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學會12個生字,理解課文內(nèi)容。
2、能力目標: 抓住重點詞句理解“用目光傾聽”的含義。
3、情意目標:從母親的教誨中體會母愛的偉大,懂得與人交往一定要真誠。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對詩句的理解,體會作者的情感。
難點:品味如何“用目光傾聽”的相關(guān)語言,學會總結(jié)學習方法。
一、圍繞話題,引出本課的學習內(nèi)容
師:在人與人的交往中,一句問候,一個微笑甚至一個專注目光都能夠體現(xiàn)你對人的的真誠。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用目光傾聽》 板書課題:用目光傾聽 1、指讀課題
師:學貴有疑?戳祟}目,你有什么想問的嗎?
(根據(jù)學生的提問,老師提煉。) 板書:為什么? 怎么樣?
師:希望通過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能夠幫助你們解決這兩個問題。
二、夯實基礎(chǔ),整體了解課文的內(nèi)容
師:請你們自由地將課文讀一遍,練習盡力將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
1、生自由的讀課文。
師:讀課文的時候,你一定遇到了這樣一些詞語,誰來讀呢?
CAI:伴隨 真誠 傾聽 千言萬語 溫暖 燦爛
1、指名能力弱一點的同學讀。師:“傾”為后鼻韻母
2、全班齊讀。
師:相信你們在讀課文的時候不僅可以能夠做到字音準,而且也能夠做到語句通順。
1、指名能力弱一點的學生讀課文1~4節(jié)。
2、小組朗讀。
師:我們在讀詩歌的時候和讀敘事的文章一樣,也要讀出節(jié)奏。
3、老師范讀。
4、全班齊讀課文。
師:詞語讀準了,課文讀通了,跟同座交流一下:這首詩歌主要寫了什么?
師:其實,課題就簡明扼要地點明了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用目光傾聽他人說話,傳達出你對人的真誠。再讀課題。
帶著問題學習課文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請你們帶著剛才提出的問題,輕聲讀課文。在讀懂的地方簡單記下感受,不懂的地方做記號。
三、學習詩歌第一小節(jié),理解媽媽最平常的一句話。
師:文中媽媽用最平常的一句話回答了我們“怎么樣”用目光傾聽,這一句話是————
CAI:媽媽說過一句最平常的話:聽別人說話,你要望著對方。
1、指導學生朗讀句子。 問:如何理解“最平!?
2、鼓勵學生大膽地說。
師:媽媽的關(guān)愛就在這最平常的一句話中,我們應(yīng)該怎么用讀呢?指名1—2名學生讀。
師:在我幼年時時,我和阿姨說話,媽媽說 。
在我童年時,我與伙伴交談,媽媽說 。
在我少年時,我和老師談心,媽媽說 。
……
一直到成人后,我和他人說話的時候,我都會想起媽媽說: 。
師:媽媽的這句話一直伴隨著“我”長大,這一路走來,得到了身邊人的認可,讓“我”學會了如何與人交往。
CAI: 這句話一直伴隨著我長大,讓我學會如何與人交往。
師:此時,我們讀這句話應(yīng)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更合適呢?
3、引導學生再讀第一小節(jié)。
CAI: 媽媽說過一句最平常的話:聽別人說話,你要望著對方。
這句話一直伴隨著我長大,讓我學會如何與人交往。
四、學習詩歌第二、三兩小節(jié),理解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要真誠。
師:作者學會了如何與人交往,就是從學會傾聽別人說話開始的。
問,當作者和別人交談的時候,作者是怎么樣做的呢?
CAI :當我和別人交談的時候,我用耳朵,也用目光傾聽。
1、學生讀。
師:從這個句子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從哪里體會到的?
2、鼓勵學生讀出作者待人的真誠。問:可以換成“聽”嗎?為什么?
