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流畅不卡精品,在线视频综合站,国产精品137页,亚洲制服丝袜中文字幕在

<td id="urspe"></td>
<small id="urspe"><menuitem id="urspe"></menuitem></small><small id="urspe"><sup id="urspe"></sup></small>

  • <small id="urspe"></small>
    <sub id="urspe"><menu id="urspe"><samp id="urspe"></samp></menu></sub>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語文教案《古詩》

    時間:2025-02-16 07:41:45 古詩大全 我要投稿

    語文教案《古詩兩首》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經(jīng)典的古詩吧,古詩泛指中國古代詩歌。什么樣的古詩才經(jīng)典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案《古詩兩首》,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教案《古詩兩首》

    語文教案《古詩兩首》1

      【教學目標】

     。、認識“劉、菊”等10個生字。會寫“于、首”等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用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想】

      本課兩首古詩,從不同的側面表現(xiàn)了秋天的盎然生機。學習時,重在朗讀、背誦。詩歌的韻味和意境的美好,可讓學生結合課件插圖,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自己理解、感悟?梢龑W生說說“讀懂了什么”或者“體會到什么”。學生如果提出不懂的字詞,教師可簡單講解。古詩朗讀要把每個字的音讀準,還要注意咬字吐字。可讓學生反復練習朗讀。教師可通過同桌互相聽讀、有針對性地抽查、鼓勵到臺上朗讀等方式檢查學生讀的情況。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資料,了解背景

     。薄W生展示,交流課前查閱資料所得。

     。病⒔處熆芍v解:我國宋朝有個大詩人叫蘇軾,號東坡居士,別人又叫它蘇東坡。一天,他和朋友聚會,其中一個叫劉景文的,學問淵博,詩又寫得好,蘇軾可欣賞他了。蘇軾喝著酒,非常高興,他提筆寫了一首詩送給劉景文。大家想知道寫了什么嗎?

      二、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自由朗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病⑼阑プx,糾正讀音。

     。、默讀古詩,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础⑿〗M合作學習。共同討論,解決各自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回點撥、指導。

      5、課件出示生字,學生認讀。

     。、齊讀古詩,要求讀的正確、流利。

      三、再讀感悟,練習背誦

     。、試著有感情朗讀,教師適當指導。

     。病⒄n件出示課文插圖,教師范讀古詩。學生邊聽邊仔細觀察、思考:畫面中的景象表現(xiàn)了哪幾句詩的意思。

      3、學生討論,對上述問題發(fā)表見解。

      4、質(zhì)疑:還有什么問題?

     。、同桌練習背誦這首詩。

      四、趣味實踐活動

      1、我說你讀。老師描述詩句的意思,學生讀出相對應的詩句。

     。、卡片連詩。出示本課的.生字卡片,學生按生字出現(xiàn)在詩句的先后順序,擺好卡片,然后連起來,試著背詩句。

      五、指導寫字

     。、課件出示“劉、記、枝”三個字,學生認讀。

     。、學生觀察、說說這三個字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3、教師范寫,學生跟著老師書空練習。

     。、學生仿寫一個字后,同桌互相評改,找出問題,進行修改。

     。怠⒆约壕毩晫懮帧

      六、布置課外閱讀古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小組比賽背誦《贈劉景文》。

     。、出示課題《山行》。

      二、自主學習,感悟詩意

     。、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自主學習,老師巡視指導。

     。、交流、分享、展示自己的學習所獲。

      3、集體討論,解決學習中還沒有弄懂的問題。

     。、小組比賽朗讀《山行》,老師針對學生情況相機進行指導。

      三、趣味實踐活動

      1、卡片連詞練背誦。

     。病⒖磮D貼詩句練背誦。

      3、賽詩會。

     、 每個小組出一個節(jié)目,集體背誦兩首古詩,一首課內(nèi),一首課外。

     、 小組內(nèi)先比賽,每一個小組派一名代表參加比賽。

      四、指導寫字

      1、指名學生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寫“于、首”兩個字。集體評議。

     。、教師范寫“楓”字。學生書空練習。

     。、學生描紅仿寫。同桌交換評、改。

     。、學生練習書寫生字,教師巡視指導。

      【教學后記】

      《贈劉景行》讀起來非常拗口,學生在讀上下了不少功夫。因為這首詩距離學生生活較遠,學生不是很感興趣,對于詩意的理解也比較生疏。這首古詩大部分同學已經(jīng)背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小組合作學習,互相幫助,學習效果較好。

    語文教案《古詩兩首》2

      一、背誦古詩,導入新課

      二、先學習《詠柳》,自讀完成以下要求

      1、把詩歌讀正確、流利,認記生字"詠、絳" 2、指名讀詩,提醒讀準“絳”“妝”“裁”

      3、根據(jù)注釋了解詩歌的大意。 4、小組交流;互相釋疑,討論難點。

      三、朗讀古詩,理解詩意,體會感情

      1、指名讀詩句,說說自己對詩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機點撥:

      (1)“碧玉妝成一樹高"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樹的.枝葉比作碧玉)

      (2)“綠絲絳”指什么?為什么說柳技是“綠絲絳”?(想象體會柳技的綿長和柔軟)

      (3)說說自己對“不知細葉誰裁出”的理解和體會(體會柳葉的小巧整齊,體全大自然的偉大神奇)

      (4)“二月春風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為什么這么比喻?

      3、結合理解,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四、背誦古詩。

    語文教案《古詩兩首》3

      【教學目的】

      1、認識8個生字,會寫6個字。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古詩。

     。场⒛鼙痴b兩首古詩。

      【教學重、難點】

      1、識字、寫字。

     。病⒗首x課文。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目的】

      第一課時

      一、看圖激趣,揭示課題

      1、圖上都有些什么?

     。、仔細看圖,猜猜圖上的人在干什么?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

     。、揭示課題:有一個叫賀知章的人,他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家鄉(xiāng),到了老了才回來,這首詩就是他回到家鄉(xiāng)后寫的。(出示課題:“回鄉(xiāng)偶書”齊讀。)

      二、初讀課文,認記生字

     。薄⒆杂勺x課文,用“□”標出生字,注意要讀準字音,讀通順。

     。、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自由觀察生字,為喜歡的生字組詞。3、抽生說說記住了哪個字?是怎樣記住的?

     。、游戲:

      教師讀一個生字的音,學生從卡片中找出這個字讀三遍。

      三、再讀課文,了解詩歌大意

     。、自由讀課文,圈出不理解的地方。

     。、小組合作學習,通過讀文,看圖,理解詩詞大意。(教師適當點撥)

      鬢毛衰:頭發(fā)都白了。

     。场⒔處煼蹲x,學生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

     。础⒊樯f說。

      5、生根據(jù)理解自由讀課文。

      四、試背課文

     。薄⒗蠋煍⑹鲈娨,學生根據(jù)詩意練習背誦。

     。病W生互背古詩。

     。、抽生背、齊背古詩。

      第二課時

      一、指導看圖,揭示課題

     。、出示圖片,說說看到了什么?

      2、李白將要離開了,汪倫特地趕來送他,李白十分感動,寫下這首《贈汪倫》。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記生字

      1、李白在詩中寫了些什么呢?自己去讀讀吧!并用“□”標出生字。2、認記生字:

     。1)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生字認記,并為其組詞。

     。2)抽生說說記的哪個字,是怎么樣記住的?

     。3)學生用多種方式認讀生字。

      三、再讀課文,理解詩歌大意

     。、學生在識字的基礎上讀古詩兩遍,看看能示不能將古詩讀得正確、通順、流利。

     。、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討論古詩大意。(教師相機點撥)3、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古詩。

      四、試背古詩

     。薄⑹熳x古詩。

     。病⒗蠋熤v詩意,學生看圖試背古詩。

     。场⒊樯彻旁。

     。、齊背古詩。

      五、學習寫字

     。、將生字卡片貼在黑板上。

     。、請學生為自己感興趣的生字組詞。

      3、請學生自由觀察,說說你覺得哪個字最難記,在寫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么?

      重點指導以下幾個字:

      舟:里面的一橫要出頭,上下各有一點。

      客:與“容”相比較。客:客人容;容易

      何:與“河”相比較。何:幾何河;小河

      4、學生描紅、寫字。老師巡回指導。

      六、完成課后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我會填”。

      七、拓展訓練

     。、課文中樹葉里的生字還有4個我們沒學,你認識嗎?2、你還會背哪些古詩?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25課《古詩兩首》教案【2】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3、喜歡背誦古詩,有條件的,背誦課文以外的古詩。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

      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

      字卡、詞卡、小黑板、收集其它的古詩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生字。會寫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3?喜歡背誦古詩,有條件的,背誦課文以外的`古詩。

      教學過程:

      一、揭題

      今天我們學習兩首描寫深秋美麗景色的古詩。齊讀課題。

      二、學習第一首古詩

      (一)釋題

      1、讀古詩題目(注意重點字音:贈)

      2、師簡介詩人“蘇軾”

      (二)看圖說話

      看圖,說說你在圖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三)初讀感知,了解古詩大意

      1、自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找出詩中生字,注意讀音易錯字:擎殘橙劉

      3、自讀,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4、小組讀,合作學習,理解詞義

      (四)再讀感悟,想象詩歌畫面

      1、自由讀,結合圖理解詩意。

      2、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師點撥。

      3、自由組合,與學習伙伴體會讀,讀完后交流自己的體會,交流后再讀。

      (五)啟發(fā)想象,感情朗讀,背誦

      1、師描述詩意,激發(fā)學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六)想想、議議

      你認為一年最好的時節(jié)是哪個季節(jié),為什么?

