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異果說明文
相信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尤其是作為主要學習作文類別之一的說明文,說明文是客觀地說明事物或闡明事理的一種文體。那么你有了解過說明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奇異果說明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奇異果說明文1
說到食物,我最喜歡的就是它們各式各樣的滋味。有的入口即化,有的香嫩彈牙,有的嚼勁十足,有的更是香甜可口,叫人愛不釋“口”,一口接一口,回味無窮!其中,最叫我魂縈夢縈的是我的最愛——奇異果,我對它化在口中的滋味如癡如醉,甚至是欣喜若狂,但,令我驚訝的是,我從來都不知它的皮也特別好吃呢!
還記得那時待在新西蘭的一個月,真是讓我難以忘懷!離家這么遠,身旁又沒有認識的人,當?shù)厝说纳盍晳T又和海南截然不同,難免會有想家的時候,“鄉(xiāng)思病”這陌生的名詞,竟不自覺的在心中油然而生。但我也發(fā)現(xiàn)了很多有趣的事和許多新奇的東西,一解思鄉(xiāng)之苦。剛到新西蘭的寄宿家庭時,非常的不習慣,不但飲食方面不一樣,連吃法也迥然不同。其中,我覺得最特別、最不同凡響的是他們吃奇異果的時候……
我很喜歡吃奇異果,我愛它那酸酸甜甜的滋味和它那香氣四溢的果香。在家時,貼心的媽媽都是把皮刨掉了才給我們吃。在新西蘭,那一整片的果架攀著一條條長長的綠莖,上頭吊著一顆顆淡棕色的,就是是新西蘭盛產(chǎn)的奇異果,多到可說是擢發(fā)難數(shù)!新西蘭人一天到晚都在吃,吃到最后連皮都敢吃了。由于我才剛到新西蘭沒多久,我看到那摸起來毛茸茸的奇異果,根本沒辦法想象我能把它那些刺刺的毛吞下肚去。也許是知道我沒吃過奇異果皮,寄宿家庭的爸爸告訴我不敢吃沒關(guān)系,但我覺得這是一個別具一格的經(jīng)驗,我應該“入境隨俗”學著吃吃看這奇特的奇異果皮。
看著手中握著的奇異果,摸起來有點毛毛的,好像捧著一只什么奇怪的寵物;聽到一旁的人“喀!喀!喀!”一口接著一口的啃著手中的奇異果,那清脆的聲音真是粗獷而美妙!我緩緩的伸出手,把它放到嘴邊,“勇敢”的咬它一下,一股酸甜的果香撲鼻而來,咬下一口的當下,一開始舌頭很不習慣奇異果那刺刺的棕毛,但后來習慣后,反而是一種奇特的口感。一種苦味在咀嚼的當下,也從口中散開。再咬一口那翠綠的果肉,接下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酸甜的味道,那酸甜中還帶著些許的苦味。吃完整顆奇異果,我覺得有種說不出的滋味,一種我從來沒嘗過的滋味,刺、苦、酸、甜、香,融洽的在口中滋長,我這才發(fā)現(xiàn),原來奇異果皮也是別有一番風味的呢!
雖然奇異果皮看起來是那么的奇怪,剛放進口中時的確吃起來怪怪的,但經(jīng)過細嚼慢咽后,我發(fā)現(xiàn)其實外表不能代表它的滋味。不能因為它看起來沒那么絢麗奪目就覺得它不好吃,一定要親自去嘗試才會知道它真正的滋味!肮辈豢擅蚕啵松拖裨诔砸环N食物一樣,不能因為那種食物看起來不好吃,就覺得它一定很難吃;“人”不可貌相,當你碰到一個人,別急著用他的樣貌或外表去認識、評斷他,應該要像在嘗一道看起來不怎么樣的菜,細細的去品嘗他的內(nèi)在,你才會知道他真正是一個怎么樣的人,就像帶毛的奇異果,或許“奇”貌不揚,但它真正帶給我們的滋味,是豐富盈溢且充滿內(nèi)涵和營養(yǎng)的`。
奇異果說明文2
蘋果,大家肯定吃過,也肯定愛吃,因為它們過肉多,味道美,更吸引人的是它們豐富的營養(yǎng)價值?墒窃谄娈惞媲,蘋果可以說是不值得一提了。
奇異果的個頭不大,鴨蛋身材,褐色的皮膚上常滿了軟軟的小刺。似乎想讓它的外表蒙蔽你的眼睛。在它褐色的皮膚里面躲著的是碧綠的果肉,用刀將果肉中間切開能看見兩圈像芝麻一樣整齊的果粒?幸豢冢崴崽鹛鸬陌鷿M意。
奇異果沒有誘人的氣味,長的也并美觀,所以愛吃它的只有少數(shù)民族。但奇異果的營養(yǎng)價值卻非同一般。我之前說蘋果遠不如奇異果的原因就要在這里揭曉了:因為就拿維生素C來說吧,你肯定想不到,奇異果的維C含量達到了蘋果的80倍之多,也就是說,你就是撐破肚皮吃80個蘋果也不如吃一個小小的奇異果所獲得的維生素C多。另外,它們還具有抗癌功能。
你肯定會想誰這么偉大,發(fā)現(xiàn)了那么棒的水果?想不到吧,最早發(fā)現(xiàn)它的不是人類,而是猴子,又因為它的外表有猴子般的毛,所以又叫它獼猴桃。
你可別急著去買奇異果,我還沒告訴你,那兒的奇異果最好吃呢!不用說當然思新西蘭的了。如果你要這樣認為就大錯特錯了。奇異果不是國外的水果,而是我們中國的一寶,一個世紀前才引進到新西蘭的。我建議你們?nèi)コ裕汉幽吓7、桐柏山、大別山區(qū)的奇異果,味道不差于新西蘭的,且價格更便宜哦!
【奇異果說明文】相關(guān)文章:
月球說明文02-22
過年說明文02-22
事物說明文02-14
活著說明文01-14
倉鼠說明文01-14
精神說明文01-12
螞蟻說明文01-12
傣族說明文01-11
“棗”說明文01-10
故宮說明文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