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流畅不卡精品,在线视频综合站,国产精品137页,亚洲制服丝袜中文字幕在

<td id="urspe"></td>
<small id="urspe"><menuitem id="urspe"></menuitem></small><small id="urspe"><sup id="urspe"></sup></small>

  • <small id="urspe"></small>
    <sub id="urspe"><menu id="urspe"><samp id="urspe"></samp></menu></sub>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幼兒園大班教案

    時間:2023-11-03 09:41:13 幼兒園教案 我要投稿

    幼兒園大班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大班教案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準備

      餐巾紙若干,卷紙若干,籮筐若干,油桶若干(有重有輕)

      活動目標

      積極合作,體驗團結起來力量大的快樂。

      大膽嘗試,學習制作有力量的紙繩。

      通過實驗,萌發(fā)探索紙繩承受力的興趣。

      活動過程

      1. 出示餐巾紙師: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師:這是我們生活中的餐巾紙,人們喜歡用軟軟的餐巾紙擦臉、擦汗、擦手···師:你們玩過餐巾紙嗎?

      師:那今天再跟老師一起玩一次。

      2. 鼓勵幼兒做紙繩,嘗試提水桶。

      師:首先誰能把餐巾紙做成一個紙繩?

      師:它有力量嗎?能拎起東西嗎?

      師:有人說可以,有人說不可以,到底怎樣,我們來試試吧!

      師:聽清楚要求,小朋友在"1"號筐里拿一張餐巾紙,把它做成紙繩,然后來到這里拎起水桶,要這樣拎,做好了就可以上來試一試了!

      3、談論紙繩的秘密師:請拎起水桶的小朋友站這邊,暫時沒有拎起水桶的小朋友站另一邊。

      師:我給你們同樣地餐巾紙做成的紙繩,為什么你們可以拎起來,你們暫時拎不起來呢?

      師:我們一起討論下。

      師:那到底是為什么呢?你們像不像知道其中的秘密?

     。▋蛇吀髂靡粋紙繩)師:你們發(fā)現了它們有什么不同?告訴你們哦這里藏著一個秘密呢。你們想不想知道啊?仔細看好。

     。ń處熓痉蹲鲆粋有力量的紙繩,延紙繩的'不同邊來做紙繩)師:現在你會做一個有力量的紙繩了沒有?

      師:知道了這個秘密,我們再來試一試。

      師:紙繩一定要擰緊,越緊就力量越大。

      4. 嘗試拎水桶師:現在紙繩可神氣啦!它想拎更重的水桶,誰來試試?

      師:想不想挑戰(zhàn)更重的水桶?

      師:如果要提起更重的水桶你有什么辦法?

      師:現在難度增加要提起兩個水桶,我們可以用幾根繩子來幫忙?誰想來試試的?

      師:團結起來的紙繩力量大!

      5. 經驗拓展師:你們想不想做一根有力量又長的紙繩?

      師:我們兩個小朋友合作完成一個又緊又長得紙繩,然后用你的這個紙繩去拎起更重的東西去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手機等電子產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捷,了解正確使用手機的方法。

      2、能與同伴制定《我的手機公約》,提醒自己和家人合理使用手機等電子的產品。

      3、關注與家人、同伴之間面對面的情感交流,減少對手機的依賴。

      活動準備:

      1、幼兒有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的經驗。

      2、教師自制課件(家長忙著玩手機忽略孩子的照片,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手機人?現象的視頻,過度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對身體帶來傷害的內容)。

      3、實物投影儀,記錄紙、筆等。

      活動過程:

      1、現場操作電子產品,引導幼兒感受手機等電子產品給生活帶來的便利。

     。1)幼兒操作自己的電子產品。提問:你帶來的是什么?可以用來做哪些事情?

     。2)請幼兒利用實物投影儀與同伴分享交流。提問:?你會用里面的哪些功能?這些功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便利?你還知道哪些功能??

