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流畅不卡精品,在线视频综合站,国产精品137页,亚洲制服丝袜中文字幕在

<td id="urspe"></td>
<small id="urspe"><menuitem id="urspe"></menuitem></small><small id="urspe"><sup id="urspe"></sup></small>

  • <small id="urspe"></small>
    <sub id="urspe"><menu id="urspe"><samp id="urspe"></samp></menu></sub>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愛蓮說》譯文、注釋及賞析

    時間:2024-02-23 12:41:23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愛蓮說》譯文、注釋及賞析[薦]

    《愛蓮說》譯文、注釋及賞析1

      愛蓮說

    《愛蓮說》譯文、注釋及賞析[薦]

      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作者

      周敦頤(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實,字茂叔,謚號元公,道州營道樓田保(今湖南省道縣)人,世稱濂溪先生。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儒家理學(xué)思想的開山鼻祖,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著有《周元公集》《愛蓮說》《太極圖說》《通書》(后人整編進《周元公集》)。周敦頤所提出的無極、太極、陰陽、五行、動靜、主靜、至誠、無欲、順化等理學(xué)基本概念,為后世的理學(xué)家反復(fù)討論和發(fā)揮,構(gòu)成理學(xué)范疇體系中的重要內(nèi)容。

      注釋

      1、甚:很,十分。

      2、說:一種議論文的文體,可以直接說明事物或論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記載來論述道理。

      3、之:的。

      4、可愛:值得憐愛。

      5、者:花。

      6、甚:很,非常。

      7、蕃:多。

      8、自:自從。

      9、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稱為“李唐”。

      15、濯(zhuó):洗滌。

      16、清漣(lián):水清而有微波,這里指清水。 17、妖:美麗而不端莊。

      18、通:貫通;通透。

      19、直:挺立的樣子。

      20、中通外直:(它的莖)內(nèi)空外直。 21、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長枝。 22、香遠益清:香氣遠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23、益:更加。

      24、清:清芬。

      25、亭亭凈植: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里。 26、亭亭:挺直的樣子。

      27、植:豎立。

      28、可:只能。

      29、褻玩:靠近賞玩。

      30、褻(xiè):親近而不莊重。

      31、焉:句末語氣詞,這里指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的“啊”“呀”,助詞。

      32、謂:認(rèn)為。

      33、隱逸者:指隱居的人。在封建社會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就隱居避世。 34、君子:指道德品質(zhì)高尚的人。

      35、者:……的人或物。隨著前面的名詞而變化。 36、噫:感嘆詞,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唉”。

      37、菊之愛:對于菊花的喜愛。之:語氣助詞,的。(一說為“賓語提前的標(biāo)志”)

      38、鮮(xiǎn):少。

      39、聞:聽說。

      40、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41、宜乎眾矣:(愛牡丹的)應(yīng)當(dāng)有很多人吧。 42、宜乎:當(dāng)然(應(yīng)該)。

      43、宜:當(dāng)。

      44、眾:眾多。

      譯文

      水上、陸地上各種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代的陶淵明只喜愛菊花。從李氏唐朝以來,世上的人十分喜愛牡丹。而我唯獨喜愛蓮花從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經(jīng)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它的莖內(nèi)空外直,不生蔓不長枝,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潔凈地立在水中。人們只能遠遠地觀賞而不能靠近賞玩它啊。

      我認(rèn)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對于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后就很少聽到了。對于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對于牡丹的喜愛,當(dāng)然就很多人了!賞析

      這篇文章可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描寫蓮花高潔的形象;第二部分則揭示了蓮花的比喻義,分評三花,并以蓮自況,抒發(fā)了作者內(nèi)心深沉的慨嘆。

      首句“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選用“可愛”二字,包羅群芳,表明托物寄興,并不刻意求工,極見其立言斟酌之妙。

      接著敘說“晉陶淵明獨愛菊”。陶淵明不肯為五斗米折腰,解綬歸隱后,飲酒賦詩,安享“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逸趣。“獨愛菊”,顯示淵明雅致芬芳,傲然物外的性格,而且更加明確了題意:陶淵明可以愛菊抒懷,我怎不可獨愛蓮呢?

