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流畅不卡精品,在线视频综合站,国产精品137页,亚洲制服丝袜中文字幕在

<td id="urspe"></td>
<small id="urspe"><menuitem id="urspe"></menuitem></small><small id="urspe"><sup id="urspe"></sup></small>

  • <small id="urspe"></small>
    <sub id="urspe"><menu id="urspe"><samp id="urspe"></samp></menu></sub>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孟子經(jīng)典名句

    時(shí)間:2024-10-20 18:42:56 名言警句 我要投稿

    孟子經(jīng)典名句集錦【15篇】

    孟子經(jīng)典名句1

      1、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孟子經(jīng)典名句集錦【15篇】

      2、人無廉恥,王法難治——孟子

      3、天時(shí)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5、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献印睹献-離婁下》

      6、盡心上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知者無不知也,當(dāng)務(wù)之為急;仁者無不愛也,急親賢之為務(wù)。——孟子《孟子》

      7、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8、吾善養(yǎng)浩然之氣!献

      9、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0、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dú)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献

      11、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zhǎng)短!献

      12、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guó)外患者,國(guó)恒亡。——孟子'

      13、君主視臣子為手足,臣子就會(huì)視君王為腹心;君主視臣子為狗馬,臣子就會(huì)視君主為常人;君主視臣子為泥土草芥,臣子就會(huì)視君主為仇敵。所以說,君主仁,則無人不仁;君主義,則無人不義!献印睹献印

      14、人之患在好為人師——孟子《孟子卷七離婁上》

      15、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

      16、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陷V

      17、士無事而食,不可也。

      18、離婁上:人之患,在好為人師。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guó)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献印睹献印

      19、為長(zhǎng)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20、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者無敵。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zhǎng)短。物皆然,心為甚。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shí),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shí),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献印睹献印

      21、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孟子

      22、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寵之。

      23、言近而指遠(yuǎn)者,善言也!陷V

      24、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guó)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25、有不虞之譽(yù),有求全之毀。

      26、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孟子

      27、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上》

      28、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在其元!陷V

      29、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zhǎng)短。

      30、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親愛之而已矣。

      31、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2、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33、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

      34、窮則獨(dú)善其身,達(dá)則兼濟(jì)天下!献印侗M心上》

      35、君子不以其所以養(yǎng)人者害人!献

      36、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zhǎng)幼有敘,朋友有信。

      37、國(guó)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孟子《孟子》

      38、王顧左右而言他。

      39、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

      40、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也。

      41、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中,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dòng)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guó)外患者,國(guó)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献

      42、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孟子》

      43、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軻

      44、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45、食色,性也。

      46、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47、不以文章害辭,不以辭害志——孟子

      48、權(quán),然后和輕重;度,然后知長(zhǎng)短。

      49、窮則獨(dú)善其身,達(dá)則兼濟(jì)天下。

      50、弈之為數(shù),小數(shù)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

      51、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52、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為方圓——孟子

      53、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陷V《孟子·告子下》

      54、“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yǎng)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薄献印睹献印けM心上》

      55、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56、其進(jìn)銳者,其退速。

      57、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dòng)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guó)外患者,國(guó)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献印睹献痈嫣煜隆

      58、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59、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譯文禍害或者幸福沒有不是自己找來的!献

      60、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zhǎng)短。物皆然,心為甚!献印读夯萃跎稀

      61、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

      62、人少,則慕父母;知好色,則慕少艾;有妻子,則慕妻子;仕則慕君,不得于君則熱中。大孝終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見之矣。

      63、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

      64、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65、天下之本在國(guó),國(guó)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

      66、同情他人的心,是仁的開端;羞惡的心,是義的開端;恭敬的`心,是禮的開端;辨別是非的心,是智的開端!献印睹献印

      67、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68、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無道,以身殉道!献

      69、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70、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孟子》

      71、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72、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孟子

      7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献

      74、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

      75、離婁下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后進(jìn),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茍為無本,七八月之閑雨集,溝澮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泵献釉唬骸胺嵌Y之禮,非義之義,大人弗為!泵献釉唬骸叭酥援愑谇萦讷F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睈廴苏,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孟子》

      76、人告之以有過則喜。

      77、“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献

      78、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79、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

      80、古之人,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達(dá)則兼濟(jì)天下,窮則獨(dú)善其身。

      81、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shí)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孟子《孟子》

      82、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孟子

      83、天時(shí)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shí)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shí)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jiān)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guó)不以山溪之險(xiǎn),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84、為淵驅(qū)魚者,獺也;為叢驅(qū)爵者,鹯也。

      85、順天者存,逆天者亡!陷V

      8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87、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88、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陷V

