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案(15篇)
在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文言文吧?文言文就是白話文的提煉跟升華。廣為流傳的經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文言文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文言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 調動多種朗讀手段,了解《蒹葭》這首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 通過對關鍵詞句的閱讀體驗,了解《蒹葭》的表現(xiàn)手法,初步掌握《詩經》的賞析方法。
3、 通過學習《蒹葭》,感受《詩經》的藝術魅力。
說明:
《蒹葭》作為《詩經》名篇對于高中學生作詩歌鑒賞還是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進行閱讀鑒賞之前教師要對《詩經》的表現(xiàn)手法有一定的介紹,在這基礎上,通過充分誦讀,對關鍵字詞的反復咀嚼,應該可以幫助學生把握這首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使其初步掌握《詩經》的賞析方法。同時,調動畫面、音樂等多種因素可營造和諧美妙的課堂氛圍,有助于學生情感的融入詩歌的意境中。
教學重點與難點
1、 重點:了解《蒹葭》所表達的思想情感以及表現(xiàn)手法,初步掌握《詩經》的賞析方法。
2、 難點:感受《詩經》的藝術魅力。
說明:
“詩無達詁”,所以對本詩的主題學生可以見仁見智,在教學過程中要強調學生對具體語言個性化的體驗,教師鼓勵學生言之成理即可。對于感受《詩經》的藝術魅力學生較難把握,因此教師點撥和學生自己平時的閱讀體驗相結合來化解難點。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預設學生活動預設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資料準備:歌曲《在水一方》和蒹葭的畫面
提問:你所知道的描繪秋景的詩句。交流自己所積累的描繪秋景的詩句。從歌曲、畫面和古詩句中感受秋的氛圍,為課文的研習做好情感的鋪墊。
課文研習
思想內容朗讀課文:1、把握文中描寫蒹葭、白露、伊人的關鍵詞。2、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詩中情景
3、概括詩歌主題。朗讀后學生找出描寫蒹葭、白露、伊人的關鍵詞。如蒹葭:蒼蒼—萋萋—采采 (色彩)
白露:為霜—未晞—未已 (形態(tài))
然后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詩中情景,初步感知詩歌主題。朗讀為學生把握詩歌思想內容打下基礎,并在找關鍵詞和描繪詩中情景的過程中把握本詩思想內容——。一說,愛情詩;一說,明志詩;一說,人生哲理詩。各有其理,古人有言“詩無達詁”,我們可以見仁見智。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企慕思見”之情,“執(zhí)著追求”之意,“堅貞不渝”之志是不變的。
課文研習
表現(xiàn)手法根據(jù)課前對《詩經》表現(xiàn)手法的了解和積累,分析《蒹葭》所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
提示:從“興”和“情景交融”的角度加以分析。自讀詩歌,找出起興和情景交融的句子做鑒賞,然后全班交流,互相補充,進一步體會《蒹葭》的意境。這部分的研習是本詩學習的難點,憑個人的能力不能全面掌握,所以互相的交流補充讓學生較全面掌握本詩的表現(xiàn)手法并了解到學習中互助協(xié)作的重要性。
賞析詩歌立足于詩歌的思想內容進行賞析
立足于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進行賞析學生自選角度對《蒹葭》進行賞析,小組討論,推選一部分進行全班交流。
結束新課
布置作業(yè)放歌曲《在水一方》,師生共同探討《蒹葭》對后世詩歌創(chuàng)作的影響。邊欣賞音樂,邊回顧以前學過的.相關詩歌,感受《詩經》的藝術魅力。通過探討《蒹葭》對后世詩歌創(chuàng)作的影響,進一步感受《蒹葭》的藝術魅力。
思路點撥
本詩是先秦的詩歌,對于第一次接觸《詩經》的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難度?梢砸岳首x為突破口,初讀來感受詩歌的音樂美;再讀以感受詩歌的畫面美;精讀以感受賦興手法的韻味美。由讀到品,帶領學生走近《詩經》、賞析《詩經》進而學會研讀《詩經》中的一些著名的篇目。
練習舉隅
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基本掌握了研習和賞析詩歌的基本方法,請于課后自主研習和賞析《采薇》,并完成研習報告以及500字左右的賞析文。
附:《采薇》研習報告
一、 吟誦全詩,疏通詞句,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詩中的情景。
二、 詩人通過本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三、 賦、比、興手法在本詩中的具體運用:
四、 《采薇》與《蒹葭》兩詩在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以及所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上有何異同點?
五、 請用500字寫一篇《采薇》的賞析文
文言文教案2
學習目標:
1、了解莊周及他的哲學思想,準確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
2、理解并掌握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3、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
一、作者了解。
1、莊子。莊子,名周(約公元前369年——約公元前286年),戰(zhàn)國時代思想家、文學家。宋國蒙人,與孟子同時或稍后。曾任蒙漆園小吏,但不久辭去。他一生貧困,身居陋巷,向人借糧,自織草鞋,穿粗布衣服,甘愿閑居獨處。他繼承并發(fā)揚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老莊”。莊子認為世間一切事物并無本質區(qū)別,無論大小、貴賤、壽夭、生死、善惡、得失、榮辱都是相對的。
2、《莊子》。《莊子》(也稱《南華經》《南華真經》)一書現(xiàn)存33篇。有內篇7篇,外篇15篇,雜篇11篇。內篇7篇大體上是莊子自撰,外篇、雜篇可能是莊周門人和后學所作。
《莊子》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義色彩,擅長用寓言故事來說明道理。《史記》載:“其著書十余萬言,大抵率寓言也”。如丑女效顰、望洋興嘆、鯤鵬展翅等,都是巧妙雋永、妙趣橫生的寓言。
3、后人對莊子及《莊子》的評價
其為文汪洋辟闔,儀態(tài)萬千,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
莊子的思想是東方神秘國度中國最有價值的思想。 —————海德格爾(德國)
讀莊子像是讀一本偉大的神秘主義的書。一————————林語堂(《信仰之旅》)
二、文言知識卡片。
卡片1、古今異義
、僦劣诒焙"诎俅ü嗪
、塾谑茄珊硬词夹涿婺竣芪衢L見笑于大方之家
卡片2、詞類活用或詞的特殊用法
、偾锼畷r至②順流而東行
、凵僦倌嶂,而輕伯夷之義
卡片3、通假字
、贈芰髦螈诓晦q牛馬
卡片4、特殊句式
、俾劦腊佗谝詾槟喝
、畚抑^也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卡片5、成語
、偻笈d嘆
②見笑大方(貽笑大方)
三、《莊子》寓言選讀,并請同學們思考每個寓言的寓意。
1、莊周夢蝶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參考譯文]過去莊周夢見自己變成蝴蝶,欣然自得地飛舞著的.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愜意!不知道自己原本是莊周。突然間醒起來,驚惶不定之間方知原來是我莊周。不知是莊周夢中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夢見自己變成莊周呢?莊周與蝴蝶那必定是有區(qū)別的。這就可叫做物、我的交合與變化。
[寓意]
2、曳尾涂中
莊子釣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內累矣!”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己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涂中。”莊于曰:“往矣!吾將曳尾于涂中!保ㄍ馄锼谑撸
[參考譯文]莊子在濮水邊垂釣,楚王派遣兩位大臣先行前往致意,說:“楚王愿將國內政事委托給你而勞累你了!鼻f子手把釣竿頭也不回地說:“我聽說楚國有一神龜,已經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竹箱裝著它,用巾飾覆蓋著它,珍藏在宗廟里。這只神龜,是寧愿死去為了留下骨骸而顯示尊貴呢,還是寧愿活著在泥水里拖著尾巴呢?”兩位大臣說:“寧愿拖著尾巴活在泥水里!鼻f子說:“你們走吧!我仍將拖著尾巴生活在泥水里!
[寓意]
3、鯈魚之樂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被葑釉唬骸白臃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鼻f子曰:“請循其本。子曰‘女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保ㄍ馄锼谑撸
[參考譯文]莊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說:“白儵魚游得多么悠閑自在,這就是魚兒的快樂!被葑诱f:“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的快樂?”莊子說:“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兒的快樂?”惠子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莊子說:“還是讓我們順著先前的話來說。你剛才所說的‘你怎么知道魚的快樂’的話,就是已經知道了我知道魚兒的快樂而問我,而我則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魚兒快樂的!
[寓意]
文言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7個生字,認識多音字“曝”、“湯”,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背誦《伯牙鼓琴》。
3.能借助注釋,結合資料袋,用自己的話講一講《伯牙鼓琴》故事。
4.借助注釋或工具書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文章特點,懂得關注生活、真誠待人。
【教學重點】
1.學生能借助工具書和注釋,通過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疏通文意,把握整個故事情節(jié)。
2.能用自己的話講這兩個故事。
【教學難點】
1.品味語言,明確“知音”的真正內涵,且能感悟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2.抓住關鍵句子,理解課文蘊含的道理。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會寫7個生字,熟讀文言文。
2.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課文內容。(難點)
【教具準備】
課件(筆順動態(tài)演示朗讀音視頻)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伯牙鼓琴圖》。
同學們,咱們看圖畫中左邊這位正聚精會神挑指彈琴,有奴仆侍奉左右,一看則知他必是俞伯牙了,而右邊這位身著粗布大衣,拈須靜聽,滿臉沉醉的必是鐘子期了。同學們想不想知道讓這二人如此醉心的音樂是什么嗎?接下來就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走進課文《伯牙善鼓琴》去細細聆聽吧!
二、相關資料
《呂氏春秋》: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名著。成書于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前夕。此書以儒家學說為主干,以道家理論為基礎,以名、法、墨、農、兵、陰陽家思想學說為素材,熔諸子百家學說于一爐,閃爍著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主要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傳世。
三、初讀感知
1.聽范讀。邊聽邊畫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
2.學生初讀。要求: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3.檢查初讀情況
(1)認讀生字
練 讀詞語,讀生字,再組詞。
①出示帶生字的新詞,讓學生認讀。
善哉 巍巍乎 絕弦 錦囊玉軸 曝曬 謬矣
。ㄖ攸c指導生字 “哉”為平舌音;“軸”為翹舌音。)
(2)學習多音字:曝(pù bào)
練 ①讀句子,找發(fā)現(xiàn)。
今天中央電視臺曝光了一家違法煉油的黑作坊。
、谧x一讀:烈日曝(pù)曬下的她,那張臉早已黑紅黑紅的了,卻仍然要尋找最佳拍攝角度,生怕曝(bào)光。
。3)指名讀課文,檢查朗讀情況,看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
4.再讀課文,理清順序。
。1)自由朗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什么?(《伯牙鼓琴》文章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書戴嵩畫!分v杜處士曬著名畫家戴嵩的畫遭到牧童的拍手大笑。)
四、學習“會寫字”
哉 巍 弦 軸 錦 曝 矣
1.學生字
認讀含有會寫字的詞語,讀會寫字,觀察筆順,掌握結構、音序、部首,組詞,造句。
2.指導書寫
。1)觀察生字書寫特點,交流。
。ā拜S、曝”,左右結構,左窄右寬!拔 鄙舷陆Y構,上小下大!霸铡卑氚鼑Y構。)
。2)老師范寫,重點指導半包圍結構的字“哉”和左右結構的字“曝”,學生練寫。
哉:半包圍結構,土字扁寬、下橫要長,斜鉤在下橫的靠右位置、要長、右上角有一點。
曝: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左邊日字要窄小、右上邊日字要扁窄,中間是個共,下邊與水字不同。
練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投影展示書寫正確、美觀的字詞,相互借鑒。和課本對照,及時改正。
五、學習《伯牙鼓琴》
(一)小組合作,疏通文意
1.學生先借助工具書和注釋獨立翻譯,畫出文中遇到的自己不理解的重點字、詞或短句,提出并在班上解答。(這一環(huán)節(jié)要求發(fā)揮學生互幫互助的學習方法)。
2.教師再出示文中重點字詞,請學生解答。(出示課件,并將重點字詞以紅字突出)
3.以四人為一小組,合作討論翻譯,小組長做好記錄。
4.抽查兩個小組班上翻譯,再出示譯文參考。
(二)品讀課文,感悟“知音”
1.再次齊讀課文,思考文章中有一個詞說明了俞伯牙和鐘子期在音樂上均有造詣的是哪個字,這個字出現(xiàn)在文中哪一句?
生:善(擅長、善于)。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2.俞伯牙善于彈琴,并且琴藝超群,那么在文中又表現(xiàn)在哪里呢?請用自己的話回答。
生:他能通過琴聲把自己心里想的東西表達出來。
3.那么樵夫鐘子期“善聽”,又表現(xiàn)在哪里呢?請用文中語句回答。
生: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琴每奏,鐘子期輒窮其趣。
4.那么文中的哪些句子直接道出子期堪稱伯牙的“知音”呢?
