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凝之文言文翻譯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語為基礎(chǔ)而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面語言以及后來歷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語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歷代模仿它的作品。下面是關(guān)于劉凝之文言文翻譯的內(nèi)容,歡迎閱讀!
劉凝之,字志安,小名長年,南郡枝江人也。父期公,衡陽太守。兄盛公,高尚不仕。凝之慕老萊、嚴子陵為人,推家財與弟及兄子,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州里重其德行。州三禮辟西曹主簿,不就。妻梁州刺史郭銓女也,遣送豐麗,凝之悉散之親屬。妻亦能不慕榮華,與凝之共安儉苦。
(選自《宋書·隱逸列傳》,略有刪改)
參考譯文
劉凝之,字志安,小名長年,南郡枝江人。父親期公,任衡陽太守;哥哥盛公,性情高傲,沒有做官。凝之傾慕老萊子、嚴子陵的為人,把家里的財產(chǎn)全部贈送給弟弟和侄子,在荒郊野外蓋房子,不是自己勞動得來的食物不吃,州里的.人都很推重他的品德行為。州里多次尊敬地推舉他任西曹主簿,推薦他出任秀才,他都沒有就任。妻子是梁州刺史郭銓的女兒,陪嫁很豐厚,凝之把錢財全部分散給了親友。妻子也能不羨慕榮華富貴,與凝之一起安于勤儉貧苦的生活。夫妻二人一起乘坐竹子做的粗陋的車子,到集市上去購物賣掉多余的產(chǎn)品,所得錢財除了應(yīng)付日用以外,剩下的全部施舍給別人。
閱讀題
【注】仕:做官。辟:征召。主簿:官職名。
10.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倭⑽萦谝巴,非其力不食。②凝之悉散之親屬。
11.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說說州里多次禮聘劉凝之做官的原因是什么?劉凝之為什么不接受?
參考答案
10.在野外建造了房子,不是自己勞動所得就不享用。
劉凝之把它們都分給了親屬。
11.重其德行。不慕榮華;安于儉苦。
拓展:柳文言文翻譯
柳文言文
柳貴于垂,不垂則可無柳。柳條貴長,不長則無裊娜之致,徒垂無益也。此樹為納蟬之所,諸鳥亦集。長夏不寂寞,得時聞鼓吹者,是樹皆有功,而高柳為最?傊,種樹非止娛目,兼為悅耳。目有時而不娛,以在臥榻之上也;耳則無時不悅。
鳥聲之最可愛者,不在人之坐時,而偏在睡時。鳥音宜曉聽,人皆知之;而其獨宜于曉之故,人則未之察也。鳥之防弋,無時不然。卯辰以 后,是人皆起,人起而鳥不自安矣。慮患之念一生,雖欲鳴而不得,鳴亦必無好音,此其不宜于晝也。曉則是人未起,即有起者,數(shù)亦寥寥,鳥無防患之心,自能畢 其能事。且捫舌一夜,技癢于心,至此皆思調(diào)弄,所謂“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者是也,此其獨宜于曉也。莊子非魚,能知魚之樂;笠翁非鳥,能識鳥之情。凡屬鳴 禽,皆當呼予為知己。
種樹之樂多端,而其不便于雅人者亦有一節(jié):枝葉繁冗,不漏月光。隔嬋娟而不使見者,此其無心之過,不足責也。然匪樹木無心,人無心耳。使于種植之初,預防及此,留一線之余天,以待月輪出沒,則晝夜均受其利矣。
柳文言文翻譯
柳樹貴在柳枝下垂,柳枝不下垂就寧可沒有柳樹。柳枝貴在長,柳枝不長也就沒有裊娜的景致,只是下垂沒有什么益處。而這種樹是招納蟬的處所,各種鳥也往往棲息在上面。那漫長的夏天不會讓人感到寂寞,能時時聽到蟲唱鳥鳴,這樹都有功勞,而高高的柳樹是功勞最大的?傊N樹不只是讓眼睛娛樂,還能使耳朵愉悅。眼睛有時卻不能娛樂,因為人躺在臥榻上;耳朵就沒有什么時候不愉悅。
鳥鳴中最可愛的,不在于人坐著的時候,卻偏在于人睡著的時候。鳥音適宜在早晨聽賞,人們都知道這個情況;然而正是它單單適宜于早晨聽賞的緣故,人們就沒有察覺它。鳥兒防備射獵,沒有哪個時候不是這樣。過了卯時到辰時之后,人們都起床了,人們起了床而鳥就不能自在安寧了。憂慮擔心的念頭一萌生,雖然想要鳴叫卻不能,鳴叫起來也一定沒有動聽的聲音,這是它(聽賞鳥鳴)不適宜在白天的原因。早上人們卻都沒起床,即使有起床的,人數(shù)也是寥寥無幾,鳥兒沒有防患的想法,自然能盡情表現(xiàn)它(善于鳴唱)的本領(lǐng)。況且舌頭憋了一夜,心里癢癢的只想一展唱技,到這時都想擺弄歌喉了,所說的“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情況就是這樣,這是它(聽賞鳥鳴)適宜在早晨的原因。莊子不是魚,能知道魚兒的快樂;笠翁不是鳥,能懂得鳥兒的心情。凡屬是啼鳥鳴禽,都應(yīng)當把我當作它們知己呀。
種樹的樂趣有多種,但是它對于高雅的人不便的情況也有一個:枝葉繁茂,不透月光。阻隔著月亮而不使人看到的情況,這是它無意而造成的過錯,不值得責備它。然而不是樹木無心,而是人無心罷了。假使在種植樹木的當初,預防到這一點,留下一線閑余的天空,用以等待明月(在樹木之間)出沒,那么白天晚上都得到它的好處了。
【劉凝之文言文翻譯】相關(guān)文章:
劉道真戲謔文言文翻譯和啟示06-02
糟糠之妻文言文翻譯03-23
驚弓之鳥文言文翻譯及注釋和啟示01-15
牡丹_徐凝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4
文言文“公輸”翻譯01-20
伯俞泣杖文言文翻譯05-31
《過秦論》文言文翻譯01-15
文言文翻譯方法01-14
《宋書·劉粹傳》原文及翻譯06-24
文言文南轅北轍及翻譯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