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爬山虎的腳》四年級語文教學片斷賞析
《爬山虎的腳》是冀教版、人教版、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的課文,也是滬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的課文。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爬山虎的腳》四年級語文教學片斷賞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片斷
師:同學們,我們一起來看看課文中是如何描寫爬山虎的腳的。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寫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和顏色的句子。
。▽W生自由朗讀后)
生 1:“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 這句話寫出了爬山虎腳的位置和形狀。
師:你找得很準確。那從這句話中,我們能想象出爬山虎的腳是什么樣子的嗎?
生 2:我覺得爬山虎的腳就像蝸牛的觸角一樣,細細的,長長的。
師:非常好!那作者把爬山虎的腳比作蝸牛的觸角,有什么好處呢?
生 3:這樣可以讓我們更形象地理解爬山虎腳的形狀,感覺很生動。
師:沒錯,這就是比喻句的妙處。那爬山虎的腳是什么顏色的呢?
生 4:“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 這句話寫出了爬山虎腳的顏色是嫩紅的。
師:很好。那現(xiàn)在我們來總結(jié)一下爬山虎腳的特點。誰來說一說?
生 5: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葉柄反面,形狀像蝸牛的觸角,顏色是嫩紅的。
師:你總結(jié)得很全面。接下來,我們再仔細讀一讀這一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來描寫爬山虎的腳的。
。▽W生再次朗讀后)
生 6:作者是先寫了爬山虎腳的位置,然后寫了形狀,最后寫了顏色,是按照從整體到部分的順序?qū)懙摹?/p>
師:你真聰明!這種觀察和描寫的順序非常清晰,讓我們很容易就了解了爬山虎的腳。那同學們,你們在生活中有沒有觀察過其他植物的某個部位呢?可以像作者這樣說一說。
賞析
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教師通過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自主找出描寫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和顏色的句子,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積極思考,主動參與課堂,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巧妙運用比喻手法:教師引導學生關(guān)注作者把爬山虎的腳比作蝸牛的觸角這一比喻句,讓學生體會比喻句的生動形象,不僅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了爬山虎腳的形狀,還讓學生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提高了學生對修辭手法的認識和運用能力。
注重總結(jié)歸納:在學生找出相關(guān)語句后,教師引導學生總結(jié)爬山虎腳的特點,使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同時,讓學生思考作者的描寫順序,進一步培養(yǎng)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寫作技巧。
聯(lián)系生活實際:教師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觀察其他植物的部位并進行描述,將課文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jié)合,拓寬了學生的思維,增強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這個教學片斷通過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分析文本、總結(jié)歸納和聯(lián)系生活,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了語文知識,提高了語文素養(yǎng)。教師的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問題設(shè)計富有啟發(fā)性,能夠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一個較為成功的教學片斷。
作者介紹
葉圣陶(1894年-1988年),原名葉紹鈞,字秉臣,漢族人,江蘇蘇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編輯家、文學、語文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解放后,葉圣陶曾擔任出版總署副署長、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教育部副部長。他也是第六屆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委員、民進中央主席。葉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歲。
【《爬山虎的腳》四年級語文教學片斷賞析】相關(guān)文章:
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設(shè)計04-23
爬山虎的腳語文教學反思06-28
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設(shè)計5篇04-23
四年級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反思06-17
四年級語文《爬山虎的腳》教學實錄08-16
《爬山虎的腳》教學設(shè)計05-25
爬山虎的腳教學設(shè)計09-10
爬山虎的腳的教學設(shè)計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