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流畅不卡精品,在线视频综合站,国产精品137页,亚洲制服丝袜中文字幕在

<td id="urspe"></td>
<small id="urspe"><menuitem id="urspe"></menuitem></small><small id="urspe"><sup id="urspe"></sup></small>

  • <small id="urspe"></small>
    <sub id="urspe"><menu id="urspe"><samp id="urspe"></samp></menu></sub>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第1課時》的教學設計

    時間:2024-08-02 18:40:12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第1課時》的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第1課時》的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第1課時》的教學設計

    《第1課時》的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73-75頁.

      教學目標:使學生能夠正確地、迅速地讀、寫11~20各數。

      教學重點:正確的書寫11~20各數。

      教學方法:情境演示、啟發(fā)式教學法、實踐操作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xù)來認識11—20各數。

      說說11-20各數的組成。

      二、新課教學(例1、3):

      1、教學數的讀法。

       出示例1,你們知道怎么讀嗎?為什么讀十二呢?你能用小棒擺一擺嗎?利用小棒進行操作,讓學生邊操作邊說數。左邊的.10根相成一捆,在右邊一根一根地添加小棒,每添一根小棒讓學生說出一共是十幾,并且說出這個數里有幾個十和幾個一。在學生理解數的組成的基礎上教學數的讀法。例如12,因為有1個十和2個一,所以讀作“十二”。

      P74做一做3題。

      2、教學數位表。

     。1)、每個計數器的上邊都有一些小棒:左邊有一捆小棒,是10根,就是一個十,對著十位,用1個珠子表示;右邊有幾根小棒,是幾個一,對著個位,用幾個珠子表示,合起來就是十幾。因此,對著十位寫1,表示有一個十,對著個位寫幾,表示有幾個一。

      (2)、在計數器上表示出11,讓學生觀察11的個位和十位上的“1”有什么不同?

      3、教學數的寫法。

     。1)、出示1捆和7根小棒,并提問:這是多少根小棒?有幾個十?幾個一?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可以把1捆小棒放在計數器十位的上面,把7根小棒放在個位的上面。再邊提問邊板書,有1個十,就在十位上寫l,有7個一,就在個位上寫7。最后,再著重說明:十位上是1就表示1個十,個位上是7,就表示7個一。

     。2)、師說一個20以內的數,請一名學生用數字卡片在數位表里擺出來,其他學生可以在自己的座位上擺。

      (3)、師范寫,生在本子上練習寫字。(寫數時要求學生寫得整齊勻稱,每兩個數之間要適當空開一些,不要連在一起。寫20時,要強調0不能丟。)

      三、鞏固練習:

      1、 P75做一做1題。師撥計數器上的珠子,生在作業(yè)本上寫數。

      2、 P75做一做第2題、3題。

      四、小結:你有什么收獲?

    《第1課時》的教學設計2

      一、復習檢查

      1、抽讀生字、新詞卡片。

      2、按“掃、拜、墓”的筆順書空。

      二、繼續(xù)看圖學習生字詞

      1、出示第三幅圖,觀察說話。

      (1)人們正在干什么?這是什么傳統(tǒng)節(jié)日?[相機出示詞卡:龍舟、端午]教師介紹端午節(jié)。

      (2)端午節(jié)這天,人們除了喜歡賽龍舟,還喜歡吃什么?[相機出示詞卡:粽子]

      (3)端午節(jié)還有什么風俗?

      2、出示第四幅圖,觀察說話。

      (1)圖上畫的`是什么節(jié)日?你知道嗎?[相機出示詞卡:中 秋]教師介紹中秋節(jié)。

      (2)中秋節(jié)這一天,全家人坐在院子里干什么?[相機出示

      詞卡:月餅]

      (3)同學們看圖上的人都相聚在一起了,這就叫團圓。[相機出示詞卡:團圓]

      (4)中秋節(jié)還有什么風俗?

      (5)學生借助拼音讀以上生字詞。指名認讀、正音。

      如:粽子、月餅中的后一個字讀輕聲。

      3、小結:剛才我們學了兩組詞語,你們知道有哪兩個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中秋)端午節(jié),民間風俗是什么?(包粽子、賽龍舟)中秋節(jié)呢?(全家人要團圓,吃月餅)

      三、指導讀韻文

      多種形式練讀,讀出節(jié)日的歡樂。

      范讀、自由讀、互讀、齊讀。

      四、拓展延伸

      1、你還知道中國有哪些傳統(tǒng)節(jié)日?都有哪些風俗?

      五、指導書寫,檢測效果

      1.說說你是怎樣記住團、圓、餅、端這4個生字的。

      2.教師范寫生字。

      3.學生描紅書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4.在《習字冊》上描紅、仿影、臨寫生字。

      5.認讀課后詞語。

      6.在《習字冊》上描紅、臨寫詞語。

      7.聽寫詞語,檢測效果,及時反饋。

      作業(yè)設計

      完成《習字冊》上的'4個生字。

      完成《補充》剩余

      說給父母聽:我國還有哪些傳統(tǒng)節(jié)日?都有哪些風俗?

    《第1課時》的教學設計3

      一、導入新課

      1、從今天起學習第五組課文。這一組有哪幾篇課文?重點訓練哪一方面的能力?請同學們先把“導讀”看一看,做到心中有數。

     。▽W生各自閱讀“導讀”。)

      板書課題: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出示魯迅像。

      這就是魯迅先生。

      二、檢查預習

      許多同學課前都預習了課文。我出幾個題目檢查一下,看看預習得怎么樣。

      1、作者是魯迅先生的什么人?

     。ㄖ杜畠。)

      你是怎么知道的?

     。◤念}目上知道魯迅先生是作者的伯父;課文中又說“我們姐妹三個輪流跟著爸爸媽媽到伯父家去團聚”,可以看出作者是女的。把這兩處聯系起來,就知道作者是魯迅的侄女兒。)

      對。本文的作者叫周曄,她是魯迅先生弟弟的女兒。

      2、這篇課文共有幾段?

      (五段。)

      你是怎么知道的?

     。ǘ闻c段之間空了一行。)

      3、在預習中發(fā)現哪些不懂的地方?對別人提出的問題,大家都做上記號。

      (學生可能提出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暫不討論,結合理解課文內容加以解決。)

      三、初讀課文

      1、提出要求:

      分段朗讀課文,要讀準字音,讀得正確、流利;讀完一段就說一說這段主要講的'是什么。

      2、同座輪流分段朗讀,互相糾正讀音,討論每段的內容。

      3、指名講每段的段意。

      (只要抓住主要內容就行,暫不要求語句簡潔。)

      四、學習第一段

      1、指名朗讀第一段。大家思考:“我”為什么驚異?

      板書:

      驚異

      2、討論:

      “驚異”,是什么意思?

     。@奇,詫異。)

      “我”對什么事情感到驚奇、詫異?

     。ú傅玫竭@么多人愛戴,我不理解,感到驚奇、詫異。)

      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伯父受到許多人的愛戴?找出來讀一讀。

     。▽W生齊讀“他的遺體躺在萬國殯儀館的禮堂里……各色各樣的人都有”。)

      “失聲痛哭”,是什么意思?

     。ǹ刂撇蛔∽约悍怕暣罂,說明悲痛到極點。)

      伯父得到這么多人的愛戴,是什么原因呢?作者當時年紀還小,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同學們現在可能也不大明白。我們讀懂了后面的幾段課文,對這個問題就會比較清楚了。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段。

      五、布置作業(yè)

      自學第二至五段。要求讀讀課文,想想“思考·練習”1中的三個小題。

    《第1課時》的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理解圓周長和圓周率的意義,理解并掌握圓周長的計算方法,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經歷猜測、驗證、操作等學習活動,探究圓周率的近似值,在這個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維水平及動手操作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通過了解祖沖之在圓周率方面所作的貢獻,滲透愛國主義思想。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圓的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圓周率的探究。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思考

      1.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教師:老師家的菜板有點開裂,你有好辦法嗎?(課件出示情境圖。)

      學生:給它加一個箍。

      教師:在它的邊緣箍上一圈鐵皮是個好辦法,那么需要多長的鐵皮呢?

      教師:求鐵皮的長度,就是求圓的什么?

      學生:求鐵皮的長度,也就是求圓的周長。

      教師: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是圓的周長?(板書課題。)

      學生:圓一周的長度叫圓的周長。

      教師:圓的周長與我們之前學習過的圖形的周長有什么區(qū)別?

      學生:以前我們研究的圖形都是由直線圍成的,而圓是由曲線圍成的。

      2.合理猜想,確定方向。

      教師:圓的周長與圓的什么有關?

      學生:直徑、半徑。

      教師:圓的周長是直徑的幾倍?

      學生:……

      教師:怎么驗證你的猜測呢?

      學生:量一量,算一算。

      【設計意圖】呈現生活情境,引導學生直觀感悟什么是圓的周長。因勢利導展開猜測,確定研究方向。

      (二)設計方案,展開探究

      1.探討設計方案。

     。1)如何化曲為直?

