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散文 推薦度:
- 古詩《清明》教案 推薦度:
- 清明祭掃文章 推薦度:
- 清明祭祖簡報 推薦度:
- 清明節(jié)的句子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清明
清明 篇1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鼻迕鞴(jié)是我國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在這一天人們祭奠去世的人。而清明雨上,更是讓我們用心去澆灌出一朵名為“思念”的花蕾。去年清明,我們班去烈士墓園掃墓,白色的墓園,端莊雄偉卻又有沉重的感覺。我們聽著主持人讀開場白,我們都在哀悼沉沉睡去的烈士們,是他們,用生命熱血換來了我們今天美好的生活,而我們也會努力學習,早日成為祖國的棟梁。這時侯,心里有感激、有敬佩、有熱血、有懷念。
回去的路上,下起了紛紛揚揚的小雨,我沒有說話,看著雨絲滑落著,溫柔地切過長長的小巷。清明,沉重、悲痛,蕭瑟、荒涼。
大概是在五年前的冬夜,外公去世了,每到清明節(jié)想到外公,我的心情便又多了幾分遺憾,愧疚和無奈。外公一生要強,即使生了病也豪不在意,每天都在認真工作。所以當聽到外公去世消息,我很驚愕,印象中的'外公還精力充沛,穿著很干凈的襯衫,夾著公文包,騎著自行車去上班,印象中的他還是在臥室里亮著燈,笑容滿面地給我講故事。前一天還好好的在上班,晚上就突然在床上停止了心跳。很意外,我無法想象。
那天夜里,我在睡夢中被爺爺叫醒,發(fā)現(xiàn)家里了除了我沒有其他人,爺爺把我送到姑姑家住。第二天我不記得去了什么地方,只知道我面前放著一口棺材,媽媽和舅舅號啕大哭。我沒有哭,只是胡亂地磕了幾個頭,覺得很愧疚。我一直覺得外公兇,不想和他一起玩,我們大部分交流都是吵架。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也許正是因為這些,我對外公的思念才像烙在心口的印跡,永遠有著新鮮地疼痛。
突然想起許嵩的歌:“我在人間彷徨,尋不到你的天堂,東平西鏡放恨不能遺忘!庇质乔迕饔晟希高h在天國的你們一切安好,我們折菊遙寄思念。
清明 篇2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蔽疫記得他的容顏,是那么的慈祥,可三年前他離去了,但是好在我們可以在清明掃墓時再與他見面。
記得那年清明節(jié),學校為我們放假一天,可是又有幾個人可以開心呢?早晨下著小雨,大家都認為這場雨十分凄涼,正如這句詩“感時花濺淚,恨時鳥驚心!边@場雨下在清明,更是凄冷了。
我們的老家在一個鄉(xiāng)村,去掃墓要帶一把斧子,一路走要將路上的樹枝砍去,條條樹枝落下,再也沒有了擋雨的地方,雨落在我的身上,砍樹枝在我們家比喻砍斷世界上的鬼,在掃墓時不帶回“臟東西”。一路走著,過了十幾分鐘我們終于來到了那片墓地邊。我們老家的墓,如果是一個家族大都埋在一起,可以讓死去的`人身邊有些溫暖。
那時候,人們點上三根長香,五根短香,與兩根蠟燭,燒一身衣服。每到清明過節(jié)時,才會去看一次死亡的親人,把過世的人生前最喜歡吃的東西帶給他們。有時還會灑一杯酒,酒必須要用火點燃,這樣他們才會真正的品味到酒。酒從杯中灑出,如果落在地面并沒有燒起火,這便說明過世的人并沒有喝到,要一直灑下去直到燒起火來才可以。所以人們總是把蠟燭滴在地上再去灑酒,這樣才易燃。
在墓前許多人都哭了出來,男女一起哭,人們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但如果和后一句一起說卻是“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鼻迕鞔蠹叶家獢D出幾滴淚來,讓去世的人認為大家很傷心。
