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流畅不卡精品,在线视频综合站,国产精品137页,亚洲制服丝袜中文字幕在

<td id="urspe"></td>
<small id="urspe"><menuitem id="urspe"></menuitem></small><small id="urspe"><sup id="urspe"></sup></small>

  • <small id="urspe"></small>
    <sub id="urspe"><menu id="urspe"><samp id="urspe"></samp></menu></sub>

    中國現代詩分為哪幾派

    發(fā)布時間:2017-09-26  編輯:沈舒文 手機版

       導語:現代詩的主流是自由體新詩。自由體新詩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產物,形式上采用白話,打破了舊體詩的格律束縛,內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現新思想。

      朦朧派

      朦朧詩派: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現的詩派,其代表人物有北島、舒婷、顧城、江河、海子、楊煉等。作為一個創(chuàng)作群體,“朦朧詩”并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組織形式,也未曾發(fā)表宣言,然而卻以各自獨立又呈現出共性的藝術主張和創(chuàng)作實績,構成一個“崛起的詩群”。關于朦朧詩曾在當時文壇引起論爭!半鼥V詩”精神內涵的三個層面是:一揭露黑暗和社會批判,二是在黑暗中尋找光明、反思與探求意識以及濃厚的英雄主義色彩,三是在人道主義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對“人”的特別關注。“朦朧詩”改寫了以往詩歌單純描摹“現實”與圖解政策的傳統(tǒng)模式,把詩歌作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學意義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從某種意義上講,“朦朧詩”的崛起,也是中國文學生命之樹的崛起。  以朦朧詩為主的新詩潮詩歌運動在20世紀70年代末“思想解凍”后逐漸進入高潮時期,其標志便是1979年3月號《詩刊》上北島短詩《回答》的發(fā)表,隨著《回答》一詩的發(fā)表,“朦朧詩”開始由地下狀態(tài)進入公開狀態(tài),新詩潮詩人不僅很快就占領了各種文學報刊的主要版面,他們還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民間詩歌刊物《今天》雜志,推出了一批優(yōu)秀詩人的作品,如北島、楊煉、顧城、江河、舒婷、芒克、江河、嚴力等,并且引發(fā)了詩歌界乃至整個文學界的一次歷時數年的聲勢浩大的關于“朦朧詩”的論爭。  這類詩歌在創(chuàng)作手法上大量使用象征的藝術表達方式,使得詩歌的文學意義充滿多樣性和不明確性,所以也被人們稱為朦朧詩。朦朧詩人們在反思和對自我價值的探尋之后,終于找到了自己作為“歷史的見證人”的位置,其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就是為后人提供歷史的見證,因此,“提供歷史的見證”也就成了“朦朧詩”的最終主題。  1985年11月出版的《朦朧詩選》收集了這些詩人的作品,這也是朦朧詩派一詞的來源之一,又因為相當一部分朦朧詩人都在《今天》上發(fā)表過作品,朦朧派也往往被稱為今天派。  20世紀80年代開始,朦朧派被陸續(xù)出現的新詩潮流派取代,從1984年開始,中國新詩潮詩歌運動進入“后朦朧派”發(fā)展階段。 代表詩人: 食指、北島、 楊煉、 多多、  根子、 舒婷、 芒克、 顧城、 黃翔、 江河 、梁小斌、 嚴力 、王小妮 、林莽 、方含、 田曉青、 啞默 、傅天琳 、艾青。

      新月派

      現代新詩史上一個重要的詩歌流派,該詩派大體上以1927年為界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報副刊•詩鐫》為陣地,主要成員有聞一多、徐志摩、朱湘、饒孟侃、孫大雨、劉夢葦等。他們不滿于“五四”以后“自由詩人”忽視詩藝的作風,提倡新格律詩,主張“理性節(jié)制情感”,反對濫情主義和詩的散文化傾向,從理論到實踐上對新詩的格律化進行了認真的探索。聞一多在《詩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張,即“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稱為“新格律詩派”。新月派糾正了早期新詩創(chuàng)作過于散文化弱點,也使新詩進入了自覺創(chuàng)造的時期。1927年春,胡適、徐志摩、聞一多、梁實秋等人創(chuàng)辦新月書店,次年又創(chuàng)辦《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動轉移到上海,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創(chuàng)刊的《詩刊》季刊為主要陣地,新加入成員有陳夢家、方瑋德、卞之琳等。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嚴”的原則,堅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現的、貴族化的“純詩”的立場,講求“本質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謹嚴”,但詩的藝術表現、抒情方式與現代派趨近。  “三美”中的音樂美是指新月派詩歌每節(jié)韻腳都不一樣,好像音樂一樣。建筑美是指詩歌的格式好像建筑一樣。繪畫美指的是新月派詩歌的每節(jié)都是一個可畫出的畫面。

      九葉派

      九葉派特點之一注重現實。  1948年在詩壇上最重要事件就是"九葉派"的正式亮相。由于曹辛之與臧克家組成"星群"社在藝術觀點上的分歧,他與辛笛、陳敬容、唐祈、唐湜等人創(chuàng)辦了《中國新詩》月刊,并與已經從昆明的西南聯大回到北京、天津的穆旦、杜運燮、鄭敏、袁可嘉等人取得聯系,形成  了一個新的詩歌派流派"中國新詩派"(后因1981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九葉派》稱為"九葉詩派")。  九葉派則是20世紀40年代以《中國新詩》等刊物為中心的另一風格趨向的詩人群(又稱“中國新詩派”),代表詩人是辛笛、穆旦、鄭敏、杜運燮、陳敬容、杭約赫、唐祈、唐湜、袁可嘉等。  20世紀80年代出版有他們9人的詩歌合集《九葉集》,“九葉派”由此得名。他們大都是校園詩人出身,從戰(zhàn)亂中感知人民的希求,重視詩人對社會、歷史現象的獨特體驗;他們深受西  方現代主義詩歌的陶冶,力求突破傳統(tǒng)的主觀抒情的方式,追求現  實性、象征性與哲理性的結合,探索詩歌表達的“戲劇性”(主要指詩歌的情思展開以及語言表現都要有矛盾張力,而不是直抒胸臆),讓詩歌更深入表現現代人的思維方式和內心生活的復雜性。文學史通常認為“九葉詩派”的藝術探求很有價值,擁有一批藝術水準較高的詩人詩作,對新詩的表達方式以及詩學觀念都有大的突破。


    更多相關文章:

    1.世界最著名的10位詩人

    2.中國現代詩第一人簡介

    3.現代詩人:徐志摩

    4.中國最后一位傳統(tǒng)詩人

    5.古代被貶的著名詩人有哪些?

    6.土地之上的詩人——艾青

    7.新月派的主要代表詩人

    8.詩人的節(jié)日——端午

    9.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