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幼兒園教案模板合集十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教案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教案 篇1
備課日期 前學期的電腦備課
上課日期 10 月 10 日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了解有關太陽的概況。引導他們通過實驗研究在不同條件下獲取的太陽的光和熱的不同。
2、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對比實驗的能力。
教學準備
1、不同情景中的太陽和太陽像個大火球的近景掛圖或投影片、錄像資料。
2、溫度計若干、玻璃板、木反、反光玻璃鏡。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
師生活動
備注
一、導入新課
二、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研究太陽的光和熱。(在室外進行)
2、指導學生學習太陽的一般知識。
自然第七冊教案4、太陽
3、教師總結結束本課。
1、猜謎:“早晨東邊出,傍晚西邊落,永發(fā)光和熱,萬物離不了!边@個謎語你知道是說的什么嗎?(太陽)
2、提問:你能說說你看到的太陽是什么樣的,你覺得什么時候的太陽最好看?
我們一起看課本第12頁,你最喜歡哪一幅圖中的太陽?
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太陽。(板書課題)
。1)談話并提問:太陽每時每刻都在散發(fā)光和熱,你能結合生活動實際想想,在不同的情況下,地球上的物體獲得的太陽熱相同嗎?
。2)學生討論回答。
。3)談話:根據(jù)我們的經(jīng)驗,如果情況不同,物體獲得的太陽熱不會相同的。下面我們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三種不同情況下,物體獲得太陽熱的情況到底如何。
(4)閱讀課文,掌握實驗方法。
按①直射與斜射下;②透明物與不透明物遮擋下;③有反射光和無反射光下,分別加以指導與闡述。
。5)指導學生認識三種不同實驗的方法、要求,分配好小組、實驗項目,共同協(xié)作,作好記錄。
。6)學生分組實驗并匯報實驗結果。
。7)小結:①陽光直射下比斜射下物體獲得的太陽熱多。②透明物體遮擋下比不透明物體遮擋下,物體獲得的太陽熱多。③有反射陽光下比沒有反射陽光下,物體獲得的太陽熱多。這說明在不同情況下,物體獲得的太陽熱是不一樣的。
。1)談話:雖然我們經(jīng)常見到太陽,對太陽很熟悉,可它有許多的秘密我們都還不了解,比如你能猜想一下太陽離我們地球有多遠?太陽有多大?太陽溫度有多高嗎?(學生猜想并回答)
讓我們看課本第13—14頁,請你邊閱讀邊想想剛才同學們的猜想合不合理,并提出不太了解的問題讓我們一起來研究。
。2)學生閱讀并提出問題。
(教師要抓住學生的提問,通過打比方來指導學生理解一些具體的數(shù)據(jù),最后得出結論:正因為太陽如此的大,溫度如此的高,所以它蘊藏的能量很大很大)
。3)交流資料或觀看錄像。
。4)小結:①太陽是顆恒星(自己能發(fā)光發(fā)熱);②太陽距地球有1.5億千米;③太陽體積是地球體積的130萬倍;④太陽表面溫度6000攝氏度,內部溫度超過1500萬攝氏度;⑤太陽每秒發(fā)出的能量是現(xiàn)在地球上人們消耗的能量總和的1000萬倍;⑥太陽能量很大,取不盡,用不完。
課后感受
通過對太陽的了解,多數(shù)同學都能知道太陽看上去小的原因是太陽離我們太遠了。
幼兒園教案 篇2
一、 活動目的:
1、復習1-7的數(shù)字排序,幼教中班數(shù)學教案-復習7以內的數(shù)。
2、正確感知7以內物體的數(shù)量。
二、活動準備:
數(shù)量1-7的實物; 分別寫有1-7的動物頭飾7種; 1-7的數(shù)字卡每人一套; 地上畫有各種寫上數(shù)字的圖形。
三、活動與指導:
1、復習數(shù)數(shù)1-7和1-7的排序。