      教師:圓是曲線圖形,尺子是直的,怎么辦?

      學生:滾一滾,繞一繞……

     。2)如何減少誤差?

      教師:測量結果可能不準確,有什么辦法盡量準確一點呢?

      學生1:多量幾次,選出現次數量多的'數據。

      學生2:用計算器計算,提高正確率。

      教師:除不盡怎么辦?

      學生1:用分數表示。

      學生2:取近似數。

      教師:一般保留兩位小數,比較方便。

      【設計意圖】圓與學生以前學習的圖形有本質的區(qū)別——它是曲線圖形,如何化曲為直,學生根據生活經驗或預習知道用滾或繞的方法可以解決度量的問題。但如何提高準確性,遇到除不盡怎么辦,這些問題對老師而言可能不是問題,對于學生而言卻是陌生的,教師對此必須有充分的預設。通過討論統(tǒng)一認識,為下面的實驗掃除障礙。

      2.操作獲取數據。

      小組合作測量數據,計算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結果保留兩位小數。

      物品名稱

      周長

      直徑

      周長與直徑的比值

      (三)交流討論,提升認識

      1.交流質疑。

     。1)小組匯報,教師直接將結果輸入電腦。

      【設計意圖】在授課的多媒體課件中插入了控件,學生測量和計算的結果在播放狀態(tài)就可以直接輸入,既增加了數據的真實性,增強了授課的互動與趣味性,又便于開展討論。

     。2)質疑不同數據。

      教師:為什么測量計算的結果不相同?

      學生1:測量有誤差,繩子繞的松緊程度不同。

      學生2:尺子不夠精確,不到一毫米只能估計。

      教師:是不是尺子再精確一點,測量結果就準確無誤?

      教師:有沒有其他的方法?

      教師:有沒有唯一的得數?

      【設計意圖】討論是必須的,對于學生的困惑不能以書本、師道尊嚴壓服,教師應讓學生暢所欲言,只有理解測量的局限性,才更能理解圓周率的特殊性。

      2.概括小結。

     。1)圓周率的意義及讀寫。(課件出示內容。)

      任意一個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的比值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數,我們把它叫做圓周率,用字母表示。它是一個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3.1415926535……但在實際應用中常常只取它的近似值,例如≈3.14。

      (2)概括周長計算公式。

      如果用C表示圓的周長,就有C=d或C=2r。

      (四)聯系實際,解決問題

      1.例題教學。

     。1)出示教材第64頁例1。

      一輛自行車輪子的半徑大約是33 cm,這輛自行車輪子轉1圈,大約可以走多遠?(結果保留整米數。)小明家離學校1 km,騎車從家到學校,輪子大約轉了多少圈?

     。2)學生嘗試解答。

     。3)規(guī)范書寫。

      C=2r

      2×3.14×33=207.24(cm)≈2(m)

      1000÷2=500(圈)

      答:這輛自行車輪子轉1圈,大約可以走2 m。小明騎車從家到學校,輪子大約轉了500圈。

      2.鞏固練習。

     。1)求下面各圓的周長。

     、2×3.14×3=18.84(cm);

     、3.14×6=18.84(cm);

     、2×3.14×5=31.4(cm)。

     。2)解決問題。

     、僖粋圓形噴水池的半徑是5 m,它的周長是多少米?

      2×3.14×5=31.4(米)

      答:它的周長是31.4米。

     、谛〖t量得一個古代建筑中的大紅圓柱的周長是3.77 m。這個圓柱的直徑是多少米?(得數保留一位小數。)

      3.77÷3.14≈1.2(米)

      答:這個圓柱的直徑大約是1.2米。

      【設計意圖】在練習中直接加入已知周長求直徑的問題,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在練習時可以追問學生:已知周長怎樣求半徑?防止學生形成思維定勢。

      (五)課堂小結,拓展延伸

      1.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說一說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

      2.介紹中國古代對圓周率的研究及偉大成就。

      【設計意圖】對圓周率的研究體現了中國古代數學的高度成就,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絕佳機會,同時也要讓學生感受到現代科技的日新月異,從小樹立勇攀科學高峰的科學精神。

    《第1課時》的教學設計5

      一、概述

      1.《正數和負數》是人教課標版七年級數學第一章第一節(jié).

      2.本節(jié)課所需課時為一課時,45分鐘.

      3.“正數與負數”這節(jié)課是“有理數”這一章的第一節(jié)課,引入負數是實際的需要,也是學好后續(xù)內容的需要.本節(jié)先回顧前兩個學段學過的數,然后通過引言中溫度、凈勝球數、加工允許誤差的實例,引出負數,進而給出正數與負數的描述性定義并進一步介紹正負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二、教學目標分析

      1.借助生活中的實例,感受引入負數的必要性, 認識到數的產生和發(fā)展離不開生活和生產的需要;

      2.知道什么是正數和負數,并會用正、負數表示實際問題中的數量;

      3.理解數“0”表示的量的意義;

      4.體會數學符號與對應的思想,用正、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的符號化方法;

      5.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培養(yǎng)觀察、想象、歸納與概括的能力;

      6.通過正負數的學習,滲透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思想.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1.學生已經學過了正整數、正分數和零的知識,即正有理數及“0”的知識,還學過用字母表示數的知識,這些都是學習本節(jié)內容的基礎.

      2.負數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為了讓學生能比較容易理解負數,要多采用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讓學生理解由于知識面的不斷擴大,引入負數的必要性.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1.通過師生共同活動,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展示一些在實際生活中出現“負數”應用的圖片,激發(fā)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引入“負數”.

      2.通過學生主動學習和研討,讓學生自己完成對負數概念的引入.

      3.課前把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與合作學習的能力.

      五、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1.教具:電腦,ppt課件(或相應圖片),投影儀.

      2.學具:地圖冊.

      3.多媒體教室.

    《第1課時》的教學設計6

      【教學思想】

      在閱讀課教學中,爭取弱化應試色彩較弄的文體特征為主的教學形式,把學生引入注重文本閱讀,尤其是引導學生抓關鍵性語句篩選信息,梳理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內容、理解作者思想等方面,讓學生從枯燥的文體特征設計中解脫出來,在真正的閱讀中產生興趣,培養(yǎng)閱讀習慣、思維習慣,以引導不斷向課外閱讀延伸。

      【教學目標】

      1、理清課文的說明順序,體會說明的條理性。初步概括內容要點、篩選提示性詞語,進行全面概括。

      2、學習本文準確嚴謹、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體會說明的生動性。

      3、掌握本文運用事例等說明問題的方法。

      4、分析本文的.邏輯順序以及各部分內容之間的聯系。

      [教學重難點]

      1、學習本文準確嚴謹、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體會說明的生動性。

      2、掌握本文運用事例等說明問題的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方法】

      激趣法、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檢測自學效果

      檢查《導學提綱》中的課前完成部分。即:

      1、生字詞注音及詞語解釋;

      2、初步理解文章的內容。前者進行正音、詞語解釋;后者結合下面的課文研討學習進行。

     。ǘ┘と

      引入“大自然會說話”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在競猜中感受物候現象的豐厚與普遍。

      (三)走進作者,了解竺可楨

     。ㄋ模┏鍪緦W習要求

     。ㄎ澹W生先學:課堂上再深入閱讀,復查已完成的“初步理解文章內容”,自我完成課堂上合作研討問題,之后與同學交流意見。

      (六)教師引導轉入正文學習,主要是通過解決學生上述“先學”內容,來完成教學的重點內容。(結合課件)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學

      2、物候觀測對農業(yè)生產有什么重要意義?

      3、決定物候現象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學有什么意義?

     。ㄆ撸┱n內重難點測試與突破

      品味語言的生動、形象

      A、品好詞

      先解釋詞語的意思,(準確、形象、生動)寫出了特點或內容,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示例:燕子翩然歸來。句中的“翩然”一詞的作用?

      答:翩然指燕子輕快地飛舞的樣子,用來描繪燕子的飛行十分恰當、形象。

      B、品修辭

      運用了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寫出了的特點。

      示例:大地漸漸從沉睡中蘇醒過來。

      答: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的展示出一幅春回大地,生機勃勃的景象。

      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常見類型1、加點字詞有何作用?抓住說明文語言準確這一特點答題。

      對策:準確/生動形象/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常見類型2、能否替換為另一個詞語?并說明理由。

      對策:1、不可以。

      2、原詞的意思或內容。

      3、所換詞語的意思或內容。

      4、換后意思有何改變,與不符合實際。

      常見類型3、限制性詞語能否刪去?

