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見時難別亦難的散文
“相見時難別亦難”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在無題情詩中的一句話,傳說他在寫這首詩時只有十六、七歲,可見其文筆之好,情感之豐富。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相聚離別是常事,相見難別亦難并不只是情人的專利,同學、同事、戰(zhàn)友不少人也可能有同感。
從小學到高中,我們這一代人感覺并不明顯,可能是不懂事,讀高中雖然知道一些,但學習任務重,與其說那時是讀書,倒不如說是老師在灌輸知識,滿腦子的數(shù)理化,以致壓抑了人性的表達。
上大學時,同學們都來自全省各地,大多說的是方言,幾個月后才能正常交流,開始每個人都搶著做打開水、掃地等義務勞動,以表現(xiàn)個人素質和紳士風度。幾個月后就恢復了本來面目,但關系更密切了,家里帶來什么好吃的必定一起分享。記得有一次有位姓馬的同學從家里帶來了香腸,姓朱的同學沒跟馬同學說一聲,拿了一節(jié)就吃了,馬同學回宿舍聽說后,笑了起來,“還沒弄熟啊,你就吃了”。朱同學說,“難怪味道不對呢”。有一天晚自習后,同室同學都覺得有點餓了,又沒什么可充饑的,有位同學就拿出一元錢,我們到九碼頭端了一大鍋小面(當時是一角錢一碗),在途中休息了一會才端到宿舍,大家吃得是那么香,連湯都喝了。一元錢現(xiàn)在并不算什么,可在當時是一人一天的生活費呢。
幾年后我到宜昌進修,到那家小館子里去吃小面,再也沒吃出那味道來,真還有點咽不下去的感覺。大學三年一晃就結束了,大家就要各奔東西,一些不愉快的事早已忘到了腦后,一想這輩子有的同學可能就再也見不到面了,也許是有點傷感吧,畢業(yè)晚宴上一杯啤酒就醉了。
大學畢業(yè)后很快就參加了工作,當時很難想象衛(wèi)生院是個什么樣子,問來接我的老同志,“有救護車嗎”?“沒有,板車也只有一輛呢”。不過還是很快適應和熟悉了新的環(huán)境,由最年青的醫(yī)生變成了老醫(yī)生,在衛(wèi)生院一干就是十幾年,后來有機會調到城里,對工作這么多年的單位還是有些難舍,在送別的'座談會上,有位同事說,一聽說我要走感覺就像天要塌了一樣,另一位同事,講了幾句話,就哽咽了,流淚了,當時我也感覺不是滋味;叵肫饋砜赡苁悄切┠甓嘧隽诵┯幸娴墓ぷ,將同事變成了朋友吧。現(xiàn)在每次回家探望父母,總要向我工作過的地方望一望,或同老同事攀談幾句,有時老同事來找我,也會多一份熱情。
參加工作后,同學之間少有往來,特別是在白氏坪中學一起讀書的同學,因多年未聯(lián)系,大多數(shù)不認識了,認識的因無共同語言話也不多。還是今年春天,借老師生日的機會,十幾名讀高中的同學再次相聚。記得老師生日那天,同學們從四面八方趕來,見面了高興得都像小孩似的,老師同學歡聚一堂,幾乎忘記了還有其他客人。
三十二年再相聚,同學最大的變化是話多了,什么都敢說了,就連少年時青春萌動的故事也變成了茶余飯后的笑料。今年夏天,我們幾位同學又結伴來到同學工作的地方游玩,觀賞著樂園的風景,見證了同學的熱情好客,在談笑中度過了愉快的兩天,仿佛又回到了無憂無慮的少年時代。
【相見時難別亦難的散文】相關文章:
友情的散文08-22
土地的散文08-20
曾經(jīng)的散文08-19
老屋的散文12-08
李樹的散文12-04
秋蟬的散文12-03
日出的散文12-03
傾聽的散文11-12
信念的散文11-06
鄉(xiāng)情的散文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