離開前一條條鞭炮放了起來,共有九條,每個墓前都要有幾條。意味著九九歸一,讓去世的人早些回到人間,再去體會一次做人的酸、甜、苦、辣、讓他們再體會一次溫暖。
雨把火熄滅了,飄出一股股輕煙,在天空輕輕散去。
清明在眾人眼中并不重要,它不熱鬧,它沒有美食,它不如其他節(jié)日快樂。
但清明在我們眼中卻是十分重要的,因為親人對我們的關(guān)心,因為我們對親人的思念,更因為這是我們的傳統(tǒng)。
清明 篇3
清晨,沒有第一縷陽光照在我的臉頰上,取而代之的事冰涼的,無情的風兒。
每年今日,天氣似乎都是一樣的,天色永遠是灰蒙蒙的,看不見一點陽光。天仿佛知道我的心,使得每次清明天氣都非常壓抑,令人窒息。
進入了深山老林,這里是樹的歸宿。到處都散發(fā)這農(nóng)村的味道,有清晨的露珠躺在小路邊的樹葉上,等著陽光將自己帶走;林中不乏有鳥兒,各種小鳥在林中歌唱,伴隨著翅膀撲打的聲音,與這壓抑的天氣和心情顯得格格不入,但又顯得那樣動聽,好似黑暗中的一縷曙光:光明,卻無法點亮整個黑暗。
邁著沉重的步伐,為我們來到了一個“小土堆”前,只看見老人們用飽經(jīng)風霜的手顫顫巍巍地點燃了香,并燒了紙錢,嘴里念念有詞道:“阿公阿婆們保佑子子孫孫們考上好大學……”然后便叫我們作揖。望著這個小土堆,我陷入了沉思:我無法想象他生前的模樣,但他現(xiàn)在早已化成白骨,去往了天國。我很難想象未來是怎樣的,或許那時爺爺奶奶也進入了那冰冷、刺骨的“,木盒子”之中,與泥土相伴,去往天國,去和逝去的人們相聚。我無法接受這樣的事情,但這件事或許是命中注定,是遲早會發(fā)生的,我們都擺脫不了這樣的命運。想到這里,燒紙的煙熏得我受不了了,悄悄留下兩行滾燙的'淚水,從眼角滑到下巴,滴在泥土上,無影無蹤。我不知道我是因為什么而流的淚,或許是我對家里人的親情吧,或許是那嗆人的煙熏的吧,但那都不重要了。曾記得《尋夢環(huán)游記》中有這樣一句話:“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當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記得你的時候,你就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死亡不是真的逝去,遺忘才是永恒的消亡。”
我想,清明節(jié)給先輩們燒紙錢是沒有很大的實際用途的,但是,我愿意去參加這些活動,它代表著我們還沒有忘掉先輩,心里對先輩是無上的尊敬,只要有這些就夠了。而我們晚輩,如何去對待長輩,就只有一個字“孝”。既然會失去,就應(yīng)該用剩余的時間去孝敬老人們,讓他們在人生中度過最好的,也是最后的一段時光,不留遺憾地離開,永遠不被遺忘。不僅如此,先輩們的祭祖中處處飽含對青年人的美好祝福。我等晚輩也應(yīng)當不負先輩們的期望……
因為害怕失去,所以更加熱愛(孝);應(yīng)為害怕失去,所以更加努力(學)。
清明 篇4
雨,淅淅瀝瀝的,下了很久、很久。
拉開冰涼的車門,我不禁嘆一口涼氣,隨已深春,這里卻仍有分涼意。我和家人一起順著這條筆直而深灰的路往前走,路上沉郁的氣氛壓了一路,我總有一種錯覺,我們好像在走往另各一個世界?赡苁窍掠甑木壒,這里的蟲鳴鳥啼在瞬間隱去,然后又不知道從哪里突然爆出。我很不習慣這種壓抑的感覺,“我——”剛開口,就被姑媽的眼神制止住了。她還把食指聚到嘴邊,示意我閉嘴。妹妹則緊緊抓著我的手,她的指尖,冰涼冰涼的。
終于不知走了多久,我們面前出現(xiàn)了一座巨大的'牌坊,通體潔白的牌坊上赫然寫著幾個大大的黑體字:
“長安陵園”!