      小結:手機等電子產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便利與快樂,成為我們的朋友。2、結合課件,幫助幼兒理解?手機人?的含義,懂得不應依賴手機。

     。1)組織幼兒觀看課件。提問:寶寶怎么了?。為什么會傷心? 小結:手機搶走了他的家人,他很孤單和失落。

     。2)組織幼兒觀看?手機人?的視頻。引導幼兒交流:你身邊有這樣的`?手機人?嗎? 你喜歡這樣冷冰冰的生活嗎?為什么?在交流中達成共識:人與人之間需要互相關愛,需要交流與溝通。

     。3)師幼相互交流。提問:過度使用手機還會帶來哪些危害?

      小結:過度使用手機對小朋友的視力發(fā)育、身體健康、生命安全等方面都有危害,我們要合理使用手機,保護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3、指導幼兒制定《我的手機公約》,鼓勵幼兒共同遵守,合理使用手機。

      (1)組織幼兒討論、交流。提問:有什么辦法能讓我們既享受到手機帶來的便利,又減少手機對我們的傷害與控制?

      (2)組織幼兒分組討論、記錄。

     。3)歸納、整理幼兒記錄的內容,形成《我的手機公約》,鼓勵幼兒按照公約內容共同遵守。

      4、結合《我的手機公約》,引導幼兒與家人、朋友共同遵守。

      (1)組織幼兒討論、交流。提問:如何讓家人和你一樣合理使用手機?

     。2)鼓勵幼兒熟記公約,影響、帶動身邊的人合理使用手機。

      小結:合理使用手機,可以讓我們在享受快樂的同時減少它給我們帶來的傷害,這樣手機才能成為我們真正的好朋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了解我國的一些名勝古跡,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2、用清楚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3、通過傾聽教師對圖書書面語言的朗讀,提升依據畫面展開想象并用較豐富的語匯進行表述的能力。

      4、借助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yǎng)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fā)閱讀興趣。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幼兒用書《學前》、故事錄音。

      活動過程:

      1、激發(fā)幼兒閱讀的興趣:

      x播放故事錄音片段(蒲公英的哭聲)。

      x教師提問,幼兒回答:

      ——“是誰在哭?”

      “蒲公英為什么哭。俊

      2、閱讀圖書感受內容:

      x幼兒閱讀圖書。

      ——“蒲公英被風吹到很遠的地方,路上碰到了誰?”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呢?”

      3、閱讀理解內容:

      x幼兒自主閱讀后發(fā)表自己的想法:

      ——“你們在圖書里看到些什么?”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哪一個?最高的'山是什么山?”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里?”

      “是誰幫助它找到了家?”

      4、完整欣賞:

      x播放背景音樂,教師講述故事。

      x幼兒自由結伴討論:

      ——“你們的家在哪里?”

      “那兒有些什么美麗的景物呢?”

      x師生共同小結,共同感受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建議與提示:

      可引導幼兒合作畫一幅自己家鄉(xiāng)的畫,并嘗試寫一寫自己家鄉(xiāng)的故事。

      教案反思:

      1、在初步欣賞故事時,我能抓住主線來提問,讓幼兒聽完故事后就能記住大概,這一點較好。

      2、在引導幼兒認識四大之最時,我直接告訴幼兒是什么,讓幼兒來復述從而來鞏固故事中的知識點,但幼兒還不能真正明白最高、最大、最長的真正含義,我應該用一些比較的手法來實現這個目標,效果會更好。

      3、《綱要》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我通過讓幼兒學習蒲公英和蟋蟀、螳螂、仙女之間的對話,讓幼兒體會蒲公英迷路后的傷心,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4、在用教具演示第一段故事時,我將幼兒置于故事之中,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經驗,體會蒲公英迷路時那種害怕、緊張、難過的心情,進而進一步感受到蒲公英的無助和傷心。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材料在宣紙上的點、染、勾勒的方法。

