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語:做練習(xí)可以鞏固課堂知識,拓展課外知識,幫助學(xué)好語文。下面是《皇帝的新裝》同步試題(附答案及解析),歡迎大家過來做一做!
一、基礎(chǔ)鞏固
1.給下列加粗字注音。
滑稽( ) 頭銜( ) 妥當(dāng)( )
駭人聽聞( ) 欽差大臣( )( ) 隨聲附和( )
考查目的:課文中涉及重點字詞的讀音識記。
答案:jī;xián;tuǒ;hài;qīn;chāi;hè。
解析:注意“稽”的聲調(diào),可讀輕聲,但不可讀四聲;“和”表示回應(yīng)之意,讀四聲。
2.根據(jù)拼音寫漢字。
賞cì( ) xūn( )章 kuǎn( )待 愚chǔn( ) xuàn yào( )( ) yù pìn( )( )
考查目的:課文中涉及重點字詞的字形識記。
答案:賜;勛;款;蠢;炫耀;御聘。
解析:“御聘”二字書寫要規(guī)范。
(人教版《陽關(guān)課堂·金牌練習(xí)冊》語文七年級上)
3.選詞填空。
(1)但仍然覺得先派一個人去看看工作的進(jìn)展情形比較________(A.適當(dāng);B.合適;C.妥當(dāng);D.穩(wěn)當(dāng))。
(2)皇帝親自帶著一群最________(A.高貴;B.高雅;C.富貴;D.富有)的騎士們來了。
(3)大家也都渴望借這個機(jī)會________(A.考驗;B.檢驗;C.測驗;D.了解)一下:他們的鄰人究竟有多么笨,或者有多么傻。
(4)這些衣服________(A.柔和;B.輕盈;C.柔軟;D.輕柔)得像蜘蛛網(wǎng)一樣,穿的人會覺得好像身上沒有什么東西似的。
考查目的:詞語搭配得當(dāng)。
答案:(1)C;(2)A;(3)C;(4)D。
解析:(1)“適當(dāng)”用于形容時機(jī),“穩(wěn)當(dāng)”用于形容人的行為特點,“妥當(dāng)”比“合適”更吻合皇帝的語氣口吻。
(2)只有“高貴”符合騎士這一形象的特點。
(3)“考驗”“檢驗”為一對近義詞,“測驗”比“了解”更能揭示群眾們的盲從,愚昧。
(4)“輕柔”準(zhǔn)確全面地表現(xiàn)了新裝與“蜘蛛絲”的相似點。
4.填空。
(1)《皇帝的新裝》的作者是 ,著名的 ___(國籍)兒童文學(xué)家,他一生創(chuàng)作________多篇杰出的童話作品,如 。
(2)這篇課文以 為線索,以 為中心人物展開故事情節(jié),依次寫了 、 、 、 等鮮活的人物形象,揭露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 的本質(zhì)。
考查目的:了解作者,抓住本篇童話的主旨。
答案:(1)安徒生;丹麥;160;《賣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兒》《丑小鴨》。
(2)新裝;皇帝;騙子;老大臣;官員;小孩;虛偽、愚蠢、腐朽。
解析:略。
二、課內(nèi)閱讀
這樣,皇帝就在那富麗的華蓋下游行起來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說:“乖乖!皇上的新裝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麗!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誰也不愿意讓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見,因為這樣就會顯出自己不稱職,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從來沒有獲得過這樣的稱贊。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沒穿呀!”一個小孩子最后叫了出來。
“上帝喲,你聽這個天真的聲音!”爸爸說。于是大家把這孩子講的話私下里低聲地傳播開來。
“他并沒穿什么衣服!有一個小孩子說他并沒穿什么衣服呀!”
“他實在沒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說。皇帝有點兒發(fā)抖,因為他覺得百姓們所講的話似乎是真的。不過他心里卻這樣想:“我必須把這游行大典舉行完畢!币虼怂麛[出一副更驕傲的神氣。他的內(nèi)臣們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著一條并不存在的后裙。
1.用曲線畫出人們爭著贊美皇帝新裝的原因。
考查目的:理解文段內(nèi)容。
答案:誰也不愿意讓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見,因為這樣就會顯出自己不稱職,或是太愚蠢。
解析:“新裝”一個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稱職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藥的人”都看不見這衣服,是貫穿故事始終的主線,敢于說真話就是“不稱職”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藥”,從皇帝到大臣,到朝廷大小官員,到民眾,誰都自欺欺人。
2.畫線中“這樣的稱贊”指的是什么?
考查目的:詞語指代內(nèi)容的理解。
答案:皇上的新裝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麗!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
解析:“這”作為近指代詞,它所指代的內(nèi)容往往就在“這”字的上一段(上一部分)文字中。聯(lián)系上文眾人的贊揚(yáng),即可找出指代的內(nèi)容。
3.“你聽這個天真的聲音!”句中的“天真”的含義是什么?
考查目的:詞語含義的理解。
答案:單純幼稚,還沒受社會風(fēng)氣的污染,能講真話。
解析:結(jié)合語境,這是大人形容孩子所說的話,扣住孩子說的“他什么衣服也沒穿”的事實來判斷,可知孩子的單純、誠實。
4.“皇帝有點兒發(fā)抖,因為他覺得百姓們所講的話似乎是真的!蹦撬麨槭裁催要擺出“更驕傲的神氣”?