      對策:(1)表態(tài)(刪還是不刪)

     。2)定性。如:“比較”“幾乎”“相當”等詞表程度修辭;“大約”“可能”“左右”等表估計,“多”“有余”等表數量。

      (3)若刪去,原來什么樣的意思就變成了什么樣的意思了,不符合實際,太絕對了。

     。ò耍、課文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分析理解了課文內容,認識到了花香鳥語、草長鶯飛等自然現象都是,認識到了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認識到了物候觀測及物候學研究對農業(yè)生產的。

      (九)板書設計

      大自然的語言

      含義觀測成因意義

      (物候現象)(緯度、經度、高下、古今)

      語言:生動性準確性

     。ㄊ┎贾米鳂I(yè)

      抄寫課后“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字詞復習過關

    《第1課時》的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教材第109頁例1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等活動,讓學生經歷簡單的推理過程,初步理解邏輯推理的含義,并獲得一些簡單推理的經驗。

      2.能借助連線、列表等方式梳理信息,學會簡單的推理。

      3.在簡單推理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推理和有條理地進行數學表達的能力,讓學生學會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

      目標解析

      學生在一年級下冊教材中已經學習了一些圖形和數的簡單排列規(guī)律,本課的學習就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xù)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實驗、猜測體會邏輯推理的含義,學會推理的方法。

      教學重點:初步理解邏輯推理的含義,并獲得一些簡單推理的經驗。

      教學難點:有條理地表達推理的過程。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游戲激趣,導入新課

     。ㄒ唬⿲W生游戲,猜物體驗

      1.“隨意”猜。

      老師兩手握拳,一上一下放好。讓學生猜一猜上面手中有什么禮物?下面手中有什么禮物?

      2.“猶豫”猜。

      教師提示:禮物是橡皮和轉筆刀。讓學生再次猜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

      3.“確定”猜。

      繼續(xù)提示:下面不是橡皮。

     。1)學生獨自猜測。

     。2)同桌交流猜測結果,并說說猜測的理由。

     。ǘ┙處熜〗Y,揭示課題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感興趣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在三個不同層次的猜物活動中,充分體驗到推理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自主探究,領悟新知

     。ㄒ唬﹦討B(tài)演示,呈現問題

      教師利用課件動態(tài)呈現例1。先出示“有語文、數學和品德與生活三本書,下面三人各拿一本”,再分別出示小紅、小麗說的話,最后出示問題。

     。ǘ├斫忸}意,分析問題

      1.引導審題:從題目中我們知道了什么?要解決什么問題?

      2.獨立思考:他們三人分別拿的是什么書?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

      3.在四人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

     。ㄈ┗踊プh,精講點撥

      1.全班交流。

      預設1:閱讀思考后直接得出結論。

      匯報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說自己是怎么想的.。

      預設2:連線法。

      引導學生把人名和書名寫成兩行,再根據每一個條件分別連線。

      預設3:表格法。(如下圖,只要合理都要予以肯定)

      數學

      語文

      品德與生活

      小紅

      ×

      √

      ×

      小麗

      ×

      ×

      √

      小剛

      √

      ×

      ×

      匯報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說自己是怎么想的。

      ……

     。ㄋ模┛偨Y方法,求同引思

      1.思考:為什么幾位同學敘述自己的思考過程時都從“小紅拿的是語文書”開始?(讓學生體會,由“小紅拿的是語文書”的條件將問題轉化為較簡單的推理,即“小麗和小剛拿的是數學和品德與生活書”,因此由三個人拿三本書轉化成兩個人拿兩本書。所以推理首先要抓住關鍵的信息,層層分析,最終推導出結論。)

      2.追問:你為什么能肯定小麗拿了品德與生活書,說說你的想法。

      3.小結:推理時一般先找到最關鍵的條件,由這個條件往往能直接得到一個結論,這個結論可以幫助我們進行下一步的推理。實際推理的時候,方法有很多,我們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方法。

      【設計意圖:在本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感受簡單的推理過程,初步獲得一些簡單推理的經驗。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學會從眾多信息中選擇關鍵條件推理出某個結論,重點掌握用連線法和列表法輔助推理!

      三、 鞏固應用,內化提升

     。ㄒ唬┗A練習

      完成教材第109頁“做一做”的第1、2題

      學生讀題后在書上完成,完成后分別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判斷的。

     。ǘ┳兪骄毩

      完成教材練習二十一第3題。

      完成后著重讓學生思考“你先確定誰?為什么?”

     。ㄈ┯螒蛲卣

      將學生分成四人小組,每組拿出3樣文具,在組內設計“猜一猜”的游戲,先在組內玩,然后全班表演,請其他同學猜。

      【設計意圖:通過設計了有趣的練習和游戲,思維訓練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既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推理的含義,體驗推理的過程,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有序、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訓練有條理地進行數學表達的能力,同時還能活躍課堂的氣氛。】

      四、全課總結,暢談收獲

     。ㄒ唬┍竟(jié)課我們學會了什么?

     。ǘ┩ㄟ^今天的學習,你能解決生活中的什么問題?

    《第1課時》的教學設計8

      【教學目的】

      1.了解話劇的有關知識,培養(yǎng)學生關注和了解各種文藝表現形式的能力與興趣。

      2.了解戲劇沖突在話劇中的作用。

      3.理清劇本的思路,把握人物關系,把握情節(jié)的發(fā)展脈絡(即寫作思路)。

      4.了解莎翁作品的語言特點。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本單元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是戲劇文學和電影文學。首先,讓我們走進在世界話劇發(fā)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戲劇大師——威廉.莎士比亞的喜劇世界,來領略莎士比亞的語言魅力,領略莎士比亞戲劇的藝術魅力,領略話劇藝術的獨特之美。今天,我們學習莎士比亞代表作品之一的《威尼斯商人》。

      二、解題

      《威尼斯商人》是一部扣人心弦、引人入勝的喜劇。威廉.莎士比亞(1564-1616)是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杰出的戲劇家和詩人。主要作品有悲。骸豆防滋亍贰独顮柾酢贰秺W塞羅》《羅密歐與朱麗葉》,喜劇:《第十二夜》《無事生非》《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等;詩歌作品:十四行詩150多首。

      三、戲劇文學常識:

      (一)戲劇的含義

      戲劇是一種運用文學、舞蹈、音樂、美術等藝術手段塑造任務形象,反應社會生活的綜合性舞臺藝術。戲劇文學是與小說、詩歌、散文并列的一種文學體裁。

      特點:1.綜合性;2.舞臺性;3.沖突的.尖銳性;4.語言的特殊性

      (二)從內容、性質及美學范疇分,有悲劇、喜劇、正劇等;按篇幅長短分為獨幕劇、多幕劇;從題材的時代性來分,有歷史劇和現代劇;從藝術表現形式可以分為話劇、歌劇、舞劇、戲曲等。

      (三)1.空間和時間要高度集中

      劇本不像小說、散文那樣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它要求時間、人物、情節(jié)、場景高度集中在舞臺范圍內。小小的舞臺上,幾個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軍萬馬,走幾圈就可以表現出跨過了萬水千山,變換一個場景和人物,就可以說明到了一個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后……相隔千萬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過幕、場變換集中在舞臺上展現。

      劇本中通常用“幕”和“場”來表示段落和情節(jié)。“幕”指情節(jié)發(fā)展的一個大段落!耙荒弧笨煞譃閹讏,“一場”指一幕中發(fā)生空間變換或時間隔開的情節(jié)。劇本一般要求篇幅不能太長,人物不能太多,場景也不能過多地轉換。初學改編短小的課本劇,最好是寫成精短的獨幕劇。

      2.反映現實生活的矛盾要尖銳突出

      各種文學作品都要表現社會的矛盾沖突,而戲劇則要求在有限的空間和時間里反映的矛盾沖突更加尖銳突出。因為戲劇這種文學形式是為了集中反映現實生活中的矛盾沖突而產生的,所以說,沒有矛盾沖突就沒有戲劇。又因為劇本受篇幅和演出時間的限制,所以對劇情中反映的現實生活必須凝縮在適合舞臺演出的矛盾沖突中。

      劇本中的矛盾沖突大體分為發(fā)生、發(fā)展、高潮和結尾四部分。演出時從矛盾發(fā)生時就應吸引觀眾,矛盾沖突發(fā)展到最激烈的時候稱為高潮,這時的劇情也最吸引觀眾,最扣人心弦。

      3.劇本的語言要表現人物性格

      劇本的語言包括臺詞和舞臺說明兩個方面

      劇本的語言主要是臺詞。臺詞,就是劇中人物所說的話,包括對話、獨白、旁白。獨白是劇中人物獨自抒發(fā)個人情感和愿望時說的話;旁白是劇中某個角色背著臺上其他劇中人從旁側對觀眾說的話。劇本主要是通過臺詞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表現人物性格。因此,臺詞語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現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簡練明確,要口語化,要適合舞臺表演。

      舞臺說明,又叫舞臺提示,是劇本語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劇本里的一些說明性文字。舞臺說明包括劇中人物表,劇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服裝、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動作、上下場等。這些說明對刻畫人物性格和推動、展開戲劇情節(jié)發(fā)展有一定的作用。這部分語言要求寫得簡練、扼要、明確。這部分內容一般出現在每一幕(場)的開端。結尾和對話中間,一般用括號(方招號或圓括號)括起來。