     。ㄇ锾,收獲的季節(jié))

      三、學習第一首古詩中的生字

      1、找出古詩中要求寫的生字:

      首枝記劉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主識記字音字形,然后找小伙伴交流是否認識了。

      3、指導寫字,教師示范寫,學生在課堂上寫前三個字,教師注意巡視。

      四、作業(yè)

      背誦古詩

    語文教案《古詩兩首》4

      【學習目標】

      1、會認“古、詩”等13個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初步感受古詩的韻律美、意境美,培養(yǎng)熱愛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初步情感。

      【課前準備】

      1、每個學生自做一份本課生字小卡片。

      2、學生預習:

      讀讀課文,同學間相互幫助,看能讀懂多少。

      第一課時

      學習《春曉》

      一、導入新課,學習“古、詩、首”三個字

      1、指名背誦兒歌。

      2、指名背誦古詩(隨意)。

      3、小朋友們已經(jīng)會背這么多古詩了,真了不起。那么,老師寫兩個字看看大家認識嗎?

      (板書:古詩)

      4、學生自學、互學、擴詞游戲。

      5、你會背誦5首,他會背誦8首,哪位小朋友認識這個幾首的首字呢?

      可以板書出來讓學生認讀,也可以根據(jù)班級情況讓學生板書“首”字。

      二、學習古詩《春曉》

      1、初讀古詩,正確流利:

      ⑴ 出示古詩(課件或小黑板)。

     、 詢問班級內(nèi)有沒有會背誦的。如有,就請會背誦的小朋友領著大家讀。

     、 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眠:讀(mián),不讀(mín)。

      聞:前鼻音(wén)。

     、 自由練讀。力求會背。

      2、再讀古詩,了解大意:

      ⑴ 請小朋友們再讀讀這首古詩,看看你哪兒讀懂了,還有哪兒不懂。

      ⑵ 質(zhì)疑: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 曉:可以先告訴學生“春曉”是春天的一個早晨,再讓學生聯(lián)系曉的`日字旁理解。

     、 眠:可讓學生互相解答,或者直接告訴學生是睡覺的意思。

     、 聞:先讓學生看門字里面是什么字(耳),再問耳朵是用來干什么的(聽)。順便進行擴詞練習(新聞、聞名、耳聞、見聞) 。

     、 啼鳥:可以倒過來讓學生理解(鳥啼)。

     、 句子比較,初步感受古典詩歌的韻律美:“處處聞啼鳥”和“處處聞鳥啼”兩個句子,在這首中用哪個好?為什么?

     、 粗略講講詩意。先讓學生自己說,老師再予以點撥指導。

      3、反復吟誦,感悟意境:

     、 感悟韻律:

     、 齊讀古詩。

     、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曉、鳥、少”三個字的韻母都是ao,適當滲透一點押韻的知識。

     、 自由練習朗讀:

      邊讀邊體會“曉、鳥、少”三個字在詩歌中很順口(押韻)。

     、 感悟節(jié)奏:

     、 老師范讀,學生體會老師哪兒的停頓長一些或者拖聲較長。

     、 適當斷句,引導朗讀: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 學生自讀,體會感悟。

     、 想象意境:

     、 課件或掛圖:

      雨后春天的早晨美麗的景象。

     、 教師描述引讀:

      在春天里睡覺真好,不知不絕就天亮了──春眠不覺曉;剛一醒來,就聽到四處傳來鳥兒的啼叫,那聲音真動聽──處處聞啼鳥;昨天夜里刮風又下雨,不知道那些美麗的花兒被風吹雨打落下了多少──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 背誦古詩。

      三、指導寫字

      1、范寫、講解:

      古:橫一定要長,寫在橫中線上方;豎寫在豎中線上,可稍向左斜。

      多:此字是上下結構,不能寫成左右結構。關鍵是注意第四筆──撇的起筆處,應該在田字格中心交叉點稍微偏右一點。

      處:⑴ 引導書寫“夂”。

     、 捺要寫出小“腳丫”。

      (寫捺畫,起筆輕,要出腳,先停停。)

      2、學生練習。

    語文教案《古詩兩首》5

      一、教材分析

      部編本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圍繞“想象”這個主題編排了《古詩兩首》《霧在哪里》《雪孩子》3篇課文。這是繼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后又一個以“想象”為主題的單元,本單元課文側重于體現(xiàn)想象之美,教學重點是“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體驗”。教學中要循序漸進,體現(xiàn)指導的層次性!豆旁妰墒住房梢岳梦闹械牟鍒D,引導學生想象詩中描寫的畫面,感受山寺的高聳入云、環(huán)境清幽和草原的蒼茫、高遠遼闊。教學中宜結合學生生活經(jīng)驗與音像資料展開想象,以誦讀為主要方式,進行理解積累。

      《夜宿山寺》是唐代詩人李白所作,詩人用極度夸張的筆調(diào)形象、生動地勾勒出山上的寺院樓非常高。前兩行“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笔菑囊曈X感受上寫出樓高,后兩行“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睆穆犛X上進一步烘托出樓高。

      《敕勒歌》選自《樂府詩集》,是南北朝時期黃河以北的北朝流傳的一首民歌,歌詠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生活的豪情。開頭兩行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聳云霄的陰山腳下,將草原的背景襯托得十分雄偉。接著兩句用“穹廬”作比喻,說天空如蒙古包,蓋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來形容極目遠望,天野相接,無比壯闊的景象。最后兩行描繪了一幅水草豐盛、牛羊肥壯的草原全景圖。有靜有動,有形象,有色彩。全詩風格明朗豪爽,境界開闊,音調(diào)雄壯,語言明白如話,藝術概括力極強,一直受到歷代文論家和文學史論著的一致好評。

      《語文課程標準(20xx版)》指出第一學段古詩教學要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睖厝迕艚處熣劦焦旁姷慕虒W,的辦法就是反復誦讀,熟讀成誦。要注重引導學生感受詩詞音韻之美,不必在主題思想、意義價值、藝術手法等方面講太多。二年級的學生對詩歌語言的感受力有限,因此教學時力求做到:談化詩意,精析誦讀,多元教學,渲染意境。重視朗讀的指導,通過朗讀,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每一次朗讀要達到什么目的,教師要心中有數(shù)。朗讀的形式要多樣,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的興趣。遇到不容易讀好的句子,教師要發(fā)揮示范作用。

      二、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階段目標中指出:“誦讀兒歌、兒童詩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基于教材內(nèi)容、《語文課程標準(20xx版)》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認識“宿、寺”等12個生字,會寫“危、敢”等8個字,理解“蒼蒼、茫!钡仍~語的意思。

      2.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通過圖文對照、想象畫面等,大致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聳入云和草原的高遠遼闊。

      教學重難點:朗讀和背誦古詩,大致理解詩句的意思。

      三、教學準備

      生詞卡片、多媒體課件、古箏曲有關草原的視頻及歌曲。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作者,讀懂課題。1.全班交流,知道李白的哪些詩?2.創(chuàng)設情境,理解詩題。

      李白愛到名山大川去游覽。有一天,李白來到一座風景秀麗的大山。

      這座山太高了,等他到了山頂,天已經(jīng)黑了。(板書:山)來不及下山了?蛇@么晚了住在哪呢?正在為難,他發(fā)現(xiàn)眼前有一座寺廟。(板書:寺,學生識記“寺”字)他就住在了這山頂?shù)乃聫R里。(板書:夜宿,理解“宿”的意思——住。)李白非常高興,他站在寺廟的院子里,望著滿天的星斗,吟出一首詩,詩題就是《夜宿山寺》。請你說說:“夜宿山寺”的意思。

      【設計意圖:關注學生的年齡特點,以故事為切入點,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和傾聽的意識。詩歌的題目平、翹舌音結合,讀起來有些拗口,在教學“宿、寺”兩個生字時,讀準字音與理解字義并舉,使學生讀準詩題,理解題目意思。】

      二、初讀古詩,感知詩意。

      1、出示古詩,學生自由練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同桌互讀,相互正音。比一比誰讀得正確、流利。

      3、師生合作,讀出這首五言詩的獨特節(jié)奏。

      夜宿//山寺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4.閉目輕聲讀古詩,想象畫面。三、學習古詩,體會詩境。(一)學習第一、二行。1.隨文溯源學習“!

      字,知道“!钡谋玖x是表示人在山巔

      或高崖,站在高處而恐懼。引申為恐懼,又引申為高。從而理解詩中“!钡囊馑际恰案摺,“危樓”即“高樓”。

      2.體會“樓高”。

      (1)同桌合作學習,交流詩中哪些詞語寫了樓之高。

     、俑甙俪。這是夸張的寫法,形容樓很高。結合李白其他詩句“白發(fā)三千丈”“飛流直下三千尺”等理解并指導朗讀,將“高”字讀得響亮,突出“樓很高”的感覺。

     、谡浅。想象說話。

      ③指導朗讀。想象摘星辰的動作,加動作讀詩句。

      ④小結:一伸手就能摘到天上的星星,形象地表現(xiàn)出樓之高。這是多么神奇的想象啊!有感情朗讀詩句。

      (二)學習第三、四行。

      1.教師引導:站在這么美妙的地方,李白本來應該高聲吟誦一番,可是他卻??出示三、四行,學習“驚、恐”,讀準后鼻音,理解字意后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2.指導朗讀。李白詩歌很浪漫的詩人,他相信九天之上就是天宮,里面住著很多神仙,所以他“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痹趺醋x才不會驚擾到他們呢?