(1)、教師:今天圣誕老人帶來了七位客人,我們請他出來。
(2) 7位幼兒帶著動物頭飾出場,其他幼兒數(shù)出場的順序,按頭飾上的數(shù)字說出1-7的排序,復習認識1-7,幼兒教案《幼教中班數(shù)學教案-復習7以內的數(shù)》。
(3) “圣誕老人”帶來了一袋的禮物,“圣誕老人”拿出一種禮物,幼兒說出有多少。請個別幼兒點數(shù)看。
2、運用多種感官7感知以內的數(shù)量。
(1)、教師敲鈴幾下,幼兒說出相應的數(shù)字,并伸出相應的手指。
(2)、教師舉起一個數(shù)卡,幼兒輕輕拍手幾下。
3、游戲:站圖形。
音樂響起,幼兒按圖形里數(shù)字的數(shù)量多少站進圖形里。音樂停止,幼兒一起說出三角形里的是數(shù)字幾,有幾個人;正方形里的是數(shù)字幾,有幾人……。
4、幼兒操作,復習點數(shù)1-7的物體。
請幼兒數(shù)一數(shù),每行數(shù)量是多少,再按數(shù)字涂色。
幼兒園教案 篇3
幼兒園托班生活教案:打開嘗一嘗
活動目標:
1.樂意嘗試打開各種容器,感受不同容器的開啟方式。
2.讓幼兒通過操作擺弄,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鵪鶉蛋、橘子、巧克力、瑞士糖、開心果等食物
2.拉鏈袋、盒子、塑料瓶等各種食物的容器。
3.每人一只籮筐,濕巾紙。
4.小熊手偶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幼兒和老師一起做游戲,電話鈴響了。老師假裝接電話。
“你好,你找誰?哦,是小熊。有什么事?……請我們小朋友帶著娃娃一起到你家去做客?哦,你等一等我來問一問?”
老師問:“小朋友,小熊請我們帶著娃娃一起到它家做客,你們愿意嗎?”
“小熊,我們馬上就到你家去做客。再見。”
二、幼兒操作:
1、幼兒向小熊問好。小熊請小朋友坐。(老師套手偶)
2、幼兒圍坐在老師的周圍,老師展示托盤里的食品。
小熊:“小朋友,謝謝你們來我家做客。今天我為你們準備了許多好吃的東西,你們認識嗎?
3、幼兒看著包裝盒自由猜,說說是什么。
4、小熊:我把好吃的東西都藏在各種各樣的瓶子、罐子、盒子里,你有辦法吃到他們嗎?
(引導幼兒預測有沒有辦法吃到這些東西。)
5、幼兒嘗試打開各種瓶子、罐子、盒子(幼兒在背景音樂中愉快操作)。(幼兒在操作過程中老師關注以下內容:注意幼兒的習慣養(yǎng)成,如吃東西以前要擦手、剝下的果殼和包裝紙等要放在指定地方。巡回指導,幫助幼兒共同回憶自己的操作過程,即自己是如何打開盒子、瓶子的。鼓勵幼兒嘗試打開各種不同
的容器和包裝袋。邊操作邊說“打開來,嘗一嘗”。)
三、結束
1、錄音機放娃娃哭聲。
小熊問:“誰在哭?”,小熊找到娃娃問:“娃娃你怎么了?”
娃娃:“我不會開盒子”小熊:“娃娃不會怎么辦?”引導幼兒說出:“我來幫助你!
出示一只盒子請愿意上前的幼兒演示開啟的方法,進一步激起幼兒的探索欲望,引導幼兒回憶剛才使用過的各種手段,并逐一嘗試將它打開(交流經(jīng)驗,使其他沒有開啟這種容器的幼兒也掌握了這種經(jīng)驗,使得經(jīng)驗共享)。
2、師幼一起整理場地。
幼兒園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享受制作拼貼畫的樂趣。
2、學會運用拼貼的方式制作各種畫面。
3、能大膽的表達自己對畫的體會。
4、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5、體驗想象創(chuàng)造各種圖像的快樂。
活動準備:
一張拼貼作品,各種紙、剪刀、油畫棒、膠棒。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欣賞幼兒用書《克里奧爾的舞者》,請幼兒說一說:
畫面上有什么?
你能看出這幅畫是用什么做的嗎?
用了幾種顏色的紙?
介紹名畫的名字叫《克里奧爾的舞者》,引導幼兒欣賞、想象畫的內容。
你喜歡這幅畫嗎?為什么?
2、簡單介紹畫家的經(jīng)歷,讓幼兒了解:
畫家為什么會用拼貼的方法來作畫。
畫家為什么喜歡這樣的作畫方式。
3、展示更多的拼貼畫作品,投放不同的紙請幼兒觀察、觸摸,引導幼兒說一說:
這些紙摸起來一樣嗎?有什么不同?
