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愛蓮說 周敦頤
(11分)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dú)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dú)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yuǎn)益清,亭亭凈植,可遠(yuǎn)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diǎn)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3分)
A.予謂菊 / 是謂大同 B.晉陶淵明獨(dú)愛菊 / 寡、孤、獨(dú)、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
C.出淤泥而不染 / 耳濡目染 D.香遠(yuǎn)益清 / 良師益友
7.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3分)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8.文中以“口口口口”喻指君子美名遠(yuǎn)播,以“口口口口”比喻君子通達(dá)事理,為人方正。(2分)
9.下列對文意理解有誤的一項(xiàng)是( )(3分)
A.文章為了突出蓮花的高潔形象,不僅用菊花正面襯托,還用牡丹從反面陪襯。
B.本文托物言志,借蓮花自比,含蓄表達(dá)潔身自好的志趣。
C.“陶后鮮有聞”一句表達(dá)了對不可能有真正的隱士的遺憾之情。
D.“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一句的言外之意是鄙棄世人隨波逐流、追逐功名富貴的現(xiàn)象。
6.C(3分)(A. 認(rèn)為 / 叫做 B. 只是 / 孤獨(dú) D. 更加 / 好的 )
7.對于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對于牡丹的喜愛,應(yīng)該是很多人了。
(3分)
8.香遠(yuǎn)益清 中通外直 (2分)
9.C(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小兒不畏虎
忠、萬、云、安(地名,都是在四川一帶長江沿岸。)多虎。有婦人晝?nèi)罩枚荷成隙揭掠谒;⒆陨缴像Y來,婦人倉皇沉水避之,二小兒戲沙上自若;⑹煲曋烈允椎钟|,庶幾,其一懼,而兒癡,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懼之人威無所施歟?
1.解釋加點(diǎn)詞語在句中的意思。(2分)
(1)虎熟視久之 熟:______________
(2)虎亦卒去 卒: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3分)
有婦人晝?nèi)罩枚荷成隙揭掠谒摺?/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婦人和她的兩個兒子為什么對老虎的突然來到有不同反應(yīng)?(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讀了這個故事,請結(jié)合實(shí)際談?wù)勀闶艿降脑鯓拥膯l(fā)。(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仔細(xì) (2)終于 (2分,每小題1分)
2.有個婦人白天將兩個小孩安置在沙灘上,而自己去河邊洗衣服。(2分)
3.因?yàn)閶D人知道老虎的威力,畏懼而躲避到水中;(1.5分)兩個孩子不懂得老虎的威風(fēng),無所畏懼,令老虎悻悻而去。(1.5分)
4.言之有理即可。如:當(dāng)困難來臨時,無所畏懼是成功的前提。我以前最害怕跑步,但中考體育考試要考查跑步,我沒有沉浸在畏懼之中,而是勤奮地練習(xí),結(jié)果考了好成績。(3分)
參考譯文:
忠、萬、云、安這些地方有很多老虎。有個婦人白天將兩個小孩留在沙灘上自己到水里去洗衣服。老虎從山上跑來,那婦人慌忙潛入水里躲避老虎,兩個小孩(仍然)在沙灘上自在嬉戲。老虎盯著他們看了很久,甚至用頭觸碰他們呢,期許他們會有些害怕,但是小孩無知,竟然不覺得有什么奇怪的,老虎最后也就離開了。估計老虎吃人必是先向人顯示其威風(fēng),但是對于不怕它的人威風(fēng)無處施加(而放棄的)嗎?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4.八年級上語文期末復(fù)習(xí):現(xiàn)代文閱讀
5.
8.八年級上期末復(fù)習(xí)現(xiàn)代文閱讀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