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先秦詩人孫武的年表
孫武(約公元前545年—約公元前470年),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今山東省北部)人。下面是關(guān)于先秦詩人孫武的年表,為大家提供參考。
孫武的年表
一歲:據(jù)《史記》和《新唐書》所記,孫武系陳國公子陳完后裔,生于樂安(今山東廣饒縣)。至公元前544年,孫武一周歲。
二歲:公元前543年,周景王二年,齊景公五年,孫武在齊。子產(chǎn)執(zhí)鄭政,鄭國大治。
三歲:公元前542年,周景王三年,齊景公六年,孫武在齊。
四歲:公元前541年,周景王四年,齊景公七年,孫武在齊。晉趙武死,韓宣子執(zhí)晉政。
五歲:公元前540年,周景王五年,齊景公八年,孫武在齊。春,晉侯使韓宣子聘魯,觀書于太史氏,見《易象》與《春秋》,說:“周禮盡在魯矣,吾乃知周公之德與周之所以王也!
六歲:公元前539年,周景王六年,齊景公九年,孫武在齊。> 齊之田氏放貸,大斗出,小斗進,“民歸之如流水”。
七歲:公元前538年,周景王七年,齊景公十年,孫武在齊。楚會蔡,陳,鄭,許,徐,滕,頓,胡,沈,小邾之君及宋世子佐,淮夷于申(今河南省南陽北)。楚靈王與陳,蔡等攻吳,破朱方(今江蘇省江東),執(zhí)殺齊慶封。
八歲:公元前537年,周景王八年,齊景公十一年,孫武在齊。魯廢中軍,四分公室。楚聯(lián)越攻吳,敗于鵲岸(今安徽銅陵一帶)。
九歲:公元前536年,周景王九年,齊景公十二年,孫武在齊。楚攻徐,吳人救之,楚令尹子蕩攻吳,敗于房鐘(今安徽省蒙城西南)。
十歲:公元前535年,周景王十年,齊景公十三年,孫武在齊。楚靈王六年,章華之宮落成,召魯君往賀,魯昭公不得已赴楚。衛(wèi)襄公死,子靈公元立。
十一歲:公元前534年,周景王十一年,齊景公十四年,孫武在齊。楚滅陳。
十二歲:公元前533年,周景王十二年,齊景公十五年,孫武在齊。
十三歲:公元前532年,周景王十三年,齊景公十六年,孫武在齊。田,鮑二氏攻欒,欒施,高疆奔魯。田桓子無宇對貧困孤寡者都發(fā)給糧食,其勢益大。
十四歲:公元前531年,周景王十四年,齊景公十七年,孫武在齊。楚靈王十三年,誘殺蔡靈侯,滅蔡,以公子棄疾為蔡公。吳王馀祭死,弟馀瞇立。
十五歲:公元前530年,周景王十五年,齊景公十八年,孫武在齊。楚靈王十一年,派兵圍徐以威脅吳。
十六歲:公元前529年,周景王十六年,齊景公十九年,孫武在齊。楚公子棄疾(蔡公),公子比(子干),公子黑肱(子皙,三人均靈王之弟)率陳,蔡,不羹,許,葉之師入楚,靈王西歸自殺,立子比為王。棄疾以靈王將至恐嚇子比,子皙,二人自殺,棄疾即位,名熊居,是為楚平王。吳馀瞇二年,來州來(今安徽省鳳臺)。
十七歲:公元前528年,周景王十七年,齊景公二十年,孫武在齊。楚平王初立,恐國人及諸侯叛之,乃施惠于民,結(jié)好鄰國,息兵五年。
十八歲:公元前527年,周景王十八年,齊景公二十一年,孫武在齊。吳王馀瞇死,子僚立。
十九歲:公元前526年,周景王十九年,齊景公二十二年,孫武蒙山求學(xué)。齊攻徐,至蒲遂(今江蘇省睢寧西南)。
二十歲:公元前525年,周景王二十年,齊景公二十三年,孫武蒙山求學(xué)。吳王僚攻楚,戰(zhàn)于長岸(今長江裕溪口一帶),大敗,失王船“余皇”,公子姬光(諸樊子)夜襲楚軍,奪回“余皇”。
