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棗核》教案(精選12篇)
作為一名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棗核》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棗核》教案 1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認識爹、勤等7個生字,重點指導讀好“衙”字。
2.默讀課文,用自己的話復述這個故事。
3.試著續(xù)編這個故事。
教學重點:
體會棗核的機智和勇敢。
教學準備:
教師:搜集圖片,制作課件。
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題解題
1.讀了課題,你能想到什么?
(棗核就是棗的核。)
2.啟發(fā)談話: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個叫棗核的孩子的故事。
大家想知道這個孩子為什么叫棗核,這個孩子身上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28課《棗核》
【設計意圖:通過設疑,激發(fā)學生對故事的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生字詞。
爹娘勤快扶犁衙役牲口官府
。1)指名讀,齊讀。
。2)重點指導“衙”的讀音,讀yá,舊時官署的稱呼。
3.指名讀課文,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棗核是一個像一般大小的孩子。他既又,比正常的孩子還。但有一次,他幫鄉(xiāng)親們將縣官奪了回來,可闖下了,被官府。最后,棗核憑著自己的和成功地離開官府。
【設計意圖:由于三年級的學生的概括能力還不夠強,采取填空法可降低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難度,降低學習的難度!
三、再讀課文,感悟理解
1.默讀課文,想一想:棗核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畫出相關語句。
2.小組討論。
【設計意圖:這篇課文生動有趣,但是篇幅較長,適合小組合作學習。小組討論時,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學習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學習、獨立思維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
3.匯報交流:
。1)棗核是一個勤勞能干的孩子,從哪里能看出來?
出示相關句子:
棗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學了很多的本領。他能扶犁,能趕驢,柴比別人打得多,因為別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他一蹦就能蹦到屋脊那么高。
。2)棗核是一個機智、勇敢的孩子,從哪些事情中能看出來?
(從幫鄉(xiāng)親們奪回牲口和機智脫險兩件事情中可以看出來。)
。3)棗核是怎樣幫鄉(xiāng)親們奪回牲口的?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
a.等衙役們睡著了,棗核解開韁繩,又一蹦蹦到驢耳朵里,“哦喝!哦喝!”大聲吆喝著趕驢。
b.鬧騰了一陣,衙役們什么也沒搜著,剛剛躺下,又聽到了吆喝聲:“哦喝!哦喝!”
c.折騰了大半夜,衙役們困得很,有一個衙役頭子說:“不用管它,不知是個什么東西在作怪,咱們睡咱們的覺吧。”這時候棗核從驢耳朵里跳了出來,把門開開,趕著牲口回到了村子。
。4)棗核是怎樣機智脫險的?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
a.衙役們拿出鐵鏈來綁棗核,噗的一聲,棗核從鐵鏈縫里蹦了出來,站在那里哈哈大笑。
b.衙役們打這面,棗核蹦到那面去,打那面,棗核蹦到這面來,怎么也打不著。
c.棗核這次不往別處蹦,一蹦蹦到了縣官的胡子上,抓著胡子蕩秋千。縣官直喊:“快打!快打!”衙役一棍打下去,沒打著棗核,卻打著縣官的下巴骨啦,把縣官的牙都打了下來。滿堂的人都慌了起來,跑上前去照顧縣官去,棗核大搖大擺地走了。
四、深入體驗,深入理解
1.你喜歡棗核嗎?為什么?
2.讀了這一篇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
五、梳理內容,復述故事
1.這個故事非常有趣,你能根據(jù)板書提示,加上自己的想象講一講這個故事嗎?
2.學生復述故事。
六、回顧課文,續(xù)編故事
1.棗核大搖大擺地走了之后,還會發(fā)生怎樣的故事呢?你能接著往下講嗎?
2.學生練習,續(xù)編故事。
板書設計:
28.棗核
名字來歷
勤快能干
救出牲口
順利脫險
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棗核》教案 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會認10個生字,掌握多音字“折、漲”。
2.能正確、 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1.默讀課文,首先明白“棗核”指的是什么,然后弄清楚課文寫了哪幾件事情,表現(xiàn)了棗核怎樣的品質。
2.能用自己的話復述這個故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棗核的聰明和勇敢。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會認10個生字,掌握多音字“折、漲”。
2.默讀課文,然后用自己的話復述這個故事。
教學難點
感受棗核的聰明和勇敢。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民間故 事是充滿幻想的故事,要么故事里的人物擁有特異功能,要么主人公是擬人化的動植物,故事的情節(jié)有超自然的性質。民間故事一般是人們用口頭形式傳播而流傳下來的,故事一般體現(xiàn)著人們的美好愿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叫《棗核》的民間故事。
二、字詞學習,基礎積累
1.教師范讀課文中的生字。重點指導邊音“犁”,翹舌和后鼻音“牲”、多音字“折、漲”的讀音。
2.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圈畫生字詞,借助字典解決生字詞。
3.檢查自學情況,教學生字新詞。
(1)歸類識字。
歸類示例:
亥-核(核心)-咳(咳嗽)-該(應該)
利-犁(犁地)-梨(梨子)-俐(伶俐)
生-牲(牲口)-勝(勝利) (2)多音字。
折
zhē:折騰 折跟頭
zhé:折斷 損兵折將
shé:折本 枝折花落
漲
zhàng:漲紅 頭昏腦漲
zhǎng:漲價 水漲船高
辨析:“折”表示“翻轉,倒騰”時讀zhē,如“折騰”; 表示“斷”“虧 損”或姓氏時讀shé,如“折了、折本”;表示“斷,弄斷”“損失”“彎轉,屈曲”等意思時讀zhé,如“折斷、打折、損兵折將”。
“漲”表示“體積增 大”“彌漫”“多出來”“頭部充血”時,讀zhànɡ,如“豆子漲了、煙氣漲天、頭昏腦漲”;表示“水 量增加,水面高起來”“價格提高”時,讀zhǎnɡ,如“水漲船高、漲價”。
三 、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棗核”指的是什么?
明確:
指的是主人公的名字。
2.“棗核”這個名字是怎么來的?
明確:
因為棗核剛出生時只有“一個棗核那么大”,所以夫妻倆就給孩子起名叫“棗核”。
3.課文寫了棗核的哪幾件事?