生: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
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
5.“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這其中的“念”與文中哪個字意思相同,具體是什么意思呢?
生:“志”,意思都是意念,想。
師:是的,這句話就是說伯牙的所志所念所想,鐘子期都能領會。那么鐘子期是通過什么領會的呢?
生:琴聲。
師:對,是琴聲,那他究竟從琴聲中聽到了什么呢?同學們請看(出示圖片——泰山)
老師引讀:志在登高山,鐘子期曰——(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誰能告訴老師泰山有什么涵義嗎?
生:志向,抱負。
師:非常好!是的,高山是志向的象征,大家還記得那首詩吧,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生: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師:子期從高山中聽到了伯牙的志向,又從流水中聽到了什么呢?咱們來看
志在流水,鐘子期曰
生:——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江河是指胸懷。
師:非常好,江河是“洋洋”的,盛大的寬廣的,如同一個人的胸懷,這讓我們不禁想到那個東臨碣石的英雄曹操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上感嘆:
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師:這是多么寬廣的心胸!而俞伯牙隱藏在琴聲里的心意就這樣被鐘子期心領神會,大家說他們是不是知音?你認為什么是知音呢?同桌討論一下。
明確: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小結:“朋友滿天下,知音無一人”,俞伯牙無疑是幸運的,因為他遇到了知音鐘子期,也正是如此,那一曲高山流水才得以流傳千古。
(三)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1.出示《伯牙絕弦》最后一段: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體會俞伯牙失去知音鐘子期的悲痛心情,感悟世上知音的難得。
2.出示伯牙在鐘子期碑前留下的短歌,引導學生朗讀: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
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
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
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
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3.了解文章出處《列子》一書;
4.讀一讀與“知音”有關的古詩句(出示課件):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六、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我們通過朗讀、指讀,讀熟了課文,掌握了字音,學習了本課生字,理解了詞語含義,并掌握了識字、理解詞語的方法。另外,學完《伯牙鼓琴》,讓我們知道了《伯牙鼓琴》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贊揚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表達知音難覓、珍惜知音的情感,同時還向我們展現(xiàn)了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能通過學習感受到伯牙與子期間的真摯情誼,明白“知音”的真正涵義,樹立正確友情觀。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其中蘊含的道理。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導入
1.下面我們復習一下這些詞語,請同學們來看看,這些詞語你都會讀嗎?
鼓琴善哉巍巍乎志在流水湯湯破琴絕弦
終身錦囊玉軸曝曬
2.昨天我們掌握了生字,學習了課文《伯牙鼓琴》。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文言文第二則《書戴嵩畫!。
下面我們復習一下這些詞語,請同學們來看看,這些詞語你都會讀嗎?
鼓琴善哉巍巍乎志在流水湯湯破琴絕弦
終身錦囊玉軸曝曬
二、學習《書戴嵩畫牛》
。ㄒ唬┬〗M合作,理解文意。
1.出示小組學習要求。
。1)小組內合作對照注釋,理解文言文中每一個字、每一句話的意思。
(2)不動筆墨不讀書,邊自由讀邊在難懂的字詞旁邊做注釋。
。3)小組內將不能解決的問題記錄下來。
2.小組內交流字詞句的含義。
3.呈現(xiàn)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指導。
預設1:“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中“好”的意思。
師:“好”這里讀hào,是喜愛的意思。
預設2:“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中的“尤所愛”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師:“尤所愛”是“尤其珍愛”的意思。通過這個詞的理解,悟出理解文言文的要注意聯(lián)系上下文。
預設3:“一日曝書畫”中的“曝”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師:“曝”在文中的意思是曬太陽。
4.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借助課文注釋,小組內合作,試著翻譯全文。
小組成員匯報,師適時出示:
四川有個杜處士,喜愛書畫,他所珍藏的書畫有幾百種。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畫的牛,(杜處士)尤其珍愛。他用玉做了畫軸,用錦囊裝起來,經常隨身帶著。
有一天,他攤開了書畫曬太陽,有個牧童看見了戴嵩畫的牛,拍手大笑著說:“這張畫畫的是斗牛。《放5牧庥迷诮巧,尾巴緊緊地夾在兩腿中間,現(xiàn)在這幅畫上的牛卻是翹著尾巴在斗,錯了!”杜處士笑笑,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話說:“耕種的事應該去問農民,織布的事應該去問女傭!边@個道理是不會改變的呀!
【設計意圖】高年級的學生有較強的自學能力,有一定的知識及方法的積累,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便于學生在組內解決疑難問題,獲得更多的新知。呈現(xiàn)組內“不能理解的問題”,通過學生交流,教師點撥,詞句的意思便迎刃而解。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借助注釋解釋全文的意思,就變得容易多了。
(二)練講故事,言語實踐。
1.試著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故事的`意思。指名說,教師隨時補充。
2.小組內練講故事。
3.班內展示。請兩名同學上臺講,提出要求,盡量變成自己的話說出來,加上動作和表情。
【設計意圖】講故事是學生對文本言語再現(xiàn)的過程,是語言文字的積累運用。學生能用自己的話講出來,“了解文言文大意”的目標就落到了實處。
。ㄈ┚x課文,感受人物
1.默讀課文,思考:牧童是怎樣評價這幅畫?他的理由是什么?由此可見牧童的什么精神?
指名發(fā)言。
師出示課件呈現(xiàn)戴嵩《!穲D,并適時呈現(xiàn):
觀點:謬矣!
理由: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
精神:牧童善于觀察、敢于向權威挑戰(zhàn)的精神。
2.處士面對牧童的話有什么表現(xiàn)?由此可見處士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指名發(fā)言。
師適時出示:
表現(xiàn):處士笑而然之。
可見處士是一個敢于應戰(zhàn)、樂于接受別人意見的人。
方法指導:成功的語言描寫總是鮮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動地表現(xiàn)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內心世界,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獲得深刻的印象。
運用:結合鍾子期的語言,走進人物內心,想象的畫面,體會音律美。讀一讀《書戴嵩畫!纺镣脑u價畫作的語言,想象場景。
3.帶著感情朗讀,讀出牧童的語氣。
全班齊讀: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繼續(xù)重視對文本的研讀,著重對短文中的兩個關鍵人物進行評價。尤其讓學生通過讀牧童的話,感受牧童善于觀察、敢于向權威挑戰(zhàn)的精神。此環(huán)節(jié)也為進一步探究文本蘊含的道理做好了鋪墊。
(四)再讀課文,領悟主題
1.自由讀文,邊讀邊思考:哪句話揭示了這篇短文蘊含的道理?
2.生回答,師適時呈現(xiàn):
古語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辈豢筛囊病
3.結合這句話的意思,說說這篇課文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
課文告訴我們:要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不能憑空想像。不能迷信權威,要從客觀事實出發(fā),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長。
4.師:課文學到這里,誰能試著說說這篇課文的主題思想?
這篇文言文通過講述一個牧童指出大畫家戴嵩的《!樊嫷糜绣e誤的故事,告訴我們要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不能憑空想像也不能迷信權威,要從客觀事實出發(fā)的道理。同時也告誡人們要因事求人,不要做憑空想象的外行人。
【設計意圖】
課文簡短精悍,但卻為我們描繪了這樣一個回味無窮的故事,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以問題做牽引,激發(fā)學生探究文本更深的內涵,教師的點撥引領,不僅讓學生層層深入,更體會到了短文蘊含的深刻道理,最后在此基礎上概括主題思想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三、學習寫作方法
1.學一法:運用通感寫感受
通感就在描述客觀事物時,用形象的語言把不同感官的感覺溝通起來,借聯(lián)想引起感覺轉移,“以感覺寫感覺”,也就是將人的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不同感覺互相溝通、交錯,彼此挪移轉換,將本來表示甲感覺的詞語移用來表示乙感覺,使意象更為活潑、新奇的一種修辭格。
2.舉一例:
本文“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說像大山一樣高峻,心目中有泰山的形象;“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時,耳中既有流水聲,眼中也有流水形,所以在以聲寫聲時兼有以聲喚起流水形的感覺。
3.練一練:反復誦讀后,我們也可以試著寫一寫。
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參考:清香乃是嗅覺,歌聲乃是聽覺,作者將兩種感覺互通,即為通感。
你笑得真甜!(笑聲是聽覺印象,笑的樣子是視覺印象,而“甜”是味覺印象。)
四、當堂檢測(選做)
本課推薦閱讀《兩小兒辯日》《“知音”馬思聰》。
板書設計(略)
課后反思
《伯牙鼓琴》《書戴嵩畫牛》是第七單元的兩篇文言文。在閱讀和理解方面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有人曾說:閱讀教學的過程就是老師、學生與文本之間充分對話的一個過程。現(xiàn)將反思總結歸納如下:
一、老師與文本的對話過程是閱讀教學的重要前提
老師與文本的對話,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備課,這是教學之前的準備工作。準備工作越是充分,課堂教學就越是精彩。一堂精彩的課,老師的精心準備,老師與文本的充分對話,老師對文本的獨到理解是至關重要的前提條件。
二、學生與文本的對話過程是閱讀教學的核心目標
學生與文本的對話過程最主要的是就是讓學生充分接觸文本,了解文本,形成他們對文本的獨到理解和認識。在這一堂課中,老師幾次設計了學生“讀”課文的環(huán)節(jié)。先是初讀,大致熟悉一下文言文,讓他們說說第一次接觸文言文時的感受。學生的回答不盡相同,但老師卻抓住對他們有利的一面進行引導,告訴他們文言文其實很有意思,學起來會很容易,很有趣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是讓學生邊讀邊理解,接下來老師告訴他們讀文言文的方法,應該如何斷句,應該怎么讀出輕重緩急來,師進行范讀,甚至領讀。最后讓學生模仿讀,學著讀。一堂課下來,學生從不會讀,讀不好,到讀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正是他們與文本有了充分對話的有力證明。
三、老師與學生的對話過程是閱讀教學的促進手段
在課堂上,老師應該力求和學生進行最簡潔,最有效的課堂對話。在本堂課的教學中,老師的每一個問題都經過了精心的設計和準備,一個優(yōu)秀的語文老師,他應該是對“課堂生成資源”具有極強的敏銳度,充分利用課堂上現(xiàn)有的“生成資源”來進行教學,語文課堂更容易出彩。本堂課中,有一個學生忘記了鐘子期的名字,在回答問題時說了一句“那個姓鐘的人”,引得學生哄堂大笑。老師就緊緊抓住了這一“生成資源”,相機提問:“是啊,鐘子期確實是姓鐘,那么,你們是否知道,伯牙姓什么呢?”結果,充分預習了課文,收集了相關資料的同學都知道了正確答案“伯牙叫俞伯牙,姓俞。”,而另一部分同學則回答“姓伯”。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對這一課外知識也加強了記憶。
閱讀教學中,只要緊緊抓住老師、學生與文本三者之間的充分對話,我們的課堂教學就會生氣勃勃,活力無限!
文言文教案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能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出以公心的意思。體會祁黃羊的品質。
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詞句,反復誦讀,認真體會,能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通過學習,體會祁黃羊公私分明、處事公正、一心為國的高尚的精神品質。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簡介祁黃羊,了解時代背景。
二、初讀指導
1、了解本文主要寫了祁黃羊的什么事?
2、理清文章層次,結合學習生字詞。
第一段(12):祁黃羊因病辭職。
第二段:(311):祁黃羊兩度薦賢。
第三段:(12):祁黃羊舉薦受稱贊。
3、分段指名朗讀課文,注意正音。
三、學習第一段,知道祁黃羊辭職的原因。
四、學寫生字
五、作業(yè)
1、用鋼筆描紅。
2、課后流利地讀課文。
3、查找有關祁黃羊的故事、資料。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復習詞串
祁黃羊
中軍尉
辭職
舉薦
解狐
祁午
悼公
深感意外
十分驚訝
出以公心
外舉不避仇
內舉不避親
2、選擇以上詞語概括課文內容。
3、通過上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祁黃羊是個怎樣的人?