      (四)故事梗概

      劇情沖突的焦點是圍繞“一磅肉”進行的。要不要“照約執(zhí)行處罰”?夏洛克上場前,公爵與安東尼奧的一段對話,交代了夏洛克的兇惡,烘托了審判前的緊張氣氛,預示著要有一場激烈的沖突。這一段對話,也從側面描寫了夏洛克自私、陰險、殘暴的性格特點。

      夏洛克一上場,公爵、巴薩尼奧,葛萊西安諾相繼對他規(guī)勸、許愿、甚至謾罵,卻招來了夏洛克的譏諷、挖苦,而堅持要“照約處罰”,而且當場磨刀,準備動手,顯示了夏洛克在法庭質對中的咄咄逼人之勢和穩(wěn)操勝券的得意之情,也表明了夏洛克不顧輿論和羞恥,孤注一擲,將沖突引向非喪人一命不可的高潮。

      就在戲劇沖突發(fā)展到不可開交之時,鮑西婭上場,劇情有了轉折。她智慧超群,深謀遠慮,發(fā)現了條約的漏洞,胸有成竹,用以逸待勞,欲擒放縱的辦法,一步一步地將夏洛克引向陷井。她先先勸夏洛克“慈悲一點",又拒絕了巴薩尼奧“把法律稍微變通一下”的要求,接著又讓夏洛克明確表示了不答應三倍還錢的態(tài)度,再之后,則讓夏洛克去請一位外科醫(yī)生來替安東尼奧“堵住傷口”,“免得他流血而死”。夏洛克在不知不覺之間,已經陷入“一個異邦人企圖用直接或間接手段”謀害公民的犯罪境地。

      正當夏洛克神氣活現,得意忘形,安東尼奧義無反顧地向巴薩尼奧告別,其他人也都陷于絕望時,鮑西婭抓住了“割肉不許流血”,割一磅肉不能相差“一絲一毫”這兩條件,使夏洛克陷于被動,把法律的懲罰統(tǒng)統(tǒng)加到了他身上。雖然公爵饒恕了他的死罪,但他得到了失去財產的處罰。在這一回合中,葛萊西安諾不斷重復夏洛克贊揚鮑西婭是“但尼爾再世”;“是一個博學多才的法官”,“一個公平正直的法官”的話,這既是對鮑西婭聰明才智的由衷贊嘆,也是對夏洛克的有力嘲諷,這正體現了喜劇所要表現的效果。

    《第1課時》的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觀察與推算,初步認識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公頃,體會1公頃的實際大小,建立1公頃的表象。知道1公頃= 10000平方米,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2.經歷觀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數學活動,并在活動中豐富對公頃的認識,發(fā)展空間觀念,提高應用意識。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感知1公頃的大小,應用公頃與平方米間的進率進行簡單換算。

      教學難點:建立1公頃的表象。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復習面積單位

      談話:我們已經學過哪些常用的面積單位,你能從大到小說一說嗎?相鄰的兩個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2.填上合適的面積單位

      (1)課桌的面積大約是24()。

     。2)1寸照片的面積大約是6()。

     。3)一間教室的面積大約是50()。

      (4)國家體育場“鳥巢”的占地面積大約是20()。

      先觀看圖片,想象面積大小,然后組織學生討論應填什么面積單位。

      3.揭示課題:看來,“鳥巢”的占地面積20后面的面積單位填“平方米”不太合適,更不可能填“平方分米”或者“平方厘米”了。需要一個比“平方米”還要大的面積單位才能表示出來。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測量土地面積時,常用的面積單位──公頃(板書課題:認識公頃)。

      【設計意圖:由學生熟悉的面積單位的知識引入,一方面鞏固了學生的知識基礎,另一方面也引起了新的認知沖突。當學生在填寫“鳥巢”的占地面積時,自然地產生了學習更大的面積單位的需求,有效地溝通了新舊知識間的聯系,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延續(xù)性!

      二、探究新知

     。ㄒ唬┏尸F生活素材,初步感知公頃

      1.談話:公頃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我們先來看一組資料。

     。ㄕn件出示)“鳥巢”的占地面積約20公頃;天安門廣場占地面積44公頃;北京歡樂谷占地面積56公頃;香港迪斯尼樂園的占地面積約126公頃。

      2.問題:計量這些面積都用到了什么單位?有關公頃,你想了解什么?

      學生:1公頃的實際面積有多大?公頃和平方米之間有什么關系?公頃的國際符號是什么?

      談話:下面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一起來認識公頃。

      【設計意圖:利用課件呈現較大的土地面積資料,有利于學生借助直觀印象初步體會公頃的適用范圍,從而引起學生進一步研究公頃的興趣!

     。ǘ┩扑、想象,加深對公頃的認識

      1.喚起經驗,認識公頃

     。1)認識1公頃

      談話:同學們還記得我們是怎樣來描述1平方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這三個面積單位的嗎?它們分別有多大呢?

      學生回憶梳理(課件演示):

      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大約有大拇指指甲蓋那么大。

      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大約有手掌那么大。

      邊長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大約有一塊展板那么大。

      教師:我們同樣可以用一個正方形來描述“1公頃”這個面積單位。

      課件呈現: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公頃。公頃可以用符號hm2表示。

      (2)探索公頃和平方米的關系

      提問:你能想象1公頃到底有多大嗎?

      學生自由表達。,注意引導學生將公頃與平方米建立聯系,根據“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公頃”的描述得出結論“1公頃=10000平方米”。(板書:1公頃=10000平方米。)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設計的目的在于喚起學生的學習經驗和方法意識,從而引導學生利用前面學習建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等面積單位的經驗,來建構“1公頃”這一面積單位,最終幫助學生不但在數理層面上將“公頃”與“平方米”取得聯系,而且在直觀層面上更好地形成“1公頃”的表象。】

      2.實踐活動,形成表象。

      談話::知道了公頃和平方米之間的關系,想不想親自感受一下1公頃的大小。

      (1)圍一圍:在操場上量出邊長是10米的正方形,看看它的面積有多大。

      想一想:()塊這么大的正方形,面積是1公頃。

      (2)算一算:

      1間教室的面積大約是50平方米,大約()個教室的面積是1公頃。

     。3)說一說:哪些地方的面積大約是1公頃?(400米跑道圍起來的部分,面積大約是1公頃;學校的面積大約是1公頃等。)

      【設計意圖:“公頃”這一面積單位較大,不容易直接感知。因此,設計組織觀察想象、實地測量、調查收集等實踐活動,有利于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感性經驗,初步建立1公頃的表象。】

     。ㄈ﹪L試換算,鞏固公頃與平方米間的進率。

      1.嘗試下列問題。

      7公頃=()平方米

      60000平方米=()公頃

      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思考過程。

      2.填空。

     。1)北京的故宮占地面積是72公頃,合()平方米。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宮殿。

     。2)北京頤和園的面積約2900000平方米,約合()公頃。

      學生獨立完成后訂正,重點介紹思考方法。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是建立在學生初步建立公頃的表象,了解公頃和平方米的進率的基礎上進行的。練習中,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換算方法的說明。正確地進行面積單位的換算,不僅可以鞏固學生對兩個面積單位之間關系的認識,而且也使學生感受到在計量較大的土地面積時,使用較大的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和優(yōu)勢】

      三、鞏固深化

      1.判斷。

     。1)2公頃=200平方米。()

     。2)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公頃。()

     。3)一個籃球場的占地面積大約是400公頃。()

      (4)素有“萬園之園”稱號的北京圓明園的占地面積約350平方米。()

      完成后說明理由。

      2.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4公頃○ 400平方米8999平方米○ 8公頃

      3000平方米○ 3公頃5公頃○ 50000平方米

      獨立完成后交流思考方法。

      3.解決問題。

     。1)量出學校操場的長和寬,計算出它的面積,看夠不夠1公頃。

     。2)游泳池長50米,寬25米。()個這樣的游泳池面積約1公頃。

      法1:1公頃=10000平方米,游泳池的面積為1250平方米,所以10000里面有幾個1250,就是有幾個這樣的游泳池。

      法2:根據邊長為1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公頃,畫圖解答。

      【設計意圖:練習分為兩個層次,前面兩題為基本練習,關注的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與掌握;而解決問題練習中安排的測量操場面積和計算游泳池的面積,則更具問題解決與經驗積累的意圖,具有豐富1公頃面積表象的價值!

      四、總結延伸

      1.總結: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認識了“公頃”,你有哪些收獲?

      2.思考:在生活中,你聽說過比“公頃”更大的面積單位嗎?它有多大?和“公頃”又有什么關系呢?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研究。

      【設計意圖:回顧梳理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成果,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在收獲知識的同時積累經驗,體驗成功!

