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流畅不卡精品,在线视频综合站,国产精品137页,亚洲制服丝袜中文字幕在

<td id="urspe"></td>
<small id="urspe"><menuitem id="urspe"></menuitem></small><small id="urspe"><sup id="urspe"></sup></small>

  • <small id="urspe"></small>
    <sub id="urspe"><menu id="urspe"><samp id="urspe"></samp></menu></sub>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文言文翻譯公開課教案

    時間:2023-01-24 18:40:14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文言文翻譯公開課教案(精選10篇)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文言文翻譯公開課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文言文翻譯公開課教案(精選10篇)

      文言文翻譯公開課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落實《考試說明》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的訓練,集中訓練學生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

      2、在學生掌握翻譯的原則和方法上,加強學生踩點得分的意識,通過對已學的難詞難句的突破掌握翻譯的方法和技巧。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抓關鍵詞句(關鍵詞語、關鍵句子),強化得分點。

      2、掌握解題方法,答題步驟。

      3、調動積累(課內文言知識、成語、語法、語境)等巧解難詞難句。

      教學思路

      以練得法,以法導練。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盡量提高課堂效率。

      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歸納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資源

      網絡高三資料參考書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和步驟:

      一、導語設計

      由同學自主談談翻譯的困惑和亮點以及平時采用什么方法去突破,由此歸納出翻譯的原則標準。

      譯文標準:字字落實

      一一對應

      文從句順

      二、自主探究,得出翻譯的方法。(溫故知新)

      1、練一練:

      ①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鴻門宴》)

     、趹c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岳陽樓記》)

      歸納:留——人名、地名、官名、制度名詞等

      2、練一練:

      ①“夫六國與秦皆諸侯”,

      ②“晝夜勤作息”

      歸納:刪——無意義或沒必要譯出的襯詞、虛詞、同義互用等

      3、練一練:

     、僭覆哐猿贾桓冶兜乱

     、谖崞拗牢艺撷劢颀R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歸納:換——單音節(jié)詞、通假字、活用、古今異義詞等

      1、練一練:

     、俅笸鮼砗尾?②求人可使報秦者,不得。

     、矍,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歸納:調——變序句(主謂倒裝、賓前、定后、狀語后置、省略等)

      5、練一練:①一鼓作氣,再而衰。

     、谝韵嗳绻Υ,拜為上卿。

      歸納:補——省略成分(主語、謂語、賓語、介詞等)

      6、練一練:

     、贇⑷巳绮荒芘e,刑人如恐不勝。

     、谟墟耍湟蝗嗣,其一人惡

     、壑疗咴拢朔霾∪胗P,奏對稱旨。

      歸納:猜——利用字形、句子結構、語境等揣摩

      三、歸納總結

      字字落實留刪換

      三標準一一對應六方法

      文從句順調補猜

      四、試一試行不行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莊子之齊,見餓人而哀之,餓者從而求食。莊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餓者吁曰:“吾見過我者多矣,莫我哀也;哀我者,惟夫子。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

      (1)吾見過我者多矣,莫我哀也。

      譯:。

      (2)向使夫子不不食,其能哀我乎?!

      譯:

     。ú僮鞑襟E:收集學生的.作業(yè),在幻燈片上呈現學生的答案,讓學生點評答案。在發(fā)現問題中運用方法,掌握方法。)

      五、高考鏈接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周維城傳(節(jié)選)[清]張惠言

      嘉慶元年,余游富陽,知縣惲候請余修縣志,未及屬稿,而惲候奉調,余去富陽。富陽高傅占,君子人也,為余言周維城事甚具,故為之傳,以遺后之修志者。

      高傅占言曰:富陽人多稱豐①能施與好人,然豐嘗曰:“吾愧吳翁、焦翁。”吳翁者,徽州人,賈于富陽,每歲盡,夜懷金走里巷,見貧家,嘿②置其戶中,不使知也。焦翁者,江寧人,挾三百金之富陽賈。時江水暴發(fā),焦急呼漁者,拯一人者與一金。凡數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飲食之,俟之息,資遣之歸。三百金立罄。二人者,今以問富陽人,不能知也。豐又嘗言:“吾生平感婦翁知我!

      嗚呼,市巷中固不乏士哉!

      [注]①豐:人名;②嘿(mò):悄悄地

      (操作步驟:課堂上讓學生在黑板上演練,課堂上通過高考真題演練,運用方法,及時糾錯,鞏固知識。)

      六、總結:學生談學習心得,改善下次課堂教學。

      七、拓展延伸

      自我評價

      根據學情,設計課堂內容,注重高三復習的時效性,運用以練得法,以法導練的教學模式教學,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構建和諧的課堂。

      文言文翻譯公開課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復習鞏固文言的倒裝句式

      2、能將含有倒裝句式的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漢語

      教學重點與難點:

      1、如何判斷文言倒裝句的類型

      2、掌握翻譯的要求

      教學過程:

      一、展示學生課前練習。

      1、善哉,祁黃羊之論也!

      2、有人于此,指其過而告之則喜,何如?

      3、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則凍餒其妻子,則如之何?

      4、命召公主入營,立之階下,不之視。

      二、翻譯文本內的倒裝句并總結歸納其特點

      現代漢語的句子成分的順序,一般為"主─謂─賓""定(狀)─中心詞"。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條件下,句子成分的順序會發(fā)生變化,這就是古漢語中所謂的倒裝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順序出現了前后顛倒的情況。其倒裝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主謂倒裝(謂語前置或主語后置)

      古漢語中,謂語的位置也和現代漢語中一樣,一般放在主語之后,但有時為了強調和突出謂語的意義,在一些疑問句或感嘆句中,就把謂語提前到主語前面。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分析正常的句式應是"汝之不惠甚矣!"

      (2)冤哉,亨也!

      2、介詞結構作狀語后置

      介詞結構即介賓短語,文言文中常見的是用"以""于"組成的介賓短語,作狀語后置有以下幾種情況:

     、庞媒樵~"于"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處在謂語的后面,譯成現代漢語時,大多數都要移到動詞前作狀語。

      例: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分析此句中的"于藍"介賓短語,前者應該移到"取"的前面做狀語;后者"于藍"介賓短語應該移到"青"的前面做狀語,即譯為"比藍青"。

     、平樵~"以"組成的介賓短語,在今譯時,一般都作狀語。

      例:何不試之以足?

      分析"以足"介賓短語做"試"的狀語。

      還有一種介詞"乎"組成的介賓短語在補語位置時,在翻譯時,可視情況而定其成分。

      例: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韓愈《師說》)

      分析"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詞"于";"乎吾前"應該移到"生"的前面做狀語。

      3、定語后置

      文言文中,定語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詞前邊,但有時為了突出中心詞的地位,強調定語所表現的內容,或使語氣流暢,往往把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后,并用"者"結句,形成"中心詞+后置定語+者"或"中心詞+之+后置定語+者"的形式。

      例: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

      分析此句為"中心詞+后置定語+者"構成的定語后置。

      例: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分析此句為"中心詞+之+后置定語+者"構成的。

      例: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應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語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飾關系的句子,表領屬關系的定語則不后置。

      4、賓語前置

      文言文中,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一般置于動詞或介詞之后,但在一定條件下賓語會前置,其條件是:

      (1)文言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時,賓語前置。對于這類句子,有兩種形式需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須有"不""未""毋""無""莫"等否定詞;二是代詞作賓語。

      例:寧信度,無自信也。

      (2)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在這類句子中,介詞的賓語也是前置的。

      例:沛公安在?