    孟子經(jīng)典名句2

      1、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睹献印

      2、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

      3、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yǎng)。——孟子

      4、仁者無敵。――《孟子梁惠王上》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睹献印

      6、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下》

      7、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孟子《孟子.告子上》

      8、以五十步笑百步!睹献印

      9、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告子下》

      10、仁人無敵于天下。中國(guó)戰(zhàn)國(guó)孟子

      11、誠(chéng)者,天之道也;思誠(chéng)者,人之道也!献

      12、人人親其親,長(zhǎng)其長(zhǎng),而天下平!献

      13、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孟子.梁惠王下》

      14、天時(shí)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先秦《孟子》)

      15、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睹献庸珜O丑上》

      16、君子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樂也。君子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献

      17、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dòng)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guó)外患者,國(guó)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啊睹献印

      18、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zhǎng),義也。”——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

      19、至誠(chéng)而不動(dòng)者,未之有也;不誠(chéng),未有能動(dòng)者也——孟子

      20、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睹献印

      21、人必自悔然后人悔之,家必自毀然后毀之,國(guó)必自伐然后人伐之!睹献印

      22、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23、為民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改善社會(huì)風(fēng)氣要從教育入手。鄧小平

      24、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孟軻,戰(zhàn)國(guó)時(shí)期頭腦家,教誨家,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孟子告子上》

      25、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孟子

      26、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

      27、窮則獨(dú)善其身,達(dá)則兼濟(jì)天下!睹献.盡心上》

    孟子經(jīng)典名句3

      1、人之相識(shí),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孟軻

      2、人若無志,與禽獸同類!陷V《孟子》

      3、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孟子

      4、吾善養(yǎng)浩然之氣!献

      5、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孟子

      6、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

      7、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在其元!陷V

      8、窮則獨(dú)善其身,達(dá)則兼濟(jì)天下!献印侗M心上》

      9、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dòng)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献印睹献印

      10、天下之本在國(guó),國(guó)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

      11、盡心知性,盡性知天!献

      12、告子下人人皆可以為堯舜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dòng)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5月5日名言)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献印睹献印

      13、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guó)必自伐,而后人伐之!短住吩唬骸熳髂酰q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孟子《離婁上》

      14、不以文章害辭,不以辭害志——孟子

      15、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咀g文】禍害或者幸福沒有不是自己找來的!献

      16、志帥氣,氣帥體——孟子

      17、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dòng)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guó)外患者,國(guó)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献印睹献痈嫣煜隆

      18、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為方圓——孟子

      19、诐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陷V

      20、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献印缎H伺媵~》

      21、滕文公上: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義也。有恒產(chǎn)者有恒心,無恒產(chǎn)者無恒心設(shè)為庠序?qū)W校以教之:庠者,養(yǎng)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學(xué)則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倫也。人倫明于上,小民親于下。有王者起,必來取法,是為王者師也!对(shī)》云‘周雖舊邦,其命惟新’,文王之謂也。子力行之,亦以新子之國(guó)。——孟子《孟子》

      22、人不可以無恥!献

      23、天下之本,國(guó)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

      24、"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發(fā);發(fā)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孟子"

      25、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無道,以身殉道!献

      26、"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guó)外患者,國(guó)恒亡!献"

      27、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孟子

      28、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陷V

      29、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孟軻

      30、仁者如射,射者正已而后發(fā)——孟子

      31、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孟子《孟子》

      32、"偏頗的言辭,我能知道它的片面;過度的言辭,我能知道它的缺陷;邪僻的言辭,我能知道他的'偏差;閃躲的言辭,我能知道它的困境!"孟子《孟子》

      33、同情他人的心,是仁的開端;羞惡的心,是義的開端;恭敬的心,是禮的開端;辨別是非的心,是智的開端!献印睹献印

      34、志,氣之帥也——孟子

      35、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

      36、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者無敵。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zhǎng)短。物皆然,心為甚。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shí),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shí),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献印睹献印

      37、順天者存,逆天者亡。——孟軻

      38、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陷V

      39、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献

      40、君主視臣子為手足,臣子就會(huì)視君王為腹心;君主視臣子為狗馬,臣子就會(huì)視君主為常人;君主視臣子為泥土草芥,臣子就會(huì)視君主為仇敵。所以說,君主仁,則無人不仁;君主義,則無人不義!献印睹献印

      41、"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孟子》

      42、父子有親,君臣有交,夫婦有別,長(zhǎng)幼有序,朋友有信!献

      43、育才造士,為國(guó)之本——孟子

      44、公孫丑上:昔者曾子謂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嘗聞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蔽疑起B(yǎng)吾浩然之氣。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chéng)服也。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孟子》

      45、離婁下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后進(jìn),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茍為無本,七八月之閑雨集,溝澮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泵献釉唬骸胺嵌Y之禮,非義之義,大人弗為!泵献釉唬骸叭酥援愑谇萦讷F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献印睹献印

      4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献

      47、君子不以其所以養(yǎng)人者害人。——孟子

      48、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孟軻《孟子》

      49、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中,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dòng)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guó)外患者,國(guó)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献

      50、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軻

      51、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shí)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献印睹献印

