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一年級上冊《我叫“神州號”》教案
教材分析:
《我叫“神舟號”》是一篇科普童話,故事情節(jié)簡單有趣,很適合低年級學生閱讀,給他們提供了豐富的想象空間。課文第一、二自然段通過嫦娥姐姐與“神州號”飛船的對話,說明這艘飛船是中國制造的,正在進行飛行試驗。第三自然段講嫦娥姐姐要“神州號”帶她回家。課文插圖描繪了嫦娥姐姐與“神州號”飛船對話的情景,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識兩種新筆畫;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方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我國航天科技發(fā)展的新成就,激勵學生從小刻苦學習,將來為祖國現(xiàn)代化建設(shè)貢獻力量。
教學重點難點:識字、寫字、朗讀、背誦。
教法學法:
1教法:
(1)指導觀察法:遵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充分發(fā)揮文中插圖的作用,以圖帶文、圖文并茂,既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也自然地加深了對課文的學習。
(2)鼓勵欣賞法:教師及時的點評,甚至學生之間的互評,都是以鼓勵、欣賞為主,主要是激勵學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滿足他們希望得到贊許,體會成功的心理特點,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增強朗讀的信心。
2、學法:
(1)合作學習法: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chǔ)上,注重討論、交流、合作、體會。讓學生抓住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同時,能聯(lián)想自己已有的知識積累。
(2)動手動腦,做中活學:在學生充分掌握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讓他們用課前準備好的一張白紙進行小創(chuàng)造,比比誰能干。學以致用。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揭示課題:
1、簡單講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2、出示課題:我叫“神州號”。讀題。
二、初讀指導:
1、配樂朗讀。
2、學生自由讀課文兩遍,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3、檢查生字讀音。
三、課文共幾個自然段,正音,指導句間停頓。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天 飛 在 你 來
2、學習新筆畫“橫折斜鉤、橫鉤”。
3、自學生字?垂P順圖,記憶字形、筆順,并分別給它們找個朋友。交流。
4、指導寫字。
(1)教師范寫。
(2)學生描紅。
(3)學生在《習字冊》上練寫。
四、課后作業(yè):
和爸爸媽媽一起搜集有關(guān)飛船和家鄉(xiāng)變化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認讀生字卡。
2、給“天、飛”找朋友。
二、探究學習: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
(2)多媒體演示無人飛船在太空中散步的情景。
(3)嫦娥姐姐對飛船說什么?
出示:小弟弟,你從哪里來?以前怎么沒見過你?
“小弟弟”是誰?“你”是誰?
嫦娥姐姐問了飛船哪兩個問題?她為什么要這樣問?
誰來學嫦娥姐姐問一問?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飛船弟弟怎么回答的?
出示:我叫“神州號”,從中國來,科學家派我來作飛行試驗。
討論:從飛船的話中你知道了什么?
交流。
3、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
(2)嫦娥姐姐怎么說的?
(3)出示:小弟弟,你回去的時候,一定要把我?guī),我真想回家看看?/p>
嫦娥姐姐為什么想回家看看?
誰來學嫦娥姐姐說一說?
三、分角色朗讀、背誦課文:
四、學習生字:
1、出示:問 以 前 的。
2、自學生字。
看筆順圖,記憶字形、筆順,并給“問、以、前”找朋友。
3、指導寫字。
(1)教師范寫。
(2)學生描紅。
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篇童話,通過嫦娥姐姐和“神舟號”弟弟的對話,體現(xiàn)我國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激勵學生從小熱愛科學、熱愛祖國。
文章雖然內(nèi)容淺顯,但比前幾篇課文要長,學生學起來稍有難度,在教學過程中應以讀為主,在讀中感悟,熟讀成誦。我在指導朗讀上下了很多工夫,采用范讀、聽錄音等方式,指導學生掌握朗讀文章一般技能,并且自己學著朗讀,逐步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讀破句子等。在這個基礎(chǔ)上,再指導學生讀好“嫦娥姐姐”和“神舟號”飛船的對話,可以采取分角色朗讀的方法,如男女生讀、小組讀等。
通過課件和“神舟號”的視頻,幫助學生理解我國科技進步,在學生熟讀課文基礎(chǔ)上展開想象:嫦娥姐姐回到家鄉(xiāng)看到了什么?學生在討論、交流中,感受到祖國在發(fā)展,在不斷繁榮,激發(fā)了愛國之情。
引導學生區(qū)分文中的“。句號”與“?問號”的不同用法和區(qū)分自然段,指導有困難的孩子用了較多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