      分析值得注意的是,介詞"以"的賓語比較活躍,即使不是疑問代詞,也可以前置。

      例:微斯人,吾誰與歸?

      ⑶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前到動詞前,以突出強調賓語。這時的"之"只是賓語前置的標志,沒有實義。

      例:"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分析"句讀"為"不知"的前置賓語,"句讀之不知"的"之"字,是助詞,是賓語前置的標志。

      有時,還可以在前置的賓語前加上一個范圍副詞"唯",構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圖""唯命是從"等。

      三、翻譯課內語句.

      1.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2.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3.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4.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

      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6.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

      四、翻譯課外語段

      宋濂嘗與客飲,帝①密使人偵視。翌日,問宋濂昨飲酒否?坐客為誰?饌何物?濂具以實對。笑曰:"誠然,卿不朕欺。"間問群臣臧否,濂惟舉其善者。帝問其故,對曰:"善者與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選自《明史》)?

      (1)誠然,卿不朕欺。_

      韓信曰:"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聞之,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以向利背義乎?"

      (1)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_

      文言文翻譯公開課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文言文翻譯常見誤區(qū)

      2、學習文言文翻譯要求和翻譯方法。

      學習重點:1、2

      教學時數:2

      教學過程:

      一、導入能理解并翻譯淺易的文言文中的句子。

      這是文言文學習的一項基本要求,也是我們必須掌握的一個知識點。盡管我們平時很重視文言文翻譯的訓練,但同學們翻譯的實際情況卻不盡如人意,與“信、達、雅”的標準相對照尚有很大差距。從句意理解上看,或者整個句子理解錯誤,或者個別詞語認識有誤,都不同程度地影響整篇旨意的準確把握。從翻譯方法上看,許多學生不能堅持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的原則,致使譯文只反映原文大意卻破壞了原文的語言風格。文言文翻譯如何實現“信、達、雅”的目標?除了一些常用的基本方法之外,還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我們這節(jié)課學習的主要內容。

      二、考點闡釋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

      首先,注意以下幾點:

     、僭谌闹欣斫饩渥。要整體把握全文,注意作者的基本觀點和情感傾向,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

     、诔浞掷梦难晕闹械呐疟染、對偶句、并列結構來理解句意。

     、蹖碗s的不好理解的句子,最好做點句子成分分析,先抓主干,再理枝葉;或抓住關聯詞語,分析句與句之間的關系。

     、苷{動已有的教材知識,進行比較推斷,幫助理解。

      文言文翻譯要求:信、達、雅

      1.“信”是指譯文的準確無誤。就是要使譯文忠于原文,如實地、恰當地用現代漢語把原文翻譯出來。即譯文不歪曲、不遺漏、不增譯。

      2.“達”是指譯文的通順暢達。就是要使譯文符合現代漢語的語法及用語習慣,字通句暢,沒有語病。

      3.“雅”是指譯文的優(yōu)美自然。就是要使譯文生動、優(yōu)美。

      文言文翻譯的原則:在文言文翻譯中,必須遵循“字字有著落,直、意譯相結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在具體翻譯時,對文言文句子中的每個字詞,只要它有一定的實在意義,都必須字字落實,對號入座。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詞義和詞序,把文言文對換成相應的現代漢語,使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如果直譯后語意不暢達,還應該用意譯作為輔助方法,使句意盡量達到暢達、完美。

      三、翻譯常見誤區(qū)

      錯譯。主要表現在實詞、虛詞和句式的運用方面。

      譯錯詞義;煜龑嵲~的古今意義和詞類活用規(guī)律,忽視多義詞的義項選擇,不熟悉詞的通假現象,缺乏古代文化常識,都會導致錯譯實詞。例如:沛公軍霸上譯成:沛公劉邦的軍隊在霸上

      文言文翻譯公開課教案 篇4

      學情分析:

      同學們在備考時,關注的是近三年高考的內容,文言文是高考的重點也是備考的難點,在復習時,同學們只重視了實詞虛詞的積累而忽略文言文翻譯尤其是意譯的翻譯,故需要在復習完課本時,有必要對意譯的幾種情情況進行梳理。

      設計理念:

      以誘思探究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真正地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教師只起點撥作用,來引導學生自我發(fā)現、自我矯正、自我總結,達到合作互助,共同進步。

      學習目標:鞏固并掌握文言文翻譯的原則和方法,把握意譯的幾種方法。

      教學流程:

      1、文言文翻譯標準:信、達、雅

      “信”,就是譯文要準確表達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遺漏、不增譯。

      “達”,就是譯文明白曉暢,符合現代漢語表達要求和習慣,無語病。

      “雅”,就是譯文語句規(guī)范、得體、生動、優(yōu)美。

      2、文言文翻譯的原則: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直譯,指譯文要與原文保持對應關系,重要的詞語要相應的落實,要盡力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和相近的表達方式,力求語言風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譯,指著眼于表達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靈活翻譯原文的詞語,靈活處理原文的句子結構。

      兩者的關系是,只有在直譯表達不了原文意旨的情況下,才在相關部分輔之以意譯。

      3、文言句子翻譯方法:留、換、刪、補、調等。

      保留法保留古今意義完全相同的一些詞,如國號、年號、帝號、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書名、度量衡單位等。

      例:至和元年七月某日,臨川王某記!队伟U山記》

      譯文:至和元年七月某一日,臨川王安石記(下此文)。

      替換法有些詞語意義已經發(fā)展,用法已經變化,語法已經不用,在譯文中,應換這些古語為今語。

      例:妻子饑寒如下貧者——06年全國卷一

      譯文:他的妻子兒女饑寒交迫,如同最貧窮的人。

      刪削法文言中有些虛詞的用法,在現代漢語里沒有相應的詞替代,如果硬譯反而別扭或累贅,譯文時可刪削。這些詞包括:發(fā)語詞、湊足音節(jié)的助詞、結構倒裝的標志、句中停頓的詞、個別連詞及偏義復詞中虛設成分等。

      例:師道之不傳也久矣!稁熣f》

      譯文:從師的風尚不流傳很久了。

      增補法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詞不同的地方,可根據現代漢語語法增加或補充一些成分,使譯文顯豁通順。

      例: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曰:“不若與人!薄肚f暴見孟子》

      譯文:(孟子)問:“一個人欣賞音樂快樂,和別人一起欣賞音樂也快樂,哪一種更快樂呢?”(齊宣王)回答說:“不如同別人(一起欣賞音樂快樂)!

