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望岳》教學設計最新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人教版《望岳》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么大家知道規(guī)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望岳》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望岳》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1、識記文學常識知識。
2、理解詞義和句意。
3、能正確劃分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
4、理解詩的基本內容和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5、賞析詞語和句子。
二、課前檢測:
1、作者簡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稱少陵野老、杜陵布衣,世稱杜少陵,祖籍襄陽,生于河南鞏縣。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有“詩史”、“詩圣”之稱。本文選自《杜少陵集》。代表作《春望》、《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2、學生齊背《春望》、《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3、理解性默寫:
。1)《春望》中表達作者盼望家中親人迫切心情的句子是。
。2)《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表達作者憂國憂民情懷的句子是。
三、導學達標:
1、教師介紹寫作背景:這首詩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大約作于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以后。此時,詩人正“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當他游歷到山東,被泰山的壯麗景色所吸引,寫下了這首《望岳》詩。
2、學生初讀詩掃除生字障礙:
。1)掌握字音
。2)能正確書寫字形。
3、掌握詞義和句意:
(1)掌握重點詞語釋義,如:造化鐘陰陽割曾決眥會當凌絕頂
。2)翻譯詩句的意思:
、俳Y合課下注釋翻譯句子,不會的句子先圈出來。
、谕瑢W間解答不會翻譯的句子
、劢處煂ν瑢W不會翻譯或翻譯不準確的句子給予講解。
。3)說重點詞語釋義和詩句的意思:
、偻瑢W間互相提問重點詞語釋義和詩句的意思
、诮處焼枌W生答重點詞語釋義和詩句的意思。
4、正確劃分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
。1)同學自己根據詩句的意思劃分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
(2)找學生有節(jié)奏的朗讀詩,其他同學仔細傾聽并找出不當之處
(3)師生共同確定詩句的朗讀節(jié)奏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人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4)師生共同朗讀詩并體會詩的朗讀節(jié)奏
。5)學生有節(jié)奏的朗讀詩。
5、理解詩的基本內容和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1)學生依據標題分析作者是怎樣描繪泰山景色的。(全篇緊緊抓住一個“望”字寫景)
。2)學生分析前六句詩,找出遠望之景、近望之景、近看之景的詩句并體會這些詩句體現了泰山怎樣的特點?(2句遠望之景寫出泰山的綿延、高大的特點;3—4句近望之景寫出泰山高峻奇險的特點;5—6句近看之景寫出泰山的山高和山腹之深的特點)
。3)學生分析第一句詩和2—6句詩之間的關系。(開頭一句“岱宗夫如何?”以一句設問統(tǒng)領2—6句詩)
。4)用一個短語概括泰山的景色。(雄偉壯觀)
。5)學生討論7—8句詩寫的是“望岳”還是“登岳”?襯托出泰山怎樣的特點?(最后兩句寫的是想象中的登山之情,仍是“望”而不是“登”;襯托出泰山的高大)
。6)指導學生結合寫作背景體會作者的情感。(表現了詩人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和登上絕頂、俯視一切的氣概)
(7)學生自己總結詩的基本內容和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全篇緊緊抓住一個“望”字寫景,描繪了泰山雄偉壯觀的'氣勢,表現了詩人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和登上絕頂、俯視一切的氣概。)
。8)同學們在理解詩的內容和作者的情感基礎上齊聲朗讀詩。
6、賞析詞語和句子
