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桃花源記》中考試題整理,歡迎同學(xué)們的練習(xí)和關(guān)注,希望對同學(xué)們鞏固語文知識,提高語文水平有所幫助。
一、見漁人…“不足為外人道也”
1.下列句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①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B.①遂與外人間隔 ②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C.①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②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fù)D.①停數(shù)日,辭去 ②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
2.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聽了漁人的話后,雖“嘆惋”但仍想繼續(xù)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話是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譯:
二、林盡水源…“不足為外人道也”
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字詞的的含義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 ) (2)悉如外人( ) (3)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 )
2.下面加點詞的意思和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雞犬相聞C.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D.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譯文: (2)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譯文:
4.“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表現(xiàn)了桃花源中人們 的特點;他們在送漁人離開時囑咐他“不足為外人道也”是因為
5.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淵明怎樣的社會理想? 答:
三、閱讀甲、乙兩篇文言文 (10分)
(甲)晉太元中…并怡然自樂
(乙 )陶潛,字元亮,少懷高尚,博學(xué)善屬文,穎脫不羈,任真自得,為鄉(xiāng)鄰之所貴
嘗著《五柳先生傳》曰:“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fēng)日,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時人謂之實錄甚親朋好事,或載酒肴而往,潛亦無所辭焉每一醉,則大適①融然②時或無酒,亦雅詠不輟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張,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會,則撫而和之,曰:“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 (節(jié)選自《晉書》)
[注]①適:滿足②融然:和悅快樂的樣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與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標(biāo)志
1.解釋下列句子加點的詞(2分)
、艥O人甚異之( ) ⑵阡陌交通( )
⑶穎脫不羈 ( ) ⑷時或無酒,亦雅詠不輟 ( )
2.請從[乙]文中摘錄出與“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屬”所表現(xiàn)的理想生活形成強烈反差的句子(1分)
3. 從[乙]文看,陶淵明的琴沒有琴弦,他本人也不會撫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卻“撫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撫琴嗎?結(jié)合全文看,這反映了他怎樣的性格?(3分
4.翻譯下列句子(4分)
、劈S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譯文:
⑵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 譯文:
四、讀下面文言文(17分)晉太元中…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1.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2)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2.本文的線索是什么?圍繞這一線索,作者寫了哪幾件事?(4分)
3.用原文語句作答:(3分)
(1)漁人“欲窮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寫桃花源中人精神狀態(tài)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4.文中哪些話表明桃源人聽了漁人的話之后,仍想繼續(xù)在桃花源中生活?他們?yōu)槭裁床辉鸽x開?(3
5.陶淵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戰(zhàn)亂頻繁、民不聊生的時代他筆下的“桃花源“其實并不存在那么,陶淵明描寫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
五、(甲)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0分)
晉太元…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1.本文作者陶淵明是東晉時期著名詩人,《 》是他的著名詩作之一(1分)
2.解釋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 ) (2)便要還家( )
3.陶淵明在《桃花源詩》中有“嬴氏亂天紀(jì),賢者避其世”的詩句,文中哪句話與其表達(dá)的意思相近?
4.作者生活的時代,賦役繁重,戰(zhàn)亂紛起,但文中描繪的卻是另外一番圖景,這寄寓 什么樣的愿望?
5.本文是一篇流傳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簡練的文字寫出了桃花林的絕美景色請你用自己的語言形象地將桃花林的美景描繪出來(至少運用一種修辭手法)(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