明確:
第一件事:棗核 一直沒有長,但是很勤快,天天干活,學了很多的`本領。第二件事:棗核不僅勤奮,而且聰明,設法幫大家解救了牲口。第三件事:棗核解救牲口后引起縣官的責難,于是他智斗縣官! ∷摹⒄n文研讀,突破重難
1.閱讀第2自然段后思考:一年又一年過去了,棗核有什么變化嗎?爹娘心情如何?
明確:
一年又一年,棗核一點兒也不見長。爹娘都很為他擔心、發(fā)愁,覺得棗核長得太小,什么也做不了。
2.面對爹娘的擔心,棗核是怎么反應的?由此可以看出什么?
明確:
棗核安慰爹娘說,自己可以做事情。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懂事的孩子。
3.棗核做到對爹娘的了嗎?他都學了哪些本事?
明確:
做到了。他能扶犁,能趕驢,柴比別人打得多。
4.當大伙兒的牛、驢被官府牽走,棗核說他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猜猜看,此時大家都是怎 么想的?棗核心里又想著什么?
明確:
有的人可能會想:“人長得小,口氣卻挺大,真能吹牛!”棗核心里可能想:“此時不和你們爭辯,等我牽回了牲口,你們一定無話可說!”
5.棗核解救牲口時,為什么不直接牽走,而是折騰了大半夜?
明確:
因為這么多的衙役看守著,想直接牽走牲口是不可能的,只有等到衙役們累了,沒精神看守了,才能安全地把牲口牽走。
6.棗核成功牽走了牲口,印證了文中的哪句話?
明確:
第4自然段中的“棗核不光勤奮,也很聰明”。
7.用“不光……也……”造句。
明確:
示例一:小明不光學習好,也樂于助人!∈纠哼@幅畫不光有草有花,也有綠油油的大樹! 8.縣官并不知道是誰牽走了牲口,棗核為什么要自己承認呢?
明確:
因為縣官如果找不到偷牲口的人,一定不會善罷甘休,所以棗核自己承認,是不愿意牽連他人,并且他已經想到辦法制伏縣官了。
9.棗核“從鐵鏈縫里蹦了出來,站在那里哈哈大笑”,他會說些什么呢?
明確:
縣官老爺,你不是要抓我嗎?我就在這兒,過來呀!
10.回顧全文,嘗試復述這個故事。
五、課堂小結,效果強化
1.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回顧本課所學內容。
(1)按要求改寫句子。
、傺靡郯雅、驢都牽走了。(改成被字句)
②門被棗核打開了。(改成把字句)
、蹢椇苏f:“大家 都不用愁,我有辦法!”(改成轉述句)
明確:
、倥!ⅢH都被衙役牽走了。
②棗核把門打開了。
③棗核說,大家都不用愁,他有辦法。
(2)設想一下 ,棗核離開后,會發(fā)生什么故事?請你展開想象,寫一寫。
明確:
縣官吃了這么大的虧,怎么肯善罷甘休?于是,他派衙役們把棗核的父母抓來作為人質,還威脅棗核:“如果不投案自首,就殺掉你的父母!睏椇诉@么孝順,怎么肯讓自己的父母代替自己受過?于是,棗核回到衙門,換回了父母,讓父母和鄉(xiāng)親們躲進了一座山谷,那里有他準備好的糧食和水,夠大家生活一段時間了。
每到夜深人靜,他就偷偷潛入縣官的房間。第一天拔光了縣官的胡子,縣官拿他沒辦法。第二天,又拔掉了縣官不少頭發(fā),縣官還是怎么也抓不到他……一連幾天,把縣官折磨得不成人樣,只能跟他求饒,赦免了他,答應不再難為鄉(xiāng)親們。大家都夸棗核是一個小英雄!棗核的父母可 開心了!
2.總結。
棗核雖然長得小,志氣卻很大,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勇敢智斗惡人,幫助鄉(xiāng)親。希望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同學們也能發(fā)揮自己的聰 明才智,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六、練習設計,鞏固提升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七、板書設計,知識 構架
棗核
身世和名字的由來
優(yōu)秀品質
勤勞:學會很多本領
聰明:智斗縣官
人小志氣大 英雄出少年
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棗核》教案 3
[教學目的]
1、理解棗核在文中的線索作用。
2、學習本文選材具體,小中見大的寫作手法;
3、學習本文圍繞棗核設置懸念,使文章起伏跌宕的結構方法;
4、體會海外華人的思鄉(xiāng)心態(tài),培養(yǎng)熱愛自己民族和故鄉(xiāng)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本文樸實的敘述、精巧的結構;體會用詞的準確生動。
難點:理解作者通過選用細小的生活材料,曲折地表達一個有深刻意義的中心思想的寫作手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幻燈片1)
上學期我們都學習了《歌詞三首》,其中有一首《我的中國心》,大家還記得嗎?這首歌很多同學應該都會唱,讓我們一起來試試。
(播放多媒體課件:歌曲《我的中國心》,全班齊唱。)
這首歌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呢?(思想愛國)
那么,如果一個人離開家鄉(xiāng)很久,又很遠,時間的流逝,高山大海的阻隔,會磨滅他的這種思鄉(xiāng)之情嗎?
這,就是蕭乾先生在《棗核》里所要告訴我們的。(幻燈片2、3)
二、初讀棗核,認字識詞
1、指名朗讀課文(生齊讀同窗的話,其余師讀,配樂)。
要求:
(1)劃出文中你認為應該積累的詞語;
(2)思考:文章寫了什么故事?讀了這篇文章,你從中感受到什么?你對這篇文章如何理解?
2、詞語積累:(幻燈片4、5)
三、讀懂棗核(師設計四項問題,引導學生把握全文主要內容、理解主題,同時指導閱讀方法。)
(1)請用一句話來概括:
友人托我?guī)最w生棗核,用以在花園試種一下的`事。(幻燈片6)
(2)找中心句。
改了國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么依戀故土的。
(3)課文中多處寫到棗核或與棗核有關的事,可見“棗核”是這篇文章的-------------。(線索)(幻燈片7、8、9)(板書)
請生圍繞棗核這一線索來概括全文的結構:()棗核-()棗核—()棗核—()棗核。思考線索的作用。
(師點明線索的作用;引導學生明白:讀書時把握住文章的線索,用助于閱讀理解。)
(4)這不僅是幾顆深情的棗核,也是構思別致的棗核。想一想,將文章結構改為“話棗核、索棗核、得棗核、議棗核”好不好?為什么?
