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 科:語文
二、課例名稱:《學弈》
三、執(zhí)教教師:陸 靜
四、課 型:閱讀課
五、年 級:六年
六、教材版本:語文出版社A版
七、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學生通過教師引導、自主學習,能根據課后注釋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內容并用自己的話講講。
2、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做到正確、節(jié)奏停頓得當、抑揚頓挫,從反復誦讀中初步感情文言文中特殊的語言現(xiàn)象。
3、學生能從課文中體會到做事必須專心致志才能學到本領的道理。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文言文,教材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讓學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語言特點,了解祖國燦爛悠久的文化和古人的思想觀點,進一步培養(yǎng)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學情分析:
這班學生在低年級時接觸過《論語》,所以,相比這下對文言文的語言特點稍有了解,讀下來應該可以相對輕松。只是,理解問題的時候個別孩子停留在表面化,缺乏深入思考的能力。所以理解思想感情的時候可能稍顯吃力。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用具:課件、古箏曲
設計思想
古詩詞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我國文學藝術中的瑰寶。應讓學生在語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引領學生走進這民族獨特的文化,從而熱愛古詩詞。為體現(xiàn)新課程標準以“以讀為本”的理念,本節(jié)課讓讀始終貫穿著整個教學過程。并結合六年級學生特點,重在感悟與思考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啟迪。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學過的《論語》嗎?誰能給大家背一背。
2、《論語》是“古文”,我們也叫它“文言文”。今天要學習的課文也是用文言寫出的,題目叫做《學弈》。(板書課題)這篇課文,僅有4句話,七十個字,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
二、自讀自悟,探究理解。
1、釋題:《學弈》中的“弈”什么意思?“學弈”呢?
2、問:很想知道這短短的4句話,七十個字寫了件什么事?請大家打開書,自已獎課文讀通讀順。
3、師:為了大學讀得更好,請大家看這里,出示課件。
“給你支招兒……”
自學提示:
1、先默讀課文,請你結合課后注釋和插圖,弄懂每句話的意思。
2、然后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
3、在理解的基礎上試著讀一讀。
三、匯報解疑,深入探究:
1、課件出示:本文寫了( )向( )學( )的事。
2、問:為什么要拜弈秋為師呢?從書中哪句話可知?
3、學生匯報:“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
課件點擊短句: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
a、 指名讀、說句意:
b、 哪個字最能體現(xiàn)他棋藝高超?(善)
c、 怎樣讀?評一評。(應該讀出敬仰、嘆服的語氣。)
d、 指名讀畫節(jié)奏線的句子: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
4、課件出示:本文寫了( )教( )學,結果( )的事。
同學們想一想,針對故事的結果,你想問什么?
學生質疑:“為什么一起學習,結果卻不一樣?”
5、你提的這個問題真好,書中用的是哪句話呀?( “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他們一起學習,為什么成績卻不同呢?是智力不一樣嗎?(不是的),那是什么原因呢?你能從文中找到句子來回答嗎?
課件點擊長句: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a、指名讀、說句意:理解“使、誨、惟、思、繳”的意思。
b、課件圖片:指導釋句并看圖,兩個人是什么樣子的?注意看他們的神態(tài)。
C、創(chuàng)設情境:
師:請你注意,此時弈秋正在講授棋藝,突然外面下起了大雨,你怎樣做? 生答(惟弈秋之為聽)
突然肚子餓了,你怎樣做?……
這時有人叫你去玩,你怎樣做?……
…… …… ……你怎樣做?……
可見不管發(fā)生什么情況,他都是(惟弈秋之為聽)
用一個成語形容“惟弈秋之為聽?”(專心致志)
還能用什么詞 來形容?
a、 板書“專心致志”(聚精會神、全神貫注)
b、 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哪應停頓?
c、 指導名讀畫節(jié)奏線的句子:“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
問:那另一人呢?
課件點擊長句:“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a、 指名讀、說句意:理解“鴻鵠、思、援弓、繳”的意思。
b、 問:若去掉“雖、一心”這兩個詞,效果如何?
c、 課件出示:“一人聽之,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d、 比較句子:反映出聽課時心不在焉。
e、 問:他一心想干什么?不想干什么?用一個成語形容?還可用什么詞?
f、 板書:心不在焉 三心二意
g、 小結:用上“雖、一心、簡練的三個字,卻反映出心不在焉的表現(xiàn)。
h、 哪應怎樣讀:哪應停頓?強調哪詞?指導朗讀。
6、問:雖然拜同一個人為師學奕,可兩人學習的結果一樣嗎?這也是剛才同學提的問題。是文中的哪句話?能否用一組關聯(lián)詞說說學習的不同結果?(只要……就;因為……所以……)
7、(1)問:是因為智力原因造成的不同結果嗎?
(2)出示“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自讀,他讀。兩句話連起來屬于設問句,男女生讀一讀,體會語氣。
(3)理解“弗若”的意思?
(4)不是因為刀子的智力不如那個人,而是什么呢?由此你又想到什么呢?出示(課年:“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而是 ”)
三、總結拓展:
1、出示:學弈,應該(),不該()。
學(),應該(),不該()。
2、小結:同學們理解得真好。這段前面還有一段話:“無或乎王之不智也。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見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奔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看看你讀懂了沒有?老師把最后一句話做了點改動。來,一起讀,專心致志,則得也。ò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