里面的人不很多,但隨處可見大大小小的碑。音樂家的碑上有跳躍的音符,大作家的碑旁立了一只大大的毛筆。更有一些時刻勛章,點綴在類似某某將軍的碑前。在一個小小的岔路口,轉(zhuǎn)完處立著一座簡單的碑。那,是奶奶的碑。
所有人都停住了,靜得只聽見風掃落葉的唏啦聲。大家開始張羅東西。一對紅燭被立在白色的碑兩旁,其他地方擺滿了食品,都是奶奶愛吃的。
來這里不是第一次了;蛟S大家都習慣了悲傷,則就不會總是流淚了。兩支蠟燭被點燃,升起絲絲裊裊的青煙,好像給空氣渲染上了一層深灰,隨著雨,安詳?shù)爻恋。家人絮叨地對著小小的墳說著什么,我則把那些象征性的錢幣投進火盆,那些五彩斑斕的紙漸漸融為一團烏黑。不知哪的風,旋過身邊,帶起盆中黑色的焦紙,在空中飄零,就
像只只黑蝴蝶翩然起舞。
曾經(jīng),我玩笑似的想,原來大家都很信奉自己所在打擊的迷信。但在著小小的墳塋之前,我卻注意到,人來了,又去了,相同的卻是他們的嚴肅。其實,這只是人們對死去的人的懷念,是一種精神的安慰與寄托。所以,在這里,在生命面前,左右的人都不得不變得嚴肅。
四月五號,就是注定要與眾不同。每年今日,都一定會下點雨。是要陪襯人們心中的不舍嗎?站立墓前,是地下的亡靈與地上之人心靈重逢的時刻。這一次肅穆,似是情去了心中一年的污濁。伴著雨,又換了一歲的清清明明。
著實,清明是沉重的,但絕不是哀傷的。聽到了墓碑前的是永不改變的一聲沉重的嘆息,有或許,心會因這一聲嘆息而變得輕靈?
哦,這百年不變的清明永嘆。
清明 篇5
4月5日這天,小雨飄飄灑灑地下在泥濘的小路上,路上的行人匆忙地走來走去,臉上紛紛露出了悲傷,似乎靈魂都要出竅了。
在一條小路上,一個人攔住了騎黃牛的小牧童,他用沙啞的嗓子問:借問酒家何處有?小牧童沒有看出他的悲痛,就歡快的指向了遠處的店:杏花村!這個人答謝過后就向著店走去。
他走啊走,終于來到了杏花村,杏花村旁種滿了杏花,滿樹的杏花紛紛落下,白色的花瓣到處都是。他的.身體劇烈地顫抖起來,也是在一年杏花滿樹的時候,他為了去京城考取功名,拋下了了他那唯一的親人——已重病在身的老母親,他高中狀元又有什么用,如果能讓母親起死回生,他寧愿名落孫山,永遠陪在母親身邊,當他中第歸來時,迎接他的不是母親昔日溫暖的笑靨,而是冰冷的墳地和滿樹杏花。這時,他后悔了,為什么他要不顧別人的勸阻執(zhí)意赴京趕考,為什么要金榜題名,而不管不顧自己在世上唯一的親人。
她失魂落魄地走進店,坐了下來,店小二見有生意,就立刻上去滿臉堆笑地說:客官要吃點啥?他猛地一震,對,他要帶點吃的給母親。他對小二說:小二,給我來一碗長壽面,再加個蛋,我要帶走。小二答道:好嘞!就忙去準備了。
他端著面,來到墳前,他放下面,情不自禁地在母親墓前磕了三個重重的響頭。額頭磕在石頭上,他卻沒有任何痛覺。
不知何時,他已淚流滿面,恍惚間,他又聽到了母親溫和的教誨,又看到了母親和藹的笑靨……
清明 篇6
清明將至,當追思故人。每到這個時節(jié),我的母親就會非常想念我的太姥爺。我的母親自幼生活在太姥爺身邊,跟太姥爺感情最深,也最得太姥爺寵愛,所以太姥爺常常對媽媽講起他年輕時的故事。
媽媽說,他是當年闖關(guān)東的一員,當年山東地少人多,家里人填不飽肚子,于是我的太姥爺便跟隨他的哥哥來到了東北一個小鄉(xiāng)村。他在東北沒有住處,就借錢買下一處破舊的房子,將它修好了,總算是有了家。后來,他進了生產(chǎn)隊。
他非常能干,當上了生產(chǎn)隊的隊長,帶著大家一起干活。后來生產(chǎn)隊解散了,變成了包產(chǎn)到戶,他并不滿足于種村里分的.那塊不大的地,他又到村外去很遠的地方去開荒。
開墾荒地后,他并沒有像其他人一樣種植糧食,而是種植煙葉這類村里人很少種植的植物。這種植物雖然能賣高價,但卻是十分難種的,尤其是采摘以后還要進行晾曬,非常麻煩,這也是村里人不愿意種它的原因。
