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言文《曹劌論戰(zhàn)》教案 推薦度:
- 高中文言文《游褒禪山記》優(yōu)秀教案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有關(guān)文言文教案匯編6篇
在我們平凡無奇的學生時代,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漢語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五四”運動以前漢民族所使用的語言。你還記得哪些經(jīng)典的文言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文言文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文言文教案 篇1
一考點;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二考點細化: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
三復(fù)習要求:復(fù)習掌握文言文各種常見句式知識;在了解句式用法、特點的基礎(chǔ)上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文言文句式復(fù)習教案。
四教學內(nèi)容:
(一)判斷句:
所謂判斷句,就是以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為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的句式。其常見的形式有以下幾種: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如:"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例題1:注意我們學過的文言文中的此類判斷句。
、訇悇僬,陽城人也。②項脊軒,舊南閣子也。
、勰详杽⒆芋K,高尚士也。④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
⑤七略四庫,天子之書。⑥宮中府中,俱為一體。
、吡,吾仇也;燕王,吾所立。⑧此三者,吾遺恨也。
、豳T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⑩斯用兵之效也。
2、采用副詞"乃""即""則""皆""是""誠""為"等表示判斷。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例題2:注意我們學過的文言文中的此類判斷句。
、賳柦袷呛问,乃不知有漢。②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奂唇裰畟袢辉谀拐。④梁父即楚將項燕。
、荽藙t岳陽樓之大觀也。⑥非死,則徙爾。
、叽私粤紝,志慮忠純。⑧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崛缃袢朔綖榈顿蓿覟轸~肉。⑩我乃楚狂人,風歌笑孔丘。
3、采用否定副詞"非"、"弗"、"莫"等表示否定判斷。如:"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
例題3:注意我們學過的文言文中的此類判斷句。
、俚歉叨,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②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堅利也。
、鄯菕短揭猿焙V愐病
(二)被動句
文言文中,有些語句的主語是動作的承受者,這種句式就是被動句。其常見類型有:
1、"見""…見…于""于"表被動。如:"吾常見笑于大方之家。"
例題4:注意我們學過的文言文中的此類被動句。
、俪颊\恐見欺于王。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酃蕛(nèi)惑于鄭秀,外欺于張儀。④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時,學于余。
2、"為"、"為…所"表被動。如:"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俣硭绹鴾,為天下笑。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③為予群從所得。④恐為操所先。
、萜浜蟪找韵,數(shù)十年,竟為秦所滅。
(三)倒裝句:
文言中的倒裝句,是相對于現(xiàn)代漢語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們將文言倒裝句式分為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狀語后置、主謂倒裝等。
1、賓語前置:
所謂賓語前置,就是通常作賓語的成分,置于謂語動詞的前面,以示強調(diào)。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賓語。賓語前置通常分為四種情況。
(1)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如:"大王來何操?"
(2)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3)借助"之""是"將賓語提前。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進修是急,未之多見也。"
(4)介賓短語中賓語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2、定語后置
通常定語應(yīng)該放置于中心詞的前面,但文言語句中卻有很多句子將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后。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強"都是后置定語。文言中的定語后置有以下幾種情況。
(1)用"之"使定語后置。如:"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2)用"者"的后置。如:"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3、狀語后置
文言文中,介詞結(jié)構(gòu)作狀語往往都會置于句后作補語。如:"貧者語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補語的介詞短語。
4、主謂倒裝
這種情況很少,往往是為了表示強烈的感嘆。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國。"
例題6:判斷下列各句中的句式。
、俦C穸,莫之能御也。②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
、鄣潞稳,則可以王矣?④何由知吾可也?