明確:全篇用棗核設置懸念,使這篇不足千字的短文寫得有張有弛、搖曳多姿,始終緊緊吸引著讀者,使結構更精巧。
四、體悟情感
(1)這位華裔老人為什么要種棗樹呢?而且不是就地取材,卻是讓老同學千里迢迢從中國帶來棗核試種?她到底為什么要種棗樹呢?(幻燈片10)
明確:因為她想用幾顆來自故鄉(xiāng)的棗核種出棗樹來寄托思鄉(xiāng)之情。
(2)從哪些描寫中可看出他思鄉(xiāng)呢?齊讀第七段后找關鍵句。(幻燈片11)
“年紀越大、思鄉(xiāng)越切”(語言)
“想廠甸、想隆福寺、想舊歷年、想胡同棗樹”(心理)
栽楊柳、養(yǎng)睡蓮、堆假山,還想種棗樹。(動作)
(3)老人的花園既有垂柳、睡蓮,還有北海,還即將種下棗樹,老人何以不辭辛勞,不嫌麻煩呢?再者已到了風燭殘年,到哪年才能看到棗樹長大?有種棗樹的必要嗎?(幻燈片12)
有必要,老人是把思鄉(xiāng)的感情寄托在這些事物上,寄托在這幾顆看來普通平常的棗核上,真是滿園景色,滿園鄉(xiāng)情——這就是老人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獨特的方式。
(4)作者想借棗核表達怎樣的意思呢?
改了國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么依戀故土的。(學生勾畫、批注)透過這位友人,作者看到的是整個華夏民族對故土的依戀之情。而且,這種思鄉(xiāng)之情也正是愛國之情的具體體現(xiàn)。
教師:這就是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透過這位友人,作者看到的是整個華夏民族對故土的依戀之情。而且,這種思鄉(xiāng)之情也正是愛國之情的具體體現(xiàn)。
五、學習寫法
1、思考:這篇文章,表現(xiàn)的是一位遠離祖國近半個世紀的美籍華人思戀故土的民族深情,為什么以“棗核”命題,而且,就這么幾顆棗核,作者這樣反復渲染,是不是有些小題大做了?
(1) 從內容上看,棗核形象生動地寄托了思鄉(xiāng)之情。
(2) 從結構上看,棗核是本文敘事線索。
(3) 從寫法上看,是以小見大。
師小結:感受生活,要由表及里,做深入思考;反映生活,要獨具慧眼,從小處著筆、從大處著眼,寓情于物,以小見大、從一件小事中,發(fā)掘出了一個有深意的重大主題。俗話說,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陽的光輝。我們要學習這種小中見大的寫法。(幻燈片13、14)
2、“思鄉(xiāng)之情”是一種情感,一種情緒,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的東西,可在作者的筆下,美籍華人的這種感情是那么可觸可感,生動感人,你認為主要妙在何處?(幻燈片15)
中國化的景物(幻燈片16)
簡潔質樸的語言(幻燈片17)
七、拓展延伸
思鄉(xiāng)愛國一直是人類眾多美好情感之一。在這方面,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寶庫給我們保留了眾多優(yōu)美的詩篇,我們在課外還讀到哪些思鄉(xiāng)愛國的作品?(《鄉(xiāng)愁》、《月之故鄉(xiāng)》、《綠葉對根的情意》等)(幻燈片18、19、20、21)
八、布置作業(yè)
風燭殘年的美籍華人要了幾顆棗核,想把它們種在自己的花園里,以解思鄉(xiāng)之情。我們相信它們一定會茁壯地成長。試想一下,在這些棗樹下將發(fā)生怎樣的故事?
請發(fā)揮想象,以《棗樹下的故事》為題,寫一篇300字的作文。(幻燈片22)
教學反思:
導入中的歌曲《我的中國心》,很好地將學生帶入思鄉(xiāng)愛國的情感之中。課堂容量過大,故顯得倉促,亦缺少恰當?shù)你暯樱^渡不夠自然。
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棗核》教案 4
[教學目標]
1. 體味海外華人對故土的依戀之情
2. 分析并學習課文設置懸念的巧妙構思(重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炎黃子孫歷來有著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而這種愛國主義精神,又往往集中在表現(xiàn)為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和熱愛。李白的《靜夜思》是直白而又最樸素的抒懷。“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這首《我的中國心》更是牽動著千千萬萬的海外游子的心。這一節(jié)我們要學的《棗核》一文,抒寫的就是一個遠在大洋彼岸的風燭殘年的老人的濃烈的思鄉(xiāng)愛國之情。
二、要求學通讀全文,整體感知全文內容。
明確:課文寫的是一位遠在大洋彼岸的風燭殘年的老人,越到晚年思鄉(xiāng)越切,以試種棗樹來寄托自己思鄉(xiāng)這情的故事。全文洋溢著濃烈的思鄉(xiāng)愛國之情。
三、解決教學重點過程
1. 愛國,不一定是轟轟烈烈的大事,小事情也能反映出愛國之情。課文就是用幾顆小小的棗核來寄托濃濃的`思鄉(xiāng)愛國深情,請同學們將與“棗核”有關的句子劃出來。
2. 請同學們再把有關“棗核”的句子讀一讀,想一想,將全文結構用簡短的文字表述出來。
明確:
棗核穿全文的線索。文章結構是:要棗核——見棗核——談棗核——點主題
3. 小小的不起眼的幾顆棗核卻能把一個海外赤子的拳拳的思鄉(xiāng)愛國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作者利用它來組織文章,也把一件平凡的小事寫得迭宕起伏,這都歸功于本文精巧的構思,這就是層層設置懸念,引人入勝。作者由朋友索要棗核起筆,開筆就設下懸念:用途蹊蹺。朋友得到棗核如獲至寶,用途仍秘而不宣,還“故弄玄虛”,使懸念更吸引讀者。直到踏訪后花園,在談話中才說明索要棗核的原因,解開懸念。用棗核設置懸念,使這篇不足千字的短文寫得有張有弛,始終緊緊吸引著讀者。
4. 小結
海外老人的濃烈的思鄉(xiāng)愛國之情讓同是炎黃子孫的我們熱情澎湃,作者巧設懸念的手法讓我們受益匪淺。
5. 課外作業(yè)
1 搜集兩三首表達思鄉(xiāng)愛國之情的詩歌。
2 試用設置懸念的手法記一件小事,不少于600字。
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棗核》教案 5
教學目標:
1、通過對人物的語言、心理、行動描寫的分析,理解海外游子思鄉(xiāng)愛國之情。
2、領悟本文巧設懸念的獨特構思。
3、體會本文以小見大、以物傳情的寫法。
教學重點:
1、緊扣語言文字,進行揣摩、品析。
2、體會本文的寫作手法和思想內涵。
教學難點:
揣摩、理解重點語句的深層次內涵。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前播放《我的中國心》。學習本課《棗核》,看看文中這位海外華人,他是用什么方式來寄托他對故土的思念。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走近蕭乾
蕭乾,蒙古族,著名作家,翻譯家和記者。
2、對照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
。1)字音
蹊蹺()
故弄玄虛()
殷切()
嫣紅()
瑪瑙()
山坳()
勻稱()
名稱()
(2)詞義
風燭殘年:
故弄玄虛:
嫣紅:
3、整體感知課文
。1)指名朗讀課文,要求讀出輕重緩急,讀出作者的感情。其他同學圈點勾畫出文中詞語用得最精當?shù)牡胤,語句最感人的地方。
。2)評價朗讀。并說說:讀了這篇課文,你從中感受到什么?你對這篇課文如何理解?