板書: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
過渡:今天,我們就繼續(xù)學習課文。這個故事,是在人物對話中展開的,這節(jié)課,我們就認真讀讀文中祁黃羊和晉悼公的對話,我們要通過人物的語言來感受人物的內心、人物的品質。
二、學習外舉不避仇
師:打開書本,想想文章哪幾自然段講了外舉不避仇的內容?請大家讀讀文章的3到7自然段。邊讀邊想想人物會用怎樣的語
氣、語調來說話,再體會一下人物的內心。
生自讀
指名讀,其他同學聽,評議,他們讀得像不像,從他們的朗讀中,能不能聽出人物的內心。
生分角色讀。
分組讀。
三、學習內舉不避親
解狐能擔此重任,可沒想到,解狐大病在身,臥床不起,不入就病死了,于是悼公只好讓祁黃羊再舉薦一位能接替他的人,請大家讀9.10兩節(jié),從這里讀出了什么?
生自讀,指名回答。(抓住想了想,又鄭重)(驚訝)
四、角色說話
過渡:這就是讀到人物的心里去了。同學們,讀到這里,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祁黃羊這個時候,就在他辭職的幾天里,一下子成了晉國人議論的對象,不止是悼公,整個晉國的人都感覺非常驚訝。如果你是晉國的普通百姓,如果你是文武百官中的一員,如果你是祁黃羊的親朋好友,你會說些什么?來試試。
學生練說。
師:下面讓我們聽聽春秋時期,人們對祁黃羊的不同聲音。
五、再次體會意外之感
師:人們對祁黃羊的舉薦眾說紛蕓,褒貶不一,他居然會舉薦自己的殺父仇人,難怪悼公會
出示:悼公深感意外,說:解狐不是殺你父親的仇人嗎?你怎么會舉薦他呢?
生齊讀
師:而在舉薦祁午后,又讓悼公感到
出示:悼公十分驚訝: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你舉薦他,難道不怕別人說你偏心眼兒?
生齊讀
六、解狐、祁午所想
師:而祁黃羊這樣做,需要何等的勇氣,需要何等的胸懷,當臥床不起的解狐聽到祁黃羊舉薦他時,他的心里感慨萬千,他會想些什么呢?
師:當他的兒子聽到時,他兒子暗下決心。你能聽到他心底的聲音嗎?
七、祁黃羊的心聲
師:祁黃羊是正直無私的,他是怎么樣表達自己的心里的想法的,讀讀第十一自然段。
出示:主公讓我推薦能替代我的'人,事關國家安危,不能不慎重,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個有軍事才能,可以擔此重任,我壓根就沒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親人。
生讀。
師:從這一段你看出,祁黃羊有一顆怎么樣的心?
師:所以,他只是想到的是什么?
而根本沒去想
。ㄖ皇窍,壓根兒沒去想)
師:祁黃羊的心里一點不攙雜自己的私心,如果把人心比作天平,那祁黃羊的心就是最公正的天平,在這個天平上,他的指針一直指向的是什么?
生:是國家的安危,是國家的興亡。
師:這就叫――
。ǔ鲆怨模
。ò鍟
師:這里的公就是指什么?
。ㄟ@里的公指的是國家的利益)
八、學最后一段
師:是的,他總把國家安危放在第一位,所以悼公被感動了,讓我們一起讀一讀課文的最后一段。
出示最后一段。
師:對這一句話,有沒有自己的理解?(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
指名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師:還可以叫什么?
。ǔ鲆怨模
師:是什么意思?(心里裝著國家的安危,不裝著自己的恩怨。)
師:祁黃羊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讓悼公非常感動。幾個月后,祁午接替了父親,走馬上任,軍隊管理得很好,悼公欣喜成分,在欣喜時,他心里不斷發(fā)出這樣的聲音:
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祁黃羊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難得!
生讀。
九、小結:
同學們,一個強盛的民族,一個進步的國家,一刻也不能沒有祁黃羊這樣大公無私的人。你知道還有哪些出以公心的小故事嗎?
指名說。
回去把這些感人的故事講給家人聽,讓更多的人記住像祁黃羊一樣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的故事,讓更多的人受到感動。
文言文教案5
教學目標:
1、能讀通課文,理解課文意思。背誦課文。
2、能了解古今語言的區(qū)別,能根據(jù)課后的注釋理解課文。
3 、理解重點詞句、領悟文中所講的道理。
4、 對文言文產生濃厚興趣。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
2.教學難點是弄明白每句話的意思。
教學時間:
2 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奕》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出示常見的文言警句(投影片):
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p>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溫故而知新。
學而時習之。
1.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這些警句,再把你理解的意思講一講。
2.跟我們平時所用的書面語言比較一下,這些警句有什么特點。
(引導學生總結出文言文的一般特點:有些字與現(xiàn)代的讀音、意義不同;言簡意賅,語意深遠……)
3.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寫成的。用文言寫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書面語體,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誦讀文言文,能提高語言的感悟能力、表達能力、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
今天我們學習的《學弈》這篇文言文,僅有5句話,70個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蘊含著警示世人的道理。
二、讀通課文,理解每句話的意思
1.師范讀課文(能有聲有色背誦更好),也可讀兩遍。
2.總結老師讀文言文的特點:一是速度比較慢,二是句中停頓較多。
3.學生小聲跟老師讀兩遍。
4.學生自由練讀,讀通為止。
5.學生邊讀邊結合文后的注釋,理解每句話。
6.討論交流。(只要能說出每句話的大致意思就行。)
三、讀熟課文,讀懂故事
1.學生自由反復誦讀,重點指導讀好“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鼻耙痪渥x出疑問的語氣,后一句讀出肯定的語氣。
2.再聯(lián)系前后句子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內容。
3.同座互相說說故事的內容。
四、讀書明理
1.討論:“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從中能總結出一個什么道理?(學生可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總結。)
2.大家談談自己是否有這種經歷和體會。(聯(lián)系實際談談,目的是進一步認識專心致志對待學習、工作的重要性。)
五、練習背誦
六、課后擴展
教師把以前學過的“揠苗助長”“守株待兔”“掩耳盜鈴”等文言成語故事,印發(fā)給學生,練習讀文言文,還可以試著背誦一篇。
七、布置作業(yè):
1、(書面作業(yè))抄寫課文,并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意思;
2、(表演作業(yè))分小組、分角色,演課本劇;
3、(搜集作業(yè))搜集文言文形式的成語故事:揠苗助長、守株待兔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兩小兒辯日
教學步驟:
一、提示課題
1、今天學習第30課《兩小兒辯日》(齊讀課題)
2、學生匯報預習收獲。
3、根據(jù)學生匯報,補充有關知識。
二、展示目標
我們已經學過文言文《對弈》,你能結合學習文言文的體會和本課要求,說說這篇課文我們該完成些學習任務?(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明確重點學習任務)
三、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學生初讀課文。
2、學生談課文大意。(教師根據(jù)學生所說將學生意見分歧較大的詞句寫在黑板上)
3、質疑:在預習過程中你有哪些不懂的問題?
(二)小組交流
1、重點理解分歧較大的詞句以及不懂的問題。
2、小組內質疑、釋疑。
(三)匯報討論,交流情況
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引導學生用或聯(lián)系舊知識等方法理解重點詞句,突破教學重、難點。
(1)住關鍵詞理解句意。
如:“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敝小耙浴薄ⅰ叭ァ备魇鞘裁匆馑?你能把它們的解釋放在句中說這名話的意思嗎?
(2)聯(lián)系舊知識理解詞意。
(3)古單音節(jié)詞變?yōu)殡p音節(jié)詞理解詞意。
如“孰為汝多知”中“為”在這兩課的注釋中有“說”、“是”等意思,它們用在這兒恰當嗎?想想現(xiàn)在“為”一般可組哪些詞,它在這句話中是什么意思?
同樣的,“知”可以變成什么詞? (此外,“問其故”可補充主語孔子;“車蓋、盤盂”不必照注釋說,可直接說名稱┅┅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明白:只要解釋清楚、通順,可創(chuàng)造地采用多種方法理解詞句。)
(四)再讀課文,理解內容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同桌互說。
4、指名說。
5、集體評說。
6、想一想:這兩個小孩爭的是什么問題,他們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7、引導學生理解兩個小孩是根據(jù)不同的感覺說明地面距離太陽的遠近。
8、你同意他們的意見嗎?(引發(fā)學生爭辯,根據(jù)學生回答引導學生收集資料,將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
9、剛才你們已經深入理解了內容,你們能把這個故事表演出來嗎?(學生運動自由組合表演,在表演過程中指導學生把兩個孩子說話的語氣表演出來。)
10、大家再讀讀這篇課文,看誰能把兩個孩子說話的語氣給讀出來,齊讀課文。
(五)自學方法,背誦課文
1、理解課文結構,即先講什么,再講什么,最后講什么。
2、自己背誦課文,比比誰背得快,背得巧。
3、指名背誦,說方法。
4、集體背誦。
5、總結全文。
重點總結同學們在學習文言文時所用方法,充分肯定學生見解,激發(fā)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興趣。
四、作業(yè)
1、抄寫生字。
2、查閱有關資料,用科學知識解答兩小兒提出的問題。
3、向學生推薦閱讀《女媧補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
板書設計:
日初 盤盂
日初遠 日中 車蓋
孔子不能決也 孰為汝多知乎?
文言文教案6
課型:復習策略指導課
教學目標:學會理清現(xiàn)代文閱讀
復習目標:學會把代文閱讀
復習重點:學會設計分現(xiàn)代文閱讀的復習方法;學會調控安排現(xiàn)代文閱讀的訓練內容。
教學重點:如何引導學生把握復習重點。
教學難點:如何指導學生設計合理的復習方法。
課前預習:
學生提前解答近幾年中考模擬試題、中考中有關文言文閱讀部分的試題(印成講義),教師借此了解學生的現(xiàn)有認知水平(統(tǒng)計分數(shù));學生分析試題中的考查內容、考查形式,形成對現(xiàn)代文閱讀考核的初步感知,以便在課堂上深入討論。
教學過程:
一、理清文言文閱讀的復習目標
教師提問:大家知道現(xiàn)代文閱讀的復習目標是什么嗎?
學生回答:(略)
教師提示:要理清一個知識點的復習目標,其根據(jù)有哪些?
學生討論:(略)
教師小結:應該根據(jù)以下兩方面——A.中考考試說明中的要求;B.近年武漢市中考試題。
結合以上兩方面,我們可以分解出如下能力考核點:(幻燈投影)
1.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2.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
3.篩選文中的信息。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
本環(huán)節(jié)小結:有效的復習,其前提就是要有明確的復習目標,做到有的放矢。所以每一個同學在進行每一個知識點的復習時,都應該首先要理清復習目標。從以上的分析操作,我們也基本了解了理清復習目標的方法。
二、把握閱讀部分的復習重點
教師提引:目標的確立,為我們把握復習重點提供了范圍。目標是針對所有學生的,而復習重點則應該是針對個人的。所以我們還有必要圍繞目標,確立自己的復習重點。那么我們應該怎樣確立自己的復習重點?
學生討論:各抒己見,說說各自的想法及做法。
根據(jù)學生的討論,小結如下。
根據(jù)考試命題的傾向:在預習中,我們利用調考、中考試題作了先測,大家可以針對自己答題的情況,分析自己在閱讀方面掌握的程度,找出薄弱點,以此作為自己以后復習的重點。
設計合理的復習方法:
1.教師導引:確立了復習重點后,我們還要設計好合理科學的復習方法,才能使復習真正有效。我們要時刻都有學習效率觀,并努力探索有效的學習方法,科學地安排復習的內容、復習的時間,這樣才是一個真正會學習的人。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討論一下如何設計有效的復習方法。
2.學生討論獻策,教師點評。
3.師生共同小結:
遵循的原則:全面與重點相結合的原則,以訓練帶知識的原則,查漏補缺及時矯正的原則。
具體的方法:
*詞語解釋題“常見文言實詞”是指考查范圍,包括通假字、異讀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和詞類活用等復習時應注意兩點:一是結合教材和查閱古漢語詞典,弄清所列每個實詞的基本含義,并對多義詞進行歸納整理,要特別留心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義項,避免形成思維定勢,望文生義,二是根據(jù)上下文,即詞的語言環(huán)境和語言結構確定詞義,要掌握“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原則。翻譯題翻譯,是以全面準確理解句子的含義為基礎的,中考試卷要求直譯,也就是要求字字落實,這一點在平時訓練中尤應注意。所謂字字落實,主要是判斷每一個虛詞、實詞的用法與意義,找出通假字,古今異義詞、活用詞等,并做準確解釋,還要把握句式特點和句子的語氣。翻譯時,要特別注意對關鍵詞語的把握,否則很難準確譯出文意。翻譯的口訣是:通讀全文,領會大意;句不離文,詞不離句;聯(lián)想推敲,辨別仔細;字字落實,堅持直譯;補充省略,調整詞序;專門名詞,不必翻譯;語句通暢,忠實原意。鑒賞題。我們要善于抓住相關的`情節(jié)的疏通,特別是對文段的整體把握。同時還要注意結合初中所學文言文課文積累來幫助分析。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與前一條不同的是,它要求考生能夠分析概括出作者在記述某一人物事件時所體現(xiàn)出的自己的看法或愛憎感情,而文中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有時表現(xiàn)得直露而明顯,有時表現(xiàn)得含蓄而曲折,這就要求考生從閱讀材料中首先篩選出作者自己的看法,然后再準確地進行分析或概括。
三、調控訓練內容
教師提問:
大家都很反對“題海戰(zhàn)術”,但缺乏必要的訓練,也是不可能形成能力的,所以我們有必要掌握好訓練的“度”。那么,我們應該怎樣來調控自己的訓練呢?大家不妨討論討論。
學生討論,教師指點以下內容:大家可以對《閱讀新視野》中的閱讀練習題作一分析,按照復習目標中的四個考查點,看一看這個資料所編排的練習題題型分布得合理不合理?