      調整法由于古今語法的演變,有的句型表達方式有所不同,譯文時,應按現代漢語的語法習慣及時調整。包括: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后置和介詞短語后置等。

      例: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勸學》

      譯文: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強勁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黃土,向下喝到黃泉,(是由于)用心專一的緣故。

      以上是文言文翻譯的標準、原則和方法。是以直譯方法來翻譯句子,下面來重點學習意譯的方法。

      4、文言文的意譯種類主要體現在文言修辭格上,在翻譯時需要特別注意比喻、借代、夸張、互文、委婉、用典等修辭。

      請在括號里填上下列句子運用了什么修辭,并翻譯整個句子

     。1)、如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門宴》(暗喻)

      譯文:現在人家是刀和砧板,我們是魚和肉,還辭別什么呢?

     。2)、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廉頗藺相如列傳》(借代)

      譯文:藺相如只不過憑借幾句言辭立了些功勞,他的職位卻在多之上。

      (3)、成顧蟋蟀籠虛,則氣斷聲吞——〈〈促織〉〉(夸張)

      譯文:成名回頭看蟋蟀籠空空的,快要出不來氣,說不出話來。

     。4)、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琵琶行〉〉(互文)

      譯文:主人和客人一同下了馬,上了船,端起酒想喝卻沒有音樂助興。

     。5)、雖少,愿及未填溝壑而托之——〈〈觸龍說趙太后〉〉(委婉)

      譯文:雖然年輕,希望趁我還沒有死的時候把他托付了。

     。6)、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滕王閣序〉〉(用典)

      譯文:(我擔心自己)像馮唐那樣輕易地衰老了,像李廣那樣難以得到封爵。

      文言文翻譯公開課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掌握文言文翻譯的原則和基本方法。

      2、了解翻譯常見錯誤,強化翻譯基本功,提升翻譯能力。

      教學重點:

      學習和運用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提升翻譯文言的能力。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文言文翻譯的原則

      字字落實,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直譯:指譯文要與原文保持對應關系,重要的詞語要相應的落實,要盡力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和相近的表達方式,力求語言風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譯:指著眼于表達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靈活翻譯原文的詞語,靈活處理原文的句子結構。

      二、文言文翻譯方法總結

      (一)、翻譯下列句子,談翻譯心得:

      1、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而欓T宴》

      譯文:明天不可不一大早親自來向大王道歉。

      2、至和元年七月某日,臨川王某記。——《游褒禪山記》

      譯文:至和元年七月某一日,臨川王安石記(下此文)。

      3、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師說》

      譯文:從師的風尚不流傳很久了。

      4、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游褒禪山記》

      譯文:然而體力足夠用來到達那里(卻沒有到達),在別人看來是可以譏笑的,但在自己看來也是有悔恨的。

      5、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

      譯文:蚯蚓(雖然)沒有鋒利的爪牙,強健的筋骨,(但是能夠)向上吃到黃土,向下喝到黃泉,(是由于)用心專一的緣故。

     。ǘ、在學生發(fā)言基礎上總結歸納:

      1、替換法

      有些詞語意義已經發(fā)展,用法已經變化,語法已經不用,在譯文中,應換這些古語為今語。注意詞語的語法特點:包括古今意義、通假字、詞類活用等情況。

      2、保留法

      保留古今意義完全相同的一些詞,如國號、年號、帝號、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書名、度量衡單位等。

      3、刪削法

      文言中有些虛詞的用法,在現代漢語里沒有相應的詞替代,如果硬譯反而別扭或累贅,譯文時可刪削。這些詞包括:發(fā)語詞、湊足音節(jié)的助詞、結構倒裝的標志、句中停頓的詞、個別連詞及偏義復詞中虛設成分等。

      4、增補法

      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詞不同的地方,可根據現代漢語語法增加或補充一些成分,使譯文顯豁通順。①單音實詞對譯成雙音實詞②數詞后面增加量詞③省略句中應補充的主語、謂語、賓語和介詞等。④補充行文省略的內容,如關聯詞語等。⑤補出判斷句中的判斷詞“是”。

      5.調整法

      由于古今語法的演變,有的句型表達方式有所不同,譯文時,應按現代漢語的語法習慣及時調整。包括: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后置和介詞結構后置等。

      三、分析錯例,加深認識。

      看下面這一段譯文,請大家指出其在翻譯上的不足之處。

      楚人有習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師之是聽。于是小試洲渚之間,所向莫不如意,遂以為盡操舟之術。遽謝舟師,椎鼓速進,亟犯大險,乃四顧膽落,墜槳失柁。

      翻譯:楚地有個人學習駕船,他(在)開始(的時候)折返、旋轉、快、慢,完全是聽從船師傅(的話)。于是在江中島嶼之間小試,所做的沒有不得心應手的,便以為學全了駕船的技術。馬上感謝了船師,用錘敲著鼓快速前進,很快就遇上大的危險,于是四處張望嚇破了膽,槳掉進江中舵失去控制。

      楚地有個學習駕船的人,他(在)開始(的時候)折返、旋轉、快、慢,完全聽從船師傅的.話。于是在江中島嶼之間小試(身手),所做的沒有不得心應手的,便以為學全了駕船的技術。馬上謝別了船師,用錘敲著鼓快速前進,很快就遇上大的危險,于是四處張望嚇破了膽,槳掉進江中舵失去控制。

      四、語段翻譯訓練

      永公(智永)住吳興永欣寺,積年學書,后有禿筆頭十甕,每甕皆數石。人來覓書并請題額者如市。所居戶限為之穿穴,乃用鐵葉裹之。人謂為“鐵門限”。后取筆頭瘞(yì)之,號為“退筆冢(墳)”。

      智永住在吳興永欣寺,多年學習書法,以后有十甕(缸)寫壞的毛筆頭,每甕都有幾擔(那么重)。來求取墨跡并請寫匾額的人多得像鬧市,居住的地方的門檻因此被踏出窟窿,于是就用鐵皮包裹門檻,人們稱之為“鐵門檻”。后把筆頭埋了,稱之為“退筆!。

      五、挑戰(zhàn)高考真題

      (歐陽)公諱潁,字孝叔……實治七州,州大者繁廣,小者俗惡而奸,皆世指為難治者。其尤甚曰歙州,民習律令,性喜訟,家家自為簿書,凡聞人之陰私毫發(fā),坐起語言,日時皆記之,有訟則取以證。其視入狴①牢就桎梏,猶冠帶偃簀②,恬如也。盜有殺其民董氏于市,三年捕不獲,府君至,則得之以抵法。又富家有盜夜入啟其藏者,有司百計捕之甚急,且又大購之,皆不獲,有司苦之。公曰勿捕與購,獨召富家二子,械付獄,鞫③之。州之吏民皆曰“是素良子也”,大怪之,更疑互諫。公堅不回,鞫愈急,二子服。然吏民猶疑其不勝而自誣,及取其所盜某物于某所,皆是,然后歡曰:“公,神明也!逼渲斡入y者若是,其易可知也。

      ①狴(bì):監(jiān)獄.。②簀(zé):竹席:。③鞠(jū):審訊。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每小題3分)

      (1)且又大購之.皆不獲,有司苦之。

      譯文:并且又大力懸賞(緝捕)盜賊,都不能捕獲,主管官吏對這件事情感苦惱。

      (2)然吏民猶疑其不勝而自誣。

      譯文:然而官吏百姓還是懷疑他們(是因為)經受不住(審訊之苦)而自己承認強加給他們的罪名。

      (3)其治尤難者若是,其易可知也

      譯文:他治理最難治理的地方(都像)這樣,那些容易的(就)可以知道了。

      六、作業(yè)

      太史公曰:“《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淅顚④娭^也?余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于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喻大也!

