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之美教學案
教學目標
1.理解作者從畫家的角度欣賞橋之美的方法。
2.學習作者生動的語言。
教學重、難點
1.理解作者的欣賞角度。
2.品味本文優(yōu)美而又富有意蘊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 布置預習?導學
1、辨清字形,讀準加點字音
煞它風景( ) 著重( ) 頤和園( ) 前瞻后顧( 。
銷魂( )
2、釋詞:
駐足:停止腳步。
史詩:敘述英雄傳說或重大歷史事件的敘事長詩。
銷魂:靈魂離開肉體。形容極度的憂愁、悲傷或快樂。
美感:對于美的感受或體會。
煞它風景:損壞美好的景色。
前瞻后顧:形容做事之前考慮周密謹慎。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開始稍微差一點,結果會造成很大的差距。
二、指導學習?研討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馬致遠的“小橋流水人家”讓人聯(lián)想到家的溫馨;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使人產(chǎn)生無限的惆悵……在詩人的眼中“橋”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載體;在畫家的眼中,橋則別有一番韻味。今天就讓我們跟隨當代畫家吳冠中去感受“橋之美”。
。2)板書課題,介紹作者:
吳冠中教授,江蘇宜興人,學貫中西的藝術大師。他是當代著名的畫家,在中國乃至世界畫壇都具有極大的影響,最早畫的作品多以江南水鄉(xiāng)為題材,畫面充滿詩意,他特別重視點、線、面的結合與搭配。同時他也是出色的美術教育家、散文家。)
(3)檢查預習
2、初讀感知,整體把握文意
請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討論以下問題:
(1)在作者的眼中橋美在何處?
(2)為了說明橋之美作者主要舉了哪些例子?
3、美讀語句,賞析品位
找出意蘊豐富的語句,體味句子的情味,完成課后練習二的練習。
4、分小組討論
本文與《中國石拱橋》比較,寫法與內(nèi)容有何不同?
三、鞏固練習:
閱讀下面的語段,回答問題。
大豆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用途很廣,F(xiàn)代科學研究表明: ①大豆籽粒中含有40%左右的蛋白質(zhì),19%左右的脂肪,還有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從蛋白質(zhì)的含量來看,②0.5公斤大豆相當于1公斤牛肉,2公斤多豬肉,或6公斤水質(zhì)牛奶。因此,有人形象地把大豆比喻為“植物肉”,F(xiàn)在,用大豆可以加工成100多種主、副食品。經(jīng)過加工的豆制品,90%以上的蛋白質(zhì)都可以消化吸收,特別是豆腐,更容易被化吸收,是我國人民很喜歡吃的傳統(tǒng)食品。
大豆還是重要的油料作物。50公斤大豆一般可以榨8公斤油。北宋蘇軾寫的《物類相感志》里說:“豆油煎豆腐,有味。”這是我國食用豆油的最早記載。我國是世界上生產(chǎn)豆油最早和最多的國家之一。
1、這兩段文字按說明對象分,屬于說明文;按說明方式分,屬于說明文。
2.文段中許多地方用了數(shù)據(jù)說明,請簡要回答畫橫線處的數(shù)據(jù)分別說明什么?
3.短文第二段引用蘇軾《物類相感志》里的話,是為了說明什么?
4.說明文應具有科學性,語言要力求準確、嚴謹。請從上面短文中舉一例加以說明。
教后感
學習目標
1.理解作者從畫家的角度欣賞橋之美的方法。
2.學習作者生動的語言。
學習重、難點
1.理解作者的欣賞角度。
2.品味本文優(yōu)美而又富有意蘊的語言。
學習過程
一、 預習?自學
1、辨清字形,讀準字音
煞它風景( ) 著重( ) 頤和園( )
前瞻后顧( 。 銷魂( )
2、釋詞:
駐足
史詩
銷魂
美感
煞它風景
前瞻后顧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二、學習?研討
1、檢查預習
2、初讀感知,整體把握文意
自由朗讀課文,思考討論以下問題:
(1)在作者的眼中橋美在何處?
(2)為了說明橋之美作者主要舉了哪些例子?
3、美讀語句,賞析品位
找出意蘊豐富的語句,體味句子的情味。 (參見課后練習二)
4、小組討論
本文與《中國石拱橋》比較,寫法與內(nèi)容有何不同?
三、布置作業(yè):
閱讀下面的語段,回答問題。
大豆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用途很廣,F(xiàn)代科學研究表明: ①大豆籽粒中含有40%左右的蛋白質(zhì),19%左右的脂肪,還有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從蛋白質(zhì)的含量來看,②0.5公斤大豆相當于1公斤牛肉,2公斤多豬肉,或6公斤水質(zhì)牛奶。因此,有人形象地把大豆比喻為“植物肉”,F(xiàn)在,用大豆可以加工成100多種主、副食品。經(jīng)過加工的豆制品,90%以上的蛋白質(zhì)都可以消化吸收,特別是豆腐,更容易被消化吸收,是我國人民很喜歡吃的傳統(tǒng)食品。
大豆還是重要的油料作物。50公斤大豆一般可以榨8公斤油。北宋蘇軾寫的《物類相感志》里說:“豆油煎豆腐,有味!边@是我國食用豆油的最早記載。我國是世界上生產(chǎn)豆油最早和最多的國家之一。
1、這兩段文字按說明對象分,屬于說明文;按說明方式分,屬于說明文。
2.文段中許多地方用了數(shù)據(jù)說明,請簡要回答畫橫線處的數(shù)據(jù)分別說明什么?
3.短文第二段引用蘇軾《物類相感志》里的話,是為了說明什么?
4.說明文應具有科學性,語言要力求準確、嚴謹。請從上面短文中舉一例加以說明。
學后感
八年級語文教案
12《橋之美》參考答案
二.2.⑴ 并不著眼于橋自身的結構美,而是緣于橋在不同環(huán)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⑵舉了四個例子:烏鎮(zhèn)葦叢上的石橋;江南鄉(xiāng)間細柳下的石橋;水天間的長橋——頤和園的仿盧溝橋、蘇州的寶帶橋;形式獨特的廣西、云南、貴州山區(qū)的風雨橋。 3.略 4. 相同點:都以“橋”為說明對象;均采用總分總的結構形式;都用了舉例子的方法。不同點:內(nèi)容上,《橋之美》從審美角度說明橋在不同環(huán)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中國石拱橋》從建筑工用角度重在介紹中國石拱橋的總體特點。語言上,《橋之美》是一篇帶有說明性質(zhì)的小品文,描寫抒情語言比較多,《中國石拱橋》是較為規(guī)范的說明文,語言科學、平實。三. 答案:1.事物 平實性 2.①說明大豆的營養(yǎng)價值高。②說明大豆的蛋白質(zhì)含量高。 3.說明我國人民很早就食用豆油。 4.例如:“從蛋白質(zhì)的含量來看”,這個短語用得很準確,若沒有這個短語,那么大豆與牛肉、豬肉、水質(zhì)牛奶就無從比較了。
精彩搶先看New Top
最熱文章榜Hot Top
1
李清照《漁家傲》(語文版八年級必修) 教2
《再塑生命的人》教學設計 (河大版八年3
《岳陽樓記》《醉翁亭記》《詩詞五首》4
《有的人》導學案(蘇教版八年級) 教案教5
6
棗核、最后一課、始終眷戀著自己的祖國7
《湖心亭看雪》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八年8
《窗》教學設計(校公開課原創(chuàng)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