每一個能力點大致需要訓練多少次才能達標?
我們還應該再增加一些什么題型才能復習到位?
師生一起總結:對現(xiàn)有的訓練材料,我們千萬不能拿來就作,不加辨析,不加選擇。否則既有可能造成無效勞動,也有可能造成訓練不到位。
要調控好訓練,應注意幾點:要注意題型分布的合理。要根據(jù)自己的現(xiàn)狀確定訓練的“度”。要會選擇有效的訓練題。要學會控制訓練的時間、節(jié)奏把握。
四、課堂總結:
本節(jié)課沒有在閱讀本身的認知上作更多的討論講解,而是著眼在如何復習閱讀,其目的就是希望大家能提高自我復習的能力,能夠提高語文學科元認知的能力。這種能力才是我們要培養(yǎng)的終身需要的能力。
這種元認知能力,具體地說,就是需要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能清楚地認識到“我應該學哪些內容?”“我應該如何地學?”“我學的效果怎樣?”“我應該怎樣改進自己的學習?”等等問題。
語文學科的知識是非結構性的,學習效果的好壞完全取決于是否有良好的學習策略。只會被動的學習,而毫不講究學習策略,決不會提高語文的素質。
因此,希望大家樹立主動學習的觀念,提高自己在語文學習上的元認知能力。這才是本節(jié)課的主要目標。
五、作業(yè)布置:
自己規(guī)定完成時間作完《閱讀新視野》中的相關閱讀練習,并結合評價標準思考判斷自身解現(xiàn)代文閱讀的方法和技巧運用的特點與缺陷,以便有針對性的修正。教學后記中考在即,如何搞好復習?該是各位老師共同思索的問題,而文言文較其它文章,對學生來說是比較生疏的。顯然,文言文的復習教學也將是復習課教學中的難點。根據(jù)以往的經驗,我改逐課過關為“專項與綜合相結合”的復習法,收效很好,這里把它介紹給大家,但愿能有所幫助。
。ㄒ唬┰O計預習《學案》(亦如“教案”,供學生使用),明確復習目標、重點、難點。
由于《學案》的設計,使學生在自學時有了方向,而且,每課時都把目標及重點又進一步分解,這樣降低了難度,便于學生理清復習思路,提高復習效率。
在《學案》上,對重點舉例進行了解析,如關于“詞的古今義”復習,古今變化情況,一般有三種,即一是古今詞義相同,如:人、水;二是古今詞義不同,如:犧牲;三是古今詞義相近,如痛恨、感激……。復習的重點是“不同和相近”兩種情形,這在預習《學案》中對學生給予明確指出。
在《學案》上,對復習難點的預習作出了指導。如:詞的古今義的復習,其難點是“如何較準確地判斷詞的古今義有變化,并作出正確的解釋”。對此,我在《學案》中明確了方法:讀悟、回憶、判斷。讀悟即認真讀、多讀細讀原文,在讀中悟其語境意義,切忌不讀而憑想當然;回憶,即結合已學過的課文,回憶其用法,注意古今的結合,在不能準確把握判斷時,可運用于現(xiàn)代文中進行理解,再結合文言文上下文分析把握。這樣經過讀悟、回憶,一般都能作出較準確的判斷。
。ǘ╊A習和講練結合,以預習為主,講練為輔。
復習課教學同樣要有預習,文言文也是如此。共28篇詩詞曲,17篇古文,各教時如果沒有明確的預習范圍、重點,學生要么是如切肉片樣一塊一塊地切開來,要么就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從而直接影響復習效果。
1.精心設計預習自學訓練題。
每教時復習前,我都為學生精心設計了預習自學《學案》,明確了復習的范圍,而且圍繞各教時復習重點設計了這樣幾類題型。
(1)強化識記題,主要是古詩文中名篇名句的背誦,這類題目多以填空的形式出現(xiàn);另外,各教時涉及的作家作品以及與此有關的文學史方面的知識,我在課前查找資料進行整理,以“簡介”的形式要求學生識記。這樣,令學生在識記過程中得以熏陶,真正保證并實現(xiàn)了古文教學的初衷和大綱要求,同時也提高了古文教學的實際質量。為了保證預習到位,每節(jié)課前我都將這類題目作為重點進行檢查,并進行評比,對不合要求的,限定時間完成,并跟蹤督查,直至達到要求為止。
。2)歸納疏理題,要求根據(jù)各教時復習的目標重點,把初中階段所學的文言文進行歸類整理。如關于“古今詞義變化”的專項復習,對詞義古今有變化的30多個詞,在《學案》中已為學生疏理出例句,讓學生判斷出有變化的詞并解釋;又如文言文中四種特殊句式的復習(判斷、省略、倒裝、被動),《學案》已有例析,并對初中階段所學的古文進行了歸納,要求學生對歸納出的句式進行判斷,這樣既節(jié)省了時間,降低了難度,又提高了效率、質量。
。3)感悟理解題,根據(jù)復習的目標重點,結合具體的篇目,要求學生寫寫思想感悟。如結合實際談談學習《馬說》,在今天它有何社會意義;用一段形象的語言描繪“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的夜靜之景;例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境界和感受等。這樣既提高了學生閱讀水平,又鍛煉了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可謂一箭雙雕。(4)能力考察題,根據(jù)目標重點要求學生從指定的篇目中完成一些題目(當然,這些篇目是能體現(xiàn)這一重點的)。如從《桃花源記》中找出古今詞義有變化的詞并分析,找出省略句并補充完整。這也作為檢查自學重點之一,在課堂上我將根據(jù)檢查情況,設計練習進行補救。(5)深化訓練題,此類是以課外一些短小古文設計成的訓練題,旨在對目標重點的復習把握,作些相繼的補充。如在復習《捕蛇者說》一文時,關于孔子的“苛政猛于虎”之說,我將那篇短文打印在《學案》上,圍繞目標設計了些訓練題,讓學生去完成,不過這類題目不多。
2.講練力求做到精、簡、明。
。1)有的放矢,會的不講。每節(jié)課開始時檢查《學案》情況,學生整體把握較好則不講,個別把握不好個別輔導。講的內容,練的內容,不超出目標,不偏離重點,簡潔明白。
。2)講練結合,以練為主,講析復習重點、難點,總是與練結合起來,上面談到的“課內訓練”“深化訓練”也都是這里的練,它圍繞目標中的難點而設計,有的通過檢查自學發(fā)現(xiàn)已不再是難點的題目,便在練中一帶而過,有時,根據(jù)情況,還會補充些“加深題”?傊,不管是講的,還是練的,始終圍繞“精、簡、明”展開。
(三)專項訓練與綜合訓練結合,以專項為主,綜合為輔。
1.分塊處理,針對文言文的特點,我把它們分為八塊,分別是:1.詩詞曲;2.詞類活用;3.詞的古今義;4.一詞多義(實詞);5.一詞多義(虛詞);6.通假字;7.文言句式;8.文言文體裁。
。1)重點集中,圍而殲之。明確了八塊的教學重點,帶領學生為重點而重點,把初中所學的文言篇目,對能體現(xiàn)各塊重點的內容進行歸納整理,盡可能地不讓一個漏網,帶領學生集中消滅之。
(2)部分知識點分解到各個專項訓練中去,如實詞的理解,課文的背誦。明確指出各個專項訓練的重點篇目中的實詞,要正確理解把握,篇目中需要識記的內容亦明確要求掌握。把大量的實詞和需要記憶的內容分解到八個專項中去,這樣把集中與分散訓練相結合,保證了訓練的容量與質量,節(jié)省了時間,保證了學生吃飽吃好。(3)明確篇目,確立范文,各個專項根據(jù)文言文對該專項的體現(xiàn)情況進行分解,如《桃花源記》中的古今義變化的詞較多,則把它列入“詞的古今義”專項;有關“銘、記、說”等的文章納入“文言體裁”專項中,這樣明確了范文,突出了重點。28篇詩詞曲,17篇文言文依據(jù)其示范性,進行有效地分解,達到了分而殲之,便于學生輕松掌握。
2.綜合訓練,把句法、詞法、體裁等相近的項目進行合并訓練。
。1)針對性綜合。本著查漏補缺的原則,擴大訓練面積,增加訓練的重點項目。當然,這增加的訓練的項目權重比例視“專項訓練”存在的問題大小而定。如“一詞多義”專項中的“虛詞”復習,復習時是較難的古文知識,那么在綜合訓練中再加以強化,保證學生經過補救后完全地理解把握。這段的訓練仍以課內語段為主,以本為本。
。2)系統(tǒng)性大綜合訓練。循重點而行,增加訓練難度,重在訓練學生對文言文的欣賞感悟能力,提高其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適當補充些課本以外優(yōu)美文章進行訓練,把各專項的重點有機地分解到具體的美文欣賞中去。
。ㄋ模┘訌娢难晕恼n堂結構的改革,以學生為主,以教師為輔。
1.時間分配上,以學生為主!秾W案》檢查占有15分鐘左右,“課內訓練”“深化訓練”占有25分鐘左右,而教師的重難點的點拔僅用10分鐘左右,這樣充分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保證課堂教學的質量。
2.動手動口上,以學生為主。課堂的復習始終突出文言文教學的特點,多讀多說多講。而且背誦欣賞,討論分析,板演訓練,始終以學生為主。教師重在拋磚引玉,重在點拔,使學生在讀、講、練中對知識得以鞏固、提高、升華。
文言文教案7
教學目標:
1、 學生通過探討認識從師的重要意義。
2、 領會課文正反對比、破立結合的論證方法。
3、 掌握重要字詞及文言現(xiàn)象,背誦全文。
教學重點:
1、理解文中的多義詞,解釋它們在具體語境中的意義和用法。
2、掌握文中名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能解釋具體語境中意動詞的含義。
4、 區(qū)分課文中的古今異義詞,理解它們的古今義。
教學課時: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我們剛學習過荀子《勸學》,明確了學習的重要意義。通過學習,人們的修養(yǎng)與學問可以得到提高,人們的素質可以得到改變。那么,學習的最佳途徑是什么呢?是自學,或是從師學習?答案應該是不言自明的,但是
二、作者及背景簡介
(寫作背景)魏晉以來,社會上風行非學無師,重視家傳,。在韓愈所處的中唐時代,雖然推行科舉制度,但恥于從師的風氣卻很盛行,上層士大夫之族無論學業(yè)如何,都有官可做,所以他們不愿從師學習,而且他們也反對別人從師學習。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由魏晉世以下,不益不事師。進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嘩笑之,以為狂人。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唯有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抗顏而為師,并著《師說》千古佳文。
在這著名的《師說》,作者借為文送學生李蟠來抨擊那些上層士大夫之族,大力宣揚從師的必要性和正確途徑,《師說》即說說從師的道理。
(作者)說起韓愈,我們應該不陌生,請哪一位同學來介紹他的有關資料。
韓愈,字退之,世稱韓文公,昌黎先生。
韓愈是與古文運動聯(lián)系在一起的,他和柳宗元一起大力提倡古文運動,主張文章應該象先秦散文一樣言之有物,闡發(fā)孔孟之道,反對六朝以來只求形式而內容貧乏的駢儷文;語言要新穎,言貴創(chuàng)新,詞必己出。二人不論在理論上或是在在創(chuàng)作實踐上,都有力地促進了古文運動的興起、發(fā)展,并身體力行,終于把文體從六朝以來的浮艷的駢體文中解放出來,奠定了唐宋散文的基礎。因此二人影響巨大,韓愈被推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齊讀,思考:韓愈對從師持什么態(tài)度?當時人是什么態(tài)度?找出文中詞句。
四、復讀課文
1、研讀課文第一段
方法:(1)教師范讀課文。
(2)注意理解下列問題。
哪句可以看作是本文的中心論點?首句:推出中心論點:學者必有師。托古言事,乃針對當時士大夫以從師為恥而說的,更增加力度。
為什么要從師?選擇老師的標準是什么?