     、牌淅顚④娭^也?

      譯文:大概說的是李將軍吧?

      ⑵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

      譯文:到李廣死的時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為他竭盡哀悼。

      文言文翻譯公開課教案 篇6

     。劢虒W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囊螢夜讀》。

      3.理解文章每句話的意思,體會人物美好的學習品質。培養(yǎng)勤奮學習、持之以恒的精神。

     。劢虒W重難點]

      理解文章每句話的意思,培養(yǎng)勤奮學習、持之以恒的精神。

     。劢虒W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說說你們知道哪些古人勤奮讀書的故事。(懸梁刺股、鑿壁偷光、牛角掛書)下面,我們一起來看兩則古人刻苦學習的動畫片。(視頻播放動畫片《囊螢夜讀》和《鐵杵成針》,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這兩篇文言文。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學習第一則——《囊螢夜讀》。(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學習生字詞(第一則)

      1.人物簡介:車胤(yìn)(約333年—401年),字武子,湖北公安縣人。東晉大臣。為人公正,不畏強權,后為會稽王世子司馬元顯逼令自殺。

      2.初讀課文,引導學生查工具書正音正字。

      3.出示要求學生會認的字,指導學生正確朗讀。

      恭(gōng)勤(qín)焉(yān)

      4.出示要求學生會寫的字,指導學生正確書寫。

      囊螢恭勤博貧焉

      點撥:“囊”,上中下結構;“恭”,部首是“”,不要錯寫成“水”或“氺”!扒凇弊笙率莾蓹M、一豎一提,不要寫作一橫、一豎、一提。

      5.請同學們大聲自由朗讀課文,看誰讀得既正確、流利,又有節(jié)奏。

     。1)朗讀提示: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2)自己讀,同桌互讀。

      三、討論,理解文言文大意

      1.先讓學生結合注釋自學,再小組討論。教師明確要求:

     。1)默讀文言文,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大意。

     。2)圈出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小組討論。

      2.全班交流難懂的詞語或句子。

      預設:

     。1)得:買得起。盛:裝。以夜繼日:與我們今天常用的成語“夜以繼日”的意思相同,都是指用夜晚的時間接上白天的時間,日夜不停地學習,該成語出自《莊子·至樂》中的“夫貴者,夜以繼日,思慮善否”。

     。2)大意:晉代人車胤肅敬勤勉而不知疲倦,知識廣博,學問精通。(他)家境貧寒,不能經常得到燈油(點燈,以便在夜晚讀書)。夏天的夜晚,(車胤)就用白色薄絹做成(透光的)口袋,裝幾十只螢火蟲當作燈來照著書本,在夜晚接著白天學習。

      四、深入探究

      1.分析人物品質。

     。1)談談你對人物的看法。(要求:先自己思考,再小組交流)

      課件出示:我讀出了()的車胤。

      (2)教師歸納:我讀出了(謙遜有禮、勤奮、聰明好學、不怕吃苦)的車胤。

      2.談啟示。

     。1)出自這篇文章的成語是什么?你知道它的意思嗎?(同桌交流)

      囊螢映雪。原是車胤用口袋裝螢火蟲來照著看書,孫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奮苦學的故事。后用“囊螢映雪”比喻家境貧苦,刻苦讀書。

     。2)這個故事給了我們怎樣的啟示?

      教師歸納:無論環(huán)境有多么惡劣,我們都要勤奮苦學。

      五、創(chuàng)編故事

      車胤是怎樣在螢火蟲微弱的光下勤奮夜讀的?想象當時的情景創(chuàng)編故事。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聽寫第一則文言文中的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第二則文言文——《鐵杵成針》,看看又有什么新的收獲。

      二、認識生字,讀通課文

      1.明確要求:請大家自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可通過查字典或同伴互讀的方式認讀生字。

      2.全班交流識字方法,教師相機點撥。

      3.檢查朗讀,指導學生將句子讀通順。

      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yè)。

      三、討論,理解文言文大意

      1.先讓學生結合注釋自學,再小組討論。教師明確要求:

     。1)默讀文言文,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大意。

      (2)圈出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小組討論。

      2.全班交流難懂的詞語或句子。

      預設:

      (1)媼:年老的婦人。還卒業(yè):回去完成了學業(yè)。

     。2)大意: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人說唐朝大詩人李白少年時在山中求學,因長期讀書沒有成果,打算放棄。渡過了這條小溪,看見河邊有一位老婆婆,正在石頭上磨一根很粗的鐵棒。李白問老婆婆在做什么,老婆婆說:“我要把它磨成繡花的針!崩畎妆凰囊庵靖袆樱厝ネ瓿闪藢W業(yè)。

      四、深入探究

      1.分析人物品質。

     。1)談談你對人物的看法。(要求:先自己思考,再小組交流)

      課件出示:我讀出了()的李白。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我讀出了(好問的、有毅力的、持之以恒)的`李白。

      2.談啟示。

     。1)小組交流:這個故事給了我們怎樣的啟示?

      教師歸納:“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我們做事要有毅力,要持之以恒。

     。2)積累與學習有關的成語故事,并說說自己從故事中得到的啟示。

      五、創(chuàng)編故事

      1.在學習的過程中,李白也有想放棄的時候,他是如何做的呢?想象當時的情景創(chuàng)編故事。

      2.寫完后小組交流,推薦優(yōu)秀作品全班展讀。

      六、拓展延伸

      韋編三絕:孔子到了晚年,喜歡讀《周易》。春秋時期沒有紙,字是寫在一片片竹簡上的,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必須用熟牛皮(韋)編成繩子把這些竹簡編聯在一起才能閱讀。平時卷起來放著,看時就打開來!吨芤住肺淖制D澀,內容隱晦,孔子就翻來覆去地讀,這樣讀來讀去,把編聯竹簡的牛皮繩子磨斷了許多次。

      即使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是不滿意,說:“如果我能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內容了!