三、研讀標題,關照全篇
出示思考題:作者為什么以“棗核”為題?
引導思考:
1、試為本文換一個標題,比較優(yōu)劣。
2、畫出有關棗核的語句,明確棗核是貫穿全文的線索。
3、海外的友人家庭條件如何?聽說我要訪美,什么也不要,只托我?guī)最w棗核,那她要棗核干什么?你從文中哪一句找到根據(jù)?她為何不就地取材,還要委托作者千里迢迢帶棗核?
四、解讀探究、拓展延伸
1、再讀課文,思考討論:
。1)作者的這位舊時同窗有哪些表達思鄉(xiāng)的心理活動和獨特方式?
。2)哪些詞語表現(xiàn)友人的思鄉(xiāng)愛國之情?
2、學生討論后發(fā)言,師生評價。
3、思鄉(xiāng)愛國一直是人類眾多美好情感之一。在這方面,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寶庫給我們留下眾多優(yōu)美的詩篇。請同學們說說你所知道的表達思鄉(xiāng)愛國這一主題的詩句或作品。
4、模仿余光中的詩句,用具體的'形象寫下你對鄉(xiāng)愁的理解。
參考:
。1)鄉(xiāng)愁是故鄉(xiāng)那灣永遠流淌的小溪。
。2)鄉(xiāng)愁是雕刻在記憶中的古老童話。
5、總結:一事一物總關情。鄉(xiāng)愁在每個人心中可能是不一樣的,但有一點是一樣的:世界上沒有哪一個民族像我們這樣思戀、依戀故土。同學們,希望這種純真而濃烈的思鄉(xiāng)情懷,能永遠蕩漾在我們心中,成為我們心田上永不凋零的百合花。
五、布置作業(yè)
1、搜集一個愛國題材的故事,用自己的語言整理在讀書筆記上。
2、摘記愛國的名言,并自己創(chuàng)作一句關于愛國的“名言”。
教后反思:
教學設計從學生切身的生活體驗入手,喚起思鄉(xiāng)情感,在教學中始終將情感主線貫穿于其中。這樣就能很好的引導學生與文中人物產生內心的共鳴,便于理解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之上,將思鄉(xiāng)情上升為民族情感,水到渠成的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
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棗核》教案 6
。劢虒W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積累“折、漲”2個多音字。
2、默讀課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體會棗核的聰明勇敢。
。劢虒W重難點]
默讀課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體會棗核的聰明勇敢。
。劢虒W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交流,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朋友(課件出示課文插圖),他只有一個棗核那么小,他的名字叫“棗核”。別看他人長得小,但是非常聰明勇敢。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位新朋友的故事。(板書課題:棗核)
二、品讀課文,交流感受
。ㄒ唬┟鞔_初讀要求。(課件出示)
1、默讀課文,并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2、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山腳下一戶人家生了個棗核那么大的孩子,取名“棗核”,棗核不但勤快,也很聰明。有一年大旱,莊稼人納不上糧,衙役就把牛、驢都牽走了,棗核幫人們牽回了牛、驢,還戲弄了縣官。)
3、默讀課文,說說課文中哪些內容讓你覺得最有意思。從課文中找出來,然后和同學交流。
4、小組交流,用自己的話將你認為有意思的部分復述一遍。
5、全班交流,教師小結。
(二)全班交流,各抒己見。
1、交流一:棗核出生,爹娘發(fā)愁。
。1)棗核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生的?
。2)棗核出生后,爹娘的心情怎樣?
。3)面對爹娘的發(fā)愁,棗核是怎么說的?從他的話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有志向)
。4)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讀出迫切希望——歡喜、激動的心情變化)
2、交流二:棗核干活勤快,學了很多本領。
。1)“鄰居們都夸棗核,棗核的爹娘非常高興!编従觽儠鯓涌錀椇?棗核的爹娘又會怎樣說?(學生各抒己見)
。2)對棗核學會的這些本領你有什么看法?(學生各抒己見)
。3)教師小結:同學們,故事發(fā)生在古時候,那時候沒有高科技產物,人們用人力、牛馬驢等畜力拉犁種地。棗核這樣的山村孩子能學到那么多本領,真的很了不起。(指導朗讀,讀出對棗核的贊美和敬佩)
3、交流三:棗核幫大家牽回牛、驢。
(1)快速瀏覽課文第4—7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部分內容主要寫了什么。(全班交流,教師評議)
師小結:有一年大旱,莊稼人納不上糧,衙役就把牛、驢都牽走了,棗核靠自己的本領,折騰得衙役們筋疲力盡,困倦地睡著了。棗核趁機把鄉(xiāng)親們的牛、驢牽回了村子。從中可以看出棗核是個不畏權貴、善良、為鄉(xiāng)親們著想的孩子。
。2)指導朗讀,在朗讀中表達出對棗核的贊美、崇敬之情。
4、交流四:棗核戲弄縣官。
(1)快速瀏覽課文第8—13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部分內容主要寫了什么,表現(xiàn)了什么。(這部分課文主要描寫了棗核戲弄了縣官,表現(xiàn)了棗核超人的膽識、超強的本領和無窮的.智慧。)
(2)指導朗讀,在朗讀中表達出對棗核的贊美、崇敬。
5、舉手自薦,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中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6、集體交流、點評。
三、拓展交流,練習續(xù)編
同學們都能完整地表達出自己喜歡的故事情節(jié),讓老師聽得津津有味,棗核戲弄縣官會有怎樣的結局呢?發(fā)揮想象說一說吧!
