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做風車的故事》課文
《風車的故事》是一本富有啟發(fā)性的童話故事,它通過一個簡單的風車,傳達了關于堅持、勇氣和希望的深刻寓意。下面是三年級上冊《做風車的故事》課文,歡迎參考!
三百多年前,英國有位大科學家叫牛頓。牛頓生在一個農(nóng)民的家庭(tíng)里。他在小學念書的時候,特別喜歡做手工。奶奶給他的零用錢,他總是攢起來買鋸,買斧頭,買鑿(záo)子。他整天忙著做手工,學習成績(jì)不怎么好。
有一天,牛頓放學回家,看見村子旁邊正在安裝磨面的風車。他停下來仔仔細細地看,幾乎忘了回家。以后每天放學,他都要跑去看一陣子。風車裝好了,牛頓幫奶奶背著一口袋麥(mài)子去磨面,只見風車帶動石磨,白花花的面粉從石磨周圍撒下來。牛頓說:“奶奶,回去我也要做一個!
每天放學回家,牛頓就鉆進屋子丁丁當當?shù)孛不停。過了些日子,一架小小的風車果然做成了,用扇子一扇,風車就吱(zhī)吱地轉起來。奶奶說:“你的風車能磨面嗎?”牛頓天真地說:“能!蹦棠绦α。
第二天上學,牛頓把他那小小的風車帶去,擺在課桌上。同學們都圍上來看。牛頓得意地轉著風車,大家也夸獎他做得好。正在這時候,同班的卡特大聲說:“牛頓,風車為什么會轉,你能講出道理來嗎?”
“道理?”牛頓從沒想過,做手工還要懂得道理?ㄌ乜磁nD發(fā)愣了,笑著說:“講不出道理來,光會做有什么稀罕(hǎn)呢?真可笑!”同學中也迸(bèng)發(fā)出一陣笑聲。不知被誰一推,那架小風車掉在地上摔壞了。
牛頓羞得滿臉通紅。他撿起摔壞的風車,心里難受極了,但是沒有流一滴眼淚。從此,牛頓發(fā)憤學習,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問個為什么,漸漸地養(yǎng)成了刻苦鉆研的習慣。
1. 課文內(nèi)容概括
本文講述了英國大科學家牛頓小時候的故事。牛頓生在農(nóng)民家庭,小學時特別喜歡做手工,他看到村子旁安裝的磨面風車后,自己也動手做了一個。同學們夸獎他做得好,但卡特問他風車為什么會轉,牛頓講不出道理,遭到同學們的嘲笑,風車也被摔壞。此后,牛頓發(fā)憤學習,逐漸養(yǎng)成了刻苦鉆研的習慣。
2. 生字詞
會認的字:“尼、匠、磨、坊、誘、惑、矩、慚、愧” 等。
會寫的字:“郊、散、步、胸、脯、渣、或、者、敢、惜、低、誠” 等。
多音字:“磨” 有 “mó” 和 “mò” 兩個讀音,在 “磨面” 中讀 “mò”;“扇” 有 “shān” 和 “shàn” 兩個讀音,在 “扇子一扇” 中,前一個 “扇” 讀 “shàn”,后一個 “扇” 讀 “shān”。
3. 重點詞句理解
重點句:“小風車摔壞以后,牛頓心里難受極了,但沒有流一滴眼淚。從此,牛頓發(fā)憤學習,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問個為什么,漸漸地養(yǎng)成了刻苦鉆研的習慣! 這句話體現(xiàn)了牛頓能正確對待挫折和嘲笑,通過發(fā)憤學習來彌補自己的不足,突出了他的堅強和上進心。
關鍵詞:“仔仔細細”“幾乎忘了回家” 表現(xiàn)出牛頓對風車的濃厚興趣和專注;“得意” 描繪出牛頓做成風車后的喜悅心情;“發(fā)愣”“羞得滿臉通紅” 則寫出了牛頓被卡特質(zhì)問時的尷尬和羞愧。
4. 人物形象
牛頓是一個喜歡做手工、動手能力強的孩子,從他攢錢買工具做手工以及成功做出小風車可以看出。同時,他也是一個能正視自己缺點、知錯能改、發(fā)憤圖強的人,在被同學嘲笑后,他沒有氣餒,而是努力學習,養(yǎng)成了刻苦鉆研的習慣。
5. 主題思想
課文通過牛頓做風車的故事,告訴學生要正確對待別人的嘲笑,正視自己的不足,遇到問題要善于思考、勇于探究,培養(yǎng)刻苦鉆研的精神。
6. 寫作特點
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敘述,條理清晰。先寫牛頓喜歡做手工,接著寫他做風車的過程,然后寫他因講不出風車轉動的道理而被嘲笑,最后寫他發(fā)憤學習的轉變。同時,文章通過對牛頓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描寫,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動、具體。
【三年級上冊《做風車的故事》課文】相關文章:
三年級上冊做風車的故事作文(精選18篇)04-15
《做風車的故事》教學設計04-28
三年級語文做風車的故事教案02-10
做風車作文10-26
做風車作文(精選)02-08
(經(jīng)典)做風車作文02-13
《做風車的故事》教案設計(精選5篇)08-27
做風車作文【優(yōu)選】11-05
做風車作文(15篇)08-18
做風車的作文(精選36篇)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