      繼寫“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寫了唐人,特別是統(tǒng)治階層“甚愛牡丹”的好尚,這幾句像是重復(fù),但實為加深語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讓對比感更為強烈,為其求蓮之高潔鋪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頤本人獨愛蓮與晉陶淵明的愛菊避世不同,為保持一份高潔,寧愿終老南山。他要在塵世中當(dāng)個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這種在污世保持清白與獨自避世求真的心態(tài),與眾人皆羨富貴的從眾心態(tài)是有著思想境界上本質(zhì)的區(qū)別的。這為愛蓮說所要表達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鋪墊。

      然后作者撇開一筆說,讓那些人愛其所愛吧,“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這一連串鋪敘,對蓮花挺拔秀麗的芳姿,清逸超群的美德,特別是可敬而不可侮慢的嵚崎磊落的風(fēng)范,作了有力的渲染。這幾句隱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實際上,他說的意思就是:官場黑暗,要在官場上保持自己高潔的品格,就如同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難。這也是他為官的經(jīng)驗總結(jié),因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蓮而不妖”,不過是作者的一種良好愿望罷了。他為官正直,數(shù)洗冤獄,為民作主;晚年定居廬山,著書明道,潔身自愛,頤養(yǎng)天年,便是身體力行,澹泊明志的體現(xiàn)。這正是這篇小品能給人思想情趣以深切感染的著力之處。

      接下來,作者對三種花象征的不同性格進行了比較和品評:“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北緛恚ㄊ遣痪邆淙烁竦,但在作者眼里,蓮花近于菊,卻不像菊那樣清高冷傲,似乎是逃避現(xiàn)實的隱者;它更不像牡丹那樣妍麗妖冶,以富貴媚人。蓮花出于污濁現(xiàn)實而不受沾染,受清水洗濯而不顯妖冶,實為百花叢中的賢君子。

      最后,作者評花進而對“愛”也作出評價:“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深深地慨嘆:當(dāng)今之世真隱者少,有德者寡,而趨炎附勢鉆刺富貴之門的小人比比皆是;這莽莽紅塵,能有幾個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去根治這社會痼疾呢?這里先用花進行比喻,讓花的特性喻人,雖平淡,但比喻帖切,然后借花喻人,將陶淵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榮華富貴的心態(tài)描寫的淋漓盡致。言下雖不免流露出一種孤掌難鳴的哀怨,但意味深長,無情地鞭撻了那些寡廉鮮恥之徒。這里,周敦頤是高傲的,他那種不從眾只求純凈的心態(tài),在碌碌塵世中是難能可貴的。他感嘆,是因為世風(fēng)日下,大多數(shù)人皆被世事玷染。

      作者通過對蓮花的愛慕與禮贊,表明自己對美好理想的憧憬,對高尚情操的崇奉,對庸劣世態(tài)的憎惡。拓展

      一詞多義

      鮮:

      陶后鮮有聞(副詞,少。)

      芳草鮮美(形容詞,鮮艷。)《桃花源記》之:

      水陸草木之花(助詞,的。)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菊之愛(結(jié)構(gòu)助詞,賓語前置標(biāo)志。)詞類活用

      1、不蔓不枝(“蔓”“枝”:名詞活用作動詞“生蔓”“長枝”。)

      2、香遠益清(遠、清:形容詞作動詞,譯為“遠播”“顯得清幽”。)

      3、濯清漣而不妖(妖:名詞作動詞,美麗而不端莊。)特殊句式

      1、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者......也”判斷句。)2、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菊之愛,即愛菊,對菊的愛;“之”為賓語前置標(biāo)志。)

      重點字詞解釋

      1、可愛者甚蕃(甚:很;蕃:多。)2、自李唐來(自:自從。)

      3、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予:我;之:用于主謂消獨,無實義不譯;獨:僅;染:沾染。)

      4、濯清漣而不妖(濯:洗滌;清漣:水清而有微波,這里指清水;妖:美麗而不端莊。)

      5、中通外直(直:立。)

      6、不蔓不枝(蔓:名詞作動詞,生枝蔓;枝:名詞作動詞,分枝節(jié)。)

      7、香遠益清(遠:形容詞作動詞,傳得遠;益:越發(fā),更。)8、亭亭凈植(亭亭:直立的樣子;植:樹立。)

      9、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褻:親近而不莊重;褻玩:玩弄。)10、陶后鮮有聞(鮮:少;聞:聽,聽說。)11、宜乎眾矣(宜:應(yīng)當(dāng);眾,多。)創(chuàng)作背景

      北宋嘉祐六年(1061)至治平元年(1064)周敦頤任虔州通判時,已建蓮池,并于嘉祐八年五月在此地已揮筆題寫《愛蓮說》。

    《愛蓮說》譯文、注釋及賞析2

      《愛蓮說》

      宋代: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盛愛一作:甚愛)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譯文

      水上、陸地上各種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代的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李氏唐朝以來,世人大多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從積存的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經(jīng)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也不枝枝節(jié)節(jié),香氣傳播更加清香,筆直潔凈地豎立在水中。(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蓮),而不可輕易地玩弄它啊。

      我認(rèn)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τ冢┚栈ǖ南矏,陶淵明以后就很少聽到了。(對于)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對于)牡丹的喜愛,人數(shù)當(dāng)然就很多了!