。劢虒W板書]
棗核出生,爹娘發(fā)愁。
棗核干活勤快,學了很多本領。
棗核幫大家牽回牛、驢。
棗核戲弄縣官。
聰明勇敢
。劢虒W反思]
教學時,我首先幫助學生理清故事結構和主要情節(jié),以便學生以此為導向,發(fā)揮豐富的想象力,并用自己的語言來復述故事,從而加深學生對民間故事的閱讀、探究的興趣。語文課堂如果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創(chuàng)作欲望,我想這節(jié)課就能完成教學目標了。
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棗核》教案 7
[教學目標]
1、熟悉內容,理清線索的基礎上,學習作者借物抒情的手法。
2、體會文中包含深情的語言。
3、學習作者設置懸念的巧妙構思。
4、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熱愛民族的思想感情。
。劢虒W重點]
學習作者巧設懸念的手法。突破方法:指導學生泛讀課文,理清線索。
。劢虒W難點]
了解思鄉(xiāng)之情在文中的具體體現(xiàn)。突破方法:選讀與精讀相結合。選讀課文時從大體處體會海外游子濃郁的鄉(xiāng)情,精讀課文品味語言,從微觀的語言上品析課文中游子對祖國對故鄉(xiāng)的真情實感。
。劢虒W方法]
導撥教學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劢虒W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文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背誦一首古詩----《靜夜思》。(師生齊背)誰能給大家講一講這首詩的意思?
(師放《靜夜思》畫面投影,學生發(fā)言后師強調明確)這首詩表達的是思念家鄉(xiāng)的感情,從字里行間,我們可以看到,在一個月光如水的夜晚,詩人難抑思鄉(xiāng)之情,仰天望月,對闐月亮傾訴自己思念家鄉(xiāng)的感情,現(xiàn)在,老師請同學們想像一下,如果一個人遠離家鄉(xiāng)很久,經過時間的流逝,高山大河的阻隔,他還會有這種思鄉(xiāng)之情嗎?---這,就是蕭乾先生在《棗核》里所要告訴我們的。
二、簡介作者
。ǔ鍪疚淖滞队埃笇W生從名、時、地、評、作五個方面認識作者)
蕭乾,1910年生,現(xiàn)代作家,翻譯家、記者,1939年赴美講學,開始了七年的歐美生活,他先后寫出了《矛盾交響樂》、《血紅的九月》、《倫敦一周間》、《美國之行》等優(yōu)秀特寫,他的《美國之行》是40年代對美國的真實記錄。它猶如大西洋彼岸吹來的一縷春風,送來了一束有關美國現(xiàn)代化社會生活和海外華人心態(tài)的信息,贏得了廣大讀者的歡迎。
三、熟悉課文,認字識詞
(放課文錄音,出示投影,請學生邊聽邊注意下列字詞)
、脔柢E ②嫣紅 ③山坳 ④瑪瑙 ⑤胡同 ⑥依戀 ⑦勻稱 ⑧國籍
、岵患s而同 ⑩故弄玄虛
。ǔ鍪驹~卡,檢查聽讀效果)
四、細讀課文,把握內容
。ㄍ队俺鍪締栴})
1、課文寫了一件什么樣的事?(默讀課文后回答)
2、課文的題目是《棗核》,請同學們看看課文中哪些地方直接寫到棗核或與棗核有關的事?找出相關語句。
(學生跳讀課文后回答,每人一處)
3、用簡潔的短語,對每件事進行濃縮、概括,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每四個同學一組討論,然后請代表發(fā)言,學生可以各抒己見,不強求一致)
明確:作者開篇先寫朋友要棗核,接著寫朋友托棗核,如獲至寶,最后在參觀后花園時談棗核。
4、友人不遠萬里,再三托付“我”帶去幾顆普通的棗核,并且把它看得比珍珠瑪瑙還貴重,這是為什么?(學生回答,老師點撥)
明確:這位友人想在自己園中種下一棵棗樹――因為他思念家鄉(xiāng)。
5、文中寫友人“事業(yè)和家庭都如意”,“可心上總像缺點什么”,這是為什么?哪些語句能表明這一點?
明確:他“想廠甸”、“想隆福寺”、“想舊歷年”、“想總布胡同院里那棵棗樹”,這些都表明他心上缺點什么,因為“都如意”也難補他遠離故士的缺憾,這里不是他心靈的歸宿。
6、友人用哪些行動表明他在思鄉(xiāng)?
明確:栽垂柳,養(yǎng)睡蓮,堆疊“北!,追憶當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試種家鄉(xiāng)的棗樹。
7、課文中哪句話最能概括本文中心?
明確:改了國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么依戀故士的。
五、揣摩語言,體會游子心境
這篇文章體現(xiàn)了友人思鄉(xiāng)的.深沉情感,但卻未出現(xiàn)“思”、“戀”一類的詞語,請你們速讀課文,找出表現(xiàn)友人思鄉(xiāng)之苦的情感的詞語,體會妙處所在。(學生指出各自喜歡的語句,老師擇其要,與學生一起探討、品味,如再三、殷切、劈頭、挑選……)
語言看似樸實,透過這些字詞卻能體現(xiàn)出友人思鄉(xiāng)的情感。
六、深度拓展
1、老師設疑:這篇文章表現(xiàn)的是海外友人的思鄉(xiāng)之情,為什么卻以“棗核”命題?
。ǚ中〗M討論,結合各小組發(fā)言內容,教師進行總結、明確)
棗核在文中的作用,從結構上說,棗核是行文線索
從表情達意上說,“棗核”是文中那位美籍華人思鄉(xiāng)感情的寄托
2、設疑激趣:由以上討論可以看出,本文作者構思非常精巧,用棗核把相距萬里的人連在一起。那么,本文波瀾起伏,引人入勝的原因還有什么呢?
。▽W生繼續(xù)討論,師可給予以下提示)
。弁队埃
1、本文開始寫朋友要棗核,為什么不馬上寫出原因?