      52、夫志,氣之帥也。——孟軻

      53、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孟子

      54、曰:“臣聞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duì)曰:‘將以釁鐘!踉唬骸嶂!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瘜(duì)曰:‘然則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不識(shí)有諸?”——孟子《君子遠(yuǎn)庖廚》

      55、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之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之視君如國(guó)人。君之視人如草芥,則臣之視君如寇仇——孟子《孟子·離婁篇下》

      56、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dú)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

      57、無側(cè)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僻讓之心,非人也!陷V

      58、寶珠玉者,殃必及身——孟子

      59、人皆可以為堯舜!献

    孟子經(jīng)典名句4

      1、無為其所不為,無欲其所不欲!侗M心章句上第十七節(jié)》。

      2、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峨墓戮湎碌诙(jié)》。

      3、人之患,在好為人師。——《離婁章句上第二十三節(jié)》。

      4、君子不怨天,不尤人!豆珜O丑章句下第十三節(jié)》。

      5、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峨墓戮渖系谒墓(jié)》。

      6、盡信書,則不如無書!侗M心章句下第三節(jié)》。

      7、天時(shí)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豆珜O丑章句下第一節(jié)》。

      8、其進(jìn)銳者,其退速!侗M心章句上第四十四節(jié)》。

      9、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峨x婁章句下第二十八節(jié)》。

      10、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峨x婁章句上第十六節(jié)》。

      11、登泰山而小天下!侗M心章句上第二十四節(jié)》。

      12、窮不失義,達(dá)不離道。——《盡心章句上第九節(jié)》。

      13、道在爾而求諸遠(yuǎn),事在易而求之難!峨x婁章句上第十一節(jié)》。

      14、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陡孀诱戮湎碌谑骞(jié)》。

      1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豆珜O丑章句下第一節(jié)》。

      16、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也!峨x婁章句下第八節(jié)》。

      17、人皆可以為堯舜。——《告子章句下第二節(jié)》。

      18、無父無君,是禽獸也。——《滕文公章句下第九節(jié)》。

      19、善政得民財(cái),善教得民心!侗M心章句上第十四節(jié)》。

      20、不挾長(zhǎng),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21、盡信書,不如無書。

      2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3、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zhǎng)短。

      24、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寵之。

      25、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26、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guó)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27、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28、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

      29、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30、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31、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32、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shí),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shí),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

      3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34、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35、盡信書,不如無書

      36、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

      37、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38、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39、天時(shí)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0、窮則獨(dú)善其身,達(dá)則兼濟(jì)天下

      41、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可謂孝也

      42、學(xué)不厭,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即圣也

      4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yùn)于掌

      44、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取義者也

      45、天時(shí)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6、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47、一葉蔽目,不見泰山

      48、以五十步笑百步

      49、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圓

      50、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1、父子有親,君臣有交,夫婦有別,長(zhǎng)幼有序,朋友有信

      52、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

      5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4、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zhǎng)短

      55、人之相識(shí),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56、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57、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58、天下之本,國(guó)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59、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60、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61、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

      62、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

    孟子經(jīng)典名句5

      1、名是亦名,相滾亦名;知道的人是爭(zhēng)辯的人。兩種武器,不這樣也不行。

      2、彭家的遷徙在南面寺,水打三千里,揉了九萬里,到六月里休息。

      3、名也,相也;知道的人是爭(zhēng)論的主人。

      4、設(shè)下網(wǎng)羅的,是死;奪取國(guó)權(quán)的,是作奴仆。

      5、飲食宜存胃,多讀書保膽。

      6、進(jìn)出六合,周游九州,獨(dú)樹一幟,獨(dú)樹一幟。獨(dú)特的人,是最昂貴的。

      7、有一種是對(duì)的,也有一種是錯(cuò)的。

      8、顧不以文之見,聾不以鈴鼓之聲。只有聾子和瞎子嗎?一個(gè)人知道他自己的事。

      9、它看起來像一根棍子,感覺像一顆死心。

      10、這種微妙之處雖能感覺到,卻無法用言語來形容。

      11、真,誠(chéng)至也。如果你不真誠(chéng),你就不會(huì)有魅力。

      12、一個(gè)好人不能沒有圣人的'生活方式,他也不能沒有圣人的生活方式。

      13、圣人是高尚的,圣人是高尚的,圣人是高尚的。

      14、天地間有一種說不出的大美;四季有智慧,無需言語;萬物都有真理,無需言語。圣人,原天地之美,萬物之真。

      15、相濡以沫,相濡以沫,而不是遺忘在江湖。

      16、死比死容易。人易欺,天使易欺。

      17、誰偷了魚鉤,誰就得受罰。竊取國(guó)家的人是附庸。

      18、水的體積不厚,負(fù)舟也不弱。

      19、大道不言,大辯論大慈悲,大預(yù)算不謙虛,勇發(fā)現(xiàn)。而道昭卻相反,道昭和仁辯道不成功,并嘗試,而往往連情也不信,勇也不發(fā)現(xiàn)。

