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流畅不卡精品,在线视频综合站,国产精品137页,亚洲制服丝袜中文字幕在

<td id="urspe"></td>
<small id="urspe"><menuitem id="urspe"></menuitem></small><small id="urspe"><sup id="urspe"></sup></small>

  • <small id="urspe"></small>
    <sub id="urspe"><menu id="urspe"><samp id="urspe"></samp></menu></sub>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宋詞賞析

    時間:2024-06-07 11:08:40 宋詞精選 我要投稿

    宋詞賞析范例15篇

    宋詞賞析1

      作品簡介《點絳唇·新月娟娟》是北宋著名詞人汪藻一首詞,是一首吟詠歸隱的詞。上闋寫冬末初春景:寒江夜月,梅橫影瘦。心境的落寞與凄清在這些景物描寫中得到表現(xiàn)。下闋前兩句寫霜寒無酒可飲,處境十分困窘,聽到亂鴉聒噪,更增退隱之思。整個作品寫法含蓄,深有寄托,有感而發(fā)。

    宋詞賞析范例15篇

      作品原文

      點絳唇

      新月娟娟,夜寒江靜山銜斗。

      起來搔首,梅影橫窗瘦。

      好個霜天,閑卻傳杯手。

      君知否?亂鴉啼后,歸興濃于酒。

      作品注釋

      ①點絳唇:《清真集》入“仙呂調(diào)”,元北曲同,但平仄句式略異。四十一字,前片三仄韻,后片四仄韻。

     、诰昃辏好髅拿篮玫臉幼。

      ③斗:北斗星座。山銜斗:北斗星閃現(xiàn)在山間。

     、荛e卻:空閑。傳杯:互相傳遞酒杯敬酒,指聚酒。

     、輥y鴉啼:明指鳥雀亂叫,暗喻朝中群小小人得志。

     、逇w興:歸家的興致。

      作品譯文

      一彎秀美的新月高高懸掛在夜空中。寒夜里,江流澄靜,聽不到一點波濤的聲音,北斗星斜掛在山頭。我輾轉(zhuǎn)難眠,心緒不寧,披衣而起,只見窗紙上映現(xiàn)著疏落的幾枝梅影。

      如此寒冷的霜天,本是眾人相聚推杯換盞的時候,可現(xiàn)在,這雙手卻閑下來了。你知道嗎?宦海中的“亂鴉”叫人痛恨,我思歸的念頭比霜天思酒還要濃厚。

      創(chuàng)作背景

      關(guān)于此詞的背景,張宗的《詞林紀事》中所記比較可信,汪藻出守泉南,后為人讒毀而被移知宣城。他心中很煩躁憤懣,便寫下此詞。

      鑒賞評價

      這首詞構(gòu)思別致,語言曉暢,婉轉(zhuǎn)含蓄,情景相生。但一般認為這首詞不是通常的寫景抒情,而是寄托著作者厭倦仕宦生涯、渴望回歸田園生活的情懷。

      上闋集中筆墨描繪了一幅江寒、山靜、梅瘦的霜天月夜圖。開篇兩句寫遠而靜的夜景!靶略戮昃辏购o山銜斗!币粡澬略氯缬耒爲铱眨窃陆惠x,把夜空裝扮得十分美麗。遠山靜靜地矗立著,起伏的山峰仿佛把正在下沉的'北斗星銜在其中一樣。江水在夜幕下流淌得更加悄無聲息了,夜似乎更冷了!般暋弊謽O為生動準確,將靜景寫活了。以下內(nèi)容由室外的星月江山之景寫到室內(nèi)的“起來搔首”之人!吧κ住笔撬伎紗栴}時習(xí)慣的動作,此處這兩個字形象地寫出他情緒不平靜。深夜無眠的人必是心事重重者,他憑窗而坐所見到的是斜映在窗上的清瘦的梅影!笆荨弊挚坍嫵雒坊ǖ呢S姿。這句“梅影橫窗瘦”一是以梅花點明殘冬早春時節(jié),二是作者以“梅瘦”自喻愁情滿懷、品格高潔,為下文抒發(fā)歸隱之志作好鋪墊。

      下闋以“好個霜天”作為上闋寫景的收束,又引發(fā)下文的抒情!八臁焙迷谒峭票瓝Q盞的時候!懊酚皺M窗瘦”也可以成為酒宴助興的美景,但作者卻“閑卻傳杯手”。他遠離官場宴會,酒興全無。其中原委好似一個懸念耐人尋味,緊接著又用“君知否”對之加以強調(diào),最后才告知是“亂鴉啼后,歸興濃于酒。”歸隱的興趣像酒一樣濃烈!皝y鴉啼”暗喻得志小人的聒噪,這是全詞唯一寫聲音的句子。這聒噪聲在星沉月明之時會顯得更加刺耳。但作者對之的反應(yīng)是“搔首”、“閑卻”,如梅影傲霜般默默無語。這里“無聲”與“有聲”相對,達到了無聲“勝”有聲的表達效果,因為“歸興濃于酒”,表明了作者遠離官場傾軋的決心。此兩句也是全詞主旨之所在,在意義上倒貫全篇,使全詞的景語皆成情語。

      這首詞上闋寫初春霜夜,詞人內(nèi)心激動,耿耿不寐,中夜起身,搔首踟躕;下闋寫閑愁難耐,委婉含蓄地表現(xiàn)了內(nèi)心的苦悶。作者借霜天月夜圖抒發(fā)了厭惡官場、樂于歸隱的清峻高潔之志。整個作品借景抒情,寫法含蓄,深有寄托,有感而發(fā)。

      相關(guān)試題

      1.結(jié)合詞句,賞析詞中加點的“瘦”字。

      2.本來“好個霜天”正是喝酒盡興的時候,詞人為什么說“閑卻傳杯手”?

      (1)、“瘦”字用擬人手法,把梅人格化,既刻畫出梅疏影橫斜的姿態(tài),又寫出它(也是詞人自己)不諛不阿的堅貞和耿直的傲骨。

      (2)、①在構(gòu)思上此句設(shè)置懸念,引出設(shè)問;②在感情上此句突出了詞人感到仕途艱險,渴望退隱回家,遠離官場傾軋的比酒還濃的“歸興”。

      詞牌簡介

      點絳唇,詞牌名。楊慎《詞品》:“《點絳唇》取梁江淹詩‘白雪凝瓊貌,明珠點絳唇’以為名!庇址Q為《點櫻桃》、《十八香》、《南浦月》、《沙頭雨》、《尋瑤草》。雙調(diào),上片四句,押三仄韻,二十字,下片五句,押四仄韻,二十一字,用仙呂調(diào),共四十一字。

      作品格律

      ○平聲、●仄聲、⊙可平可仄、△平韻、▲仄韻

      新月娟娟,夜寒江靜山銜斗。

      ○●○○,●○○●○○▲

      起來搔首,梅影橫窗瘦。

      ●○○●,○●⊙○▲

      好個霜天,閑卻傳杯手。

      ●●○○,⊙●⊙○▲

      君知否?亂鴉啼后,歸興濃如酒。

      ○○▲?●○○●,○⊙○⊙▲

      詞牌格律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

      新月娟娟,夜寒江靜山銜斗。

      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

      起來搔首,梅影橫窗瘦。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

      好個霜天,閑卻傳杯手。

      平中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

      君知否?亂鴉啼后,歸興濃于酒。

      作者簡介

      汪藻(1079—1154年),字彥章,饒州德興(今屬江西)人;兆诔鐚幬迥辏1106)進士。高宗朝官中書舍人,翰林學(xué)士,并知徽州、宣州。削職后居永州,卒。著有《浮溪詞》一卷。

    宋詞賞析2

      《祝英臺近除夜立春》

      吳文英

      翦紅情,裁綠意,花信上釵股。殘日東風(fēng),不放歲華去。有人添燭西窗,不眠侵曉,笑聲轉(zhuǎn)、新年鶯語。舊尊俎。玉纖曾擘黃柑,柔香系幽素。歸夢湖邊,還迷鏡中路。可憐千點吳霜,寒銷不盡,又相對、落梅如雨。

      賞析:

      先寫立春。“剪紅情,裁綠意,花信上釵股!薄凹t情”、“綠意”指紅花、綠葉。趙彥昭《奉和對圣制立春日侍宴內(nèi)殿出剪彩花應(yīng)制》詩:“花隨紅意發(fā),葉就綠情新”;ㄐ,指花信風(fēng),應(yīng)花期而來的風(fēng)。立春,人們剪好紅花綠葉,作成春幡,插鬢戴發(fā),以應(yīng)時令。春風(fēng)吹釵股,象是吹開了滿頭花朵。“花信上釵股”,著一“上”字,運筆細膩,可與溫飛卿詞“玉釵頭上風(fēng)”(《菩薩蠻》)媲美,似比辛稼軒詞“美人頭上,裊裊春幡”(《漢宮春》)更顯風(fēng)流。

      再寫除夕守歲!皻埲諙|風(fēng),不放歲華去!毕﹃栆嘞袢艘粯,對即將逝去的一年戀戀不舍,不肯輕易落山,同時東風(fēng)又帶來了春的訊息,給人新的希望。這兩句已有除舊迎新之意,切合“除夜立春”的題意!胺拧庇米钟绕滟N切,顯示出夢窗煉字的.功夫。“有人添燭西窗,不眠侵曉,笑聲轉(zhuǎn)、新年鶯語!苯K于,除夕之夜降臨,守歲的人們徹夜不眠,剪燭夜話,笑聲不絕,在鶯啼聲中迎來了新春的清晨!靶履犏L語”,援用杜甫“鶯入新年語”(《傷春》)詩意。

      以上的一切,歡歡喜喜,均為客居他鄉(xiāng)者的耳聞目睹,其人心境之孤寂愁苦,自在不言中了。周圍的熱鬧與歡樂更加反襯出作者的寂寞和哀傷,而且使這份寂寞的哀傷更讓人難以承受。這位客居、有家難歸的人,失去了與親人團圓之樂,真是“花無人戴,酒無人勸,醉也無人管”(無名氏《青玉案》)啊。