      2、會根據隨意形成的圖形,想象添加,完成一幅有趣的彩墨畫。

      3、培養(yǎng)孩子想象與創(chuàng)造的能力

      活動準備:

      水彩筆、水彩墨水、生宣紙,噴壺。

      重點:了解材料在宣紙上的點、染、勾勒的方法。

      難點:會根據隨意形成的圖形,想象添加,完成一幅有趣的彩墨畫。

      活動過程:

      一、通過欣賞觀看自然界中各種花蕾綻放的視頻,讓幼兒感受花蕾、花瓣的美麗形態(tài)。

      ——引導幼兒觀察花兒綻放時花瓣不同角度的形態(tài),有長,有短,有扃,有圓的。

      ——花蕾與花朵間組合的聚散美,有幾朵靠在一起的.,有的分開單獨的……等。

      ——感受花朵之間互相襯托的色彩美。

      ——了解花卉的生長結構及造型特點。(花由花芯、花瓣、花柄組成,花柄上長著大小長短不一的葉子,在風的吹動下各顯美態(tài)。)

      二、感愛彩墨點在紙上噴水后的變化

      ——利用ppt展示彩墨點紙噴水變化,并讓幼兒觀察到形狀的各異、奇特、色水相隔的特殊效果。

      ——簡單示范作畫效果。

      ——體驗水彩筆在宣紙上畫出的效果,在紙上停留的時間長短與線條的粗細關系。

      三、創(chuàng)作體驗

      ——操作步驟:點墨——噴水——想象——意象造型。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注重鼓勵幼兒的大膽嘗試,大膽用色。

      ——孩子根據偶然形成 的形態(tài),大膽想象添畫,創(chuàng)造似像非像的花兒綻放的作品。

      四、評價欣賞

      ——選出墨與水相融效果精彩的;點、線、面運用較好的;想象大膽的作品的與幼兒一起分享交流,鼓勵幼兒大膽作畫的興趣。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收集整理自己的物品,感受自己的成長變化。

      2.萌發(fā)長大了的自豪感和責任感,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了解自己成長的故事,學會對養(yǎng)育自己的人感恩。

      4.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正確對待輸贏,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5.發(fā)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活動準備:

      1.請家長幫助搜集幼兒從小到大各個階段的照片、錄像、物品。

      2.將幼兒小時候的照片分類貼在墻上(如嬰兒照、三歲照、近照),將小衣服、鞋子等擺放在活動室恰當的位置。

      3.請家長給幼兒講講成長的故事。

      4.幼兒用書第1冊。

      活動過程:

      1.請幼兒自由觀看全體幼兒小時候的照片,互相猜一猜是誰。猜對的幼兒把自己的近照與它們靠在一起,貼在墻上,組成成長系列照片展。

      2.請幼兒試著穿一穿小時候的衣服、鞋子,看自己長大了多少。

      3.請1-2位家長講一講幼兒小時候的故事,讓幼兒感受父母的愛和關心照顧。

      4.請幼兒對父母說幾句安慰、祝福的話語,或者親吻、擁抱自己的父母。

      5.請幼兒給父母梳梳頭、捶捶背,做一點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動延伸:

      請幼兒回家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每天進行記錄,一周統(tǒng)計一次。為父母做一件事,如端一杯水、回家后給父母送拖鞋、親親父母等。

      活動反思:

      一、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互相作用來實現的。在這節(jié)課中,教師比較注重強調學生自主:自主尋找體現六年小學學習生活物品,自主介紹每件物品的來歷意義,自主分析成長記錄冊制作的方法,自主制作,自主修改。一節(jié)課大部分的時間讓給學生,讓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fā),自己去觀察,自己去體驗,自己去感悟,自己去探究,在自主活動中產生情感,在自主活動中成長。