、萆跻樱瑸跫喼畽M,皂隸之俗哉、抻繇f蘇州、白樂天諸公于其中
、吖史矠橛拚,莫我若也,教案《文言文句式復(fù)習教案》。⑧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惡。
(四)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著省略成分的情況,對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
1、省略主語。
(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
(2)承后省。如:"沛公謂張良曰:'(公)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3)自述省。如:"(予)愛是溪,(予)得其尤絕者家焉。"
(4)對話省。如:"(孟子)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王)曰:'不若與人。'"
2、省略謂語。如:"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賓語。如:"可燒而走(之)也。"
4、省略介詞賓語。如:"公閱畢,即解貂覆生,為(之)掩戶。"
5、省略介詞"于"。如:"今以鐘磬置(于)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焉。"
例題7:補充下面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偃绞蠂L居也,故姓是溪為冉溪。②故西門豹為鄴令,名聞天下。
③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④皆出山下平地,蓋上出也。
、萁癞斶h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⑥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
、邍四已,道路以目。⑧使將士更休,而自坐帷幕。
、崾恐居诘蓝鴲u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五)固定結(jié)構(gòu)
在了解古代漢語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特殊句式時,應(yīng)注意其中的固定結(jié)構(gòu)。這些固定結(jié)構(gòu)大致可分為表示疑問、表示反問、表示感嘆、表示揣度和表示選擇五種。
1.表示疑問
、俸我浴?(根據(jù)什么…?憑什么…?)
《論浯六則》: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廉頗藺相如列傳》:王曰:"何以知之?"
、诤嗡?(所…是什么?)
《木蘭詩》: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賣炭翁》:賣炭得錢何所營?
③奈何…?(…怎么辦?為什么…?)
《鴻門宴》:未辭也,為之奈何?
《阿房宮賦》: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苋纭危巍?(拿…怎樣呢?)
《愚公移山》:如太行王屋何?
《垓下歌》:虞兮虞兮奈若何?
、菔肱c…?(與…比哪個…?)
《鄒忌諷齊王納諫》:吾孰與徐公美?
《廉頗藺相如列傳》: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
、薨病?(怎么…呢?)
《赤壁之戰(zhàn)》:然劉豫州新敗之后,安能抗此難乎?
、擢殹?(難道…嗎?)
《信陵君竊符救趙》:公子縱輕勝,棄之降秦,獨不憐公子之姊耶?
2.表示反問
、俸巍(也)?(怎么能…呢?)
《游褒禪山記》:何可勝道也哉?(兼有感嘆)
、诤巍瓰?(…干什么呢?)
《鴻門宴》:何辭為?
、酆巍?(有什么…呢?)
《左傳·僖公三十年》:夫晉何厭之有?
、苋缰巍?(怎么能…呢?)
《荷蓨丈人》: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
、葚M(其)…哉(乎,耶),(哪里…呢?…哪里呢?)
《捕蛇者說》:豈若我鄉(xiāng)鄰之旦旦有是哉!(兼有感嘆)
《采草藥》:豈可一切拘以定時哉?
《鴻門宴》:沛公不先入關(guān),公豈敢入乎?
《殽之戰(zhàn)》:未報秦施而伐秦師,其為死君乎?
《廉頗藺相如列傳》: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薨病(乎)?(哪里…呢?)
《陳涉世家》: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兼有感嘆)
⑦不亦…乎?(不是…嗎?)
《論語六則》: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察今》: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唷恰瓪e?(…不是…嗎?)
《屈原列傳》:子非三閭大夫歟?
、釋帯?(哪里…呢?)
《祭妹文》:寧知此為歸骨所耶?(兼有感嘆)
⑩顧…哉?(難道…嗎?)
《為學》:顧不如蜀鄙之僧哉?(兼有感嘆)
、猹殹?(難道…嗎?)
《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
3.表示感嘆
、俸纹洹!(怎么那么…!)
《伶官傳序》: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谥薄!(只不過…罷了!)
《孟子·梁惠王上》:王曰:"不可,直不過百步耳!"
、畚(只…罷了!)
《譚嗣同》:吾已無事可辦,惟待死耳!
、芤缓巍(多么…啊!)
《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菀唷!(也真是…。)
《五人墓碑記》:…且立石于其墓之門,以旌其所為。嗚呼,亦盛矣哉!
⑥…何如哉!(…該是怎樣的呢!)
《〈指南錄〉后序》: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4.表揣度
、贌o乃…乎(歟)(恐怕…吧?)(兼表反問)
《季氏將伐顓臾》:求,無乃爾是過與?
今君王既棲于會稽之上,然后乃求謀臣,無乃后乎?
