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做練習有利于我們的鞏固課堂知識,拓展課外知識,有益于我們的語文學習。下面是《項脊軒志》練習設計,歡迎過來了解。
一、5分鐘課前熱身訓練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修葺( ) 象笏( ) 呱呱而泣( )
異爨( ) 長號( ) 珊珊可愛( )
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三五之夜,明月半墻 三五:逢三逢五。
B.嫗,先大母婢也 先:先前。
C.余自束發(fā)讀書軒中 束發(fā):把頭發(fā)扎起來。
D.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 歸寧:古代已婚女子回娘家省親。
3.請選出與“頃之,持一象笏至”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項( )
A.先妣撫之甚厚 B.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C.他日汝當用之 D.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4.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 (2)余稍為修葺,使不上漏
(3)比去,以手闔門 (4)后五年,吾妻來歸
5.填空。
歸有光,字________,號_________,______代著名的古文家,“__________派”的代表人物。
二、10分鐘課中強化訓練
6.請選出下列加點的詞語屬于古今同義的一項( )
A.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 B.內外多置小門墻,往往而是
C.頃之,持一象笏至 D.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
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與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A.每移案,顧視均可置者 瞻顧遺跡,如在昨日
B.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 一日,大母過余曰
C.庭中始為籬,已為墻,凡再變矣 軒凡四遭火
D.余稍為修葺,使不上漏 其制稍異于前
8.下列各句中與“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
A.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B.家有老嫗,嘗居于此
C.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D.嫗,先大母婢也
9.指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
(1)日過午已昏
(2)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3)乳二世,先妣撫之甚厚
(4)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10.把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
(2)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
(3)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11.文章開頭,作者是怎樣具體地寫他的書齋項脊軒的?
12.作者善于從日常生活中選取那些感受最深的細節(jié)和場面,表現(xiàn)人物的風貌,寄托內心的感情。請舉例說明這個特點。
三、30分鐘課后鞏固訓練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課文第二三段),完成13—16題。