2、兩人相見后,作者為什么不寫棗核的原因?
3、為什么要寫去朋友家的途中所見,寫朋友“家庭事業(yè)都如意”后才寫出要棗核的原因?
明確:作者圍繞棗核多處設置懸念,緊緊扣住讀者心弦,引人入勝,使全文波瀾起伏,搖曳多姿。
七、質疑
。▽W生質疑,培養(yǎng)讀書、思考問題的能力)
八、聯(lián)想、賞析
古往今來,我們人類有著許多崇高而美好的情感,思鄉(xiāng)愛國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在這個方面,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寶庫給我們保留了眾多的優(yōu)美詩篇,現(xiàn)在請同學們聯(lián)想一下:在我們課內外還讀到過哪些表現(xiàn)思鄉(xiāng)愛國這一主題的作品?
(學生列舉,并對其中的精彩名段賞析、口味,如學生列舉不熱烈,教師可把自己準備好的錄音片斷放給學生聽,引導學生進行欣賞)
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棗核》教案 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習本文圍繞棗核設置懸念,使文章起伏跌宕的結構方法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交流來體會海外華人對故土的依戀之情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海外華人的思鄉(xiāng)心態(tài),培養(yǎng)熱愛自己民族和故鄉(xiāng)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體會海外華人對故土的依戀之情。
教學難點:
思鄉(xiāng)之情的具體化。
學習方法:
合作、探究 。
教具:
多媒體
教學步驟 :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播放《月之故鄉(xiāng)》的音樂與畫面,問:這首歌表現(xiàn)的是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引出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 蹊蹺(qī qiāo) 嫣紅(yān) 倘若(tǎng) 山坳(ào) 鑲嵌(qiàn)
、陲L燭殘年 故弄玄虛
2、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內容。
明確:舊時同窗離開祖國五十年在美國事業(yè)家庭都如意的情況下托我?guī)酌稐椇俗屗嚪N。
3、課文的題目是《棗核》,找出文中提到棗核的句子。
明確:課文中有三處寫到,這三處分別是:第一段,索棗核;第二、三段、見棗核;第七段,說棗核。
學生讀課文,師生交流,屏幕顯示
索棗核——設置懸念。
見棗核——加深懸念。
說棗核——解開懸念。
三、深入研讀,體會情感
“思鄉(xiāng)之情”是一種情感,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的東西,可在作者的筆下,美籍華人的這種感情是那么可觸可感,生動具體感人。請大家齊讀課文,思考老人的哪些行為語言體現(xiàn)了他的思鄉(xiāng)之情呢?(齊讀第七到十自然段后找關鍵字詞、句)
1、學生讀課文
2、老師示范
第七段:語言描寫“年紀越大,思鄉(xiāng)越切”表明思鄉(xiāng)之情是高級住宅、稱心如意的家庭和事業(yè)所無法替代的。
3、學生合作交流(老師板書)
明確:植睡蓮、栽垂柳、堆北海、
關鍵詞句:
“幾十里外”、“論公斤買下”、“一塊塊親手”
總之,透過這些樸實的.字詞,體現(xiàn)出友人思鄉(xiāng)之情的濃烈。說明優(yōu)越的物質生活、高度的物質文明是沖淡不了強烈的思鄉(xiāng)愛國之情的。
四、突破難點,拓展延伸
1、這篇文章,表現(xiàn)的是海外友人的思鄉(xiāng)之情,為什么卻以“棗核”命題?
明確:從內容上看,棗核形象生動地寄托了思鄉(xiāng)之情。
從結構上看,棗核又是本文敘事線索。
從寫法上看,以小(棗核)寫大(思鄉(xiāng)之情)。(感受生活,要由表及里,做深入的思考;反映生活,要通過具體的事物來加以表現(xiàn),有時不妨就用一個小小的物件,以小見大)
2、我們在課內外還讀到過哪些表現(xiàn)思鄉(xiāng)愛國這一主題的作品或句子?
學生交流
參考:《靜夜思》
《鄉(xiāng)愁》
五、小結本文,歸納總結:
本文結構精巧,表現(xiàn)在用“棗核”作為文章的線索。棗核是一條敘事的線索,更是一條凝聚著鄉(xiāng)情的感情線索。此外,作者以小寫大,通過幾顆小小棗核,表達海外游子的拳拳愛國之情。
六、作業(yè)布置,鞏固提高
1、完成《一課一練》
2、搜集游子思鄉(xiāng)愛國的名句
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棗核》教案 9
設計說明
本文講了一個身體只有棗核那么大的小孩子,幫助父母干活,幫助鄉(xiāng)親們追回牲口、智斗縣官的故事,表現(xiàn)了棗核的勤快、聰明。教學時,讓學生先讀文,再找出文中的過渡句,了解課文內容,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特點。
學前準備
1.預習課文,認讀生字,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生)
2.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談話揭題。(用時:3分鐘)
1.教師板書課題,提問:讀了這個課題你想到什么?