      “高聲語”“天上人”讀得輕一些、慢一些。

      (三)采用多形式指導朗讀、背誦。

      1.師生問答讀。

      師:看這寺廟里的高樓,多高啊!生:危樓高百尺。師:甚至高到什么程度?生:手可摘星辰。

      師:安靜的夜晚,繁星滿天,站在這樣的高樓上,詩人有什么感受?

      生:不敢高聲語。

      師:為什么?生:恐驚天上人。

      2.師生承接讀。

      師:危樓——生:高百尺,師:手可——生:摘星辰。

      師:不敢——生:高聲語,師:恐驚——生:天上人。

      3.師生合作,詩意與詩句對讀。

      4.學生加動作表演讀,學生評價,師相機點評。

      5.看課文插圖背誦。

      6.播放古箏曲,入情入境想象畫面背誦。

      【設計意圖:師生這樣合作讀雖簡單,但一直在變換形式,激發(fā)學生誦讀的積極性,保持了詩的整體性,又幫助學生在誦讀中進一步理解了詩意,同時引導學生感受詩本身蘊含的音韻之美!

      四、小結。

      在《夜宿山寺》這首詩中,李白通過眼中所見,大膽想象,把一座百尺高的宏偉建筑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摘星辰、不敢語、驚天人(板書)這些奇妙的想法讓這首詩與眾不同,情趣盎然。

      五、指導書寫生字。

      1.出示“危、驚、敢”整體觀察。

      2.出示“!,看清結構(半包圍),強調(diào)第二筆是橫鉤,第五筆是橫折鉤。教師范寫后,學生觀察并書空。

      3.出示“驚、敢”,通過比較,指導如何寫好“敢”字,教師范寫,學生觀察并書空。

      4.運用規(guī)律,獨立練習寫字?辞逦恢,找準重點——名學筆順,練習臨寫——對照品評,二次臨寫。

      5.反饋評價:展示優(yōu)秀書寫,出示問題字例,糾正;學生再次連寫。設計意圖:師生寫字教學的設計從整體到個體,縣引導學生學會觀察,講清注意點,抓住關鍵筆畫,從而更好地指導學生把字寫端正美觀。

      六、拓展延伸。

      誦讀王安石寫的《登飛來峰》: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層。

      作業(yè):1.背誦《夜宿山寺》,想象畫面,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危樓高百尺,恐驚天上人”的意思。

      2.誦讀《登飛來峰》,一邊讀一邊想象描寫的畫面。

      板書設計:夜宿山寺

      百尺,摘星辰。樓高不敢語,驚天人。

      第二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走近草原。

      1.播放視頻《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學生談感受。

      2.我們就一起到敕勒川去看看草原的美景。北朝時期在敕勒川生活的是游牧民族刺勒族,《敕勒歌》是敕勒族的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簡單的27個字概括了我們用話語也形容不完的草原美景。就讓我們來讀讀古詩《敕勒歌》吧!

      設計意圖:利用課件播放大草原的風景,引導學生在圖中了解詩句的意思,讓學生的耳、腦、口、眼協(xié)調(diào)活動,從中感受到詩中所描寫大草原的美麗和遼闊無邊以及牧民富足的生活,從而進入詩歌的`意境。

      二、初讀古詩,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

      1.出示古詩,學生自由練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讀準平舌音“似、蒼”,特殊讀音“見”,指導“見”是出現(xiàn)、顯露的意思。

      2.同桌互讀,相互正音。比一比誰讀得正確、流利。3.教師示范讀帶讀;師生合作讀。4.閉目輕聲讀古詩,想象畫面。三、想象畫面,誦讀詩句。

      1.觀察課文插圖,結合詩句,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詩中寫了哪些景物?

      一望無際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遼闊的天空,有很多圓頂?shù)拿晒虐。詩中哪幾行是描寫圖中的內(nèi)容?

      出示: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學生自由地讀讀這四行詩,想想自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結合課件了解“敕勒川,陰山”的位置,體會“穹廬、籠蓋”的意思。川指平地,敕勒川是這個敕勒族人居住的大草原,它位于高聳云霄的陰山腳下。天空就像圓頂大帳篷,蓋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朗讀時,讓學生用手勢磨坊穹廬籠蓋四野的情景,體會大草原的遼闊。

      2.詩人還看到了什么呢?(課件出示:風吹來了,草叢里露出許多的羊群。)自由讀后兩行詩。

      (1)出示相關圖片,聯(lián)系生活實際體會“蒼蒼、茫!,誦讀體會。

      天蒼蒼:天空藍藍的;白發(fā)蒼蒼:頭發(fā)拜拜的;松柏蒼蒼:松柏綠綠的。

      野茫茫:原野沒有邊際;大海茫茫:大海無邊無際;云海茫茫:云霧濃厚看不清。

      (2)反復誦讀。

      (3)出示:風吹草低見牛羊,學生閉目想象,用自己的話說說看到

      的畫面,感受草原壯麗富饒的景色,體會牧民的自豪之情。

      3.采用多形式指導朗讀、背誦。

      (1)師生承接讀。

      (2)師生合作,詩意與詩句對讀。

      師:陰山腳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生:敕勒川,陰山下,

      師: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與大地相連,生:天似穹廬,籠蓋四野。看起來好像牧民們居住的氈帳一般。

      師:藍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滾著綠色的波瀾,生:天蒼蒼,野茫茫,

      師:那風吹到草低處,有一群群的牛羊時隱時現(xiàn)。生:風吹草低見牛羊。

      (3)看課文插圖背誦。

      (4)播放馬頭琴曲,入情入境想象畫面背誦。

      【設計意圖:古詩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之意境美,這種意境美的表現(xiàn)方式,是通過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使詩情畫意盡在學生腦海中。如何去展現(xiàn),誦讀是的方式。只有富有感情地誦讀,才能體會出詩的真味。課件的展示,師生誦讀時配以樂曲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多種方法、媒體才能使學生跨越時空,陶冶情操,觸摸到古詩那悠遠、空靈的意境。】

      四、延伸閱讀老舍寫的《草原》片段。

      【設計意圖:詩中有畫,畫中有情。詩歌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結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讓學生領略到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詩教學的難點。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還不夠,將名家老舍對草原的描寫鏈接誦讀,使《敕勒歌》的內(nèi)涵豐厚起來。】

      五、指導書寫“陰、似、野、蒼、忙、茫。

      作業(yè):

      1.背誦《敕勒歌》,想象畫面,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钡囊馑肌

      2.把自己對詩的理解畫成一幅簡筆畫,并把古詩抄寫在上面。

      登飛來峰[宋]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

      層。

      (詩意:飛來峰頂有座高聳入云的塔,聽說雞鳴時分可以看見旭日升

      起。不怕層層

      浮云遮住我那遠眺的視野,只因為我站在飛來峰頂。)

      草原(節(jié)選)

      老舍

      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別外的天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鉤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X流,輕輕流入云際。

    語文教案《古詩兩首》6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11個生字;

      2. 背誦兩首古詩,默寫《四時田園雜興》;

      3. 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所描寫的景象,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

      4. 感受鄉(xiāng)村生活,陶冶愛美的情趣,養(yǎng)成積累的習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都學過哪些古詩呢?誰愿意背給大家聽?今天,咱們再來共同學習一首,題目叫《四時田園雜興》。

      播放課文朗讀錄音。介紹作者。

     。ǚ冻纱螅1126—1193)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今江蘇蘇州)人,紹興二十四年進士。其詩題材廣泛,對農(nóng)民的痛苦,官吏的殘暴等都有反映,詩風清逸淡遠。著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吳湖錄》等。)

      二、釋題并初步感知課文

      1.釋題:“興”是什么意思?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題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詩文會寫些什么內(nèi)容?

      2.教師范讀全詩,學生小聲自讀并思考:詩中都寫了哪些人物?他們分別在干什么?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3.指名試讀全詩,引導回答上面問題。

      三、學習詩文內(nèi)容

      1.自由讀文,利用工具書查閱自己要理解的詞語,并記錄自己的疑難問題。

      2.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

     、贂儯喊滋。 ②耘:除草。 ③耘田:在田里除草。 ④績麻:把麻搓成線。 ⑤各當家:各人都擔負起一定的家庭責任。 ⑤未解:不懂。 ⑦供:參加。 ⑧耕織:耕田織布。 ⑨傍:靠近。 ⑩桑陰:桑樹下。

      4.引導學生試著解釋全詩: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條,村里的男女都擔家。

      幼童不懂耕田織布,也在桑樹蔭下學著種瓜呢!

      5.請同學們認真想一想:后兩句表現(xiàn)孩童天真可愛的行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襯托出農(nóng)民勤勞簡樸的生活)

      引導學生觀察圖畫、描述畫面內(nèi)容。(抓住兒童神態(tài)、動作、想象其語言)

      6.放聲自由讀詩,想像其意境,體會農(nóng)民一家辛勤勞動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詩,指導背誦

      五、總結

      這首詩風格清新自然,語言親切樸實,富有泥土氣息。描寫了緊張而又愉快的勞動場面和田園生活的美好。

      六、布置作業(yè)

      背誦全詩,預習下一首詩。

      第二課時

      一、組織教學,引入新課

      我們學習《古詩二首》的第二首詩!缎捍贯灐。(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播放課文朗讀錄音)

      1.認讀生字詞:蓬頭、稚子、垂綸、側坐、莓苔、借問、遙招手、不應人。(注意生字“蓬、稚、遙”的字音字形。)

      2.教學生字“釣”,注意右邊“勺”里面的“點”不要丟掉。

      3.學生試讀全詩。

      三、釋題介紹作者

      讀課題,思考:“小兒”指什么?“垂”在字典中怎么解釋?理解絲線的一頭向下可以說成是垂下來的線。并引導學生理解:“垂釣”什么意思?“小兒垂釣”什么意思?