      二、注重引導學生回顧生活經驗。

      課程標準中要求,在教學中要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fā)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guī)范的價值觀。本節(jié)課:1、在課前布置收集能反映自己成長進步的照片、獎狀、證書、作業(yè)本、成績冊等;2、在班上小組簡介交流收集到的.物品;3、在班級上介紹交流收集到的物品;4、制作成長記錄冊;5、小組上交流記錄冊;6、班級交流記錄冊;7、修改記錄冊。這七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多次回憶小學生活,多次產生熱愛學校,熱愛老師的情感,情感不斷加深,不斷升華,定能起到教育作用。

      三、注重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

      本節(jié)課比較注意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通過小組交流收集到的物品,通過小組交流樣板記錄冊是如何制作的,通過小組交流自己的記錄冊該如何制作等,多次的合作,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能力。

      四、不足之處,感情的引導不到位。

      本節(jié)課強調材料的收集與整理,強調如何制作記錄冊,而在情感的引導還不到位。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目標:

      1、能仔細觀察畫面,用自己的話講述圖意。

      2、能合理大膽想象,并豐富詞匯:張牙舞爪、縮成一團。

      3、能安靜傾聽同伴的發(fā)言。

      準備:

      圖片、頭飾

      過程:

      一、談話導入

      今天,蘇老師給大家?guī)硪粋驚險的故事。

      二、觀察圖片,大膽講述

      A出示圖一,引導幼兒觀察,講述圖意(先遮住大灰狼)

      1、圖上有誰?它們在哪兒?干什么?

      2、瞧,樹叢中躲著一只大灰狼。它想干什么?(揭開大灰狼的遮蓋紙)

      3、你從哪兒看出來?

      4、誰能用自己的.話把這張圖的內容講出來。

      B出示圖二,引導幼兒清楚講述

      發(fā)生了什么事?

      1、小豬拼命逃,他會喊什么?小鳥又會說些什么?請小朋友與同伴討論。

      2、個別幼兒交流,師隨機指導。

      3、現在老師當大灰狼,小朋友一起扮演小豬,好嗎?(師生合作,角色互換)

      C、鼓勵幼兒大膽想像營救方法

      1、小豬會不會被大灰狼吃掉?為什么?

      2、誰會幫助小豬?用什么辦法?(討論、交流)

      過渡:讓我們繼續(xù)看圖。

      D、出示圖三、圖四

      1、小豬有沒有被大灰狼吃掉?

      2、小動物是怎么幫助小豬的?

      3、師生表演。(師扮演大灰狼,生扮演小刺猬河馬)

      過渡:在大家的幫助下,大灰狼灰溜溜地逃走了,小動物們開心極了!

      4、小豬得救了,它會對小動物說什么?

      三、大膽說出自己的感受

      1、在這個故事中,你們喜歡誰?為什么?

      2、這個故事還沒有名字呢?誰來取一個?

      3、請個最勇敢的小朋友來講故事。

      4、老師也想來講故事了,想不想聽?(師完整講述)

      四、結束

      老師講的故事好聽嗎?那么我們把這個故事講給其他小朋友聽吧!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 觀察周圍環(huán)境中的標記,并說出這些標記的名稱和含義。

      2、知道火災的危害,知道簡單自救的技能。

      二、活動準備

      生活中尋找的'標記,圖片

      三、活動過程

     。ㄒ唬⿴熒餐^察搜集的標記,引起幼兒的興趣。

      1、說一說你在日常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見過這些標記?

      2、找出自己認識的標記并說說這些標記代表什么意思(如禁止吸煙、高壓電線、人行橫道、高壓電線、安全通道等)。

     。ǘ┙處熥x一則火災新聞,提問:

      1、新聞中說了一件什么事?

      2、火災給人們帶來了那些災難?

      3、火災是由那些因素引起的?