你知道這些紙原來是做什么用的嗎?
我們可以用這些紙來做什么,能像畫家一樣拿它作畫嗎?
4、分組開始作畫,拼貼出各種造型,還可以簡單添畫,讓畫面更豐富。
5、把作品張貼起來,讓幼兒分享交流各自的作品。
活動延伸:
讓幼兒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完成一幅拼貼畫。
幼兒園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生病的同伴需要大家的關心。
2、能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生病同伴的關心。
3、愿意主動地關愛同伴。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回憶生病的感受,激發(fā)對生病同伴的關愛之情。
教師:你生病的時候有什么感覺,你最想誰?
教師:XX小朋友生病了,你想他現(xiàn)在會有什么感受,會想些什么?
教師:你想用方式表達對XX小朋友的關心?
2、 利用幼兒用書,學習關心生病的同伴。
利用幼兒用書,引導幼兒討論:XX小朋友最喜歡什么,我們可以為他做什么?。
3、教師和幼兒討論慰問的事宜。
教師引導幼兒討論慰問語。
教師說說打電話探望同伴時應注意的問題。
4、組織幼兒打電話問候生病的同伴,鼓勵幼兒主動表達自己對同伴的關心。
教師:我們可以問問他生了什么病?為什么會生。酷t(yī)生有什么建議?休息時需要做些什么?需要我們的幫助嗎?
5、學習關心身邊的親人、朋友和自己。
教師:我們身邊的親人、朋友生病了,我們應該怎么做?
教師:生病時很難受,要保護好我們的身體。那么,應該如何保護自己的身體呢?
幼兒園教案 篇6
設計背景
剛開學的時候正想著怎么開展《小溪流的歌》這個主題,但在一次組織幼兒戶外活動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幼兒對玩滑梯非常興奮,我靈機一動:“看到小朋友玩得這么高興,有一個好朋友忍不住了,它也想玩”。幼兒七嘴八舌:誰呀?快來呀?于是我就趁勢引出了這個主題,組織幼兒開展了這個語言活動。
活動目標
1、感受兒歌歡快、活潑的情緒,體驗與同伴共同學習的快樂。
2、初步理解兒歌內容和小溪流生動、活潑的形象。
3、學會有感情地朗誦兒歌。
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朗誦兒歌并理解兒歌內容,感受兒歌歡快、活潑的情緒。
難點:理解小溪流生動、活潑的形象。
活動準備
1、課前組織幼兒滑滑梯,讓幼兒體驗快速往下滑的感覺以及玩滑梯的快樂心情。
2、 每個幼兒主題活動圖畫書《小溪流的歌》1冊,圖畫紙1張,筆1支。
3、 主題錄音帶一盒。
活動過程
1、談話活動。
引導幼兒回憶、講述自己和同伴滑滑梯的趣事和感受。
2、看圖講述。
指導幼兒觀察《小溪流的歌》第一頁畫面,看一看、說一說圖畫上有什么,他們在干什么;小溪流從哪里流下來,小溪流和小鳥的表情看起來是怎么樣的 ;自己做什么事情的時候也會像小溪流和小鳥一樣高興。
3、欣賞兒歌。
。1)教師有感情地朗誦兒歌,提問:“兒歌的名字叫什么?兒歌里有誰?”鼓勵幼兒積極回答。
。2)教師播放兒歌錄音帶,讓幼兒欣賞兒歌,并向幼兒提問問題,啟發(fā)幼兒回答問題,并學一學小溪流的模樣,說一說小溪流滑滑梯的感覺。
。3)教師小結:小溪流是一個快樂的孩子,他一路唱,一路跳,嘻嘻哈哈地笑回家;小溪流是個頑皮的孩子,他把山坡當成滑梯,哧溜一下很突然、很快地從山頂滑到了山底,撲進河媽媽的懷抱里。
4、學念兒歌。
。1)教師逐句教幼兒念兒歌,再讓幼兒跟教師完整地念兒歌
(2)請幼兒翻開《小溪流的歌》第一頁,看圖念兒歌,鼓勵幼兒用像小溪流一樣快樂的心情來念兒歌。
。3)讓幼兒分組來念兒歌,加強對兒歌的朗誦,并表揚念得好的那一組。
5、活動延伸。
讓幼兒自由在紙上畫出小溪流高興滑滑梯的樣子,感受小溪流歡快、活潑的情緒。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的主要目標是讓幼兒學會朗誦兒歌,并理解兒歌內容,感受兒歌活潑、歡快的情緒,我通過看圖講述、欣賞兒歌、幼兒分組念兒歌、繪畫活動來進行這個活動,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幼兒能夠積極參與,特別是在學小溪流歡快的樣子以及分組比賽念兒歌的時候,活動氛圍很活躍,幼兒很高興,所以這節(jié)課我能夠達到了教學目標。