所以,每到秋天,太姥爺就在地旁邊搭個簡陋的窩棚,住在里面。白天天剛亮,就去收煙葉、晾煙葉,直到天黑才回到窩棚,簡單吃點饅頭、咸菜,就伴隨著疲憊入睡了。但又不敢睡的太沉,因為還要提防有人來偷曬好的煙葉,所以根本無法睡個好覺。第二天,雞剛打鳴,就又起床了。我仿佛能想象得出當時的情景:一個曬的黝黑的中年男人,穿著樸素的衣服,在煙葉從中穿行,采摘、晾曬、打捆、裝進麻袋,再背回到窩棚……
再后來,農(nóng)閑的時候,他開始學著人家買賣黃牛,這樣賺的錢會更多一些。他經(jīng)常是步行幾百里去偏遠的地方買牛,再牽著牛走回來,一走就是好幾天。他白天帶著牛趕路,夜晚就借宿在老鄉(xiāng)家,常常需要翻山越嶺,一不小心就會迷路。到家常常是半夜,急急地吃上點飯菜就睡了,因為第二天他要起早把牛拉到集市上賣掉……
母親的講述停止了,聲音微顫,抽了抽鼻子,補充到:“他只是一個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農(nóng)民,但卻擁有著勞動人民最美好的品質(zhì)——勤勞、智慧”。
清明將至,當追思故人!
清明 篇7
以前的我,從未知道在清明這天的感受是什么,現(xiàn)在我隱隱約約明白了,清明就是“佳節(jié)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的無奈。
由于前幾天買的魚只剩下一只了,所以昨天我就再去買了三只。結(jié)果一夜之間,又死了一只,也許是不喜歡我家的緣故吧,但它死了還是覺得可惜,畢竟是我讓它早早就結(jié)束了生命。今天是清明節(jié),本應(yīng)要去掃墓的,但因為現(xiàn)在住在城里,所以沒有回去,再者,我家沒有過清明的習俗。
然而,現(xiàn)在我只能祭奠今天剛死去的魚,我想是它太不堅強了,所以在今天就逝去了。它的逝去可能是想讓我好好記住清明,因為清明應(yīng)該是很重要的,但在我眼里,清明只是可以放假而已。也就是說,我不大明白清明要做什么。
若每個人都明白清明的意義,就不會有“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若每個人都能快樂地過清明,就不會有“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保蝗裘總人在清明里都無憂愁,就不會有“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也就是說清明是傷心的一天,是悼念逝去的人的一天,是最為冷清的一天。
可就是這樣的一天才顯得有意義。
雖然沒能為死者掃墓,但卻可以感受到她的存在。就像今天死去的'那條魚,即使它與我相處的時間不長,但卻讓我難以忘記它曾經(jīng)來過我家,只因為它死在了這個特殊的日子里,這個讓人記住死者的日子。
我想你會問我:“明明有那么多英雄偉人等著你去悼念,為何你偏偏只悼念一條魚?”我會這樣回答,因為這條魚離我比較近,又是因為我照顧不周而死去的,所以我必須悼念它。或許這樣的我很傻吧,居然為一條魚而如此傷心。在我看來,生命本來就是平等的,況且以自己現(xiàn)在的能力,也就只能將關(guān)懷放在這些小動物身上,更何況我有一個心愿想讓它替我傳達。
折柳插瓶卻不見,孑然回首心生愁。佳節(jié)相聚笑顏生,清明又至僅懷念。清明來了,卻只剩回憶與曾祖母在一起的美好日子。倘若可以,我希望今天逝去的那條小魚可以將我的思念帶給曾祖母,希望它可以相伴著她,就像以前我們在一起那樣快樂。
清明那天死去的魚都讓人感到如此悲傷,更何況是已逝去的我們最親的人。清明不僅是對逝去的人的懷念,還是對活著的人可以好好活著的祝福。