      上片渲染了濃厚的節(jié)日氣氛,不能不喚起下片對溫馨家庭生活的回憶。陳洵評此詞云:“前闋極寫人家守歲之樂,全為換頭三句追攝遠神!保ā逗=嬚f詞》)換頭云:“舊尊俎,玉纖曾擘黃柑,柔香系幽素!弊鹳蓿汗糯⒕迫獾钠髅,借指宴席。詞人仿佛回到了昔日除夕之夜的家宴上,美人用纖纖玉手為自己破開黃橙,那幽香似乎還縈繞在周圍。回憶及此,當(dāng)然別是一番滋味。上片以景之可喜反襯處境之可悲,人之歡樂反襯己之愁苦,此處又以昔之溫馨反襯今之凄苦。

      對往事的追憶、神往,終于走進了夢境。而相隔既久,山水迢遞,過去的美好回憶,連夢中也難以追尋了:“歸夢湖邊,還迷境中路!焙珑R,夢影朦朧,難覓歸路。往事散如輕煙,徒增無窮悵惘而已。往事如煙,而今,與誰相對呢?“可憐千點吳霜,寒銷不盡,又相對、落梅如雨。”吳霜,用李賀《還自會稽歌》字面:“吳霜點歸鬢!比缃袷谴猴L(fēng)吹融了冰雪,可是永遠不能銷去飛上鬢角的寒霜,已經(jīng)夠可悲的了;更何況,落梅如雨,斑斑白發(fā)與點點白梅相對,這豈不令人凄絕!杜甫詠梅詩意:“江邊一樹垂垂發(fā),朝夕催人自白頭!迸c此詞意趣相一致。

    宋詞賞析3

      畫樓鐘動君休唱,往事無蹤。聚散匆匆。今日歡娛幾客同。去年綠鬢今年白,不覺衰容。明月清風(fēng)。把酒何人憶謝公。

      杏園雅集圖(局部)【明】謝環(huán) 江蘇鎮(zhèn)江博物館藏

      注釋

     、佼嫎牵貉b飾華美的樓房。鐘動:擊鐘,鐘鳴。此處代指奏樂。②綠鬢:烏黑而有光澤的鬢發(fā)。古樂府《冬歌》:“感時為歡歡,白發(fā)綠鬢生!雹壑x公:謝朓(464—499),字玄暉,南朝齊詩人。

      鑒賞

      這首詞當(dāng)是作者晚年之作。主要是懷念舊時的酒朋詩侶,如謝絳、石延年、尹洙、蘇舜欽、梅堯臣等人,尤其是蘇、梅二人,與歐陽修關(guān)系最為密切。這些摯友都先歐陽修謝世,最后謝世的梅堯臣去世時,歐陽修54歲,曾作《哭圣俞(堯臣)》云:“三十年間如轉(zhuǎn)眸,屈指十九歸山丘,凋零所馀身百憂。”這首詞表達的也是這種撫今追昔,傷嘆知交零落之意。

      起句中的“君”,當(dāng)是作者自謂,這在歐陽修詩文中并不鮮見,如《醉翁亭記》:“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弊≡谌A麗的樓閣,聽著美妙的'音樂,可是卻難以隨樂高歌。為什么呢?因為往事如煙,知交零落,沒人可以同歡共娛了!按掖摇倍旨葘懗隽讼嗑蹠r間之倉促,也隱含了生命之匆遽,仿佛轉(zhuǎn)瞬之間,灰飛煙滅;厥淄,物是人非,令人幾多感慨,幾多唏噓,自然也就沒有尋歡作樂的心情了。此闋由樂生悲,也符合人之常情。平時人們都追求“快樂”,然而因為“樂”,所以就顯得時間特別短暫,常常覺得還沒有充分享受,已經(jīng)煙消云散,到了夢醒時分,人們也最易樂極生悲,感觸甚深。

      “去年”句承上闋情感基調(diào),通過夸張手法,形象地說明了人生衰老之快。“去年”“近年”是一種心理時間,是就人的感受而言。作者當(dāng)時已經(jīng)暮年,回首往事,三十年彈指一揮間,黑發(fā)變白首,我們從中不難體會到當(dāng)時他的傷感之情。傷情之極,以情入景是宋詞中常見筆法!懊髟虑屣L(fēng)”是觸發(fā)人懷想的意象,“明月”代表了思念,“清風(fēng)”代表了感傷,而“把酒”則有不勝憂愁而借酒澆愁之意。結(jié)句隱括了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今日之日多煩憂”的詩意,及化用了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中的詩句:“誰念北樓上,臨風(fēng)憶謝公!鼻按Q謝公者有三,一為謝安,一為謝靈運,一為謝朓。依據(jù)文意,此處當(dāng)指謝朓。作者此時登樓臨風(fēng),“憶謝公”是虛寫,而實則以謝朓指代蘇舜欽、梅堯臣等故友。以謝朓作喻,既稱道了故友們的詩名,懷念了當(dāng)初的友誼,也表達了對他們離去的傷感之情。

      全詞語言平易流暢,情感真摯哀婉,風(fēng)格婉約蘊藉,誠為念友抒懷之佳作。(李飛躍)

      清風(fēng)明月本無價。蘇州城南三元坊文廟之東,有一處占地一萬多平方米的古老園林——滄浪亭,據(jù)說是蘇州現(xiàn)存最古老的園林。滄浪亭有副對聯(lián)寫的是:“清風(fēng)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鄙下(lián)出自歐陽修《滄浪亭》詩“清風(fēng)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下聯(lián)出自蘇舜欽《過蘇州》詩“綠楊白鷺俱自得,近水遠山皆有情”。清嘉慶年間,江蘇巡撫、楹聯(lián)大師梁章鉅在修復(fù)滄浪亭時,集成此妙聯(lián)。楹聯(lián)的旨意,情懷淡泊,妙語連珠且工穩(wěn)貼切。

    宋詞賞析4

      作品原文:

      疏影·詠荷葉

      碧圓自潔。向淺洲遠浦,亭亭清絕。猶有遺簪,不展秋心,能卷幾多炎熱?鴛鴦密語同傾蓋,且莫與、浣紗人說?衷垢、忽斷花風(fēng),碎卻翠云千疊。

      回首當(dāng)年漢舞,怕飛去漫皺,留仙裙折。戀戀青衫,猶染枯香,還嘆鬢絲飄雪。盤心清露如鉛水,又一夜、西風(fēng)吹折。喜凈看、匹練飛光,倒瀉半湖明月。

      作品注釋:

     、疟虉A:指荷葉。

      ⑵浦(pǔ):水邊。

     、峭ねぃ郝柫⒌臉幼。

     、冗z簪(zān):指剛出水面尚未展開的嫩荷葉。

     、汕镄模撼畹囊馑。

     、蕛A蓋:二車相鄰,車蓋相交接,表示一見如故!妒酚洝むu陽傳》:“有白頭如新,傾蓋如故!薄逗鬂h書·朱穆傳》注:“孔叢子曰:‘孔子與程子相遇于途,傾蓋而語。’”

     、虽郊喨耍捍呵飼r越國美人西施原是浣紗女,此處泛指。鄭谷《蓮葉》詩:“多謝浣溪人未折,雨中留得鴛鴦蓋!贝嘶闷湟。

     、淘垢瑁褐概f題為漢成帝妃班婕妤作的《怨歌行》。詩中作者以合歡扇自喻,常常擔(dān)心秋天來臨,涼風(fēng)奪走了炎熱,自己會被拋棄。這里喻秋聲。

     、突L(fēng):花信風(fēng),應(yīng)花期而來的風(fēng)。

     、螡h舞:指漢趙飛燕掌中起舞。

     、洗湓魄НB:指荷葉堆疊如云的樣子。

      ⑿留仙初褶(zhě):此指荷葉多皺褶,燈多褶裙!囤w后外傳》:“后歌歸風(fēng)送遠之曲,帝以文犀箸擊玉甌。酒酣風(fēng)起,后揚袖曰:‘仙乎仙乎,去故而就新。’帝令左右持其裙,久之,風(fēng)止,裙為之皺。后曰:‘帝恩我,使我仙去不得!諏m姝或襞裙為皺,號‘留仙裙’!

     、亚嗌溃邯q“青衣”,古時平民之服。指綠荷葉,兼喻詞人從前的平民地位。

     、冶P:指西漢建章殿前銅鑄仙人捧的承露盤。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中有“憶君清淚如鉛水”的句子。鉛水:銀白色的`清水。

     、觾艨矗褐灰姟

     、跃殻簼嵃椎氖旖仭S骱。

      作品譯文:

      碧綠圓葉多么雅潔,在淺淺汀洲、遠遠水浦,你亭亭卓立,清超至極。身邊墜幾點花片,猶如美人遺落的釵鈿。你不肯舒展肅爽的心,又能把多少炎熱卷起?有你綠色車蓋的蔭庇,看那雙鴛鴦?wù)劦煤纹溆H密。不要對洗紗女說這番情景,花風(fēng)忽地吹斷她的怨歌,我怕她會折碎荷葉,如散千疊翠云。

      回憶當(dāng)年在漢宮旋舞輕盈,天子生怕你乘風(fēng)飛去,叫人把你的衣衫扯住,盡變作留仙皺摺的裙據(jù)。我眷戀自己的一領(lǐng)青衫,它沽染著枯荷的幽芳,還又嘆息鬢絲已如白雪飄揚。綠盤樣的荷葉承著露水,就像銅仙辭國的點點清淚,一夜西風(fēng)終于把你吹碎。當(dāng)如練月華從天宇斜飛,喜看倒瀉半湖澄凈的光輝。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約作于南宋覆滅,作者隱居浙江之時。

      作品鑒賞:

      這是一首詠物詞,上闋寫荷葉神態(tài),下闋嘆自己已發(fā)如雪白,不同心生悵惘,但又幸有如荷葉的心靈,能夠欣賞流瀉如練的月光。結(jié)尾三句寫荷池整體畫面,相融相匯,空明宏麗。