3、再讀這個句子。
師:是啊,聽別人說話是一種交流。交流最需要的師真誠。(板書:真誠)
CAI: 聽別人說話是一種交流。交流最需要的師真誠。
4、生讀句子。問,如果你說話的時候,別人很認真地聽,而且還會專注地望著你,你會怎樣?相反,雖然他在聽你說話,但是他左顧右盼,或者還在做自己的事情,你又會怎樣?
5、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心里的想法
師:聽別人說話用耳朵“傾聽”就可以了,為什么要那么執(zhí)著地用目光傾聽?請你們帶著問題默讀第三節(jié),邊讀邊思考,把你的新發(fā)現(xiàn)與小組同學交流。
7、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三節(jié),老師巡視。
8、學生小組交流,然后集中反饋。
CAI:都說 眼睛是心靈的窗子,我的“窗子”永遠明亮燦爛。
9、引導學生理解比喻句“眼睛是心靈的窗子”與“我的‘窗子’……”
師:你知道這是一個比喻句,這比喻句突出強調(diào)了(從眼睛這個窗子可以清楚地看見一個人的心靈。)問:作者的心靈是怎樣的呢?
師:我們再來讀第一句話,一起來感受作者的純潔透亮的心靈。齊讀.
師:有著這樣一雙眼睛的人,在聽別人講話時,目光中會蘊含著多少語言啊!和他交流傷心的事情,他的目光會讓你感到 ;請你將這樣的感覺讀出來。
CAI: 真誠的目光勝似千言萬語,目光傳送的是溫暖的春天。
在你失落的時候,和他交流,他的目光會讓你感覺到 ;也請你將這樣的感覺讀出來
和他說你心里有秘密的時候,他的目光,你會感覺到 ;將這樣的感覺讀出來
師:作者用真誠地目光傳送關(guān)懷、鼓勵、信任,這些能讓說話人心中感受到像春天般的溫暖。(板書:溫暖)
問:你曾經(jīng)做過這樣的傾聽者嗎?或者是你曾經(jīng)遇到過這樣的傾聽者嗎?
10,談一個事例,讀一次“真誠的目光勝似千言萬語,目光傳送的是溫暖的春天!
師: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子,當作者按媽媽說的去做,雖然他什么都沒有說,但是他真誠的目光讓別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溫暖。如今你們也懂得了——(讀)
CAI : 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子,我的“窗子”永遠明亮燦爛。
真誠的目光勝似千言萬語,目光傳送的是溫暖的春天。
師:媽媽用真誠的目光教會了我一句最平常的話——來,我們來回顧媽媽的話,女生讀第一段。
CAI: 媽媽說過一句最平常的話:聽別人說話,你要望著對方。
這句話一直伴隨著我長大,讓我學會如何與人交往。
作者按照媽媽的教導這樣做——(男生來讀2、3段)
CAI:聽別人說話是一種交流,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誠。
當我和別人交談的時候,我用耳朵、也用目光傾聽。
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我的“窗子”永遠明亮燦爛。
真誠的目光勝似千言萬語,目光傳遞的是溫暖的春天。
師:今天,我們也學會用目光傾聽,用目光傳達真誠,齊讀:
CAI: 媽媽說過一句最平常的話:聽別人說話,你要望著對方。
這句話一直伴隨著我長大,讓我學會如何與人交往。
聽別人說話是一種交流,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誠。
當我和別人交談的時候,我用耳朵、也用目光傾聽。
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我的“窗子”永遠明亮燦爛。
真誠的目光勝似千言萬語,目光傳遞的是溫暖的春天。
師:那么誰能再來說說“用目光傾聽”是什么意思?
CAI:用目光傾聽
師:看來,媽媽用的一句話不僅教會作者,而且還教會了我們。
CAI:媽媽一句話教會我生活,她真誠的目光至今仍照耀著我。
此時,你再讀這一句話的時候,你會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呢?
