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流畅不卡精品,在线视频综合站,国产精品137页,亚洲制服丝袜中文字幕在

<td id="urspe"></td>
<small id="urspe"><menuitem id="urspe"></menuitem></small><small id="urspe"><sup id="urspe"></sup></small>

  • <small id="urspe"></small>
    <sub id="urspe"><menu id="urspe"><samp id="urspe"></samp></menu></sub>

    《諫太宗十思》原創(chuàng)教案

    發(fā)布時間:2017-01-12  編輯:梁飛藝 手機(jī)版

      教學(xué)目標(biāo)

      1.引導(dǎo)學(xué)生了解本文先設(shè)喻明理,然后據(jù)事發(fā)揮,最后引發(fā)出主題的論證思路。

      2.學(xué)習(xí)本文對比論證和比喻論證的方法。

      3.掌握文中實詞、虛詞和語言現(xiàn)象、句式特點。

      4.認(rèn)識“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在當(dāng)時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鑒意義。

      教學(xué)重點

      1.誦讀、領(lǐng)悟、背誦全文。

      2.作者的論證思路和理論結(jié)構(gòu)。

      教學(xué)難點

      1.字詞及文言現(xiàn)象的把握。

      2.“十思”的內(nèi)容理解及現(xiàn)實意義。

      教學(xué)時數(shù)

      3課時

      教學(xué)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dǎo)入

      諷諫帝王,是冒險的事。批“龍鱗”,逆“圣聽”,需要大智與大勇。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千古流傳。但是唐代卻有一位著名的諫官,有膽有識,知無不言,敢于直諫,史以“諍臣”稱之。他就是唐代著名的大臣——魏征。

      魏征所處“貞觀之治”時期,天下大治,而他卻提出居安思危,足見其戰(zhàn)略眼光。他死后,唐太宗親寫碑文,并對侍臣說:“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知興替;以人為鏡,可明得失。魏征歿,吾失一鏡矣。”

      下面我們就來學(xué)習(xí)魏征的《諫太宗十思疏》。

      二、解題

      本文選自《舊唐書•魏征傳》。諫,下級對上級的直言規(guī)勸。疏,奏章,封建時代臣子向國君陳述意見的一種文體。

      三、閱讀課文

      1.學(xué)生試讀課文,邊讀邊正音。陌生的字詞邊讀邊看注解或查閱古漢語字典。

      2.教師提名學(xué)生朗讀。

      四、疏通字詞

      1.通讀全文,借助課下注釋及工具書,掌握以下字詞。

     、俟蹋号嗤良庸。根本:樹的根

      ②德義:德政與信義。

     、勖髡埽好髡艿氖ト。

      ④不勝:不堪

     、菥懊捍竺

      ⑥殷憂:大憂

     、咝新罚郝啡

      ⑧董:督責(zé)。

     、崞埫猓浩埱颐庾。

      ⑩宜:應(yīng)當(dāng)。

     、细呶#壕痈呶坏奈kU。謙沖:謙虛。自牧:自立調(diào)養(yǎng)。

     、泻喣埽哼x拔人才。

     、汛构埃捍挂鹿笆。

      2.粗知句義。

      3.教師答疑。

      五、布置作業(yè)

      課后練習(xí)二-五。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yè)

      1.訂正練習(xí)二-五。

      2.難句的翻譯。

      教師可選擇一些難句讓學(xué)生翻譯。

      二、分析課文

      1.第1段

      請一名學(xué)生口頭分析本段內(nèi)容,教師引導(dǎo)補(bǔ)充。

      教師小結(jié):第1段旗幟鮮明地提出中心論點:為人君者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文章開篇連用兩上比喻句“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yuǎn)者,必浚其泉源”來正面論證“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的道理。接著,緊承上文,用一個排比句從反面申述不居安思危的危害。

      “人君當(dāng)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點明為人君者地位的崇高和責(zé)任的重大。而需完成治國的重任,則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熬影菜嘉,戒奢以儉”是歷代統(tǒng)治者創(chuàng)業(yè)后守成的歷史經(jīng)驗。貞觀十一年正是唐太宗執(zhí)政后的鼎盛時期,魏征提出這一點,是很有眼光的。

      2.第2段:

      總結(jié)歷史經(jīng)驗,并從創(chuàng)業(yè)守城,人心向背等方面論述“居安思!钡牡览。

      “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揭示了歷代創(chuàng)業(yè)的君主難于守成的普遍規(guī)律。這是因為創(chuàng)業(yè)之難雖平庸之輩亦知其所以然,而守成之難即使是圣明之君也往往有所忽視。魏征尖銳指出“取之易而守之難乎”的問題,接著分析了創(chuàng)業(yè)與守成易難的道理。文章從難易這一觀點上立意,諍言規(guī)諫守成之君,切莫得志縱情,傲物結(jié)怨,以失掉人心!霸共辉诖,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引經(jīng)據(jù)典,苦口婆心,將君和民的關(guān)系比作水與舟的關(guān)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覺。

      3.第3段

      第3段提出“居安思!钡木唧w做法,即“十思”。

      本段是全文重點,“十思”即十條建議?梢愿爬椤拔褰洹保骸耙娍捎、“將有作”指見到能引起自己喜愛的東西。就想到用知足來警戒自己,將要大興土木時,就想到適可而止,這是戒奢侈;“念高!、“懼滿溢”兩條指考慮到身居高位,就要時時想到謙虛謹(jǐn)慎的修養(yǎng)自己的品德,懼怕自己驕傲自滿,就要想到胸襟寬廣像能容納滔滔江水的大海,這是戒驕傲;“樂盤游”、“憂懈怠”指外出游獵要網(wǎng)開一面,適度而行,擔(dān)心做事懈怠,就要時時想著善始善終,這是戒放縱;“慮壅蔽”、“懼讒邪”指虛心容納下邊的意見,嚴(yán)格要求自己而疏遠(yuǎn)斥退那些壞人,這是戒小人;“思所加”、“罰所及”指不要因個人的情緒變化而謬加獎賞或濫施刑罰,這是戒賞罰不公。

      總結(jié)“十思”,發(fā)揚(yáng)“九德”,選拔人才,文武并用,則人君就不必勞神苦思,而可垂拱而治了。

      三、學(xué)生背誦第3段

      四、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體會本文語言特點。

      第三課時

      一、檢查背誦

      二、指導(dǎo)學(xué)生討論“十思”的現(xiàn)實意義

      唐太宗曾說:“朕每臨朝未嘗不三思,恐為民害。”他常以隋代的暴政為戒,不敢過分使用民力,能夠節(jié)制利欲,分明賞罰,善于納諫,到了貞觀中期,生產(chǎn)有了較大發(fā)展,人民生活逐漸富裕,社會日漸安定。在此情況下,唐太宗漸漸放松了警惕,大興土木,多次巡游、打獵。魏征以政治家特有眼光發(fā)現(xiàn)了唐太宗“忘本”和“忘!钡母締栴},針鋒相對地提出了“十思”,不僅在當(dāng)時,就是在現(xiàn)在也有借鑒意義。

      三、寫作特點

      1.論證方法

      (1)正反對比論證。

      對同一問題從正反兩方面論證,剖析,使說理更加透徹。例如第1段先從正面論述固本疏源的重要性,又從反面論證不這樣做的危害。

      (2)比喻論證

      比喻論證是議論文一種常見的論證方法,文章開篇三句,一二句先設(shè)喻,第三句擔(dān)揭示正意。

      2.語言特點

      “十思疏”是一篇駢文。唐代奏疏都習(xí)慣用駢文寫作,但此文與當(dāng)時流行的駢文不同。在形式上它利用駢文的排比、對偶、表達(dá)真情實感,但又不囿于形式,不避散句,不咬文嚼字,不大量用典,沒有繁冗的引證。言之有務(wù)切中時弊,難能可貴,既有駢文的華美,整齊,又有散文的自然流暢,易于誦讀。

      四、教師總結(jié),課堂答疑

      五、學(xué)生誦讀,體會

      附:板書設(shè)計

      諫太宗十思疏

      魏征

      一、分析

      (一)居安思危,戒奢以儉(中心論點)

      (二)居安思危的重要性

      (三)具體做法——“十思”“五戒”

      “十思”的內(nèi)涵及現(xiàn)實意義

      二、寫作特點

      1.論證方法。

      2.語言特點:駢散結(jié)合。

      附學(xué)習(xí)要點及能力訓(xùn)練

      一.學(xué)習(xí)要點

      1.作者、寫作背景

     、僮髡

      魏征(580-643),字玄成,唐巨鹿曲陽(今河北晉縣)人。著名政治家。隋末為避亂而出家做道士,后參加李密的反隋義軍。李密失敗,他投降唐朝。唐太宗時任諫議大夫、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其人有膽量,敢直諫,所言多被太宗采納,助成'貞觀之治'。后代一些諍臣都以他為楷模,亦澤被后世。 著作有《魏鄭公詩集》《魏鄭公文集》。