、诘脽o(微)…乎?(該不是…吧?)(兼表反問)
得無教我獵蟲所耶?
日飲食得無衰乎?
③其…歟?(不是…嗎?)(兼表反問)
《師說》:其可怪也歟?
、堋鼛住瓪e?(…或許…吧?)
《孟子二章》:吾王庶幾無疾病歟?
5.表示選擇
①與其…孰若…?(與其…,哪如…?)
《馮婉貞》:與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凇瓪e(耶),抑…歟(耶)?(是…,還是…呢?)
《伶官傳序》: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
、燮洹?其…也?(還是…呢?還是…呢?)
《馬說》: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文言文教案 篇2
一、復(fù)習目標:
1、掌握文中重點生字、詞的解釋;
2、準確翻譯重點句子;
3、理解課文內(nèi)容;
4、完成拓展練習。
二、復(fù)習重、難點
掌握文中重點生字、詞的解釋;準確翻譯重點句子。
三、知識點回顧
、耪w感知
這則故事寫了王子猷對弟弟子敬獨特的悼念方式,表現(xiàn)了他對弟弟深厚的情誼
、铺厥饩涫
省略句:(子猷)擲(于)地云__ (子猷)語時了不悲___ 便徑入坐(于)靈床上
倒裝句:“何以都不聞消息”賓語前置,正常語序為“以何都不聞消息”
⑶古今異義
何以都不聞消息(古義:總,竟_ 今義:全,完全)
語時了不悲(古義:完全_ 今義:常做語氣助詞)
因慟絕良久(古義:于是__ 今義:常表原因)
、任恼陆Y(jié)構(gòu):
選材精當文章用兩個典型事例來表現(xiàn)人物特征。本文主要表現(xiàn)的是子猷和子敬之間深厚的兄弟之情,從這個中心出發(fā),選擇了兩個典型事例:一是兩人同時得病后,子敬先亡,子猷的悲痛之情郁積心中,無法發(fā)之于外;二是子猷奔喪時,睹琴思人,哀傷過度,不久去世。
構(gòu)思奇特,語言簡潔
子猷的反常行為表現(xiàn)內(nèi)心極度悲傷,前后形成強烈對比,全文寥寥數(shù)十字,卻把事情經(jīng)過寫得波瀾起伏,人物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
四、知識檢測
、逯攸c生字、詞義
1.給下列字注音。
猷:_____ 篤:___ 了不悲:_____ 輿:____ 慟:______
2.解釋文中重點的字詞。
俱:__________ _而:__________ _何以:__________ _索:________ _素:____________
徑:________ ___既:__________ _擲:__________ 慟:___________ 絕:_____________
3.用“/”畫出下列句子的停頓。
、僖驊Q絕良久 _____②月余亦卒___ ③子敬素好琴_ ___④便徑入坐靈床上
、荼闼鬏泚肀紗蔩____ ⑥此已喪矣_________ _⑦何以都不聞消息__
㈡?季渥
4.下列加點字的解釋與“慟絕良久”中“絕”解釋相同的是(____ )
A.趕盡殺絕 B.悲痛欲絕 C.絕無此意 D.美妙絕倫
5.下列加點字的解釋與“慟絕良久”中“良”相同的是( )
A.除暴安良 B.用心良苦 C.消化不良 D.良莠不齊
6.翻譯下列句子
①何以都不聞消息_此已喪矣。
、诒闼鬏泚肀紗剩疾豢。
③因慟絕良久。月余亦卒。
、茏泳此睾们,便徑入坐靈床上。
7.說說成語“人琴俱亡”的含義。并說出幾個出自《世說新語》的成語
8.你能默寫出最能表現(xiàn)子猷哀悼弟弟與自己生死相隔的悲嘆句嗎_
9.課文中哪些語句最能表達子猷于子敬的兄弟之情_子猷“取子敬琴彈,弦既不調(diào)”,你認為“不調(diào)”說明了什么_
10.如何理解子猷的“了不悲”,“都不哭”_
11.找出文中子猷的'語言并分析其表達作用_
12.子猷先“了不悲”“都不哭”,后又“慟絕良久”,這是為什么呢_ 請簡答。(2
