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望月
夜深人靜,我悄悄地走到江輪甲板上坐下來。
月亮出來了,安詳?shù)赝聻⒅那遢x。月光灑落在長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動的江水中,有千點萬點晶瑩閃爍的光斑在跳動。江兩岸,蘆蕩、樹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處隱隱約約地伸展著,起伏著。月光為它們鍍上了一層銀色的花邊……
偶然回頭時,發(fā)現(xiàn)身邊多了一個人,原來是跟隨我出來旅行的小外甥。
“是月亮把我叫醒了!毙⊥馍{(diào)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頭凝望著天上的月亮出神了。小外甥聰明好學,愛幻想,和他交談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我們來背詩好嗎?寫月亮的,我一句你一句。”小外甥向我挑戰(zhàn)了。寫月亮的詩多如繁星,他眼睛一眨就是一句。
他背:“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我回他:“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詩,和月光一起,沐浴著我們,使我們沉醉在清幽曠遠的氣氛中。
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個問題來:“你說,月亮像什么?”
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兩個烏黑的瞳仁里,各有一個亮晶晶的小月亮閃閃發(fā)光。
“你說呢?你覺得月亮像什么?”我笑著反問道。
“像眼睛,天的眼睛。”小外甥幾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他的比喻使我驚訝。我好奇地問:“你說說,這是什么樣的眼睛?”
小外甥想了一會兒,說:“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歡看我們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閉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睜開,每個月都要圓圓地睜大一次……”他繪聲繪色地說著,仿佛在講一個現(xiàn)成的童話故事。
天邊那些淡淡的云絮在不知不覺中聚集起來,一會兒,月光就被云層封鎖了。“月亮困了,睜不開眼睛了!毙⊥馍蛄藗呵欠,搖搖晃晃地走回艙里去了。
甲板上又只留下我一個人。我久久凝視著月亮消失的地方,輕輕地展開了幻想的翅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趙麗宏。選作課文時文字有改動。
《望月》教材解讀
有人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對于文本解讀也應當如此。
每一個教師,由于受到生活、學習經(jīng)驗、閱歷等等因素的影響,這就導致了在教學中不同教師對文本解讀存在很大的差異,這個差異是客觀存在的,這些差異決定了教師對文本價值追求的不同。語文教材的教學價值定位是極具靈活性的,這是語文教材的一大優(yōu)點,它給語文教學帶來了發(fā)揮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的極大空間。單篇課文的教學價值點可以說往往不止一個,那如何才能找準定位,提高教學的效益呢?其實,每一篇課文,在教學中又存在著一些教學價值的定位共性,比如依據(jù)課標要求,每一篇課文根據(jù)不同的年段、不同的文體特征,來確定文本的教學價值,F(xiàn)就從“文體”特征這個切入點來簡單談?wù)勅绾未_定本課的教學價值。
一、扣文體特征,知“教什么”。
記敘性散文是以寫人敘事為主,通過寫人敘事來抒發(fā)作者某種特定的感受和情思。這類散文在人物的刻畫和事件的描述上,它總體營構(gòu)的藝術(shù)焦點和基本特征是:善于通過某些生活片斷、生活場景和細節(jié)的藝術(shù)描寫,以及人物最突出的個性特征的“散點式”刻畫,來表現(xiàn)人物的形神風貌,揭示事件的審美意義,從而抒發(fā)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情思。根據(jù)記敘性散文的這種基本特征,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當引導學生以分析人物及其生活片斷、場景為著眼點,探究寫人敘事的藝術(shù)手法,把握人物最突出的特征,著力揭示作者所寄寓在人物和生活片斷描寫中的主觀感受和情思。