      附:魏征病卒,太宗說:'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征沒,朕亡一鏡矣。'

     、趯懽鞅尘

      '疏',即奏疏,是臣下向國君陳述意見的一種文體。此疏是魏征在太宗貞觀十一年(637年)寫的。唐初隨著天下安定,太宗有驕奢之意。疏中講了帝王應(yīng)采取的統(tǒng)治天下的方法,含勸戒之意;'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等亦屬可取事理。后來唐太宗曾賜手詔,褒獎魏征,并說:'得公之諫,朕知過矣。當(dāng)置之幾案以比弦韋。'此文中提到的'用人''納諫'等策略被采納,為成就'貞觀之治'起到了大作用。

      2.課文內(nèi)容簡講

      第一段:提出觀點:'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并'居安思危,戒奢以儉',運(yùn)用比喻推理的方法。從正反兩方面論述。

      第二段:論述'居安思危'的道理。總結(jié)歷史經(jīng)驗,并從創(chuàng)業(yè)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論述。

      第三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體做法,即'十思'。十思,十條勸戒,正面論述'十思'的好處。

      3.寫作特點

     、僬凑撌觯f理透徹。

      對同一個問題,從正反兩方面進(jìn)行分析論述,如第一段從正反兩方面論述'固本疏源',如第三段對'十思'的正反論述。

     、诒扔髡撌觯鷦佑辛。如第一段的比喻及比喻推理。

     、垴壣⒔Y(jié)合,語言華美流暢。

      多用駢偶句式,但又不受駢體束縛,夾以散句,既整齊華美,又自然流暢。

      二.能力訓(xùn)練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6題。

      長安完盛之時,有一道術(shù)人,稱得丹砂之妙,顏為弱冠,自言三百余歲。京都人甚慕之。至于輸貨求丹,橫經(jīng)請益(橫經(jīng),橫陳經(jīng)書。請益,指請教)者,門如市肆。時有朝士數(shù)人造其第,飲啜方酣,有閽者報曰:'郎君從莊上來,欲參覲。'道士作色叱之。坐客聞之,或曰:'賢郎遠(yuǎn)來,何妨一見?'道士顰蹙移時,乃曰:'但令入來。'俄見一老叟,鬢發(fā)如銀,昏耄傴僂,趨前而拜。拜訖,叱入中門,徐謂坐客曰:'小兒愚騃,不肯服食丹砂,以至于是。都未及百歲,枯槁如斯,常已斥于村墅間耳。'坐客愈更神之。后有人私詰道者親知,乃云:'傴僂者即其父也。'好道術(shù)者受其誑惑,如斯嬰孩矣。(王仁裕《玉堂閑話》)

      1.下列句中紅色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稱得丹砂之妙     稱:聲稱。

      B.時有朝士數(shù)人造其第  造:到。

      C.坐客愈更神之     神:以為神。

      D.后有人私詰道者親知  詰:審問。

      2.對下列句中紅色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顏如弱冠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因此,'弱冠'指男子二十歲左右的年紀(jì)。

      B.至于輸貨求丹

      輸貨:運(yùn)送財物。

      C.欲參覲

      參覲:拜見。

      D.道士顰蹙

      顰蹙:皺眉著急。

      下列語句在文中的正確意思是

      3.①門如市肆       ②作色叱之 ( )

      A.①門前像市中店鋪一樣 、谧兞四樕浅馑

      B.①門前像市場一樣   、谧兞四樕浅馑

      C.①門前像市場一樣   、谧龀鰳幼雍浅馑

      D.①門前像市中店鋪一樣  ②做出樣子呵斥他

      4.①但令入來   、诨桦鴥E ( )

      A.①但是命令進(jìn)來 、谀昀虾慷劚

      B.①只是讓他進(jìn)來 、谀昀虾慷劚

      C.①只是讓他進(jìn)來  ②頭昏年老而駝背

      D.①但是命令進(jìn)來 、陬^昏年老而駝背

      5.好道術(shù)者受其誑惑,如斯嬰孩矣。( )