13.文中表現(xiàn)子猷一心掛系弟弟的三個動詞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
14.《世說新語》的作者善于以小見大,通過描寫生活細節(jié)來刻畫人物的個性。試舉例分析《人琴俱亡》這篇文章是如何運用細節(jié)來刻畫王子猷這個人物的獨特個性的。
15.課文寫了子猷獨特的悼念方式,獨特在哪里_
五、課外對比
二.課外文言文閱讀
王子猷①居山陰②,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③《招隱詩》。忽憶戴安道④,時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jīng)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_" (選自《世說新語》)
【注釋】 ①王子猷: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子。②山陰:舊縣名,在今浙江紹興市。
、圩笏迹何鲿x文學家。所作《招隱詩》旨在歌詠隱士清高的生活。④戴安道:即戴逵,西晉人,博學多能,擅長音樂、書畫和佛像雕刻,性高潔,終生隱居不仕。⑤剡(shàn):剡縣,即今浙江嵊縣。
16.解釋加點的詞語。
(1)四望皎然 (_______ ) (2)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_________ )
17.翻譯下面的文言句。
(1)經(jīng)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從文中可以看出王子猷是一個什么樣的人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 陳章侯性誕僻①,好游于酒。人所致金錢隨手盡。尤喜為貧不得志人作畫,周其乏。凡貧士藉其生,數(shù)十百家。若豪貴有勢力者索之,雖千金不為搦②筆也。有一齷齪③顯者,誘之入舟,方將鑒定宋元人筆墨。舟既發(fā),乃出絹強④之畫。章侯頭裸體⑤,謾罵不絕。顯者不聽,遂欲自沉于水。顯者拂然,乃自先去。托他人代求之,終一筆不施。
(選自清·周亮工《讀畫錄》)
【注釋】①誕僻:怪僻。②搦(nuò)握。③齷齪:骯臟,引申為品行卑劣。④強:強迫。⑤頭裸體:不戴帽子。
20.下列句子中的“之”與“誘之入舟”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_____ )
A.輟耕之壟上 (《陳涉世家》)_________ B.余悲之 (《捕蛇者說》)
C.覽物之情,得無異乎_ (《岳陽樓記》)_____ D.何陋之有_ (《陋室銘》)
21.下面哪一個句子不是倒裝句(2分) (________ )
A.托他人代求之,終一筆不施。 (《讀畫錄》 )_ B.何以都不聞消息_ (《人琴俱亡》)
C.不足為外人道也! (《桃花源記》)______ D.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 (《曹劌論戰(zhàn)》)
22.把下面兩個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4分)
(1)尤喜為貧不得志人作畫,周其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顯者不聽,遂欲自沉于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請結(jié)合文中相關(guān)語句說說陳章侯的品性。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教案 篇3
一、創(chuàng)設(shè)情景,激發(fā)動機
1. 文言文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知道為什么叫文言文嗎?
