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閱讀【甲】【乙】兩個文段,完成1~6題。(19分)
【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節(jié)選自陶淵明《桃花源記》)
【乙】房玄齡①奏:“閱②府庫甲兵,遠(yuǎn)勝隋世!鄙息墼唬骸凹妆鋫,誠不可缺;然煬帝④甲兵豈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盡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
〔注〕①房玄齡:唐太宗時任宰相。②閱: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煬帝:指隋煬帝。⑤乂(yì):安定。
譯文:房玄齡上奏說:“我看過朝廷府庫的兵械,遠(yuǎn)遠(yuǎn)超過隋朝!碧谡f:“鎧甲兵械等武器裝備,誠然不可缺少;然而隋煬帝兵械難道不夠嗎?最后還是丟掉了江山。如果你們盡心竭力,使百姓人心思定,這就是朕最好的兵械。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B )(3分)
A 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 延:邀請 B 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并:并且
C誠不可缺 誠:確實 D卒亡天下 卒:終于
2.與“漁人甚異之”一句中“之”用法相同的選項是( C與例句都是“代詞” )(3分)
A.處處志之。 B.此乃朕之甲兵也。
C.具答之。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3.用“/”標(biāo)出下面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只標(biāo)一處)(2分)
(1)不 足 /為 外 人 道 也 (2)然/煬帝 甲兵 豈 不 足 邪
4.用自己的語言回答。(2分)
甲文村中人來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乙文唐太宗論述治國更需重視民生時舉的事例是 。祖輩為了躲避秦朝的戰(zhàn)亂;隋煬帝重視武力卻失去天下。
5.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
(1)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1)土地平整寬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土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林竹林之類。
(2)若公等盡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如果你們盡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這是我的武器裝備(或盔甲兵器)
6.甲乙兩文都傳達(dá)著使百姓安居樂業(yè)的愿望。如何實現(xiàn)這一愿望呢?選一個角度具體說說你從古文學(xué)習(xí)中獲得的啟示。(3分)
1、我認(rèn)為關(guān)注民間疾苦可以使百姓安樂。減輕賦稅,關(guān)注民生,這是使老百姓安居樂業(yè)的關(guān)鍵。
2、我覺得為官者親歷親為、廉政愛民可以使百姓安居樂業(yè)。
十四、閱讀(甲)(乙)兩個文段,完成1—5題(19分)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東坡志林·記承天寺夜游》)
【乙】余嘗寓居惠州嘉祐寺,縱步松風(fēng)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謂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間有甚么歇不得處!”由是如掛鉤之魚,忽得解脫。若人悟此,雖兵陣相接,鼓聲如雷霆,進(jìn)則死敵,退則死法,當(dāng)恁么時也不妨熟歇。
(《東坡志林·記游松風(fēng)亭》)
【注】①木末:樹梢。②死敵:死于敵手。③死法:死于軍法。④恁么:如此,這樣。
我曾經(jīng)借住惠州嘉佑寺。一日,在松風(fēng)亭附近散步,感覺腳力不堪疲乏,想到亭子里休息。卻看見松風(fēng)亭的屋檐還在樹林的遠(yuǎn)處,心里想什么時候才能走到啊?后來轉(zhuǎn)念又一想,突然有了體會:“這里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一下子明白過來,就好比上鉤的魚兒,忽然得到解脫。如果能悟解到這一點,即使在短兵相接的戰(zhàn)場上,戰(zhàn)鼓如雷霆,沖上去就要死于敵人之手,退回來就要死于軍法,這時,不妨好好先歇息一下。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4分)
(1)懷民亦未寢 ( 睡覺 ) (2)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只,只是 )
(3)余嘗寓居惠州嘉祐寺 ( 曾經(jīng) ) (4)思欲就亭止息 ( 到,靠近 )
2.下列加點詞意思不相同的一組是( B )(3分)
A.月色入戶 木蘭當(dāng)戶織
B.若人悟此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庭下如積水空明 鼓聲如雷霆
D.相與步于中庭 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
3. 請用“/”標(biāo)出下列語句中的語意停頓。(每句標(biāo)一處)(2分)
(1)念/無與樂者 (2)縱步/松風(fēng)亭下
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6分)
(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色灑滿庭院,如同積水充滿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錯雜,原來是竹子、柏樹的影子。
(2)由是如掛鉤之魚,忽得解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是(或“因此”,“由于這”等)(我)如同上鉤的魚兒,忽然得到解脫。
5.甲乙兩文分別為蘇軾被貶黃州、惠州期間所作,雖然時間不同,地點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懷卻有共同之處,請寫出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樂觀、曠達(dá)(或“豁達(dá)、灑脫”等);隨緣自適(或“隨遇而安”“善于自我排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