    《第1課時》的教學設計10

      一、教學內容解析

      1.地位與作用:

      本章是北師大版選修1—1的第二章《圓錐曲線與方程》,是高中數學解析幾何的第二大部分。解析幾何是數學中一個重要的分支,它聯系了數學中的數與形、代數與幾何等最基本對象之間的聯系。在北師大版必修2中,學生已掌握了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下研究直線和圓的方法,本章教材進一步利用三種基本圓錐曲線深化代數與幾何的關系。本章教材內容的順序是:橢圓→拋物線→雙曲線→曲線與方程。這樣安排的用意是,先學圓錐曲線,再學曲線與方程,這樣的順序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符合學生從特殊到一般,具體到抽象的認知規(guī)律。在圓錐曲線的學習過程中,不斷的滲透曲線與方程的思想,為學生理解并掌握“曲線與方程”這一概念奠定了基礎。

      本節(jié)是北師大版選修1—1的第二章《圓錐曲線與方程》第1節(jié)的內容,主要學習橢圓的定義、標準方程及其簡單的應用,分為兩課時,本節(jié)課是第1課時,主要學習橢圓的定義及其標準方程。教材以橢圓為基礎和重點說明了求方程并利用方程討論幾何性質的一般方法,然后在認知拋物線和雙曲線中得到了鞏固和應用,因此《橢圓及其標準方程》這一節(jié)課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2.教材處理順序

      教材在橢圓的定義這個內容的安排上是:先從直觀上認識橢圓,再從畫法中提煉出橢圓的幾何特征,由此抽象概括出橢圓的定義,最后是橢圓定義的簡單應用。這樣的安排不僅體現出《課程標準》中要求通過豐富的實例展開教學的理念,而且符合學生從具體到抽象的認知規(guī)律,有利于學生對概念的學習和理解。教材在本節(jié)內容中只研究了中心在原點,焦點在 軸上的橢圓的標準方程,讓學生自己去歸納焦點在 軸上的橢圓的標準方程。這樣的處理給學生提供了一次探究和交流的機會。有利于學生對拋物線標準方程的理解,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和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3.數學思想方法

      本節(jié)內容蘊含了:數形結合思想、轉化化歸思想等。在推導橢圓標準方程過程中讓學生體會移項再平方去根號的方法。

      二、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1.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①理解橢圓的定義;②掌握的橢圓的標準方程。

     。2) 過程與方法目標:①在橢圓定義的獲知和歸納中,進一步滲透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方法;②通過橢圓標準方程的推導過程,鞏固用坐標化的方法求動點的軌跡方程,同時體會含有兩個根式的化簡思路。

     。3)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①通過橢圓定義的歸納,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規(guī)律,認識規(guī)律并利用規(guī)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②通過師生、生生合作學習,增強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增強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2.教學重點

     。1) 掌握橢圓的定義與相關概念;

     。2) 掌握橢圓的標準方程。

      3.教學難點

      橢圓標準方程的推導。

      三、學情分析

      1.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

      授課班級學生為高二年級學生。

      橢圓是圓錐曲線中基礎且重要的一種圖形,在實際生活中經常遇到。學生在高一對解析幾何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認識,對于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下的點坐標及長度公式已掌握,具有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推理運算的技能,有較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

      2.學生存在的難點

      學生在涉及到需要自己建立坐標系,再研究推導出方程仍是一個難點。且之前未接觸過一個式子中含兩個根式相加的情況,故化簡是個問題。

      3.突破策略

      由教師引領學生觀察所繪出的橢圓的特點,定點位置,從而建立合適的直角坐標系。

      四、教學策略分析

      1.內容突破策略

      本節(jié)課新知內容分兩大板塊:一是總結概括出橢圓的定義;二是推導出橢圓的標準方程。針對第一板塊內容,主要采取學生先動手畫橢圓,在實踐的過程中發(fā)現一些固定不變的'量和量與量之間存在的關系,從而總結出橢圓的定義,并且深刻領悟定義中所說的一些特別要求。針對第二板塊內容,主要是采取教師引導,學生動手,通過一般的求動點軌跡的方法推導出橢圓的標準方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2.啟迪學生思維策略:

      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采用教師組織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力求體現教師的引導者、合作者的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五、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讓學生觀察幾張典型圖片和行星在太陽系中的運動軌跡,由此看出一個共同的數學圖形“橢圓”。

      2.大家還能舉出生活中你所遇到的橢圓嗎?

      3.用多媒體演示一個嫦娥三號運行橢圓形軌道的例子。

      1.使學生對橢圓有一個感性認識,明白生活實踐中有許多數學問題,數學來源于實踐,同時培養(yǎng)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周圍事物的能力。

      2.通過提問激發(fā)學生課堂上的學習興趣。

      二、橢圓的定義(分四個環(huán)節(jié))

      1.畫一畫(畫橢圓)

      ①將一條繩子的兩端固定在同一個定點上,用筆尖勾起繩子的中點使繩子繃緊,圍繞定點旋轉,筆尖形成的軌跡是什么?

     。ㄓ蓪W生動手在黑板上進行演示,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激起學生學習本節(jié)課的興趣)

      ②而將繩子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兩個定點上,筆尖勾直繩子,移動筆尖,得到的是軌跡是什么?

      (教師提問,讓學生動手,拿出提前準備好的毛線,兩組同學上黑板畫,其他同學同桌合作在練習本上畫)

      動畫演示作圖過程

      2.認一認(實驗總結)

      提出問題:①作圖過程中,哪些量沒有變?哪些量變了?

      提出問題:②為什么要求作圖過程中筆尖要繃緊?

      提出問題:③筆尖所對應的動點M到定點的距離有什么長度之間的關系?

      總結:筆尖對應的動點M到直線兩個端點的長度之和固定不變。

      3.說一說(總結定義)

      提出問題:根據剛才動手實踐的過程,能否總結橢圓的定義?(同學自由發(fā)言,再由學生進一步補充完善)

      我們把平面內到兩個定點 , 的距離之和等于常數(大于 )的點的集合叫作橢圓。

      問題1:定義中的常數等于 ,則動點的軌跡是什么?

      問題2:定義中的常數小于 ,則動點的軌跡是什么?

      4.橢圓相關概念:兩個定點 , 叫作橢圓的焦點,兩個焦點 , 間的距離叫作橢圓的焦距。

      1.給學生提供一個動手、動腦的學習機會;

      2.學生可通過動手實踐的過程去體會“滿足什么樣的條件下的點的集合為橢圓”,從而對橢圓定義中的條件有直觀深刻的認識。

      3.通過三個問題的設置,為學生從畫法中發(fā)現拋物線的幾何特征奠定基礎。

      4.通過三個典型的問題,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橢圓的定義

      5.使學生經歷橢圓概念的生成和完善過程,提高其歸納概括能力,加深對橢圓本質的認識,并逐漸養(yǎng)成嚴謹的科學作風。

      三、橢圓的標準方程

      1.求一求(推導橢圓的標準方程)

      問題3:回顧圓的軌跡方程是如何求的?

     、俳ㄏ担 ②設點:

     、哿惺剑 得: ④化簡:

      問題4:以怎樣的建系方式,哪一種針對求橢圓的標準方程比較好?

     。ㄑa充說明:橢圓具有一定的對稱美,故所求的式子最好簡潔工整)

      動手演算:讓學生動手,求推導焦點在 軸上的橢圓的標準方程

      ①建系:觀察橢圓的幾何特征,如何建系能使方程更簡潔?(利用橢圓的對稱性特征)

      以直線 為 軸,以線段 的垂直平分線為 軸,建

      立平面直角坐標系.

     、谠O點:設焦距為 ,則 .設 為橢圓上任意一點,點 與點 的距離之和為 .

     、哿惺剑簞狱c 滿足的幾何約束條件:

      坐標化為:

     、芑啠夯啓E圓方程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突破難點的方法是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去根號

      預案一:移項后兩次平方法

      兩邊同時平方、整理得:

      將上式兩邊平方、整理得:

      分析 的幾何含義,令

      得到焦點在 軸上的橢圓的標準方程為

      預案二:

      用等差數列法:

      設

      得4cx=4at,即t=

      將t= 代入 式得

      ③

      將③式兩邊平方得出結論。以下同預案一

      預案三:三角換元法:

      設

      得

      即 即

      代入 式得

      以下同預案一

      2.問一問

      問題5 :焦點在 軸上的橢圓的標準方程是什么?

     。ㄓ蓪W生動手列式, ,引導學生觀察焦點在 軸上與焦點在 軸上式子的差異,從而用類比的方法得到焦點在 軸上橢圓的標準方程)

      如果橢圓的焦點在 軸上,其焦點坐標為 , ,用同樣的方法可以推出它的標準方程

      問題6:如何用幾何圖形解釋 ? , , 在橢圓中分別表示哪些線段的長?

      1.讓學生由圓的標準方程的推導過程,類比的推導橢圓的標準方程。

      2.橢圓方程不止一種,建立的坐標系不同,橢圓方程的表達形式也不同,在高中階段只掌握焦點在坐標軸上的橢圓的標準方程。

      3.進一步熟悉用坐標法求動點軌跡方程的方法,掌握化簡含根號等式的方法,提高運算能力,養(yǎng)成不怕困難的鉆研精神,感受數學的簡潔美、對稱美

      4.數形結合的思想的靈活應用,進一步深化鞏固數學思想方法

      做好準備,以備個別學生想到此種方法

      四、課堂探究

      探究一:判斷分別滿足下列條件的動點 的軌跡是否為橢圓

     。1)到點 和點 的距離之和為6的點的軌跡;(是)

     。2)到點 和點 的距離之和為4的點的軌跡; (不是)

     。3)到點 和點 的距離之和為3的點的軌跡; (不是)

      (4).已知橢圓的標準方程為 ,請?zhí)羁眨篴=_____,b=_____,c=_____,焦點坐標為_________________,焦距等于_________.

