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文言文翻譯
在平時的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文言文吧?其實,文言文是相對現(xiàn)今新文化運動之后白話文而講的,古代并無文言文這一說法。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國志》文言文翻譯,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劉廙字恭嗣,南陽安眾人也。歸太祖。太祖辟為丞相掾?qū)佟L嬖陂L安,欲親征蜀,廙上疏曰:“圣人不以智輕俗,王者不以人廢言。故能成功于千載者,必以近察遠,智周于獨斷者,不恥于下問,亦欲博采必盡于眾也。且韋弦非能言之物,而圣賢引以自匡。臣才智闇淺,愿自比于韋弦。昔樂毅能以弱燕破大齊,而不能以輕兵定即墨者,夫自為計者雖弱必固,欲自潰者雖強必敗也。自殿下起軍以來,三十余年,敵無不破,強無不服。今以海內(nèi)之兵,百勝之威,而孫權(quán)負險于吳,劉備不賓于蜀。夫夷狄之臣,不當冀州之卒,權(quán)、備之籍,不比袁紹之業(yè),然本初以亡,而二寇未捷,非闇弱于今而智武于昔也。斯自為計者,與欲自潰者異勢耳。故文王伐崇,三駕不下,歸而修德,然后服之。秦為諸侯,所征必服,及兼天下,東向稱帝,匹夫大呼而社稷用隳。是力斃于外,而不恤民于內(nèi)也。臣恐邊寇非六國之敵,而世不乏才,土崩之勢,此不可不察也。天下有重得,有重失:勢可得而我勤之,此重得也;勢不可得而我勤之,此重失也。于今之計,莫若料四方之險,擇要害之處而守之,選天下之甲卒,隨方面而歲更焉。殿下可高枕于廣夏潛思于治國廣農(nóng)桑事從節(jié)約修之旬年則國富民安矣。”太祖遂進前而報廙曰:“非但君當知臣,臣亦當知君。今欲使吾坐行西伯之德,恐非其人也!睆M著書數(shù)十篇,及與丁儀共論刑禮,皆傳于世。文帝即王位,為侍中,賜爵關(guān)內(nèi)侯。黃初二年卒。(選自《三國志魏書二十一》,有刪節(jié))
譯文:
劉廙字恭嗣,是南陽安眾人。歸順了太祖。太祖征召他擔任了丞相屬官。太祖在長安,打算親自帶兵出征蜀國,劉廙上奏章說:“圣人不因為自己擁有智慧而輕視平凡的人,稱王的人不因為某個人而摒棄(他的)觀點。所以能成就千秋萬代的功績的人,一定能夠憑借眼前的事物就知曉遠處的事物,比獨斷專行的人智慮周全,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作為恥辱,也愿意廣泛地在一般人中間盡量采納意見。況且柔軟的熟牛皮和緊繃的弓弦雖然不是能夠說話的東西,但圣德賢明的人佩戴它們來糾正自己的行為。我雖然才智淺薄糊涂愚昧,但愿意將自己與韋弦相比。過去樂毅能夠憑借弱小的燕國打敗強大的齊國,卻不能夠快速攻下被圍困的即墨城,原因是那些替自己謀劃的人即使弱小但也會很堅固,那些總想著突破的即使很強大也一定會失敗。自從您起兵以來,三十多年了,敵人沒有不被打敗的,強大的對手沒有不臣服的。如今您憑擁全國的軍隊,百戰(zhàn)百勝的威勢,但孫權(quán)(依然)在吳地憑仗天險(而獨立),劉備在蜀國也不愿意歸順。那些居于偏遠邊疆之地的人,比不上冀州的士卒,孫權(quán)、劉備之流,也比不上(當年)袁紹的基業(yè),但是袁紹已經(jīng)滅亡了,而孫、劉兩個匪類卻還沒能打敗他們,這不是因為(我們)現(xiàn)今糊涂了弱小了而過去聰明又勇武。這是能為自己謀劃的與想不斷自我擴張的區(qū)別呀。所以周文王討伐崇,三次興兵都沒有成功,退回國內(nèi)修養(yǎng)善德,這樣之后才使得(崇)臣服了。秦國是諸侯國,他征伐的國家一定使之歸服,等到擁有了天下。面向東方成就帝業(yè),但是平民百姓振臂一呼的起義而國家就毀掉了。這是因為他將力量都用在對外消滅敵人,而在國內(nèi)卻不體恤百姓。我擔心(我們)邊界的敵人并不是像六國那樣(容易對付)的敵人,而現(xiàn)今之世也不缺乏有才能的人,(那就可能出現(xiàn)政權(quán)像)土堆崩塌的情況,這不能夠不引起注意啊。天下有大得,也有大失:因應(yīng)形勢能夠得到的,那我們就盡心盡力去爭取,這就是大得;因應(yīng)形勢是不可能夠得到的,而我們還費盡心力去爭取,那就是大失了,F(xiàn)在的策略,不如估量各險要之處,選擇軍事要地來守衛(wèi),挑選精銳的裝備和士兵,跟隨一方將領(lǐng)每年更替駐守。而您安穩(wěn)地留在高大的房屋里,專注而深入地思考治理國家的問題,大力推廣農(nóng)業(yè),辦事遵從節(jié)儉的原則,(如此)整治十年,那么國家就富裕了百姓就安定了!碧嬗谑桥鷱(fù)劉廙道:“不只是君主應(yīng)該了解臣下,臣下也應(yīng)當了解君主,F(xiàn)在要能使我奉行文王的德行的,恐怕(除了他)沒有其他人了!
