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薪嘗膽》這一課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國歷史故事。課文敘述了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之間征戰(zhàn)勝敗的故事。越王勾踐敗不餒,忍辱負重,臥薪嘗膽,最后轉敗為勝;吳王夫差非常驕傲,不聽忠言,放虎歸山,最終被越國滅掉。課文著重寫勾踐命運的變化,由此我確定了教學重點是在品詞析句中,感悟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并通過有感情朗讀表達自己的感受。難點是引導學生反復朗讀,深入理解勾踐的“屈辱”,感悟勾踐忍辱負重的精神。由此我安排了如下環(huán)節(jié):
一、 由題導入,相機提問,臥薪嘗膽是什么意思,誰臥薪嘗膽,為什么要臥薪嘗膽。
二、 深入感受勾踐受到的恥辱,讓學生找出相關句子,感受重點詞語“百般無奈”、“只好”等詞。
三、 借助插圖,體會勾踐夫婦過著怎樣艱苦的奴仆生活,讓生找出句子,反復朗讀感悟,在加入想象夫差又過著怎樣的生活,加以對比。
四、 最后感悟道理,結束本課。
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與安排上,我都努力讓每一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比如,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引導學生自讀、體驗越王勾踐夫婦在吳國屈辱的奴仆生活時,我給予學生三個不同層次的要求,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獲得語言實踐的機會和可能:以填空練說的方式,讓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從穿著、住房、干活等三方面關注勾踐夫婦所遭受到屈辱,這是第一層次的要求;提示學生從衣、食、住、行等方面,想象討論越王勾踐作為國君的優(yōu)越生活,這將課、內(nèi)外閱讀有機地融通,既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又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勾踐現(xiàn)實的處境,這是第二層次的要求;啟發(fā)學生通過對比,在強烈的反差中感受,并用簡要的語言描述勾踐夫婦作為奴仆所遭受的莫大的恥辱,這對學生的語言概括、提煉能力是一種歷練,是第三層次的要求。應該說,整個學習過程也是老師教學生們讀“書”的過程。
按照這樣的教學思路教學完之后,感覺教學效果還是不錯的。但也有一些不盡如意的地方,那就是在講完課之后,檢測的環(huán)節(jié)已經(jīng)剩下不多,所以還要在今后的教學掌控中多加訓練,多琢磨鉆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