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流畅不卡精品,在线视频综合站,国产精品137页,亚洲制服丝袜中文字幕在

<td id="urspe"></td>
<small id="urspe"><menuitem id="urspe"></menuitem></small><small id="urspe"><sup id="urspe"></sup></small>

  • <small id="urspe"></small>
    <sub id="urspe"><menu id="urspe"><samp id="urspe"></samp></menu></sub>

    七年級上冊《古代寓言二則》檢測題(蘇教版)

    發(fā)布時間:2017-06-12  編輯:梁飛藝 手機(jī)版

      導(dǎo)語:下面是七年級上冊《古代寓言二則》檢測題,敬請同學(xué)們過來做一做,希望大家可以有所收獲。。

      基礎(chǔ)題

      1.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7分)

      (1)鄭人買履( ) (2)遂( )不得履

      (3)寧( )信度 (4)遽( )契( )其舟

      2.你覺得下邊的字容易寫錯的部位是什么,或容易與什么字混淆,試作說明。(3分)

      (1)遂:

      (2)涉:

      (3)墜:

      3.解釋下列加粗的詞。(6分)

      (1)置之其坐 坐: (2)而忘操之 操:

      (3)反歸取之 反: (4)遽契其舟 遽:

      (5)楚人有涉江者 涉: (6)寧信度,無自信也 無:

      4.辨別下邊語句中的“度”的不同意思。(4分)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度:

      (2)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度:

      5.解釋下列語句中“是”的意思。(6分)

      (1)是吾劍之所從墜 是:

      (2)你不要把他說得一無是處 是:

      (3)韓非是《韓非子》的作者 是:

      6.解釋下列“之”的意思,并按要求歸類。(4分)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①其坐

      至之②市,而忘操之

      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③

      (1)做代詞,代物的:

      (2)做動詞用的:

      7.說說下列語句的意思。(8分)

      (1)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2)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3)其劍自舟中墜于水。

      (4)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8.讀句子,回答問題。(8分)

      (1)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這個鄭人自己去集市上買鞋,卻先要量好自己的尺碼。這個“多此一舉”的行為反映了什么?)

      (2)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這個刻舟求劍的楚人“惑”的原因是什么?這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9.課文中的鄭人和楚人的言行都十分可笑,請按要求默寫出有關(guān)句子。(10分)

      (1)鄭人最可笑的“言”:

      (2)楚人最可笑的“行”:

      10.填空。(4分)

      (1)《鄭人買履》選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犊讨矍髣Α愤x自《________________》。

      (2)讀了這兩則寓言后,請說說你對寓言的認(rèn)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綜合題

      這兩則寓言中的“鄭人”和“楚人”有什么共同點?你認(rèn)為現(xiàn)實生活中還有這樣的人嗎?如果有,請舉出例子說明。

      參考答案

      基礎(chǔ)題

      1.(1)lǚ(2)suì (3)nìng(4)jù qì(5)duó dù

      2.(1)容易與“逐”混淆。(2)右下邊容易多寫一點。(3)容易與“墮”混淆。

      3.(1)同“座”(2)拿,攜帶(3)同“返”(4)立即,匆忙(5)渡,從水上經(jīng)過(6)不,不要

      4.(1)量長短,是動詞(2)指量好的尺碼,是名詞。

      5.(1)這,這兒(2)對,正確(3)表示前后兩者是同一的(或表示肯定判斷)

      6.之①:指量好的尺碼之②:到……去之③:指劍(1)①③(2)②

      7.(1)等到這個鄭人回到集市上,集市已經(jīng)散了,終于沒有買到鞋。(2)有人問他:“你為什么不用腳試鞋呢?”(3)他的劍從船上掉到水里(4)船一停,那人便從他刻有記號的地方潛入水底去找劍。

      8.(1)反映他思想僵化,寧可信“度”而不信自己的腳(2)原因是他不知道船和劍的關(guān)系是一動一靜,而把兩者都看成靜的了。這啟示我們要尊重實際,用發(fā)展變化的觀點來看問題。

      9.(1)寧信度,無自信也。(2)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10.(1)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韓非 呂氏春秋·察今 (2)用假托的故事來說明某個道理,帶有諷刺性

      綜合題

      兩人都思想僵化,不懂得實事求是的道理。因此,事情就做不成:鄭人買不到鞋,楚人找不到劍。

      聯(lián)系實際舉例,可以舉死搬教條,硬套框框,而不顧客觀實際的人,也可舉一味憑主觀想像從事,無視變化了的客觀實際的人。

      等第評定參考意見:

      優(yōu):鄭人和楚人的共同點概括得正確,能準(zhǔn)確舉出現(xiàn)實中的例子,說得簡要。

      良:鄭人和楚人的共同點概括得正確,舉出的例子尚可,但不夠準(zhǔn)確。

      中:分別說了鄭人和楚人的特點,也能聯(lián)系實際來舉例。

      下:不會概括這兩個人的特點,舉例也不準(zhǔn)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