      詠物固須避免就物言物,但也不可處處都深求其微言大義。寄情寓興,應(yīng)該是廣義的。過于穿鑿,反致失卻本意,倒不好了。張惠言云:“此傷君子負枉而死,蓋似李綱、趙鼎之流!厥桩(dāng)年漢舞’云者,言其自結(jié)主知,不肯遠引。結(jié)語喜其已死而心得白也!保ā对~選》)此語筆者不敢茍同,所以寧可淺說。

      起三句正面總說荷葉:“碧”“圓”,是荷葉的形象;“潔”,是荷葉的特點;“洲”“浦”,是荷生長的環(huán)境;“亭亭”,是它的風(fēng)姿;“清絕”,是它的品格。然從特寫初生未展的荷葉,以“(碧玉)簪”為喻,可與錢珝以“冷燭無煙綠蠟干”狀未展芭蕉媲美。“遺”字,若就荷葉生長的時節(jié)來說,是已屬剩余之意,因時已至秋(故稱葉心為“秋心”,凄然之心也),故接以“能卷幾多炎熱?”“卷”字,是借初葉之形來說它欲留住炎夏。這怎么可能呢!熱日無多,寒風(fēng)將至,此中似寄托著詞人自身的感慨。再后四句,化用了鄭谷“多謝浣紗人未折,雨中留得蓋鴛鴦”詩意,然從容說來,語同己出。“傾蓋”之喻,比鄭詩只多一字,卻機杼別出,饒有風(fēng)趣。以“翠云千疊”比荷塘綠葉之濃密,也極恰當(dāng)。

      下闋過片三句,用歷史故事。以趙后之舞來詠荷葉,當(dāng)從綠羅裙想來。吾師蔣禮鴻有題畫荷詩云:“荷花憐惜泥中藕,擺弄清風(fēng)不肯飛!币蛩家院杀撒咳耍瑒t花其姿容,葉其翠裙乎?趙后欲乘風(fēng)飛去,其裙裾被牽而留皺折,正可比花欲謝而葉稍萎!皯賾偾嗌馈比,似言潦倒之文士詩人,亦留情于枯荷,李商隱“留得枯荷聽雨聲”之句,被寫入《紅樓夢》,則“猶染枯香”四字,或即指此吧?“盤心”句用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事,以荷葉比承露盤,故易原詩中“清淚如鉛水”為“清露如鉛水”。蓮葉終被折于“一夜西風(fēng)”,猶銅人終被拆于轄車魏官。這又是可寓亡國傷痛的地方。末了以匹練秋光,倒瀉水中,寫荷塘月色,已是荷被吹折之后,詞人通過他描繪的景象告訴我們,雖花葉都盡,而明月長在,秋光似畫。因意識到荷葉“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所以覺可“喜”也。以此回應(yīng)發(fā)端“自潔”“清絕”,使荷葉之品格精神,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

      作者簡介:

      張炎(1248-約1320),南宋最后一位著名詞人,字叔夏,號玉田,又號樂笑翁。臨安(今浙江杭州)人,祖籍秦州成紀(今甘肅天水)。貴族后裔(循王張俊六世孫)。祖父張濡,父張樞,皆能詞善音律。前半生富貴無憂。1276年元兵攻破臨安,南宋亡,張炎祖父張濡被元人磔殺,家財被抄沒。此后,家道中落,貧難自給,曾北游燕趙謀官,失意南歸,長期寓居臨安,落魄而終。

    宋詞賞析5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東風(fēng)又作無情計,艷粉嬌紅吹滿地。(《木蘭花》晏幾道)

      一川煙雨,滿城飛絮,梅子黃時雨。(《青玉案》賀鑄)

      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

      春山暖日和風(fēng),闌干樓閣簾櫳,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青玉案》·元夕辛棄疾)

      明月如霜,好風(fēng)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云驚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唐多令》吳文英)

      惆悵雙鴛不到,幽階一夜苔生。(《風(fēng)入松·聽風(fēng)聽雨過清明》吳文英)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zhuǎn)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wǎng),中有千千結(jié)。(《千秋歲》張先)

      堤上游人逐畫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綠楊樓外出秋千。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ā睹~兒》辛棄疾)

      又送王孫去,凄凄滿別情。

    宋詞賞析6

      佳麗地,南朝盛事誰記

      山圍故國,繞清江、髻鬟對起。

      怒濤寂寞打孤城,風(fēng)檣遙度天際。

      風(fēng)檣遙度天際。

      斷崖樹,猶倒倚,莫愁艇子曾系。

      空余舊跡,郁蒼蒼、霧沈半壘。

      夜深月過女墻來,傷心東望淮水。

      酒旗戲鼓甚處市

      想依稀王謝鄰里,燕子不知何世,

      向?qū)こO锬叭思蚁鄬,如說興亡斜陽里。

      作品賞析

      【注釋】:

      此詞系隱括劉禹錫《石頭城》和《烏衣巷》二詩而成。詞中詠史情古,抒情寄慨,以鋪寫景物抒發(fā)人事代謝古今滄桑的感慨。作者在詞中化用前人詩句為己所用,以己筆寫己情,把劉禹錫原詩中生動具體的形象——山川、草木、風(fēng)潮、月、燕等,融入自己的感觸。用“敷陳其事而直言之”的賦體,從容不迫地一一道來,使人更覺真實可感。

      上片一開始就突兀橫空而出,點明六代故都金陵是一個“佳麗地”,這一句是從謝朓《入朝曲》“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中來,既切金陵,又令人渾然不覺。結(jié)尾卻又言簡意賅的描寫燕子的呢喃話舊,時間、地點是在“斜陽里”的故都。以繁華始,以蕭瑟終,全詞情景的基調(diào)就這樣顯示了。經(jīng)過詞人運用了峰回路轉(zhuǎn)、若斷若續(xù)的手法,金陵的一幅滄桑圖景刻畫得深切感人 。陳廷焯評周邦彥有云:“美成詞有前后若不相蒙者 ,正是頓挫之妙。”(《白雨齋詞話》卷一)頓挫的特色,在這篇懷古詞中最為明顯。作者在懷古,著眼點是六朝舊事,歷史興亡之感總括于“南朝感事誰記 ”一句中。下面分別作點染!吧絿彼木浠脛⒂礤a《石頭城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詩意!澳钔ё釉怠睆墓艠犯赌顦贰贰巴ё哟騼蓸 ,催送莫愁來”句中化出,也切合金陵之地。曾經(jīng)系過曾愁佳麗的游艇,斷崖倒樹,觸目荒涼,“空余舊跡”。接著,詞人化用劉禹錫“淮水東邊舊時月 ,夜深還過女墻來”的詩境,傷心東望,淮水蒼茫,不禁回想起昔時盛事,如酒簾飄飄,樂鼓咚咚,當(dāng)時長街的一片喧鬧景象,如今“酒旗戲鼓甚處市 ”這正是續(xù)而又斷 。最后,詞人化用了劉禹錫“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烏衣巷》)的詩境 ,借燕子的訴說興亡,表現(xiàn)了“盛事 ”也許仍然可記,“舊跡”也許仍然可憑。這便是斷而再續(xù)。

      詞的第二部分以密為主,在前面基礎(chǔ)上做了進一步的勾勒 :“從前面圍繞“故國”的山峰,引出了后面的`“斷崖樹”,以至想象中的“莫愁艇子”;從前面的“清江”,引出后面的“淮水””再從前面的孤城”,引出后面的霧中“ 半壘”和月下“女嬙”。鏡頭漸次拉近,到了第三部分 ,畫面突出的就只是特寫鏡頭:一對飛入尋常百姓家的燕子正在相對呢喃。小小飛禽的的對話,可以說刻畫入微,密而又密!跋鄬Α,是指燕子與燕子相對,盡管它們的呢喃本無深意,然而在詞人聽來看來,卻為它們的“不知何世”而倍增興亡之感。

      此詞與王安石《桂枝香》堪稱雙璧,為懷古詞中的佳作。全詞不直寫歷史事件,不加些許議論,純以景寫情 。作者寫景時疏密相間 ,既有烏瞰,又有特寫;既有遠景、中景,又有近景,整首詞疏朗而又細密,藝術(shù)效果極佳。

    宋詞賞析7

      作品原文

      石州慢

      寒水依痕,春意漸回,沙際煙闊。溪梅晴照生香,冷蕊數(shù)枝爭發(fā)。天涯舊恨,試看幾許消魂?長亭門外山重疊。不盡眼中青,是愁來時節(jié)。

      情切,畫樓深閉,想見東風(fēng),暗消肌雪。孤負枕前云雨,尊前花月。心期切處,更有多少凄涼,殷勤留與歸時說。到得再相逢,恰經(jīng)年離別。

      作品注釋

      1、石州慢:詞牌名,一作《石州引》,又名《柳色黃》!端问贰分尽啡搿霸秸{(diào)”。雙調(diào)一百零二字,前片四仄韻,后片五仄韻。宜用入聲韻部,兩結(jié)句并用上一、下四句法。又有于后片第五、六兩句作上六、下四者,為變格。

      2、寒水依痕:杜甫《冬深》詩“花葉惟天意,江溪共石根。早露隨類影,寒水各依痕!贝颂幓闷錄Q心書。寒水,常指清冷的河水。

      3、“春意”二句:杜甫《閬水歌》:“更復(fù)春從沙際歸!