     。ㄈ┱J識易燃物和火種

      1、當易燃物遇到火種時容易引發(fā)火災,那小朋友們知道什么是易燃物嗎?(火柴、汽油、煤氣……)

      2、現在請小朋友找找看我們的活動室里有哪些物品是易燃物品。

     。ㄋ模┯懻摚喝绾晤A防火災

      小朋友們,我們已經共同認識了易燃物和火種,那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應該怎樣預防火災?

      禁止燃放鞭炮、禁止玩火

     。ㄎ澹┏鍪菊n件.請幼兒觀看自救常識

      1、撥打急救電話

      2、馬上開窗呼救

      3、用衣服壓住火苗

      4、立即披上用水打濕的衣服和被子

     。┯懻撊绾螒獙馂

      1、討論如果幼兒園里發(fā)生了火災,小朋友們應該怎么辦(以最快的速度離開火災現場到達安全的地方)

      2、了解逃生圖得重要作用,有了它就可以知道自己的位置,并盡快確定逃生路線。

      3、出示逃生圖,請幼兒觀察,找到自己所在班的位置、走廊通道的位置、大門的位置,貼上相應的標志,并畫出相應的逃生路線。

      4、請幼兒為幼兒園其他班的小朋友制作逃生圖。

      幼兒合作完成,在原有基礎上,貼上走廊、門、出口、可通過、不可通過等標志,并用水彩筆畫出為自己確定的逃生路線。

      四、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五、活動反思

      教師可組織幼兒進行一次模擬的逃生演習。要求幼兒聽到“警報”(哨聲)后,停止所有的活動,快速到教師身邊集合,一個接一個地撤離“危險地”(教室),到達“安全地帶”(操場)。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1.通過數的比較游戲,訓練幼兒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2.幼兒能夠以量為基礎感知不同數的大小,會按從小到大、從大到小給10以內的數排序。3.通過動手操作,幼兒喜歡參與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1.演示板一套。

      2.思維學具每人一套。

      活動過程:

      教師播放律動音樂,幼兒有序取思維學具入座。

      一、復習導入

      教師請幼兒一起從1數到10,再從10數到1,復習10以內數的正數和倒數。

      二、操作探索

      游戲一:比較量的'多與少

      1.教師向幼兒閃看兩張數字卡片(如6、8),每次閃看后讓幼兒在思維板上擺放相應數量的思維體。

      2.教師和幼兒一起手口一致地點數,比較兩組思維體的多少,并用語言表述,如:“1,2,3,4,5,6,第一排是6個思維體;1,2,3,4,5,6,7,8,第二排是8個思維體。8個思維體比6個思維體多,6個思維體比8個思維體少。”

      3.讓幼兒從數字卡片中找出數字6和8,擺放在相應數量的思維體旁邊。

      教師:“請小朋友猜一猜,數字‘6’和數字‘8’,誰大?誰小?”

      幼兒自由發(fā)表意見。

      教師:“為什么?”

      引導幼兒說出“8個思維體比6個思維體多,8比6大;6個思維體比8個思維體少,6比8小!

      游戲二:數字比大小

      教師向幼兒出示任意兩張數字卡片,讓幼兒說一說哪個數大,哪個數小,是通過什么方式知道的。

      引導幼兒思考后再動手操作,通過量的比較獲得大小的概念。

      游戲三:最大數,最小數

      教師向幼兒出示三張數字卡片,讓幼兒想一想最大的數是誰,最小的數是誰。

      如果幼兒說對了,請幼兒說一說為什么(如“2、5、7”三個數,幼兒可以說“2個、5個和7個相比,7個最多,2個最少,所以7最大,2最小”);如果幼兒說錯了,可以用思維體在思維板上為幼兒演示,引導幼兒通過比較量的多少找出大數和小數。

      游戲四:學習數的排列

      1.教師:“請聽題!

      幼兒:“訓練耳朵。”

      教師:“請快速拿出下列數字卡片:1、8、3、9、6。預備——開始!