      A.喜歡道術(shù)的人接受他的狂言迷惑,像這種小孩子一樣了。

      B.喜歡道術(shù)的人接受他的狂言迷惑,像他的小孩子一樣了。

      C.喜歡道術(shù)的人受到他欺騙迷惑,像這種小孩子一樣子。

      D.喜歡道術(shù)的人受到他欺騙迷惑,像他的小孩子一樣了。

      6.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道士面容顯得很年輕,自言三百余歲,因而京都很多人不惜財物來求他那可長生不老的丹砂,并向他請教。

      B.幾個朝士到道士住宅時,道士自己飲酒喝茶正酣,守門人報說道士之子求見,道士作色叱之。坐客勸說他才答應(yīng)一見。

      C.一白發(fā)老者入前而拜道士,道士叱之入中門。道士后對坐客說,這是他的小兒,因不服丹藥才這般衰老。

      D.坐客更加把道士當(dāng)成神了。后來有人私下問道士的親朋,才知道那個駝背的老人就是他的父親。

      附參考答案、簡析及譯文

      1.D(詰:詢問。)

      2.D(顰蹙:皺眉頭。)

      3.A(肆:店鋪。作色:做出樣子。)

      4.B(但:只是。昏耄:年老糊涂。)

      5.C(受:受到。誑惑:欺騙迷惑。斯:此。)

      6.B('道士自己飲酒、喝茶正酣',誤;應(yīng)該是道士和幾個朝士飲酒、喝茶。)

      原文: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yuǎn)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yuǎn),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人君當(dāng)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豈取之易守之難乎?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為嚴(yán)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總此十思,宏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役哉?

      譯文:

      臣聽說要求樹木長得高大,一定要穩(wěn)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遠(yuǎn)長,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國家安定,一定要積聚它的德義。源泉不深卻希望河水流得遠(yuǎn)長,根底不穩(wěn)固卻要求樹木長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卻想國家的安定,臣雖然愚笨,(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何況(象陛下這樣)明智的人呢?國君掌握帝位的重權(quán),處在天地間最高的地位,不考慮在安樂時想到危難、用節(jié)儉來消除奢侈,這也象砍伐樹木的根卻要求樹木茂盛,阻塞水的源頭卻希望水流得長遠(yuǎn)一樣啊。

      所有帝王,承受上天的大命,開頭作得好的實在很多,能夠貫徹到底的大概很少。難道奪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難了嗎?大凡在深重憂患當(dāng)中必須竭盡誠意對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縱自己傲慢地對待一切人;竭盡誠意就能使胡和越這樣隔絕、疏遠(yuǎn)的地方也能結(jié)成一體。傲慢地對待人,就是骨肉親屬也能成為各不相關(guān)的人。雖然用嚴(yán)刑來監(jiān)督他們,用聲威嚇唬他們,結(jié)果大家只圖茍且免除罪罰,卻不懷念仁德,表面上恭順而不是內(nèi)心里悅服。怨恨不在于大小,可怕的是眾人;(百姓和皇帝的關(guān)系,就象水和船一樣),水能載船也能夠顛覆船,這是應(yīng)該深切警惕的。

      如果真的能夠作到:看見引起自己愛好的東西,就想到應(yīng)該知足來警惕自己;將要興建宮室土木,就要想到適可而止,使百姓安寧;想到君位高而且危,就要不忘謙虛加強(qiáng)道德修養(yǎng);恐怕自己驕傲自滿,就要想到江海所以巨大,是因為能居于百川之下;游樂忘返地打獵時,就要想到古人說的“一年三次”田獵為限度;憂慮自己松懈懶惰時,就要想到自始至終都要謹(jǐn)慎;怕自己耳目被堵塞、遮蔽,就要想到虛心接受下面意見;擔(dān)心有讒邪的人在自己身邊,就想到要自身正直,斥退邪惡的人;恩惠所施加,就要想到?jīng)]有因為偏愛而給予不恰當(dāng)?shù)莫勝p;懲罰所涉及,就要想到?jīng)]有因為生氣而濫用刑罰:總括這十思,擴(kuò)大這九德的修養(yǎng),選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們,選擇好的意見采納它,那些有智慧的就會施展他們的全部才謀,勇敢的就會竭盡他們的威力,仁愛的就會廣施他們的恩惠,誠信的就會報效他們的忠心,文臣武將都能重用,(皇上)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何必勞神苦思,事事過問代替百官的職務(wù)呢?


    相關(guān)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