2. 通過對比“口頭語言:吃飯了嗎?”與“書面語言:飯否?”引發(fā)興趣
二、目標建設(shè),獨自自學
。. 自讀課文,讀準句讀。
。. 提出預(yù)習中的問題。弈秋,“秋”是人名,“弈”表示善于下棋。
三、小組互助,質(zhì)疑釋疑
。. 小組選一篇有感情朗讀。
。. 解釋每句話的'含義。
四、課堂對話,教師精講
1. 這位老師叫什么名字?弈,秋。
。. 介紹“孟子”,解釋重點字:惟、繳、俱、弗、若、非然(搶答闖關(guān),會的同學自主站起來回答)
3. 抓住“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領(lǐng)悟道理:學習應(yīng)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wù)劺斫狻?/p>
五、課堂小結(jié),歸納升華
1. 試著背誦課文。
2 .小組互相檢查。
六、教學反思:
在本節(jié)課中,我在學生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chǔ)上,組織學生用搶答的方式解釋重點字。孩子們意興盎然,積極搶答,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記住了枯燥的文言文注釋。
文言文教案 篇4
【典例精析】
例一(20xx遼寧卷第13題)
馮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其先為農(nóng)為儒,不恒其業(yè)。道少純厚,好學能文,不恥惡衣食,負米奉親之外,唯以披誦吟諷為事,雖大雪擁戶,凝塵滿席,湛如①也。尋薦為霸府從事,俄署太原掌書記,時莊宗并有河北,文翰甚繁,一以委之。
莊宗與梁軍夾河對壘一日郭崇韜以諸校伴食數(shù)多主者不辦請少罷減。莊宗怒曰:“孤為效命者設(shè)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鎮(zhèn),令三軍別擇一人為帥,孤請歸太原以避賢路!卞崦缹γ娌菰~,將示其眾。道執(zhí)筆久之,莊宗正色促焉,道徐起對曰:“道所掌筆硯,敢不供職。今大王屢集大功,方平南寇,崇韜所諫,未至過當,阻拒之則可,不可以向來之言,喧動群議,敵人若知,謂大王君臣之不和矣。幸熟而思之,則天下幸甚也!倍矶珥w入謝,因道之解焉,人始重其膽量。
明宗入洛,遽謂近臣安重誨曰:“先帝時馮道郎中何在?”重誨曰:“近除翰林學士。”明宗曰:“此人朕素諳悉,是好宰相!蔽磶,遷中書侍郎、刑部尚書平章事。凡孤寒士子,抱才業(yè)、素知識者,皆與引用,唐末衣冠,履行浮躁者,必抑而置之。有工部侍郎任贊,因班退,與同列戲道于后曰:“若急行,必遺下《兔園冊》②。”道知之,召贊謂曰:“《兔園冊》皆名儒所集,道能諷之。中朝士子止看文場秀句,便為舉業(yè),皆竊取公卿,何淺狹之甚耶!”贊大愧焉。
天成、長興中,天下屢稔,朝廷無事。明宗每御延英,留道訪以外事,道曰:“陛下以至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更在日慎一日,以答天心。臣每記在先皇霸府日,曾奉使中山,徑井陘之險,憂馬有蹶失,不敢怠于銜轡,及至平地,則無復(fù)持控,果為馬所顛仆,幾至于損。臣所陳雖小,可以喻大。陛下勿以清晏豐熟,便縱逸樂,兢兢業(yè)業(yè),臣之望也。”明宗深然之。
(節(jié)選自《舊五代史?馮道傳》)
[注]①湛如:安然。②《兔園冊》:書名,即《兔園冊府》,唐人編著,五代時流行民間,為村塾童蒙讀本。今佚。
以下語句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馮道有膽量的一組是
、匐m大雪擁戶,凝塵滿席,湛如也
、诔珥w所諫,未至過當
、厶颇┮鹿冢男懈≡暾,必抑而置之
、艿浪乒P硯,敢不供職
、莺螠\狹之甚耶
、薇菹挛鹨郧尻特S熟,便縱逸樂
A.①③⑤B.②④⑤
C.②③⑥D(zhuǎn).①④⑥
〖解析答案:C。本題考查考生篩選文中信息的能力。題目給出六個句子,編為四組,要求選出三個句子全都說明馮道有膽量的一組,考生要對照原文,篩選主要信息,排除不合要求的句子。①是說馮道刻苦讀書,與“膽量”無關(guān)。②是說馮道在莊宗忿怒的情況下直言進諫,有膽量,符合要求,屬有用信息。③是說馮道敢于貶斥浮躁的土大夫、官紳,膽識有嘉,屬有用信息。④是說馮道對莊宗的敷衍之詞,應(yīng)予排除。⑤批評“中朝土子”的知識淺薄,與題目要求無關(guān)。⑥是說馮道直言進諫莊宗,是有用信息。故C項符合命題要求。
例二(20xx北京卷第9題,原文見第三節(jié)文言句式的“典例精析”)
下列句子編為四組,全部表達不義之人沒有好結(jié)果的`一組是()
、傥嵋颜D之矣
、(崔杼)無歸,因而自絞也
③荊靈王聞之,率諸侯以攻吳
、苋魬c封者,可謂重死矣
、萆頌槁,支屬不可以見,行忮之故也
、奁涫枷嘀,后必相惡
A.①③④B.②④⑥
C.①⑤⑥D(zhuǎn).②③⑤
〖解析答案:B。①“吾已誅之矣”:慶封派人誅殺的是“崔杼之妻子及支屬”,文中崔杼是不義之人無疑,但不能因此就說“崔杼之妻子及支屬”也是不義之人,故此項不能表達“不義之人沒有好結(jié)果”;③“荊靈王聞之,率諸候以攻吳”:此項陳述荊靈王率諸候軍攻吳,未直接涉及崔杼、慶封這樣的不義之人的下場,此項不能表達“不義之人沒有好結(jié)果”組。四個選項中有①或③的均應(yīng)排除。
例三(20xx湖北卷第13題,原文見第六節(jié)歸納要點與概括中心“典例精析”)