      20、誰偷了魚鉤,誰就得受罰。竊取國(guó)家的人必定是附庸。

      21、夫妻間相依為命的距離太遠(yuǎn)了,君子之間的友情就像水,小人之間的友情就像甘露。君子之交,小人之交。

      22、順從我的,必得存活。顛倒我的,必致死亡。

      23、這個(gè)世界沒有忠告沒有贊美,這個(gè)世界沒有失望。

      24、一尺之擊,天取其半,無窮盡。

      25、天地雖大,也都改變了;有許多事,但有一件事管理它們。人的卒子雖多,他的主人也多。君原來從德而入天,所以說,古代玄君天下,不也,天之德剛矣。

      26、所有的手都必須有手,但所有的手都必須有手。

      27、漂浮,不知道尋找什么;猖獗,不知道往哪里去;一個(gè)旅行者舉起他的手掌看不出有什么問題。

      28、安史之順,不入憂,謂縣解之。

    孟子經(jīng)典名句6

      1、君子有諸已,而后求諸人。

      2、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3、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4、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寵之。

      5、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

      6、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7、則為王之大夫必問我曰何以利益我家,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則為王之士庶人亦必問我曰何以利益我身。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國(guó)必危亂喪亡矣。

      8、父母在,不遠(yuǎn)游,游必有方。

      9、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

      10、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是謂之“文”也。

      11、大德不逾閑,小德出入可也。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3、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14、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15、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16、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怠。

      17、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shí)若虛,犯而不校。

      18、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yuǎn)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19、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20、博學(xué)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21、好仁不好學(xué),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xué),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xué),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xué),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xué),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xué),其蔽也狂。

      22、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dòng)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

      23、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24、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25、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匾膊桓钠錁贰

      26、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

      27、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也。

      28、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29、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30、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31、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

      32、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

      33、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34、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35、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

      36、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guó)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37、窮則獨(dú)善其身,達(dá)則兼濟(jì)天下。

      38、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39、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40、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41、舉直錯(cuò)諸枉,則民服;舉枉錯(cuò)諸直,則民不服。

      42、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殍,此率獸而食人也。

      43、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44、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能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

      45、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zhǎng)上,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jiān)甲利兵矣。

      46、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4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8、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49、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簱衿渖普叨兄,其不善者而改之?/p>

      50、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51、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5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xué),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guó)君民,教學(xué)為先。

      53、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54、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

      55、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5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57、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58、慎終,追遠(yuǎn),民德歸厚矣。

      59、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60、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61、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62、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

      63、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64、有恒產(chǎn)者有恒心,無恒產(chǎn)者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

      65、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66、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dòng)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67、往昔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68、人之所不學(xué)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zhǎng)也,無不知敬其兄也。親親,仁也;敬長(zhǎng),義也;無他,達(dá)之天下也。

      69、富潤(rùn)屋,德潤(rùn)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chéng)其意。

      70、默而識(shí)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

    孟子經(jīng)典名句7

      1、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 ——余秋雨

      2、一個(gè)細(xì)節(jié)足以改變一生。

      3、成功的秘訣就是每天都比別人多努力一點(diǎn)。 ——臺(tái)灣長(zhǎng)鴻益集團(tuán)廠訓(xùn)

      4、友誼應(yīng)當(dāng)是不朽的。 ——蒂特·李維

      5、當(dāng)你跌到谷底時(shí),那正表示,你只能往上,不能往下!

      6、我們有望得到的惟一的智慧,是謙卑的智慧:虛懷若谷。 —— T.S.艾略特

      7、斗爭(zhēng)的生活使你干練,苦悶的煎熬使你醇化;這是時(shí)代要造成青年為能擔(dān)負(fù)歷史使命的兩件法寶。 ——茅盾

      8、人生各有志。 ——王粲

      9、真正的慷慨是真正的智慧。 ——約·霍姆

      10、偉人之所以偉大,是因?yàn)樗c別人共處逆境時(shí),別人失去了信心,他卻下決心實(shí)現(xiàn)自己的目標(biāo)。

      11、我們最值得自豪的'不在于從不跌倒,而在于每次跌倒之后都爬起來。

      12、人和人之間,最痛心的事莫過于在你認(rèn)為理應(yīng)獲得善意和友誼的地方,卻遭受了煩擾和損害。 ——拉伯雷

      13、人的一生就是這樣,先把人生變成一個(gè)科學(xué)的夢(mèng),然后再把夢(mèng)變成現(xiàn)實(shí)。 ——法國(guó)

      14、道德不是良心的可卑的機(jī)謀,而是斗爭(zhēng)和艱難,激情和痛苦。 ——托馬斯·曼

      15、學(xué)習(xí)?次膶W(xué)書,也是不好的。先前的文學(xué)青年,往往厭惡數(shù)學(xué)、理化、史地、生物學(xué),以為這些都無足輕重,后來變成連常識(shí)也沒有。 ——魯迅