      4、冷蕊:寒天的花。多指梅花。

      5、畫樓:雕飾華麗的樓房。

      6、肌雪:指人的皮膚潔白如雪。

      7、孤負:同辜負。

      8、枕前云雨:此處指夫婦歡合。即宋玉《高唐賦序》中的“旦為朝云,暮為行雨”,借指男女相愛。

      9、尊前:在酒樽之前。指酒筵上。

      作品譯文

      寒水緩緩消退,岸邊留下一線沙痕。春意漸漸回臨,空闊的沙洲煙靄紛紛。晴日朗照,溪邊的新梅香氣氤氳。數(shù)枝梅花爭相吐蕊,裝點新春。我獨在天涯滿腔怨恨,試想我現(xiàn)在是何等的悲愴傷神?長亭門外,群山重疊,望不斷的遠山遙岑,正是令人憂愁的節(jié)令時分。

      遙想深閨中的你,一定也是思緒紛紜。畫樓的層門緊閉,春風(fēng)暗暗使你的容顏瘦損。我真是對不起你啊,讓你獨守空閨冷衾。辜負了多少尊前花月的美景,浪費了大好青春。你可知道,我也是歸心似箭,恨不得一步跨進閨門。更有多少酸甜苦辣,留著回去向你訴說詳盡?傻鹊轿覀冊俣认喾,恐怕又要過一年光陰。

      創(chuàng)作背景

      張元斡本是南宋抗戰(zhàn)名臣李綱的行營屬官,因不愿與奸臣秦檜同朝,晚年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鄉(xiāng)。詞別本題為“感舊”。詞人寫晚年離鄉(xiāng)思歸之情,在冬去春來,大地復(fù)蘇的景象中,寄寓了詞人對妻子、對家鄉(xiāng)的深深的思念,也體現(xiàn)張元斡詞在激昂悲壯之外的細膩深情的另一面。

      作品鑒賞

      此詞是作者晚年離鄉(xiāng)思歸之作。在冬去春來,大地復(fù)蘇的景象中,作者觸景生情,在詞中表達了自己內(nèi)心深沉的思鄉(xiāng)之念。

      “寒水依痕”之句,點出了初春的時節(jié),但這是運用杜甫的成句。杜甫《冬深》:“花葉惟天意,江溪共石根,早霞隨類影,寒水各依痕”。后二句采用杜甫《閬水歌》“正憐日破浪花出,更復(fù)春從沙際歸”詩意。這里融詩景于詞境,別有一番氣象,而一“漸”字,更為初春即將解凍的溪水增添一股新的活力。詞人從迷茫開闊的景象中,感受到蓬勃生機和溫暖的春意!跋贰倍溆锰貙懯址ǹ坍媹蟠旱男畔ⅰ坊ǖ拈_放。和煦的陽光照耀著一切,溪邊梅樹疏落的枝條上綻露出朵朵花苞,散發(fā)出誘人的清香,使人感到無限美好。這是冬去春來的美好象征,也是展望一年的最好季節(jié),然而這并不能引起詞人心靈的歡悅,相反卻萌生出離愁與苦恨。

      “天涯”以下數(shù)句,由寫景轉(zhuǎn)入抒情!芭f恨”二字,揭示出詞人郁積在心中的無限的'離愁別恨!跋辍笔怯媒汀秳e賦》的詩句:“黯然消魂者,唯別而已矣!”這里用設(shè)問的句式領(lǐng)起下文!伴L亭”以下三句,進一層敘寫消魂的景色。在那長亭門外,詞人舉目望去,映入眼簾的只是望不盡頭的重重疊疊的青山。連綿起伏的山巒,猶如心中無窮的愁緒,正是“吳山點點愁”,春日的景象,成了犯愁的時節(jié)。

      下片換頭“情切”二字,承上轉(zhuǎn)下。詞人宕開筆力,由景物描寫轉(zhuǎn)而回憶昔日夫婦之情。而此時雖然離別遠行,但綿綿情思卻是割會不斷的。“畫樓”以下三句,虛景實寫,設(shè)想閨人獨居深樓,日夜思念丈夫,久盼不歸,漸漸地形體消瘦下去。緊接著“枕前云雨”,借用典故暗射夫婦情意。宋玉《高唐賦》序中說,楚王夢中與神女相會高唐,神女自謂:“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后指男女歡合。這與下句“尊前花月”,都是寫夫婦間共同的甜蜜生活。

      但因為離別在外,枕邊之歡,尊前之樂,都可想而不可及。詞人內(nèi)心所殷切盼望的,是回來與親人相見,訴說在外邊思家時心底的無限凄涼孤獨的情味!靶钠谇刑帯比渌鶎,是自己的離愁,與上“畫樓”三句寫家里人的別恨形成對照。彼此愁思的產(chǎn)生,同是由于“孤負”兩句所說的事實而引起。這樣寫雖是分寫雙方,實際上卻渾然一體,詞筆前后回環(huán)呼應(yīng),十分來嚴謹細致。歇拍“到得再相逢,恰經(jīng)年離別”緊承上句“歸時”。言到等歸來重見,已是“離別經(jīng)年”了。言下對于此別,抱憾甚深,重逢之喜,猶似不能互相抵觸。寫別恨如此強調(diào),宋詞中亦少見,并非無故。

      這首詞作由景入情,脈絡(luò)分明,從表象上看,似乎僅僅抒寫夫婦間離愁別恨,但詞中運用比興寄托,確實寓寄著更深一層的思想感情。《蓼園詞選》中說:“仲宗于紹興中,坐送克銓及李綱詞除名。起三句是望天意之回。‘寒枝競發(fā)’,是望謫者復(fù)用也!煅呐f恨’至‘時節(jié)’是目斷中原又恐不明也!胍姈|風(fēng)消肌雪’,是遠念同心者應(yīng)亦瘦損也!撜砬霸朴辍,是借夫婦以喻朋友也。因送友而除名,不得已而托于思家,意亦苦矣!弊猿V菰~派強調(diào)借詞有所寄托以來,后世評詞者往往求其有無寄托。從張元干后期遭受壓抑不平的情況來看,在南宋朝廷屈辱求和。權(quán)奸當(dāng)?shù)蓝鲬?zhàn)有罪的險惡的社會環(huán)境里,他的內(nèi)心有著難以明言的苦衷,故詞中“借物言志”,寄意夫妻之情,黃蓼園所云并非純?yōu)橹饔^臆斷,但如此分解,恐怕就難免有穿鑿附會之嫌了。

      詞牌簡介

      石州慢,詞牌名,一作《石州引》,又名《柳色黃》。《宋史·樂志》入“越調(diào)”。雙調(diào)一百零二字,前片四仄韻,后片五仄韻。宜用入聲韻部,兩結(jié)句并用上一、下四句法。又有于后片第五、六兩句作上六、下四者,為變格。

      作品格律

     。ㄇ捌

      中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韻)。

      寒水依痕,春意漸回,沙際煙闊。

      平平中仄平平,仄仄中平平仄(韻)。

      溪梅晴照生香,冷蕊數(shù)枝爭發(fā)。

      中平中仄,仄中中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韻)。

      天涯舊恨,試看幾許消魂?長亭門外山重疊。

      中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韻)。

      不盡眼中青,是愁來時節(jié)。

     。ê笃

      平仄(韻),

      情切,

      中平平仄,中仄平平,仄平平仄(韻)。

      畫樓深閉,想見東風(fēng),暗消肌雪。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韻)。

      辜負枕前云雨,尊前花月。

      中平中仄,仄中中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韻)。

      心期切處,更有多少凄涼,殷勤留與歸時說。

      中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韻)。

      到得再相逢,恰經(jīng)年離別。

      說明:詞牌格律與對照例詞交錯排列。格律使用宋體字排印,例詞使用斜體字排印。詞牌符號含義如下:

      平:填平聲字;仄:填仄聲字(上、去或入聲);中:可平可仄。逗號“,”和句號“!保罕硎揪;頓號“、”:表示逗。粗體字:表示平聲或仄聲韻腳字,或可押可不押的韻腳。下劃線:領(lǐng)格字。例作對偶;〖〗:例作疊韻。

      作者簡介

      張元干(1090一約1170),宋代(兩宋之交)詞人。字仲宗,自號真隱山人、蘆川居士、蘆川老隱,福建永福(今福建永泰)人;兆跁r為太學(xué)上舍生。金兵入侵,宰相李綱任親征行營使,張元干曾為其幕僚。因不滿秦檜專權(quán)誤國,棄官歸隱。后因賦詞對李綱、胡銓表示同情和支持,被投入監(jiān)獄,削除官籍。著有《蘆川歸來集》十卷和《蘆川詞》兩卷。

    宋詞賞析8

      《酹江月·驛中言別》

      宋朝:文天祥

      水天空闊,恨東風(fēng)不借、世間英物。蜀鳥吳花殘照里,忍見荒城頹壁。銅雀春情,金人秋淚,此恨憑誰雪。堂堂劍氣,斗?照J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萬里,屬扁舟齊發(fā)。正為鷗盟留醉眼,細看濤生云滅。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沖冠發(fā)。伴人無寐。秦準應(yīng)是孤月。

      《酹江月·驛中言別》古詩簡介

      《酹江月·驛中言別》是宋末詞人鄧剡(一說文天祥)的作品。此詞上片開頭三句回憶抗元斗爭的失敗,接著兩句惋惜懊恨抗元的失敗;下片回顧救國斗爭的艱苦經(jīng)歷,并向友人表示誓不屈服的決心。全詞寫情寫景較為融洽,用典頗多,借歷史人物,抒發(fā)自己胸臆。詞用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原韻,難度極大,但仍寫得氣沖斗牛,感人肺腑。

      《酹江月·驛中言別》翻譯/譯文

      同是水天相連的長江天險,為什么當(dāng)年東吳能憑它抗曹而現(xiàn)在我們不能據(jù)敵于國門之外呢?我恨老天不肯幫忙,竟讓元軍打敗了我們。春天來了,杜鵑鳥在哀啼,夕陽斜照著花朵,可是我怎么忍心去看被元軍摧毀了的南京城呵。想到我們的婦女和珍貴文物被敵人擄掠一空,連我自己也當(dāng)了俘虜,真不知道靠誰才能報仇?上缃翊髲B已傾,空有精氣上沖斗牛的寶劍和你這樣壯志凌云的奇杰了。

      當(dāng)時誰能相信你能從虎口中逃脫,托身扁舟江海,經(jīng)過九死一生又重振旗鼓呢?我正是為了能看到你這位抗元盟友再有作為,使局勢來一番變化,我才想茍活下去。藺相如氣吞秦王的那種氣魄、諸葛亮嚇退司馬懿的那種威嚴,你同樣具備。作為志同道合的朋友,能與你同生死共患難應(yīng)該是一種幸福,可是我再不能跟你一道北上了,今后我的每一個不眠之夜,只有秦淮何上的孤月與我作伴了。

      《酹江月·驛中言別》注釋

     、捧拢涸~牌名,即“念奴嬌”。雙調(diào)一百字,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各十句四仄韻。