      四、學習前兩句

      1.指名讀第一句。思考:是什么樣的小孩在釣魚?從哪看出他年齡很。坷斫狻芭铑^、稚子”。這個頭發(fā)很亂的小孩在干什么?字典中“綸”什么意思?理解“學垂綸”就是學釣魚的意思。

      2.指名讀第二句。思考:小孩兒學釣魚是怎么坐的?什么是“側坐”?坐在哪?理解“莓苔”和“草映身”。

      3.指導朗讀。

      小孩年齡這么小,卻獨自坐在草叢中模仿大人的樣子學釣魚,你覺得小孩怎么樣?(板書:天真可愛)。這樣的小孩你們喜歡嗎?要讀出對小孩的喜愛之情。教師范讀,學生試讀。

      4.指名說前兩句詩意。邊讀邊體會,想像詩中情景,加上想象再說這兩句詩意。

      五、學習后兩句

      1.齊讀第三句。思考:小孩正急切地盼魚兒上鉤,出現(xiàn)了什么情景呢?從哪看出路人在問路?“借問”什么意思?想象路人來問路的情景,并思考:路人可能問些什么?小孩是怎么做的?想象小孩是怎么招手的'?思考:小孩招手是什么意思?“遙”是什么意思?

      2.指名讀第四句。思考:小孩為什么擺手?從哪看出怕把魚嚇跑?怕什么聲音嚇跑魚呢?除怕路人腳步聲、問話聲還怕什么聲音呢?讀后半句,思考“應”是什么意思?“不應人”呢?

      3.小孩既怕路人腳步聲、問話聲嚇跑魚,又怕自己回答聲嚇跑魚,他一門心思撲在釣魚上,你覺得他釣魚釣得怎么樣?(板書:專心認真)

      4.學生扮路人、小孩表演,體會小孩緊張心理和天真可愛的形象。

      5.指導學生朗讀,讀出小孩緊張的心理和活潑可愛的特點。

      6.指名看圖說后兩句意思。

      六、體會待的意境

      學生觀察圖,邊看課文朗讀邊體會,想像詩的意境。

      指名到前面講全詩的內(nèi)容,要展開想像。

      指導朗讀,讀出詩的意境美。

      七、指導背誦全詩

      八、總結

      這首詩前兩句寫了小孩的樣子和釣魚的姿勢,后兩句描述了小孩專心致志學釣魚的神態(tài),把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孩描繪得活靈活現(xiàn),用詞準確,意境美而不俗,使人讀后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觀其色。

      九、作業(yè)

      1.背誦《小兒垂釣》。

     2.預習《我和企鵝》一課,試讀全文,不懂的字詞解決。

      十、板書設計:

    語文教案《古詩兩首》7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3、喜歡背誦古詩,有條件的,背誦課文以外的古詩。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

      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

      字卡、詞卡、小黑板、收集其它的古詩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

      今天我們學習兩首描寫深秋美麗景色的古詩。齊讀課題。

      二、學習第一首古詩

     。ㄒ唬┽岊}

      1、讀古詩題目(注意重點字音:贈)

      2、師簡介詩人蘇軾

     。ǘ┛磮D說話

      看圖,說說你在圖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ㄈ┏踝x感知,了解古詩大意

      1、自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找出詩中生字,注意讀音易錯字:擎殘橙劉

      3、自讀,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4、小組讀,合作學習,理解詞義

     。ㄋ模┰僮x感悟,想象詩歌畫面

      1、自由讀,結合圖理解詩意。

      2、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師點撥。

      3、自由組合,與學習伙伴體會讀,讀完后交流自己的體會,交流后再讀。

     。ㄎ澹﹩l(fā)想象,感情朗讀,背誦

      1、師描述詩意,激發(fā)學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六)想想、議議

      你認為一年最好的時節(jié)是哪個季節(jié),為什么?

      (秋天,收獲的季節(jié))

      三、學習第一首古詩中的生字

      1、找出古詩(一)中要求寫的生字:

      首枝記劉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主識記字音字形,然后找小伙伴交流是否認識了。

      3、指導寫字,教師示范寫,學生在課堂上寫前三個字,教師注意巡視。

      四、作業(yè)

      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認讀古詩(一)中的生字

      2、背誦古詩

      二、學習第二首古詩

      (一)釋題

      1、讀題

      2、簡介詩人杜牧

      (二)識記生字字音

      找出詩中要認的生字,認讀,解決字音。

      (三)小組合作,討論學習

      1、根據(jù)《贈劉景文》的學習經(jīng)驗,討論確定本組的學習方案。

      2、按自己組的方案自學。

     。ㄋ模⿴熒献,解決疑難

      每組提出學習中的疑難處,老師和其他組的同學與他們一起討論解決。

     。ㄎ澹﹩l(fā)想象,感情朗讀

      1、師范讀,生邊聽邊想象。

      2、生練讀,一邊想一邊讀。

      (六)感悟詩意,熟讀成誦

      1、生自由讀,借助插圖感悟詩意

      2、找伙伴,練背誦

      三、學習詩中生字

      1、字音、字形、字義

      2、指導書寫

      四、實踐活動

      把自己課外學的古詩背給同組同學聽,還可以教同組同學背一首自己課外學的古詩。

      五、作業(yè)

      課后我會填。

    語文教案《古詩兩首》8

      【教材簡析】

      本單元選取的三篇精讀課文、兩篇略讀課文都是引導學生在感受愛、表達愛、奉獻愛的過程中體會愛的重要性,把握正確的生活態(tài)度,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豆旁妰墒住肥潜締卧拈_篇之作,抒發(fā)了人世間最普通的友人離別之情,作為感情基石,為學生學習后面的課文打下了基礎。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所寫。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詩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彼此之間情誼深厚。這首詩表達了詩人送別好友時無限依戀的感情,也寫出了祖國河山的壯麗美好。詩的前兩行敘事,后兩行寫景,景中卻包含著一個詩意的情節(jié):帆影已消逝了,而詩人還在翹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將友人送到目的地。詩人巧妙地將對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對自然景物的動態(tài)描寫之中,將情與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無窮。

      《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安西是指安西都護府,在今天的新疆庫車附近。友人元二將要遠赴西北邊疆,詩人特意從長安趕到渭城來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誼,不言可知。這首詩既不刻畫酒筵場面,也不直抒離情別緒,而是別具匠心地借別筵將盡、分手在即時的勸酒,表達出對友人的留戀、關切與祝福,使人不難想到這對好友頻頻祝酒、殷殷話別的情景。

      【學情分析】

      兩首古詩所表達的感情,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容易,但四年級是學生口頭言語向書面言語發(fā)展的過渡期,學生的書面言語能力比較弱。本課的兩首古詩都是膾炙人口之作,無論從斟詞酌句還是寫作技巧上,對學生的`語文能力都有相當高的要求。要通過含蓄的詩句理解詩人內(nèi)心豐富的情感是有一定難度的,這是學生學習的重點.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悟詩歌的內(nèi)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

      4.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yǎng)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古詩大意,通過賞析詩人以景寫情的表達手法,體會詩人表達的深刻感情。

      教學難點

      通過“情”感染學生、熏陶學生,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法學法

      主要教法有“談話法”、“情景教學法”、“重點字詞品味法”、“角色體驗法”等。

      主要學法有“想象畫面法”、“聯(lián)系生活法”等。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搜集相關資料。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一、激趣導入,介紹李白

      1.背誦《贈汪倫》:初步感知古人的送別深情,引出另一首送別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你知道是誰寫的嗎?(李白)你對李白有哪些了解?

      3.品讀詩題:題目告訴我們些什么呢?(學生自由談談對古詩題目的理解。)。

      二、復習方法,初讀感知

      1.復習古詩的學習方法:

      初讀感知→理解詩題→理解詩句→品讀悟意境→熟讀成誦

      2.初讀感知.

     。1)自讀自悟:學生運用工具書或注釋等多種方式了解詩的大意。

     。2)查讀正音:通過指名朗讀古詩,及時正音。

     。3)集體交流:你讀懂了這首詩的哪些地方?

      (4)理解大意: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三、品詩句,明詩意

      1.理解第一、二行詩的意思

     。1)談話:李白與孟浩然是什么關系呢?你怎么知道的?

      (2)請喜歡讀第一、二行詩的同學,起立朗讀。

      (3)指名說詩意。

      教師適當點撥如下:

      西辭:從西邊離開。(展示地理圖,由圖可見黃鶴樓在揚州的西邊,所以孟浩然由西向東順流而下)

      煙花:形容花開得繁茂,象浮動的煙霧。(指導想象鮮花盛開的景象)

      談話:這兩行詩分別點明了送別的地點、時間,所以前兩行詩是敘事。請用重點符號勾畫出關鍵詞。(“黃鶴樓”、“三月”)

     。4)齊讀第一、二行詩句。

      過渡:在陽光明媚,鮮花盛開的三月送別朋友,詩人是怎樣的心情?