。1)賞析“陰陽割昏曉”中“割”的表達作用。(“割”字寫出泰山高峻奇險的特點)
。2)賞析“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作者看到山上疊起的層云,使自己的胸懷滌蕩,眼光也更加敏銳,連一掠而過的飛鳥也收入眼底。寫出了泰山山高和山腹之深的特點突出了泰山感人的量)。
方法指導:賞析詩句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考慮
、傩揶o手法
、跉v史典故
③詩句內容
、芮楦袘B(tài)度
、荼磉_的哲理。
7、背誦古詩
四、課堂總結:
1、讓學生根據本節(jié)課內容總結古詩詞閱讀的知識點及其方法。
2、教師補充還有一個考點“體會詩詞的語言和寫法”,我們學習其它古詩詞時就會涉及到。
人教版《望岳》教學設計 篇2
錄制工具和方法
微課使用PPT軟件制作,電子白板軟件錄屏,過程中運用電子白板功能并
插入輔助教學的短視頻、音頻,通過網址鏈接進行進一步的學習。
設計思路
本節(jié)微課通過教會學生鑒賞詩歌的方法“知人論世”去了解作者杜甫,品讀杜甫不同時期的兩首詩,去初步感受詩人的偉大情懷。
微課中還通過文字材料助讀和方法點撥,配以視頻朗讀,聲畫結合,引導學生正確朗讀詩歌,學會通過寫作背景與詩作內容結合來理解詩人的寫作情感。
教學設計
環(huán)節(jié)內容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觀看微課視頻,學習通過“知人論世”來了解作者,品讀詩歌;學會正確朗讀詩歌。
2、在微課程的獨立學習中,完成進階測試題,初步感受詩人的偉大情懷,培養(yǎng)學生關心國家、生活的情感態(tài)度。
3、在新媒體、新技術的操作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自學意識和創(chuàng)新思維。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學習通過“知人論世”來了解作者,品讀詩歌。
教學難點:通過觀看微課視頻,學會將寫作背景與詩作內容的結合,理解詩人的寫作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明目標
同學們,歡迎大家走進微課課堂,今天微課學習的內容是:《杜甫詩三首》的前兩首《望岳》、《春望》,我們的學習目標是:通過微課學習,了解什么是“知人論世”,并且通過“知人論世”法去了解杜甫,品讀作者不同時期的兩首詩《望岳》、《春望》,初步感受詩人的偉大情懷。(PPT1-2)
二、聽讀,初感知
(一)學習詩歌離不開朗讀,下面請大家仔細聆聽,初步感受作者在詩歌中表達的情感。(PPT3-4)
。ǘ┞犕炅朔蹲x,大家是不是發(fā)現兩首詩雖然是同一個作者,但它們的`情感卻完全不同,這是為什么呢?它們分別又有著什么樣的情感?今天老師就教給大家一種欣賞詩歌的方法,那就是“知人論世”法,它的意思是:我們在欣賞、吟詠古人的詩歌作品時,應該深入探究作者的生平和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環(huán)境和時代,與作者成為心靈相通的好朋友。(PPT5)
三、明方法,知背景
。ㄒ唬╆P于杜甫,同學們你對他的了解有多少呢?你知道他的創(chuàng)作歷程,可分幾個時期嗎?對,共分四個時期(PPT6)下面就請大家點擊這個鏈接:xxxx,去具體了解一下杜甫詩歌創(chuàng)作的四個歷程。(如不能連接網絡,預設超鏈接PPT15-17)
。ǘ┩瑢W們,此時你對《望岳》和《春望》這兩首詩的寫作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了吧。(PPT7-8)
1、我們的目光先聚焦到《望岳》上,你注意到課本下的注釋了嗎?這是杜甫早期的作品。當時年輕的詩人離開了長安,到兗(yǎn)州去省親——其父杜閑當時任兗州司馬。此后大約三四年內,他一直在山東、河北一帶漫游,交了不少朋友,這首詩就是這期間寫的。
2、接著我們來關注《春望》的寫作背景,也請看到書下注釋,其寫作背景是: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十一月,詩人赴奉先縣探家,未幾,安祿山發(fā)動叛亂。次年五月,叛賊攻破潼關,詩人被迫北上避難。七月,肅宗即位于靈武,詩人聞訊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為賊兵所俘,被押到長安;因他官卑職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乘機逃離長安,歷盡千辛萬苦,終于到達當時朝廷的所在地——鳳翔縣!洞和肥窃娙颂与x長安前一個月寫的。
四、再聽,悟情感
。ㄒ唬⿴е鴮υ姼璞尘暗牧私,我們再次觀看并聆聽這兩首詩的朗讀視頻。請大家細細品味兩首詩的不同情感,感受它們不同的感情基調。PPT9-10
《望岳》寫詩人游歷山川名勝,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和自己的遠大抱負,其感情基調熱情奔放。
《春望》寫詩人歷經戰(zhàn)亂,目睹國家破敗之象,身感離鄉(xiāng)背井之苦,表達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其感情基調沉郁憂憤。
你體會到了嗎?