     。劢虒W板書]

      22.文言文二則

      囊螢夜讀——勤奮苦學

      鐵杵成針——持之以恒

      [教學反思]

      《文言文二則》由兩篇短小的文言文組成,內容勵志,容易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我先抓住字詞解釋和翻譯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結合注釋自己疏通文意,便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能力。

      上課時,我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相結合,完成對人物的評價。在談受到的啟示等環(huán)節(jié),我充分調動學生主動思考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我還注重學以致用和自由創(chuàng)作,比如成語造句,故事創(chuàng)編,以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

      不足之處:學生對成語的積累很少,以后要多培養(yǎng)學生多讀書的習慣。

      文言文翻譯公開課教案 篇7

      一、導入新課

      出示常見的文言文警句:

      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p>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溫故而知新。

      學而時習之。

      1、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這些警句,再把你理解的意思講一講。

      2、跟我們平時所用的書面語言比較一下,這些警句有什么特點?

     。ㄒ龑W生總結出文言文的一般特點:有些字與現代的讀音、意義不同;言簡意賅,語意深遠……)

      3、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文寫成的。用文言寫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書面語體,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誦讀文言文,能提高語言的感悟能力、表達能力、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

      今天我們學習的'《學弈》這篇文言文,僅有5句話,70個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蘊含著警示世人的道理。

      二、讀通課文,理解每句話的意思

      1、師范讀課文。

      2、總結老師讀文言文的特點:一是速度比較慢,二是句中停頓較多。

      3、學生小聲跟老師讀兩遍。

      4、學生自由練讀,讀通為止。

      5、學生邊讀邊結合文后的注釋,理解每句話。

      6、討論交流。(只要能說出每句話的大致意思就行。)

      三、讀熟課文,讀懂故事

      1、學生自由反復誦讀,重點指導讀好“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鼻耙痪渥x出疑問的語氣,后一句讀出肯定的語氣。

      2、再聯系前后句子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內容。

      3、同座互相說說故事的內容。

      四、讀書明理

      1、討論:“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從中能總結出一個什么道理?(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回答。)

      2、大家談談自己是否有這種經歷和體會。(聯系實際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專心致志對學習、工作的重要性。)

      五、練習背誦

      六、課后擴展

      教師把以前學過的“揠苗助長”“守株待兔”“掩耳盜鈴”等文言成語故事,印發(fā)給學生,練習讀文言文,還可以試著背誦一篇。

      板書設計:

      學弈

      一人專心致志

      弗若

      另一人思——射鴻鵠。

      文言文翻譯公開課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能聯系上下文體會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出以公心的意思。體會祁黃羊的品質。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句,反復誦讀,認真體會,能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通過學習,體會祁黃羊公私分明、處事公正、一心為國的高尚的精神品質。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簡介祁黃羊,了解時代背景。

      二、初讀指導

      1、了解本文主要寫了祁黃羊的什么事?

      2、理清文章層次,結合學習生字詞。

      第一段(12):祁黃羊因病辭職。

      第二段:(311):祁黃羊兩度薦賢。

      第三段:(12):祁黃羊舉薦受稱贊。

      3、分段指名朗讀課文,注意正音。

      三、學習第一段,知道祁黃羊辭職的原因。

      四、學寫生字

      五、作業(yè)

      1、用鋼筆描紅。

      2、課后流利地讀課文。

      3、查找有關祁黃羊的故事、資料。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復習詞串

      祁黃羊

      中軍尉

      辭職

      舉薦

      解狐

      祁午

      悼公

      深感意外

      十分驚訝

      出以公心

      外舉不避仇

      內舉不避親

      2、選擇以上詞語概括課文內容。

      3、通過上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祁黃羊是個怎樣的人?

      板書: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

      過渡:今天,我們就繼續(xù)學習課文。這個故事,是在人物對話中展開的,這節(jié)課,我們就認真讀讀文中祁黃羊和晉悼公的對話,我們要通過人物的語言來感受人物的內心、人物的品質。

      二、學習外舉不避仇

      師:打開書本,想想文章哪幾自然段講了外舉不避仇的內容?請大家讀讀文章的3到7自然段。邊讀邊想想人物會用怎樣的語

      氣、語調來說話,再體會一下人物的內心。

      生自讀

      指名讀,其他同學聽,評議,他們讀得像不像,從他們的朗讀中,能不能聽出人物的內心。

      生分角色讀。

      分組讀。

      三、學習內舉不避親

      解狐能擔此重任,可沒想到,解狐大病在身,臥床不起,不入就病死了,于是悼公只好讓祁黃羊再舉薦一位能接替他的人,請大家讀9.10兩節(jié),從這里讀出了什么?

      生自讀,指名回答。(抓住想了想,又鄭重)(驚訝)

      四、角色說話

      過渡:這就是讀到人物的心里去了。同學們,讀到這里,你有沒有發(fā)現,祁黃羊這個時候,就在他辭職的幾天里,一下子成了晉國人議論的對象,不止是悼公,整個晉國的人都感覺非常驚訝。如果你是晉國的普通百姓,如果你是文武百官中的一員,如果你是祁黃羊的親朋好友,你會說些什么?來試試。

      學生練說。

      師:下面讓我們聽聽春秋時期,人們對祁黃羊的不同聲音。

      五、再次體會意外之感

      師:人們對祁黃羊的舉薦眾說紛蕓,褒貶不一,他居然會舉薦自己的殺父仇人,難怪悼公會

      出示:悼公深感意外,說:解狐不是殺你父親的仇人嗎?你怎么會舉薦他呢?

      生齊讀

      師:而在舉薦祁午后,又讓悼公感到

      出示:悼公十分驚訝: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你舉薦他,難道不怕別人說你偏心眼兒?

      生齊讀

      六、解狐、祁午所想

      師:而祁黃羊這樣做,需要何等的勇氣,需要何等的胸懷,當臥床不起的解狐聽到祁黃羊舉薦他時,他的'心里感慨萬千,他會想些什么呢?

      師:當他的兒子聽到時,他兒子暗下決心。你能聽到他心底的聲音嗎?

      七、祁黃羊的心聲

      師:祁黃羊是正直無私的,他是怎么樣表達自己的心里的想法的,讀讀第十一自然段。

      出示:主公讓我推薦能替代我的人,事關國家安危,不能不慎重,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個有軍事才能,可以擔此重任,我壓根就沒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親人。

      生讀。

      師:從這一段你看出,祁黃羊有一顆怎么樣的心?

      師:所以,他只是想到的是什么?

      而根本沒去想

     。ㄖ皇窍,壓根兒沒去想)

      師:祁黃羊的心里一點不攙雜自己的私心,如果把人心比作天平,那祁黃羊的心就是最公正的天平,在這個天平上,他的指針一直指向的是什么?

      生:是國家的安危,是國家的興亡。

      師:這就叫――

     。ǔ鲆怨模

     。ò鍟

      師:這里的公就是指什么?

      (這里的公指的是國家的利益)

      八、學最后一段

      師:是的,他總把國家安危放在第一位,所以悼公被感動了,讓我們一起讀一讀課文的最后一段。

      出示最后一段。

      師:對這一句話,有沒有自己的理解?(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

      指名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師:還可以叫什么?