      ⑵驛中言別:此詞一說為文天祥所作,題作“驛中言別友人”。

     、鞘聒B:指杜鵑。相傳古時蜀王杜宇失國出奔,死后化為杜鵑,啼聲凄慘。

     、取敖鹑恕本洌褐^魏明帝遷銅人、承露盤等漢時舊物,銅人潸然淚下之事。

      ⑸“堂堂”句:指靈劍奇氣,上沖斗牛,得水化龍事。

     、识放#憾怂拗贰⑴6。

     、私S嗌夯蛑缸髡吲c厓山兵敗后,投海不死被俘事。

     、添藤褐^戰(zhàn)國藺相如使秦完璧歸趙故事。

     、突仄熳哕玻褐^諸葛亮遺計嚇退司馬懿事。

      《酹江月·驛中言別》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作于鄧剡和文天祥被押送燕京途中。南宋祥興元年(1278),文天祥抗元兵敗,被俘為虜。次年南宋最后的厓山行朝覆滅,鄧剡跳海未死也被俘。鄧剡和文天祥是同鄉(xiāng)好友,被俘后同被囚禁在一起,又一同被押解北上元朝京都。到金陵時,鄧剡因病留下就醫(yī),文天祥將繼續(xù)北上。臨別之際,感觸良多,作此詞贈友人,為之壯行。文天祥集中有《酹江月·和友驛中言別》一詞,當(dāng)為此詞唱和之作。

      《酹江月·驛中言別》賞析/鑒賞

      此詞上片的主旋律是亡國之痛。“水天空闊,恨東風(fēng)不惜世間英物”,感嘆金陵的水闊天空!笆篱g英物”,指的是文天祥。面對長江,不禁令人心思神往:長江險阻,能拒曹兵,為何不能拒元兵。英雄沒有天的幫助,只能遭人憐惜!皷|風(fēng)”如此不公平,可恨之極。這兩句,凌空而來,磅礴的`氣勢之中,蘊含著無限悲痛。隨即引出許多感嘆!笆聒B吳花殘照里,忍見荒城頹壁”,寫金陵城中殘垣斷壁的慘象!笆聒B”,指產(chǎn)于四川的杜鵑鳥,相傳為蜀亡國之君杜宇的靈魂托身。在殘陽夕照中聽到這種鳥的叫聲,令人頓覺特別感到凄切!皡腔ā,即曾生長在吳國宮中的花,現(xiàn)在在殘陽中開放,有過亡國之苦,好像也蒙上了一層慘淡的色彩。凄慘的景象,使人不忍目睹;蜀鳥的叫聲,更叫人耳不忍聞!般~雀春情,金人秋淚,此恨憑誰雪?”杜牧曾寫有“東風(fēng)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的詩句,這本是一個大膽的歷史的假設(shè),現(xiàn)在居然成了現(xiàn)實。借歷史故事,描寫江山易主的悲哀。三年前元軍已把謝、全二太后擄去!敖鹑饲餃I”典出自魏明帝時,曾派人到長安把漢朝建章宮前的銅人搬至洛陽,傳說銅人在被拆卸時流下了眼淚。但宋朝亡國,國亡數(shù)被遷移,此恨難消!疤锰脛猓放?照J奇杰”,寶劍是力量的象征,奇杰是膽略的化身,所向披靡?扇缃瘢瑓s空有精氣上沖斗牛的寶劍和文天祥這樣的人物。對文天祥的失敗,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詞的上片情景交融。金陵風(fēng)物是歷代詞人詠嘆頗多的。但此詞把其作為感情的附著物融入感情之中,別有一番風(fēng)韻。蜀鳥、吳花、殘垣斷壁,是一種慘象,但表現(xiàn)了作者復(fù)雜的情感。

      下片主要寫情,表達對文天祥的傾慕、期望和惜別之情。“那信江海余生,南行萬里,屬扁舟齊發(fā)!表灀P文天祥與元人作斗爭的膽略與勇氣。幾年前文天祥被元軍扣留,乘機逃脫,繞道海上,歷盡千辛萬苦回到南方。正為“鷗盟留醉眼,細看濤生云滅”。鄧剡前面跳海未死,這次又病而求醫(yī),為的是“留醉眼”,等文天祥東山再起,再起復(fù)宋大業(yè)!绊藤,回旗走懿,千古沖冠發(fā)”,“睨柱吞嬴”,趙國丞相藺相如身立秦庭,持璧睨柱,氣吞秦王的那種氣魄:“回旗走懿”指的是蜀國丞相諸葛亮死了以后還能把司馬懿嚇退的那種威嚴。用典故寫出對文天祥的期望之情。這自然是贊許,也是期望。“伴人無寐,秦淮應(yīng)是孤月!弊詈笤俎D(zhuǎn)到惜別上來,孤月意喻好友的分離、各人將形單影只了。作者雖然因病不能隨之北上,但將在一個又一個的不眠之夜中為友人祈盼。這句話雖然普遍,但朋友之情,家國之悲深蘊其中。

      這詞在藝術(shù)上的特色除了寫情寫景較為融洽之外,還用典頗多。借歷史人物,抒發(fā)自己胸臆。各種歷史人物都已出現(xiàn),較好地完成了形象塑造。這闋詞用東坡居士詞原韻,難度極大,但仍寫得氣沖斗牛,感人肺腑,是因為這其中蘊含著真情。

      《酹江月·驛中言別》作者簡介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孫,字宋瑞,一字履善。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廬陵(今屬江西吉安)人,宋末政治家、文學(xué)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與陸秀夫、張世杰并稱為“宋末三杰”。寶祐四年(公元1256年)狀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國公。于五坡嶺兵敗被俘,寧死不降。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從容就義。著有《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后錄》、《正氣歌》等。

    宋詞賞析9

      滿江紅

      暮春

      辛棄疾

      家住江南,又過了、清明寒食。花徑里、一番風(fēng)雨,一番狼藉。紅粉暗隨流水去,園林漸覺清陰密。算年年、落盡刺桐花,寒無力。庭院靜,空相憶;無處說,閑悉極。怕流鶯乳燕,得知消息。尺素如今何處也,彩云依舊無蹤跡。漫教人、羞去上層樓,平蕪碧。

      詞寫閨中懷人!按掏睘闊釒棠,原產(chǎn)于印度和馬來西亞。宋代泉州曾環(huán)城種植大量刺桐樹。元代時馬可波羅即稱泉州為刺桐城。辛棄疾于紹熙三年(1192)至五年(1194),曾在福建任提點刑獄、安撫使等官,此詞約寫于此時。

      光陰荏苒,歲月如流,這位年輕的婦女于暮春時節(jié)看到:風(fēng)雨無情,落紅狼藉,艷紅的花瓣隨水流去,漸漸地濃陰匝地了!坝诌^了、清明寒食”,一個“又”字暗示離別時間之久。寒食在清明節(jié)前一日或二日!吨芏Y·司烜氏》:“中(仲)春以木鐸修火禁于國中”。二月禁火為周的舊制。宗懔《荊楚歲時記》:“去冬節(jié)一百五日,即有疾風(fēng)甚雨,謂寒食,禁火三日,選餳大麥粥”。又,相傳晉文帝(重耳)為悼念介之推抱木焚死,定于是日禁火寒食。連用兩個“一番”,見風(fēng)雨之多,狼藉之甚,因此而有下二句春光逐漸遠去的描寫。再用美麗的刺桐花每年都在這“寒無力”的時節(jié)落盡而示春殘!澳昴辍,應(yīng)“又”字,正見年復(fù)一年,景色、閑愁,無不一如過去的暮春?傊毓庖资牛啻弘y駐,那么人何以堪呢?看似純寫景,實際“語有全不及情而情自無限者”(王夫之《古詩選評》卷九)。只是字面上并未說破,而可于風(fēng)雨送春,狼藉殘紅,刺桐花盡等一片撩亂的景物中見之。

      下片徑直抒情!巴ピ红o”四個三字句直傾衷愫:落寞的庭院里一片寂靜,我枉自陷入苦苦的.憶念;相思之情向誰傾訴,閑愁萬種也無人理會。雖愁云慘霧,哀怨無窮,但頓挫有力,誦之則金聲玉振,這正是辛棄疾寫情的不同處。于是再進一層:“怕流鶯乳燕,得知消息”。既欲訴無人,又怕鶯燕窺知心事。這是經(jīng)過一番心理活動后而產(chǎn)生的畏懼(“怕”),那么她曾經(jīng)想過一些什么呢?含蓄蘊藉,令人尋味無窮。如此,只能把刻骨的相思深埋心底了。但人的心緒難以寧靜,不由地又生出:“尺素如今何處也,彩云依舊無蹤跡。”“尺素”,指書信。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張九齡《當(dāng)涂界寄裴宣州》詩:“委曲風(fēng)波事,難為尺素傳”!安试啤,指人。晏幾道《臨江仙》:“當(dāng)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這里一如“行云”,喻所思之人行蹤不定。故這二句非如一注本所云“天涯海角,行人蹤跡不定,欲寫書信,不知寄向何處”。而實際是說:我寄之書信不知他是否收到,為何至今仍未聞他的蹤跡。正因此“羞去上層樓”,因所見不過芳草連天,大地蒼翠,何嘗有人的影子!歐陽修《踏莎行》:“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都表示雖望遠亦無用,故云“漫教人”也。

      陳廷焯論辛詞稱“稼軒最不工綺語”,舉本詞為例。又說:“然可作無題,亦不定是綺語也”(《白雨齋詞話》卷一)。后人據(jù)此大作比興寄托文章,有云:“那個少女所感嘆的江南春盡,就是作者感嘆時光飛逝,收復(fù)中原的理想沒有實現(xiàn)”;蛟疲骸按嗽~的主題是抒發(fā)作者的愛國幽憤,……從中可見作者對偷安誤國的南宋當(dāng)權(quán)派怨恨之深”。不過就詞論詞,一點蛛絲馬跡的愛國消息都未透出!白畈还ぞ_語”,“絕不作妮子態(tài)”(毛晉《稼軒詞跋》)云云,是“為尊者諱”──然卻幫了倒忙!扒Ч哦帕昙丫湓,‘云鬟’、‘玉臂’也堪師”(薛雪《一瓢詩話》)。稼軒亦未能免俗。他于諸詞家中,博采眾長,“轉(zhuǎn)益多師”,他學(xué)習(xí)過多種不同的藝術(shù)風(fēng)格,甚至連“花間體”也不鄙視,反而“效”之。他追求多種美的藝術(shù)情感,并非“不食人間煙火”的道學(xué)先生。故其“清而麗,婉而嫵媚”(范開《稼軒詞序》)的愛情詞,集中并不少見。陳廷焯已失之穿鑿,我們又何必去附會呢。

    宋詞賞析10

      作品原文

      夜合花

      自鶴江入京,泊葑門外。有感。

      柳暝河橋,鶯晴臺苑,短策頻惹春香。當(dāng)時夜泊,溫柔便入深鄉(xiāng)。詞韻窄,酒杯長,剪蠟花、壺箭催忙。共追游處,凌波翠陌,連棹橫塘。

      十年一夢凄涼,似西湖燕去,吳館巢荒。重來萬感,依前喚酒銀罌。溪雨急,岸花狂,趁殘鴉飛過蒼茫。故人樓上,憑誰指與,芳草斜陽?