      16、凡事有利必有弊;有得必有失;肯吃虧不是癡人,只有付出才有收獲,須知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17、有三件事人類都要經(jīng)歷:出生生活和死亡。他們出生時(shí)無知無覺,死到臨頭,痛不欲生,活著的時(shí)候卻又怠慢了人生。 ——拉布呂耶爾

      18、青年是學(xué)習(xí)智慧的時(shí)期,中年是付諸實(shí)踐的時(shí)期。 ——盧梭

      19、人類是天生社會(huì)性動(dòng)物。 ——亞里士多德

      20、如果你準(zhǔn)備結(jié)婚的話,告訴你一句非常重要的哲學(xué)名言,你一定要忍耐包容對(duì)方的缺點(diǎn)。

      21、行動(dòng)是治愈恐懼的良藥,而猶豫、拖延將不斷滋養(yǎng)恐懼。

      22、當(dāng)我們得到理解的時(shí)候,智慧是不人地枯竭的;智慧同智慧相碰,就迸濺出無數(shù)的火花。 ——馬克思

      23、人借助于科學(xué),就可糾正自然界的缺陷。 ——梅契尼科夫

      24、成功的時(shí)候,誰都是朋友。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shí)的伴侶。 ——鄭振鐸

      25、對(duì)所學(xué)知識(shí)內(nèi)容的興趣可能成為學(xué)習(xí)動(dòng)機(jī)。 ——贊科夫

      26、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馮夢(mèng)龍

    孟子經(jīng)典名句8

      1、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

      2、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zhǎng)短。

      3、天時(shí)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窮則獨(dú)善其身,達(dá)則兼濟(jì)天下。

      5、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6、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

      7、國(guó)君好仁,天下無敵焉。

      8、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9、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dòng)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0、挾泰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chéng)不能也。

      11、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12、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3、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zhǎng)幼有敘,朋友有信。

      14、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15、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寵之。

      16、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guó)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17、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18、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

      19、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20、王顧左右而言他。

      21、弈之為數(shù),小數(shù)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

      22、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3、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24、可欲之謂善,有諸已之謂信,充實(shí)之謂美,充實(shí)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謂神。

      25、為長(zhǎng)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26、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

      27、人告之以有過則喜。

      28、為淵驅(qū)魚者,獺也;為叢驅(qū)爵者,鹯也。

      29、古之人,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達(dá)則兼濟(jì)天下,窮則獨(dú)善其身。

      30、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31、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32、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3、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34、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也。

      35、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

      36、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37、有不虞之譽(yù),有求全之毀。

      38、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39、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40、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41、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42、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

      43、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44、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xué)。弗若之矣。

      45、人少,則慕父母;知好色,則慕少艾;有妻子,則慕妻子;仕則慕君,不得于君則熱中。大孝終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見之矣。

      4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7、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4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9、士無事而食,不可也。

      50、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51、權(quán),然后和輕重;度,然后知長(zhǎng)短。

      52、人若無志,與禽獸同類。

      53、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54、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55、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6、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57、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58、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孟子經(jīng)典名句9

      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不挾長(zhǎng),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園。

      誠(chéng)者,天之道也;思誠(chéng)者,人之道也。

      非不能也,是不為也。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dòng)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君子量不極,胸吞百川流。

      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窮困便獨(dú)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人人都可以當(dāng)堯舜這樣的好人。

      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也。

      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士貴立志,志不立則無成。

      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

      說詩(shī)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言近而指遠(yuǎn)者,善言也。

      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育才造士,為國(guó)之本。

      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孟子經(jīng)典名句10

      1、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2、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zhǎng)幼有敘,朋友有信。

      3、為富不仁矣,為仁不富矣。

      4、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5、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愿立于其朝矣。

      6、人之相識(shí),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7、是故君子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也。

      8、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慚愧)于地。

      9、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10、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禮,斯孔子受之矣。

      11、不仁而得國(guó)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12、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jiān)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13、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14、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15、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

      16、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17、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8、人若無志,與禽獸同類。

      19、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20、弈之為數(shù),小數(shù)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

      21、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22、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23、食色,性也。

      24、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guó)外患者,國(guó)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25、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shí),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shí),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

      26、其進(jìn)銳者,其退速。

      27、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28、可欲之謂善,有諸已之謂信,充實(shí)之謂美,充實(shí)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謂神。

      29、國(guó)人皆曰可殺。

      30、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31、窮則獨(dú)善其身,達(dá)則兼善天下。

      32、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人要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33、仁者榮,不仁者辱。

      34、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

      35、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

      36、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37、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

      38、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39、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chéng)服也。

      40、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41、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42、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饑而死也。

      43、臣聞郊關(guān)之內(nèi),有囿方四十里,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

      44、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

      45、士無事而食,不可也。

      46、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47、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者不與存焉。

      48、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49、盡信書,不如無書。

      50、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guó)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51、仁義禮智,非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52、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

      53、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54、頌其詩(shī),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

      55、爭(zhēng)地以戰(zhàn),殺人盈野;爭(zhēng)城以戰(zhàn),殺人盈城,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56、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5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8、天下殆哉,岌岌乎。

      59、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xué)。弗若之矣。

      60、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61、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62、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

      63、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

      64、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65、脅肩諂笑,病于夏畦。

      66、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67、出于其類,拔乎其萃。

      68、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69、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於道路矣!