     。ǔ鲆怨模

      師:是什么意思?(心里裝著國家的安危,不裝著自己的恩怨。)

      師:祁黃羊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讓悼公非常感動。幾個月后,祁午接替了父親,走馬上任,軍隊管理得很好,悼公欣喜成分,在欣喜時,他心里不斷發(fā)出這樣的聲音:

      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祁黃羊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難得!

      生讀。

      九、小結:

      同學們,一個強盛的民族,一個進步的國家,一刻也不能沒有祁黃羊這樣大公無私的人。你知道還有哪些出以公心的小故事嗎?

      指名說。

      回去把這些感人的故事講給家人聽,讓更多的人記住像祁黃羊一樣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的故事,讓更多的人受到感動。

      文言文翻譯公開課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觀潮》是一篇文質兼優(yōu)的寫景文章。作者寓情于景,通過對農歷八月十八日的錢塘江大潮雄奇壯麗,氣勢非凡,景觀的描繪,抒發(fā)了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思想感情。本文的教學,不但要使學生增長見識,學習作者的觀察及表達方法,受到語文能力的訓練,還要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壯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包括生字和一些常用詞,如“方、倏爾、略、逝、文、溯迎、溢目、江干”等詞語。

      2.了解我國南宋時期錢塘江潮的盛景和觀潮的盛況。

      能力目標:

      1.反復誦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獨立翻譯課文,逐步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2.提供同題材的不同體裁的作品,引導學生比較閱讀,培養(yǎng)學生比較閱讀的能力。

      德育目標:

      本文描寫了錢塘江潮的奇?zhèn)邀悾故玖俗匀坏牟环谗攘?通過描寫弄潮的民俗,展示了弄潮兒的不凡風采。學習它,激發(fā)學生熱愛自然、贊美自然的豪情,爭做時代弄潮兒。

      教學重點:精彩的場面描寫,精巧的結構安排。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了解南宋時的觀潮活動。

      教學方法:

      1.誦讀教學法。讀—講—讀,以讀代講,以講促讀。

      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

      課時安排:1課時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你們到過海邊嗎?你們可知道,大江大海不僅有風平浪靜的時候,有波濤洶涌的時候,還有由于月亮和太陽的吸引力的作用,水面會發(fā)生定時漲落的現象,這就叫作“潮”。

      板書“潮”。

      一位曾親眼看見潮水漲落的人,把他的所見所聞生動地描繪了出來。

      板書“觀”。

      下面請你們聽一聽他的描繪。請你們聽的時候注意:他看到的是怎樣的一次大潮?按照他描述的順序,使你在頭腦中出現了幾個畫面。

      教師在音樂的伴奏下有感情地朗誦課文。

      讀后學生逐一回答問題。根據回答板書錢塘江大潮,天下奇觀。

      追問:“天下奇觀”的“觀”當什么講?什么叫“天下奇觀”?

      2.簡介天下奇觀——海寧潮

      錢江涌潮從海寧角度看最為壯觀。每年的中秋節(jié)前后,海寧潮潮頭壁立,波濤洶涌,勢如萬馬奔騰;云移至岸,浪卷轟雷,卷起“千堆雪”。雙龍相撲“碰頭潮”、白練橫江“一線潮”、蛟龍脫鎖“回頭潮”和月影銀濤“夜半潮”吸引著無數來自海內外的觀光游客。為此,海寧市在每年中秋節(jié)前后,都要舉辦規(guī)模盛大的“觀潮節(jié)”,現在已成為聞名于世的一大勝景。

      3.分析錢塘江潮的成因

      (1)江口成喇叭形,寬處超過百里,窄處僅十里,漲潮時,巨大的海潮涌向狹窄的江面,自然形成壯觀的海潮。

      (2)河口有巨大的攔門沙坎,潮水涌進時受阻,高掀上天,前浪受阻,后浪又到,潮水就奔騰咆哮、排山倒海。

      因此,觀錢塘江潮水成了古今盛事。

      4.簡介南宋觀潮盛事

      杭州在南宋時稱臨安,是國都。

      (1)觀潮地當時在臨安城南,每年農歷八月十八日舉行觀潮盛典。

      (2)迎潮前有水軍演習,潮到時又有吳地少年弄潮爭標的表演。

      (3)當日從宮廷到民間爭相觀看,萬人空巷,十分狂熱。

      二、作者簡介

      周密,字公謹,號草窗,原籍濟南,后遷吳興(今屬浙江)南宋文學家。宋末曾做過義烏縣官等職,宋滅后不再做官,他的詩文都有成就,又能書畫。著有《武林舊事》、《草窗詞》、《齊東野語》。

      《觀潮》選自《武林舊事》,是他進入元朝后所作。

      三、初讀課文

      1.聽朗讀磁帶,注意讀音

      雷霆(tínɡ)楊誠齋(zhāi)艨艟(ménɡchōnɡ)

      如履平地(lǚ)倏爾(shū)一舸無跡(ɡě)善泅(qiú)

      僦賃(jiùlìn)羅綺(qǐ)鯨波(jīnɡ)

      2.劃分朗讀節(jié)奏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tíng),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楊誠齋(zhāi)詩云“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者﹨是也。

      每歲﹨京尹(yǐn)﹨出浙江亭﹨教閱水軍,艨艟(méngchōng)數百,分列兩岸;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并有﹨乘騎(jì)﹨弄旗﹨標槍﹨舞刀﹨于水面者,如履(lǚ)平地。倏(shū)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轟震,聲如崩山。煙消波靜,則﹨一舸gě無跡,僅有“敵船”﹨為火所焚,隨波而逝。

      吳兒善泅qiú者﹨數百,皆﹨披發(fā)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sù迎而上,出沒mò于﹨鯨波萬仞rèn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間,珠翠羅綺qǐ﹨溢目,四馬塞sè途,飲食百物﹨皆﹨倍穹qióng常時,而﹨僦賃jiùlìn看幕,雖﹨席地﹨不容間也。

      3.字詞解釋

      既望(望,農歷十五;既望,農歷十六)

      方其遠出海門(當……時)

      則玉城雪嶺(城墻)

      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突然;一點點)

      皆披發(fā)文身(畫著文彩)

      江干上下十余里間(江岸)

      珠翠羅綺溢目(滿眼)

      溯迎而上,出沒于鯨波萬仞中(逆流迎著潮水;忽隱忽現)

      4.分為四小組,對本文進行逐段翻譯。學生翻譯后,教師對此進行點評。

      四、整體感知

      1.逐段分析

      第一自然段:

      (1)這段寫什么?第一段寫海潮的雄偉壯觀。

      (2)《觀潮》第一句說:“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边@句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用渲染的手法揭示了描寫對象,點明了題旨,揭示了中心,總領全文。

      (3)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按照什么順序對潮來之狀進行描寫的?

      從形、色、聲、勢四個方面進行正面描繪,由遠及近刻畫了海潮的雄偉壯觀。

      描寫角度:

      形:僅如銀線色:玉城雪嶺

      聲:聲如雷霆勢:吞天沃日

      (把海潮從遠方奔涌到眼前的形狀、顏色、聲勢都生動地表現了出來。)

      描寫方法:

      比喻、夸張(渲染潮涌之狀)

      引用(概括上文,呼應首句,增強作者這樣寫的逼真感和真實性。(進一步描繪了海潮波瀾壯闊的氣勢)

      第二自然段:

      (1)這段寫什么?

