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流畅不卡精品,在线视频综合站,国产精品137页,亚洲制服丝袜中文字幕在

<td id="urspe"></td>
<small id="urspe"><menuitem id="urspe"></menuitem></small><small id="urspe"><sup id="urspe"></sup></small>

  • <small id="urspe"></small>
    <sub id="urspe"><menu id="urspe"><samp id="urspe"></samp></menu></sub>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書洛陽名園記后》古文賞析

    時間:2025-05-15 10:21:09 銀鳳 辭賦精選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書洛陽名園記后》古文賞析

      《書洛陽名園記后》是《洛陽名園記》一書的后記。本文論證從洛陽的盛衰可以看出國家的治亂,洛陽園林的興廢可以看出洛陽的盛衰。一句話,洛陽園林是國家治亂興衰的晴雨表,指出《洛陽名園記》不是白白寫的,對朝廷的腐敗提出了強烈的忠告,表現(xiàn)了作者對衰微的國勢的清醒認識和深刻憂慮,簡直是在敲警鐘!下面我們一起來閱讀《書洛陽名園記后》古文賞析。歡迎大家閱讀!

      【原文】

      書洛陽名園記后

      作者:李格非

      論曰:洛陽處天下之中,挾殽澠之阻②,當秦隴之襟喉③,而趙魏之走集④,蓋四方必爭之地也。天下常無事則已,有事,則洛陽必先受兵。予故嘗曰:“洛陽之盛衰,天下治亂之候也⑤!

      方唐貞觀、開元之間⑥,公卿貴戚開館列第于東都者⑦,號千有余邸;及其亂離,繼以五季之酷⑧。其池塘竹樹,兵車蹂蹴⑨,廢而為丘墟;高亭大榭⑩,煙火焚燎,化而為灰燼,與唐共滅而俱亡者,無余處矣。予故嘗曰:“園囿之興廢⑾,洛陽盛衰之候也!

      且天下之治亂,候于洛陽之盛衰而知;洛陽之盛衰,候于園圃之廢興而得,則《名園記》之作,予豈徒然哉?

      嗚呼!公卿士大夫方進于朝,放乎一己之私意以自為,而忘天下之治忽⑿,欲退享此樂,得乎?唐之末路是矣!

      ——選自海山仙館叢書本《洛陽名園記》

      【注釋】

     、倮罡穹牵核螡先,當時著名學者。他是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父親。曾登進士第,官至翰林學士。文章寫得健邁凌厲,受到過蘇軾的賞識。一生著作頗豐,著有文集45卷(據(jù)《文獻通考》),但現(xiàn)僅存《洛陽名園記》。《洛陽名園記》記述了北宋洛陽19座花園的情況。

     、跉疲▂áomiǎn):殽,山名,即崤山,主峰在今河南靈寶縣東南。澠,即澠池,古地名,在今河南。挾(xié):擁有

     、矍仉]:今陜西甘肅。襟喉:比喻要害之地。

      ④走集:爭相奔走、集會的地方。即出入必經(jīng)之地。

     、莺颍喊Y候,標志。

     、挢懹^、開元:貞觀,唐太宗年號。開元,唐玄宗年號。

     、邧|都:即洛陽。

     、辔寮荆杭春罅骸⒑筇、后漢、后周,史稱“五代”。

     、狨艴恚乎遘k、踐踏。

      ⑩榭:建筑在臺上的亭閣。

      ⑾囿:飼養(yǎng)動物的園地。

     、兄魏觯褐蝸y。

      【譯文】

      現(xiàn)在我來作一結(jié)論:洛陽處于中國的中心,憑藉殽山與澠池的險阻,控制秦川和隴山的要沖,并且充當了趙、魏兩地的堡壘,可以說是四方必爭之地了。中國若是平安無事還算罷了,一旦發(fā)生變亂,洛陽必將首先遭受兵災。因此我曾經(jīng)說過:“洛陽的興盛與衰敗,便是中國安定和戰(zhàn)亂的預兆啊!”