清明 篇8
今天是清明節(jié),是紀念我們逝去的親人和那些為了人類解放而犧牲的先烈們的日子!我不由得想起了杜牧寫的《清明》: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早上,媽媽帶我來到人民公園的烈士紀念碑前,為我們心中的烈士英雄獻花掃墓。我瞻仰著烈士紀念碑,遙想起當年。在那硝煙彌漫的戰(zhàn)爭年代,多少革命先輩,為了人民的幸福和祖國的解放,拋頭顱、灑熱血,英勇就以。
回到家后我跟媽媽看起了電影,電影的名字叫《八佰》,說的是發(fā)生在抗日年代的故事。故事發(fā)生在上海,大家把這場戰(zhàn)役稱作淞滬會戰(zhàn)。當時我們有一支革命軍隊留守在四行倉庫,這支軍隊只有八百人,但是他們是守衛(wèi)上海的最后一道防線。當我看到許許多多的.敵人逼近四行倉庫時,我想這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wù)啊。只見敵人用重型武器在四行倉庫外面布滿了層層攻擊,等著革命軍自投羅網(wǎng)。
四行倉庫當時的處境,簡直可以用人間地獄來形容。但此時的四行倉庫后面卻是另外一番景象。后面一河相隔的就是英國人的租界,那里歌舞升平、燈紅酒綠、熱鬧非凡,簡直就是人間天堂。 面對這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你以為革命軍會放棄抵抗嗎?在那個大雪紛飛的夜晚,他們在敵人的槍林彈雨下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跡。但是,有很多的革命軍人因此陣亡了。有的是被敵人的子彈刺穿胸膛;有的是為了炸掉敵人的坦克,用自己的身體綁上炸彈從窗戶一躍而下;有的是為了救護戰(zhàn)友,用自己的身體擋住敵人的槍口。看到這兒,我和媽媽都忍不住哭了。
想想先輩們?yōu)榱吮Wo國家的領(lǐng)土和人民的安全,付出了多少的鮮血和生命,F(xiàn)在,我們的國家已經(jīng)成為了世界第二大國,并且在各個領(lǐng)域都有一定的領(lǐng)先水平。雖然我們都過上了幸福安穩(wěn)的生活,但我們要永遠銘記,這是無數(shù)革命先輩的付出換來的。雖然他們已經(jīng)不在我們身邊,但是他們永遠在我們的心中。在這個特別日子里,我要向他們鞠躬、敬禮!
清明 篇9
沒有其他節(jié)日的紛擾,繁華,在四月飛花里那淡淡的哀愁與寂靜,旖旎滿目,新柳之綠,那片青蔥,便是它的顏色。
——題記
這個節(jié)日,蕩漾著柔和的新柳,飄灑著漫天的柳絮,細雨紛紛,充滿著神秘,它有著獨到的哀愁,它告訴人們:歸家吧!這才是真正的團圓,孤魂與離人的團圓。
清明既是節(jié)氣,又是節(jié)日。我愛它,只因它有著難以參悟的憂傷。“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陰沉的天,忽降薄雨,灑上路人的衣衫,似乎這雨并未盡興,更是肆意越下愈大,原本沉醉在它浪漫之中的路人,紛紛抱頭避雨,而他似乎并不焦慌,任雨打濕青衫,漫步雨中,享受著塵土與青草的芬芳,興趣未盡“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敝x過牧童,他又悠悠然然上路,順著清溪,踏著長滿苔蘚的石階,觀賞著一路青樹翠蔓,向酒家走去。杏花美酒香萬里,他聞著這純美的酒香,踏進酒家,討酒一樽,一小口一小口輕抿,不亦樂乎清明時節(jié),有如此飄逸悠然之人,卻也難得。
