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走一圈兒。課文中指作者在內洞里走了一圈兒。
進:平房的一宅之內分前后幾排的,一排稱為一進。課文中指內洞大約有十來排平房那么深。
上源:水流起頭的地方。課文中指洞中泉水的源頭。
(三)閱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找出作者的游覽順序。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邊聽邊認真看課文,進一步加強對生字、新詞的記憶與理解。
2.學生默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找出作者的游覽順序。
(1)學生邊默讀課文邊畫出游覽雙龍洞的路線。
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幫助指導。
(2)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作者記敘了他游金華雙龍洞的經(jīng)過)
作者從金華出發(fā),是按怎樣的順序游覽的?
(作者從金華出發(fā),行五公里左有到羅甸,由羅甸進山到洞口,進入外洞,從孔隙進入內洞,然后出洞)
學生總結游覽順序時,有不少學生會忽略由外洞進入內洞的過程,對此教師可設計提問:作者是由外洞直接進入內洞的嗎?以引導學生注意從孔隙進入內洞的過程。
(板書:·金華 ·羅甸 洞口 外洞 孔隙 內洞)
教師根據(jù)學生描述的游覽順序邊板書邊畫一幅簡單的示意圖。
(四)按游覽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1.指導學生按游覽順序給課文分段。
(按游覽順序可分六段。第七段是第1自然段;第二段是第2、3自然段;第三段是第4自然段;第四段是第5自然段;第五段是第6、7自然段;第六段是第8自然段)
學生在理清作者的游覽順序后,按游覽順序分段和概括段意獻比較容易了。
2.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寫4月14日作者去游覽金華的雙龍洞。第二段:寫去雙龍洞路上的見聞。第三段:介紹游覽外洞的情景。第四段:介紹從外洞進入內洞的經(jīng)過情形。第五段:介紹游覽內洞的情景。第六段:寫乘船出洞。)
(五)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祖國山川的熱愛之情。
1.請6名學生分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2.有感情地齊讀課文。進一步感受文中所描寫的景物及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六)作業(yè)。
1.抄寫生字、生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金華雙龍洞的外洞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
(二)感受雙龍洞的雄、奇、險,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5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
(一)了解金華雙龍洞外洞的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
(二)感受雙龍洞的雄、奇、險,激發(fā)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三、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中“山上開滿了映山紅,……顯得有精神”和“雖說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進出”兩句話的含義。
四、教學過程
(一)結合課文引入新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