五、自讀,品情感PPT11
好,下面就請大家?guī)е鴦偛诺睦斫,隨著音樂,感情朗讀《望岳》和《春望》這兩首詩,最好讀兩遍呢。PPT12
六、小結,明學法PPT13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欣賞了杜甫的兩首古詩,了解到古代詩歌最重要的一種途徑,那就是“知人論世”。《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一位作家選擇什么樣的題材,表現什么思想,抒發(fā)什么感情,這一切均由他的人生觀和生活經歷決定的,又與他所處的時代密切相關。因此,我們在鑒賞詩歌時,首先要明曉作者的生平、思想,了解當時的創(chuàng)作背景。請大家學會運用這種方法去品讀杜甫的第三首詩《石壕吏》。
詩歌仿佛是一條時間的隧道,通過它我們與中國古代的偉大詩人們產生了心靈的碰撞,今后請多一些詩歌閱讀,讓我們的生活多一些詩意……(Ppt14配樂結束微課的學習。)
今天的微課就學習到這里,請大家打開本課的“進階測試”,自測一下自己的學習掌握情況,祝學習愉快,再見!
人教版《望岳》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學會本課生字新詞,對照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2 過程與方法:能結合當時的寫作背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默寫古詩。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用詞的精妙,品味語言,培養(yǎng)語感,提高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古詩表達的情感。
2、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產生心靈共鳴。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準備:關于杜甫及《望岳》的相關資料。
教學方法:古詩四步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我們學習了杜甫的《望岳》,能說說板塊的題目嗎?
這一冊板塊項目與12冊有何不同,你是怎樣理解的?(12冊把泰山做為中華文明,泰山是一種文化)
2、敘述板塊題目
(體會泰山是一處名勝,更是華夏文明中的一種)
二、簡介作者及作品
三、師生共同賞析研讀古詩
1、(1)配樂朗誦《望岳》
(2)全體學生配樂齊讀
。3)指導學生朗讀
(4)教師范讀
2、指導學生參照詮釋,疏通詩句,理解詩意。
。1)巡視。隨機指導。
(2)引導學生質疑,學習釋疑。
3、再次播放配樂詩朗誦,品悟詩句,賞析。
設問:
。1)詩題為《望岳》,但全詩卻不風一個“望”字?
。2)全詩視望,而句句寫向岳而望,角度有什么不同?