13.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明李超武術(shù)技藝不精的一組是()
①李請之再四,尼不可。眾慫恿之
、谏鲆荒_飛擲,李已仰跌丈余
、廴拢囶H精,意得甚
、芾钜詾榍,固請再角
、萆Γ钤嚻浼
、薹筋R頏間,尼即遽止
A.①③⑥B.①④⑤
C.②④⑥D(zhuǎn).②⑤⑥
〖解析答案:D。本題要求選出全部表明李超武術(shù)技藝不精的一組。①句表明李超急于比試,出于自負心理,尼僧謙讓,眾人慫恿,不足以表明他武藝不精,故排除①。③句,寫李超自鳴得意,應(yīng)予排除。④句,寫李超自以為藝高,急于取勝,也在排除之列。②⑤⑥三句全部表明李超的藝術(shù)不精,故D組屬于正確選項。
文言文教案 篇5
一、說目標
二、說考綱
三、說考點
(一)說考點
。ǘ╊}型及分值試題內(nèi)容比例文言文題型
(三)以05年高考文言文試題為例逐題解析規(guī)定時間三分鐘做題,練習以練習卷形式課前下發(fā)給學生;完成后以老師為主講評,關(guān)鍵是點明做題思路,指點做題技巧,教案《對口高考高職語文文言文復(fù)習教案》。統(tǒng)計全作對的人數(shù),鼓勵學生。
四、說篇目十二篇文言文考過五篇:
《鴻門宴》1999、《勸學》20xx、20xx、《鄒忌諷齊王納諫》20xx、《左忠毅公逸事》20xx、《師說》20xx。
復(fù)習重點篇目七篇:
《謀攻》、《察今》、《六國論》、《諫太宗十思疏》、《游褒禪山記》、《〈孟子〉兩章》、《庖丁解!。
五、課堂練習
(一)重點閱讀一篇目《察今》三則閱讀
。ǘ┱n堂練習兩篇目《六國論》、《諫太宗十思疏》各一則閱讀每則文言文閱讀給學生三分鐘做題,兩分鐘講題,教師按座次隨機選擇某列或某行,讓學生一人負責一小題的答案解析。每則文言文閱讀講解之后統(tǒng)計全作對的人數(shù),板書相關(guān)數(shù)據(jù)。
六、學法總結(jié)
七、布置作業(yè)
1、《復(fù)習指南》:P177《游褒禪山記》、P144《莊暴見孟子》、P145《庖丁解牛》。
2、掌握《復(fù)習指南》P131通假字(共43個)。
結(jié)束語:
學過多年多篇文言文,想過為什么要學文言文嗎?是為了學習、繼承、發(fā)揚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
文言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積累一定的文言文知識,培養(yǎng)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學習本文嚴密的論證方式。
3、通過本文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并了解學習應(yīng)持的態(tài)度和方法。
教學重點:
1、積累一定的文言文知識,培養(yǎng)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學習本文嚴密的論證方式。
教學用具:
PPT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在高中階段,學習是我們的主要任務(wù),其重要性毋庸置疑,至于對學習所應(yīng)持的態(tài)度和方法,相信同學們也都了解很多。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戰(zhàn)國時代,就有人對學習的`重要性和對學習所應(yīng)持有的態(tài)度及方法進行了闡述,這個人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荀子,下面就讓我們來共同感知他的觀點。
二、作者介紹: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時人尊稱為“荀卿”,漢代著作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寫作“孫卿”。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后為楚蘭陵令。韓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學生。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繼承了孔子學說,又能揚棄其消極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學派的思想學說,成為先秦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說理透徹,氣勢雄渾,語言質(zhì)樸,句法簡練縝密,多排比,善譬喻!盾髯印芬粫32篇,其中26篇為荀子所著,末6篇或為其門人弟子所記。
荀子和孟子是儒家中對立的兩派。孟子強調(diào)施仁政、行王道,強調(diào)以禮治國、民貴君輕;荀子強調(diào)“法后王”,主張選賢能、明賞罰,兼用“禮”、“法”、“術(shù)”實行統(tǒng)治;孟子認為“性本善”,荀子認為“性本惡”,所以要“明禮而化之”。荀子是韓非子的老師,他承認儒家的基本思想,但事實上是法家思想的前奏者和培育者。
三、文本研討:
1、這是一篇議論文,課文既然是“勸學”,也就是勸勉人去學習,那么,你覺得文中哪句話可以作為課文的中心論點呢?