      當唐代貞觀、開元之間,公卿貴戚在東都洛陽建館舍、置宅第的,不下千有余家;等到它發(fā)生動亂的時候,接踵而起的是梁、唐、晉、漢、周的殘酷戰(zhàn)爭。洛陽的池塘竹樹,遭到兵車的蹂躪踐踏,變成了座座廢墟;高大的涼亭、軒敞的水榭,也被煙火焚燎,化成堆堆灰燼。它們都與大唐江山同歸于盡,沒有剩下一處了。因此我曾經(jīng)說:“這些園林的興盛與荒廢,便是洛陽繁盛與衰敗的預兆!”

      既然中國的安定與戰(zhàn)亂,從洛陽的盛衰跡象上可以看出來;而洛陽的盛衰,又可以從這些園林廢興的跡象上看出來,那么我寫這本《洛陽名園記》,難道是徒勞無益、白費筆墨嗎?

      唉,公卿士大夫們正當進用于朝、官高爵顯的時候,大都放縱自己的私欲,任意而為,而將天下的治理與荒亂拋在一邊。他們想在告老致仕以后安享林園之樂,能夠做到嗎?有唐一代沒落的道路便是前車之鑒!

      【作者介紹】

      李格非,字文叔,山東濟南人,宋神宗、哲宗前后(約11世紀)在世。進士,官至禮部員外郎。文章寫得健邁凌厲,受到過蘇軾的賞識。一生著作頗豐,著有文集45卷(據(jù)《文獻通考》),但現(xiàn)僅存《洛陽名園記》!堵尻柮麍@記》記述了北宋洛陽19座花園的情況。

      內(nèi)容主旨

      文章開篇指出洛陽是天下的中心,園林的興盛是天下太平的標志。接著通過描述洛陽名園的壯麗景色和奢華建筑,展現(xiàn)了當時的繁榮景象。然而,作者話鋒一轉(zhuǎn),指出如今洛陽名園大多已荒廢,由此引發(fā)了對國家興衰的思考。

      作者認為,洛陽名園的興廢與國家的治亂密切相關(guān)。太平盛世時,士大夫們得以修建園林,享受生活;而一旦國家陷入戰(zhàn)亂,園林也隨之荒廢。因此,作者借洛陽名園的興廢,告誡統(tǒng)治者要居安思危,不要沉迷于享樂,要以史為鑒,關(guān)注國家的命運和百姓的疾苦。

      寫作特色

      借物抒情:作者通過對洛陽名園的描寫和議論,將自己對國家興衰的感慨寄托于園林的興廢之中,使文章具有深刻的寓意和感染力。

      對比鮮明:文章將洛陽名園昔日的興盛與如今的荒廢進行對比,突出了世事的無常和國家興衰的變化,增強了文章的表現(xiàn)力和說服力。

      層層遞進:文章從洛陽的地理位置和園林的興盛談起,逐漸深入到對國家治亂的思考,論證嚴密,邏輯清晰,使讀者能夠深刻理解作者的觀點。

      重點字詞

      “園圃之廢興,洛陽盛衰之候也”:“候” 意為 “征兆、標志”。

      “且天下之治亂,候于洛陽之盛衰而知”:“且” 表示進一步,“候” 在這里是 “觀察、考察” 的意思。

      “公卿大夫方進于朝,放乎一己之私以自為,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樂,得乎”:“方” 意為 “正、正在”,“放” 是 “放縱” 的意思,“治忽” 指 “國家的治理與荒亂”。

      特殊句式

      “洛陽處天下之中,挾殽澠之阻,當秦隴之襟喉,而趙魏之走集,蓋四方必爭之地也”:判斷句,“…… 也” 表判斷,翻譯為 “洛陽處于天下的中心,擁有殽山、澠池的險阻,占據(jù)著秦隴地區(qū)的咽喉要道,又是趙魏地區(qū)的交通要沖,是四方必爭之地”。

      “園圃之廢興,洛陽盛衰之候也”:判斷句,翻譯為 “園林的荒廢與興盛,是洛陽興衰的征兆”。

    【《書洛陽名園記后》古文賞析】相關(guān)文章:

    蘇軾《喜雨亭記》古文賞析10-08

    《秋聲賦》古文賞析08-05

    洛陽女兒行譯文賞析古詩詞06-27

    洛陽10-20

    《書幽芳亭記》賞析06-15

    孟郊《登科后》古詩賞析04-26

    洛陽牡丹10-06

    古文經(jīng)典名句12-01

    古文中的名言警句格言警句古文01-31

    中國經(jīng)典古文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