似乎清明與酒緊緊相連,無論瀟灑,或是哀愁,都有酒相伴。又是一年清明,又似那樣細雨紛紛,柳絮沂蒙。有所不同的'是,此景甚為哀愁,他祭奠他的亡妻“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這是他的誓言,也是難以實踐的約定,他的愛,隨著她的亡而消散,而漂泊,沒有歸期。倚著妻的石碑,隔著石塊,泥土于棺,輕輕撫摸著早已沉睡,與他陰陽相隔的女子。他隨皇帝血飲沙場,卻淡漠了在家靜候的人兒,待他覺醒時,她卻撒手人寰。一生傲氣的他,終是悔了,后悔自己為何如此重功名,后悔自己的自傲,后悔沒有多陪陪她,而今清明,卻只留獨自傷悲。大灌一口濁酒,想著醉了,就可放下,可誰知一口烈酒下肚,卻生生把他疼的更加清醒,亡妻的容顏更加清晰的浮現(xiàn)在他的腦海,痛得他留下清淚兩行,“清淚盡,紙灰起!彼缓糜眠@莊嚴的祭奠抹平心中的痛。清明,變成了他每年最輕松的日子。
清明,清明,雨花飄落,清酒的醇香,慢散于大街小巷,指引著離人歸來,等待著孤魂歸來,一把紙灰,撒在忘川的路上。
春色三分,一分塵土,二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揚花,點點盡是離人淚。
——后記
清明 篇10
初識肖復(fù)興先生,源于《爬山虎》。
喜歡他的風格,極樸素的內(nèi)容,在他的筆下,煥發(fā)的是不同的光彩。
再見他的書,是《我的讀書筆記》。這本《中國節(jié)氣》,是第三次見面了。
喜歡《清明》一章:梨花風起正清明。讓我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親切感。原本記憶中多是傷感、凝重的清明,與飄揚的梨花相伴,又是另外一種活潑、開朗的親切了。原來與清明相遇的,還有梨花。
春寒料峭的清晨,我照例賴床,奶奶做的'早飯香味幽幽地飄了進來,挑逗著我的嗅覺。但這還不能喚醒我,須得奶奶從廚房跑進來,溫柔地喊:“起床啦,梨花開啦!”梨花開了?我掀開被子跑向那片梨樹,果然,星星點點的白綴在枝頭,暗香浮動。
清明時節(jié),大地春回。約上幾個伙伴,踏青賞花。走進田野,走進菜園,去梨園攀下幾枝梨花來,我最是喜歡捧著梨花在田野里瘋跑,空氣中滿滿都是梨花香甜的氣味。那來自心底的純凈,與這梨花一般潔白了。記憶中的踏青,不是慢悠悠的逛,而是瘋玩的,歡樂的,自由的,充滿活力的。
肖復(fù)興先生說:“清明踏青,是要讓死去的人死得安心,讓活著的人活得更好。滿眼盎然的春天的生機和生氣,是生與死的對話,是生對死的力量,也是死對生的一種延伸,一種還魂!
或許,這才是清明節(jié)的真正意義。
給太婆掃墓時,看見墓前的青草,已有一寸高了。逝去的人已然遠去,墓前青草,山林間忙碌祭奠的子孫,何嘗不是逝去生命的另一種延續(xù)呢?
梨花綻放,預(yù)示著新的生命力量。家鄉(xiāng)人視梨花為圣潔之花,祭祀之花,是上天賦予的恩惠。墳前,香臺,安放一束,寄托的是一份淡淡的哀思。
細細數(shù)來,已經(jīng)有七八個清明沒有回到安徽老家了。我不確定那片梨花是否如期綻放,可我相信,梨花給清明帶來的純凈,是永遠不會消失的。
杏花雨,梨花風。這景致,又是平添了幾分韻味,是柔美淡雅的姿態(tài)。配上迷蒙的霧,水墨的遠山,任是誰人也要舒適地醉一回。憶起黛玉葬花的那段,若葬的是梨花,想必更能給人一種楚楚動人的美感吧?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蔽蚁,也只有梨花,才有如此魅力,引人心馳神往。
清明 篇11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作為我國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清明節(jié)可以算得上是很重要的了?墒俏覀冇謱η迕鞴(jié)了解了多少呢?