2、理解本段中的古今異義詞語
學者 古:求學的人 今:在學術上有一定造詣的人
所以 古:用來的 憑借 今:因果關系連詞
從而 古:跟從并且
今:連詞,表示結果或目的。即因此、就
3、詞語活用
吾師道也 師,名詞用作動詞即學習
吾從而師之 師,名詞用作意動詞即以為師
5、 討論:
我們今天所說的'自學成才是不是與韓愈說的必有師
相矛盾?韓愈所說的道指什么?我們今天要以什么為師?
6、總結本段
總說老師的作用和從師學習的必要性、重要性,指出擇師的
原則,推出無貴無賤,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結論。
7、背誦本段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1、提名背誦。
2、提問個別字詞。
二、研讀第二段
1、指導朗讀。
指導正確斷句
如:師道之不傳也/久也
2、詞句辨析
師道者不傳也久矣 (從師的道德風尚)
吾師道也 (學習道理)
師道之不復 (從師的道德風尚 )
惑而不從師 (老師 )
吾師道也 (學習)
師道之不復 (從師)
不恥相師 (學習)
3、古今異義詞辨析
眾人 古:一般的人眾人 今:許多人
小學 古:小的方面要學習 今:初等教育的學校
4、重點句子解釋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賓語前置句,之,提賓的標志)
彼童子之師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否定判斷句,非也構成否定判斷)
5、 讀本段。思考:本段的論點是什么?
第一層:提出分論點: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師道的道指風尚;句中兩個也,表示停頓。為什么韓愈要這么說?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
第二層:針對時弊,從三方面對比,剖析不從師的癥結。
先以今之眾人與古之圣人作對比:作者在這組縱向比較中用反詰句點出不從師的結果。再以為子擇師與其身則恥師作對比:作者在這組自身矛盾的對比中,對不從師的表現(xiàn)加以評論,并給予直接的否定。 最后以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與士大夫作對比:作者在這組橫向比較中,對不從師的言行加以描述,并發(fā)出帶有諷刺語氣的強烈感慨。
本段運用正反對比論證方法。
6、 討論:《勸學》中有一句與本段中圣人、愚人的論述相仿,是哪一句?你認為句讀之師與傳道之師有何區(qū)別?你認為韓愈對君子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的看法是否符合現(xiàn)代觀點?
7、 教師總結,學生背誦本段。
三、作業(yè):背誦當堂所學的內容
第三課時
一、檢查復習
1、背誦 2、字詞
二、分析第三、四段
(一)第三段
1、指導朗讀
2、自譯:師,不必 古指不一定今指不需要
3、簡析:列舉孔子為例,進一步論證從師的重要性
以孔子為例的好處:一石三鳥,典型精當
1) 闡明了從師的意義;2)也說明了從師的3)與古之學者和古之圣人圣益圣等呼
(二)第四段
雖為附記性質,但是緊扣中心。作者贊揚李的不拘于時、行古道,也是對士大夫的有力批評。既針砭了時弊,又通過李來倡導了從師。因此結尾雖然簡單,但有力地照應了開頭,圍繞了中心。
(三)問題探討:
李蟠好的是什么樣的古文?他不愿被什么樣的時所束縛?
韓愈反對浮靡的文風,倡導古文運動,而李蟠好的正是韓愈倡導的六藝經傳當時社會風氣不好,人們不肯從師而學,李蟠不受風氣影響,拜韓愈為師。
齊白石有一句話學我者生,似我者死,你能不能結合《勸學》《師說》的內容來分析一下?
兩文都談到學習的重要,那么正確的學習目的究竟是什么?
《勸學》認為學習的本質其實是改變自己學不可以已,永遠不停止,也即常言所說的活到老,學到老!稁熣f》中認為學習是為了聞道解惑。這些認識都是正確的。作為現(xiàn)代人,黑塞論述得更全面,他認為讀書學習是獲取教養(yǎng)的途徑,是自我意識的增強和擴展,并非是為了提高某種能力或本領(因為那樣的學習過于功利),而在于尋找生活的意義,也就是說,學習者需要有自己的精神追求。沒有追求的學習是低效的學習,只能滿足一般的生存需求。
三、分析論證結構
提出中心論點
正面闡述(必要性、原則)反面闡述(對比)
例證:孔子 附記:贊揚
四、體會語言:整散結合 頂真手法
五、作業(yè):背誦全文;積累相關文言知識
文言文教案8
【教學目標】
。薄⒄莆辗e累一些重點虛實詞的用法。包括文中一些特殊用法的詞,一詞多義,表示時間的詞,數(shù)詞的應用。
2、學習本文正面描摹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手法,并能在自己的作文中應用。
3、深切感受口技這一民間藝術的魅力,激發(fā)學生熱愛藝術的熱情。受到藝術的熏陶。
【教學重點】
重點虛實詞的'落實,積累背誦。
【教學難點】
本文正面描摹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手法。
【教學設想】
設想為不提問課,主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
【教具準備】
CAI課件一套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直接導入,交待學習要求
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一篇課文《口技》,這里說研究而不說學習,是希望本節(jié)課同學們要以研究的態(tài)度,發(fā)現(xiàn)的精神來學習這節(jié)課。
二、聽讀課文,請你發(fā)現(xiàn)
。、文中有一句話可以概括全篇的內容,請發(fā)現(xiàn),找出來。
。病⑽闹杏幸粋字可以拎起全篇,請發(fā)現(xiàn),找出來。
三、研究課文
。、文章是如何表現(xiàn)口技表演之善的?找出相關的語句,研究一下。
。病⒄埬阏f話:
用口技人表演之善,從()這幾句可以看出,它寫出了()的句式,說說你的研究成果。
。场⒄埬銡w結:
文章表現(xiàn)口技人表演之善,主要表現(xiàn)在:
、艑Γǎ┑拿枘
、朴茫ǎ┑暮嫱
4、請你思悟:
研究了本文表現(xiàn)口技表演人表演之善的方法,對我們今后的寫作有什么啟迪?請說說看。
四、請你發(fā)現(xiàn),落實字詞
1、概括老師的示例,分組發(fā)現(xiàn):
第一組:發(fā)現(xiàn)文中用法特別的字詞
第二組:發(fā)現(xiàn)文中古今異義的字詞
第三組:發(fā)現(xiàn)文中表示時間的字詞
第四組:發(fā)現(xiàn)文中一詞多義的字詞
。、交流
。、請你做做,課堂訓練
五、課堂小結
六、板書設計
對聲響的正面描摹
口技
善
用觀眾反應側面的烘托
簡單的道具
文言文教案9
總體設想:構建高起點、高效率的復習課堂,提高學生自主復習、歸納、運用知識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目標:1、了解文言文閱讀的考查重點。
2、討論歸納理解文意和解答題目的方法。
3、運用一定的解題方法完成閱讀題,提高閱讀解答的能力。
教學重點:學會解讀文言文的方法,提高解讀文言文的能力。
教學難點:讓學生自主探究,以例尋法,運用方法,提高自主復習的能力。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堂講義
教學過程:
一、 課前準備。
發(fā)放一份復習講義,列出本課復習中涉及的課外文言文選段,要求學生利用課前幾分鐘的時間閱讀熟悉選文材料的大意,劃出不太理解的地方,作一些交流。
二、明確重點,導入新課。
文言文閱讀是語文中考試卷的必考題型,分數(shù)比重大,歷年來失分率都很高。尤其是近兩年閱讀文章選自課外,讓許多同學望而卻步,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文言文閱讀的一些方法和規(guī)律。
三、明確選文特征。
文言文閱讀的選文都有什么樣的'特征呢?
。ㄟx取課外的淺顯文言文,主要考查知識的遷移能力,一是篇幅較短 ,二是突出教育性 。)
四、回顧命題特點。
文言文閱讀?寄膸追N題型?
。▽W生討論,教師點撥、歸納:1、詞語解釋。2、句子的翻譯。3、文意的理解和內容的分析評價。除此以外劃分文句的朗讀節(jié)奏,設置情境遷移拓展也有可能進入09中考試卷。)
五、探究如何理解文意。
解題的前提是讀懂讀通選文內容,同學們在平時的學習中有沒有一些解讀文言文的方法?(學生討論回答,教師點撥、補充:1、抓住標題,窺探全文。2、結合注釋,大致讀懂。3、聯(lián)系課內,揣摩推測。4、瀏覽題目,幫助解讀。)
就以上四點舉08泰州中考試卷文言文閱讀選段《錢若水為同州推官》作示例指導。
師小結:理解文意應著眼于全篇大意,不強求字字明晰,句句通曉。
六、探究如何解答題目。
1) 詞語解釋的解答。
舉08徐州中考卷文言文閱讀《<明史張溥傳>選段 》詞語解釋題:(1)日沃湯數(shù)次 (2)俄頃立就
學生思考解答,說明答題依據(jù)。教師引導歸納:課內尋根 依文定意
2) 句子翻譯的解答。
舉08泰州中考卷文言文閱讀《錢若水為同州推官》翻譯題:(1)若水獨疑之,留其獄,數(shù)日不決。 (2)其人趨詣若水廳事,若水閉門拒之。
A、學生試譯。
B、從學生的翻譯不足之處中引導歸納:重點詞語 特別關照
C、補充文言句子翻譯五法(詳見講義)。
D、出示翻譯句子的簡易口訣:句不離段,詞不離句。難解句子,前后聯(lián)系。常見虛詞,因句而異。實詞活用,考查全句。領會語氣,句子流利。對照原文,盡量直譯。(教師作簡潔說明指導,學生齊讀。)
3)內容理解分析的解答。
舉《沈約傳》材料為例,探討歸納解答方法一:引用原文(或原文翻譯)回答。
舉08徐州卷《張溥傳》材料為例,探討歸納解答方法二:抓住關鍵詞句,組織語言回答。
七、實戰(zhàn)演練。
學生運用本課所學方法,完成選文《太宗止盜》的閱讀理解題。當堂交流。
八、課堂總結
文言閱讀雖有法,但不可生搬硬套。課外文章的解讀,功在課內,同學們要多讀
多背課內文章, 活學活用,融會貫通。
文言文教案10
【典例精析】
例一(20xx遼寧卷第13題)
馮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其先為農為儒,不恒其業(yè)。道少純厚,好學能文,不恥惡衣食,負米奉親之外,唯以披誦吟諷為事,雖大雪擁戶,凝塵滿席,湛如①也。尋薦為霸府從事,俄署太原掌書記,時莊宗并有河北,文翰甚繁,一以委之。
莊宗與梁軍夾河對壘一日郭崇韜以諸校伴食數(shù)多主者不辦請少罷減。莊宗怒曰:“孤為效命者設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鎮(zhèn),令三軍別擇一人為帥,孤請歸太原以避賢路。”遽命道對面草詞,將示其眾。道執(zhí)筆久之,莊宗正色促焉,道徐起對曰:“道所掌筆硯,敢不供職。今大王屢集大功,方平南寇,崇韜所諫,未至過當,阻拒之則可,不可以向來之言,喧動群議,敵人若知,謂大王君臣之不和矣。幸熟而思之,則天下幸甚也!倍矶珥w入謝,因道之解焉,人始重其膽量。
明宗入洛,遽謂近臣安重誨曰:“先帝時馮道郎中何在?”重誨曰:“近除翰林學士。”明宗曰:“此人朕素諳悉,是好宰相!蔽磶,遷中書侍郎、刑部尚書平章事。凡孤寒士子,抱才業(yè)、素知識者,皆與引用,唐末衣冠,履行浮躁者,必抑而置之。有工部侍郎任贊,因班退,與同列戲道于后曰:“若急行,必遺下《兔園冊》②。”道知之,召贊謂曰:“《兔園冊》皆名儒所集,道能諷之。中朝士子止看文場秀句,便為舉業(yè),皆竊取公卿,何淺狹之甚耶!”贊大愧焉。
天成、長興中,天下屢稔,朝廷無事。明宗每御延英,留道訪以外事,道曰:“陛下以至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更在日慎一日,以答天心。臣每記在先皇霸府日,曾奉使中山,徑井陘之險,憂馬有蹶失,不敢怠于銜轡,及至平地,則無復持控,果為馬所顛仆,幾至于損。臣所陳雖小,可以喻大。陛下勿以清晏豐熟,便縱逸樂,兢兢業(yè)業(yè),臣之望也!泵髯谏钊恢
(節(jié)選自《舊五代史?馮道傳》)
[注]①湛如:安然。②《兔園冊》:書名,即《兔園冊府》,唐人編著,五代時流行民間,為村塾童蒙讀本。今佚。