教學反思
《小溪流的歌》是著名兒童作家嚴文井的一篇童話。全文較長,但作者的寫作意圖十分明顯,他用擬人的手法歌頌了小溪流勇往直前、永不停留、奮斗不息的精神。
本課雖篇幅較長,我先讓孩子們自己朗讀課文三遍,了解小溪流是怎樣一步步成長壯大的,即小溪流成長為小河,再到大江、海洋。再分角色朗讀課文后,讓孩子們從課文中找出最能體現(xiàn)小溪、小河、大江、海洋特征的詞語,并能結合文中的相關詞句說說自己的理解,最后再揣摩途中遇到的勸阻者的形象。提出中心話題——小溪流的歌是一首怎樣的歌?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再集體交流。
這篇課文的切入點為“小溪流唱的是一首怎樣的歌”?這為學生在探究主題時尋找到一條捷徑。課堂上,學生圍繞這個問題的發(fā)言很積極,對道理理解得很透徹,很快進入了學習狀態(tài)。這樣既培養(yǎng)了他們的想象力,又激發(fā)了他們探究問題的興趣。教學條理比較清楚,一點點循序漸進。
雖然表面看孩子們學習興趣很濃,對課文內容理解卻不是很到位,沒有理解烏鴉、枯樹樁、泥沙、沉船等的代表意義,也就沒明白文中一些詞語的感情色彩,對“詞語的感情色彩”沒有理解,這是這節(jié)課最大的失敗之處。
幼兒園教案 篇7
整篇兒歌分為6節(jié),每一小節(jié)淺顯易懂,讀起來朗朗上口,在學習中又滲透了自然小常識。為了較好的突出教材特色,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本課教學中我注重以下三方面的教學:
一、注重學生良好讀書習慣的培養(yǎng)。
在自讀課文時,對學生提出最簡單實在的要求并引導他們在讀書中自己解決字音問題,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隨后分小節(jié)檢查自讀情況時,師生一起認真聽,幫助讀書的同學讀準每個字音,這不但做到了師生共同參與學習過程,
二、注重識字的教學,培養(yǎng)自主合作識字的能力。
在分析教材時,我根據(jù)學生認知規(guī)律及水平將本課生字分類,一部分較容易的可以通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既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字,如字加字、換偏旁、數(shù)筆畫、組詞、造句、編兒歌、編謎語、講故事等多種識字法,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在和同桌合作識字中又培養(yǎng)了合作精神。另一部分較難的,在老師指導下隨文學習。如將最難的戴字用一個有趣的謎語打出:一個土一個田,共字在下面,左邊斜鉤加一撇,別忘帶個點。不但減低了難度,學生還興趣盎然,記憶深刻。這樣通過兩個階段的識字,學習呈現(xiàn)了梯度,降低了難度。在最后,設計有趣的識字游戲讓學生玩中鞏固,識字效率大大提高。
三、注重讀的教學,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獲得獨特的情感體驗。
老師引導學生通過多次扎扎實實地讀書,達到了在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的目的。學生從自己讀到聽讀再到自己讀,從需要別人幫助到讀得流暢再到獲得自己的獨特的情感體驗,這個過程是多么重要!其實讀書的過程既是學生識字的過程,又是學生積極思維、獲得情感體驗的過程。
1、指導朗讀,欣賞詩歌的語言美
為了讓學生能發(fā)揮其創(chuàng)造潛能,讀書是必要的基礎。但如何讀才能有效的利用時間并使學生感受詩歌的美呢?我采取了多種的形式:
(1)選擇精美的彩虹圖片,創(chuàng)設情景讀
(2)教師適時的范讀幫助低段學生更好掌握朗讀要領。
(3)學生練讀怎樣將詩歌的美讀出來。
