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六月,我們看海去》能力訓練,歡迎同學們的練習,希望可以幫助同學們學好語,提高語文水平。
一、基礎知識
1.給下列加紅的字注音。
叮嚀() 迂回() 眺望()
撩起() 喧響() 狂妄自信()
噼噼啪啪()() 絮絮叨叨()()
2.解釋下列詞語。
(1)絮絮叨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迂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狂妄自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課內閱讀
六月,我們看海去
潘洗塵
看海去看海去沒有駝鈴我們也要去遠方
小雨噼噼啪啪打在我們的身上和臉上
像小時候外婆絮絮叨叨的叮嚀我們早已遺忘
大海呀大海離我們遙遠遙遠該有多么遙遠
可我們今天已不再屬于兒童屬于單純屬于幻想
我們一群群五顏六色風風火火我們年輕
精力旺盛總喜歡一天到晚歡歡樂樂匆匆忙忙
像一臺機械迂回于教室書館我們和知識苦戀
有時對著臟衣服我們也嘻嘻哈哈發(fā)泄淡淡的憂傷
常常我們登上陽臺眺望遠方也把六月眺望
風撩起我們的長發(fā)像一曲《藍色多瑙河》飄飄蕩蕩
我們我們我們相信自己的腳步就像相信天空啊
盡管生長在北方的田野影集里也要有大海的喧響
六月看海去看海去我們看海去
我們要枕著沙灘也讓沙灘多情地撫摸我們赤裸的情感
讓那海天無邊的蒼;赜澄覀冃撵`的空曠
揀拾一顆顆不知是丟失還是扔掉的貝殼我們高高興興再把它們一顆顆串起也串起我們閃光的向往
我們是一群東奔西闖狂妄自信的探險家啊
我們總以為生下來就經受過考驗經受過風霜
長大了不信神不信鬼甚至不相信我們有太多的幼稚
我們我們我們就是不愿停留在生活的坐標軸上
六月是我們的季節(jié)很久我們就期待我們期待了很久
看海去看海去沒有駝鈴我們也要去遠方
1983年
1.這首詩讓我們體會到青春的活力,請結合具體詩句分析說明。
2.這首詩歌有一種強烈的音樂感,這種音樂感源于詩歌的兩種節(jié)奏。簡要分析這兩種節(jié)奏。
3.本詩語言巧妙的組合使詩意濃郁而悠遠,請舉例具體分析。
三、拓展閱讀
閱讀下文,完成各題。
(一)
飲九月九的酒
潘洗塵
千里之外 九月初九的炊煙
是一縷綿綿的鄉(xiāng)愁
揮也揮不去 載也載不動
我看見兒時的土炕 和半個世紀的謠曲還掛在母親干癟的嘴角
搖也搖不動的遙籃,搖我睡去
搖我醒來
我一千次一萬次地凝視
母親 你的眉頭深鎖是生我時的喜
你的眉頭深鎖是生我時的憂
千里之外 九月初九的炊煙
是一群不歸的候鳥
棲在滿地枯葉的枝頭
我看見遍野的金黃 和半個世紀的老繭
都凝在父親的手上
三十年了總是在長子的生日
飲一杯樸素的期待
九月初九的酒,入九月初九老父的愁腸
愁 愁老父破碎的月光滿懷
愁 愁老母零亂的白發(fā)滿頭
飲九月初九的酒
飲一縷綿綿的鄉(xiāng)愁
飲一輪明明滅滅的新月
圓也中秋缺也中秋
1.這首詩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為什么說母親“眉頭深鎖”既是“生我時的喜”又是“生我時的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詩人為什么選擇“九月初九”這個特定時間來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詩人為什么說“圓也中秋缺也中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中國,我的鑰匙丟了
梁小斌
中國,我的鑰匙丟了。
那是十多年前,
我沿著紅色大街瘋狂地奔跑,
我跑到了郊外的荒野上歡叫,
后來,我的鑰匙丟了。
心靈,苦難的心靈
不愿再流浪了,
我想回家,打開抽屜,翻一翻我兒童時代的畫片,
還看一看那夾在書頁里的
翠綠的三葉草。
我還想打開書櫥,
取出一本《海涅歌謠》,
我要去約會,
我向她舉起這本書,
作為我向藍天發(fā)出的愛情的信號。
這一切,
這美好的一切都無法辦到,
中國,我的鑰匙丟了。
天,又開始下雨,
我的鑰匙啊,
你躺在哪里?