      探究二:判定下列橢圓的標準方程在哪個軸上,并寫出焦點的坐標

     。1) ;(在 軸上,焦點為 , )

      (2) ;(在 軸上,焦點為 , )

      (3) 。(在 軸上,焦點為 , )

      1.鞏固橢圓的定義

      2.通過本題的練習,使學生能加深橢圓的焦距與標準方程之間關系的理解,同時會求標準方程的基本量,教學時應引導學生逐層深入,養(yǎng)成求橢圓標準方程先看焦點位置的良好習慣。

      五、課堂小結

      問題: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請談談你的收獲.

      1.知識內容收獲:一個定義(橢圓的定義);兩個方程(橢圓的兩種標準方程);及橢圓中 之間的關系。

      2.學習過程收獲:①鞏固了動點的軌跡方程的求法;②通過推導橢圓的標準方程的過程,學會了兩個根式相加的式子的化簡方法,同時提高了自己的運算能力。

      3.數學思想和方法:數形結合思想;轉化化歸思想;分類討論思想。

      目的: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總結能力

      六、課后鞏固練習

      1.課后思考:當把橢圓的兩個焦點合二為一了后,得到的圖形是什么?你能總結出什么樣的規(guī)律?

      2.書面作業(yè):

      課本 練習2: 1, 2, 3

      是對本節(jié)課新知內容及學習方法的鞏固,同時啟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更有興趣繼續(xù)研究橢圓

      七、板書設計

      橢圓及其標準方程

      一、畫橢圓

      二、定義:

      注明:①若 ,則點的軌跡不存在;

     、谌 ,則軌跡為線段

      三、橢圓的標準方程

      焦點在 軸上時,

      焦點在 軸上時,

      八、設計感想

      上本節(jié)課前本人閱讀了大量圓錐曲線的知識,對各種不同的橢圓定義引題進行了分析比較,通過各位同事耐心的指導和多次的討論,最終采用了以現實生活中橢圓的應用引入,充分展現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究與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但在設計過程仍遇到很多我無法解決的問題,比如如何將圓錐曲線背景知識融入到課堂;如何用幾何畫板將紙張的翻折更形象的演示等等。如何加以改進,這是在后續(xù)教學中需要思考的問題。這也反映了我在新課程面前的不足,認識到教師自身專業(yè)發(fā)展與能力提高的重要性與緊迫感;認識到新課程下的教師不再是靜態(tài)的蠟燭、明燈抑或是航標,而是一名充滿激情的主持人,一名銳意進取的先行者這樣一個角色的轉換;認識到新課改的成功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第1課時》的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一、 認識13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讀記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二、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出新奇、有趣的語氣。

      三、 理解課文內容,能說出課文中寫了太空生活的哪幾件趣事,激發(fā)了解新科技、探索太空的興趣。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太空生活的趣事。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能說出課文中寫了太空生活的哪幾件趣事,激發(fā)學生了解新科技、探索太空的興趣。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一、能認識14個生字,會寫5個字。

      二、初步朗讀課文,感知太空生活的有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出示太空圖片,同學們,說說你們看到了什么?

      2、對,我們看到了神秘又美麗的太空,還看到了航天員,你們想知道航天員在太空中是怎樣生活的嗎?說起來還挺有趣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8課《太空生活趣事多》,下面就請你趕快打開課本79頁去看看吧!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讀課文時要注意老師提出的自讀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標出自然段序號。

      2、同學們,課文一共有6個自然段,你標對了嗎?

      3、(出示帶拼音的生字)課文讀過了,我們再來看看這一課要求我們會認的生字有哪些?

      跟著老師來讀一讀吧。

      4、(出示不帶拼音的生字)去掉拼音你們還會讀嗎?這一次,你們大聲讀,老師小聲讀。

      5、生字會讀了,你能想辦法記住它們嗎?

     。1)歸類識記:舟字旁的字有艙、航,與船有關,可以組詞:航海、航空、航行、航天員、航空公司,船艙、艙壁;寶蓋頭的字有宇、宙、密,與房屋有關;三點水旁的.字有洗、澡、浴,與水有關,可以組詞洗手、洗臉、洗衣服,澡堂、澡票、澡巾、搓澡,浴盆、浴缸、浴巾、淋浴、浴桶;木字旁的字有杯、桶,與樹木有關,可以組詞:水杯、杯子、茶杯、干杯,水桶、飯桶、木桶、鐵桶。

     。2)換一換:蜜蜂的蜜,蟲字底換成山字底,就是密,可以組詞:茂密、秘密、密封線。

      “堤岸”的“堤”,“提水”的“提”,“提土旁”(“提手旁”)換成“頁”,“是”的捺伸長,就是“題”,可以組詞:問題、題目、試題。

     。3)猜字謎:“夫”多一撇是“失”,可以組詞:失敗、得失、失去,“!弊肿筮呌幸粋人,是“件”,可以組詞:一件、信件、文件、事件。

     。4)加一加:“禾”加“急”等于“穩(wěn)”,可以組詞:安穩(wěn)、平穩(wěn)、穩(wěn)定。“國字框”加“古”就是“固”,可以組詞:鞏固、牢固、固定。

     。5)兒歌識記:次日來野炊,弟弟很歡喜。飯菜有點熱,用嘴吹一吹?柿擞酗嬃希_懷來暢飲。“食字旁”加“欠”就是“飲”,可以組詞:飲用、飲料、餐飲、飲水。

      6、(出示含有生字的詞語)生字記住了,詞語你會讀嗎?快來試一試吧。

     。1)太空 生活 別處 主要 方便 活動 杯子 喝水 使用 洗澡 容易 安穩(wěn)? 固定 艙壁??? 問題 航天員 密封 浴桶 一件 飲水袋

     。2) 宇? 宇宙? 宇宙飛船

      航? 航空? 航空公司

      員? 隊員? 少先隊員

      三、感知趣事

      1.同學們真棒,記住了生字,學會了詞語,讓我們把它們送回課文,再來大聲朗讀一遍課文吧!

      2.下面請同學們聽老師朗讀,思考:課文講了航天員在太空生活中的哪些趣事?用鉛筆把它們圈出來吧。

      看看老師出示的詞語,對照一下,你圈對了嗎?

      四、學寫生字

      1、出示生字杯、失、容、易、浴,指導字型結構。

      2、每個字寫2個。

      五、布置作業(yè)

      1.寫生字“杯、失、容、易、浴”,每個字寫兩遍;

      2.讀課文3遍;

      3.收集航天員在太空中生活的趣事。

    《第1課時》的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學會聲母j、q、x,能夠讀準音、認清形,并能正確書寫。

      2.能準確拼讀j、q、x與iü組成的音節(jié),并知道j、q、x與ü組成音節(jié)時ü上兩點省寫的規(guī)則。

      3.培養(yǎng)學生看圖學拼音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jqx的正確發(fā)音。

      2.jqx與單韻母的拼讀。

      【教學準備】

      課件、拼音卡片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復習

      開火車讀:b、p、d、g、i

      二、看情境圖,學語境歌,引出新授內容

      1.看情境圖圖上畫的是什么時候,什么地方?誰和誰正在干什么?

      2.小結圖意,出示相關音節(jié)。

      3.學語境歌星期天,洗衣裳,洗衣機,嗡嗡響,媽媽洗衣我?guī)兔Α?/p>

      4.談話。

      今天我們要學的三個拼音娃娃就跟星期天的“期”、洗衣機的“洗”和“機”有關。

      1.教學聲母j、q、x的讀音

      出示圖畫,說圖意(一只雞伸長脖子去啄頭頂上的蝴蝶。)我們把“母雞”的“雞”讀得輕一點,短一點就是聲母j。

      板書:j。

      聽:教師示范,學生邊聽邊看。

      讀:學生試讀,齊讀,開火車讀。

      記:看看j像什么?(像一只伸長脖子的'母雞,上面的就像母雞頭上的蝴蝶。)教順口溜:雞吃小蟲jjj,豎彎加點jjj。(邊念順口溜,邊書空j的筆順。)

      2.教學生母q,x。

      3.你知道哪個娃娃的名字?指名讀。

      4.開火車讀,正音。

      四、教學聲母j、q、x的字形及寫法

      1.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記住這三個娃娃?