      作品注釋

      ①鶴江:松江之別派。葑(fēnɡ)門:唐蘇州吳縣城東門。

     、诹院訕颍喝漳簳r停舟于楊柳掩映的河橋之下。暝,日落黃昏之時。河橋,蘇州河上的小橋。

     、埴L晴臺苑:晴日登上鶯聲婉轉(zhuǎn)的蘇州臺苑。臺苑,指蘇州姑蘇臺的苑圃。

     、懿撸厚R鞭。

     、菹灮ǎ合灎T的火花。

     、迚丶汗糯挠嫊r儀器。銅壺裝水滴漏,壺中有箭標識時辰。

     、吡璨ù淠埃号c美人在岸上遨游。凌波,女子步履輕盈貌。翠陌,長著青草的道路。

     、噙B棹橫塘:與美人在水上遨游。棹,船槳,指船。橫塘,一個連一個的池塘。

     、崴莆骱嗳ィ瑓丘^巢荒:形容人去樓空如燕去巢荒。西湖吳館,作者經(jīng)常住宿的地方。此處指佳人離去。

     、忏y罌(yīnɡ):銀制的酒器。

      作品譯文

      濃密的柳蔭把河橋遮藏,黃鶯在清靜的古臺舊苑中鳴囀,我曾多少次騎著駿馬到此處與你共度春光。還記得那次夜泊橋邊,很快便進入了溫柔之鄉(xiāng)。我的詞才顯得笨拙,只顧與你共飲清觴,共剪燈花,那一宵過得太快太匆忙。還記得與你嬉游之處,青草鋪就的小路上留下你輕盈的腳步,兩舟相并,我與你蕩漾于城南橫塘。

      十年如夢,夢醒后倍覺凄涼,恰似那西湖上燕子飛去,人去樓空燕巢已荒。今日我重到葑門,百感交集,像從前一樣喚酒品嘗。急雨拍打著溪面,岸上的落花輕狂。又見到幾只烏鴉掠過霧雨蒼茫。而今又來到故人的樓上,還有誰能與我憑欄遠眺,指點芳草斜陽?

      作品賞析

      這也是一首感舊詠懷詞,但構(gòu)思與《三姝媚?過都城舊居有感》截然不同!度吩~系由今撫昔,本詞系由昔思今,這種對比反襯雖各有千秋,但本篇以昔日的繁華比照今朝的凄涼似更感人。

      “柳暝河橋,鶯晴臺苑,短策頻惹春香”,這是詞人自鶴江入京,舟船停泊于葑門外時的所見。其時天氣晴和,燦爛的陽光朗照著茂密的垂柳,給河橋上投下一片濃密的陰影;而鶯飛草長的.花園在日光的照射下更顯得晴明耀眼,自家拄著短杖沿路走來,處處都惹動陣陣花香,“短策”二字用得巧妙,它不僅點出詞人的年齒已增,需扶杖助步,而且與“頻惹春香”相聯(lián)系,生動地寫出詩人拄著拐杖行走于花叢中不免使花枝搖動透出縷縷芳香的細微情景。接著筆鋒一轉(zhuǎn),直入憶境:當(dāng)年在此夜泊,一下船便步入溫柔鄉(xiāng)──那該是有著如花美眷的歌樓舞榭吧,詩人在此吟詩填詞,詞韻限制很嚴,然而清辭麗句一揮而就,樓頭徹夜飲宴,酒杯長擎在手,千鐘難盡酣暢;酒宴之后纖手剪蠟花,更漏催曉忙;春宵苦短日高起,又凌波游冶,蕩棹橫塘……“詞韻窄”以下數(shù)句,把昔日的賞心樂事作了極生動、充分的描寫:填詞,飲宴,歡眠,游冶……這一切寫得含蓄而又具體,如疊印鏡頭似的,一個又一個畫面呈現(xiàn)于讀者眼前。

      “十年一夢凄涼”,道盡了昔日繁華盡付東流的感嘆!笆暌粔簟庇玫氖嵌拍痢笔暌挥X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的典故。往事如夢如煙,而今留下的是加倍凄涼的嘆喟,今日舊地重游,只剩下一片荒索,往日的一切不就如同永遠飛去了的西湖的燕子嗎?燕子還有荒巢可棲,而昔日的夢影卻永遠永遠消逝了!耙狼皢揪沏y罌”是與上闋“酒杯長”的一個呼應(yīng),今朝雖然舊地重飲,但眼前是急雨在溪面敲打,殘花在狂風(fēng)中亂舞,一片殘鴉飛過蒼茫的黃昏。樓上的故人誰還能告訴我她們到哪里去了呢?只有斜陽中的芳草默默無語地送來一片慘綠。這里詞人連用“溪雨”─“岸花”─“殘鴉”─“芳草”─“斜陽”一系列意象,勾勒出一派凄涼、冷落的氛圍,更用“急”、“狂”、“蒼!钡葎討B(tài)性的、色彩性的詞語托出詞人紛亂不寧、黯然沉郁的心緒;特別是“故人樓上,憑誰指與”更點出物是人非、人去樓空的失落感與失落對象。從而使這首感舊傷懷詞達到一個高乘的藝術(shù)境界。

      作品格律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中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中平仄仄平平(韻)。

      平仄仄,仄平平(韻)。仄平平、平仄平平(韻)。

      仄平仄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韻)。

      平平中仄平平(韻),中仄平平仄仄,中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韻)。

      平仄仄,仄平平(韻)。仄平中、仄中平平(韻)。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中仄平平(韻)。

      作者簡介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端问贰窡o傳。一生未第,游幕終身。于蘇、杭、越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蘇州為中心,北上到過淮安、鎮(zhèn)江,蘇杭道中又歷經(jīng)吳江垂虹亭、無錫惠山,及茹霅二溪。游蹤所至,每有題詠。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為浙東安撫使吳潛及嗣榮王趙與芮門下客,后“困躓以死”。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shù)量豐沃,風(fēng)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宋詞賞析11

      賀新郎

      賦琵琶

      辛棄疾

      鳳尾龍香撥,自開元霓裳曲罷,幾番風(fēng)月?最苦潯陽江頭客,畫舸亭亭待發(fā)。記出塞、黃云堆雪。馬上離愁三萬里,望昭陽、宮殿孤鴻沒,弦解語,恨難說。遼陽驛使音塵絕,瑣窗寒、輕攏慢捻,淚珠盈睫。推手含情還卻手,一抹梁州哀徹。千古事,云飛煙滅。賀老定場無消息,想沉香亭北繁華歇。彈到此,為嗚咽。

      同一題材,在不同作家筆底,其表現(xiàn)各各不同;試看“琵琶”,一到辛棄疾手里,即生面別開,不同凡響。

      這里所寫的琵琶,是多么精致、美妙和名貴的樂器呀!檀木制成的槽,尾部鏤刻著雙鳳,撥動它的是龍香柏制的板兒,“鳳尾龍香撥”,它標志一個“黃金時代”。作者在此,正是暗指北宋初期那歌舞升平的盛世。而“霓裳曲罷”則又表示國運的衰微和動亂的.開始。似說唐,實是說宋。一開頭,便給人以鮮明的印象,點到主題,又不露痕跡。

      接著一轉(zhuǎn),說最痛苦的莫過于那徘徊在潯陽江邊的客子了。當(dāng)畫船待發(fā)時,“忽聞水上琵琶聲”,勾起他滿腹哀愁,無窮幽恨。何以知其“最苦”,因為這正是作者在寫自己的心情!叭缛孙嬎,冷暖自知”,他本有一腔熱血,多少豪情壯志,可惜朝廷昏閽,致使他在任江西安撫使時無辜被彈劾去官,此后輾轉(zhuǎn)幾調(diào),又長期被廢置不用。他借用白居易《琵琶行》的詩意,著重表現(xiàn)他自己遭“貶謫之情”,“天涯淪落”之感。

      又一轉(zhuǎn),忽寫到昭君出塞時,天上黃云成陣,馬前積雪成堆。她離家到三萬里之遙的異域,一面走一面還悵然回首。癡癡地望著一只孤雁向昭陽宮殿的方向飛去,直到它在云間隱沒。唉!雖有琵琶能解語,能傳心曲,可是這心中的愁恨實在難以說得清呀!

      這不是靖康之難“二帝蒙塵”又指什么呢?若說單是指的“昭君出塞”,則又何必提“望昭陽宮殿”云云(昭君出塞時,應(yīng)有去國懷鄉(xiāng)之痛,但她未必會對漢家宮室有如此之留戀)。這里分明別有所指。姜夔《疏影》詞不是用“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以“傷二帝蒙塵、諸后妃相從北轅,淪落胡地,故以昭君托喻”(鄭文焯評語)的嗎?