劉廙寫的文章有幾十篇,還與丁儀一起研究刑法和禮儀,都在后世流傳。文帝登上王位后,劉廙擔任侍中一職,被賜予爵位關(guān)內(nèi)侯。黃初二年去世。
作者:陳壽
《三國志》是陳壽撰寫的中國歷史著作,以三國時期為背景,全面記錄了整個三國時代的歷史事件和人物事跡。該書詳實的史料和生動的敘述,使讀者可以深入了解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文化等各個方面內(nèi)容,是研究三國歷史的重要參考書籍。書中塑造了眾多性格鮮明、形象生動的人物,如曹操的雄才大略、諸葛亮的智慧謀略、關(guān)羽的忠義英勇等。通過對這些人物的刻畫與敘述,展現(xiàn)了亂世風云下的歷史畫卷!度龂尽凡粌H是一部歷史著作,還對后世文學、文化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它為后世研究三國歷史提供了重要的文獻資料,具有極高的史學價值,是中國古代史學經(jīng)典之作,讓后人得以領(lǐng)略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三國志·許褚傳》
許褚字仲康,譙國譙人也。容貌雄毅,勇力絕人。漢末,聚少年及宗族數(shù)千家,共堅壁以御寇。時汝南葛陂賊萬馀人攻褚壁,褚眾少不敵,力戰(zhàn)疲極。兵矢盡,乃令壁中男女,聚石如杅①斗者置四隅。褚飛石擲之,所值皆摧碎。賊不敢進。糧乏,偽與賊和,以牛與賊易食,賊來取牛,牛輒奔還。褚乃出陣前,一手曳牛尾,行百馀步。賊眾驚,遂不敢取牛而走。由是淮、汝、陳、梁間,聞皆畏憚之。
太祖徇淮、汝,褚以眾歸太祖。太祖見而壯之曰:“此吾樊噲也!奔慈瞻荻嘉,引入宿衛(wèi)。諸從褚俠客,皆以為虎士。從征張繡,先登,斬首萬計,遷校尉。從討袁紹于官渡。時常從士徐他等謀為逆,以褚常侍左右,憚之不敢發(fā)。伺褚休下日,他等懷刀入。褚至下舍心動,即還侍。他等不知,入帳見褚,大驚愕。他色變,褚覺之,即擊殺他等。太祖益親信之,出入同行,不離左右。從圍鄴,力戰(zhàn)有功,賜爵關(guān)內(nèi)侯。從討韓遂、馬超于潼關(guān)。太祖將北渡,臨濟河,先渡兵,獨與褚及虎士百馀人留南岸斷后。超將步騎萬馀人,來奔太祖軍,矢下如雨。褚白太祖,賊來多,今兵渡已盡,宜去,乃扶太祖上船。賊戰(zhàn)急,軍爭濟,船重欲沒。褚斬攀船者,左手舉馬鞍蔽太祖。船工為流矢所中死,褚右手并溯船,僅乃得渡。是日,微褚?guī)孜。其后太祖與遂、超等單馬會語,左右皆不得從,唯將褚。超負其力,陰欲前突太祖,素聞褚勇,疑從騎是褚。乃問太祖曰:“公有虎侯者安在?”太祖顧指褚,褚瞋目盼之。超不敢動,乃各罷。后數(shù)日會戰(zhàn),大破超等,褚身斬首級,遷武衛(wèi)中郎將。武衛(wèi)之號,自此始也。軍中以褚力如虎而癡,故號曰虎癡;是以超問虎侯,至今下稱焉,皆謂其姓名也。
褚性謹慎奉法,質(zhì)重少言。征南將軍②自荊州來朝謁,太祖未出,入與褚相見于殿外。仁呼褚入便坐語,褚曰:“王將出!北氵入殿,仁意忿之;蛞载燅以唬骸罢髂献谑抑爻,降意呼君,君何故辭?”褚曰:“彼雖親重,外籓也。褚備內(nèi)臣,眾談足矣,入室何私乎?”太祖聞,愈愛待之,遷中堅將軍。
【注】①杅yú:盛漿湯等的器皿。②征南將軍:曹仁平定反賊有功,拜征南將軍。
譯文:
