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理解作者“與民同樂”的思想。
2.理解本文景物描寫的方式和作用。
3.積累文言詞匯,背誦全文。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理解文章內(nèi)容和主題。
2積累文言詞匯。
教學難點:
理解本文景物描寫的方式和作用。
教學準備:
1.準備課文的朗讀錄音帶。
2.將本課知識點制作成課堂使用的幻燈片。
3.學生準備漢語詞典、文言文詞典等工具書。設計思路
課時安排: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歐陽修被貶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悶,他經(jīng)常去滁州西南的瑯琊山飲酒抒懷,并與山寺內(nèi)的住持智仙和尚結(jié)為莫逆之交。智仙為方便好友游訪,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歐陽修休息、飲酒。歐陽修用自己的別號“醉翁”為這座亭子命名。后來,便寫了《醉翁亭記》。
本文是慶歷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貶為滁州太守時寫的。文章極其生動地描寫了醉翁亭的秀麗環(huán)境和變化多姿的自然風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與民同樂的圖畫,抒發(fā)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娛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復雜感情。
二、讀課文
1.聽讀。
(播放課文朗讀錄音。)
要求:聽清字音,必要時在書上注漢語拼音。
2.正音。
(幻燈出示下列字詞,請學生讀準字音。)
滁( ) 壑( ) 琊( ) 潺( ) 釀( )
僧( ) 輒( ) 霏( ) 暝( ) 洌( )
蔌( ) 弈( ) 翳( ) 射( ) 觥( )
僂( ) 朝( )而往
3.學生試讀課文。
朗讀課文。朗讀時要注意21個“也”語氣不盡相同。“也”大致表達了以下幾種語氣:
(1)陳述(用于描述景物)。如:環(huán)滁皆山也。 瑯琊也。
(2)肯定(用于介紹人名)。如:山之僧智仙也。 太守自謂也。
(3)感嘆(用于直抒胸臆)。如:在乎山水之間也。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朗讀時,應通過上述語氣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讀到“也”字后面應有較長的停頓。
朗讀時還要注意25個“而”字,讀時應分辨輕重。一般來說,凡表示轉(zhuǎn)折或遞進意味的都要重讀。如: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凡作為連接詞語的“而”和有調(diào)整音節(jié)作用的“而”,則可以輕讀。如:朝而往,暮而歸。
此外,還要注意駢散結(jié)合的旬式,讀時節(jié)奏要富于變化,悅耳動聽。
三、疏通全文大意
1.合作學習。
2 疑難解析
林壑尤美:壑,山谷。尤,尤其,特別。 山行六七里:山行,沿山而行。
名之者誰:名之者,給亭起名的人。 飲少輒醉:輒,就。
若夫,文言里承接上文而引出另一層意思時常用,近乎“要說那一…·”“像那……”
歌于途:倒裝,在途中唱歌 泉香而酒洌:互文,即泉洌而酒香。洌,水清。
雜然而前陳者:雜然,錯雜。陳,擺放。 已而夕陽在山:已而,過了一會兒,不久。
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樂其樂,樂他所樂的事情,意思是自有他的樂趣。第一個“樂”字是動詞,第二個“樂”字是名詞。
四 概括課文內(nèi)容
第一段:寫醉翁亭的自然環(huán)境和命名緣由。
第二段:寫山間朝暮和四季的景色。
第三段:寫滁人、賓客、太守游山的情形。
第四段:寫宴罷歸去并點出作者名姓。
五 作業(yè):熟讀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賞析課文,理解課文主旨
一、導入
《醉翁亭記》是歐陽醉翁亭修被貶為滁州太守后寫的一篇散文,在這里作者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內(nèi)心抑郁和苦悶寄情于山水之間,消融于與民同樂之中。描繪出了一幅幅變化多姿、秀麗嫵媚的優(yōu)美圖畫。
二、逐段分析,探究鑒賞
1、分析第一自然段:
齊讀之后指導學生們思考:此段是概括寫了亭子的環(huán)境和亭子命名的由來,寫亭子的環(huán)境,作者是從哪里落筆,如何觀察按什么順序?qū)懙?寫亭子的命名作者是如何一步一步結(jié)合抒情的?
總結(jié):是從遠山落筆,立足于滁州,先是定點觀察環(huán)視,然后把焦點對準西南諸峰,點出了望之蔚然而深秀的瑯琊。接著動點觀察,景隨步移,山行六七里,先聞水聲,后見泉水,最后峰回路轉(zhuǎn),推出了泉上的醉翁亭,寫出了亭的環(huán)境,按照由遠而近的順序,寫完景過后層層設問,通過作亭者誰,名之者誰,引出了命名之意: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抒發(fā)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感情。
2、分析第二自然段:
讓同學們結(jié)合課下注釋閱讀課文弄清文意,思考:作者寫了哪些風景?按照什么順序?qū)懙?你的感受如何?