這就是說,對這類散文的分析和教學,不能僅停留在人物特征及其生活片斷和場景描寫的表層結(jié)構(gòu)上,而應當揭示作者所隱蔽在人物刻畫和生活片斷描寫背后的特定感受,應當把人物特征和生活片斷及場景描寫的分析,作為揭示作者主觀感受和情思的手段!锻隆,作者刻畫了一個活潑、聰明、愛幻想的小外甥形象,主要記敘了在行船的一個夜晚因為望月然后和小外甥賽詩、對天上的月亮進行幻想這樣一個平凡的生活場景,這可以說是教材的原生價值,是教學中我們必須得讓學生了解的最基本的東西,本文的教學價值是什么?應該是作者所隱藏在人物刻畫和生活片段描寫背后的特定感受——對小外甥的喜愛,對自然之美的由衷熱愛、贊嘆,這些都離不開“幻想”。
二、定教學價值,曉“怎么教”。
散文被譽為“美文”,美在結(jié)構(gòu),美在語言,美在意境。這三美正是我們在散文教學中要抓的特點,這些特點正是教學價值達成的載體。
(一)散文教學要抓住“語言美”這個重點
品味語言。
我一直認為,“語言是思想的外衣。”散文的語言優(yōu)美洗練,人們常用“余音裊裊的洞蕭、明凈元塵的水晶、色彩鮮明的瑪瑙”來比擬它;散文的語言質(zhì)樸而自然,人們又用“甘冽清澈的山泉、曲徑通幽的園林、煙波云海的扇畫”來形容它。散文教學,品嘗語言美是重點。應引導學生細細咀嚼,咬文嚼字,揣摩散文語言的準確性、生動性和情韻,引導學生深入一層挖掘有關(guān)修辭方法在具體語境中的表情達意作用。這篇散文篇幅不長,很多語言很有韻味,比如寫小外甥說月亮像什么的時候,他是這樣說的:“像眼睛,天的眼睛!保又终f:“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歡看我們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閉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睜開,每個月都要圓圓地睜大一次……”兒童是天生的詩人,作者這里將小外甥的話準確生動地描寫出來,刻畫出了一個聰明、可愛的小外甥形象,從字里行間我們不難讀出作者對這個小外甥的喜愛之情。
(二)散文教學要凸顯“結(jié)構(gòu)美”這個特點
關(guān)注表達。
形散而神聚,是散文結(jié)構(gòu)美的集中表現(xiàn)。分析散文的結(jié)構(gòu)美要抓住文眼,教學才能收到“驅(qū)萬途于同歸,貞百慮于一致。使眾理雖繁,而無倒置之乖;群言雖多,而無夢絲之亂”的效果。文眼既是全文主旨,又是行文線索。《望月》一文的文眼是“幻想”,這幻想不是憑空的,是由作者對月亮的描寫中而來,作者按順序具體描寫了江中之月、詩中之月和心中之月,這“月”是本文抒情的意象,是文章內(nèi)容主體。文章的開頭:“夜深人靜,我悄悄地走到江輪甲板上坐下來!焙徒Y(jié)尾:“甲板上又只留下我一個人。我久久凝視著月亮消失的地方,輕輕地展開了幻想的翅膀……”前后呼應,相得益彰,一個省略號,又使得文章“言有盡而意無窮”。這樣的文本結(jié)構(gòu),教學中,老師應該關(guān)注作者的這種表達結(jié)構(gòu)。
(三)散文教學要突破”意境美”這個難點
感悟意境。
散文既有詩一般的語言,又有詩一般的意境。古人云:“詞以境界為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散文亦然,此所謂境界即意境,何謂意境?散文中的“意”是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這種感情,必須有所寄托,或借景以抒情,或托物以言志,或因事以明理。這可寄托的景、物、事就是“境”。意境即作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描寫,使讀者如臨其境,產(chǎn)生與作者的境界相似的感受,引起心靈的共鳴?梢姡瑔渭兊木拔锩鑼懻劜簧弦饩,意境應該是外在的境界、景物,與作者心中的境界與喜怒哀樂的高度統(tǒng)一,是外物與內(nèi)情自然融合,是飽含作者感情的藝術(shù)畫面。如前所述,本文中“意境”中的“意”,應該是對聰明、可愛、愛幻想的小外甥的喜愛、對能給人以無限幻想的月亮(大一點說就是大自然)的贊美之情,“境”則是指文中的人(小外甥)、景(“江中之月”、“詩中之月”、“心中之月”)了。將文中的人與景融合起來的,則是作者的心,是作者獨特的感受。在如詩如畫的景中,和愛幻想的小外甥背詩、賞月,是多么有詩意的事情啊!意境的美,是教學中的難點,要突破這個難點,教師就得博學并不斷拓寬知識領(lǐng)域,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引導,逐步培養(yǎng)學生那一顆顆敏感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