      70、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孟子經(jīng)典名句11

     。1)人皆可以為堯舜關(guān)于愛情。

      【譯文】人人都可以當(dāng)堯舜這樣的好人。

     。2)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guó)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譯文】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為,別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毀壞的因素,別人才毀壞它,國(guó)必先有自取討伐的原因,別人才討伐它。

     。3)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譯文】禍害或者幸福沒有不是自己找來的。

      (4)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譯文】君子不抱怨天,不責(zé)怪人。 更多孟子名言敬請(qǐng)關(guān)注古典文學(xué)網(wǎng)的相關(guān)文章。

     。5)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譯文】富貴不能亂了我的心,貧賤不能改變我的志向,威武不能屈我的節(jié),這樣才叫做大丈夫。

     。6)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

      【譯文】向諸侯進(jìn)言,就得輕視他,不要把他高高在上的位置放在眼里。

     。7)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dòng)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譯文】天將要把重要的任務(wù)加到某人的身上,一定要先苦惱他的心意,勞動(dòng)他的筋骨,饑餓他的腸胃,窮困他的身子,他的每一行為總是不如意,這樣便可以震動(dòng)他的心意,堅(jiān)韌他的性情,增加他的能力。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譯文】在贍養(yǎng)孝敬自己的長(zhǎng)輩時(shí)不應(yīng)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親緣關(guān)系的老人。在撫養(yǎng)教育自己的小輩時(shí)不應(yīng)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小孩。

     。9)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譯文】愛別人的人,會(huì)受到別人的愛;尊敬別人的人,會(huì)受到別人尊敬。

     。10)不挾長(zhǎng),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譯文】交朋友時(shí),不依仗自己年紀(jì)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依仗自己兄弟們富貴。

     。11)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譯文】賢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還在糊涂卻硬要叫人明白。

     。12)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譯文】心這個(gè)器官職在思考,思考才能獲得,不思考便不能獲得。

     。13)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譯文】憂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樂足以使人死亡。

    孟子經(jīng)典名句12

      1、誠(chéng)者,天之道也;思誠(chéng)者,人之道也。至誠(chéng)而不動(dòng)者,未之有也;不誠(chéng),未有能動(dòng)者也。誠(chéng)是天賦予人的本性;追求誠(chéng),是做人的根本準(zhǔn)則。一個(gè)人做到至誠(chéng)而不能使人們感動(dòng),是從未有過的事;同樣,缺乏誠(chéng)信的人是無法感動(dòng)別人的。

      2、教亦多術(shù)矣,予不屑之教誨也者,是亦教誨之而已矣。教育也有多種方式方法,我不屑于教誨他,本身就是對(duì)他的'教誨。

      3、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人不可以沒有羞恥,不知羞恥的那種羞恥,真是不知羞恥呀!

      4、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勸說地位高的人,要輕視他的地位,不要把他的顯赫地位和權(quán)勢(shì)放在眼里。

      5、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賢人先使自己明白,然后才去使別人明白;今天的人則是自己都沒有搞清楚,卻想去使別人明白。

      6、是故君子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也。君子仁義,有讓他終生無法忘記的憂心之事,卻沒有短暫的憂心之事!

      7、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不要拘泥于文字而誤解詞句,也不要拘泥于個(gè)別詞句而誤解作品完整的意思;能以自己的切身體會(huì)去推測(cè)作者的本意,這才是懂得了閱讀作品的正確方法。

      8、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愿立于其朝矣。尊重賢能,讓他們?cè)谄湮恢\其職,那么天下有才能的人都愿意為這個(gè)朝代效力。

      9、有恒產(chǎn)者有恒心,無恒產(chǎn)者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有固定產(chǎn)業(yè)的人會(huì)有穩(wěn)定不變的思想,沒有固定產(chǎn)業(yè)的就不會(huì)有穩(wěn)定不變的思想。如果沒有穩(wěn)定不變的思想,那么違禮犯法、為非作歹的事,沒有不去干的了。

      10、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chéng)服也。仗恃實(shí)力來使人服從的,不能讓人心悅誠(chéng)服,只是因?yàn)樗旧韺?shí)力不夠的緣故,依靠道德使人家服從的,人家才會(huì)心悅誠(chéng)服。