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迨諸父異爨,內外多置小門墻,往往而是。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于廳。庭中始為籬,已為墻,凡再變矣。家有老嫗,嘗居于此。嫗,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撫之甚厚。室西連于中閨,先妣嘗一至,嫗每謂予曰:“某所,而母立于茲。”嫗又曰:“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答!闭Z未畢,余泣,嫗亦泣。
余自束發(fā)讀書軒中。一日,大母過余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比去,以手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頃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zhí)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瞻顧遺跡,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
13.對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迨諸父異爨 迨:等到。
B.而母立于茲 而:通“爾”,你。
C.久不見若影 若:好像。
D.比去,以手闔門 闔:通“合”,關閉。
14.請選出對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 )
、倏陀忖叶 ②呱呱而泣
、蹆褐,則可待乎? ④他日汝當用之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15.對下列句子中省略的內容判斷錯誤的一項是( )
A.(老嫗)嘗居于此 B.(兒)欲食乎
C.余自束發(fā)讀書(于)軒中 D.比(大母)去,(吾)以手闔門
16.把下列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庭中始為籬,已為墻,凡再變矣。
(2)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題。
悠然亭記
歸有光
余外家世居吳淞江南千墩浦上。表兄淀山公,自田野登朝,宦游二十余年,歸始僦①居縣城。嘉靖三十年,定卜于馬鞍山之陽、婁水之陰。
憶余少時嘗在外家,蓋去縣三十里,遙望山頹然如積灰,而煙云杳靄,在有無之間。今公于此山日親,高樓曲檻,幾席戶牖常見之。又于屋后構小園,作亭其中,取靖節(jié)“悠然見南山”之語以為名。靖節(jié)之詩,類非晉、宋雕繪者之所為。而悠然之意,每見于言外,不獨一時之所適。而中無留滯,見天壤間物,何往而不自得?余嘗以為悠然者實與道俱。謂靖節(jié)不知道,不可也。公負杰特有為之才,所至官,多著聲績,而為妒媢者所不容。然至今朝廷論人才有用者,必推公。公殆未能以忘于世,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
靖節(jié)世遠,吾無從而問也。吾將從公問所以悠然者。夫“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靖節(jié)不得而言之,公烏得而言之哉?公行天下,嘗登泰山,覽鄒嶧,歷嵩、少間,涉兩海②,入閩、越之隩③阻,茲山何啻泰山之礨石④?顧所以悠然者,特寄于此!莊子云:“舊國舊都,望之暢然。雖使丘陵、草木之緡⑤,入之者十九,猶之暢然。況見見聞聞者也?”予獲侍斯亭,而僭為之記。
(選自《明清散文》)
注:①僦(jiù)居:租房。②兩海:這里指東海與南海。③隩(ào)阻:深險難行之地。④礨(lěi)石:大石。⑤緡(mín):在這里指雜蕪。
17.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蓋去縣三十里 去:距離、相距。
B.不獨一時之所適 適:適意、舒適。
C.而中無留滯 中:中間、里面。
D.予獲侍斯亭,而僭為之記 僭:謙詞,超越本分。
18.下列四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①舊國舊都,望之暢然 ②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
B.①而悠然之意,每見于言外 ②每責一頭,輒傾數(shù)家之產
C.①蓋去縣三十里 ②今已亭亭如蓋
D.①又于屋后構小園 ②欲與王為好,會于西河外澠池
19.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xiàn)淀山公“悠然”的一組是( )
、儆钟谖莺髽嬓@,作亭其中,取靖節(jié)“悠然見南山”之語以為名。