      2.理解第三、四行詩句的意思。

     。1)請喜歡讀第三、四行詩的同學起立朗讀。

     。2)誰愿意試著說說詩句的意思。(學生各抒己見)

      老師相機指導如下:

      孤帆:一只孤獨的帆船或一片孤獨的帆船。(并不是江面上只有一只船,這里寫出了詩人對朋友的牽掛)

      唯:唯獨,只。(也體現(xiàn)出詩人對朋友的擔憂)

      天際:天邊,天水之間。

      (3)自由朗讀全詩,同桌互相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4)指名匯報說詩意。

     。5)全班齊讀全詩。

      四、朗讀詩句,體會詩情

      1.談話:剛才我們理解了詩意,老朋友孟浩然要遠去他方,詩人李白送別時是怎樣的一種心情?(依依惜別,難舍難分,情深意長……)

      2.提問:誰愿意把這兩行詩讀出來?(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在這兩行詩中哪兩個詞最能體現(xiàn)朋友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體現(xiàn)出詩人對朋友的無限眷戀和牽掛呢?(“孤帆”、“唯見”)

      3.請同學們想象“孤帆遠影”、“長江天際流”的景象。體會作者的心情。

      4.師導:這兩行詩借景抒情,體現(xiàn)了詩人與朋友的情意比江水更深,比江還長,應該讀得怎樣?(舒緩而情深意長)

      5.請男生來試一試。(讀后,女生評,師評)

      6.請女生再來讀一讀。(讀后,男生評,師評)

      7.齊讀。

      五、擴展延伸

      1.談話:聽了大家情深意長的朗讀,老師仿佛真的看到了一千多年前的那位佇立江邊,目送友人離去,看啊看啊,直到船只消失在天水之間。請同學們想象一下詩人會想些什么呢?

      2.請同桌互相說一說。(學生交流)

      3.指名上臺匯報交流,互相評價。

      (這一別不知何時再相見了;江水啊,請把我的好朋友平安載到揚州吧,朋友,你慢慢走吧,我們會再相見的……)

      六、總結,誦讀

      1.談話:悠悠黃鶴樓,依依惜別情,同學們,請合上課本,閉上眼睛,讓我們用深情的誦讀再替李白送一程孟浩然吧!

      2.全班起立誦讀全詩。

      3.同學們,學完這首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七、作業(yè)布置

      誦讀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第二課時 學習《送元二使安西》

      一、激情入境,揭示課題

      1.在你的成長過程中,一定交有不少朋友吧。誰有知心朋友?(指名談和知心朋友在一起的感覺。)

      2.朋友在一起時間久了,情投意合就產(chǎn)生了深厚的友誼。假如,有一天,由于轉學、升學等原因兩人要分開了,你的心里會怎么想?

      是!我們現(xiàn)代人是這樣,古人,也是這樣。在古時候啊,由于交通不方便,朋友分離之后就很難有再相見的時候,送行餞別就成為表達深厚情誼的一種習俗。于是,在和朋友分離之時,人們就會寫一些詩或文章來送給朋友;貞浺幌,你都知道哪些描寫朋友之間友情的名言或名句?

      3.讓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回到唐朝,來到長安城,來到咸陽,來到距離咸陽二十里外的渭城。那里,有兩位朋友,正在惜惜離別。今天我們學習20課《古詩兩首》的第二首詩《送元二使安西》(板書課題)。

      4.同學們課前已經(jīng)預習過了課文。誰知道“使”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安西”是個什么地方?

      二、初讀古詩,掌握大意。

      1.學生自由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學生讀詩,適時糾正錯誤讀音。

      教師相機強調(diào)多音字,區(qū)別不同意義的多音字的讀音,并讓學生組詞。(舍、朝等)

      3.學生默讀古詩,要求結合注釋,理解詩意。

      (1)請大家默讀古詩,聯(lián)系生活實際,結合注釋思考這首詩講了什么?

     。2)同桌之間先試著說一說。

     。3)指名學生說全詩大意。

     。4)指名學生具體生動地概括詩的大意。

      (5)教師總結詩意,學生回顧體會古詩中朋友離別時依依不舍的情境。

      3.學生同桌互讀,要求讀出感情,注意節(jié)奏。

     。1)師配樂范讀古詩。

      (2)學生多種方式讀詩,教師指導有感情地讀詩。(學生互讀、師生共讀、教師范讀、指名讀)。

     。3)學生配樂齊讀。

      三、想象畫面,走入詩境。

      1.理解第一、二行詩的意思

      (1)我們來看這兩個字“朝”、“舍”,它們在詩中怎么念?把這兩個字放回詩中多讀幾遍。邊讀邊想:讀著讀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小雨,柳樹,客舍,酒宴。)

     。2)師:渭城,清晨,一場如酥小雨,濕潤了路上的塵埃。旅店旁的棵棵綠柳,被雨水沖洗的更加蒼翠欲滴,你覺得這景美嗎?讓我們帶著這感覺一起美美的讀一下。(生齊讀)

     。3)引導學生背這兩句。指名背誦。

      2.了解西去的背景,明白西去路途的遙遠及艱辛。

      (1)從課題我們知道元二要去安西,也就是現(xiàn)在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兩地相距大概有3000多里。在古代是沒有火車、汽車的。可以想象在古時那得需要更長的時間,在旅途中元二可能會經(jīng)受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氣候、路上遇到什么意想不到的事等等……

      (2)唐代國勢強盛,內(nèi)地與西域往來頻繁,經(jīng)常有關于貿(mào)易或外交活動。從軍或出使陽關(唐出使西域的必經(jīng)之路)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壯舉。朋友“西出陽關”,雖是壯舉,但作為好友的王唯,他想到好友要經(jīng)歷萬里長途的跋涉,想到好友要備嘗獨行窮荒的艱辛寂寞,于是,特意從長安趕到渭城來送他的朋友。這份情可謂重矣!

      此時,他們來到了一家小客棧里。正在惜惜相別。讓我們來看詩的后兩句。一起讀一下。

      3.生齊讀。(注意聽學生的發(fā)音是否正確。尤其是“故人”)

      4.抓“勸”、“更”想象當時情景,師生互動談話,進行多元感悟

     。1)師:“好一個“勸”字啊!我們想一下這是誰在勸?說說你的理由。

      5.演一演當時的情景。

      師生對話。

      師:王兄,多謝你從長安趕來送我,你的這份情,我元二領了,來讓我們干了這杯酒。

      師:皇上此次派我去安西,我一定會不辱使命,揚我大唐雄威。只是,家中老母年紀已大,想到不能在娘身前盡孝,心中又平添幾許惆悵,還望王兄,常去看看她老人家。兄弟在這里謝你了!

      師:我實在舍不得你們啊,還有家中犬子尚還年幼,就請王兄,多加指點。

      …….

      師:這是他們在互相勸。是!朋友之間有多少知心話要說!又有多少說不完的話!而現(xiàn)在兩位情深意重的好友就要分手了。讓我們帶著這份痛心,這份難過,這份不舍,這份依戀,一起讀這兩句。(生齊讀)

      6.就這么喝啊說啊,說啊喝啊,不知不覺,分離的時刻到了,不得不分開了。什么也不說了,什么也不能說了,就讓所有的情都化在這杯酒里吧。那就更進一杯酒吧!讀。

      7.一個“勸”字,一個“更”字,生動的描繪出朋友之間那種難舍難分的情。

      四、總結升華

      人間自有真情在,人間自有知音人。除了友情,還有親情,鄉(xiāng)情,師生情等等,等等。用你的心去感受人間真情吧!課下同學們可以找一下王維的其他詩篇進行閱讀積累。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默寫古詩。

      2.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文的意思。

      板書設計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送元二使安西

      敘事抒情 寫景

      借景抒情 送別

      依依惜別之情 依依惜別之情

      附:相關鏈接

      送別詩幾首

      王維《山中送別》: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

      高適《別董大》: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王勃《江亭夜月送別二首(其二)》: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語文教案《古詩兩首》9

      教學目標

      知識:

      1.會認4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碧玉、妝成、裁出、剪刀、萬紫千紅”等詞。

      2.背誦兩首詩,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情感: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學重難點:

      大體了解詩句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記背詩句。

      教學時數(shù):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回憶你記憶中的春天是怎樣的,給大家說一說。

      二、檢查預習

      1.自讀生字,在文中為生字注音。

      2.抽讀。

      3.小老師教寫生字。

      易錯音:妝、濱、裁

      易混淆:詠泳、濱賓、載裁、紫緊

      4.抽讀、齊聲讀

      三、學習《詠柳》

      1.簡介賀知章:唐朝詩人,字箱子真,代表作《回鄉(xiāng)偶書》《采蓮》

      2.解題:春天里的柳樹是怎樣的呢?春天百花成天的景象是什么樣的?能用語言或學過的詩句來形容嗎?(自由說)看看古代的詩人是怎樣描述春天景色的。齊讀課題:

      詠柳:詠即贊美

      3.詩人是怎樣贊美柳樹的呢?大家自讀古詩,說說你讀懂了什么。(結合注釋讀),不懂的作上記號。

      4.交流匯報1.2句

      (1)碧玉:綠色的玉

      妝:打扮

      一樹:滿樹

      萬條:枝條多

      絳:一種絲帶

      前兩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樹上,長滿了翠綠的新葉,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裝飾打扮的一樣。

      (2)思考: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這樣的比喻好嗎?(引導學生想象,春天萬物復蘇,柳樹也會發(fā)出新葉,新葉剛長出來的顏色,光澤接近碧玉)

      (3)朗讀

      5.交流匯報3.4句:

      (1)細葉:細細的嫩葉

      似:好像

      裁:裁剪

      這兩句的意思是:這細細的嫩葉是誰裁剪出來的呢?原來是二月春風這把剪刀裁出來的.呀!

      (2)思考:這兩句采用了什么樣的形式?(自問自答)把什么比作什么?你從這個比喻中體會到什么?