以下語句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馮道有膽量的一組是
、匐m大雪擁戶,凝塵滿席,湛如也
、诔珥w所諫,未至過當
、厶颇┮鹿,履行浮躁者,必抑而置之
④道所掌筆硯,敢不供職
⑤何淺狹之甚耶
、薇菹挛鹨郧尻特S熟,便縱逸樂
A.①③⑤B.②④⑤
C.②③⑥D.①④⑥
〖解析答案:C。本題考查考生篩選文中信息的能力。題目給出六個句子,編為四組,要求選出三個句子全都說明馮道有膽量的一組,考生要對照原文,篩選主要信息,排除不合要求的句子。①是說馮道刻苦讀書,與“膽量”無關。②是說馮道在莊宗忿怒的情況下直言進諫,有膽量,符合要求,屬有用信息。③是說馮道敢于貶斥浮躁的土大夫、官紳,膽識有嘉,屬有用信息。④是說馮道對莊宗的敷衍之詞,應予排除。⑤批評“中朝土子”的知識淺薄,與題目要求無關。⑥是說馮道直言進諫莊宗,是有用信息。故C項符合命題要求。
例二(20xx北京卷第9題,原文見第三節(jié)文言句式的“典例精析”)
下列句子編為四組,全部表達不義之人沒有好結果的一組是()
、傥嵋颜D之矣
②(崔杼)無歸,因而自絞也
③荊靈王聞之,率諸侯以攻吳
、苋魬c封者,可謂重死矣
、萆頌槁荆俨豢梢砸,行忮之故也
、奁涫枷嘀蟊叵鄲
A.①③④B.②④⑥
C.①⑤⑥D.②③⑤
〖解析答案:B。①“吾已誅之矣”:慶封派人誅殺的是“崔杼之妻子及支屬”,文中崔杼是不義之人無疑,但不能因此就說“崔杼之妻子及支屬”也是不義之人,故此項不能表達“不義之人沒有好結果”;③“荊靈王聞之,率諸候以攻吳”:此項陳述荊靈王率諸候軍攻吳,未直接涉及崔杼、慶封這樣的'不義之人的下場,此項不能表達“不義之人沒有好結果”組。四個選項中有①或③的均應排除。
例三(20xx湖北卷第13題,原文見第六節(jié)歸納要點與概括中心“典例精析”)
13.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明李超武術技藝不精的一組是()
、倮钫堉偎,尼不可。眾慫恿之
②僧忽一腳飛擲,李已仰跌丈余
、廴拢囶H精,意得甚
④李以為怯,固請再角
、萆,命李試其技
、薹筋R頏間,尼即遽止
A.①③⑥B.①④⑤
C.②④⑥D.②⑤⑥
〖解析答案:D。本題要求選出全部表明李超武術技藝不精的一組。①句表明李超急于比試,出于自負心理,尼僧謙讓,眾人慫恿,不足以表明他武藝不精,故排除①。③句,寫李超自鳴得意,應予排除。④句,寫李超自以為藝高,急于取勝,也在排除之列。②⑤⑥三句全部表明李超的藝術不精,故D組屬于正確選項。
文言文教案11
學習文言文,是語言的積累,更是文化的傳承。在教學中,很多老師都會注重文言佳句的積累,注重古文所承載的中華文化對學生的,那么積累就成了文言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務。從積累展示的角度將課本資源進行整合、串聯(lián)的整合課,就像穿珠成串,能讓國學中的文化之美照耀學生的心靈。例:壽光市趙廟初中卜德鳳老師設計的整合課例《守道諸子》,將教材中的諸子散文整合在一起,前后貫通,由課內到課外,讓學生在大量閱讀中感受古代先哲的思想和智慧,更激發(fā)了學生閱讀古代諸子散文的濃厚興趣。
附課例設計:
守道諸子
【教學主題】守道諸子
【課題類型】積累展示課
【教學內容】九(下)《孟子兩章》
【課外拓展】
七(上)《論語十二章》、九(下)《公輸》《莊子》故事兩則、語文主題學習叢書九(下)《孟子》名言名句、《莊子·秋水》、于丹《感悟孔子智慧》、易中天《我讀諸子百家》(節(jié)選)
【設計思路】
本單元設計以感受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和先代哲人智慧為主題,重視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教育,特別關注學生的心理體驗、情感震撼、內心選擇和精神升華,充分尊重學生體驗與感受的權利,正視學生心理與情感體驗的差異,適時、適度地發(fā)揮教師的示范、熏陶、引導、提示、升華和啟迪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從學生實際出發(fā)營造教學情境、設計教學問題以激發(fā)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熱情,注意師生情感和思維上的雙向互動。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研讀《孟子兩章》,正確把握文段內容,能借助注釋、工具書、參考資料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文的基本功;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觀點;提高學生閱讀材料和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拓展閱讀素材,進行課內閱讀,復習《論語十二則》《公輸》,補充主題閱讀叢書中《莊子·秋水》,于丹《感悟孔子智慧》,易中天《我讀諸子百家》(節(jié)選)以課堂教學帶動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積累閱讀經典的經驗和心得。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陶冶身心、涵養(yǎng)德行,在多元的閱讀中,感受諸子百家為人類思想寶庫所做出的卓越貢獻,體會人類優(yōu)秀思想對后世的影響;感受先代哲人關于做人、處世和立國的智慧,激發(fā)學生做有思想的人;提高學生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加深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引以為榮的黃金時代。先秦時期,“史家不幸詩家興”,一場歷時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紀大辯論,儒墨爭雄,儒道爭鋒,儒法爭用,可謂縱橫捭闔,機鋒迭起,智慧紛呈,展現(xiàn)出無窮的魅力。今天我們就一起走近先秦諸子的精神世界,去傾聽他們閃光的思想教誨,去體味他們浩淼博大的情懷!
二、目標展示
1、PPT展示本節(jié)主題學習內容——守道諸子
2、PPT展示本節(jié)學習目標
3、PPT展示推薦閱讀書目:
《論語六則》P110 ——111
《孟子選讀》P112——114
《莊子·秋水》P115
《孟子》名言名句P117—119
《孔子世家》P178
于丹《感悟孔子智慧》P120——126
易中天《我讀諸子百家》(節(jié)選)P127——133
三、學習過程
師導入:有學者說,“要想著書立說,成為哲人,就生在先秦;要想激揚文字,成為詩雄,就活在盛唐。”本節(jié)我們就一起走進先秦,共同領略華夏文化!
活動一:初識文本,溫故知新
1、猜猜他是誰
。1)PPT展示:他用最銳利的智慧開啟了那一道道塵封的門,陽光從那錯開的門縫間擠出來,于是門外面鋪滿黃金;他用最樸實的教誨鑄造了一把堅韌的利斧,劈成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它留下的不是疼痛,而是刻骨銘心!于是,子子孫孫有了一條光明的大道。
。2)學生交流,搶答。師點撥:他是諸子百家第一人,也是對漢民族影響最大的一個。百家爭鳴因他而起,由他而終。他,開先秦風氣之先,也是眾矢之的,他就是——孔子。
。3)與學生一起復習《論語十二章》,PPT展示課文,全體同學一起復習背誦。
師小結:《論語》中我們看到了孔子的質樸含蓄、嚴謹博學,那么與孔子思想一脈相承的亞圣孟子是怎樣的形象,相信同學們學習完本節(jié)課一定會有自己的答案!
2、配樂朗讀,個性感知
。1)教師播放《孟子兩章》示范朗讀課件,學生聽讀感知,注意把握字音,停頓、重音。
。2)學生自由誦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出停頓,讀出抑揚頓挫的氣勢和美感。
。3)教師作朗讀指導,提醒注意文本中排比句的節(jié)奏。PPT6展示朗讀節(jié)奏:
3、譯讀課文,把握文意
(1)學生自行翻譯課文,圈點勾畫,標示出疑難詞句。
。2)小組討論,組內質疑解疑。
(3)教師引導學生積累本課重點文言詞語。(PPT展示)
、傥ブ悍艞。去:離開。②寡助之至至:極點。
、厶煜马樦槪簹w順,服從。④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舉:任用,選拔。
、菘嗥湫闹究啵菏埂鄲。⑥人恒過恒:常常。
、叨笞髯鳎簥^起,指有所作為。⑧而后喻喻:明白,了解。
。4)找出文本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儆H戚畔之“畔”通“叛”,背叛。②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酆庥趹]“衡”通“橫”,梗塞,不順。④入則無法家拂士“拂”通“弼”,輔佐。
4、理清論證思路,背誦課文,PPT展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從戰(zhàn)爭這一角度出發(fā)。通過對天時、地利、人和這三個條件的比較闡述了人心和對戰(zhàn)爭勝負的決定作用,推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論斷,闡明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性。短文結構形式“總起——分承——闡述——結論”,體現(xiàn)了作者由點到面,由個別到一般的邏輯思路,使文章極富說服力和感染力。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先列舉六位歷史人物的事例,從個別到一般,闡述人才是在艱苦環(huán)境中磨煉的,接下來從個人作為推論到治國,最后歸結出全文論點。作者論述的邏輯思路,是一種“層進式”結構。
師小結:《孟子》文章向來以雄辯著稱,讀孟子文,令人感到氣勢磅礴,感情激越,銳不可當。他那種“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的救世責任感,讓人血脈賁張,一種凜然之氣油然而起。
活動二:研讀文本,賞析技巧
師導入:“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孟子的哪些思想讓你產生了共鳴,你能說出其妙在何處嗎?
1、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由活動,每人找出文中最令人心動的語句,交流分享。
2、各小組自由展示,教師巡視,參與小組活動,鼓勵每一名學生表達自己的見解。
3、展示學生精彩的'思想生成。
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運用對比手法把戰(zhàn)爭中三個要素“天時”,“地利”,“人和”的重要性做了比較,句式整齊,讀來瑯瑯上口。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边\用雙重否定和排比修辭,加強了肯定的語氣,語勢有力,氣勢磅礴。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庇脤舆f排比,氣勢充沛,有很強的說服力。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開頭列舉六位歷史人物從逆境中成才的實例,自然形成排比,句式工整,平添了文章氣勢。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用排比句式,而且句式靈活,形式多樣,既警句迭出,意蘊深長,又給人以美不勝收之感。
4、學法點撥——賞析文段的技巧(PPT展示)
①抓角度:修辭、表達方式、表現(xiàn)手法
、诳蹆热荩何鲫P鍵詞,看上下文
、畚鲎饔茫褐髦,情感
活動三:博覽文本,沉淀積累
師導入:先秦諸子散文是我們漢民族文化的生命基因,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靈魂,那些穿越千年的教誨如同一陣陣煦風,我們吹散心靈的陰霾,請同學們用一顆虔誠的心,閱讀大屏幕上老師推薦的篇章,聆聽那遠古的心靈之音,喚醒你的耳朵和心靈!