我想風雨腐蝕了你,
你已經銹跡斑斑了;
我要頑強地尋找,
希望能把你重新找到。
太陽啊,
你看見了我的鑰匙了嗎?愿你的光芒
為它熱烈地照耀。
我在這廣大的田野上行走,
我沿著心靈的足跡尋找,
那一切丟失了的,
我都在認真思考。
5.你認為“我”尋找的僅僅是“鑰匙”嗎?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覺得詩中的“我”是怎樣的一個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為什么以這種獨白沉吟的方式傾訴?試說明原因。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基礎知識
1.níng yū tiàoliāo xuān wàng
pī pā xù dāo
2.(1)絮絮叨叨:形容說話哆嗦。
(2)迂回:回旋,環(huán)繞。
(3)狂妄自信:極端自高自大。
二、課內閱讀
詩歌一開始,“看海去看海去沒有駝鈴我們也要去遠方/小雨噼噼啪啪打在我們的身上和臉上”,伴著鮮明的節(jié)奏,我們仿佛聽到了一群年輕人喧鬧的聲響和響亮的歌唱,仿佛真的看到了一群朝氣蓬勃的青年雀躍著向大海方向奔跑,小雨噼噼啪啪地打在他們的身上和臉上。
一種節(jié)奏是詩歌語言的聲調,全詩多是省略標點的長句,但讀起來并不費力,原因就是詩句中有自然而成的韻律。另一種節(jié)奏主要由詩行中重復與變化相交錯的詞語來顯示,如“六月看海去看海去我們看海去”,“六月是我們的季節(jié)很久我們就期待我們期待了很久”。
如將“長發(fā)”的飄蕩與《藍色的多瑙河》的樂曲組接在一起,將“看海去”與“沒有駝鈴”組接在一起,將“眺望遠方”與眺望“六月”組接在一起,等等,使得詩歌自然生出一種韻外之旨。青年人對自己力量的確信,他們不安于現(xiàn)狀的探索精神,以及風風火火的神態(tài),躁動不安的內心世界,略帶狂妄的激情,都能從詩的語言中感受到。
三、拓展閱讀
(一)
1.這首詩抒發(fā)了濃濃的鄉(xiāng)愁和對父母的思念之情。
2.母親為生我而喜,為我的成長尤其是長期漂泊在外而優(yōu)。
3.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重陽節(jié)游子思親是我國詩歌的傳統(tǒng)。
4.月圓中秋是親人團聚的時候,也是思鄉(xiāng)思親的時候。九月初九是月缺時,詩人也像中秋時一樣,思念家鄉(xiāng)和親人。意思是無論什么時候濃濃的鄉(xiāng)愁和對父母的思念之情時刻縈繞在詩人的心頭。
(二)
5.不僅僅是尋找獲得解放的鑰匙,而是經歷了被封閉、被束縛的年代之后,對“一切丟失”的意義、價值和精神進行深刻的反思和不懈的追求。
6.“我”是一個曾經瘋狂而迷失了自我的“紅衛(wèi)兵”,也是一個尋找靈魂歸宿、生存意義和一切美好情感的青年。
7.(1)詩人是以一個單純的大孩子的姿態(tài)進入詩歌的,整首詩歌的背景被處理得簡單而且日;,“大街”“荒野”“畫片”“三葉草”等意象有一種透明的樸素的品質。
(2)這種“大孩子”式的傾訴,極富生活化,很容易引起共鳴,讀來更深情,更親切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