      幼兒操作。

      2.教師:“請把這些數字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擺成一排!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觀察。

      請操作正確的幼兒說一說他是怎樣排出來的。

      3.教師在思維板的1-5排插放相應數量的思維體,讓幼兒將這些思維體按照從少到多的順序移至6-10排,驗證正確的排列順序為1,3,6,8,9。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的】

      1.通過觀察及幼兒自身的嘗試活動來認識時鐘,初步了解時針、分針之間的關系,掌握整點、半點并知道其規(guī)律,結合日常生活理解時鐘的用途。

      2.培養(yǎng)觀察力、思維力、動手能力及大膽嘗試精神。

      3.教育幼兒每天準時來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4.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動準備】

      1.創(chuàng)設“鐘表展覽館”的教學環(huán)境。

      2.人手一只可以撥動的小時鐘。

      3.反映幼兒一日生活內容的圖片(起床、上學、午飯、午睡等),時鐘演變過程圖片。

      4.可以用來自制鐘面的有關材料(如長短針、1~12的數字、各種形狀和造型的硬板紙或吹塑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嘗試情境,激發(fā)幼兒嘗試欲望

      邊聽“在鐘表店”里的音樂,邊把幼兒帶進“鐘表展覽館”,引導幼兒欣賞各種各樣的鐘表,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師:請小朋友仔細看看、找找、比比這些鐘表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再想想,工人叔叔和阿姨為什么要設計、制造這些鐘表?

      二、觀察活動

      通過觀察活動比較鐘表上時針、分針的不同,認識12個數字以及數字的排列位置。

      提問:

      1.每只鐘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狀的時鐘,幼兒找出鐘面上都有兩根針和1~12的數字)

      2.比比看,兩根針什么地方不一樣?(長短、粗細之分)它們的名稱叫什么?(了解時針、分針的名稱)

      3.鐘面上的數字排列位置是怎樣的?(認識典型的幾個數字位置12、9、3、6)

      三、幼兒第一次嘗試活動

      讓幼兒理解并掌握分針、時針與數字的關系(幼兒人手一只時鐘)

      提問:

      1.請小朋友看一看鐘面上時針和分針都指在哪一個數字上?(12上)

      2.請小朋友把時針從12撥到1上,看一看分針有什么變化?(分針從12走一圈又回到12)

      3.小朋友自己撥鐘試一試,然后把你的發(fā)現告訴大家。

      4.得出結論:當時針走一個數字(一格),分針就要走12個數字(一圈),這就是一小時。

      四、認識整點、半點,尋找和發(fā)現它們之間的規(guī)律。建立正確概念

      1.教師操作演示:一只鐘兩根針都指在12上;一只鐘時針撥到1上,分針撥到12上;另一只鐘時針撥到12和l的中間,分針撥到6上。

      2.提問:①三只鐘有什么地方不一樣?它們分別代表幾點鐘?②整點時,分針總是指在哪里?半點時,分針指在哪里?③想一想,2點整時,時針應在哪個數字上,分針應在哪個數字上?1點半時,時針指在哪里?分針應在哪個數字上?

      3.老師歸納:整點時,時針指在一個數字上,分針總是指在12上;半點時,時針指在兩個數字的中間,分針指在6上。

      4.小朋友第二次嘗試練習:①按老師的要求撥整點、半點;②結合日常生活圖片撥出整點、半點,小組中的幼兒互相檢查準確與否,并說一說時針、分針指向的數字。

      五、教師總結時鐘的有關知識內容

      六、幫助幼兒理解時鐘的功能,重點說明時鐘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1.提問:小朋友,你們家里有鐘嗎?你還在什么地方看見過鐘?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鐘呢?(啟發(fā)幼兒結合生活經驗或看圖片來說出鐘的用途)

      2.教師歸納:時鐘和手表都是計時工具,它可以告訴人們,現在是什么時間了,應該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幫助人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鐘是人類的好朋友。