1、再次展示推薦閱讀書目:
《論語六則》P110 ——111
《孟子選讀》P112——114
《孔子世家》P178
《孟子》名言名句P117—119
《莊子·秋水》P115
于丹《感悟孔子智慧》P120——126
易中天《我讀諸子百家》(節(jié)選)P127——133
2、學生自由閱讀,在書上做好圈點勾畫,以便于整理成讀書筆記。
課后作業(yè):
閱讀了先秦諸子的散文,你最喜歡哪家的思想?說說你對這家思想的認識。
文言文教案12
【典例精析】
例一(20xx湖北卷第14題)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來托缽,李飽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請以相授!崩钕,館之客舍,豐其給,旦夕從學。三月,藝頗精,意得甚。僧問:“汝益乎?”日:“益矣。師所能者,我已盡能之。”僧笑,命李試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飛,如鳥落,騰越移時,詡詡然驕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盡吾能,請一角低昂!崩钚萌,即各交臂作勢。既而各撐格拒,李時時蹈僧瑕,僧忽一腳飛擲,李已仰跌丈余。僧撫掌曰:“子尚未盡吾能也!崩钜哉浦碌兀瑧M沮請教。又數(shù)日,僧辭去。李由此以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對。偶適歷下,見一少年尼僧弄藝于場,觀者填溢。尼告眾客曰:“顛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場一撲為戲!比缡侨。眾相顧,迄無應者。李在側,不覺技癢,意氣而進。尼便笑與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奔磫枺骸白饚熀稳耍俊崩畛醪谎,尼固詰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師耶?若爾,不必交手足,愿拜下風!崩钫堉偎模岵豢。眾慫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弟子,同是個中人,無妨一戲。但兩相會意可耳!崩钪Z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勝,思欲敗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頡頏間,尼即遽止,李問其故,但笑不言,李以為怯,固請再角。尼乃起。少間李騰一踝去。尼駢五指下削其股,李覺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謝曰:“孟浪忤客,幸勿罪!”李異歸,月余始愈,后年余,僧復來,為述往事。僧驚曰:“汝大鹵莽!惹他為何?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斷矣!”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A.李超與憨和尚交手,時時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綻以打敗他;憨和尚為了懲罰李超,一腳把他踢出一丈多遠,憤而擇日告辭而去。
B.憨和尚德高藝精,機智風趣;李超敏而好學,豪爽好施;尼僧武技高超,爭強好勝。小說中幾個人物形象寫得栩栩如生。
C.本文善于通過“笑”來塑造人物形象,表現(xiàn)憨和尚和尼僧高強的武藝、謙和的性情,這些關于“笑”的描寫讀來令人回味無窮。
D.本文通過曲折跌宕的情節(jié)安排,重在描寫變幻莫測的武術技巧,故事性強,引人入勝,體現(xiàn)了古代文言小說的獨特魅力。
〖解析答案:C。本題不僅考查考生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概括能力,也考查對作品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鑒賞能力。A項分析不正確。“為了懲罰李超”,“憤而擇日告辭而去”等內容與原文不符。B項,“憨和尚德高”,“機智”,“李超敏而好學”,“尼僧爭強好勝”等分析與原文不符,文中沒有這些內容。D項,“變幻莫測”與原文不相符,“體現(xiàn)了古代文言小說的獨特魅力”,以面代點,概括失當。C項的分析概括符合原文內容,是正確選項。作品刻畫人物,憨和尚二“笑”,尼增三“笑”,其武藝的高強、性情的謙和,鮮明的形象躍然紙上。
例二(20xx福建卷第8題)
送天臺陳庭學序
宋濂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萬里,陸有劍閣棧道之險,水有瞿唐、滟滪之虞?珩R行,則竹間山高者,累旬日不見其巔際,臨上而俯視,絕壑萬仞,杳莫測其所窮,肝膽為之悼栗。水行則江石悍利,波惡渦詭,舟一失勢尺寸,輒糜碎土沉,下飽魚鱉。其難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縱游無所得;非壯強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天臺陳君庭學,能為詩,由中書左司掾,屢從大將北征,有勞,擢四川都指揮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揚子云、司馬相如、諸葛武侯①之所居,英雄俊杰戰(zhàn)攻駐守之跡,詩人文士游眺飲射賦詠歌呼之所,庭學無不歷覽。既覽必發(fā)為詩,以紀其景物時世之變,于是其詩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歸。會予于京師,其氣愈充,其語愈壯,其志意愈高,蓋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時,常有志于出游天下,顧以學未成而不暇。及年壯方可出,而四方兵起,無所投足。逮今圣主興而宇內定,極海之際,合為一家,而予齒益加耄矣。欲如庭學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聞古之賢士,若顏回、原憲②,皆坐守陋室,蓬蒿沒戶,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無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學其試歸而求焉?茍有所得,則以告予,予將不一愧而已也。
[注]①揚子云,即揚雄,西漢著名文學家、哲學家;司馬相如西漢著名文學家;諸葛武侯,即諸葛亮。②顏回,即顏淵;原憲,即子思。二人都是孔子的學生。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川蜀山水險峻奇特,非有官職、有財富、有才能、會寫文章、年富力強的人不能到達,因而往往令人抱憾而止。
B.陳庭學,能做詩,曾任中書左司掾、四川都指揮司照磨等官職。他乘船到成都,游山水名勝,每次游覽都寫詩記述。
C.作者因學業(yè)未成、戰(zhàn)亂等原因未能實現(xiàn)出游天下的愿望,面對陳庭學游覽而歸的收獲,感嘆自己因年老已難以做到了。
D.作者認為山水名勝能使人的情、志、學等方面上一個臺階,此外,應該還有高于“山水之助”的東西,那就是孔學儒道。
〖解析答案:A。A項“非有官職、有財富、有才能、會寫文章、年富力強的人不能到達”不正確。錯誤之因是對文句的翻譯不正確,“非仕有力者”,不是做官有力量的人;“非材有文者,縱游無所得”,不是才情有文采的人,即使游覽了也不會有什么收獲;“非壯強者,多老死于其地”,不是身強力壯的人,大多老死在那個地方。B、C、D三組符合文意。
例三(20xx遼寧卷第14題,原文見第五節(jié)篩選信息“典例精析”)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凡是有才學、有知識的窮書生,馮道都予以引薦和任用。
B.任贊的戲語是譏諷馮道選拔和任用人才的水平不高。
C.馮道以其膽識勸諫莊宗,并指出了莊宗所為的不妥之處。
D.馮道以自己的切身體會規(guī)勸明宗要日慎一日,居安思危。
〖解析答案:A。本題列舉出四個選項,B、C、D的分析概括與原文內容相合。A項分析概括不正確,錯誤之因是對“素知識者”理解錯誤。知識,相知相識的朋友;理解為“有知識”,錯誤。A項的錯誤,是不明了詞語古今義的區(qū)別。
文言文教案13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匯,虛詞也的用法,另有其、之、而、以,增強文言閱讀能力。(重點)
2.在把握文章中心的基礎上,了解托物寓意的寫法。(重點、難點)
3.通過學習,認識封建社會人才被埋沒的根本原因,理解作者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
4.誦讀訓練,增強學生的文言語感,逐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達到當堂背誦的效果。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伯樂相馬: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代人,姓孫名陽。據(jù)說,有一匹千里馬拉著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馬蹄用力掙扎,膝蓋跪屈;尾巴下垂著,皮膚也受了傷;渾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艱難吃力地爬行還是拉不上去,伯樂遇見了,就下了自己的車,挽住千里馬而對它淌眼淚,并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蓋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于是低下頭吐氣,抬起頭來長鳴,嘶叫聲直達云霄。這是它感激伯樂了解并且體貼它啊。
二、簡介作者:
韓愈 (768~824)字退之,南陽 (現(xiàn)在河南南陽縣)人,唐代著名文學家,散文尤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 的美譽,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昌黎先生集》。他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韓氏先人原是昌黎 (今屬河北)的大族,因而他常常自稱昌黎韓愈,世稱韓昌黎。他多次被貶官降職,很受壓抑。他的散文創(chuàng)作實踐也體現(xiàn)了這種精神。他是我國文學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之一。
韓愈所處的中唐時期,藩鎮(zhèn)割據(jù),宦官專權,朋黨之爭激烈,許多中下層的地主階級知識分子都懷才不遇。韓愈本人遭遇也是這樣,貞元19年(803年)上書言京畿百姓窮困,請求緩征徭役,租稅,被貶為陽山令;元和14年(公元819年),韓愈上著名的《諫迎佛骨表》力諫,幾招殺身之禍,后經友人鼎力營救,被貶為潮州刺史!蹲筮w至藍關示侄孫湘》中竟然想到了死,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心情抑郁,悲傷到了極點。這種抑郁的`心情一般都注定他們不會長壽。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fā)蒼蒼,而齒牙動搖。
因此他對埋沒人才不但不滿,而且加以揭露和抨擊。本文便是他這類作品中的名篇之一。 《馬說》是通篇借物比喻的雜文,屬論說文體。本文是作者《雜說四首》中的第四首,馬說這個標題,是后來人加的。說就是談談的意思,比論隨便些。這篇文章以馬為喻,談的是人才問題,從字面上可以解作說說千里馬或說說千里馬的問題。
三、初讀課文,積累文言詞匯:
1.通假字-----祗同只 食同飼 見同現(xiàn) 邪同耶 材同才
2.而 : A轉接 可以譯為卻,可是 B順接 可以不譯
之: A結構助詞的 B 代詞,代人或物 C 無意義,句中停頓 D 幫助構成倒裝,無意義
其: A代詞,代人或物 B 代詞 他的 它的 C 指示代詞 那種 D 反問語氣詞 難道 E 推測語氣詞 恐怕 以: A介詞 因為 B介詞 按照
也: A 肯定語氣 B反問語氣 C 推測語氣 D句中停頓
世:世上、世間。 然后,這以后。這、這種。 也:語氣助詞,在這里表示語氣的舒緩停頓,可譯為啊。
雖:即使。 能:能力,本領。 才美:才能美質,指馬的能力和長處。 外見:表現(xiàn)在外面。
常馬:普通的馬。安:怎么,哪里。 也:語氣助詞,用于句末,和安配合使用,表示反問語氣,可譯為呢。
四、整體感知,理清文章脈絡:
1.課文脈絡:
第一節(jié):伯樂知馬 (伯樂對千里馬命運起著決定作用)
第二節(jié):不知馬,害了馬(揭示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
第三節(jié):太不知馬(辛辣嘲諷食馬者的愚妄無知)
2.用原文回答問題:?
、傥恼乱婚_頭,作者是如何闡述伯樂和千里馬 之間的關系的?
明確: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②沒有遇見伯樂,千里馬的命運會如何?
明確: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矍Ю锺R的才能為何被埋沒?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確: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茏髡呤侨绾蚊枋銮Ю锺R因肚饑而無法發(fā)揮才能的痛苦的?
明確:且欲與常成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⑤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馬者的不知馬的?
明確: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⑥文中的哪句話點明了中心?
明確:其真不知馬也。
五、探究課文:
1.三段文字都用一個也字收住,它們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無限痛惜;憤怒譴責;深刻嘲諷。
2.作者所說的食馬者、伯樂、千里馬僅僅是指傳說中的人和物嗎?
明確:食馬者比喻不能識別人才的統(tǒng)治者。伯樂比喻善于識別人才的統(tǒng)治者。千里馬比喻人才。
3.《馬說》的論點是怎樣的?作者的寫作意圖是什么?
明確:首句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就是本文的論點。提出論點后即舉社會上伯樂不常有以致千里馬常遭埋沒的客觀現(xiàn)實,以證明伯樂對千里馬命運的決定作用。接著第2段揭示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食馬者的無知,從反面論證了論點。第3段又揭示了千里馬被埋沒的第二個原因──使用不當。從另一個側面論證了論點。
本文寫作意圖并不在于論證論點,而是在論證過程中突出了食馬者的不知馬,作者的真意在于譴責食馬者的無知,對在位者不能識別人才,摧殘埋沒人才表示了極大地憤慨。
韓愈就是一匹千里馬,他有日行千里之能,但在封建社會,他懷才不遇,屢遭貶斥。他對在位者的不能識別人才,摧殘,埋沒人才有強烈的憤慨與不滿,可又不能直接表示出來,所以,他就托物寓意,借寫千里馬的遭遇,來寫封建社會人才的遭遇。
六、拓展:
1.當今社會還需要伯樂嗎?作者認為伯樂決定了千里馬的命運,你同意他的觀點嗎?說說理由
2.千里馬和伯樂究竟誰更重要
3.如果你懷才不遇你學哪位古人?