明確:“學不可以已”。已就是停止的意思,這里的“可以”和今天的“可以”有所不同,這里是兩個詞,“可”即相當于今天所講的“可以、能夠”,“以”僅作為起舒緩作用的語氣助詞。
2、那么,作者是如何來論證這一中心論點的呢?我們首先來看第一段。課文大家都預(yù)先翻譯過了,下面同學們可以把這一段翻譯時遇到的疑難之處提出來,我們共同解決。
明確: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坝凇保航樵~,第一個相當于“從”;第二個相當于“比”。
木直中繩。中:符合的意思。
輮以為輪!拜姟蓖盁А,通假字。這也是一個省略句,“以為”中省略了賓語“之”。
雖有槁暴!坝小蓖坝帧,通假字。
不復(fù)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斷句,“者……也……”判斷句的標志。
金就礪則利!敖稹,古今異義詞。這里指“金屬做成的刀劍”。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叭铡泵鳡,每天、每日!昂酢蓖坝凇保喈斢凇皩Α。介賓短語后置句!岸边B詞,表并列。
則知明而行無過已!爸蓖爸恰保岸边B詞,表遞進。
3、這一段講的是學習的意義,那么,作者講到了學習具有哪些重要意義呢?其中又運用了哪些論證方式呢?
明確:比喻論證。
青出于藍;冰寒于水;輮木為輪! 學習可以改變一個人。
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學習可以提高一個人。
總結(jié):知明而行無過矣。
四、總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荀子的生平經(jīng)歷,初步感知了課文內(nèi)容,學習了一些文言文基礎(chǔ)知識,了解了第一段的論證方法。下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來感學習后兩段的內(nèi)容。
第二課時
一、復(fù)習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荀子的生平經(jīng)歷,初步感知了課文內(nèi)容,學習了一些文言文基礎(chǔ)知識,了解了第一段的論證方法,今天我們繼續(xù)來學習課文的后兩段。
二、文本研析:
1、還是按照上節(jié)課的程序,同學們首先將第二段自己在翻譯時遇到的疑難之處提出來,我們共同解決。
明確:吾嘗終日而思矣!岸笔潜硎拘揎椀倪B詞。
不如須臾之所學也!爸毕喈斢诮Y(jié)構(gòu)助詞“的”。
“所學”是“所字結(jié)構(gòu)”,是一個名詞性結(jié)構(gòu)。
登高而招!岸北硇揎椀倪B詞。
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岸北硎巨D(zhuǎn)折的連詞。
非利足也!袄睘槭箘咏Y(jié)構(gòu),“使……銳利”。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凹佟保航柚。“水”名作動,游泳。
【文言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文言文》教案02-13
文言文教案02-22
文言文口技教案03-08
文言文閱讀教案02-25
【精選】文言文教案三篇02-27
文言文教案(15篇)03-07
有關(guān)文言文翻譯教案02-06
文言文教案6篇02-08
文言文教案20篇02-19
【精選】文言文教案四篇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