      注釋

      晉陶淵明獨愛菊:晉朝陶淵明只喜愛菊花。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自稱五柳先生,世稱靖節(jié)先生(死后謚靖節(jié)),東晉潯陽柴桑(現(xiàn)在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著名詩人。是著名的隱士。陶淵明獨愛菊花,常在詩里詠菊,如《飲酒》詩里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向來稱為名句。

      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短茋费a》里說:“京城貴游,尚牡丹……每春暮,車馬若狂……種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數(shù)萬(指錢)者。甚:很,十分。

      說:一種議論文的文體,可以直接說明事物或論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記載來論述道理。

      之:的。

      可愛:值得憐愛。

      者:花。

      甚:很,非常。

      蕃:多。

      自:自從。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稱為“李唐”。

      獨:只,僅僅。

      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出:長出。

      淤(yū)泥:污泥。

      染:沾染(污穢)。

      濯(zhuó):洗滌。

      清漣(lián):水清而有微波,這里指清水

      妖:美麗而不端莊。

      通:貫通;通透。

      直:挺立的樣子。

      中通外直:(它的莖)內(nèi)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長枝

      香遠益清:香氣遠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益:更加。

      清:清芬。

      亭亭凈植: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里。亭亭:聳立的樣子。

      植:樹立。

      可:只能。

      褻玩:玩弄。

      褻(xiè):親近而不莊重。

      焉:句末語氣詞,這里指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的‘‘啊’’ ‘‘呀’’,助詞。

      謂:認(rèn)為。

      隱逸者:指隱居的人。在封建社會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就隱居避世;

      盛:廣。

      君子:指道德品質(zhì)高尚的人。

      者:……的人或物。隨著前面的名詞而變化,例如:“有黃鶴樓者”中的者意思就是……建筑

      噫:感嘆詞,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唉"。

      菊之愛:對于菊花的喜愛。之:語氣助詞,的。(一說為“賓語提前的標(biāo)志”)

      鮮(xiǎn):少。

      聞:聽說。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

      宜乎眾矣:(愛牡丹的)應(yīng)當(dāng)有很多人吧。

      宜乎:當(dāng)然(應(yīng)該)。

      宜:當(dāng)。

      眾:眾多。

      逐句翻譯

      1、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fán)。

      水陸上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有很多。

      2、晉陶淵明獨愛菊。

      晉朝的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

      3、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

      從唐朝以來,人們十分喜愛牡丹。

      4、予(yú)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清漣而不妖,我(卻)[1]唯獨喜愛蓮花從淤泥里生長出卻不受(淤泥)沾染,經(jīng)過清水洗滌,但是卻不顯得妖媚。

      5、中通外直,(它的枝干)中間貫通,外表筆直

     、恫宦╩àn)不枝,不纏生藤蔓,不旁出冗枝或:不長藤蔓,不生枝節(jié)。

      7、香遠益清,香氣傳播得越遠越顯得清幽。

      8、亭亭凈植,筆直而潔凈地立在那里。

      9、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ㄈ藗儯┲荒苓h遠地觀賞(它們)卻不能親近而不莊重地玩弄它。(焉:句末語氣詞,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啊”“呀”等語義虛詞。)

      10、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我認(rèn)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

      11、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牡丹,是花中富貴的花;

      12、蓮,花之君子者也。

      蓮花,是花中的君子。

      13、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唉!喜愛菊花的(人),自陶淵明以后就很少有聽聞了。

      14、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喜愛蓮花(的人),和我一樣的還有誰?

