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教材:
《海倫•凱勒》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一篇課文,本冊教材大體上圍繞一個主題組織單元,第三單元為“有志竟成”。
二、說教學目標:
《海倫•凱勒》這篇課文教學目標如下: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2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結合語言環(huán)境,了解課文中引號的用法。
3.體會海倫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tài)度。
三、說教學重難點:
小學生沒有可供借鑒的生活經(jīng)驗和情感儲備,對海倫“不幸”的命運,“艱難”的成長過程和“永遠留在世人心中”的“奮斗精神”不容易產(chǎn)生共鳴,因此,讓學生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走進海倫的內(nèi)心世界,體會海倫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是本文的教學重難點。
四、說學情:
(一)學生對人物故事一類的文章一般還是比較有興趣的,但往往也只喜歡知道故事大致情節(jié),而忽略句子詞語的深刻解讀,教師要循循善誘,讓學生細細品讀課文中的含義深刻的句子和經(jīng)典的詞語。
(二)文學是用文字塑造形象的。對于五年級學生來說,他們還只是個十來歲的孩子,富有同情心和愛想像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來喚醒孩子想像力,以使他們更好地走進文本,與文本中的人物產(chǎn)生心靈的共鳴。教師要很好利用孩子這一特性,創(chuàng)設情境,讓孩子通過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來想象他人,更好地把自己與文本中的人物形成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這樣才能有效地讓學生的心靈與文本產(chǎn)生心靈的共鳴,才能有效理解文本中人物的喜與悲,才能讓他們把握好難點,努力突破學習難點,以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主動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中去,在讓學生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走進海倫的內(nèi)心世界,體會海倫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時,我準備采取“情境教學法”、“提綱挈領,自主學習法”、“讀寫結合訓練法”來突破教學重難點!扒榫辰虒W法”能使課堂產(chǎn)生吸引學生的巨大魅力,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而“提綱挈領,自主學習法”,也是現(xiàn)代教育改革所倡導的,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課文第四小節(jié)中“她不分晝夜……摸出了血”集中體現(xiàn)了海倫的“不屈不撓”,課文語句凝練概括,要讀出其中的蘊含,則需要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適合學生想象與讀寫的最佳氛圍。
六、說教學過程:
(一)一錘敲心激興趣:
在教學這篇課文之前,我會先出示海倫生前的圖片,便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圖片中的人物是誰嗎?她在做什么呀?她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表情呢?接著我直接揭題導入新課,“今天,我們要學習就是這一位外國大姐姐的事跡,她就是海倫•凱勒。”接著,讓學生簡單交流他們了解的海倫•凱勒。每篇課文我都會讓孩子課前利用圖書館,網(wǎng)絡等信息渠道查找相關資料,一方面培養(yǎng)他們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做好課前知識儲備,為更好的理解感悟課文內(nèi)容打下基礎。揭示課題后,先讓學生充分自由讀書,學習生字新詞,初步了解海倫不畏艱辛,刻苦學習的事跡。為體會海倫的內(nèi)心世界奠定基礎。
(二)著實初讀抓脈絡
在教學課文第一小節(jié),感悟海倫不幸的命運時,我播放一些優(yōu)美的音樂和展示一些美麗的風景畫,讓孩子去聽去欣賞及說說當時自己的感受,接著我再讓孩子閉上自己的眼睛和堵住自己的耳朵,再讓學生說說這時的感受,這種強烈的對比,會使學生真切地體會到“雙目失明”“雙耳失聰”給小海倫帶來的巨大的痛苦和悲哀。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孩子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就是這樣一個孩子,為什么最終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過渡句的設計引入課文下半部分的學習。
(三)細品內(nèi)容引共鳴:
教學課文4、6、8節(jié)時,我采用“提綱挈領,自主學習法”。讓學生快速瀏覽全文,用一個詞說說海倫成功的原因—“不屈不撓”。接著讓孩子細細品讀,在書上做批注,抓住課文中兩段最能體現(xiàn)海倫“不屈不撓”的句子,滲透領悟。分別是“她不分晝夜,像一塊干燥的海綿吮吸著知識的甘霖……摸出了血”和“為使我的伙伴……練習、練習、練習”,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我通過語言的描述和 圖片的展示,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想象等體驗方法,采取讀寫結合,讓學生嘗試走進海倫的世界,感悟體會海倫的“不屈不撓”,受到情感的熏陶,并隨即進行朗讀指導。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往往是多元的,應該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獨特體驗。為了避免語文教學中條分縷析的情況出現(xiàn),我將課文3、5、8納為一體進行教學,我提示學生靠著這種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海倫學會了“算術”,學會了寫字,學會了說話,這是課文主要告訴我們的,我讓孩子默讀課文3、5、8節(jié),思考:對于一個雙目失明,雙兒失聰?shù)娜,她都能做到這些,想想自己如果也像海倫那樣,你又會怎樣去做,又會有何感受呢?這時我展示一些盲人生活的照片及某學校的學生體驗盲人生活的圖片,便讓孩子們模仿圖片上的學生把自己的雙眼蒙上,然后試著去整理自己的課本,再讓他們說說是什么感受。你對海倫有了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通過我的點撥指導,學生交流發(fā)現(xiàn)海倫能有今天這樣的成績是多么的不容
易,是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這時我便借題發(fā)揮把課文內(nèi)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lián)系起來,進行德育方面的教育,孩子們,海倫她在這樣的情況下都能努力學習,那我們呢?更應該怎么做呢?
七、鞏固拓展作鋪墊:
對于海倫.凱勒的有關資料,孩子們知道的不是太多,尤其是安尼.沙利文老師,他們更是知之甚少,學完這篇課文孩子門對于海倫及她的家庭教師還不是太了解,對她們的生活體會得還不是太深,所以為了讓孩子對海倫和沙利文兩位人物了解得更多,以有效地拓展他們的知識面,讓他們課外讀一讀海倫的書,象《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等都非常值得孩子們一讀,通過學習課文,再
讀一讀這些書籍,我想,對孩子心靈的觸動一定會更大。
八、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節(jié)課的靈魂,是一節(jié)課的生命線。為了突出這節(jié)課的主要教學內(nèi)容,使本節(jié)課教學有一條明晰的流線,我特設計了如下板書:
海倫•凱勒
生病 失聰失明
奮斗 不屈不撓
奉獻 永生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