      (3)指導朗讀

      6.朗讀全詩,感悟詩境

      前兩句寫柳,后兩句由寫柳過渡到寫春,從整首詩的描寫中,你休會到詩人對柳,對春抱著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反復朗誦,體會詩人贊美柳樹,歌頌奏的感情。

      四、深情朗讀

      語速適中,情感飽滿,基調(diào)高昂,注意停頓。

      五、背誦全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復習《詠柳》,并集體背誦,引入《春日》

      二、解題

      1.朱熹: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

      2.春日即在春天里

      三、初讀,初通詩意

      1.自讀全詩,再抽讀。

      2.分小組討論學習;讀懂了什么,不懂的作上記號,勾出不理解的詞。

      3.交流:提出不懂的詞,板書,查閱字典理解

      勝日:即晴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

      尋芳:游覽、賞玩美好的風景

      泗水:水名

      濱:水邊

      光景:風光景色

      一時:形容時間很短

      新:新鮮、奇麗

      4.由詞意思考:詩人在什么樣的天氣,到什么地方去游覽,他的心情怎樣?你從哪兒讀出來的。

      5.整理出前兩句的意思:在天氣睛朗的日子里,詩人到泗水邊上死對頭觀賞風景,那里風光無限,一時之間許多新鮮奇麗的景色映入眼簾。

      6.說說你從一二句中體會到了什么?再指導朗讀。

      7.運用同樣的方法學習3.4句。

      自讀、勾出不懂的詞,討論,交流解詞,再解意。

      等閑:平常、隨便

      識得:認識

      東風:春風

      萬紫千紅:形容百花爭艷的景色。

      總是:都是

      詩意:平常人們都知道有春風,可春風究竟是什么樣的呢?只有在見到了萬紫千紅的景色后,才明了是春風帶來了這無邊的景色。

      指導朗讀3.4句,說說體會,引導學生理解包含在詩歌中的哲理。

      四、再讀,感悟詩境

      聯(lián)系詩意,說說自己的理解,體會詩人對春天的贊美之情。

      五、指導朗讀、背誦

    語文教案《古詩兩首》10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兩首古詩。

      2、學會本課的3個生字,理解詞語及詩句的意思。

      3、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感受古詩語言與意境的美,培養(yǎng)學生對自

      然美和藝術美的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

      1、通過誦讀,理解詩句的含義,體會詩歌的意境,熟讀成誦。

      2、結合古詩簡潔的語言想象豐富的畫面,先說再寫。

      教學難點:

      1、誦讀古詩,體會作者從聽覺、觸覺、視覺等多角度觀察事物的方

      法。學習作者邊觀察邊想像以及動用各種感官從多角度觀察事物的方

      法。

      2、透過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寫下

      來。

      教學準備:

      1、師生查找有關詩人、詩作的相關資料。

      2、教學掛圖。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調(diào)動積累,揭示課題

      1、啟發(fā)學生回憶背誦過的描寫春天景色的古詩。

      2、引出詩題“江南春”:顧名思義,江南的春天。 全詩描寫了江南

      春天的綺麗景色。

      3、介紹作者:杜牧,字牧之,今陜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歲中進土曾做過幕僚,很不得志。他關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間為人民做

      了一些好事。他和李商隱齊名,世稱“小李杜” 。

      二、自學古詩,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誦讀古詩。

      要求:(1)讀準字音,注意節(jié)奏。

     。2)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2、借助工具書,自己理解詩意。

      3、小組合作學習,弄懂詩意。

      4、檢查學習效果

      (1)指名朗讀,集體正音。然后齊讀全詩,注意停頓。

     。2)解釋詞語:

      “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樓臺”、

      “四百八十寺”

     。3)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 (大致即可)

      三、反復誦讀,體會意境

      (一)前兩行——寫今

      1、學生自由誦讀古詩,邊讀邊思考:《江南春》寫出了江南春天的

      哪些特點?(到處是黃鶯宛轉啼鳴,到處是綠葉紅花相互映襯。依山

      臨水的.城鄉(xiāng),迎風招展的酒旗。)

      2、詩的前兩句抓住了黃鶯、紅花、綠葉、水鄉(xiāng)、山城、酒旗、春風

      等七種景物來描寫,共同構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畫面。

      3、看圖、配樂輔助,指導學生讀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話描

      述感受到的內(nèi)容。

      (二)后兩行——懷古

      1、提問:詩歌的后兩句還是描寫江南春天的嗎?

      2、學生默讀后兩句詩,體會一下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集體討論(抒發(fā)了作者憂國憂民之情)

      4、教師小結:南朝統(tǒng)治者迷信佛教,廣建佛寺,企圖依靠神靈的庇護,永保江山穩(wěn)固?墒菚r移世易,當年的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樓臺

      意境掩映在蒼茫的煙雨之中了呢?

      5、帶著理解,學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6、練習背誦古詩。

      四、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默寫《江南春》。

      3、依據(jù)《江南春》這首詩歌的內(nèi)容,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為這首詩配一幅畫。

    語文教案《古詩兩首》1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4個生字,兩條綠線內(nèi)的3個字只識不寫。

      理解詩句意思,并能用自身的話說說其中一首詩描述的景象。

      3、抓住關鍵詞,理解詩歌意境,受到美的熏陶,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重點難點:抓住關鍵詞,理解詩歌意境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揭題,激發(fā)興趣

      教師語言:同學們,俺們知道唐代有兩位著名詩人,一位享有“詩仙”的美稱,是----李白,另一位則被稱為“詩圣”,他是誰。----杜甫。李白、杜甫的詩歌藝術達到了唐代詩歌的頂峰,后人贊嘆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今天,老師帶來了他倆的寫景詩各一首,想學嗎?有信心學好嗎?

      二、初讀詩歌,讀通讀順

      1、一讀,讀通讀順

      要求:

      讀四遍,前兩遍讀準四個生字及一個多音字“行”,認清“疑”的字形;后兩遍讀對停頓。

      檢查自讀情況。

     、胖该x詩,正音

     、浦该x詩,指導正確停頓

      2、再讀,讀懂詞意

     、抛杂勺x詩,根據(jù)注釋用自身的話說說詩的意思

      出示注釋:

      《望廬山瀑布》

     、購]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俺國名山之一。

      ②香爐:指廬山的香爐峰。

     、圩蠠煟褐溉展庹丈涞脑旗F水氣出現(xiàn)出紫色。

     、茔y河:又稱天河。古人指銀河系構成的帶狀星群。

     、菥盘欤壕胖靥,形容極高的天空。

      《絕句》

     、.黃鸝:黃鶯。

     、.白鷺:鷺鷥,羽毛純白,能高飛。

      ③.西嶺: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終年不化,故云千秋雪。這是想象之詞。

     、.東吳:指長江下游的江蘇一帶。成都水路通長江,所以說長江萬里船。

     、平涣髟娨,朗讀古詩

     、墙處煼蹲x,指導方法

      教師語言:讀詩詞文章,要理解作者,要理解作品,要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俺在讀書時有一個小竅門,就是把自身當成作者,快樂著作者的快樂,悲傷著作者的悲傷,然后通過誦讀的.聲調(diào)、節(jié)奏等表達自身的情感。

      三、想象畫面,體味意境,品味語言

      (一)三讀,想象畫面,體味意境

      1、此時此刻,你就是李白,你就是杜甫,輕聲讀詩,發(fā)揮想象,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交流

      3、再讀古詩,注意重音,把你們的感受讀出來。(壯美/秀美)

      (二)四讀,品味語言

      1、杜甫有詩云:“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偉大的詩人都很注意遣詞造句,默讀古詩,你覺得詩中哪些字用得妙?為什么?

     、牌肺丁吧、“掛”、“飛”、“落”

      ⑵品味“含”。

      ① 你理解“窗含西嶺千秋雪”中“含”的意思嗎?

      含就著銜著、鑲嵌的意思。

     、谕瑢W們覺得這句詩中的“含”字用得好嗎?這樣俺們無妨用其他的字來換換,可以用哪些字來換?(有、里、內(nèi)、前……)

      俺們選兩個字換上讀讀看,比較比較,體會體會!按坝形鲙X千秋雪”,你們覺得怎么樣?(太一般了)“窗嵌西嶺千秋雪”,(嵌字寫出西嶺雪山像一幅畫鑲嵌于窗框之中,只是靜態(tài)的畫。)可是,俺們一般說人才含著什么,這兒用了“含”字還好像把窗框寫活了,寫出畫面的動態(tài)之美,更有了動感,詩中靜動結合,充溢生機。這個“含”字用得真妙。

     、圩尠硞円黄鹱x第三句詩,突出“含”字。

      四、再讀課文,背誦默寫

      指名背誦,當堂默寫

      五、安排作業(yè),鞏固延伸

      板書設計:

      作業(yè)指導

      1、有關習題的解題思路(答案)

      2、同學作業(yè)情況摘記

      3、作業(yè)評講與矯正性練習

    語文教案《古詩兩首》12

      教學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兩首古詩。

     。病⒔柚⑨,讀詩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人和朋友依依惜別之情,培養(yǎng)審美情趣。

     。、強化語感訓練,提高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準確理解詩意,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境。體會詩中情,讀出詩中情。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同學們,離上課還有幾分鐘,我們來玩?zhèn)游戲,輕松輕松。

      聽說我們班的同學背了很多古詩,我們來玩?zhèn)古詩對接的游戲,好嗎?

      我說上句,你接下句。看誰舉手最快,回答得最好:

      1、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和汪倫送我情。

      3、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础⒋睬懊髟鹿,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又快又好,果然名不虛傳!

      同桌玩一玩。

      二、導入

     。、剛才我們搶答的是哪兩位詩人的詩呀?