      2.引導編順口溜:j:i字加彎jjj。

      q與p比較:q與p正好相反,用順口溜區(qū)別:像個9字qqq,反寫p字qqq。

      q與d比較:兩個字母都是左半圓,但位置不同,用順口溜區(qū)別:左上半圓qqq,左下半圓ddd。

      q與g比較:q下面沒有彎,g下面有個彎,用順口溜區(qū)別:g下無尾qqq。

      x:一個大叉xxx。

      3.指導書寫。

      (1)三個拼音娃娃玩累了,該回家了,讓我們把他們送回去吧!

      (2)復習兒歌:有頭向上升,有尾向下拖,沒頭沒尾中間坐。

      (3)說說j、q、x分別住在四線三格的哪幾層。

      (4)指導:j:它是最高的一個娃娃,一個人住了三層樓?垂P順圖,j有幾筆?先寫什么?后寫什么?q:由幾筆構成?先寫什么?x:注意筆順,先右斜,后左斜。

      (5)教師范寫。

      (6)學生描紅,教師巡回指導。

      五、作業(yè)設計

      1.跟著錄音磁帶復習j、q、x。

      2.抄寫j、q、x。

    《第1課時》的教學設計13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封書信,作家巴金爺爺在信中,情真意切地表達了對家鄉(xiāng)孩子真誠的關懷,親切地勉勵,抒發(fā)了自己生命開花的美好情感,給人以人生啟迪。

      這封回信共6個自然段?煞譃槿糠,即:第一段(1、2)寫“我”收到家鄉(xiāng)孩子的許多來信時的感受,并說明“我”不能一一回信的原因;第二段(3、4)寫自己回顧寫作歷程,悟出了生命的意義,表達了珍惜有限時光的強烈愿望。第三段(5、6)寫巴金爺爺對家鄉(xiāng)孩子的勉勵和祝福。

      課文內容真實而具體,語言從容而舒緩,娓娓道來,字里行間洋溢著一個仁者的風范,恬淡而溫情,讀來真切感人。

      二、教學目標:

      1.溫習信的格式,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重點句的意思,說出句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通過信中的語言文字,體會巴金爺爺對下一代的關懷,激發(fā)學生為社會增添光彩,為別人奉獻愛、讓生命開花的愿望。

      三、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重點句的意思,說出句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體會巴金爺爺對下一代的關懷,激發(fā)學生為社會增添光彩,為他人奉獻愛,讓生命開花結果的愿望。

      3.體會“生命開花結果”的意思,并深入思考生命的意義。

      四、設計理念:

      本課設計起源于書信格式,借助書信的格式疏通課文;再直奔重點,抓住正文,通過學生個性化的閱讀、師生的情境對話、資料拓展等方式,引導學生層層深入挖掘文本內涵,感悟文章的主旨,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讓學生在品味語言文字的過程中也得到人文精神的滋養(yǎng),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五、教學過程:

      一、明晰體裁,疏通章節(jié)(8分鐘)

      (一)明晰體裁,溫習格式

      1.明晰體裁

     、侔鍟n題: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的課文,和老師一起讀課題。

      ②齊讀。

     、坳P注體裁:從課題看,這篇課文和以往學的課文有什么不同?

      2.溫習格式

      ①這封信是誰寫的?你知道嗎?——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巴金

     、谀銖哪睦镏赖?

     、蹠攀侵v究格式的,想想:一般書信分為哪幾部分?

      ④學生思考反饋

      (二)巧借格式,疏通章節(jié)

      1.瀏覽課文,請找出對應的部分,在旁邊標注好。(出示)

      2.反饋:

     、賳柡蛘Z在哪一段?誰來讀讀?(指名)

     、谶@一段主要講了什么意思?能大概說說嗎?

     、圻@里為什么不是問候,而是感謝呢?(是一封回信)

      ⑤正文部分從哪里到哪里?(2-5節(jié))

     、薜诹匀欢问?(祝福語)

      二、了解作者,走進巴金

      (一)引領入情,初識巴金(5分鐘)

      剛剛,我們認識了信,現在我們來認識寫信的這個人。巴金爺爺,你們了解他嗎?

      作家卡片,指名讀

      補充資料,學生讀。

      讀了這些資料,同學們,在你們的眼中,巴金是個怎樣的人物呢?

      說話練習:“不是……而是……”

      教師范讀小詩

      (二)整體感知,初知深情(8分鐘)

      1.引導質疑:

      一個享譽文壇的世界級大作家,給孩子們寫信。此時,你最想知道什么?

      2.整體感知

      打開課本,帶著問題自由讀讀正文部分,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信的字里行間蘊含著巴金老人對孩子怎樣的情感?

      3.反饋

      教師板書:親切溫情或平易近人

      (三)感知語言,走進巴金

      1.平凡的話語里,蘊含著豐富的哲理,傾訴著巴金老人的心聲。在信里,你發(fā)現富有哲理的話了嗎?

      2.學生反饋,教師投影。

      “我思索,我追求,我終于明白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享受!

      “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學習,重新工作,讓我的生命開花結果!

      “人活著不是為了白吃干飯,我們活著就是要給我們生活其中的社會添上一點光彩。這個我們辦得到,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更多的愛,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時間,比維持我們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為別人花費它們,我們的生命才會開花。一心為自己、一生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生命會開花結果嗎?怎樣的生命就開花結果了?

      出示:讓生命開花結果,就是。

      學生片刻思考后,交流。

      生:讓生命開花結果,就是把自己愛奉獻給別人。

      生:讓生命開花結果,就是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生:讓生命開花結果,就是把自己的精力,時間,愛心奉獻給需要的人。

      ……

      誰來說一說,巴金爺爺的生命有沒有開花結果?

      巴金爺爺這樣的偉人,他們輝煌的人生,可以開花結果,我們這種平凡的人能不能開花結果呢?我們身邊有沒有人把自己的更多的愛同情時間奉獻給別人,使生命開花結果的?

      生舉例

      生1舉例:……

      師:通過這件事(這個人)我們明白了“我們每個人都有更多的愛,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時間,只有為別人花費了它們,我們的生命才會開花!

      生2舉例:……

      練習寫字:

      要求做到上留天下留地大小勻字距等。

      教師范寫學生練寫、評議、再寫、互評

      板書設計:

      給家鄉(xiāng)孩子的信

      巴金

      大作大家

      親切溫情

    《第1課時》的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通過游戲經歷認識10的過程,發(fā)展數感。

      2、在各種實踐活動中或情景創(chuàng)設中學會10的數數,認讀,寫數,大小比較和10的分與合,對10的數概念獲得全面認識和掌握。

      3、在活動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觀察能力及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

      4、感受數10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fā)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準備

      生活中10的例子(課件)主題圖投影、0的貼圖、9的貼圖、練習紙、圓片、尺子、自制酷兒貼圖、紅黃彩色筆等。

      教學重難點

      10的分解和組成。

      教學設計

      一、情境激趣,導入新知。

      小朋友們,我們已經學過哪些數?(0~9)從小到大數一數,從大到小數一數。今天我們要學習新的數學知識,看誰最先學會。

      講述故事:有一天數字娃娃0到9做起了排隊游戲,“9”當了隊長,(9的貼圖)就驕傲地說:“哈哈,我最大,‘0’最小!薄0”(0的貼圖)聽了,傷心地哭了。站在旁邊的“1”聽了,就走出來對‘9’說:“我站在‘0’的前面,比你還要大!”“9”聽了,真不敢相信。(貼圖)

      師:“1”說的到底對不對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由1和0組成的數字10。(揭題)

      板書:10的.認識

      二、引導探索,學習新知。

      1、學習10的含義及10的數法。

      A、投影出示主題圖。(數鴿子)

      請小朋友仔細看圖,圖中有幾只鴿子,幾個人?板書:10,你是怎樣數的?指名學生回答,強調數數方法。

      B、做與10有關的動作或說一句話。

      小朋友,在我們身邊或我們生活中與10有關的事可多了,比如:老師有10個手指頭,你能舉一些和10有關的例子嗎?(指名學生舉例)

      小結:同學們舉了這么多的例子,老師也準備了一些例子,點擊電腦屏幕,像這樣:10顆珍珠,我把它串成一串漂亮的手鏈,10個硬幣放在口袋很重,我把它兌換成10元的紙幣,還有10個點心,10個蘋果,一捆小棒都可以用10表示。你能用圓片來表示10嗎?指名學生在實物投影上擺擺,并說說自己用10個圓片擺成了什么圖形?

      (學生介紹自己拼成的圖形,有的是一座橋,有的是一朵花,有的是一個拼音字母等等)

     。▌偛判∨笥延脠A片擺出了各種各樣的圖形,真了不起,F在我們來做個排隊游戲,跟后面聽課的老師打個招呼,作為老師給你們的獎勵吧。

      C、排隊游戲。

      問:請小朋友數一數講臺上這一排有幾人?(一位學生回答8人)

     。ㄕ堖@位小朋友站進去)問:現在有幾人?(9人)

      如果想讓這一排有10個人,怎么辦?(再進去1人)

      數一數現在有幾人?誰是第10人?你是從哪邊數的?還有誰也可以是第10個?怎樣數?