總結(jié):作者按照朝暮,四季的順序來寫。在作者的眼中,醉翁亭山間朝暮四時無一不美,清晨,日驅(qū)之霧,怡紅快綠頓現(xiàn)眼前,傍晚谷歸山各,讓人遐想神往。春天,野花香氣無處不散,夏季綠樹成蔭,微風習習。秋天天高氣爽,霜色潔白,冬日里嶙嶙的怪石令人感受到的是另一種詩情畫意,真是美不勝收,難怪作者抒發(fā)到"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3、分析第三自然段:
"一切景語皆情語"在作者的眼里,他周圍的景物無一不美,這也說明了他的心情是十分快樂的,他的心情為什么這么好呢?我們看第三自然段共有四句話(一個也字一句),若每一句話為一幅圖時,我們可命名為:滁人游圖、太守宴圖、眾賓歡圖、太守醉圖?凑n文分析:滁人游圖中共寫了哪幾種人?太守宴圖中有哪些佳肴?眾賓歡圖中,眾賓的形為和神態(tài)如何?太守醉圖中,太守的面目和神態(tài)怎樣?
思考:為什么寫太守宴圖之前先寫滁人游?
總結(jié):這就應了我們剛剛學過的《岳陽樓記》中的后天下之樂而樂,太守周圍的人情事物無一不讓他愉悅動情,駝背彎腰的龍鐘老人,天真活潑的少年兒童,絡繹不絕的游人,一切都那么有生氣有色澤。在他所治理的滁州這一方水土,可謂政通人和,百姓安居樂業(yè),快樂無比,太守自然也就樂得其醉了,他沉醉于這方山水之樂,也更沉醉與民同樂之中。
4、分析第四段:
在第四段中,作者用兩個相同的句式點出了四種樂即:山林之樂、禽鳥之樂、游人之樂、太守之樂。
思考:這些樂中誰的樂的涵義最豐富?其樂的涵義有哪一些呢?
“太守之樂其樂”是點睛之筆,作者在這里含蓄的抒發(fā)了自己的復雜感情,既包括娛情山水,排遣郁悶的歡樂(山水之樂)也有看到自己政績——政通人和的欣慰(游宴之樂)更有與民同樂的情懷。
三、總結(jié)全文,深化主題
本文通過對醉翁亭秀麗風光的描寫和對游人之樂的敘述,表達了作者對美好山川的熱愛和與民同樂的情懷,抒發(fā)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愁懷的復雜感情。寫景和抒情相結(jié)合,文字簡練而生動句式錯落有致。文中“山水之樂”不能看作是作者消沉墮落的表現(xiàn)。因為,本文描摹山水,抒寫游宴,看似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挫折后的沉淪表現(xiàn),實質(zhì)上,作者筆下如此美妙的勝景,抒發(fā)的自得其樂的陶醉之情,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勝景、享樂折射出來的是作者治滁的政績,是積極從政的結(jié)果,是“與民同樂”的積極思想。
四、板書設計
引入…… 滁洲 瑯琊 釀泉 醉翁亭 作亭者 命名者 命名之意\醉翁之意不在酒
寫景…… 朝暮 四時之景 \樂亦無窮 山水樂
醉翁亭記 寫人…… 滁人游 太守宴 眾賓歡 太守醉 游宴樂
歸來…… 禽鳥樂/人之樂 /太守了 (與民同樂)
第三課時
一、基礎知識
1.填空。
(1)本文作者是____代__ __家。字_ ___,自號__ __,又號__ __,著有 《 》
(2)本文是作者被貶為_ ___時所寫,它的姊妹篇是《》
(3)文中描寫山間朝暮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4)文中描寫山間四時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5)奠定全文抒情墓調(diào)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醉與樂統(tǒng)一,點明主旨的句子?_____________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
(6)文中照應“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7)美國在聯(lián)合國大唱人權(quán)高調(diào),真是“___ ______”,意在干涉別國內(nèi)政。(用《醉翁亭記》中的原句答。)
(8)描寫滁洲城總的地理環(huán)境的句子是: “樂亦無窮”的原因
2.寫出下列各句運用的修辭方法。
(1)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 ( )
(2)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 ‘” ( )
(3)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 )
(4)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 )
3 成語積累
1、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頭就露出來。比喻真相大白。
2、觥籌交錯——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
3、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興趣并不在于喝酒。形容人別有意圖,言在此而意在彼。
4課文里連用21個“也”字作句尾。這些“也”,表示了不同的語氣和作用。請把下面的判斷句中的“也”的不同表達作用填在相應括號中。
A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
B 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
C 環(huán)滁皆山也。
D 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E 而樂亦無窮也。
F ……故自號曰醉翁也。
G 廬陵歐陽修也。