A.韓愈懷才不遇寫文學 B.蘇秦懸梁刺股發(fā)憤
C.董邵南另尋高就發(fā)展 D..陶淵明歸隱田園樂悠悠
七、小結:
本文以物作為比喻,通篇說馬,通篇喻人。先從千里馬與伯樂的關系落筆,鮮明地提出了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接著以名馬的不幸遭遇說明有千里馬沒有伯樂還是等于沒有千里馬。再以喂馬的不得法進一步論證了論點,沒有伯樂就沒有千里馬。最后用排比句有力地概述了不知馬者的表現(xiàn),歸結到實質是不識馬這個要害上來。不識馬才會妄說無馬,識馬就有馬。文章反復論述,層層深入,短小精悍,波瀾曲折,耐人尋味。
板書設計:
馬 說
伯樂知馬伯樂少,千里馬被埋沒。(同情痛惜)
食馬者不知馬,害千里馬。 (憤怒譴責)
食馬者妄說無馬,實不不知馬。 (辛辣嘲諷)
文言文教案14
一、復習目標:
1、掌握文中重點生字、詞的解釋;
2、準確翻譯重點句子;
3、理解課文內容;
4、完成拓展練習。
二、復習重、難點
掌握文中重點生字、詞的解釋;準確翻譯重點句子。
三、知識點回顧
、耪w感知
這則故事寫了王子猷對弟弟子敬獨特的悼念方式,表現(xiàn)了他對弟弟深厚的情誼
⑵特殊句式
省略句:(子猷)擲(于)地云__ (子猷)語時了不悲___ 便徑入坐(于)靈床上
倒裝句:“何以都不聞消息”賓語前置,正常語序為“以何都不聞消息”
⑶古今異義
何以都不聞消息(古義:總,竟_ 今義:全,完全)
語時了不悲(古義:完全_ 今義:常做語氣助詞)
因慟絕良久(古義:于是__ 今義:常表原因)
⑷文章結構:
選材精當文章用兩個典型事例來表現(xiàn)人物特征。本文主要表現(xiàn)的是子猷和子敬之間深厚的兄弟之情,從這個中心出發(fā),選擇了兩個典型事例:一是兩人同時得病后,子敬先亡,子猷的悲痛之情郁積心中,無法發(fā)之于外;二是子猷奔喪時,睹琴思人,哀傷過度,不久去世。
構思奇特,語言簡潔
子猷的反常行為表現(xiàn)內心極度悲傷,前后形成強烈對比,全文寥寥數(shù)十字,卻把事情經過寫得波瀾起伏,人物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
四、知識檢測
、逯攸c生字、詞義
1.給下列字注音。
猷:_____ 篤:___ 了不悲:_____ 輿:____ 慟:______
2.解釋文中重點的字詞。
俱:__________ _而:__________ _何以:__________ _索:________ _素:____________
徑:________ ___既:__________ _擲:__________ 慟:___________ 絕:_____________
3.用“/”畫出下列句子的停頓。
、僖驊Q絕良久 _____②月余亦卒___ ③子敬素好琴_ ___④便徑入坐靈床上
、荼闼鬏泚肀紗蔩____ ⑥此已喪矣_________ _⑦何以都不聞消息__
㈡?季渥
4.下列加點字的解釋與“慟絕良久”中“絕”解釋相同的是(____ )
A.趕盡殺絕 B.悲痛欲絕 C.絕無此意 D.美妙絕倫
5.下列加點字的解釋與“慟絕良久”中“良”相同的是( )
A.除暴安良 B.用心良苦 C.消化不良 D.良莠不齊
6.翻譯下列句子
、俸我远疾宦勏此已喪矣。
、诒闼鬏泚肀紗,都不哭。
、垡驊Q絕良久。月余亦卒。
④子敬素好琴,便徑入坐靈床上。
7.說說成語“人琴俱亡”的含義。并說出幾個出自《世說新語》的成語
8.你能默寫出最能表現(xiàn)子猷哀悼弟弟與自己生死相隔的悲嘆句嗎_
9.課文中哪些語句最能表達子猷于子敬的兄弟之情_子猷“取子敬琴彈,弦既不調”,你認為“不調”說明了什么_
10.如何理解子猷的“了不悲”,“都不哭”_
11.找出文中子猷的語言并分析其表達作用_
12.子猷先“了不悲”“都不哭”,后又“慟絕良久”,這是為什么呢_ 請簡答。(2
13.文中表現(xiàn)子猷一心掛系弟弟的三個動詞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
14.《世說新語》的'作者善于以小見大,通過描寫生活細節(jié)來刻畫人物的個性。試舉例分析《人琴俱亡》這篇文章是如何運用細節(jié)來刻畫王子猷這個人物的獨特個性的。
15.課文寫了子猷獨特的悼念方式,獨特在哪里_
五、課外對比
二.課外文言文閱讀
王子猷①居山陰②,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③《招隱詩》。忽憶戴安道④,時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_" (選自《世說新語》)
【注釋】 ①王子猷: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子。②山陰:舊縣名,在今浙江紹興市。
、圩笏迹何鲿x文學家。所作《招隱詩》旨在歌詠隱士清高的生活。④戴安道:即戴逵,西晉人,博學多能,擅長音樂、書畫和佛像雕刻,性高潔,終生隱居不仕。⑤剡(shàn):剡縣,即今浙江嵊縣。
16.解釋加點的詞語。
(1)四望皎然 (_______ ) (2)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_________ )
17.翻譯下面的文言句。
(1)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從文中可以看出王子猷是一個什么樣的人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 陳章侯性誕僻①,好游于酒。人所致金錢隨手盡。尤喜為貧不得志人作畫,周其乏。凡貧士藉其生,數(shù)十百家。若豪貴有勢力者索之,雖千金不為搦②筆也。有一齷齪③顯者,誘之入舟,方將鑒定宋元人筆墨。舟既發(fā),乃出絹強④之畫。章侯頭裸體⑤,謾罵不絕。顯者不聽,遂欲自沉于水。顯者拂然,乃自先去。托他人代求之,終一筆不施。
(選自清·周亮工《讀畫錄》)
【注釋】①誕僻:怪僻。②搦(nuò)握。③齷齪:骯臟,引申為品行卑劣。④強:強迫。⑤頭裸體:不戴帽子。
20.下列句子中的“之”與“誘之入舟”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_____ )
A.輟耕之壟上 (《陳涉世家》)_________ B.余悲之 (《捕蛇者說》)
C.覽物之情,得無異乎_ (《岳陽樓記》)_____ D.何陋之有_ (《陋室銘》)
21.下面哪一個句子不是倒裝句(2分) (________ )
A.托他人代求之,終一筆不施。 (《讀畫錄》 )_ B.何以都不聞消息_ (《人琴俱亡》)
C.不足為外人道也! (《桃花源記》)______ D.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 (《曹劌論戰(zhàn)》)
22.把下面兩個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4分)
(1)尤喜為貧不得志人作畫,周其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顯者不聽,遂欲自沉于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請結合文中相關語句說說陳章侯的品性。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教案15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品味、比較、聯(lián)想等多種方式學習課文,在學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背誦《伯牙鼓琴》。
2、初步運用借助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等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詞匯,增加文言文的閱讀體驗。
3、緊扣單元教學目標,感受文化藝術之美。
教學重難點
正確朗讀課文,理解詩句大意,感受藝術之美。
教學過程
一、縱情吟誦識知音
1、讀題解題
(1)讀好課題,強調“鼓”的讀音。
。2)齊讀課題。
。3)理解“鼓琴”“伯牙鼓琴”的意思,引導質疑。
2、初讀感知。
(1)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至少三遍,努力把課文讀正確。
。2)聚焦難讀的句子,扎扎實實讀好課文。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鄙龠x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
——讀好語氣詞“哉”“乎”,初步體會古文朗讀的節(jié)奏和韻味。
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理解“復”“足”的意思,以詞句的理解提升朗讀質量。
(3)齊讀全文,初步感知故事內容。
三、高山流水遇知音
1、感受語言。
課文中哪些句子形象地寫出了“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呢?
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鄙龠x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
。1)理解句子意思,掌握借助注釋、聯(lián)系上下文,并用自己的語言補充的古文閱讀方法。
(2)聚焦“鼓”的意思,感受“一字多義”的語言現(xiàn)象。
。3)運用詞語、詩句聯(lián)想的方式豐富語言,豐滿形象,指導朗讀。在此過程中滲透“太山”“流水”的.文化意味,感知這兩個中國特有的文化意象。
、僮x著這個“巍巍乎”,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太山?你想到了哪些詞語?把這種感覺讀出來。
②流水在古文里邊特指江河。我們會想到長江與黃河,你的腦中又跳出了哪些詞或者詩句?
2、體驗“知音”。
。1)理解“善”和“志”,體味古今異義的語言現(xiàn)象。
。2)聚焦“善哉”,循序漸進地感受、體會“知音”的內涵。
、倮斫怄R子期與俞伯牙不僅是音律互通,更有心靈上的溝通和志向、情懷上的悅納。
、谘a充伯牙得遇知音前內心的寂寞與孤獨。
、劬毠P感受伯牙得遇子期,會有怎樣的感慨。
、芡卣归喿x《列子·湯問》中伯牙的原話,理解后借助成語體會“知音”的境界。(3)師生配合朗讀、同桌互讀,感受伯牙得遇知音的欣喜與快樂。在相互配合朗讀的過程中直觀感知文本前四句語言“對仗工整、瑯瑯上口、情感扶搖直上”的特點,為熟讀成誦打下基礎。
三、破琴絕弦祭知音
1、痛失知音。
從“子期死”這一文本留白處入手,體驗文本語言和情感的跌宕起伏。
2、想象補充。
出示:“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想象補充,感受人物形象:這時候,你又仿佛看見了一個怎樣的伯牙?
3、縱情朗讀。
指導讀出情感,讀出形象。
四、朗朗誦歌懷知音
1、正是這破琴絕弦,正是這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卻又痛失知音,使得這個故事更加的蕩氣回腸。從此,人們不斷地在傳說和吟誦它!
2、熟讀成誦。
借助資料袋,感受“知音”文化的代代相傳,并誦讀全文。
五、板書設計
伯牙絕弦
巍巍乎若太山
湯湯乎若流水
第二課時
一、欣賞名畫,激趣導入。
1、多媒體出示幾幅名畫:《清明上河圖》《蒙娜麗莎》。
2、學生欣賞,談感受。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與名畫有關的一則文言文《書戴嵩畫!贰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梳理學法,自學課文。
1、自由讀課文,憑自己的理解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想想我們是怎樣學習《伯牙鼓琴》的。
一是要多讀課文;二要結合注釋理解句意;三要把句意串起來讀懂全文;四要明白一個道理或意境。
3、學生自學課文。
三、激勵測試,交流感悟。
出示測試題,各小組搶答積分,評出優(yōu)勝學習小組。
1、回答下列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好: 所寶: 曝: 拊掌: 云: 奴: 婢:
2、交流共議。
、偈裰杏卸盘幨浚脮,所寶以百數(shù)。有戴嵩《!芬惠S,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
從這段話中你看出了什么?蜀中:四川。戴嵩牛:戴嵩畫的牛。
預設:四川有個姓杜的有德才的人收藏了幾百種書畫。
這位杜處士收藏了戴嵩的名畫《!,他特別喜歡,他用錦緞縫制了畫套,用玉作畫軸,經常隨身帶著。
從課文哪兩個地方能看出杜處士特別喜歡戴嵩的《!?
補充講解戴嵩和《斗牛圖》,學生明確其地位和價值。
、谝蝗掌貢,有一牧童見之,拊掌大笑,曰:“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處士笑而然之。
牧童看見了戴嵩畫的牛,有什么反應?(拊掌大笑)一般人見了戴嵩畫的牛會是什么表現(xiàn)?(驚嘆,夸贊戴嵩畫得好)
牧童在笑什么?(他笑戴嵩畫錯了)
牧童為什么認為戴嵩畫錯了?(牛斗的時候,力氣用在角上,尾巴緊緊地夾在兩腿中間,現(xiàn)在這幅畫上的牛卻是搖著尾巴在斗)
牧童怎么知道斗牛的樣子?(因為牧童經常觀察斗牛,熟悉斗牛的樣子)
你相信牧童的話嗎?為什么?(引發(fā)學生議論,引導學生深度分析牧童的話)
聽了牧童的話,杜處士有什么反應?先想象一下,再回答。(杜處士沒有生氣,他笑了,認為牧童的話有道理)
指導:我們要學習杜處士,遇到問題不要急躁,冷靜思考,認真分析。
、酃耪Z有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辈豢筛囊病
這句話中的“奴”“婢”分別指什么樣的人?(結合注釋理解)
句子的大意是“耕種的事應該去問農民,織布的事應該去問女傭!辈⑶艺f這個道理是不會改變的。
故事已經結束了,作者為什么要寫上這句話?(這是作者從這件事得到的啟示,他想把他的啟示告訴我們,也是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
四、再讀課文,體會道理。
1、朗誦課文,看看哪組能讀出古文韻味。
2、通過這篇古文的學習,你明白了什么?(不要迷信權威;要勤于觀察;要正確對待不同意見;遇到問題要冷靜分析)
五、作業(yè)超市。(自選三項完成)
1、練習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2、你還知道與課文類似的事情嗎?寫給大家看。
3、以表演的形式復述課文內容,看看哪組理解得好。
4、推薦幾篇文言文自學,《精衛(wèi)填!贰杜畫z補天》等。
【文言文教案】相關文章:
《文言文》教案02-13
文言文教案02-22
文言文閱讀教案02-25
【精選】文言文教案三篇02-27
文言文教案八篇02-28
文言文教案3篇02-14
文言文教案6篇02-08
文言文教案7篇02-09
高中文言文教案01-13
文言文教案9篇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