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縱貫歷史有多少仁人志士以包容為表,為世人所稱頌。分享幾個關于寬容的家風小故事,歡迎閱讀。
關于寬容的家風小故事:恕
孔子的學生子貢曾問孔子:“老師,有沒有一個字,可以作為終身奉行的原則呢?”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吧!薄八 ,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寬容。
關于寬容的家風小故事:宰相肚里能撐船
三國時期的蜀國,在諸葛亮去世后任用蔣琬主持朝政。他的屬下有個叫楊戲的,性格孤僻,訥于言語。蔣琬與他說話,他也是只應不答。有人看不慣,在蔣琬面前嘀咕說:“楊戲這人對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話了!”蔣琬坦然一笑,說:“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氣秉性。讓楊戲當面說贊揚我的話,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讓他當著眾人的面說我的不是,他會覺得我下不來臺。所以,他只好不做聲了。其實,這正是他為人的可貴之處!焙髞,有人贊蔣琬“宰相肚里能撐船”。
關于寬容的家風小故事:負荊請罪
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后,盡量回避、容讓,不與廉頗發(fā)生沖突。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這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
關于寬容的家風小故事:寬心丸
天津作家馮驥才是個很會為自己寬心的人。有一次,家中失竊,很多貴重物品被洗劫而去。馮驥才檢查過后,發(fā)現(xiàn)自己所藏的字畫還是“漏網(wǎng)之魚”。于是他坦然一笑,說:“那賊并非行家。”
關于寬容的家風小故事:仁義胡同
明朝年間,山東濟陽人董篤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說家里蓋房為地基而與鄰居發(fā)生爭吵,希望他能借權望來出面解決此事。董篤行看后馬上修書一封,道:“千里捎書只為墻,不禁使我笑斷腸;你仁我義結近鄰,讓出兩尺又何妨!奔胰俗x后,覺得董篤行有道理,便主動在建房時讓出幾尺。而鄰居見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樣效法。結果兩家共讓出八尺寬的地方,房子蓋成后,兩家人和睦相處,鄰里行人都方便,大家給這條胡同取名“仁義胡同”。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1.
5.10則簡短家訓家規(guī)家風小故事關于愛崗敬業(yè)
6.
8.10個關于廉潔的家訓家規(guī)家風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