      “遼陽驛使音塵絕”--此句語意忽明,“琵琶”聲似乎化作鼓鼙之聲,似乎是要讓讀者更清楚地知道辛棄疾心心意意所思念、所盼望的是什么;它的“潛臺詞”就是:“那淪亡了的北方故土啊,哪一天才能收復(fù)呢?”

      于是,在那雕飾著花紋的漂亮的窗戶中,寒氣襲人之時,閨中少婦正在懷念遠戍遼陽音信杳然的征人。她想藉琵琶解悶,“輕攏慢捻抹復(fù)挑”,結(jié)果卻愈彈愈傷心,眼淚汪汪然了。這是“她”,同時也是作者自己。一縱一收,作者馬上回到含而不露的寫法上去了。

      “推手”云云,指彈琵琶,歐陽修《明妃曲》“推手為琵卻手琶”;而彈的那一曲為什么必須是《梁州》呢?正因為梁州在北,今已淪亡,“哀徹”兩字加深了感慨悲涼意緒!霸骑w煙滅”已將上文一齊結(jié)束!百R老”句便是尾聲。這尾聲與發(fā)端遙相呼應(yīng),再次強調(diào)盛時已成為過去,盛事已成為歷史。賀老即賀懷智,開元、天寶間的琵琶高手。他一彈則全場為之安定無聲。元稹《連昌宮詞》云:“夜半月高弦索鳴,賀老琵琶定場屋!毕搿百R老定場”之類在繁華的北宋定然屢見不鮮,那時不還有“大晟樂正”嗎?可如今盛事難逢,那如同沉香亭北的繁華盛事,真?zhèn)消歇了!敖忉尨猴L(fēng)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干”(《清平調(diào)》),這里融進了李白詩意。

    宋詞賞析12

      蝶 戀 花

      歐陽修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shù)。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fēng)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1、這首詞表達了詞人什么情感?

      可以是閨怨,也可以有所寄寓,自圓其說即可。

      2、過片三句婉曲幽深,耐人尋味,請作簡要分析。

      三月暮點明季節(jié),風(fēng)雨點明氣候,黃昏點明時刻,三層渲染,流露出無法挽留春天的感傷。

      3、清人毛先舒評曰: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此可謂層深而渾成。(王又華《古今詞論》引)意思是說語言渾成與情意層深往往是難以兼具的,但歐詞這兩句卻把它統(tǒng)一起來。試作簡要分析這兩句話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層次。

      第一層寫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淚。此刻女子正在憶念走馬章臺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見,眼中唯有在狂風(fēng)暴雨中橫遭摧殘的花兒,聯(lián)想到自己的命運,不禁傷心淚下。第二層是寫因淚而問花。淚因愁苦而致,勢必要找個發(fā)泄的對象。這個對象此刻已幻化為花,或者說花已幻化為人。。于是女主人公向著花兒癡情地發(fā)問。第三層是花兒在一旁緘默,無言以對。緊接著詞人寫第四層:花兒不但不語,反而象故意拋舍她似地紛紛飛過秋千而去。有情之人、無情之物對她都報以冷漠,怎能不讓人傷心!詞人一層一層深挖感情,并非刻意雕琢,而是自然生成,逐次展開,蘊藏著深摯真切的感情。

     。1)下列與本詩描述的季節(jié)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B.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C.楊華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D.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2)本詞頗有意境,請從深、堆二字中任選一字進行賞析。(2分)

     。3)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寄深于淺,借景抒情,包含多層意蘊,說說有哪幾層意蘊?(2分)

      參考答案:

      7.(1)B

     。2) 深深二疊字本已寫出庭院的幽深、空曠,再用一個深字的設(shè)問,讓庭院的深曠得到深入和強化。暗示了女主人公孤身獨處的深沉心事和怨恨莫訴之情。

      堆字寫出了楊柳之密,霧氣之濃,阻礙了女主人公遠望丈夫的視線,傳達出深居閨中的孤獨凄苦之情。

     。3)采用層深手法,寫深婉綿邈的情思,自然渾成。何也?因花而有淚,此一層意也;因淚而問花,此一層意也;花竟不語,此一層意也;不但不語,且又亂落,飛過秋千,此一層意也。人愈傷心,花愈惱人,語愈淺而意愈入,又絕無刻畫費力之跡,謂非層深而渾成耶?著一苦字。

      賞析

      這首詞亦見于馮延巳的《陽春集》。清人劉熙載說:馮延巳詞,晏同叔得其俊,歐陽永叔得其深。(《藝概詞曲概》)在詞的發(fā)展史上,宋初詞風(fēng)承南唐,沒有太大的變化,而歐與馮俱仕至宰執(zhí),政治地位與文化素養(yǎng)基本相似。因此他們兩人的詞風(fēng)大同小異,有些作品,往往混淆在一起。此詞據(jù)李清照《臨江仙》詞序云:歐陽公作《蝶戀花》,有深深深幾許之句,予酷愛之,用其語作庭院深深數(shù)闋。李清照去歐陽修未遠,所云當(dāng)不誤。

      此詞寫閨怨。詞風(fēng)深穩(wěn)妙雅。所謂深者,就是含蓄蘊藉,婉曲幽深,耐人尋味。此詞首句深深深三字,前人嘗嘆其用疊字之工;茲特拈出,用以說明全詞特色之所在。不妨說這首詞的景寫得深,情寫得深,意境也寫得深。

      先說景深。詞人像一位舞臺美術(shù)設(shè)計大師一樣,首先對女主人公的居處作了精心的安排。讀著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shù)這兩句,似乎在眼前出現(xiàn)了一組電影搖鏡頭,由遠而近,逐步推移,逐步深入。隨著鏡頭所指,讀者先是看到一叢叢楊柳從眼前移過。楊柳堆煙,說的是早晨楊柳籠上層層霧氣的景象。著一堆字,則楊柳之密,霧氣之濃,宛如一幅水墨畫。隨著這一叢叢楊柳過去,詞人又把鏡頭搖向庭院,搖向簾幕。這簾幕不是一重,而是過了一重又是一重。究竟多少重,他不作瑣屑的交代,一言以蔽之日無重數(shù)。無重數(shù),即無數(shù)重。秦觀《踏莎行》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與此同義。一句無重數(shù),令人感到這座庭院簡直是無比幽深?墒窃~人還沒有讓你立刻看到人物所在的地點。他先說一句玉勒雕鞍游冶處,宕開一筆,把讀者的視線引向她丈夫那里;然后折過筆來寫道:樓高不見章臺路。原來這詞中女子正獨處高樓,她的目光正透過重重簾幕,堆堆柳煙,向丈夫經(jīng)常游冶的地方凝神遠望。這種寫法叫做欲揚先抑,做盡鋪排,造足懸念,然后讓人物出場,如此便能予人以深刻的印象。

      再說情深。詞中寫情,通常是和景結(jié)合,即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但也有所側(cè)重。此詞將女主人公的感情層次挖得很深,并用工筆將抽象的感情作了細致入微的刻畫。詞的上片著重寫景,但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王國維《人間詞話》),在深深庭院中,人們仿佛看到一顆被禁錮的與世隔絕的心靈。詞的下片著重寫情,雨橫風(fēng)狂,催送著殘春,也催送女主人公的芳年。她想挽留住春天,但風(fēng)雨無情,留春不住。于是她感到無奈,只好把感情寄托到命運同她一樣的花上: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這兩句包含著無限的傷春之感。清人毛先舒評曰:詞家意欲層深,語欲渾成。作詞者大抵意層深者,語便刻畫;語渾成者,意便膚淺,兩難兼也;蛴e其似,偶拈永叔詞云: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此可謂層深而渾成。(王又華《古今詞論》引)他的意思是說語言渾成與情意層深往往是難以兼具的,但歐詞這兩句卻把它統(tǒng)一起來。所謂意欲層深,就是人物的思想感情要層層深入,步步開掘。且看這兩句是怎樣進行層層開掘的。第一層寫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淚。見花落淚,對月傷情,是古代女子常有的感觸。此刻女子正在憶念走馬章臺(漢長安章臺街,后世借以指游冶之處)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見,眼中惟有在狂風(fēng)暴雨中橫遭摧殘的花兒,由此聯(lián)想到自己的命運,不禁傷心淚下。第二層是寫因淚而問花。淚因愁苦而致,勢必要找個發(fā)泄的對象。這個對象此刻已幻化為花,或者說花已幻化為人。于是女主人公向著花兒癡情地發(fā)問。第三層是花兒竟一旁緘默,無言以對。是不理解她的意思呢,還是不肯給予同情,殊令人納悶。緊接著詞人寫第四層,花兒不但不語,反而像故意拋舍她似的紛紛飛過秋千而去。人兒走馬章臺,花兒飛過秋千,有情之人,無情之物對她都報以冷漠,她不可能不傷心。這種借客觀景物的'反應(yīng)來烘托、反襯人物主觀感情的寫法,正是為了深化感情。詞人一層一層深挖感情,并非刻意雕琢,而是像竹筍有苞有節(jié)一樣,自然生成,逐次展開。在自然渾成、淺顯易曉的語言中,蘊藏著深摯真切的感情,這是此篇一大特色。

      最后是意境深。詞中寫了景,寫了情,而景與情又是那樣的融合無間,渾然天成,構(gòu)成了一個完整的意境。讀此詞,總的印象便是意境幽深,不徒名言警句而已。詞人刻畫意境也是有層次的。從環(huán)境來說,它是由外景到內(nèi)景,以深邃的居室烘托深邃的感情,以灰暗凄慘的色彩渲染孤獨傷感的心情。從時間來說,上片是寫濃霧彌漫的早晨,下片是寫風(fēng)狂雨暴的黃昏,由早及晚,逐次打開人物的心扉。過片三句,近人俞平伯評日:三月暮點季節(jié),風(fēng)雨,點氣候,黃昏點時刻,三層渲染,才逼出無計句來。(《唐宋詞選釋》)暮春時節(jié),風(fēng)雨黃昏;閉門深坐,情尤怛惻。個中意境,仿佛是詩,但詩不能寫其貌;是畫,但畫不能傳其神;惟有通過這種婉曲的詞筆才能恰到好處地勾畫出來。尤其是結(jié)句,更臻于妙境:一若關(guān)情,一若不關(guān)情,而情思舉蕩漾無邊。(沈際飛《草堂詩余正集》)王國維認為這是一種有我之境。所謂有我之境,便是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人間詞話》)。也就是說,花兒含悲不語,反映了詞中女子難言的苦痛;亂紅飛過秋千,烘托了女子終鮮同情之侶、悵然若失的神態(tài)。而情思之綿邈,意境之深遠,尤令人神往。

