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生論劍》教案
【教學(xué)目標】
1.了解古代青銅文化,感悟中華民族所崇尚的正義、公道以及除暴安良的精神。
2.了解青銅劍有關(guān)的歷史典故,體會青銅劍所蘊含的古代文化知識和精神品質(zhì)。
3.培養(yǎng)思辨能力、聯(lián)系實際提出自己的見解的創(chuàng)新能力,感悟青銅劍在現(xiàn)實中的意義。
【教學(xué)重點】
1.了解青銅劍有關(guān)的歷史典故,體會青銅劍所蘊含的古代文化知識和精神品質(zhì)。
2.通過青銅寶劍了解古老的華夏文明和民族文化。
3.學(xué)習(xí)本文寫理抒情相結(jié)合的寫作方法。
【教學(xué)難點】
了解古代人鑄劍的智慧,體會古人為理想而獻身的精神。
【教學(xué)時數(shù)】
1課時
【教學(xué)過程】
一、導(dǎo)入
青銅之劍象征著慷慨豪氣、英雄悲歌、正直忠誠、公正正義和誠實守信……李白的“拔劍四顧心茫然”、辛棄疾的“醉里挑燈看劍”,既有著渴望建功立業(yè)的慷慨豪氣,也透露著壯志難酬的悲鳴;俠客的路見不平代表著正直,而象荊軻這樣的一諾千金、士為知己者死更是一份守信。
青銅劍已經(jīng)離我們遠去,然而武俠小說卻為我們彰顯了青銅之劍的陽剛之氣、儒雅之氣。今天,只要還有執(zhí)法不公,就需要青銅劍的公正正義;只要虛假之風(fēng)依舊,就需要青銅劍的誠實守信。只要人們信念喪失,就要高奏青銅劍的正直忠誠;只要有人畏懼不前,就要高唱青銅劍的慷慨豪氣。當(dāng)青銅劍的光芒閃射寰宇,中華民族的浩歌也將響徹世界民族之林。
二、整體感知,梳理文本
1.走近作者
韓靜霆,祖籍山東,現(xiàn)為中國作協(xié)、美協(xié)、音協(xié)、視協(xié)、劇協(xié)等會員,空軍文藝創(chuàng)作室主任,文職將軍。著有《凱旋在子夜》《孫武》《戰(zhàn)爭讓女人走開》《大出殯》《魔力》等小說作品,創(chuàng)作的歌曲包括《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國》《希望》《世紀春雨》等。
2.背景介紹
中華文明淵源流長,漢朝以前尤其春秋戰(zhàn)國時期,在抵御外侵和群雄決角逐的過程中,劍起來很大的作用。劍能夠安身立命,能夠帶來權(quán)力和榮譽。劍是國術(shù)短兵之一,比刀更早用于戰(zhàn)場。最早的詠劍詩出自古詩《陌上!罚把新贡R劍,可值千萬余”。
古人對劍崇尚有加,也產(chǎn)生了很多動人傳說,形成了獨特的劍文化。
3.文本品讀
“書生”即指作者作為一個文人出現(xiàn),“論”是評論,“劍”是一種兵器,其實就是作者借論劍來評論歷史。
思想脈絡(luò)是睹劍凝視,驚訝劍之精美;遙想舞劍鑄劍的傳奇故事,思考人類古今愛劍的實質(zhì),不禁感慨萬千。作者以其豐富的想象力,在現(xiàn)實與歷史之間自由地穿行,情感乘著劍的翅膀,在廣袤的時空飛舞,將千年華夏歷史文明,古老的民族文化,譜成一支跌宕起伏的青銅劍之歌。
4.知識積累
、抛忠
箴言 神祗 出鞘 淬火 鐫刻 剽悍 功勛 睿智 料峭 臆想
鎏金 贅肉 挑剔 寒噤 涅槃 戈戟 墓穴 鳥篆 殉劍 鐘馗
闔閭瓦釜 鉻化 斧鉞 相形見絀 兇神惡煞 瞠目結(jié)舌 撲朔迷離
蚊龍出岫
、谱中
馨 馨香 詳 安詳 槳 船槳
磬 鐘磬 祥 吉祥 漿 泥漿
鍛 鍛造 弧 弧線 擎 擎起
煅 煅燒 狐 狐貍 掣 掣肘
錐 圓錐 錚 錚錚 殉 殉葬
椎 脊椎 崢 崢嶸 徇 徇私
、窃~語
剽悍:敏捷而勇猛,也作慓悍。
銘文:器物、碑碣等上面的文字(大多鑄成或刻成)。
噴。盒稳菟科鸹蛱柹仙臉幼。
寒噤:因受冷或受驚而身體顫動。
瑰寶:特別珍貴的東西。
臆想:主觀的想象。
危言聳聽:故意說嚇人的話使聽的人吃驚。
短兵相接:雙方用刀劍等短兵器進行搏斗。比喻面對面地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
相形見絀: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較起來顯得遠遠不如。
瞠目結(jié)舌:形容受窘或驚呆的樣子。
顛撲不破:無論怎么摔打都不破,比喻永遠不會被推翻(多指理論)。
喋喋不休:沒完沒了地說話。
文質(zhì)彬彬:形容人文雅有禮貌。
量體裁衣:按照身材剪裁衣服,比喻根據(jù)實際情況辦事。
望塵莫及:只望見走在前面的人帶起的塵土而趕不上。比喻遠遠落后。
層出不窮:接連不斷地出現(xiàn),沒有窮盡。
無與倫比:沒有能比得上(多含褒義)。
應(yīng)運而生:應(yīng)天命而降生(泛指順應(yīng)時機)。
林林總總:形容繁多。
三、自主探究,細加揣摩
1. 文中說:“青銅劍是我們的歷史老師。這是別的武器想也不敢想的!弊髡邽槭裁催@么說?