     。ɡ畎、孟浩然。)

      2、李白、孟浩然不只都是唐代的大詩人,他們又是一對好朋友,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與他倆有關的一首古詩。大家齊讀。

     。、詩的題目中有三個生字,給你1分鐘能記住嗎?趕快打開書本100頁。

      記住了嗎?來,跟老師一起來寫。

      hè鶴:注意左邊稍微寫窄一點。

      mèng孟:上面的“子”比較長。

      líng陵:左窄右寬,后鼻音。

      三、讀題獲信息

     。、一起來讀讀:

      來,隨著我的手勢再讀一遍,注意節(jié)奏。你看,注意了節(jié)奏,讀得好聽多了。

      2、讀了幾遍課題,你讀出了什么信息?

      3、說得真好,用你的朗讀告訴大家:

      李白,在何處/送何人/去何地。

      一幅多么清晰的送別畫面。

      同學們真會讀書,讀了幾遍詩題,就獲取了這么多信息。

      今天,我們就用這樣的方法,一起來欣賞這首古詩。

      四、讀準確、讀流利

      1、請同學們大聲地自由地朗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讀好了?請你讀給同桌聽聽,讓他說說你讀得怎樣。

     。场⒄l愿意讀給大家聽聽。還有想讀的嗎?

     。、其他同學能讀好嗎?那我們一起來讀。

      五、讀詩知畫面

     。、有人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畫面呢?請同學們借助注釋,自身讀讀詩,邊讀邊想象,你似乎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2、把你想到的畫面說給同桌聽聽。

      3、讀著讀著,你的腦海里依次出現(xiàn)了哪些畫面?

     。ㄒ簧杂烧f。)

      情況一:

     。ㄍ瑢W說前兩行或全部。)

     。薄⒄f得真好。你能把西辭說得更清楚些嗎?

      (生說。)

      來,看看示意圖,你會說得更好。你再來說說。

      你還想說。

      孟浩然在西邊的黃鶴樓辭別了李白,然后乘著船,沿著長江順流而下,向東邊的揚州駛去。

     。、你看,畫面動起來了。送別是在煙花三月的一天。

      煙花三月是一幅怎樣美麗的畫面呢?請你展開想象的翅膀。

     。ㄍ瑢W不時地說,使畫面說豐滿。)

     。ㄉ胂蟛怀觯耗憧吹搅耸裁淳拔?什么顏色?什么形狀?怎么動的?)

      真是一副美不勝收的江南春景!你的想象真豐富。

     。、誰能完整地把這些畫面描繪一下。

     。、說得真好!你能想著這些畫面,讀讀前兩行詩嗎?

     。怠⒎被ㄋ棋\的春天,正是詩人們游山玩水、飲酒賦詩的好時候,而好朋友卻要離開我了。我們也一邊想著畫面,一邊讀讀這兩行詩。

      情況二:

     。ㄍ瑢W說后兩行。)

     。薄⒛氵想到了什么畫面?

     。、(說到“唯見、望”。)

      望著滾滾東去的長江水,李白他會想些什么呢?他似乎要把自身的一片情意托付給江水,陪送友人。人雖分,心相隨,多么真摯的友情啊!

     。场ⅲㄕf到“孤帆”。)

      江面上真的只有孟浩然乘坐的那只小船嗎?(不是)

     。ㄈ绱鸩怀鰜恚洪L江是當時的水上交通要道啊,每天來往的船只絡繹不絕,李白久久遙望江面,難道真的只看到孟浩然乘坐的那只船嗎?)

      那為什么說“孤”呢?

     。ü陋毤拍男那。)

      哦,你把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也想象出來了,畫面也活了。

      你還能加入什么想象把畫面想得更活呢?

      4、誰能完整地把這些畫面描繪一下。

     。、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內(nèi)心的想象,讓送別的畫面更加豐滿起來了。

      那你能想著畫面,讀讀后兩行詩嗎?

      6、我們也像他那樣,一邊想著畫面,一邊讀這兩行詩。

      五、讀詩悟情感

      1、是啊,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中有情,我們想象著畫面,再讀整首詩,看看我們能感受到什么?

      情況一:

     。ㄎ殷w會到了他們依依不舍的感情。)

      那帶著你的體會,讀讀這首詩。老師給你配點音樂。

      情況二:誰還有不同的體會。請你讀讀。

      哦,你的朗讀展現(xiàn)了一個溫情的送別局面。

      情況三:你是想說還是想讀?

      2、請同學們再讀讀整首詩,讀出你獨特的感受。

     。、真摯的情誼成績了千古名篇。讓我們把它背下來吧。

      (自由讀背。)

      能背的'同學站起來,我們一起背,(課件音樂)

      多美的人間真情!

      五、讀詩遷方法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通過“讀古詩、想畫面、體會情感”這種方法欣賞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現(xiàn)在,我們就用這種欣賞古詩的方法獨自欣賞《送元二使安西》。(課件)音樂。

     。病,先把它讀正確。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請同學們自由欣賞這首詩,借助注釋,邊讀邊想象,你似乎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體會到怎樣的情感。

     。、同桌交流交流。

     。、誰想談談?

     。ㄉ杂烧。)

     。、你想著畫面,帶著你的體會,讀一讀這首詩。

     。、能不能試背一下:

      不一樣的景,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送別里卻蘊涵著同樣的深情。

      五、結束

     。薄r間過得真快,我們也要分別了。同學們,戴老師真舍不得你們哪!你們今天表示得太出色了,我想送一句詩給你們:

      你們的確是:腹有詩書氣自華。在這離別之際,你們有什么話想對我說嗎?用一句送別詩,或者自身想說的話都可以。

     。病⑼瑢W們,今天我們記住的不只是這優(yōu)美的詩句,更難忘記的是人間美好的真情:

      你能把這樣深情的送別詩改編成一個感人的小故事嗎?

      出示課件:

      作業(yè):發(fā)揮你的想象,從兩首詩中任選一首,把它改編成一個感人的送別小故事。

    語文教案《古詩兩首》13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

      1、掛圖 生字卡片 小黑板

      2、查找資料,了解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情況。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復習導入:學習《找春天》后,我們發(fā)現(xiàn)了春天剛來到時的一些景物,如,小草從地下長出來,稀稀疏疏的。今天我們將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看看同學們對春天能不能有新的發(fā)現(xiàn)。

      本節(jié)課學習古詩《草》

      二、看圖說話

      1、看圖,說說你在圖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板書課題:草

      3、結合課后“我知道”,了解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情況。

      三、整體感知,了解古詩大意

      1、自己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自由讀,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3、小組讀,合作學習,理解詞義,教師隨機點撥。

      如:理解詩中的“歲”是“年”的意思;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中的不同畫面,想想“枯”和“榮”應該分別是哪一幅圖描繪的景象,直觀形象地理解“枯、榮”的意思。

      四、感情朗讀,啟發(fā)想象

      1、指導朗讀,感受古詩節(jié)奏美。

      2、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想象。

      3、學生練讀,啟發(fā)學生想象野火焚燒枯草和春天野草復生的畫面,體會感情。

      五、感悟詩意,熟讀成誦

      1、自讀古詩,借助插圖感悟詩意。

      2、小組討論、交流小草在一年中的生長情況,感悟小草頑強的`生命力。

      3、反復誦讀名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4、練習背誦。

      六、指導書寫“枯、榮、燒”3個生字

      重點講解:

      榮:草字頭的橫不能太長,禿寶蓋要寬,“木”字橫要短,撇捺伸展開。

      燒:右上部不要寫成“戈”,第二筆斜鉤要有彎度。

      七、積累運用

      1、讀讀記記《草》原詩后四行的內(nèi)容。

      2、抄寫名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第二課時

      學習《宿新市徐公店》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題導入

      1、出示畫面,讓學生回憶學過的宋代著名詩人楊萬里的詩《小池》,今天,我們和詩人楊萬里一起去欣賞春天的景色,板書課題。

      2、讀題,理解題意

      宿:住宿、過夜 新市:地名 徐公店:姓徐的人開的店

      (詩人楊萬里在新市一個姓徐的人開的客店里過夜)

      3、導入:楊萬里在新市徐公店看到了什么呢?他用一首詩寫了出來,我們一起讀讀吧!