      第二段寫水軍演習的精彩場面。

      (2)除開頭仍是一句總述,水軍演習寫得扣人心弦,水軍表演的精彩之處表現在哪里?

      演習船只眾多——陣勢變化多樣——作戰(zhàn)技藝嫻熟——戰(zhàn)斗激烈——聲勢浩大——撤退迅速

      (3)一場驚心動魄的`演習,卻結束在“煙消波散”的靜景中,這采用的什么寫法?采用這種寫法有什么作用?

      動靜相襯的寫法

      靜:艨艟數百、分列兩岸

      動:奔騰分合、乘弄標舞、聲如崩山

      靜:煙消波靜、一舸無跡

      第三自然段:

      (1)這段寫什么?

      第三段寫弄潮健兒的英姿

      (2)第三段中哪些句子描寫了壯士形象?哪些語句突出了勇士逆潮游泳的高超本領?

      壯士形象:披發(fā)文身;手持大旗;爭先鼓勇

      泳技高超:溯迎而上;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

      (3)第三自然段用了哪些動詞來描寫吳中健兒在驚濤駭浪中所作的精彩表演?請摘記出來。

      “披”“文”“持”“爭”“鼓”“迎”“上”“出”“沒”“騰”“變”“沾“

      (4)你認為第三自然段中哪一句是贊嘆弄潮兒本領的?

      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

      (5)作者寫“觀潮”,為什么要寫“教閱水軍”和“吳中健兒弄潮圖”?

      作者在描寫了錢塘江潮的雄偉景象之后,有濃墨重彩描繪水軍演習的宏大場面和吳中健兒高超的弄潮技巧,既寫了風景,又寫了民俗,人借水勢,水借人勢,人助水勢,水助人勢,使兩者相得益彰,巧妙融合。這樣的描寫,使自然之美與人文之美相互映襯,使讀者如身臨其境一般。

      第四自然段:

      (1)這段寫什么?第四段寫觀潮人數之多。

      (2)文章第四段寫觀潮人眾之多與上文寫江潮和水上表演有何聯系?

      觀潮人群如此密集,說明江潮和水上表演是多么吸引人心,所以寫觀潮之盛,是為了從側面映襯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2.作者在《觀潮》這篇散文中,繪聲、繪色、繪形、繪勢地描寫了這一壯美雄奇的景象。全文的著眼點在“潮”上,立足點在“觀”上,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觀潮”的?

      作者從四個方面寫觀潮:潮來之狀,演兵之威,弄潮之技,觀潮之盛。作者由遠而近寫“潮來之狀”,“演兵之威”是散文精彩的一筆,作者生動地描寫了南宋水軍演習的情景“弄潮之技”更讓觀眾大開眼界!芭l(fā)文身”寫弄潮兒的外形,“溯迎而上”寫弄潮兒的猛勇,“出沒于鯨波萬仞”寫弄潮兒的矯健;“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寫弄潮兒的絕技超凡。最能表現“觀潮之盛”的語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間,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途。”作者以“十余里”的路途之長表現觀潮場面之大,盛況空前;以“車馬塞途”寫看客之多;以“雖席地不容閑也”寫觀潮人擁擠之極。

      3.本文語言之所以生動而形象,主要在于:

      (1)能準確地運用動詞。

      “吞天沃日”動詞“吞”“沃”極有氣勢!百繝枴币辉~表現了水軍動作神速!芭薄拔摹薄俺帧薄盃帯薄肮摹薄坝薄吧稀薄俺觥薄皼]”“騰”“變”“沾“等動詞的連用,寫出了弄潮兒生龍活虎般的形象特點,表現了動態(tài)美。

      (2)文中善用比喻、夸張等修辭方法。如“玉城雪嶺際天而來中,“玉城雪嶺”是比喻,“際天’則是夸張,“大聲如雷霆”用了比喻,“吞天沃日’則用夸張,使讀者對錢塘江潮的氣勢如同親見,感受很深。

      五、布置作業(yè)

      1.全文背誦

      2.完成語文同步

      文言文翻譯公開課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以虛詞,實詞翻譯為切入口,落實文言文復習。

      2.在學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譯的一般原則、技巧的基礎上,加強基礎知識的鞏固,指導學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譯的方法技巧。

      【教學重點難點】

      1.抓關鍵詞句(關鍵詞語、特殊句式),洞悉得分點。

      2.借助積累(課內文言知識、成語、語法結構、語境等),巧解難詞難句。.

      3.在學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譯的一般原則、技巧的基礎上,加強踩點得分意識,以難詞難句為突破口,指導學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譯的方法技巧。

      【教學設想】

      1.依據福建省考綱對文言文的要求著重落實18個虛詞和120個實詞的意思,4種文言句式的運用,常見的通假字的運用。

      2.高考的文言文閱讀是源于課本而又高于課本的,作為高考的第一輪復習,由課內拓展到課外,以課內文段閱讀為材料進行復習,通過"積累--遷移--鞏固"的復習原則,逐一落實考點內容。

      3.在學生掌握了"信、達、雅"三字翻譯目標和"六字翻譯法"的基礎上,針對學生在文言翻譯中的盲點,力圖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出解決翻譯疑難的技巧,并通過訓練驗證這些技巧的可操作性,使學生能舉一反三,從而增強文言文翻譯的信心。

      4.為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動學生積極參與,在教學中,讓學生變換角色,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模式,完成教學內容,提高課堂復習效率。

      【教學時數】

      6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高考對文言文的要求及主要題型

      教學重點:

      1、讓學生從整體上了解高考文言文的幾種題型

      2、在學習中發(fā)現自己在翻譯中碰到的困惑和不足

      一、導入:

      這節(jié)課我們進入高考文言文閱讀古文翻譯專題的復習。文言文是對學生古漢語知識的綜合能力的考查。近幾年來,高考文言文翻譯題的分值基本保持不變,共計15分,設兩至三題選擇題,每題3分;設一道翻譯題,每題兩到三句,此題為9分。那么針對于這些題型,怎么做好復習呢?

      二、考綱闡釋:

      高考語文《考試說明》對文言實詞,虛詞,句式的能力層次均為B級。分別要求做到"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也為B級。這部分題目學生感覺難度最大。

      三、文言文翻譯五步法:

      1.先將古今漢語語義基本一致的地方抄寫下來,將比較容易理解的內容對譯出來,然后將現代漢語無法翻譯或不需要翻譯的地方刪去。以便將完全不懂的地方突顯出來。

      2.將不懂的詞語放到原句中去揣測,大致推斷出它的意思。

      3.統一整理答案,注意前后協調和語句的暢通,保持原文語氣。

      4.按照翻譯要求,寫出譯文。

      5.將譯文放到原文中加以檢查,并作必要的修改。

      四、范例解析

      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莊宗與梁軍夾河對壘。一日,郭崇韜以諸校伴食數多,主者不辦,請少罷減。莊宗怒曰:"孤為效命者設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鎮(zhèn),令三軍別擇一人為帥,孤請歸太原以避賢路。"…俄而崇韜入謝,因道之解焉,人始重其膽量。

      天成、長興中,天下屢稔,朝廷無事。明宗每御延英,留道訪以外事,道曰:"陛下以至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更在日慎一日,以答天心!