    孟子經(jīng)典名句13

      1、說而不言,等于失;不要用你的舌頭說話。知道的人從不失言。

      2、相信學(xué)習(xí),保持好方法。危險(xiǎn)的國(guó)家不進(jìn),混亂的國(guó)家不活。這個(gè)世界有道是看不見的,沒有辦法是隱藏的?蓱z的和便宜的。也羞愧;國(guó)無路可走,富貴也貴,羞恥也貴。

      3、虎峰何,死而無憾,吾不亦隨。

      4、很難說什么是正確的,做什么是明智的。

      5、一個(gè)學(xué)者不能沒有恒心。他還有很長(zhǎng)的路要走。

      6、沒有十字架,就沒有十字架。

      7、只有頂部和底部不會(huì)移動(dòng)。

      8、不要整天吃東西,晚上不要睡覺;不要認(rèn)為,最好是學(xué)習(xí)。

      9、君子以德為先,小人以土為先。君子帶著懲罰,小人帶著利益。

      10、如果你看到一個(gè)圣人,試著像他一樣。

      11、雖然是野蠻的民族關(guān)系。

      12、有錢就可以要求,雖然鞭,我也做,如果沒有,從我的好。

      13、生而為學(xué)也;學(xué)習(xí)認(rèn)識(shí)第二種;困了,學(xué)第二也;累了又不學(xué),人就為下一個(gè)。

      14、君子以自我為中心,小人以他人為中心。

      15、誰不知道生,誰不知道死。

      16、有很長(zhǎng)一段時(shí)間,我不再夢(mèng)見周公了。

      17、秀才下定決心上路,卻羞于衣衫襤褸和飲食不佳,不夠和議論。

      18、內(nèi)省是無罪的,什么擔(dān)心什么恐懼!