      2、尺子上的數。(實物尺)

      A、同學們經常用到尺子,請大家觀察:

     。ǔ鍪境咦樱9在8的后面,10在哪里?為什么?

      讓學生感悟,9再添上1就是10,10在9的后面,10比0~9的數都大。

      B、數的順序不僅可以在尺子上表示,還可以在直線上表示。有些數字躲在老師的手心在里面跟我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戲,請你幫老師找出來,說一說理由。(老師隨意蒙住數字,學生讀讀)

      0?? 1?? 2?? 3?? 4?? □?? 6?? 7?? 8?? □?? 10

      找找尺上哪個數字很特別,說說為什么?(有兩個數字組成)

     。ㄍ婧昧擞螒,我們該寫字了。)

      C、10的寫法。

     。1)、師:10怎樣寫呢?指名在實物投影上書寫。老師點評。介紹10的具體書寫要求。學生在日字格中描描。(寫2個)

     。2)、比10小的除了9,還有其他的數嗎?說一說下面有幾種填法。(在剛才的貼圖之間加個圓圈,請學生填寫10○9,10還可以比哪些數要大?學生說說。

      從上面我們知道數字娃娃“1”和“0”站在一塊組成了10,果然要比“9”大,數字“9”再也不敢驕傲了。(現在1到10這幾個數字高高興興做起了快樂的課間操,小朋友也來做做吧。

      3、學生做數字課間操。(一二三伸伸手,四五六彎彎腰,七八九踢踢腿,10個朋友在一起,快快樂樂做游戲。)

      4、10的分與合。

     。ㄇ疲銈兡钦J真的勁兒,老師還要獎一個有趣的故事。大頭兒子小頭爸爸的電視大家都愛看,老師也很喜歡,可是今天大頭遇到困難了,小朋友請你幫幫忙吧。

      a、情境引入(故事)。

      有一天,大頭兒子約小伙伴去踢球,小頭爸爸就讓他帶10瓶酷兒給小伙伴,大頭兒子拎不動,哪位小朋友愿意幫他拎幾瓶?拎一拎,說一說(助人為樂的思想教育)

      邊拎邊根據學生拎的多少進行分與合。看到這一組,你想到了什么?

      b、說一說你是怎么分的?(同桌之間合作交流)

      c、匯報不同的分法。

      根據匯報把分的結果交流匯報。學生大聲讀一遍。

      d、記10的分與合。用你認為最好的方法來記憶10的組成。(學生介紹,取長補短學會記憶的方法)并快速把10的組成輸入自己的“小電腦”中。(學生自由記憶)

      師生互動:記憶“湊十”歌

     。ㄏ旅胬蠋焷頇z查你們的“小電腦”的記憶儲存功能是否良好,我們一起做個對口令的游戲吧!)

      對口令。教師說一個數,學生說一個數,兩個數組成10。(我說2,我說8,我們都是10的好朋友。……)

      生生互動:我們不但要動動小嘴巴,還要動動我們的小手,看看同桌之間合作的怎樣?擺圓片游戲,兩人擺的圓片自動組成10。

      三、課外延伸

      闖關游戲1、給能組成10的相鄰的方框圈起來。(投影)(帶點的字著重理解)

      闖關游戲2、小明家有紅花和黃花總共是10朵,想想,紅花有幾朵?黃花有幾朵?(說說用彩筆涂涂)

    《第1課時》的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第一步:黃果樹瀑布在貴州省的哪里呢?出示地圖。設疑:黃果樹瀑布雖然在一個小鎮(zhèn)上,但是黃果樹瀑布卻以獨特而優(yōu)美的風景聞名于世。你們想去黃果樹瀑布欣賞他們的美景嗎?

      第二步:請欣賞吧!

      圖片(五六幅)+配說(黃果樹瀑布雖然沒有廬山瀑布那樣長,但是它卻有81米寬,所以顯得氣勢非凡,雄偉壯觀。遠遠望去,瀑布懸掛在巖壁上,上面折為三疊,好像一匹寬幅白練正從織布機上瀉下來。走近瀑布,你會看到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霧般騰空而上,隨風飄飛,漫天浮游,高達數百米,落在黃果樹小鎮(zhèn)上,這可是奇景!這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真令人陶醉!)+音樂(高山流水)

      第三步:大家看得過癮嗎?還想看嗎?

      過渡:那么,現在就請大家捧起課本,到文章中去感受黃果樹瀑布的美景吧。

      出示朗讀要求: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準確、讀通順,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再想想課文從哪些方面想我們介紹了黃果樹瀑布。

      二、自由讀課文,老師下去指導一兩位學生的朗讀。留意學生的不懂之處。

      三、指名讀課文,讀準確讀通順,理解新字詞。

      師小結:剛才有的同學手捧書本,緊盯課文;有的同學神情專注,十分陶醉;有的同學反復朗讀,遇到不懂之處就畫個問號。這說明大家讀書態(tài)度認真,方法正確,下面就讓我們開火車交流交流我們的朗讀。相信文化小學五(2)班的同學一定個個是朗讀高手。

      (1)讀第一自然段。

      指導“杰作”的停頓。

      (2)讀第二自然段。

      從字形上理解“囂”。

      “嘶”字你們讀得真準!

      (3)讀第三自然段。

      “縫隙”的教學?p是多音字。

      縫隙的意思理解方法:手指的縫隙。門的縫隙。課文中指的是樹的縫隙。

      這些縫隙都有一個特點——比較小。難怪隙的右邊是這樣寫的——老師板書。指出上面的“小”沒有鉤。

      理解“三疊”。出示圖片。

      (4)讀第四自然段

      學生可能問“銀雨灑金街”是什么意思。

      可以先讓學生說,如果不會,老師來解釋。銀雨是瀑布激起的水花,小鎮(zhèn)上的街道原來是黃土鋪成的,所以稱為金街。

      小結:激勵學生讀書認真,會提問題。

      (5)讀第五自然段

      “隔”的字形教學:觀察里面有幾橫?

      “撩”的教學:動作法。

      (6)讀第六自然段。

      (7)讀第七自然段。

      薄與衫的讀音。

      訇然作響。(1)形容大聲。(2)阿訇,波斯語音譯詞。意為教師。

      (8)讀第八自然段。

      諦:(1)仔細(聽或看)。(2)意義,道理。

      醉的意思。

      醉字右部的寫法!笆弊值呢Q只超過橫一點點。

      總結:剛才的朗讀交流中,起來朗讀的同學是投入的,坐著聽的同學是全神貫注的,F在你們能夠這么快就將書讀得這么準確這么流利,果然是朗讀高手!

      通過剛才的朗讀,黃果樹瀑布一定在你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現在一定有了新的感受,誰來談一談。

      如果你能迅速找到描寫瀑布聲音、形態(tài)的詞語或句子,并且一遍讀一遍想象瀑布的.聲音或形態(tài),那你就是朗讀高手中的高手了。

      出示朗讀要求:迅速找到描寫瀑布聲音、形態(tài)的詞語或句子,并讀出自己的感受。

     四、再次朗讀,整體感知。

      導入:剛才你們有的臉上……

      1.指導朗讀描寫瀑布聲音的語句。

      (1)剛進入黃果樹風景區(qū),我們便聽到“嘩嘩”的聲音從遠處飄來,就像是微風拂過樹梢,漸近漸響;最后像潮水般涌上來,蓋過了人喧馬嘶,天地間只存下一片喧囂的水聲了。

      指導:抓住“;”與“嘩嘩”等詞語,讀出分號前后聲音的不同。

      (2)那嘩嘩的水聲便成了千萬架織布機的大合奏。

      (3)瀑布從巖壁上直瀉下來,如雷聲轟鳴,山回谷應!

      (4)聆聽訇然作響的瀑布聲,只覺得胸膛在擴展,就像張開的山谷,讓瀑布飛流直下,挾來大自然無限的生機。

      2.指導朗讀描寫瀑布形態(tài)的語句。

      (1)透過樹的縫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懸掛在巖壁上,上面折為三疊,好像一匹寬幅白練正從織布機上瀉下來。

      (2)黃果樹瀑布雖不如廬山瀑布那樣常,但遠比它寬,所以顯得氣勢非凡,雄偉壯觀。

      3.指導朗讀描寫作者感受的語句。

      (1)黃果樹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2)瀑布瀉入谷底濺起的水珠直灑到我們的臉上,涼絲絲的,舒服極了。(3)沉醉。

    喧囂 轟然作響

      17 黃果樹瀑布 沉醉

      形態(tài):寬幅白練 三疊 雨霧般

    【《第1課時》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七顆鉆石》第1課時教學設計(通用10篇)10-11

    識字1教學設計07-05

    《練習1》教學設計04-17

    《識字1》教學設計07-13

    識字1教學設計06-07

    第20課《美麗的丹頂鶴》第一課時教學設計03-21

    《尼爾斯騎鵝歷險記》第1課時教案及反思04-23

    《單元練習1》教學設計04-15

    四年級語文第1課觀潮教學設計范文(精選8篇)09-09

    四年級語文第1課觀潮教學設計(通用19篇)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