      譯文:①不久郭崇韜進來(向莊宗)謝罪,通過馮道化解了與莊宗的沖突。

     、诒菹聭{借最高道德來承受天命,上天用豐收的年成來顯示吉祥。

      解析:

      第一句:"俄而"應翻譯成"不久";"謝"意思是"道歉謝罪",不要翻譯成"感謝";"因"是"通過"的意思。"因"一般不作因為講,而常作因此于是講,如在《齊桓晉文之事》中有:"若民,則無恒產,因無恒心。"

      第二句:第一個"以"是"憑借"的'意思,是介詞;后一個以是"才",是連詞。"年"是"(好的)收成",在《齊桓晉文之事》有:"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瑞雪兆豐年"

      五、了解有關文言文翻譯的常識

      1、標準

      簡言之三個字:信(準確)、達(通順)、雅(有文采)。高考中的翻譯一般只涉及信和達。

      2、原則--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直譯",就是嚴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譯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詞造句的特點,力求風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譯",則是按原文的大意來翻譯,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達方法。一般說來,應以"直譯"為主,輔以"意譯"。高考文言文翻譯也主要考"直譯"。

      3、直譯的方法--"留"、"換"、"刪"、"補"、"調"、"貫"六個字。

      六、文言文翻譯標準:

      "信"要求忠實于原文,用現代漢語字字落實、句句落實直譯,不可以隨意增減內容。

      例: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

      六國滅亡,不是武器不鋒利,戰(zhàn)術不好,弊病在于賄賂秦國。

      "達"要求譯文表意明確、語言通暢、語氣一致。

      例:以勇氣聞于諸侯。

      憑勇氣聞名在諸侯國

      憑著勇氣在諸侯中間聞名

      "雅"要求用簡明、優(yōu)美、富有文采的現代漢語把原文的內容、形式以及風格準確的表達出來。

      例:曹公,豺虎也。

      曹操是豺狼猛虎。

      曹操是象豺狼猛虎一樣(兇狠殘暴)的人。

      七、文言語句翻譯方法歸納

      1、保留法(留):

      ㈠人名(名、字、號等)、地名、官職名、年號、國號等專門稱謂。

     、娑攘亢鈫挝、數量詞、器物名稱。

     、绻沤褚饬x相同的詞。

      例題1:

     、俅伺婀笏抉R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鴻門宴》)

     、诶钍献芋矗晔,好古文。(《師說》)

     、矍撸,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屈原列傳》)

     、苡谑菑U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過秦論》)

      ⑤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岳陽樓記》)――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為巴陵郡太守。

      2、替換法(換):即用現代漢語詞匯替換古代漢語詞匯

     、骞糯膯我粼~換成現代漢語的雙音詞。

      ㈡古今異義、通假字、今已不用的字。

      例題2:

      ①請略陳固陋:請讓我大略的陳述自己固執(zhí)鄙陋的意見。

      ②故予與同社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名而為之記,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五人墓碑記》)

      予:我。斯:這。徒:只。記:記載

      明:使…明了。匹夫:百姓。社稷:國家。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出師表》)――先帝不認為我地位低微,見識淺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廬來探望我。"卑鄙"一詞古今漢語都常用,但詞義已轉移,所以譯文用"地位低微、見識淺陋"來替換它。"顧"今天不常用,譯文用"探望"來替換。

      對古今意義相同,但說法不同的詞語,翻譯時要換成現代通俗的詞語。如:

      ④齊師伐我。

      這句中的"師",要換成"軍隊";"伐",要換成"攻打"。

     、菸釃L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這句中的"吾",要換成"我";"嘗",要換成"曾經";"終",要換成"整";"思",要換成"想";"須臾",要換成"一會兒"。

      3、刪減法(刪):刪除沒有實在意義、也無須譯出的文言詞。對象:僅起結構作用,沒有具體意義的虛詞。

      情況:①句首發(fā)語詞。②句中停頓或結構作用的詞。③句末調節(jié)音節(jié)的詞。④偏義復詞中的襯字。

      例題3:指出下面各句中加點詞的用法

      ①夫戰(zhàn),勇氣也。(《曹劌論戰(zhàn)》)

     、谏跷崆,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

     、畚和跖又I其兵符(《信陵君竊符救趙》)

      ④卒然問曰:"天下惡乎定?"(《孟子見梁襄王》)

     、菀詿o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掭z耕之壟上,悵恨久之。(《陳涉世家》)

      ⑦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鄳(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曹劌論戰(zhàn)》)――長勺這個地方與齊軍交戰(zhàn),魯莊公將要擊鼓(命令將士前進)。(之,句末語氣助詞)

     、釒煹乐粋饕簿靡。

      這句中的"之",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中獨立性,不譯

      4、增補法(補):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而現代漢語不能省略的成分補上。包括主語省略、動詞后賓語的省略、介賓省略、介詞省略等。

      例題4:在下列句中準確的位置寫出省略的成分,并用括號表示出來:

     、(桃花源中人)見漁人,乃大驚,問(漁人)所從來,(漁人)具答之。(《桃花源記》)

     、谪Q子,不足與(之)謀(《鴻門宴》)

      ③今以鐘磬置(于)水中(《石鐘山記》)

     、芪緞ν,廣起,奪(之)而殺尉(《陳涉世家》)

     、轃o以,則王乎(《齊桓晉文之事》)

      (如果)不能不說,那么還是(說說)如何行王道吧。

      5、調整法(調):將古代漢語句子中語序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進行調整,使之符合現代漢語的表達習慣。對象是文言文中倒裝句,如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后置、介詞結構后置等。

      例題5: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注意語序的變化。

      ①甚矣,汝之不惠!(主謂倒裝)

     、诒C穸酰苡(賓語前置)

     、鬯魏巫镏?(賓語前置)

      ④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介詞結構后置)

     、菔H然有聲者(定語后置)

      ⑥忌不自信。(《鄒忌諷齊王納諫》)――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這是賓語前置句,譯時要調為"動+賓"語序。

      ⑦大王來何操?

      這句是賓語前。

    【文言文翻譯公開課教案】相關文章:

    文言文翻譯教案08-26

    文言文翻譯06-02

    文言文翻譯01-13

    文言文過秦論原文翻譯_《過秦論》文言文翻譯04-13

    高考文言文翻譯教案(通用8篇)10-31

    文言文《指鹿為馬》翻譯07-21

    文言文經典名篇及翻譯07-18

    南轅北轍文言文翻譯02-02

    左傳文言文翻譯10-12

    杯弓蛇影的文言文翻譯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