。ǖ谝痪溥h望泰山的`景象;第二句近望泰山的景象;第三句是凝望泰山時所見的景象,最后一句是神游玉皇頂所見)
4、引導學生思考:
詩言志,詩歌創(chuàng)作無一不是為了傳情達意,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四、感情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思維拓展(作業(yè))
通過畫一畫、說一說、寫一寫,進一步體會詩的意境。
六、板書
遠望
近望
望岳 凝望 驚嘆、贊美、陶醉、豪邁
愿望
七、課后小結:
人教版《望岳》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了解有關作者杜甫的文學常識;正確朗讀全詩,理解詩句的含義。
2、朗讀、背誦全詩,學習詩人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
教學方法:
朗讀、研討。
課型:
新授課。
課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古代詩詞是我國古代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僅語言雋美,而且意境深遠;它們有的充滿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來廣為傳誦,成了流傳千古的名篇。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望“是遠遠地看,“岳”是指高大的山,本文指泰山。
2、杜甫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現存詩1400首,這些詩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及衰這一轉折過程中的種。種社會現象,展現出廣闊的生活畫面,成為唐代社會的歷史,歷來被稱為“詩史”。代表作:《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春望》《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及“三吏”“三別”。
3、杜甫20—35歲時曾遍游中國的大江南北。《望岳》這組詩就是在他24歲時寫成的。這組詩共三首,分東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華山)。書上這首詩即東岳泰山,是現存杜詩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間洋溢著青壯年杜甫那種蓬勃的'朝氣。
4、教師范讀、領讀、自由讀全詩。
三、細讀品味:
1、“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遍_篇以設問起句,寫意中遙想,久慕其名,而未得親歷其境。“岱宗”,即泰山。岱是泰山的別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稱為岱宗!胺蛉绾巍,到底怎么樣呢?“夫”,在這里無實在意義。接句自問自答,以夸張手法,極寫“齊魯青未了”的氣勢,放眼望去,一片青翠蒼都,綿延不絕!褒R魯”,春秋時兩諸侯國,后用為該地域的簡稱。泰山北為齊,泰山南為魯!扒辔戳恕,形容泰山山脈綿延深遠,青翠蒼都,從齊到魯看不到盡頭。這一句是遠望,摹寫泰山臥齊魯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偉宏闊的氣勢。
2、“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比木湟阅媳狈指睢盎钑浴钡木跋髮懱┥礁呗栐贫、萬仞摩天的高偉雄俊。這里是近望,贊嘆大自然把天地間的神奇秀美的景色都聚集在泰山了。泰山的山峰把世界分成兩大部分:陽坡是睛朗的清晨,山后仍是沉沉的暗夜。這奇?zhèn)延^的景象真是鬼設神施,造化所鐘!霸旎,指天地自然!扮娚裥恪,天地間神奇秀美皆聚泰山!扮姟,聚集的意思。
3、“蕩胸生層云,決眥人歸鳥!边@兩句是想像之辭。詩人由遠望、近望進而想到泰山氣象萬千,云氣層生,一定會震蕩人們的心胸。使之豁然開朗;站在泰山之上,眼光也會更加敏銳,連一掠而過的歸鳥也收入眼底。這兩句寫主觀感受,反襯出泰山的雄偉壯麗及其感人力量!笆幮亍,心頭滌蕩,胸襟為之開豁!笆幮亍保涞囊馑际,山上層云疊起,沖擊滌蕩著心胸,胸襟為之開豁!皼Q眥”,眼睛睜大,眼角欲裂,形容極力張大眼睛。“眥”,眼框!叭搿保杖胙劾,看到。
4、“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結尾兩句寫有望岳而引起的決心。因泰山之雄偉而引出一覽無余而后快的心緒,抒發(fā)了詩人昂揚向上,積極進取的博大胸懷。“會當”,應當,一定要!傲琛,登臨,登上。“絕頂”,最高峰。“覽”,俯視的意思。這兩句既寫了泰山的巍峨高聳,也表達了詩人的壯志和毅力,能開闊讀者的眼界和心胸。
四、教師小結:
這首詩層次清晰,形象鮮明,寫景抒情,交相輝映,通篇寫望而不著一個望字,含蓄蘊藉又自然開朗。始終在研詞煉句方面頗見功夫。
詩人從不同角度描繪了泰山的高大雄奇,以泰山和詩人的志向作對比,以山之雄偉反襯詩人志向之遠大,表現了一種高瞻遠矚的氣魄,體現了詩人青年時代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
五、布置作業(yè):
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七、板書設計:
望岳
遠望之色,連綿不絕;近望之勢,巍峨高大;細望之景,氣象萬千;極望之景,放眼四望!┥礁叽笮燮妫髡咧鞠蚋哌h。
【《望岳》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望岳》教學設計最新02-20
人教版《望岳》教學設計(精選10篇)11-09
《望岳》教學設計(通用10篇)04-18
望岳07-11
《望岳》說課稿04-21
《望岳》原文及譯文11-02
古詩望岳翻譯11-05
關于望岳原文及翻譯06-20
《望岳》杜甫原文及翻譯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