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戴復(fù)古《柳梢青·岳陽樓》譯文及鑒賞
在平凡的語文學習過程當中,相信大家應(yīng)該都接觸過很多的古詩詞翻譯鑒賞吧,那么怎么翻譯鑒賞一首古詩詞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戴復(fù)古《柳梢青·岳陽樓》譯文及鑒賞,歡迎閱讀!
戴復(fù)古《柳梢青·岳陽樓》譯文及鑒賞 1
原文
袖劍飛吟。洞庭青草,秋水深深。萬頃波光,岳陽樓上,一快披襟。
不須攜酒登臨。問有酒、何人共斟?變盡人間,君山一點,自古如今。
譯文
帶著短劍到處歌吟,洞庭湖和青草湖,明凈的秋水深又深。在雄偉的岳陽樓上,眺望萬頃粼粼波光,迎著西風敞開衣襟。
用不著帶酒登上高樓,問你有酒又與誰共斟?人世間的事不停變幻,只有湖中那一點君山,依然故我,自古如今。
注釋
柳梢青:詞牌名,又名《隴頭月》《早春怨》《云淡秋空》等。此調(diào)有平韻、仄韻兩種,字句悉同,俱為雙調(diào),共四十九字。此詞之體為上下片各六句三平韻。
岳陽樓:江南三大名樓之一,位于湖南省岳陽市西門城頭。
袖劍飛吟:帶著寶劍,昂首高吟。袖劍:袖內(nèi)所藏短劍。
洞庭青草:皆湖名,二湖相通,連成一片,在今湖南省岳陽縣。
一快披襟(jīn):披開衣襟,十分暢快。披襟:解開衣襟。
攜酒登臨:帶著酒來登高臨遠。
變盡人間,君山一點,自古如今:人世雖無窮無化,君山則自古至今,依然如故。
賞析
這是一首登臨遣懷之作。
“袖劍飛吟”,據(jù)《唐才子傳》記載,呂洞賓嘗飲岳陽樓,醉后留詩曰:“朝游南浦暮蒼梧,袖里青蛇膽氣粗。三入岳陽人不識,朗吟飛過洞庭湖”。詞人浪跡南北,與呂洞賓詩中所表現(xiàn)的氣質(zhì)有共通之處。這里借用來抒發(fā)自己壯游洞庭的情懷,一開始就樹立了一個飄泊江湖的詞人形象,并使詞篇籠罩在豪邁飄逸的仙氣中!岸赐デ嗖,秋水深深”,八百里洞庭以浩瀚汪洋著稱,這里詞人只用“深深”二字,便輕輕描繪出它的特征。詞篇至此,氣象也更為開闊。此外,句中的“秋”字不單點明登樓時令,還以秋日多風和入秋百卉漸衰為下文“一快披襟”、“變盡人間”作鋪墊,同時又與詞人的蒼涼胸懷相表里!叭f頃波光”仍寫洞庭:“秋水深深”專述涵納深邃,此句特表醉人美色,兩相配合,極見情致!霸狸枠巧,一快披襟”,用獨立樓頭、任風吹開衣襟的形象襯托詞人的登樓豪情。宋玉《風賦》:“楚襄王游于蘭臺之宮,宋玉、景差侍。有風颯然而至,王乃披襟而當之,曰:‘快哉此風!’”自然,“一快披襟”的原因不僅是因為有風,更重要的還由于深深秋水和萬頃波光的感染?偲饋砜矗掀~風豪中帶逸,詞人登樓的快意在這里得到了有力發(fā)揮。
下片開始,詞人筆鋒陡轉(zhuǎn),“快”意頓生波瀾:“不須攜酒登臨。問有酒、何人共斟”,用不須攜酒引出無人與共,感情凝滯曲折,章法也開始搖曳回蕩。這首詞上片寫無邊美景、愜然游情,下片嘆人間多變、國事衰微,過片處直說此番登臨不能盡興,這有異于上片,可謂“能發(fā)起別意”。但詞人寫樓、寫湖只是為了抒發(fā)興廢之嘆,因而無人共飲幾句正好把普通的登山臨水引入創(chuàng)作“原意”。“變盡人間,君山一點,自古如今”,點明“不須攜酒”的原因,揭破主題。詞人生活在南宋后期,其時不但收復(fù)北方領(lǐng)土已經(jīng)無望,就是南方的偏安局面也在風雨飄搖之中。所以詞人面對“自古如今”巋然不動的“一點”君山,難免要想起備受欺凌的“偌大”中國。可是當時的上層人士或流連光景、或茍且度日,似乎無人共飲詞人之酒。由此可見上文的“不須攜酒”幾字包含著無限感慨,而這里的“變盡人間”實為振起全篇的關(guān)鍵:因為只有“人間”才是詞人屬意的所在,而正因為這個“變”字,詞人也才由湖光山色聯(lián)想到國家民族,進而感物傷懷。
這首詞一開始情調(diào)昂揚,頗有為眼前景所陶醉的意思,進入下片以后,先用無人共斟道出自己的孤獨和苦悶,后以人間變盡點破憂國主題,有如千斛濃愁凝聚筆端。題旨雖在表現(xiàn)詞人的深廣憂慮,但篇中不僅毫無局促窘迫的影子。相反,還能把執(zhí)著的愛國熱情同超脫的仙風逸氣結(jié)合成一個整體;同時詞中的情緒雖然一再變化,但意脈始終不斷,再加上流暢奔放的語句,天真自然的措詞,形成了豪健輕快的特殊風格。
戴復(fù)古《柳梢青·岳陽樓》譯文及鑒賞 2
原文:
袖劍飛吟。
洞庭青草,秋水深深。
萬頃波光,岳陽樓上,一快披襟。