、谒凉,多著聲績。
③公于此山日親,高樓曲檻,幾席戶牖常見之。
、苓b望山頹然如積灰,而煙云杳靄,在有無之間。
、莨刑煜,嘗登泰山,覽鄒嶧。
、薰茨芤酝谑溃宰酝呷绱。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2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歸有光敘寫了自己的表兄淀山公罷官后隨遇而安,建筑庭園,修建悠然亭,頗有陶淵明歸隱田園的思想情趣。
B.淀山公現(xiàn)居的馬鞍山雖然與泰山的一塊大石無異,但他現(xiàn)在面對此山與曾經游覽泰山等名山的心態(tài),是同樣悠然的。
C.淀山公有才能,做官時,多有聲名和功績;罷官后,朝廷仍然認為他可被重用,但是他自己卻已忘懷,縱情于山水之間。
D.作者借寫悠然亭記,選取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來寫自己的表兄淀山公罷官里居、悠然自得的生活。
21.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作亭其中,取靖節(jié)“悠然見南山”之語以為名。
(2)公負杰特有為之才,所至官,多著聲績,而為妒媢者所不容。
(3)靖節(jié)不得而言之,公烏得而言之哉?
(三)(2007湖北高考,10—1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2—25題。
先祖事略
王士禎
山人名士禎,姓王氏,字子真,青州諸城人。
始祖諱貴遷,濟南新城著籍焉,稱瑯琊公。后避居新城之曹村,為某大姓傭作。一日大風晦暝,有一女子從空而墮,良久既霽,公于塵坌中得之。云即諸城縣初氏女也。晨起取火,不覺至此。時公方鰥居,女子年十八九。主人以為天作之合,遂令諧伉儷焉。
二世祖諱伍,有善行,稱善人公,樼鸸遄樱迫俗钌,性醇謹,事父母諸兄皆得其歡心,尤好施予,歲時勤力治家,人產計口給食,余悉以賑鄉(xiāng)里貧乏者。門前植槐一株,枝葉扶疏,時作糜哺餓者于其下。諸餓者以次受糜,紡其笠于槐,累累如也。鄉(xiāng)人呼之曰“王菩薩”,而稱其家曰“大槐王氏善人”。
三世祖諱麟明,經官潁川王府教授,稱潁川公。潁川為善人次子,生而警穎強記,于書無所不睹。十四補博士弟子員,每試輒冠其群。數(shù)困棘闈,隨例應里選,官永平郡司訓,勸學興行,為多士式。最后遷教授潁川王府。既至,疾作,期年而卒。志傳稱公內廉行修,人倫醇備。事大父瑯琊公至孝,遇諸兄弟門以內,蒸蒸如也。
高祖諱重光,字廷宣。潁川公卒,哀毀如禮,服闕除戶部。當事以其能,晉秩僉事,守云中。強直奉法,軍民賴之。尋晉參議,守上谷。條上谷機宜十二事,悉中窾要。以忤當事意,調貴陽。丁巳,肅皇新三殿,求大木,取辦貴竹。公至,彝人爭以所知異木走報公。公深入其阻,沖風瘴癘,勤事以死。事聞,特加恩恤,賜祭葬。壬戌秋,三殿告成,以公前績詔贈太仆寺少卿。公性孝友,為潁川公次子,方齔而母沈安人亡。三事繼母常、岳、盧,如所生。兩弟早夭,撫其遺孤,不殊己子。居鄉(xiāng),恂恂退讓,君子也。遇事慷慨,不避艱險。及卒,無一語及家事。世廟諭祭文,有“忠勤報國”之褒,故稱忠勤公焉。
(選自《漁洋山人自撰年譜》,有刪改)
2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良久既霽,公于塵坌中得之 霽:明朗
B.數(shù)困棘闈,隨例應里選 數(shù):屢次
C.勸學興行,為多士式 式:榜樣
D.當事以其能,晉秩僉事 以:憑借
23.下列各組句子中,分別表明先祖“講究孝道”和“樂善好施”的一組是( )
A.①事父母諸兄皆得其歡心 ②歲時勤力治家,人產計口給食
B.①遇諸兄弟門以內,蒸蒸如也 ②余悉以賑鄉(xiāng)里貧乏者
C.①三事繼母常、岳、盧,如所生 ②諸餓者以次受糜,紡其笠于槐,累累如也
D.①潁川公卒,哀毀如禮 ②遇事慷慨,不避艱險
2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瑯琊公的婚姻頗有傳奇色彩,夫人初氏從天而降,主人認為是天賜良緣,于是令其結為夫妻。
B.善人公生活簡樸,樂善好施,人稱“王菩薩”,在瑯琊公五個兒子中排行第五,故名王伍。
C.潁川公聰敏好學,博覽群書,為官即赴潁川王府任教授,剛到任就患病,一年后去世。
D.忠勤公忠孝雙全,在上司面前敢于提出不同意見,在家鄉(xiāng)父老面前則溫文爾雅,恭敬而有禮貌。
2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門前植槐一株,枝葉扶疏,時作糜哺餓者于其下。
(2)公至,彝人爭以所知異木走報公。
