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他讀得怎么樣?
學生:他讀得非常流利,非常好聽。
老師:真厲害,一下子看到了他人的優(yōu)點,還能給人贊揚,相信和你做朋友一定是件開心的事。
(教育無痕,“一下子看到了他人的優(yōu)點,還能給人贊揚,相信和你做朋友一定是件開心的事”教師不經(jīng)意的一句話,教會了學生評價的方法。)
老師:誰來說說讀懂了什 么?
學生:我知道小刺猬稱贊了小獾,小獾有了自信,會做小椅子了。
老師:非常正確,稱贊能給人帶來自信,讓人產(chǎn)生成功的動力。
學生:我從有點兒泄氣讀出來小獾已經(jīng)不想干了。
老師:你真會讀書!泄氣是什 么意 思?你能為它換個詞語嗎?
學生:就是灰心的意 思。
老師:小刺猬的稱贊讓已經(jīng)有點灰心的小獾重新鼓起做小板凳的勇氣,最終做成了小椅子,多么了不起的變化啊!這就是稱贊的作用?墒切♀禐槭 么會泄氣?你從哪兒讀出來的?請小朋友快速從課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生帶著問題讀文。
老師:看來小朋友都找到了,誰來說說看,小獾為什 么泄氣?
(抓住重點詞“泄氣”,先利用換個詞語的方法,理 解詞語的含義,然后追問泄氣的原因,從而聯(lián)系上文,可謂以點帶面,牽一發(fā)而動全身,足見教者處理文本的功力之強勁。)
學生:小獾已經(jīng)做成了三個小板凳,板凳做得很粗糙。
老師: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句話。
課件出 示:小獾已經(jīng)做成了三個小板凳,板凳做得很粗糙。
老師:誰來讀一讀?
學生朗讀句子,句中的“粗糙”一詞讀得很重。
老師:我聽出來你讀“很粗糙”時加重了語氣,為什 么?
學生:很粗糙是說小獾做的板凳不好。
老師:是啊,看看插圖中粗糙的小板凳是什 么樣的?
學生:板凳面子不平。
學生:板凳的腿有長有短。
學生:板凳腿有粗有細。
老師:說得真好!面對自己已經(jīng)做出來的三個小板凳,小獾泄氣了,他想:
學生:他想,小板凳太難做了,我做不出來,還是不做了。
老師:想放棄了。
學生:我太笨了,連小板凳都做不好,我能做什 么呢?
學生:我是比較笨的,學不會木工了,我不學了。
老師:哦,小獾對自己失望了,有點自卑了。
學生:我做的板凳怎么這么難看?我不做了。
老師:哦,原來指望自己能做好小板凳,當個好木工,可看了自己的作品卻非常失望。
學生:我是沒有希望當好木工了,我回家去吧。
(文本中常常有許多留白,教者要善于發(fā)現(xiàn),巧妙利用,引導學生想象,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而且能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加深對文本的理 解。)
老師:正當小獾帶著種種泄氣的念頭想放棄做小板凳的時候,小刺猬來了,他怎么說的?把描寫小刺猬的話用直線畫出來。
老師:小刺猬是怎么夸小獾的?
學生: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
課件出 示: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
老師:我找個平時班上最不愛張嘴讀書的小朋友來讀讀這句話。誰?
學生:徐揚
徐揚結(jié)結(jié)巴巴地讀了出來。
老師:能把每個字都讀得很準確已經(jīng)很不錯了,相信你一定能把句子讀得流利。再試一遍,好嘛?
生又讀。(這遍流利了)。
老師:讀得怎么樣?流利多了吧。相信你再讀一遍能把稱贊的語氣讀出來。
生再讀。已經(jīng)能有滋有味地讀了
老師:誰來夸夸剛才讀書的這位同學?他讀了三遍書,讀得怎么樣?
學生:徐揚,你真棒,你讀得一遍比一遍好。
老師:徐揚,聽了同學的稱贊你心里覺得怎么樣?
徐揚:只要我好好讀,我也能讀好。
老師:只要肯付出努力,一定會有收獲的。剛才我們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了徐揚讀書上的進步,并真心得表揚了他。那小刺猬是怎么發(fā)現(xiàn)小獾的進步的?你從哪兒知道的?
(課前精心的預設,才會有語文課堂的精彩生成。一遍遍的朗 讀指導,一次次的表揚,讓學生的心暖洋洋的,從而讓學生真切感受到稱贊的力量,發(fā)現(xiàn)稱贊后帶來的變化,學會稱贊。)
學生:小刺猬走到小獾的身邊,拿起板凳仔細地看了看。
學生:仔細地看了看,說 明小刺猬看得很認真。
老師:原來,小刺猬細心地比較,發(fā)現(xiàn)了小獾做事認真的態(tài)度和一顆積極要求進步的心,所以他發(fā)出了真心的稱贊——
學生: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
老師:誰再來發(fā)自真心的表揚一下小獾?
學生: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
老師:小朋友們真能干,書讀得一遍比一遍有感 情。我們再一起來稱贊一下小獾——學生齊讀
老師:聽了小刺猬的稱贊,讓原本有點兒泄氣的小獾產(chǎn)生了自信,出 示句式:
“真的嗎?”小獾高興極了,他高興地想:
學生:真的嗎?小獾高興極了,他高興地想:我一定要好好學習木工,做更多更好的東西。
學生:他想:萬事開頭難,既然小刺猬夸我說有進步,我要繼續(xù)努力,爭取做得更好。
學生:他想:原來我可以做好的,只要我認真地做,肯定能成功。
學生:他想:我不但要學會做小凳子,還要會做小椅子。
(給定句式,引導學生想象表達,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是一項常抓不懈的訓練方式,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把話說具體的習慣,為將來的作文打下基礎。)
老師:因此,當傍晚,小刺猬背著幾個紅紅的大蘋果往家里去時,小獾高興地迎上去,他送給小刺猬一把椅子。小刺猬不好意 思地說——
學生:我怎么能要你的椅子呢?我可沒干什 么呀!
老師:小獾拉著小刺猬的手,說——
學生:“在我有點兒泄氣的時候,是你稱贊了我,讓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經(jīng)會做椅子了,這是我的一點兒心意,收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