二十一歲:公元前524年,周景王二十一年,齊景公二十四年,孫武漫游天下,考察歷史古戰(zhàn)場。
二十二歲:公元前523年,周景王二十二年,齊景公二十五年,孫武漫游天下,考察歷史古戰(zhàn)場。少師費無極(忌)欲平王疏遠太子建,請在城父(今河南省平頂山市北)筑城,使太子居之,以通北方。楚在州來筑城以拒吳。田書因伐莒功大,景公賜姓孫,食采于樂安。
二十三歲:公元前522年,周景王二十三年,齊景公二十六年,孫武在齊,博覽群書,研究歷代戰(zhàn)爭兵法理論,作著《兵法》的準備工作。費無極譖太子建將以方城之外為叛,楚平王召見,建奔宋,繼又奔鄭,為鄭人所殺。楚殺伍子胥父兄及全家三百余口,伍子胥奔吳。
二十四歲:公元前521年,周景王二十四年,齊景公二十七年,孫武,是年與田淑賢成婚。
二十五歲:公元前520年,周景王二十五年,齊景公二十八年,孫武在齊。周景王死。國人立長子猛。子朝猛爭位。晉出兵助猛。猛旋死,謚悼王。立其弟匄,是為周敬王。
二十六歲:公元前519年,周敬王元年,齊景公二十九年,孫武在齊。吳王僚八年,攻州來。楚與頓,胡,沈,蔡,陳,許之兵往救,戰(zhàn)于雞父(今河南省固始東南,一說在安徽壽縣西南),楚軍大敗。
二十七歲:公元前518年,周敬王二年,齊景公三十年,孫武在齊。楚平王十一年,以舟師與越人窺吳境,楚平王至圖陽(今安徽省巢縣南境)而還。吳躡楚之后,滅鐘離(今安徽省鳳陽東北)。
二十八歲:公元前517年,周敬王三年,齊景公三十一年,孫武在齊。魯昭公率師攻伐季孫氏,“三桓”聯(lián)兵反抗昭公,昭公兵敗奔齊?鬃右螋攣y帶弟子適齊,為高昭子家臣。
二十九歲:公元前516年,周敬王四年,齊景公三十二年,孫武在齊。楚平王死,子珍立,是為楚昭王。
三十歲:公元前515年,周敬王五年,齊景公三十三年,高昭子聯(lián)合欒,鮑,田三家反晏嬰,孫武參與其中,恐遭敗后株連,孫武奔吳,隱于穹窿中,著成《孫子兵法》十三篇。吳王僚十二年,攻楚圍潛(今安徽省霍山東北)。楚左尹伯卻宛等絕其后,吳軍被困不能退。公子光利用時機,設(shè)宴請吳王僚赴會,遣專諸刺王僚。姬光繼位,是為吳王闔廬(閭)。楚伯卻宛等乘吳亂大敗吳師,凱旋而還。費無極,鄢將師妒火中燒,設(shè)計殺伯卻宛全家,伯卻宛子伯喜奔吳。國人怨令尹囊瓦,囊瓦殺死費無極,鄢將師。
三十一歲:公元前514年,周敬王六年,吳王闔閭元年。闔閭舉伍子胥為行人,伯喜為大夫。伍子胥奉闔廬之命,請孫武出山練兵斬姬。闔廬拜孫武為元帥兼軍師,執(zhí)掌吳之國政。
三十二歲:公元前513年,周敬王七年,吳王闔閭二年。孫子在吳(今無錫,并著孫子兵法)。
三十三歲:公元前512年,周敬王八年,吳王闔閭?cè)。吳取分兵擾楚之策,討吳叛臣,斷楚翅翼,滅徐與鐘吾。
三十四歲:公元前511年,周敬王九年,吳王闔閭四年。吳取三師以敝楚,多方以誤楚之策,攻楚之夷,潛,六,楚軍往救,吳軍攻弦,楚軍往救,吳軍又退。楚人探知吳軍確已返國,乃自回軍。楚軍一退,而吳之又一軍復(fù)出,進攻養(yǎng)邑,楚人救援不及,吳遂攻克養(yǎng)邑,殺公子掩余與燭庸。
三十五歲:公元前510年,周敬王十年,吳王闔閭五年。楚聯(lián)越伐吳,為吳軍所敗。闔閭使伍子胥增筑都城。
三十六歲:公元前509年,周敬王十一年,吳王闔閭六年。孫子在吳。
三十七歲:公元前508年,周敬王十二年,吳王闔閭七年。吳為繼續(xù)施行多方誤敵之策,誘桐叛楚,投餌釣魚,囊瓦上鉤,率師攻吳,被吳軍擊敗于豫章,吳遂取巢,獲公子繁以歸。自此役之后,楚國豫章山以東諸邑及附庸,屬國全為吳所有。
