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五年級《萬里長城》教案設計
【內(nèi)容摘要】
本課例是在互聯(lián)網(wǎng)開放環(huán)境下的小學語文拓展閱讀實踐課。本課以《萬里長城》一文為基點,引發(fā)出開展以“游世界名勝”為主題的拓展閱讀學習活動。充分利用各種教育站,通過便捷、資源豐富的網(wǎng)絡,讓學生扮演導游、游客或其他主體參與型的社會角色,通過收集閱讀有關某一世界名勝的大量資料,了解并體驗那里的人文景觀、歷史故事、文化氣息、風俗習慣等,從自己特定的視角形成獨特的感受與觀點,并以不同的形式向大家闡述,以求在拓展閱讀的主題活動中進一步鞏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本課例屬于情境回歸性質(zhì)的拓展閱讀學習,包含著課例提出背景、教學目標、教學資源、設計思路、探究過程五大部分,并后附教學總結(jié)反思一則。
一、課例提出背景
互聯(lián)網(wǎng)以其全新的技術(shù)特質(zhì)介入教學,它的便捷性、交互性、超時空性以及對資源的共享分配方式,對我們的教育觀念、學習方式、師生關系、教學模式,乃至對整個課程與教育體系,產(chǎn)生了前所未有的沖擊。龍游西門小學早在2000年就建立了四個多媒體實驗教室,并在原有的基礎上添設一個計算機教室,全都已加入廣電網(wǎng)。次年學校又建立了局域網(wǎng),完成完善好學校自己的網(wǎng)頁。今年學校又添置筆記本電腦、數(shù)碼相機等較先進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配置。鑒于此,我們也應時開展了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小學語文閱讀和寫作方面的實踐探究活動,并取得了些較為顯著的研究成效。本課例就是在這樣的前提下誕生的。
《萬里長城》(六年制義教版第9冊第11課)是一篇介紹我國古代最偉大的建筑物的說明文。全文按“總—分—總”的寫作思路分為三個部分,其中第二部分重點介紹長城的三大特點:(1)氣魄雄偉。(2)年代久遠。(3)工程浩大,施工艱難。最后部分由物聯(lián)想到人,寫長城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因此本文是一則進行熱愛祖國、激發(fā)民族自豪感教育的'好材料。學生們在學習本篇課文過程中充滿著強烈的好奇心,產(chǎn)生了想了解全國乃至全世界名勝古跡的愿望。為此,我們設計了一系列游世界名勝為主題的拓展閱讀課,應用網(wǎng)絡,開展了一次十分有趣的“世界之旅”。,
二、教學目標
(一)情感目標
1、通過閱讀與主題相關的信息資料,激發(fā)學生了解世界名勝古跡的求知欲;
2、通過自己選擇的閱讀專題,培養(yǎng)學生體驗景點特有的自然環(huán)境與人文景觀、歷史故事,形成自己獨特的感受,并對之產(chǎn)生喜愛之情;
3、在教師的引導下,體驗名勝所特有的文化氣息和民族風俗;
4、在學習的過程中,提高學生分工與合作的意識和習慣,初步培養(yǎng)自我反思的精神。
。ǘ╅喿x目標
1、通過學生廣泛閱讀,讓學生在閱讀中找到自己最喜愛的世界名勝,粗知文章大意,并能用文中關鍵詞句來概括描述1-2個名勝的自然環(huán)境、人文景觀、歷史故事等。通過深入閱讀,學生能找到與研究專題相符合的資料,并能從自然環(huán)境、人文景觀、歷史故事等2-3個方面,選擇、摘錄相關的語句、段落,按照順序整理,并寫上1-2句自己的感受,做成讀書卡片。有重點、有選擇地用不同方式向大家介紹讀書卡片;
2、根據(jù)景點的特征,參考例文,以導游、游客及其他社會角色,完成有關某一景點自然環(huán)境、人文景觀與歷史故事的導游報告、游記,并以此內(nèi)容為依據(jù),制成一組圖文并茂的演示文稿;
3、通過展示反思,請學生以各種形式、不同角色進行流暢表達、培養(yǎng)他們認真傾聽的習慣,提高學生的質(zhì)疑評價能力。
(三)技能目標
1、提高學生上網(wǎng)瀏覽、查詢、篩選資料的能力,能較熟練使用搜索引擎工具;
2、提高學生應用BBS發(fā)帖子的技能;
3、提高學生應用word、powerpoint制作圖文并茂的讀書卡片、演示文稿,并能用上2-3個超鏈。
三、教學資源
。ㄒ唬┚W(wǎng)絡資源:為使學生能較快地查詢資料,教師為學生在校園網(wǎng)超鏈了許多相關網(wǎng)絡資源以便于他們尋找資料。這些資源中不僅有豐富的導航資源,還有便于學生結(jié)合專題查找的具有搜索引擎功能的泛在資源.