(4)同桌互讀,讀出美感。
(5)全班交流,教師隨機指導。
(6)男女生比賽朗讀詩歌等。
2、在讀的基礎上,利用多媒體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為了拓展孩子的思維和培養(yǎng)說話能力,我結合讀課文,創(chuàng)設了以下幾個活動:(一)看彩虹圖片模仿課文的句式向彩虹提問題。(二)你覺得彩虹像什么?(三)彩虹雖然消失了,可小朋友都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留下了彩虹。誰來說說你是怎樣留住他的?其中你覺得彩虹像什么?和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留下了彩虹的活動受到了學生特別的喜愛。他們幾乎是毫不思索地根據(jù)自己平時的生活體驗來說的,如:①彩虹像一條色彩斑斕的大蟒蛇②彩虹像媽媽的絲巾③ 彩虹是仙女生的小寶寶的搖籃④彩虹是五彩的彩帶⑤彩虹是彩色的香蕉⑥彩虹是五彩繽紛的彎月亮這些極富個性和想象力的話語,正是學生們創(chuàng)造力展現(xiàn)之處,也充分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課后我想,假如我沒創(chuàng)設這個活動,那多可惜呀!在后來學生們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留下彩虹的活動中,有些孩子用繪畫或剪紙的形式留住了彩虹,有的朗誦起有關彩虹的兒歌,有的介紹關于彩虹的小實驗童趣十足,想象奇特。
上了這一課,我更深地感受到,課程改革實驗教材正為老師提供了很多創(chuàng)造空間。課堂要充滿活力,離不開學生和教師的合作努力。在今后的日子里就看我們如何去更上一層樓了。
幼兒園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故事,了解青蛙的本領和作用,知道青蛙與我們人類的關系。
2.會大膽勸小男孩放飛小青蛙,增強幼兒的語言表述力。
3.在體驗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關愛小青蛙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1.課件。
2.遮光布2塊、小青蛙。
活動過程:
一、體驗青蛙在大自然中自由跳躍的感覺。
(放青蛙叫錄音)師:聽,誰來了呀?原來是一群小青蛙唱著動聽的歌跳來了。讓我們也變成快樂的小青蛙來玩一玩吧。ㄒ魳仿Вㄓ變郝犞魳纷杂商。)
二、分段欣賞課件,了解故事情節(jié)。
。ㄒ魳吠,捕蛙聲,放課件)
1.師:哎呀不好了,發(fā)生什么事情啦?小青蛙是被抓到哪里去了?他在袋子里會有什么感覺?
2.體驗小青蛙被抓的感覺。
師:“小青蛙被關在袋子里,會是什么感覺?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吧。(邊說邊帶領幼兒往中間走)小青蛙慢慢的游呀游,游到池塘里,跳到了荷葉上。忙碌了一天的小青蛙們有點累了,蹲下來休息一會。天慢慢的黑了,小青蛙們一個個都睡著了!保ǚ朋w驗音樂)體驗語:天慢慢的黑了,小青蛙們都進入了甜甜的夢鄉(xiāng)。突然,一張大網(wǎng)把他們罩住了。 哎呀,我們怎么會在這里的?這是什么地方,怎么黑黑的,氣也透不過來,爸爸媽媽你們在哪里呀?他們會放我們嗎?他們會把我們吃掉嗎?我們還能出去嗎?天哪,誰來救救我們呀。)
3.提升被關在黑袋子里的感覺。
師:“你被關在黑袋子里有什么感覺?”
小結:“是的,小青蛙被關在黑袋子里,非常的痛苦,沒有自由,不能回到大自然里去,沒有小伙伴,非常的孤獨,那么會是誰抓小青蛙的呢?”
4.欣賞第二段課件,了解小男孩抓小青蛙的原因。
師:小青蛙被關在袋子里很難受,很孤單,那么,小哥哥為什么還要抓小青蛙呢?
小結:對了,青蛙是益蟲,能幫莊稼抓害蟲。青蛙的身體里有很多的寄生蟲,人吃了要得病,青蛙的身體里還有阻礙神經(jīng)發(fā)育的壞東西,人吃人會得癡呆,F(xiàn)在你們知道青蛙能不能吃了?
5.欣賞第三段課件,勸說小男孩放青蛙。
。1)媽媽勸說小男孩放青蛙提問:媽媽是怎么勸小男孩的?