相傳春秋時期,公子重耳為了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又累又餓,糧食匱乏,大臣介子推便悄悄從身上割下一塊肉,煮了一碗湯給重耳喝。當重耳發(fā)現(xiàn)這件事時感動地流淚。后來重耳做了國君,卻沒有賞賜介子推。有人為介子推抱不平,勸他向國君討賞,介子推不慕名利,收好行李與老母親隱居深山。重耳聽說后羞愧莫及,想去找介子推。有人獻計把林子點燃,從而逼介子推出山,可是仍沒找到介子推;饻绾,人們在一棵老樹下找到了介子推的尸體。重耳見狀痛哭。人們在樹洞中發(fā)現(xiàn)一片衣襟,上面寫著:“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重耳下令將這天定為寒食節(jié)。后來,又將寒食節(jié)的最后一天,定為清明節(jié)。
一開始,清明只被當成是一個氣節(jié)。清明節(jié)習俗形成的重要條件在于時間和天氣物候的特點。清明節(jié)的名稱與此時天氣物候的特點有關(guān)。到了清明,氣候變暖,降雨增多,是耕種的大好時節(jié),農(nóng)諺“清明前后,種瓜點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一般都有自身獨特的習俗,清明節(jié)也不例外。
各地關(guān)于清明節(jié)的習俗大同小異,雖然表現(xiàn)形式不同,但都是以祭奠祖先,緬懷先烈為主題。古時候,在寒食到清明這幾天要禁火,食物只能吃冷的,人們會帶上親朋好友一起去踏青、掃墓。清明節(jié)的'一些習俗仍流傳至今。清明節(jié)最重要的是祭祖掃墓。在外奔波的子女會回到家鄉(xiāng)為先祖掃墓、添香、燒錢,并祈禱先祖保佑。
隨著國際間頻繁的文化交流,大批外國節(jié)日在國內(nèi)悄然興起,許多年輕人卻冷落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傳統(tǒng)文化凝聚著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魂魄,承載著民族文化的精華,標志著一個民族豐富和諧的文化內(nèi)涵,豐富著人們的思想,是我們民族前進航行中的燈塔,因此,我們要把它繼續(xù)傳承下去,發(fā)揚光大!
清明 篇12
今年的4月5日,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jié)。
那天早上,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陵園掃墓祭祖。大約15分鐘,我們一大家人開車就到達了目的地。我捧著一大束菊花,緊跟著爸爸媽媽一起往陵園墓地走去。雖然一路上都是爛泥巴,粘住了我們的鞋跟,臟兮兮的,但卻阻擋不了我們誠心祭祖的那一份熱情。
沿著石級而上,我們一行人終于找到了第八排的墓地。墓地上整整齊齊地擺放著多位先人的墓碑,碑上還雕刻著先人們的名字呢!只見媽媽把買來的供品擺放在每一位先人的碑前,有燒鵝、乳豬、包子,有酒,有茶,還有可樂呢!爸爸要我學他的樣子,手里拿著三支點燃的香,朝曾祖太公的墓碑鞠躬三下,很誠心地說:“曾祖太公公,今天是清明節(jié),我們給您掃墓,希望您泉下有知,保佑連家祖孫老少平安,萬事如意!”我拿著香,按順序給每一個先人鞠躬,然后在他們的碑前插上三支香。更有趣的是,媽媽要我在曾祖父的碑前獻上那束菊花,再把那些紙做成的衣服、鞋襪、人民幣、別墅、轎車……全部點燃,還插上兩支點燃的'紅蠟燭呢!
媽媽告訴我:“清明節(jié)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jié)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是祭祀死去親人的一種活動。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zāi)古嗌闲峦,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jié)的特殊氣氛。直到今天,清明節(jié)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在回家的路上,我一邊走一邊想:今天,我去祭祀自己的先人,去完成自己心靈上的尋根之旅,緬懷祖輩,這是一個多么有意義的清明節(jié)啊!
