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的研修日志
導語:你要從現(xiàn)在開始,微笑著面對生活,不要抱怨生活給了你太多的磨難,以下小編為大家介紹初中語文的研修日志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初中語文的研修日志1
語文教學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成才的奠基石。沒有受到良好的語文教育,要想在其他方面的學習中取得成功幾乎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見語文教學的重要性。但是發(fā)現(xiàn)有的班級學生普遍喜愛語文課,但也有的班級學生普遍厭學語文。為什么呢?究其原因,我認為這主要是由于教師教學的方式方法不同所造成的。部分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的學習行為沒有進行認真研究,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手段缺乏。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學生厭學語文課,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教師態(tài)度過于嚴肅,語氣生硬,課堂缺少溫聲和諧氣氛,師生之間較少有感情交流,學生對教師的敬畏在不自覺中移植到對語文學習上,長期以往便導致學生厭學語文。
二、教學內容枯燥、乏味。一課課,教師設計好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一步一步按老師的思路去走,串問串答,過程簡單,程式化;一本書,一支粉筆,便是整堂課的教具。
三、學生的課業(yè)負擔沉重,繁瑣重復的讀、背、抄、寫成了學生的語文作業(yè)固定模式。
如何針對以上癥狀,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幾方面:
一、教師注重自身形象,威嚴之中應不乏親和力。尊重愛護學生,建立愉悅、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的感情 慢慢移植到對語文學習中。
二、改變教學結構,豐富課堂內容。45分鐘的課堂,應統(tǒng)籌安排,將聽、說、讀、寫穿插并進,眼、耳、口、手多種器官交替進行。因此,課堂應引豐富多樣的現(xiàn)代教學設備,如掛圖、幻燈、錄音機、錄像、多媒體等。
三、布置常規(guī)作業(yè),培養(yǎng)良好習慣。語文學習貴在積累,我采取"強制-督促-自覺"的連貫作法,讓學生準備一筆記本,命名為《每日隨筆》,要求學生每天堅持隨手筆錄,不拘一格,可寫心得、體會、雜感、筆記等。
四、組織豐富的活動,如參觀、訪問、演講、知識競賽……使學生身臨其境,觸發(fā)寫作靈感。
教好語文課,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主要責任在教師,我們每個語文教師一定要有教好每個學生的責任感,同時要在提高自身素質上狠下功夫,充分利用好現(xiàn)在先進的教學設備和手段。
通過培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高來充實自己,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培訓后,讓我的業(yè)務水平不斷地提高,我將帶著收獲、帶著感悟、帶著信念、帶著滿腔熱情,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汲取專家的精華,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讓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獲得成長,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更上一個臺階。我會更加努力學習,為農村的教育事業(yè)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初中語文的研修日志2
困惑一:我們倡導新課程下的新型學習方式,鼓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但是,低段學生在合作、探究上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個體獨立思考基礎上的真正合作,有的小組是好學生一統(tǒng)“天下”,而學困生則“袖手旁觀”;有的學生合作學習時,不會傾聽,不會合作??
對策:(1)在討論前,或先明確分工再合作,使每個成員都可以發(fā)揮自己的特長,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務;或先獨立思考,再分別說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體的意見。(2)精心選擇合作學習的內容。選擇的內容要考慮學生之間可能會有不同的認識,有不同的發(fā)現(xiàn)等,這些內容往往是教學的重點或難點,是學生靠個體自主學習很難解決的。這樣,才能把學生的.個體差異變成一種教學資源,學生才會積極參與合作學習,才會收到相互啟發(fā)的功效。(3)加強對合作學習的指導。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不能袖手旁觀,要真正關注學生,深入到小組中去,了解他們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思考的疑難點。教師還應考慮學生需要什么,如何去引導他們,從而靈活地組織安排下一個活動。
困惑二:傳統(tǒng)觀念下的課堂環(huán)節(jié)觀與真實課堂教學的矛盾。以往的教學,考慮環(huán)節(jié)是否完美,是否緊湊。而真實的教學中以學生的體驗、探索為主,由此產(chǎn)生許多預料之外的新情境、新因素、新問題,教師要改變固定課堂環(huán)節(jié)觀,做到以學定教,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學習愿望,讓師生產(chǎn)生積極的交流,產(chǎn)生互動。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的表現(xiàn)欲強烈,從而往往出現(xiàn)拖堂現(xiàn)象,完不成教學任務,甚至降低課堂效益的現(xiàn)象。
對策:我們嘗試引導學生共同將最感興趣的話題或文中的重點問題提出來討論,而其他的問題可放在課后與學生單獨交流,或將自己的想法寫在紙上再交與老師,對于較為精彩的話語可展覽在語文學習園地內。
困惑三:教材將“基礎訓練”改為“積累·運用”,它使語文的人文性體現(xiàn)得更為充分,而在語文的工具性方面,則顯得導向欠明,這樣讓教師難以準確把握工具性訓練的度,尤其針對青年教師來說,就顯得難度更大,這便成為一線教師的一大困惑。
對策:在語文學科中,無論是“人文素質”,還是“工具素質”,都不是獨立于語言文字之外而抽象存在的。教師在教學中,就是要踏踏實實地進行必要的語文基礎訓練:字要端端正正地寫,詞語要一個一個地積累,句子要一句一句地理解,課文要響亮流暢地朗讀,話要正確連貫地說,作文要通通順順地寫,該背誦的好文章要老老實實地背誦??當然更要重視引導學生做大量的課外積累,擴大知識面。
語文課程標準是每個教師語文教學的指航標,把握目標,準確定位,并將新課標的精神運用于自己的教學實踐,一定會從中感受到領悟新課標真諦所帶來的喜悅。
【初中語文的研修日志】相關文章:
初中語文研修日志03-31
初中語文遠程研修日志04-09
初中語文個人研修日志10-27
有關初中語文研修日志05-29
2021初中語文研修日志08-21
初中語文教學研修日志12-01
初中語文研修日志三篇04-11
初中語文的國培研修日志11-21
初中語文的研修日志(精選5篇)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