      二、初讀感知,了解詩意

      1、自由讀: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2、個別讀:要求讀流利。

      3、小組讀,合作學習,說說詩中寫了什么?(引導學生觀察圖畫并根據(jù)詩文內(nèi)容回答。)

      三、再讀感悟,想象畫面

      1、自由讀,結合圖理解詩意。

      如:“稀疏的籬笆”、“小路伸向遠方”(看課件);理解“未成陰”

      樹上的花已經(jīng)落了,但樹葉還沒有長得茂盛濃密,不能遮擋太陽(看課件);詩中的“走”是“跑”的意思。

      2、小組討論、交流,教師相機點撥,體會感情。

      3、教師范讀,學生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

      四、啟發(fā)想象,感情朗讀、背誦

      1、教師描述詩意,激發(fā)學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五、結合課文插圖,引導學生給《宿新市徐公店》編故事。

      六、閱讀積累

      1、出示已學過的《村居》誦讀。

      2、說說《村居》和《宿新市徐公店》這兩首詩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描寫春天的景色。前兩句都寫了春天的景色,后兩句都寫了兒童的活潑和快樂。)

      六、指導書寫“未、追、店、徐、菜、宿” 6個字。

      重點講解:

      未:上橫短、下橫長,撇捺要舒展。

      追:提示筆順,后寫“走之兒”

      宿:寶蓋不宜太寬。

      菜:“采”是八畫,不要把第三筆“點”和第六筆“豎”誤連成一筆。

      板書設計: 2、古詩兩首

      《草》 〈〈宿新市徐公店〉〉

      詩的內(nèi)容 情: 喜愛

      畫:籬落 一徑 枝頭(靜)

      兒童 黃蝶 黃花(動)

    語文教案《古詩兩首》14

      一、素質(zhì)教育目標。

     。ㄒ唬┲R教學點:

      學會本課生字詞,在理解每個詞語意思的基礎上,理解每句詩的意思。能結合當時的寫作背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ǘ┠芰τ柧汓c:

      背誦并默寫古詩《示兒》,進一步感悟理解古詩的方法。

     。ㄈ┑掠凉B透點:

      體會兩位偉大詩人的愛國情懷,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ㄋ模┟烙凉B透點:

      讓學生感受詩的韻味美、意境美。

      二、學法引導。

     。ㄒ唬┙處熃谭ǎ

      談話法,朗讀法。

     。ǘ⿲W生學法:

      自學、討論法。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ㄒ唬┲攸c:

      1.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是什么。

      2.體會這首詩明白如話而感染力極強的特點。

     。ǘ╇y點:

      1.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并通過重點詞語的品析及反復吟誦來體會。

      2.在指導學生理順句子時要增補詩句中省略的內(nèi)容,適當調(diào)換詞語的順序。

      3.體會詩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ㄈ┙鉀Q辦法:

      加強朗讀,以讀促理解,以讀促感悟。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ㄒ唬┙處熁顒釉O計:

      1.從題目入手,激發(fā)學生興趣,同時交代時代背景,便于學生的理解。

      2.啟發(fā)學生交流自學成果,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的問題。

      3.有重點地討論學生提出的問題,相機點撥學生理解詩的意境。

     。ǘ⿲W生活動設計:

      1.按預習提示初讀《示兒》這首詩。

      2.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自學古詩,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

      3.通過小組討論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不能解決的全班討論解決。

      五、教學步驟。

     。ㄒ唬┘とふ勗,導入新課。

      1、老師渲染氛圍:同學們,我國是個文明古國,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其中詩歌就是我國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人們都說:胸有詩書氣志華。讀詩可以使人靈秀,讀詩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以前同學們學過不少好詩,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燴炙人口的好詩。(揭示詩:示兒)

      2、師配樂誦讀《示兒》;學生在老師渲染的氛圍中進入新課的學習。

      3、同學們,你知道這是誰的作品嗎?(陸游)

      說說你對陸游的了解吧。請你把收集到的有關陸游的資料拿出來與大家交流一下。

      4、簡介作者:(課件展示)

      這首詩是宋代大詩人陸游寫的。陸游一生創(chuàng)作了很多詩歌,保存下來的有九千多首,詩中抒發(fā)政治抱負,表現(xiàn)人民的生活,表達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妒緝骸愤@首詩是他在86歲高齡,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時刻寫給他兒子的臨終囑咐,F(xiàn)在你知道題目“示兒”是什么意思嗎?《示兒》這首詩堪稱陸游詩中擲地有聲的壓卷之作。你知道什么叫“壓卷之作”嗎?

      這么好的詩,同學們想自己讀一讀這首詩嗎?

     。ǘ┳杂勺x這首詩

      1、 自由地讀詩句,把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通。

      2、 指名讀詩句;再齊讀詩句。

      (三)學習這首古詩

      我們知道,學習古詩只把詩句的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通順是不夠的,還應該怎樣學?

      1、回憶學法。

      說說我們以往學習古詩的要求。(揭示學法:知詩人、解詩題;抓字眼、

      明詩意;想意境、悟詩情;誦詩句、背詩文。)

      2、自讀古詩。

      請你借助書后的注釋或你自己的工具書,自讀詩句,了解詩意,體會詩中

      作者的思想感情。

      3、合作學習。

     。ㄉ献鲗W習,師巡視指導)有好些同學有很好的學習習慣,能在書上批注,在圈劃,在思考。咱們古人就說過“不動筆墨不讀書”,這是很好的學習習慣,F(xiàn)在經(jīng)過你剛才的自學,你一定有很多收獲,或許也有一些疑問吧。沒關系,我們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來解決。

      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與同學共享你的學習收獲;也可以懇請同學幫助你解決剛才自學中的疑難問題。

      4、匯報交流。

      告訴大家你讀懂了那些內(nèi)容。(結合課后的注釋,說說自己讀懂什么,讀懂哪句就說哪句。說的不確切的其他同學可以補充,糾正)。

     、賹W生交流讀懂的內(nèi)容,教師鼓勵、點拔讀詩方法。

     、诮Y合學生的體會指導朗讀。

      4、剛才好多同學都能抓住關鍵的字詞,來理解詩句的意思。這種學習方法很值得大家學習,F(xiàn)在誰能把這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5、 現(xiàn)在你了解陸游逝世前最牽掛的是什么了嗎?(祖國何時能夠統(tǒng)一這一件大事,其實這也是陸游畢生的心事和無限的希望。)

      板書:

      15、古詩兩首

      畢生的心事——但悲不見九州同

      示兒 愛國之情

      無限的.希望——王師北定中原日

      4、小結:是呵!詩人臨終作詩,不說別的家常話,而只說“不見九州同”的遺憾,對兒子沒有別的囑咐,只叮嚀他們在家祭時別忘了把勝利的喜訊告訴他。這是多么深厚的愛國情感!此時此刻,有誰不被感動呢?同學們,誰愿意用你自己體會到的感情來誦讀這首詩?

      ①學生結合自己體會到的情感練習有感情朗讀。師給學生配樂朗讀。

     、谏毩暠痴b詩句,師配樂。

     。ㄋ模⒄n外延伸。

     。1)一位懷著滿腔愛國之情的老人,帶著他的畢生的遺憾和無限的希望離開了,陸游南宋統(tǒng)一的愿望實現(xiàn)了嗎?(生討論)

      老師這里查到了相關資料,看到了《示兒》“續(xù)篇”:宋末林景熙《題陸放翁詩卷后》一詩的后幾句:床頭孤劍空有聲,坐看中原落人手!青山一發(fā)愁蒙蒙,干戈況滿天南東。來孫卻見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課件展示)從詩中你能看出南宋統(tǒng)一了嗎?

     。 詩意:……你的子孫雖然見到了統(tǒng)一的國家,但是這國家是由元兵統(tǒng)一的,怎么能在家祭的時候告訴你呢?)

     。2)為什么朝廷會滅亡,國家會衰敗呢?請看南宋詩人林升的《題臨安邸》 。

      課件出示:

      山外青山樓外樓,

      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游人醉,

      只把杭州作卞州。

      知道這首詩的含義嗎?請你找出國家衰敗的根源是什么!

     。3) 那么,如何才能國富民強呢?中國近代改良主義者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中有這樣一個片斷:

      課件出示: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過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紅日初升,其光大道……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中國少年,于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4)是的,只有像梁啟超先生所說的那樣,我們的國家才有前途,陸游的悲劇才不會發(fā)生,同學們,讓我們懷著陸游那滿腔的愛國之心,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把我們少年的心聲說出來吧!

     。ㄎ澹┩卣箍偨Y:

      1、同學們,國富民強,匹夫有責。我們應該像詩人

      陸游那樣胸有祖國,抱效祖國。讓我們再次誦讀他的壓卷之作——《示兒》吧。(師再次給學生配樂朗讀。)

      2、陸游還寫了許多的愛國詩詞,今天老師給你們推薦兩首:《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一)》(課件展示),請同學們自由讀讀。

      3、今天老師還向你們推薦一些有關古詩文的網(wǎng)站,那里有豐富的資源,同學們可以盡情地去共享吧。ㄏ抡n)

    語文教案《古詩兩首》15

      教學內(nèi)容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23課《古詩兩首》

     。ā读露呷胀䴓亲頃放c《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設計理念

      1、借助專題網(wǎng)絡教學這一前瞻性的教學形式,整合課程資源,促進教師教學方式與同學學習方式的轉變,在整合中促進自主性,加強交互性,構建一種新型的語文課堂生活,實現(xiàn)同學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2、張揚語文味,充沛凸顯網(wǎng)絡優(yōu)勢,讓同學在研讀、品味中體會詩人的情感,實現(xiàn)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有機融合。

      教學目標

      1、引導同學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2、讓同學正確使用網(wǎng)絡,用網(wǎng)絡搭建已知與未知溝通、衍化的橋梁,學會合理而有效地處置豐富的網(wǎng)絡資料。

      3、帶領同學抓詩眼,緊扣關鍵詞,咀嚼重點詩句,在想象中走進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4、在學習中有目的地指導同學總結學習方法,舉一反三、學以致用,形成必要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教學準備

      準備網(wǎng)絡課件,與同學進行課前談話。

      教學過程

      一、簡言引入:

      1、導語:人們常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的美美在園林,而杭州的.美則美在西湖。今天我們將借助專題學習網(wǎng)站,品讀《古詩兩首》,欣賞西湖風光,走進美麗的杭州西湖。

      2、《古詩兩首》中收錄了兩位詩人寫西湖的作品,一位是楊萬里,一位是蘇軾。同學們還記得嗎,這學期我們就學過楊萬里的一首古詩

    【語文教案《古詩》】相關文章:

    語文古詩教案02-14

    古詩兩首語文教案02-13

    《古詩二首》語文教案02-06

    古詩兩首小學語文教案04-12

    二年級語文古詩教案05-21

    教案大班古詩06-18

    古詩教學教案05-28

    元日古詩教案10-30

    古詩《清明》教案07-11

    三年級語文教案:古詩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