      小朋友認識了鐘,可以按時起床,按時上幼兒園。老師可以根據鐘上的時間按時上課,按時做游戲,按時讓小朋友吃午飯,鐘的用處可大啦。

      七、出示時鐘演變過程的圖片,讓幼兒簡單了解從古到今計時器的變化,激發(fā)幼兒嘗試探索知識的興趣

      師:古時候沒有鐘,人們用沙漏、日晷、滴水的方法來計時。日晷在常州的天寧寺就有,小朋友可去看看。隨著科學的發(fā)展,聰明的叔叔阿姨設計、制造了各種各樣的鐘和表(鬧鐘、石英鐘、音樂鐘、工藝鐘、手表、懷表),給人類生活帶來方便,還可以美化人們的生活。小朋友,你們現在好好學習,長大后也來發(fā)明創(chuàng)造出更多更美的鐘和表,好嗎?

      【延伸活動】

      提供制作鐘的材料,鼓勵幼兒制作時鐘模型。

      【活動反思】

      《認識鐘表》這節(jié)課的目的旨在使幼兒認識時鐘,能區(qū)分時針、分針,了解鐘面上數字的排列規(guī)律,初步了解時針、分針的'運轉規(guī)律,認識整點、半點。為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我采用課件教學,使幼兒在保持興趣的同時更直觀、更主動的去掌握教學目的。整節(jié)課堂上幼兒學得主動,課堂氣氛熱烈,知識獲得與情感體驗同步進行。

      我用參觀鐘表店的方式引出課題,出示了形狀、大小、顏色不一的時鐘,引導幼兒充分觀察鐘面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孩子們一下子就找到了,七嘴八舌的說開了,課堂氣氛一下子就高漲了。

      接著,我引導幼兒先觀察并認識鐘面上的1—12個數字,重點認識12、3、6、9這四個數字的位置。了解12個數字的排列規(guī)律,知道這些數字是按順時針方向走。然后讓幼兒認識時針與分針,讓孩子們仔細看看這兩根針有什么不同,根據指針的長短、粗細辨別時針與分針。并通過實物演示,讓幼兒知道時針和分針之間的運轉關系,兩根指針朝著一個方向走,叫順時針方向,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通過演示,幼兒看得清晰明確,興趣濃厚。

      在認識整點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在課件中出示了12個整點的鐘面,讓幼兒自己通過觀察發(fā)現整點時時針在哪里,分針在哪里。接著我再出示幾個整點的鐘表讓幼兒鞏固對整點的認識。然后我就請他們拿出學具“企鵝鐘”聽老師報時,他們來撥一撥整點,這一環(huán)節(jié)因為有了實際操作,幼兒大多掌握得較好。

      活動的難點是認識半點,如何讓孩子輕松掌握難點呢?我采用了對比的方法:讓幼兒觀察整點、半點兩個時鐘,孩子們大多說出了整點的時間,亦有個別幼兒說出了半點的時間,我就請他來說說‘你是怎么看出來的?’最后我再來引導幼兒自己小結:半點時分鐘總是指向6,時鐘指在2個數字的中間。對于究竟是幾點半這個難點中的難點,我借助實物大鐘邊撥鐘邊解釋:看現在時針在4和5的中間,那么時針已經走過的數字4,有沒有走到數字5上,所以現在應該是4點半而不是5點半。當再出示課件請他們看看、說說幾點半時,發(fā)現孩子們大多掌握了半點。接著又讓幼兒看數字時間,自己 整個活動由淺到深、循序漸進,以游戲作引導,以幼兒操作為手段,讓幼兒從感知入手,以多媒體、實物教學具為媒體,給孩子清晰、準確的概念。在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為主體,在活動中遵循活動性原則,綜合運用發(fā)現法、游戲法,讓幼兒通過操作活動、言語活動,促進幼兒主動學習。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0