2.揭示課題的含義。
1.師生交流,說說自己由課題想到的。
2.學生根據(jù)教師的講解,理解“棗核”在文中的意思。
二、自讀課文,了解內容。(用時:10分鐘)
1.教師引導學生自讀課文,讀準生字,把句子讀通順。
2.師要求:找出文中的過渡句,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1.學生邊讀邊圈出本課的生字。
2.再讀課文,找出文中的過渡句。
(棗核不光勤快,也很聰明。)
3.學生交流課文的主要內容。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ǎǎǎ
棗核夫妻扶犁
。ǎǎǎ
折騰牲口官府
三、精讀課文,體會人物特點。(用時:15分鐘)
1.教師引導學生自讀課文第1~3自然段,了解棗核的勤快。
2.默讀第4~13自然段,了解棗核的'聰明。
3.安排學生交流,教師課件出示相關內容。
1.學生相互交流表現(xiàn)棗核勤快的段落。
2.學生默讀課文第4~13自然段,抓住棗核的語言、動作,理解棗核智斗縣官的經過,體會棗核的聰明。 2.棗核的勤快具體表現(xiàn)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一段中的“大搖大擺”寫出了棗核的什么性格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復述故事。(用時:12分鐘)
1.教師引導學生默讀課文,了解本課的寫作順序。
2.請學生按順序復述故事。
1.學生自讀課文,列出本文的寫作順序。
(棗核出生→棗核勤快→棗核幫鄉(xiāng)親們追回牲口→棗核智斗縣官)
2.學生按順序復述故事。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主要抓住了文中的過渡句進行,讓學生弄清課文從兩個方面介紹了棗核的特點,然后通過讀文,學生抓住了重點詞句,深入體會到了棗核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其中復述故事的環(huán)節(jié)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學習效果不錯。
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棗核》教案 10
[教學目標]
1、掌握樸實的敘述表現(xiàn)人物深沉感情的方法。
2、增加學生對社會生活的認識和理解,體會文中人物強烈的民族感,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重點難點]
1、重點:樸實的敘述,精巧的結構。
2、難點:思鄉(xiāng)之情的具體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作者簡介
蕭乾,出生在一個漢化了的蒙族貧民家庭,當代著名作家、翻譯家、記者。
2、導語
今天我們來學習作家蕭乾寫的《棗核》一文,看看作者怎樣用一個老新聞記者的眼光,冷靜客觀地審視美國的現(xiàn)代社會生活及其心態(tài),以及發(fā)展與扭曲相交織所帶給我們思考的現(xiàn)實。
二、教師放課文錄音,學生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
思考:邊讀邊思考,全文貫穿的一條線索是什么?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
三、分析課文,理解思路
1、全文的線索是什么?是棗核
2、理清段落,列出文章結構提綱。
、艑W生圍繞段落、文章結構提綱進行閱讀討論。⑵學生發(fā)言交流。
第一部分(1)寫朋友托我為他帶幾顆棗核。
第二部分(2—4)寫朋友見到棗核,如獲至寶。
第三部分(5—10)寫朋友傾吐思鄉(xiāng)之情。
第四部分(11)提示文章中心思想。
本文結構精巧,首先表現(xiàn)在用“棗核”設置懸念。作者由索要棗核起筆,開篇設個懸念:用途蹊蹺。朋友得到棗核如獲至寶,用途卻秘而不宣,還故弄玄虛,使懸念更吸引人關注,直到踏訪后花園談話中才說明要棗核的原因,解開懸念。結構精巧還表現(xiàn)在用“棗核”作貫穿全文的線索。棗核,把相距萬里的人連在一起,把朋友的心和故鄉(xiāng)連在一起。幾枚生棗核在異國的.土地上,“總布胡同”那座小院將同“北海”一道出現(xiàn)在朋友眼前,給游子的心添一點慰藉。讀到后來,誰都能看出,在美籍華人的心目中,這幾枚棗核的“分量”簡直等于故鄉(xiāng)故土,棗核是一條敘事的線索,更是一條凝聚著鄉(xiāng)情的感情線索。
板書設計:
棗核
索棗核——用途蹊蹺
見棗核——如獲至寶
說棗核——為解鄉(xiāng)愁
議棗核——民族之情
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棗核》教案 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作家作品,感受海外游子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
2、學習樸實的語言飽含深情,了解巧設懸念、以小見大等寫法的綜合運用
過程與方法:
1、抓住線索梳理內容,簡要概括故事情節(jié)
2、學習使用圈點批注的方法咬文嚼字,揣摩人物內心世界,品味簡潔質樸卻飽含深情的語言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理解游子的思鄉(xiāng)情結,熱愛祖國、熱愛家鄉(xiāng)
教學重、難點:
1、較為深刻地理解本文的主題內涵,是重點也是難點
2、品析本文質樸情真的語言,是重點
教學構想:
“讀”為手段,“品”為重心,“情”為基調,“悟”為目的
教學用具:
兒歌《一個棗核大不大》, 歌曲《我的中國心》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欣賞兒歌,切入課題
兒歌:一個棗核大不大?一間屋子盛不下。一個棗核小不小?一間屋子盛不了。
(板書課題、作者)
二、用心聆聽“棗核”,感知內容
1、生自由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記敘了美籍華人索要生棗核以寄托思鄉(xiāng)之情的故事,反映了同窗美籍華人深厚的民族感情。
2、師生合作朗讀課文,(師讀文章的第1、2、10、11段,男生1讀第3至6段的旁白,男生2讀7至9段的旁白女生3讀第3至6段中“美籍華人”的話,女生4讀第7至9段中“美籍華人”的話)
讀后小組合作:請用橫線畫出文中含有“棗核”或“棗樹”的句子,說說作者是怎樣圍繞“棗核”展開故事情節(jié)的。
棗核—— 棗核—— 棗核—— 棗核
3、同學們,面對梳理出來的'情節(jié),在本文構思上,你會有怎樣的發(fā)現(xiàn)?(一線串珠)
4、“美籍華人”只索要棗核卻不說用途本已“蹊蹺”,要了棗核不回答我的詢問更顯“故弄玄虛”。
。ㄇ稍O懸念):設置懸念——加深懸念——解開懸念
“人情重懷土,飛鳥思故鄉(xiāng)”,小小棗核,飽含真情同學們說,這一粒棗核小不。
三、用智美讀“棗核”,品析語言
1、這枚小小的棗核確實“不小”,因為她寄托著美籍華人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真摯的愛國之心。
那么此情、此心具體體現(xiàn)在哪些字詞上呢?請自由美讀課文,在值得品味的好詞下加小圓點、好句下畫波浪線,然后選擇你個人最受觸動的一處進行簡要旁批。(學生放聲自由美讀,圈點批注教師巡視進行個人點撥學生舉手發(fā)言)
a、“托”——細節(jié)傳情
b、“劈頭就問(第3節(jié))”(君自故鄉(xiāng)來,應知故鄉(xiāng)事);(第七節(jié))依依楊柳、柄柄睡蓮,哪一樣不是故鄉(xiāng)之景、不蘊思鄉(xiāng)之情呢?——敘事言情
C、(第七節(jié),生齊讀)這四個“想”說來是京腔京韻,品來是催人淚下。——獨白抒情
d、“家庭和事業(yè)都如意,各種新式設備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總像是缺點什么”這句話看似很矛盾,應該怎樣理解?
第5、6段用不少的筆墨寫“美籍華人”居所環(huán)境的幽美和家庭的美滿,是不是有點跑題?——對比顯情
四、用情齊讀“棗核”,深悟主題
1、在弄懂了“棗核”的奧秘之后,“我”對于“舊時同窗”索種棗核的行為給予了怎樣的評價?