    宋詞賞析13

      宋詞三百首精選:望湘人賀鑄

      厭鶯聲到枕,花氣動簾,醉魂愁夢相半。被惜余熏,帶驚剩眼,幾許傷春春晚。淚竹痕鮮,佩蘭香老,湘天濃暖。記小江風(fēng)月佳時,屢約非煙游伴。

      須信鸞弦易斷,奈云和再鼓,曲中人遠。認羅襪無蹤,舊處弄波清淺。青翰棹艤,白蘋洲畔,盡目臨皋飛觀。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歸來雙燕。

      【賞析】

      此詞為傷春懷人之作。上片觸景生情,引起對昔日心上人的懷念。“厭鶯聲”六句渲染詞人傷春心境!白砘瓿顗粝喟搿保云涑钚纳钪,點明厭煩之原因。最后以“傷春春晚”概括其愁情:既有對春色衰微的.感傷,又有對與情侶戀情失落的痛楚,而借“幾許”二字添情,顯示傷春時久。“淚竹”三句由情入景,寫詞人觸景生愁。“記小山”二句借回憶昔日“非煙游伴”,進一步巧妙揭明當(dāng)年之戀人而今不見,才是傷春、愁恨之根源。下片由情入景,抒發(fā)相思的苦情!绊毿拧蔽寰浣枨傧乙讛、羅襪無蹤,暗示詞人與情侶如琴弦斷裂,難以鸞膠再續(xù)。“青翰”三句寫詞人登高縱目俯瞰,空見彩舟泊岸,白蘋滿洲,卻不見當(dāng)年乘舟遠去的情侶返回,當(dāng)年聚首與離別的白蘋洲畔,竟然是“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見之令人斷腸!“不解寄”二句寫正在怨恨她太絕情,竟不寄“一字相思”,卻見雙燕飛來。這首詞寫尋常離索之思,于精麗中見渾成,于頓挫中見深厚。

    宋詞賞析14

      宋詞三百首·周邦彥《大酺·春雨》

      對宿煙收,春禽靜,飛雨時鳴高屋。

      墻頭青玉旆,洗鉛霜都盡,嫩梢相觸。

      潤逼琴絲,寒侵枕障,蟲網(wǎng)吹黏簾竹。

      郵亭無人處,聽檐聲不斷,困眠初熟。

      奈愁極頻驚,夢輕難記,自憐幽獨。

      行人歸意速,最先念、流潦妨車轂。

      無奈向、蘭成憔悴,樂廣清羸,等閑時、易傷心目。

      未怪平陽客,雙淚落、笛中哀曲。

      況蕭索青蕪國,紅糝鋪地,門外荊桃如菽。

      夜游共誰秉燭?

      作品賞析

      【注釋】:

      此詞為作者某次宦游南方的旅途中所作。全詞情景交融,真切生動地敘寫了春雨中的行旅之愁。整首詞結(jié)構(gòu)精整,層次分明,錯綜變化,首尾相應(yīng)。

      開頭三句為全詞布置了一個春雨連綿、雨勢滂沱的環(huán)境氣氛。第一、二句是說雨意隔宿就已釀成,所以一大清早 ,濃霧散盡,四野靜寂,不聞春鳥啼鳴,只聽得陣陣急雨飛灑而下,敲打得屋頂錚錚作響。

      “墻頭 ”三句寫的是:“屋邊的嫩竹,正冒著淋漓下注的春雨伸出墻頭,青青的竹葉,好比青玉雕成的垂旒,枝竿外皮的粉霜,已被雨水洗刷一清,尖而嫩的竹梢,在風(fēng)雨的.吹打中,東搖西擺,不時地互相碰觸。

      “潤逼 ”三句轉(zhuǎn)寫雨天室內(nèi)的景象 ,琴絲受潮后,音色不準;枕障被寒氣侵襲,一片冰涼;沾滿了雨珠的蟲網(wǎng),被風(fēng)吹得軟綿綿的粘附在竹簾上。這些現(xiàn)象,是在百無聊賴之中所感所見,織成一種凄冷孤寂的氛圍 ,所以只有昏昏睡去 。緊接著“郵亭”六句便是抒寫孤館困眠的情態(tài) 。愁中孤眠,最易驚醒,“奈愁極頻驚 ,夢輕難記 ,自憐幽獨”三句將因愁入夢,夢境恍惚以及醒后倍感孤獨凄涼的心理狀態(tài)刻畫得細致入微。上片從暮春的雨景寫到客中阻雨的愁悶,以“自憐幽獨”作結(jié)。

      過片“行人歸意速 ”,重在一個“速”字,歸心似箭,但欲速而不達,偏偏遇上淫雨不止的天氣,泥濘的道上積滿雨水 ,車轂難行 ,歸期難卜,所以說“最先念 、行潦妨車轂”。從“怎奈向”開始,作者用了一連串的典故,把行旅為雨所阻、欲歸不得的愁緒 ,鋪寫得淋漓盡致 。蘭成是庚信們小字,他初仕梁。出使西魏時,恰值梁滅,被留長安,后仕周,長期羈留北方,不得南歸,作《哀江南賦》以敘志,又曾作《愁賦》。衛(wèi)玠,晉人,是當(dāng)時名士,長得清秀,有羸疾 。平陽客 ,指東漢經(jīng)學(xué)大師馬融,他性好音樂,能鼓琴吹笛,一次在平陽客舍,聽得洛陽客人吹笛,笛聲哀怨,觸動了他思念京都的傷感情情,于是寫下了著名的《長笛賦 》。用此三典 ,蓋作者自況,說的自己亦是瘦減容顏,愁損心目,聞笛而傷。

      最后“況蕭索”幾句,由情及景,并由羈旅愁嘆轉(zhuǎn)入惜花傷春的感慨,以結(jié)束全詞 !扒嗍弴闭Z出溫庭筠《春江花月夜》詩《花庭忽作青蕪國 ”,是說繁花盛開的庭園,經(jīng)過春雨的摧殘,轉(zhuǎn)眼間變成一片蕭瑟的雜草叢生的世界 。一個“ 況”字起了承上啟下 、轉(zhuǎn)折遞進的作用 !凹t糝鋪地,門外荊桃如菽”兩句是對“青蕪國”的補充,意為春光的余波只剩下幾點紅色落花灑在青綠的地面上,而門外的櫻桃已褪盡紅衣,露出豆粒般大小的幼桃。這一切都表明,春天已在雨聲中消逝。此時,主人公不但為歸計難成而懊喪 ,而且因春光消歇而嘆息!耙褂喂舱l秉燭”句即由這兩重憂傷而發(fā),一語雙結(jié),復(fù)與上片歇拍“自憐幽獨”遙相呼應(yīng),只覺無限的幽恨,無邊的寂寞。

      這首詞感物應(yīng)心,因景抒情,寫景鮮明生動,寫情委曲盡致,環(huán)境氣氛的渲染與心理活動的展開相互依托,造成了低徊抑郁、曲折流動的意境。

    宋詞賞析15

      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①

      飛云當(dāng)面化龍蛇,夭矯轉(zhuǎn)空碧。醉臥古藤陰下,了不知南北。

      夜風(fēng)刺骨,徹體生寒,聽著遠方的角聲,心中再生一層寒意,夜盡了,我也很快就像這夜一樣了吧?怕人詢問,我忍住淚水,在別人面前強顏歡笑。瞞、瞞、瞞。

      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多情總被無情惱。(《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蘇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水調(diào)歌頭》蘇軾)

      宋詞是詩歌的一種。又稱故又稱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余、琴趣等。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與唐詩稱作雙絕。詞牌名也就是調(diào)名,是詞的格式名稱。有的是樂曲的題目,有的是一首詞中的幾個字,有的本來就是詞的題目。詞牌名是樂曲的調(diào)子,就是說這首詞有什么調(diào)子唱出來的意思,每首詞都有不同的平仄變化,而這一點也是根據(jù)詞牌名推出來的。當(dāng)然,有的時候不一定要嚴格按照詞牌名的'平仄來填詞的。希望幫得到你。

      云收雨過波添,樓高水冷瓜甜,

      彭城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一剪梅》蔣捷)

      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今年花勝去年紅,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浪淘沙》歐陽修)

      宋詞分為婉約派和豪放派兩大流派。婉約派多寫為兒女風(fēng)情,形式小巧精致,結(jié)構(gòu)縝密圓熟,音律和諧流轉(zhuǎn),語言清麗典雅,風(fēng)格委婉柔美,意境淡雅細膩。而豪放派則突破兒女情長,書寫胸襟懷抱,風(fēng)格氣象恢弘、雄健奔放,形式任性率志、不拘音律格式。豪放派由蘇軾首開,此后與婉約詞雙峰并峙,平分秋色,直到清代?傮w上,宋詞的特征是:題材走向上注重個人的生活而不是社會現(xiàn)實,表現(xiàn)功能上長于抒情而短于敘事,風(fēng)格傾向上偏向陰柔和婉而不是陰暗剛強。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武陵春·風(fēng)住塵香花已盡》李清照)

      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枕簟溪堂冷欲秋,斷云依水晚來收。

      轉(zhuǎn)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一剪梅(李清照)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雨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宋詞賞析】相關(guān)文章:

    經(jīng)典宋詞賞析03-11

    經(jīng)典宋詞賞析05-20

    宋詞賞析06-07

    《春晚》宋詞賞析05-09

    宋詞《釵頭鳳》賞析06-25

    《春日》宋詞賞析03-21

    (推薦)經(jīng)典宋詞賞析05-21

    宋詞賞析(實用)06-07

    李清照的宋詞名句賞析12-09

    經(jīng)典宋詞賞析15篇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