      一、活動目標

      1、在感受音樂結構的基礎上,探索用樂器表現三種不同的節(jié)奏型。

      2、知道使用圖畫可以幫助自己掌握并表現音樂

      3、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動作,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

      4、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5、通過肢體律動,感應固定拍。

      二、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雜技表演》(拋接球、轉呼啦圈、頂酒杯)。

      2、《巡邏兵進行曲》的音樂磁帶、錄音機。

      3、打擊樂器鈴鼓、碰鈴、圓舞板,投影儀、教棒。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幼兒探索三種不同的節(jié)奏型。

      教師用教棒指投影儀"拋接球",引導幼兒探索樂曲A段節(jié)奏型。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請你們看雜技表演,第一個節(jié)目叫"拋接球",我來唱樂曲,你們來為圖上的雜技演員拍手。待幼兒拍完后問:你們拍了幾下?有什么依據?

      教師指投影圖"轉呼啦圈",引導幼兒探索B段的節(jié)奏型。

      師:接下來請欣賞第二個節(jié)目"轉呼啦圈",請大家繼續(xù)為演員拍手伴奏。

      教師指投影圖"頂酒杯",引導幼兒探索C段的節(jié)奏型。

      師:現在這個演員在表演"頂酒杯"的節(jié)目。在剛才的兩個節(jié)目中,我們看到7個球拍了7下,看到3個呼啦圈拍了3下,那這幅圖應該怎么拍?3個酒杯拍幾下、3朵小花呢?酒杯和小花拍得一樣快還是有的快有的慢呢,為什么?(3個酒杯和3朵小花之間的'距離是不一樣的,距離短的節(jié)奏快,距離長的節(jié)奏慢。)

      2、教師引導幼兒完整地欣賞樂曲A、B、C段音樂。

      師:我這里有一段音樂,表現的就是今天看的雜技表演的事情,請你們聽聽有幾個演員在轉呼啦圈?幾個演員在頂酒杯?為什么?

      3、教師引導幼兒探索三種雜技可以分別用什么身體動作表示,并隨音樂演奏。

      教師啟發(fā)幼兒創(chuàng)編各個節(jié)目的身體動作并集體練習。

      師:拋接球可以用什么動作來做一做呢?轉呼啦圈、頂酒杯又可以怎么做呢?

      教師帶領幼兒隨音樂表演身體動作。

      師:我們跟著音樂將剛才創(chuàng)編的動作連起來做一做。

      4、教師引導幼兒探索配器方案,并進行打擊樂器演奏。

      師:今天小樂器也想表演節(jié)目,你們看表演"拋接球"時可以用什么樂器伴奏呢?轉呼啦圈、頂酒杯呢?

      教師指揮,幼兒分聲部進行打擊樂器演奏。

      師:現在請大家拿好樂器,我當指揮,請大家看好指揮、挺好音樂節(jié)奏進行演奏。

      幼兒交換樂器演奏。

      教學反思:

      用幼兒能聽懂明白的話語幫助幼兒理解。盡管只有短短20分鐘,寶貝們已經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內容和旋律,但人的記憶都有一定的遺忘規(guī)律,且幼兒的學習需要不斷重復,所以,還需要不斷的鞏固復習,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小百科:雜技,亦作"雜伎"。指柔術(軟功)、車技、口技、頂碗、走鋼絲、變戲法、舞獅子等技藝。現代雜技特指演員靠自己身體技巧完成一系列高難動作的表演性節(jié)目。"雜技"一詞,是1950年中國雜技團成立時,由周恩來總理定名的。

    【幼兒園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教案幼兒園大班教案及反思06-09

    幼兒園大班教案05-28

    幼兒園的大班教案08-26

    幼兒園教案大班10-26

    幼兒園大班的教案11-14

    幼兒園大班教案02-19

    【經典】幼兒園大班教案07-22

    幼兒園大班教案(精選)07-22

    幼兒園大班教案[精選]07-22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