(2)幼兒勸說小男孩放青蛙師:現(xiàn)在小男孩不愿意放青蛙,這可怎么辦呢?請你們也來勸勸他,讓他主動將小青蛙放回到大自然吧!先和你的好朋友說一下。(先討論后個別。)
。3)小結:我們成功了嗎?為我們自己鼓鼓掌。
青蛙是我們的好朋友,能為我們消滅害蟲,有了它們,田里的莊稼才能長得好,我們可不能把它抓起來吃掉哦。
三、放小青蛙,大膽表述對小青蛙的關愛之情。
1.歡送小青蛙,大膽表述對小青蛙的愛意。
師:現(xiàn)在小男孩子把小青蛙交給了我們,等一會我們一起到外面去放小青蛙。在它離開之前,我們每人去和它說一句告別和祝福的話吧。(放音樂)
2.師:你們的祝福小青蛙都聽到了,孩子們,現(xiàn)在就讓我們用行動去證明我們對小青蛙的愛吧,讓我們的青蛙朋友自由地回到田野里,回到大自然吧!
活動延伸:
放飛小青蛙,共同體驗回歸自然的快樂。
幼兒園教案 篇9
【設計意圖】
編花籃是我們小時候經(jīng)常玩的游戲,趣味性強,操作簡單,不需要什么器械,它不但能鍛煉幼兒單腿站立、單腳跳躍的能力,還能促進幼兒之間的相互團結,培養(yǎng)他們之間的感情,是孩子們非常喜愛的游戲。
【活動目標】
1、鍛煉幼兒單腿站立、單腳跳躍的能力。
2、通過游戲提高孩子們的合作能力,培養(yǎng)他們互相協(xié)調、團結友愛的精神。
【活動準備】《健康歌》光盤、一塊平坦的場地。
【活動過程】
一、準備活動
播放《健康歌》,幼兒隨著《健康歌》的音樂在教師的指導下做熱身運動。
二、 游戲指導
1、孩子們先手拉手站好,其中一名孩子將自己的一只腿放在旁邊兩孩子的手上,單腿站立。
2、孩子依次將自己的一條腿放在另一小孩的腿上,所有孩子將腿搭好后,最先那個孩子的腿放在最后一名孩子的腿上。
3、開始游戲,邊單腿跳邊唱兒歌:“編、編、編花籃,花籃里面有小孩,小孩的名字叫花籃”。
三、游戲規(guī)則:
1、參加游戲的人數(shù)在三人以上。
2、若有一個小孩的腿掉下來了,游戲必須重新開始。
四、放松活動
幼兒在音樂的伴奏下,活動活動四肢,使身體完全放松。
【活動延伸】回家和小朋友們繼續(xù)玩《編花籃》的游戲。
【活動反思】孩子們很喜歡編花籃的游戲,能積極、踴躍的參與到活動中來,活動鍛煉了幼兒單腿站立、單腳跳躍的能力,培養(yǎng)了他們之間的感情,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幼兒園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了解小蝌蚪的特征。
2.樂意和教師一起表演,感知體驗自由游動的小蝌蚪。
活動準備
課件:趣味練習--養(yǎng)蝌蚪
趣味練習
活動過程
1.出示趣味練習卡,幼兒觀察小蝌蚪。
教師:畫面上有什么?小蝌蚪是什么樣子的?
2.認識小蝌蚪的特征
小蝌蚪的頭長得什么樣?
有幾個黑油油的眼睛?
小蝌蚪的后面有幾條尾巴?
小蝌蚪在水里是怎么游的?
3.請幼兒模仿小蝌蚪在水里游的動作。
4.教師:我們看看小蝌蚪長大后會變成什么樣子?
觀察圖片
了解小蝌蚪長大后變成青蛙。
5.教師:你們喜歡小蝌蚪嗎?我們來畫很多的小蝌蚪,把它們放在池塘里好嗎?
6.幼兒畫蝌蚪,用線條畫出大大的腦袋,小小的尾巴。
7.養(yǎng)蝌蚪,把幼兒的作品放在展板上(池塘)。
【【實用】幼兒園教案模板合集十篇】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模板合集十篇04-05
幼兒園社會教案模板合集十篇04-05
【實用】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合集九篇04-04
【實用】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模板合集九篇04-06
【實用】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模板合集10篇04-06
【實用】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合集10篇04-05
【實用】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模板合集5篇04-05
實用的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合集九篇04-05
【實用】幼兒園音樂活動教案模板合集五篇04-04
幼兒園社會教案合集十篇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