不須攜酒登臨。
問有酒、何人共斟。
變盡人間,君山一點,自古如今。
譯文
帶著短劍到處歌吟,洞庭湖和青草湖,明凈的秋水襟又襟。在雄偉的岳陽樓上,眺望萬頃粼粼波光,迎著西風敞開衣襟。
用不著帶酒登上高樓,問你有酒又與誰共斟?人世間的事不停變幻,只有湖中那一點君山,依然故我,自古如今。
注首
柳梢青:詞牌名,又名《隴頭月》《早春怨》《云淡秋空》等。此調(diào)有平韻、仄韻兩種,字句悉同,俱為雙調(diào),共四十九字。此詞之體為上下片各六句三平韻。
岳陽樓:江南三大名樓之一,位于湖南省岳陽市西門城頭。
袖劍飛吟:帶著寶劍,昂首高吟。袖劍:袖內(nèi)所藏短劍。
洞庭青草:皆湖名,二湖相通,連成一片,在今湖南省岳陽縣。
一快披襟(jīn):披開衣襟,十分暢快。披襟:解開衣襟。
攜酒登臨:帶著酒來登高臨遠。
變盡人間,君山一點,自古如今:人世雖無窮無化,君山則自古至今,依然如故。
賞析:
戴復(fù)古一生潦倒,浪跡江湖,足跡所至,常有吟詠。他遠離官場,有相對自由的心靈和超脫的情懷,用不著蠅營狗茍,所以內(nèi)心有更大空間容納祖國的奇山異水,又時刻不忘抗金復(fù)國大業(yè)。登臨之際,他的愛國豪情油然而生。這首登臨岳陽樓之作即是如此。
“袖劍飛吟”,據(jù)《唐才子傳》記載,呂洞賓嘗飲岳陽樓,醉后留詩曰:“朝游南浦暮蒼梧,袖里青蛇(指劍)膽氣粗。三入岳陽人不識,朗吟飛過洞庭湖!贝鲝(fù)古浪跡南北,兼有豪邁胸懷,與呂洞賓詩中所表現(xiàn)的氣質(zhì)有相似之處。這里借用來抒發(fā)自己壯游洞庭的情懷,一開始就樹立了一個飄泊江湖的詞人形象,與那些淺斟低唱的形象大不相同!岸赐デ嗖荩锼钌睢,青草,湖名,是洞庭湖的一部分。八百里洞庭以浩瀚汪洋著稱,這里作者只用“深深”二字,極凝練地概括出了它的特征。詞篇至此,氣象也更為開闊。此外,句中的“秋”字不單點明登樓時令,還以秋日多風和入秋百花凋零為下文“一快披襟”、“變盡人間”作鋪墊,同時又與作者的蒼涼胸懷相映襯。
“萬頃波光”仍寫洞庭:“秋水深深”言其深邃,此句表其廣袤,兩相配合,極見情致。“岳陽樓上,一快披襟”,塑造出一個獨立樓頭、任風吹開衣襟的超曠、灑脫,豪情滿懷的詞人兼愛國者形象!白匀弧保耙豢炫蟆钡脑虿粌H是因為有風,更重要的還由于深深秋水和萬頃波光的感染?偲饋砜矗掀~風豪中帶逸,作者登樓的快意在這里得到了有力發(fā)揮。
下片開始,詞人筆鋒陡轉(zhuǎn),“快”意頓生波瀾:“不須攜酒登臨。問有酒、何人共斟”,不攜酒的原因是無人共斟,冷靜道來,中有無限孤寂感傷之情。
此過片處實乃轉(zhuǎn)折之處,縱覽全詞,上片寫美景游情,下片抒興廢之嘆,兩片情感有異。但這兩句轉(zhuǎn)折得很自然,達到了“發(fā)起別意”的目的,算得上“才高者”的杰作!白儽M人間,君山一點,自古如今”,揭破主題。戴復(fù)古生活在南宋后期,其時收復(fù)北方領(lǐng)土已經(jīng)無望,南方的偏安局面也在風雨飄搖之中。所以詞人面對“自古如今”巋然不動的“一點”君山,難免要想起備受踐踏的“偌大”中國。可是當時的統(tǒng)治者流連光景、或茍且度日,有誰能共飲作者之酒呢?
由此可見上文的“不須攜酒”幾字包含著無限感慨,而這里的“變盡人間”實為振起全篇的關(guān)鍵:因為只有“人間”才是作者真正關(guān)切的地方,而正因為這個“變”字,作者也才由眼前美景聯(lián)想到國家命運,進而感物傷懷的。南宋詞人中有很多受到了辛棄疾的影響,戴復(fù)古在《望江南》詞中說:“歌辭體兒有稼軒風”,可見他也有意學稼軒。但他的學習不是模仿,他沒有稼軒參加抗金斗爭的真切體驗,但他長期身處下層,歷盡滄桑,抗金復(fù)國的要求因而特別強烈,這使得他在審美體驗上向稼軒靠攏,常常抒發(fā)今古茫茫的感慨,如本詞的“變盡人間,君山一點,自古如今”,但都是審美境界的自然展現(xiàn),而不是生硬的模仿照搬。
【戴復(fù)古《柳梢青·岳陽樓》譯文及鑒賞】相關(guān)文章:
戴復(fù)古《滿江紅》原文及解析12-13
《月夜》原文譯文鑒賞08-22
《出塞》馬戴唐詩鑒賞07-10
《登岳陽樓》詩詞鑒賞06-15
詩經(jīng)《澤陂》鑒賞及譯文10-26
《天凈沙·閑題》譯文及鑒賞09-28
戴復(fù)古《淮村兵后》古詩賞析與翻譯08-08
《登岳陽樓》杜甫譯文+賞析10-13
《登岳陽樓》的原文和譯文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