師:回顧一下:第一小節(jié)與第四小節(jié)各寫了什么?可以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是關(guān)系——
師:我們一起來試著背誦下來,嘗試著永遠銘記在心。
10、師生合作背誦
師:我們回頭看一下,這兩個問題你們懂了嗎?我們一路是怎么學過來的?(小結(jié)學習方法)肯定這些方法對我們自學、課外閱讀,形成自學能力大有益處。
五、拓展延伸,引向課外。
師:天下所有的媽媽都是用自己的言行來詮釋母愛的真諦。
同學們,我們回想一下平時母親對我們的關(guān)愛的一句話,一件眼神……把它寫成一篇日記。
六、板書設(shè)計
用目光傾聽
聽別人說話,你要望著對方。 怎么樣?
真誠 溫暖 為什么?
教學反思:
《用目光傾聽》是鄂教版五年上冊語文第六單元的一課,他通過媽媽對孩子教導的話語,教會孩子應(yīng)該如何與人交往。通過這樣一篇富有哲理的詩文,讓我們的讀者明白在交流時要給予人真誠。
初次試講的時候自認為這一首詩歌簡短有簡單,于是就隨意地引導學生采用多種方式去讀,因為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嘛。但是最后問學生:你知道“用目光傾聽是什么意思嗎?”整個教室安靜得連一根針掉到地上都可以聽見。
課后,肖老師問我:“你知道他們?yōu)槭裁礇]有回答出來?”我無語。接著,肖老師告訴我,這一篇課文看起來很短很簡單,其實在這簡單的文字背后卻蘊藏許多豐富的內(nèi)容。他建議我將這一篇文章當做一篇精讀課文,好好醞釀如何引導學生層層分析領(lǐng)悟、感受字里行間所表露的真誠。不要太過隨意。
經(jīng)過肖老師多次的“打磨”后,我明白了“行成于思而毀于隨”的真正含義。
1、斟酌肖老師修改的教案,讓自己先走進文本,讓教案走進我的心里。老師在課堂上不可以“隨性而為”。
2、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讓他們明白詩歌所要表達的真正的含義——表面是寫作者在聽別人講話的時候眼睛要看著別人,體現(xiàn)他對人的真誠,而實際上作者是想告訴讀者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誠。
3、在引導學生理解這首詩歌的時候,肖老師特意強調(diào)作者的意圖老師只能夠通過教學讓學生意會而不是教化。因此,在讀完課題以后,我引導針對課題質(zhì)疑,學生提出了怎么樣用目光傾聽?和為什么要用目光傾聽?這兩個問題。再通過學習媽媽最平常的一句話,在讀中,讓學生感受到了媽媽真誠的關(guān)愛讓作者受益匪淺,并心存感激。接著引導學生理解“我用耳朵,也用目光傾聽”,讓學生理解到作者“真誠”的傾聽讓別人感受到了他的目光“勝似千言萬語”,讓傾訴的人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溫暖”。
“業(yè)精于勤而荒于嬉”呀!
雖然工作了很多年,也很喜歡語文這樣一門學科。但是真正的進行這樣大型的授課活動的時候,也因為自己平時不是很精于“修行”,出現(xiàn)很多的不和諧的音符。
1、感受完作者給人的真誠勝似春天般的溫暖的時候,預(yù)設(shè)了這樣的一個問題“你做這樣的傾聽者或者是你遇到過這樣的傾聽者嗎?”目的是想引導學生走出文本,走進生活。但是,卻將這環(huán)節(jié)遺漏。
2、“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子’,我的‘窗子’永遠明亮燦爛!边@是詩歌中的一個比喻句。老師啰嗦的語言占據(jù)了學生理解的空間,如果能夠讓學生自己去理解,或許更能夠讓學生自己體會到——眼睛與心靈是相通的。
3、感謝肖老師不辭辛勞的一次一次的修改教案,在每一次領(lǐng)悟肖老師的教案精髓的時候,我身臨其境的感受到了“業(yè)精于勤”。多次在內(nèi)心里告誡自己要做一個好的語文老師就要如此的修行自己。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2.
4.西師大版版五年級上冊《革命烈士詩二首》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