三十八歲:公元前507年,周敬王十三年,吳王闔閭八年。孫子在吳。楚囊瓦向蔡昭侯索裘及佩玉,又向唐成公索馬,兩君不肯,囊瓦無理扣留唐蔡二君。
三十九歲: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吳王闔閭九年。晉以周王室名義會十八國諸侯于召陵,謀攻楚。晉荀寅向蔡昭侯求賂,不得,伐楚夭折。囊瓦圍蔡,吳往救,開始了吳破楚入郢之戰(zhàn)。吳軍至淮納棄舟,越大別山,進攻楚囊瓦軍于柏舉(今湖北省麻城東),勝機攻入郢都。囊瓦奔鄭;昭王逃入云夢澤中,被“盜”襲擊,又奔隨。楚申包胥求救于秦,哭秦庭七日,秦哀公乃許出兵。
四十歲:公元前505年,周敬王十五年,吳王闔閭十年。秦救楚,敗吳兵,闔閭弟夫概回吳自立,闔閭先回吳,奪回王位。吳軍相繼班師回國。楚昭王回郢。
四十一歲:公元前504年,周敬王十六年,吳王闔閭十一年。吳攻楚,敗其舟師,又敗其陸師于繁陽(今河南省新蔡北)。
四十二歲:公元前503年,周敬王十七年,吳王闔閭十二年。孫武見夫差日益專橫生活糜爛沉溺于酒色不納臣諫遂以回國探親為由隱遁山林回齊國,與家人團聚共享天倫之樂;并于今年編著孫子兵法。
七十三歲:公元前472年是年吳亡回吳國
七十五歲:公元前470年終于吳國姑蘇(江蘇吳縣)
孫武簡介:
孫武(約前545年-約前470年(另說前480年)),字長卿,齊國樂安(今屬山東,具體歸屬參見“人物爭議”部分)人,中國春秋時期軍事家。
孫武為陳國貴族之后。周景王十三年(前532年),齊國內(nèi)亂,孫武避亂出奔吳國,入?yún)呛箝L期避隱深居,潛心研究兵學(xué)。吳王闔閭即位后,孫武經(jīng)伍子胥多次舉薦,以所著兵法十三篇獻闔閭,被任為將軍。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孫武與伍子胥共謀利用唐、蔡兩國與楚國的矛盾,將其爭取為吳的盟國。隨即與伍子胥等佐闔閭統(tǒng)領(lǐng)大軍攻楚,于柏舉之戰(zhàn)大敗楚軍,乘勢攻占楚都郢。孫武五十多歲時,便不再為吳國的對外戰(zhàn)爭謀劃出力,轉(zhuǎn)而隱居鄉(xiāng)間,修訂其兵法著作,最后得以壽終。
孫武被尊稱為孫子,又稱“兵圣”、“兵家至圣”,有“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xué)的鼻祖”之譽。所著《孫子兵法》,為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兵書。該書闡述了戰(zhàn)爭制勝的規(guī)律、戰(zhàn)略原則、臨陣戰(zhàn)術(shù)及軍隊的后勤保障等,內(nèi)容豐富,文字精煉,書中強調(diào)戰(zhàn)爭中的主觀能動性及應(yīng)對客觀之道,充滿辯證法,其基本原則被后人廣泛應(yīng)用于社會、經(jīng)濟各方面,被翻譯成英、法、德、日等多國文字,對后世影響深遠。
【先秦詩人孫武的年表】相關(guān)文章:
先秦詩人李斯的人物經(jīng)歷10-25
先秦詩人列御寇的生平簡介05-22
先秦詩人老子的生平簡介06-07
先秦詩人老子的思想體系11-01
孫武的經(jīng)典格言130句10-22
蘇洵《孫武》閱讀練習(xí)08-02
孫武練兵的寓言故事09-13
孫武文言文翻譯08-22
詩人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