考查目的:人物行為的理解。
答案:皇帝內(nèi)心的心虛和恐慌,因此他“有點兒發(fā)抖”,同時他雖然意識到上了當(dāng),但仍沒有覺悟,“似乎”一詞便形象地揭示了這一點。這是為了掩飾自己內(nèi)心的恐慌,而故意做出來的動作。
解析:回答時抓住重點詞語,“發(fā)抖”可見他對老百姓話的肯定,內(nèi)心很是恐慌;“似乎”又表示不肯定,皇帝不愿意相信這是事實,于是企圖掩飾自己的心虛。
三、課外閱讀
童話,并不只是給兒童讀的。
我在成年之后,還常常讀童話。每當(dāng)煩心的時候,從書架上隨手扯出的書,必是童話。比如安徒生的《海的女兒》,我就讀過多遍,它也被翻譯成“人魚公主”。比較起來,我更喜歡“人魚公主”這個名字。海的女兒,好像太闊大太神圣了些。人魚呢,就顯得神秘而靈動,還有一點點怪異。
大約8歲的時候,第一次讀到人魚公主的故事。讀完后淚流滿面,抽噎得不能自已。覺得那么可愛和美麗的公主,居然變成了大海上的水泡,真是倒霉極了。從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看到湖面上河面上甚至臉盆里的水泡就有些發(fā)呆,心中疑惑地想,這一個水泡,是不是善良的人魚公主變成的呢?看到風(fēng)把小水泡吹破,更是分外傷感。
大約18歲的時候,又一次比較認(rèn)真地讀了人魚公主。也許是情竇初開,這一次很容易地讀出了愛情。原來,這是一篇講愛情的童話啊!你看,她之所以能忍受那么慘烈的痛苦,是為了自己所愛的人。她忍受了非人的折磨,在刀尖樣的甲板上跳舞,她是寧肯自己死,也不要讓自己所愛的人死。這是一種多么無私和高尚的不求回報的愛啊!
到了28歲的時候,我已經(jīng)做了媽媽。這時來讀人魚公主,竟深深地關(guān)切起人魚公主的家人來了。她的母親在生了6個女兒之后去世了,我猜想這個女人臨死之前,一定非常放心不下她的女兒,不論是最大的還是最小的。她一定是再三再四地交代給公主的祖母老皇后,要照料她的孩子,特別是最小的女兒。
到了38歲的時候,因為我也開始寫小說,再讀人魚公主的時候,不由自主地探討起安徒生的寫作技巧來了。我有點納悶,安徒生在寫作之前,有沒有一個詳盡的提綱呢?我的結(jié)論是──大概沒有。似乎能看到安徒生的某種隨心所欲,信馬由韁。當(dāng)然了,大輪廓走向他是有的,這個纏綿悱惻一波三折既有血淚也有波浪的故事,一定是在他的大腦里醞釀許久了。但是,連讀了幾遍之后,感到結(jié)尾處好像有點畫蛇添足。
現(xiàn)在,我48歲了。又讀了幾遍人魚公主。這一次,我心平氣和,仿佛天眼洞開,有了一番新的感悟。這是一篇寫靈魂的故事。無論海底的世界怎樣瑰麗豐饒,因為沒有靈魂,所以人魚公主毅然離開了自己的親人。人魚公主是頑強(qiáng)和堅定的,她選定了自己的道路就絕不回頭,終于,她得到了自己鑄就一個靈魂的機(jī)會。在一個接一個嚴(yán)峻的考驗之后,在肉體和精神的磨礪煎熬之后,她又踏上了尋找不朽靈魂的漫漫旅途。
這個悲壯而凄美的尋找靈魂的故事,是如此地動人心弦,常讀常新。于是想,當(dāng)我58歲……68歲……108歲(但愿能夠)的時候,不知又讀出了怎樣的深長?
選自畢淑敏《常讀常新的人魚公主》(本文有刪減)
1.閱讀全文,完成表格。
閱讀年齡 | 閱讀背景 | 閱讀感受 |
8歲 | 不明世事,充滿童真 | ① |
18歲 | ② | 這是一篇寫愛情的童話 |
28歲 | ③ | ④ |
38歲 | ⑤ | ⑥ |
48歲 | 人過中年,心平氣和 | 這是一篇寫靈魂的故事 |
考查目的:整體感知文章,梳理文章脈絡(luò)。
答案:①傷感于美人魚變成水泡;②情竇初開;③做了媽媽;④讀出媽媽對孩子的愛;⑤開始寫小說;⑥熱衷于探討寫作技巧。
解析:把握文章的組材特點,抓住每段重點詞句,最好能用原文回答。
2.作者在結(jié)尾處說《海的女兒》是一個“悲壯而凄美的尋找靈魂的故事”,結(jié)合48歲時作者的閱讀感悟,說說作者這樣理解的原因。
考查目的:精讀段落,品讀每句話,深入理解。
答案:盡管海底的世界瑰麗豐饒,但因為沒有靈魂,人魚公主毅然離開了自己的親人,踏上了尋找不朽靈魂的漫漫旅途。在旅途中,她頑強(qiáng)堅定,得到了鑄就一個靈魂的機(jī)會,接受了嚴(yán)峻的考驗之后,在肉體和精神的磨礪煎熬之后,仍然繼續(xù)尋找。
解析:結(jié)合文段內(nèi)容,理解文中“悲壯”“凄美”和“尋找靈魂”的內(nèi)涵,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dá)清楚即可。
3.學(xué)過的課文,看過的文章,經(jīng)典名著,會讓我們也有“常讀常新”的感覺。請就你喜愛的一篇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談?wù)勀阍械恼J(rèn)識和一點新的感悟。
考查目的:引發(fā)學(xué)生結(jié)合生活感悟文章主題。
答案:略。
解析:不同時期,不同的知識儲備,就會引發(fā)不同的閱讀感受,選擇具體的作品,學(xué)生有切身的感受就能理解作者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