      15、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喜愛牡丹(的人),應(yīng)該(當(dāng)然)有很多人了!(宜:當(dāng)然)

      全文賞析

      這篇文章可明顯分為二部分:前一部分對蓮花高潔的形象極盡鋪排描繪之能事;第二部分則揭示了蓮花的`比喻義,分評三花,并以蓮自況,抒發(fā)了作者內(nèi)心深沉的慨嘆。

      作者起筆說:“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選用“可愛”二字,包羅群芳,表明托物寄興,并不刻意求工,極見其立言斟酌之妙。接著敘說“晉陶淵明獨愛菊”。陶淵明不肯為五斗米折腰,解綬歸隱后,飲酒賦詩,安享“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逸趣!蔼殣劬铡保@示淵明雅致芬芳,傲然物外的性格,而且更加明確了題意:陶淵明可以愛菊抒懷,我怎不可獨愛蓮呢?繼寫“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寫了唐人,特別是統(tǒng)治階層“甚愛牡丹”的好尚,這幾句像是重復(fù),但實為加深語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讓對比感更為強烈,為其求蓮之高潔鋪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頤本人獨愛蓮與晉陶淵明的愛菊避世不同,為保持一份高潔,寧愿終老南山。他要在塵世中當(dāng)個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這種在污世保持清白與獨自避世求真的心態(tài),與眾人皆羨富貴(牡丹)的從眾心態(tài)是有著思想境界上本質(zhì)的區(qū)別的。這為愛蓮說所要表達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鋪墊。然后作者撇開一筆說,讓那班人愛其所愛吧,“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這一連串鋪敘,對蓮花挺拔秀麗的芳姿,清逸超群的令德,特別是可敬而不可侮慢的嵚崎磊落的風(fēng)范,作了有力的渲染。這幾句隱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實際上,他說的意思就是:官場黑暗,要在官場上保持自己高潔的品格,就如同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難。這也是他為官的經(jīng)驗總結(jié),因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蓮而不妖”,不過是作者的一種良好愿望罷了。他為官正直,數(shù)洗冤獄,為民作主;晚年定居廬山,著書明道,潔身自愛,頤養(yǎng)天年,便是身體力行,澹泊明志的體現(xiàn)。這正是這篇小品能給人思想情趣以深切感染的著力之處。

      接下來,作者對三種花象征的不同性格進行了比較和品評:“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北緛,花是不具備人格的,但在作者眼里,蓮花近于菊,卻不像菊那樣清高冷傲,似乎是逃避現(xiàn)實的隱者;它更不像牡丹那樣妍麗妖冶,以富貴媚人。蓮花出于污濁現(xiàn)實而不受沾染,受清水洗濯而不顯妖冶,實為百花叢中的賢君子。另外,蓮花又是佛教中的圣物,如來、觀音均以蓮花為座。唐釋道世《三寶敬佛》云:“故十方諸佛,同出于淤泥之濁;三身正覺,俱坐于蓮臺之上。”作者《題蓮》詩也云:“佛愛我亦愛,清香蝶不偷。一般清意味,不上美人頭!迸c這篇小品參照,情趣相得益彰。

      最后,作者評花進而對“愛”也作出評價:“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深深地慨嘆:當(dāng)今之世真隱者少,有德者寡,而趨炎附勢鉆刺富貴之門的小人比比皆是;這莽莽紅塵,能有幾個志同道合之人,共同去根治這社會痼疾呢?這里先用花進行比喻,讓花的特性喻人,雖平淡,但比喻帖切,然后借花喻人,將陶淵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榮華富貴的心態(tài)描寫的淋漓盡致。言下雖不免流露出一種孤掌難鳴的哀怨,但意味深長,無情地鞭撻了那些寡廉鮮恥之徒。這里,周敦頤是高傲的,他那種不從眾只求純凈的心態(tài),在碌碌塵世中是難能可貴的。他感嘆,是因為世風(fēng)日下,大多數(shù)人皆被世事玷染。

      作者通過對蓮花的愛慕與禮贊,表明自己對美好理想的憧憬,對高尚情操的崇奉,對庸劣世態(tài)的憎惡。

    【《愛蓮說》譯文、注釋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愛蓮說》譯文、注釋及賞析02-23

    愛蓮說原文及譯文注釋07-19

    《初夏》原文注釋譯文及賞析02-21

    《送別》原文、譯文、注釋及賞析02-23

    春懷故園的注釋譯文及賞析07-11

    池上原文、譯文、注釋及賞析04-09

    鷓鴣天賞析及譯文注釋01-27

    山行原文、賞析、注釋、譯文01-26

    《西施詠》原文、譯文、注釋及賞析02-22

    《貧女》原文、譯文、注釋及賞析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