      19、歲月寒過,才知松柏雕后。

      20、事情父母幾番規(guī)勸,見志不自,且敬不違,勞而不怨。

      21、知道就是知道,知道就是知道。

      22、以政治為導(dǎo)向,以德為氣,以民為恥。以德為貴,以禮為氣,以恥為貴。

      23、鳥獸不能同群,我不與誰同群?天下無難事,只怕有難。

      24、君子不吵。將拍攝!他起來屈服,喝酒,成了一個(gè)有教養(yǎng)的人。

      25、例如,所有的星星都共享北方時(shí)間。

      26、米稀飯,飲水,曲肱和枕,享受它。不公平,富有,昂貴,對(duì)我來說就像浮云。

      27、當(dāng)正義失敗時(shí),勇氣也會(huì)失敗。

      28、和諧是最寶貴的禮物。帝王之路,乃美之路。小的大的由它,沒有。知禮而不禮,是不可行的。

      29、他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

      30、一百名工人住在四個(gè)地方完成他們的工作。

      31、我不是生來就知道的,善良的老人,對(duì)追求敏感的人。

      32、余一,風(fēng)舞余,勇而歸。

      33、什么都可以了解一個(gè)朋友。

      34、不受苦難的人不認(rèn)識(shí),不認(rèn)識(shí)的.人也不認(rèn)識(shí)。

      35、有三個(gè)朋友。朋友直了,朋友明白了,朋友多了,就好了。

      36、不是在他的位置上,不是在他的政治上。

      37、美德不是孤獨(dú)的,而是有鄰居的。

      38、君子使人美麗,但不使人邪惡。

      39、狗和馬可以養(yǎng);不尊重,為什么不。

      40、數(shù)是一種恥辱。朋友的數(shù)量很少。

      41、不是在轉(zhuǎn)悠,也在長(zhǎng)城。

      42、自古以來就有死亡,沒有信仰的人是站不住腳的。

      43、仁離我們很遠(yuǎn)嗎?我要仁,仁到。

      44、虔誠(chéng)的信徒。沒有比你更好的朋友了。

      45、朽木不能雕,糞墻不能黑。玉玉又怎么殺。

      46、今天的孝道,就是能養(yǎng),至于狗和馬,都能養(yǎng),不尊重,何樂而不為呢。

      47、父母之年,不知也。一個(gè)帶著喜悅,另一個(gè)帶著恐懼。

      48、文本的質(zhì)量也是,質(zhì)量也是。

      49、信心近乎公義,言語也近乎公義。禮貌比恥辱更近。因?yàn)闆]有親屬的損失,一個(gè)人可以居住。

      50、君子使人美麗,但不使人邪惡。小個(gè)子男人是。

    孟子經(jīng)典名句14

      1、富貴不能淫,貧窮不能移,權(quán)勢(shì)不能屈,這就是人。

      2、聰明人以他的智慧使自己為人所知,現(xiàn)在又以他的麻木不仁而為人所知。

      3、沒有羞恥,沒有男人,沒有男人。

      4、人民的音樂,人民也欣賞他們的音樂;關(guān)心人民就是關(guān)心人民。樂天下,憂天下,而不為王,無所不在。

      5、福禍都落在自己尋求的人身上。

      6、殺了一個(gè)無辜的人是不仁慈的,不把自己和非正義的人。

      7、一個(gè)人有事可做,然后他就會(huì)有事可做。

      8、有才能的人挖井,他挖井,卻不得泉源。

      9、智慧人坐在寶座上,全能者坐在職分上。

      10、永遠(yuǎn)不要擅長(zhǎng)于缺乏欲望。

      11、不要和虐待自己的人說話;克己,不與平。

      12、孔子攀登了東山和小魯山,泰山和小世界。

      13、沒有規(guī)則,就沒有標(biāo)準(zhǔn)。

      14、五谷之美,種子之美也,甚至對(duì)于不成熟的,以及質(zhì)量。丈夫仁,也關(guān)心著剛剛熟悉的奕。

      15、雖然世界上容易發(fā)生事情,一天的.暴力,十天的寒冷,沒有生活。

      16、對(duì),然后知道重量;度,然后知道長(zhǎng)度。

      17、天子不仁,不保海;王子不仁厚,不護(hù)土地;清醫(yī)生不厚道,不護(hù)宗廟;平民不是人道的,不保護(hù)身體。

      18、生活在世界的寬屋,世界的對(duì)地,世界的路,要由人走,不要走自己的路。

      19、愛人,人總是在愛;尊重他人,人們總是尊重他們。

      20、在貧困中,要堅(jiān)持高標(biāo)準(zhǔn);一個(gè)人富裕起來,就應(yīng)該為大家的幸福做貢獻(xiàn)。

      21、如果你想統(tǒng)治世界,今天的世界,放棄我的誰。

      22、我知道這句話,我保持我的崇高精神。

      23、許多人幫助那些獲得成功的人,卻很少幫助那些失去成功的人。少幫親戚,多幫世界順。

      24、用來形容象人。他是如何讓人們餓死的。

    孟子經(jīng)典名句15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睹献印ち夯萃跎稀

      釋義:在贍養(yǎng)孝敬自己的長(zhǎng)輩時(shí)不應(yīng)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親緣關(guān)系的老人。在撫養(yǎng)教育自己的小孩時(shí)不應(yīng)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小孩。

      2、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睹献印る墓隆

      釋義:富貴時(shí)不能腐化墮落,貧賤時(shí)不要改變意志,面對(duì)威武之勢(shì)而不屈服,這才叫大丈夫!

      3、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dòng)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睹献印じ孀酉隆

      釋義:所以,上天要讓某個(gè)人擔(dān)負(fù)重任,必定先使他的內(nèi)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jīng)受饑餓,以致肌膚消瘦,使他受貧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顛倒錯(cuò)亂,總不如意,通過那些來使他的內(nèi)心警覺,使他的性格堅(jiān)定,增加他不具備的才能。

      4、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

      釋義:魚,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但這兩樣?xùn)|西不可能同時(shí)得到,那么就舍棄?mèng)~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想要的;正義,也是我想要的。但這兩樣?xùn)|西不可能同時(shí)得到,那就舍棄生命而選取正義。

      5、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睹献印るx婁下》

      釋義:能愛別人的人,別人也常常愛他;能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常常尊敬他。

      6、窮則獨(dú)善其身,達(dá)則兼濟(jì)天下!睹献印けM心上》

      釋義:不得志的時(shí)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得志的時(shí)候就要努力讓天下人就是指百姓都能得到好處。

      7、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下》

      釋義:泛指讀書不要拘泥于書上或迷信書本。

      8、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睹献印るx婁下》

      釋義:有德才的人便是能保持那種嬰兒般天真純樸之心的人。

      9、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睹献印す珜O丑上》

      釋義:我善于分析別人的言辭,也善于培養(yǎng)我的浩然之氣。

      10、天時(shí)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下》

      釋義:有利的時(shí)機(jī)和氣候不如有利的地勢(shì),有利的地勢(shì)不如人的齊心協(xié)力。

      1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孟子·公孫丑下》

      釋義:擁有道義的'人得到的幫助就多,失去道義的人得到的幫助就少。幫助的人少到極點(diǎn)時(shí),連親戚也會(huì)叛離;幫助的人多到極點(diǎn)時(shí),全天下的人都會(huì)順從。

      12、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孟子·告子下》

      釋義:憂愁患害使人生存,安逸享樂使人滅亡。

    【孟子經(jīng)典名句】相關(guān)文章:

    孟子的名句07-04

    孟子經(jīng)典名句10-20

    孟子的名言名句08-22

    【優(yōu)秀】孟子經(jīng)典名句10-20

    孟子名言名句10-10

    孟子經(jīng)典名句[合集]10-20

    (精)孟子經(jīng)典名句10-20

    孟子的名言名句(優(yōu)選)10-15

    孟子名句經(jīng)典語錄01-28

    孟子經(jīng)典名句(實(shí)用15篇)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