。ǘ┪淖仲Y源:為了能更充分地開展探究活動,我們鼓勵學生到書店、圖書館查找資料,閱讀了許多文字資源,如:《失落的文明》、《走進非洲》、《世界名勝大觀》等等。
。ㄈ┤肆Y源:在開展拓展閱讀教學的同時,青年語文教師、計算機教師甚至有一技之長的家長都可作為人力資源,輔導他們順利開展專題學習。而且,大多數(shù)學生都已事先請家長或老師指導,大人們和學生們一起進行探索研究,并作適時適度點撥。
四、設計思路
本課例的教學活動不僅打破了學科的界限,而且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時空概念。主題式的學習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有助于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主要學習過程分為四個階段:
1、廣讀。在閱讀原文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廣泛閱讀、快速瀏覽適度組織的信息資源,提出自己的研究意向,并確定相應專題。
2、深讀。學生就自定的研究專題,搜尋相關資料深入閱讀,在感悟與理解的基礎上制作讀書卡片進行歸類與整理。
3、協(xié)作。根據(jù)自己所搜集的專題信息分析比較、提取要素,形成觀點,小組同學合作構(gòu)思并完成作品設計。
4、反思。學生用不同的方式展示作品、表達觀點,并反思自己學習的全過程。
五、課前準備
1、設計好實用美觀的讀書卡;
2、搜集世界各地名勝古跡的信息資料,做好超鏈,建立主題學習資源庫;
3、成立合作學習小組(唐老鴨小組、米老鼠小組、史努比小組、奧特曼小組)
六、探究過程
。ㄒ唬⿲ёx——廣讀階段
1、學生根據(jù)已供的信息源點擊自己喜歡的網(wǎng)頁進行瀏覽。
師: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個地方的名勝古跡?為什么?
2、學生確立自己的研究主題,發(fā)帖子告訴大家。同時每個小組都有自己的指導老師。
(二)分工——深讀階段
1、研究成員開始從不同社會角色的角度擔負起專題研究,進行有選擇地閱讀有關資料。
例如:唐老鴨小組的同學分別擔任了考古學家、地理學家、歷史學家等社會角色。如擔任考古學家的許楠針對埃及木乃伊的作用、制作過程等展開了資料的搜尋;擔任地理學家的洪澤浚一頭埋進了古埃及的地理位置的資料中,把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劃分區(qū)域、金字塔的坐落位置以及為何這樣分布等了解得清清楚楚;擔任歷史學家的洪夢求則把研究重點放在金字塔的構(gòu)造之謎上,不僅從網(wǎng)上找到了許多建造金字塔的傳聞,還從別處覓到一本本相關的文字資料。
2、對已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匯總。
。ㄈ┱稀獏f(xié)作階段
1、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對收集的資料進行篩選,尤其對學生收集到的資料過于煩瑣復雜,建議學生選擇有代表性的藝術(shù)特質(zhì)進行介紹。如北京故宮里的藝術(shù)品有很多,不可能一一介紹,只能有選擇地展示。
2、除了篩選,還要對資料進行加工。如:史努比小組把收集到有關非洲的風土人情,編成了一個個引人入勝的小故事,講解的同學還能模仿趙忠祥主持人娓娓講述,音色甜美,很吸引人;奧特曼小組還把觀世界音樂之都——維也納的感受匯編成詩歌進行朗誦,學生們沉浸虛擬的旅行中。
3、個別有特長的學生將收集的資料整合后,制作成讀書卡或用powerpoint制成演示文稿,有的甚至制成簡單的網(wǎng)頁。
。ㄋ模﹨R報——反思階段
1、各小組將本次網(wǎng)絡之旅的收獲以專題研討會形式向全班同學作匯報,匯報形式有:朗誦、唱歌、小品、演講等。
2、全班同學對本次活動進行評價,評出“最佳網(wǎng)蟲”“最佳表演”“最佳制作”三大獎項。
3、獲獎學生對本次活動進行總結(jié),介紹相關經(jīng)驗及需要改進的地方。
【小學語文五年級《萬里長城》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五年級《萬里長城》教案10-29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設計03-15
小學五年級語文《看!方贪冈O計02-02
小學五年級語文《窮人》教案設計02-22
小學五年級語文鯨教案設計02-22
小學語文五年級《囑咐》教案設計10-01
小學語文《知音》教案設計06-20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設計:晏子02-02
白楊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案設計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