、俦硎九袛嗟恼Z氣:()
②表示解釋的語氣:()
、郾硎究隙ǖ恼Z氣:()
二、中考試題集錦
2008大連市古詩文閱讀
8.解釋文中加點的詞。(2分)
(1)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 臨:
(2)宴酣之樂,非絲非竹 之:
9.分別寫出“窮”字的意思。(2分)
(1)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窮:
(2)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窮:
10.太守為什么“醉”呢?請用自己的話概括。(2分)
答案:8.(1)到、靠近(2)的 (2分。每小題1分) 9.(1)窮盡、完結(jié)(2)貧窮(窮困) (2分。每小題1分)
10.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為山水之景而醉,為
滁人歡樂而醉,為宴會的豐盛而醉,為宴會中賓客的歡樂而醉)(2分)
2008年河北省
6.解釋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3分)
(1)環(huán)滁皆山也 環(huán):
(2)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3)野芳發(fā)而幽香 發(fā):
7.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3分)
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
譯文:
8.選文第①段在總寫滁州山景后,由遠及近依次駕了“西南諸峰”、“ ”“ ”、“醉翁亭”等景物。(2分)
9.概括選文第②段的內(nèi)容。(2分)
答:
10.下面這段文字說明了什么? (3分)
歐陽公記①成,遠近爭傳……凡商賈②來,亦多求其本,所遇關征③,以贈官,可以免稅。
注:①[記]指《醉翁亨記》。 ②[商賈]商人。 ③[關征]查稅征稅。
答:
答案:6.(1)圍繞(環(huán)繞) (2)情趣(意趣、興趣) (3)開放(開)
7.給它(亭子)起名(題名)的是誰?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稱它(命名)的。
8.瑯琊(山) 釀泉
9.描寫山間的朝暮變化、四季不同景色以及出游的樂趣。
10.《醉翁亭記》在當時備受人們的推崇,反映其藝術價值高、影響大。
2008年臨沂市
6.默寫出文中空缺的句子。(2分)
7.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2分)
、僭茪w而巖穴暝 暝:
②臨溪而漁 漁:
、垭s然而前陳者 陳:
④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樂:
8.用現(xiàn)代漢語說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跇淞株庺,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
9.簡要概括選文的內(nèi)容要點,并分析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4分)
10.《醉翁亭記》是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不可多得的散文名篇,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請結(jié)合學習語文的經(jīng)驗,談談從本文語言中可以學習和借鑒什么。(3分)
范仲淹以岳陽樓的“氣象萬千”引發(fā)遷客騷人的種種“覽物之情”,歐陽修通過一天之間和一年之間的景色變化引出“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的觀點。基本意思對即可。
11上面兩段文字都寫到了景物的變化,作者寫這些變化有什么不同的用意?(2分)
12.從全文看,歐陽修的“覽物之情”,體現(xiàn)了他什么樣的思想?他的這種“覽物之情”與范仲淹筆下“遷客騷人”們的種種“覽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區(qū)別?(2分)
答案:6.(A)山間之朝暮也 (B)山間之四時也(C)釀泉為酒(D)泉香而酒冽(錯、漏、倒、添字均算錯,有錯則該句不得分。)
7.①昏暗 ②捕魚(釣魚) ③擺開(陳列) ④以……為快樂
8.①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一片濃郁的綠陰。
②樹木茂密陰蔽,上下一片叫聲,是游人走后鳥兒在歡唱啊。(不要求文字一致,意思正確、無語病即可)
9. ①寫太守與滁人游樂、宴飲及醉歸的場景。②寄情山水(熱愛自然),與民同樂。
10.提示:簡潔凝練,含義豐富,生動傳神,參差多變。
11 范仲淹以岳陽樓的“氣象萬千”引發(fā)遷客騷人的種種“覽物之情”,歐陽修通過一天之間和一年之間的景色變化引出“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的觀點;疽馑紝纯。
12.歐陽修的“覽物之情”體現(xiàn)了他與民同樂的思想。范仲淹筆下的“遷客騷人”們立足于個人的得失和榮辱,因而他們的種種“覽物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異。歐陽修的立足點是“民”,他與民同樂,把百姓的樂當作自己的樂,把百姓的安居樂業(yè)作為自己的理想。這就是他們的根本區(qū)別;疽馑紝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