思路點撥:理解句子的含義,要聯(lián)系全文的主旨分析。
參考答案:“古劍卻抖落塵灰走了出來,青銅還是青銅,拂之錚錚有聲”,只有古劍能夠這樣長時間地流傳,更因為它代表了一種文化,可以向今人解釋歷史的風(fēng)云變幻。
2. “它曾經(jīng)給文人以文采,賜哲人以哲思,讓考古學(xué)家印證歷史!蹦阍鯓永斫膺@句話?
思路點撥:理解句子的含義既要結(jié)合全文的主旨,聯(lián)系上下文的語境,又要對句子中的詞語有準確的把握,缺一不可。
參考答案:青銅劍不只是歷史文物,它走進了文學(xué),融入了哲學(xué),見證了歷史,它的存在更值得人們多角度地去認識,去思考。
3. 文中引用干將莫邪夫妻的悲壯故事,有什么作用?
思路點撥:著重說明作者所寄寓的浪漫色彩和理想追求。最好分條列舉。
參考答案:①這個故事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為神秘寶劍的誕生作了很好的詮釋;②每支至尊的傳奇的寶劍的誕生,都凝聚著鑄劍人的理想期待;③寶劍的美妙絕倫,是鑄劍人生命靈光的化身,也表達了對為理想而獻身精神的歌頌與贊美。
4. 簡析本文說理抒情開闔自如的寫作特點。
思路點撥:理解掌握寫作方法也是高考閱讀的一大考點。分析要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切忌空洞無物。
參考答案:“論劍”不是作者的目的,“論史”“說理”才是文章的主旨所在。但“說理”的火候是需要精心把握的,作者在這方面顯得胸有成竹,游刃有余。文章兩次寫道“劍舞”,而且寫得優(yōu)美異常,同時,兩次闡述舞劍背后的“理”。第一次寫“劍舞”,主要是以虛擬的手法,贊美青銅劍的精美:“它靈活飛動,讓人在冷鐵相搏的肉搏戰(zhàn)中也閃展騰挪舞個不!保傲紕Ω鲬呀^技,互不相讓,個個出鞘如芙蓉出水,蛟龍出岫,帶著清風(fēng),帶著長嘯”。作者極盡寫青銅劍舞絕倫之美,是為了引出這樣的思考:“我實在搞不懂,古人怎么想到要把殺人武器制造得無與倫比的精美?用美來殺人,太殘酷太有效太刺激了。古之能工巧匠絕頂?shù)穆斆,是否也伴隨著無解的蒙昧?”第二次寫“劍舞”,是以實現(xiàn)虛的手法,寫公孫大娘舞劍器,傳神而又精彩動人:“公孫氏出劍如后羿射日那樣地迅疾耀眼,矯捷似群帝駕著龍在云中穿行!弊髡哌@樣以詩化的語言寫舞劍,是為了抒發(fā)對詩人杜甫的人生情感評說:“他詠誦的劍舞的風(fēng)采,永遠照耀后世。特別是杜詩人觀劍的時候,望徹了大唐帝國由盛而衰的50年,參透了人世間的滄桑變化,尤為令人嘆服。”接著就自然引出文人愛劍的文化情結(jié):“這一方面是那金屬的鋒刃,能給柔弱的文人一點兒精神上的雄性補充,是一味藥。一方面,文人可以借題發(fā)揮,抒發(fā)一些胸中積郁的豪氣!睔v史理性的透析。輕松明快富于激情,暢酣瑰麗的想象,又時刻映射出對世事滄桑的哲理審視。用詩一般的語言表述睿智事理的句子,在文中處處可見。作者厭惡戰(zhàn)爭暴力,期盼人類和平安詳,但文中并不見憤懣的直接譴責(zé)和吶喊,而是娓娓而談,戲言說大義,妙語道真情:“人們制造殺人武器的手段越來越精,那些閃爍著溫柔的瓦藍色光焰的手槍,其實更像玩具!薄袄浔鲿r代的人喚馬嘶遠去了”,“我明明知道佩劍的祖先不會來的,可我似乎看見他們了!我看見佩劍的先人在遙遠的天地之交,正回過頭來望著我們,我不知道還應(yīng)該說些什么。我知道,不論用多么美麗的詩句來歌唱青銅劍器,都過時了”。
5. “我知道,不論用多么美麗的詩句來歌唱青銅劍器,都過時了!边@句話的含義是什么?
思路點撥:理解句子的含義,要注意抓住句中的關(guān)鍵詞語,本句“過時”就是關(guān)鍵詞語。
參考答案:青銅劍有過它的輝煌的發(fā)展史,它曾經(jīng)見證了多少朝代的起起落落,在它的滄桑、它的厚重面前我們對它的認識、描述顯得多么單薄。
6. 文章寫了今人對劍的認識,作者的看法是怎樣的?
思路點撥:篩選提取符合題目要求的信息,要注意概括與整合,用自己的語言準確地表達出來。
參考答案:劍這種古老的器物在大多數(shù)今人的眼中只是一種武器而已,更有甚者只是把它當(dāng)作俠客的化身,無更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作者批評今人的同時也提出了一種期盼。
四、布置作業(yè)
學(xué)完本文后,你對劍和劍文化有何體會,請以“劍”為題目寫一篇文章,要求有自己的創(chuàng)建,有自己的觀點,有自己的理由,評議充分,說理透析,字數(shù)不超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