許褚字仲康,譙國譙(今安徽亳州)人。容貌雄俊剛毅,膽力過人。漢朝末年,他聚集少年以及宗族好幾千家,共同筑起堅實的壁壘來抵御賊寇。當時汝南(今河南汝南縣)葛陂為首的賊寇一萬多人攻打許褚的防御,許褚人少打不過,奮力作戰(zhàn)極度疲勞。弩箭用光了,于是讓城中的男女,收集和杅斗一樣大的石頭放置在四個城角。許褚用石頭投擲敵人,所打中的都被擊碎。敵人不敢逼近。糧食缺乏,就假裝和敵人和戰(zhàn),用牛和敵人換糧食,敵人來取牛,牛都跑了回來。許褚于是走到陣前,用一只手拽住牛尾巴,走了一百多步。敵人都很驚恐,于是不敢來取牛而撤走了。因此淮、汝、陳、梁一帶,都畏懼忌憚許褚。
魏太祖(曹操)帶兵巡行淮、汝一帶,許褚?guī)ьI(lǐng)眾人投靠曹操。曹操見到他認為他很豪壯,說:“這是我的樊噲啊!碑斕炀腿蚊麨槎嘉,做自己的近身侍衛(wèi)。那些起初跟從許褚的俠客,曹操都作為勇士來使用。許褚跟隨曹操征討張繡,率先登上城墻,斬首的敵人一萬多,升任為校尉。又跟從曹操在官渡征討袁紹。當時曹操的侍衛(wèi)徐他等人密謀造反,因為許褚經(jīng)常侍衛(wèi)在曹操左右,忌憚他而不敢發(fā)動叛亂。等到許褚歇班的時候,徐他等人打算懷藏著刀進到曹操帳中行刺。許褚到了住處心神不定,立即回來守衛(wèi)曹操。徐他等人不知道,進到帳里看到了許褚,非常驚恐。徐他臉色大變,許褚發(fā)覺了,當即擊殺了徐他等人。曹操更加親近信任他,(和他)一同出入營帳,(叫他)不離自己左右。跟隨曹操圍攻鄴縣,奮力作戰(zhàn)有功,封爵位為關(guān)內(nèi)侯。又跟從曹操在潼關(guān)征討韓遂、馬超。曹操打算向北渡河,到了濟河,先讓軍隊渡過,只留下許褚以及一百多勇士留在南岸斷后。馬超率領(lǐng)步兵騎兵一萬多人,來攻打曹操的軍隊,箭如雨下。許褚告訴曹操,敵人來的太多,如今軍隊已經(jīng)全渡了河,應(yīng)該撤走,于是扶曹操上船。敵人攻得很急,士兵們都爭著過河,船太重將要沉沒。許褚處死了爭著登船的人,左手舉著馬鞍保護著曹操。船夫被飛箭射中而死,許褚用右手劃船,才過了河。當天,要不是許褚曹操差點喪命。此后曹操和韓遂、馬超等人單馬會話,身邊的人都不帶,只帶著許褚。馬超對自己的力氣很自負,暗地打算上前謀害曹操,一向聽說許褚的勇猛,懷疑跟從曹操的就是他。就問曹操說:“您有個叫虎侯的將軍在哪里?”曹操回頭指著許褚,許褚瞪眼看馬超。馬超不敢發(fā)作,于是各自回營。后來過了幾天會戰(zhàn),大敗馬超,許褚殺死了許多敵人,升任為武衛(wèi)中郎將。武衛(wèi)的稱號,就是從此開始的。軍中因為許褚的力氣象老虎一樣而且癡擰,所以給他起個綽號叫作虎癡;所以馬超詢問“虎侯”,到現(xiàn)在人們還這樣稱呼,都說這是他的姓名。
許褚生性謹慎,遵奉法律,持重話少。曹仁從荊州來拜見曹操,曹操還沒有出來,曹仁進來和許褚在殿外相遇。曹仁叫許褚過來和他私聊,許褚說:“魏王(曹操)將要出殿!庇谑腔氐降顑(nèi),曹仁很氣憤。有人責怪許褚說:“征南將軍(曹仁)是朝廷重臣,他屈尊叫你,你因為什么要推辭呢?”許褚說:“他雖然是宗親重臣,但是屬于地方諸侯。我是內(nèi)臣,當眾交談就夠了,怎能進屋私談呢?”曹操聽說后,更加優(yōu)待他,升任他為中堅將軍。
【《三國志》文言文翻譯】相關(guān)文章:
《三國志》的文言文翻譯09-26
《三國志》文言文翻譯06-20
《三國志》文言文翻譯匯編【9篇】06-20
(精)《三國志》文言文翻譯9篇06-20
《三國志·鄧艾傳》文言文閱讀翻譯11-21
《三國志·崔琰列傳》文言文原文及翻譯01-07
《三國志》文言文閱讀題帶答案翻譯06-16
《三國志·譙周傳》文言文原文及翻譯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