。信纸M賽讀第11段,要讀的深沉而熱烈,讀出由衷贊嘆之感,女生先讀 )
貝聿銘——他在海外曾深情地說過:“我的根在中國。” (海外游子,思鄉(xiāng)情濃 )
2、蕭乾是作家,在飽受中國“文化變動”折磨剛剛被平息的1979年,他應美國愛荷華大學之邀,開始了中美文化交流之旅,在美國的日子里,他心系祖國、不計個人恩怨,透過美國的燈紅酒綠,以資深記者獨特的視角,去捕捉美國社會值得我們借鑒的經驗,去記錄旅美華人永不褪色的民族感情,這就是蕭乾創(chuàng)作《美國點滴》的經歷。知其人、讀其文,我們不能不說因作者本身就是一位可敬可嘆的愛國者,所以他能借“棗核”來發(fā)掘海外游子的思鄉(xiāng)情濃,篇末的話不僅是對海外游子的褒揚,更是對所有愛國心的贊美。 (華夏兒女,愛國情深)
這顆棗核大不大!——因為……
五、課堂小結:
小結本節(jié)課的收獲。
閱讀一篇敘事類散文的一般步驟:知背景、理內容、悟主題、品寫法
學習了本文,我相信這位美籍華人的思鄉(xiāng)愛國之情一定會久久地縈繞于同學們的心中,下面我們就在《我的中國心》這一飽含深情的歌聲中結束我們這節(jié)課的學習之旅吧!
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棗核》教案 12
一、教學目標:
。ㄒ唬⿲W習作者設置懸念的巧妙構思;
。ǘw會文中包含深情的語言;
(三)理解海外華人依戀故土的民族感情,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六 棗核 教案(蘇教版八年級上)。
二、教學重點:
學習作者巧設懸念的構思
三、教學難點:
思鄉(xiāng)之情在文中的具體體現(xiàn)
四、教學設想
。ㄒ唬┙虒W方法:指導閱讀
(二)學習方法:朗讀法、討論法
。ㄈ┱n型、課時:教讀一課時
。ㄋ模┙叹撸和队皟x
五、活動內容及過程
。ㄒ唬⿲дZ:
中華民族是有著優(yōu)秀傳統(tǒng)的民族,每一個炎黃子孫都以自己為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即使身在異國他鄉(xiāng),也時時刻刻惦記著祖國,想念著故土。今天我們來學習作家蕭乾寫的《棗核》一文,看看客居美國的游子是怎樣思念祖國,懷念家鄉(xiāng)的。
。ǘ┩队皺z查預習:
1、給下列文字注音
蹊(qi)蹺(qiao)掐(qia)嫣(yan)
倘(tang)坳(ao)掀(xian)嵌(qian) 乾(qian)
喏(nuo)
2、詞語解釋:
掐指、嫣紅、山坳、風燭殘年、托付、游子、泛舟
。◣熒喺,齊讀兩遍)
(三)整體感知:
1、聽課文的.朗讀錄音,學生聽讀,注意語句停頓及感情。
2、學生自由閱讀并思考:
①貫穿全文的一條線索是什么?
明確:棗核
、谡n文是怎樣揭示棗核的用途的?
逐層設置懸念,最后通過棗核用途表現(xiàn)人物的愛國思鄉(xiāng)之情。
③課文是怎樣設置懸念,推動內容發(fā)展的?
明確:
第1段:設置懸念:再三托付,帶幾顆棗核,不占分量,用途蹊蹺。
2-4段:加深懸念:車站等候,殷切詢問,托在掌心,故弄玄虛,初中二年級語文教案《六 棗核 教案(蘇教版八年級上)》。
5-10段:解開懸念:踏訪后花園,手栽垂楊柳,總缺點什么,年紀越大,思鄉(xiāng)越切。
。保倍危狐c明主題。
小結:本文結構精巧,首先表現(xiàn)在用“棗核”設置懸念。并用“棗核”作貫穿全文的線索。棗核,把相距萬里的人連在一起,把朋友的心和故鄉(xiāng)連在一起。在美籍華人的心目中,這幾枚棗核的“分量”簡直等于故鄉(xiāng)故土,棗核是一條敘事的線索,更是一條凝聚著鄉(xiāng)情的感情線索。
。ㄋ模┭凶x課文,討論下列問題
1、第1段中“再三”的意思是什么?有何表達作用?
明確:意思是一次又一次,作用是增強文章的懸念,為下文表現(xiàn)人物的感情服務。
2、文中哪些地方體現(xiàn)了美籍華人的思鄉(xiāng)之情?
明確:本文語言不加修飾,樸樸實實,卻把這位海外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表現(xiàn)得深切感人,體現(xiàn)在字里行間,主要有通過栽種楊柳、養(yǎng)睡蓮、堆疊“北!,追憶當年在北海泛舟的情景,試種家鄉(xiāng)的棗樹來體現(xiàn)的。
(言之成理即可)
。、“他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瑪瑙還貴重”一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明了什么?
明確: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表明了美籍華人珍惜的態(tài)度,得棗核如獲至寶的激動心情。
。、文中驅車途中寫沿途風光的目的是什么?
明確:寫沿途的風光,目的一是再次造成懸念,二是為下文發(fā)展作暗示。
。、友人身居美國,生活優(yōu)越,家庭和事業(yè)如意,為什么還時時想起祖國?假如你將來到了外國,你將會怎樣?
學生自由發(fā)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通過本文的學習,你受到了哪些啟發(fā)?
只要緊扣“愛國懷鄉(xiāng)”,都應肯定。
(五)拓展練習:
請同學們以“棗核”或其它實物為寄托,以詩或散文等形式來抒發(fā)一下自己對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
(邊寫作邊穿插音樂伴奏,完成后自由討論,評出幾篇優(yōu)秀習作)
。┱n堂小結:請男女各一位同學上臺總結,并予鼓勵。
六、練習設計:
1、本文語言上有何特點?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病⒄页鑫闹心阕钕矚g的短語或句子,寫點賞析文章,至少三處。
【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棗核》教案】相關文章:
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蜜蜂教案08-05
棗核07-23
語文三年級下冊棗核教學反思04-17
部編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2-23
五年級語文下冊部編版教案02-24
語文五年級下冊教案部編版05-15
部編版小學語文下冊的教學計劃(精選9篇)06-10
部編版小學語文下冊教學計劃(精選11篇)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