn):“蒼”“岸”“臼”。)
、趻叱湎碌墓S殼來種植粟米和豆類作物,吃那些草木初生的嫩芽。(采分點(diǎn):“隕”“藝”“荑”。)
③我聽說井水因甘冽而干涸,李子因苦澀而保存,夫差因沉湎酒色而滅亡,勾踐因臥薪嘗膽而興盛,不也如同這樣嗎。(采分點(diǎn):“以”“酣”“猶是”。)
6、7題答案略。 8、解析:選C。C項中的“休”意思是“不要”。
9、解析:選B。A項,“善”形容詞作動詞,擅長;C項,“西”名詞作狀語;D項,“西”名詞作動詞,向西流淌。 10、(1)用。(2)把……當(dāng)作。 11、予、余。
12、我在這里買了一塊地,由于往來察看這塊地的勞累,因而生了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