(3)公性孝友,為潁川公次子,方齔而母沈安人亡。
【參考答案】
1、qì hù gū cuàn háo shān
2、D(A項“三五”指的是農歷十五。B項“先”的含義是“去世的”“已故的”。C項“束發(fā)”,古代男童15歲時束發(fā)為髻,表示成童。)
3、B(例句中的“之”為助詞,用在表示時間詞的后面,起補足音節(jié)的作用。B項里的“之”與之用法相同。A項的“之”為代詞,指代前文出現(xiàn)的“嫗(先大母婢)”。C項的“之”也是代詞,指代前文出現(xiàn)的“象笏”。D項的“之”為助詞,可以譯為“的”。)
4、(1)環(huán)顧。(2)稍微。(3)等到。(4)女子出嫁。
5、熙甫 震川 明 唐宋
6、C(C項古今同義,“一會兒”的意思。A項的“方丈”在此為一丈見方。現(xiàn)代常用為佛寺或道觀中住持住的房間。B項的“往往”為“到處”意。現(xiàn)代常用為“常!币。D項的“大類”為“太像”的意思,F(xiàn)代不這樣用。)
7、B(B項的“過”前者為“超過”,后者為“來訪”。A項的“顧”全為“看”的意思。C項的“凡”為“總共”。D項的“稍”為“稍微”。)
8、D(題目中的句子和D項都是判斷句。)
9、(1)形容詞用作動詞,變昏暗。(2)方位名詞作狀語,向西,對著西面。(3)名詞作動詞,用乳汁喂養(yǎng)。(4)名詞用作狀語,親手。
10、(1)在這以前,庭院是一個完整的院子,南北貫通。
(2)項脊軒共遭過四次火災,竟然沒有焚毀,大概是有神靈保護的緣故吧。
(3)院中有一棵枇杷樹,是我妻子去世的那一年親手栽種的,今天已經是干直葉茂,像把打開的巨傘一樣了。
11、①寫項脊軒的小,“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②接著寫舊,直接點明是“百年老屋”;③寫破漏,“塵泥滲漉,雨澤下注”;④寫陰暗,“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
12、如寫修葺后的南閣子,圖書滿架,小鳥時來,明月半墻,桂影斑駁,把作者的怡然自得充分表達了出來。又如寫老嫗敘述母親之事,寥寥數(shù)語,老嫗的神情、母親的慈愛無不盡現(xiàn)紙上。對祖母的回憶尤其感人。祖母愛憐的言辭、離去時的喃喃自語、以手闔門以及持象笏至的動作等,把對孫兒的關心、疼愛和期待,惟妙惟肖地表現(xiàn)了出來。此外,妻婚后來軒的往事,從娘家回來后轉述的小妹的話,亭亭如蓋的枇杷樹等細節(jié),無不真切感人。
13、C(C項中的“若”為人稱代詞,你。)
14、D(①句中的“而”為表順接的連詞;②句中的“而”表修飾。③句中的“之”用于主謂之間;④句中的“之”為代詞。)
15、D(D項中“以手闔門”的主語仍然是“大母”。)
16、(1)庭中開始用籬笆隔開,后來又用墻隔開,共改變了兩次。
(2)我家的人長期以來讀書沒有得到功名,這孩子取得成就,可以等待嗎?
17、C(“中”應解釋為“心中”。)
18、D(D項均相當于“在”,介詞。A項“之”,前句指“舊國舊都”,代詞;后句無意義,音節(jié)助詞。B項“每”,前句相當于“常常”,后句相當于“每當”,都是副詞。C項“蓋”,前句表推測,相當于“大概”,副詞;后句意為“車蓋”,名詞。)
19、C(②表現(xiàn)的是淀山公為官的名聲和功績很大;④屬于作者少時的經歷;⑤敘寫泰山等是為官時的經歷,目的是與馬鞍山對比。)
20、B(寫泰山等是為了與馬鞍山對比:“顧所以悠然者,特寄于此”表明“悠然”獨在“茲山”,且“所以自忘”的悠然心態(tài)也是在居此山之后。)
21、(1)在園子中建了一座亭子,用陶淵明“悠然見南山”的詩句作為亭子的名字。
(2)淀山公依仗杰出有為的才能,所做官職,多有顯著的聲名和功績,因而不被嫉妒他的人容納。
(3)陶淵明沒有能夠說出它(指“悠然”的含義),淀山公哪里能夠說出它呢?
22、D(以:因為。)
23、C(A項,“歲時勤力治家,人產計口給食”不屬“樂善好施”(“余悉以賑鄉(xiāng)里貧乏者”);B項,“遇諸兄弟門以內,蒸蒸如也”非“講究孝道”;D項,“遇事慷慨,不避艱險”不屬于“樂善好施”“講究孝道”。)
24、C(“為官即赴潁川王府任教授”不準確!笆难a博士弟子員……隨例應里選,官永平郡司訓”“最后遷教授潁川王府。既至,疾作,期年而卒”)
25、(1)家門前種有一棵槐樹,枝葉繁茂,(善人公)時常在樹下煮粥給饑民吃。
(2)忠勤公到后,彝人爭著跑去把他們知道的奇異樹木告訴他。
(3)忠勤公天性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是潁川公的二兒子,剛換牙時母親沈安人就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