清明 篇13
四月,小雨霏霏,空氣中還帶著一絲微微的寒意;欲斷魂,芳菲盡的四月呵,讓我們銘記著一個不平凡的節(jié)日——清明。
自古以來,中國就有許多傳統(tǒng)的節(jié)日習俗,它們浸漬著人們的思想,點綴著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的文化。清明掃墓,不僅是一種傳統(tǒng)文化,更是中國人最好的心靈寄托。
好似在記憶中,每一個清明都是哀婉和肅穆的。小時候,每當?shù)角迕,我們(nèi)揖蜁?qū)車前往陵園。帶著銀晃晃的紙錢,捧著純潔無暇的雛菊,更懷揣著一份莊嚴。我們爬在泥濘的山路上,天空中細雨飄飄灑灑,山路兩旁青翠的竹林,在微風中沙沙作響,竹影婆娑,仿佛吟誦著一首凄美的哀歌。
終于,來到親人的墳前,地上或許已經(jīng)飄滿了落紅,慢慢把它們打掃干凈;墳頭或許已經(jīng)有了灰塵,輕輕把它們拂拭。老一輩的人會拿出紙錢,把它們點燃,表達對已故親人的思念;父母們則拿出上好的果品,點上蠟燭,祭奠亡靈。我們幾個孩子雖然小,不太懂,但看著這一切,也明白了,心中只覺得無比敬重。我常常會把一朵素雅的雛菊插在墳頭,只覺得平添了幾分生氣。
每年的.清明都是如此,因為每個人的生命都不會被忽視。即使生前有多大的痛苦和遺憾,故去后,仍有最親愛的人陪伴在自己身邊,也可安心了。
每個中國人都用清明來詮釋著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人死不能復(fù)生,但可以用清明掃墓來寄托對親人的懷念。這樣,不也等于是涅?了嗎?清明,我感受到了中國人對生命的珍視,對親情、友情、愛情的眷戀和思索,體現(xiàn)著一種人文價值的關(guān)懷。
人生苦短,誰都免不了生死,這生死離別的痛苦每個人都品嘗過。清明,就仿佛是人間通往天堂的窗口,每個人都會向窗口里祈禱和祝福天堂里的親人,為他們送去人間的溫暖,讓每個靈魂都能安好。于是,天堂從來都是溫暖的,因為每個靈魂都明白愛他的人們在陪伴著自己。
清明 篇14
初次邂逅竹林,是在清明的一場大霧里。
曾祖父的墳?zāi)乖谏钌嚼,要去祭拜需要走很長的山路。當天凌晨,大霧漫天,幾米外的景物已非常模糊。選擇在這樣的時候出門是有道理的,因為在今天得去好幾個山頭祭拜先人。只記得,當天早上,父親挑著祭品走在后邊,我蹦蹦跳跳地跑在前邊,如一只脫籠的小鳥。嘴里似乎還在哼著曲調(diào)吧,或許吧。
山路蜿蜒延伸,野草長到我的胸前。我們經(jīng)過了田野,繞過了小溪,爬上了陡坡,又翻過幾個山頭,終于來到一條峽谷里。父親輕輕喊了一聲:“別跑得太快,前邊是一片竹林了!蔽覒(yīng)了一聲,卻一個勁地往峽谷里跑。父親在后邊搖了搖頭,微微地笑了。他明知道我非常喜歡竹子的。
近了,近了。山風中吹來一陣沙沙的輕響,在彎角處我終于看到了竹林的身影。綠色般的潮水,從此在我的人生里扎了根,再也無法抹去。
竹林上方的葉子雀躍地隨風傾倒,發(fā)出寒戰(zhàn)的聲音,宛如一片綠色的急流,所有的葉子都朝著一個方向。那修長而青翠的葉子,恰如急流中的.扁舟,朝前爭渡。我站在萬千的竹子當中,只覺得自己已被綠色所征服。高大的竹子直聳云霄,一直長到了峽谷的頂端,遮沒了天空,嬉戲著白云。細小的竹子,剛剛破土而出的竹子吧,就像我的手指大小,嫩綠地,也在枝頭潑灑出一簇簇細小的舟子,加入這霧中的爭流。綠色的震撼鋪天蓋地,萬千的翡翠招搖在我的面前,我撫摸著大大小小的竹子,在林間繞來繞去,只覺得一切都是如此的美妙。
父親放下肩頭的祭品,站在林間,也有點出神。
林間傳來清脆的鳥鳴聲,那是山雀吧,在綠色的枝頭上跳躍著,盡情地享受這天地的氣息。潺潺的聲響,那是從巖縫里滲下的清泉吧,如珠玉一般的晶瑩。寒霧在竹子身上滲出一顆顆的水珠,有的順著竹節(jié)輕滑而下,留下溪流走過的痕跡;有的從葉尖晃了幾晃,便頑皮地蕩了開去,如流星般向大地急墜而去。
【清明】相關(guān)文章:
心情日志:清明,清明04-07
清明不復(fù)清明散文05-25
“讓清明節(jié)清明”起來07-16
“讓清明節(jié)清明”起來07-16
清明節(jié)的清明馃04-01
清明時節(jié)話清明04-03
清明唐詩-《長安清明》04-03
清明04-13
清明04-24
清明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