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高一語文《明湖居聽書》教案(通用6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一語文《明湖居聽書》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一語文《明湖居聽書》教案 1
【教學目標】:
1、賞析白妞演唱之精妙,掌握描摹音樂的角度和方法。
2、了解正面描寫和側(cè)面烘托相結(jié)合的寫法。
【教學難點】:
提高學生描摹音樂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音樂,是人類心靈的詩章。美好的音樂能打動所有真誠而豐富的心靈,F(xiàn)在人們一般用高科技手段來保存音像。古人沒有錄音、攝像等技術(shù)設備,那么,他們?nèi)绾伪4骘h忽易逝的音樂呢?今天我們就來欣賞和學習一篇文章,它用妙筆生花讓我們身臨其境、感受到音樂美。
二、簡介作者、作品
《明湖居聽書》選自劉鶚的小說《老殘游記》第二回!独蠚堄斡洝饭捕,署名洪都百煉生。小說中主人公老殘是一個不愿做官的名士,他手搖串鈴,奔走江湖替人治病。作者借老殘之游歷,記敘其“言論見聞”,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在這種黑暗統(tǒng)治下,人民被涂炭的社會現(xiàn)實。暴露了當時丑惡的政治現(xiàn)實,特別是比較真實地揭示了一些所謂“清官”實為“酷吏”的猙獰,可鄙。魯迅先生把這部作品與李伯元的《官場現(xiàn)形記》,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和曾樸的《孽;ā凡⒎Q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劉鶚,字鐵云,江蘇人。1888年因治理鄭州段黃河有功升至知府。庚子(1900)年,他買谷賑濟北京饑民,后因私售倉粟罪流放新疆,不久死在那里。
三、賞析“紅花”,品讀音樂描摹
。ㄒ唬┱埻瑢W們快速閱讀全文,思考一下:本文寫了幾處音樂表演?重點寫誰?
明確:本文總共描寫了三個人的表演:琴師的彈琴,黑妞的演唱和白妞的精妙絕倫表演。重點是寫白妞。
既然重點是白妞說書,那么有關(guān)白妞的描寫集中在那些段落?
明確:第6、7、8自然段。
(二)白妞出場(第6自然段)
明確:外貌:“秀而不媚,清而不寒”
眼睛:【品味】“如秋水”側(cè)重寫眼睛——“清”,如小石潭的水;“如寒星”側(cè)重寫眼睛——“亮”;“如寶珠”側(cè)重寫眼睛——“圓”;“如白水銀里頭養(yǎng)著兩丸黑水銀”——圓潤靈動
眼神——一顧一盼,鴉雀無聲
。ㄈ┵p析王小玉說書(第7、8自然段)
1、學生分段朗讀課文。
2、討論明確:演唱可分為幾個階段?(結(jié)合課件)
(1)初不甚大:演唱開始
。ǎ玻┰匠礁撸貉莩l(fā)展
。ǎ常┒溉灰宦洌盒傻牡
。ǎ矗┖鲇謸P起:演唱的高潮
(5)人弦俱靜:演唱的結(jié)束
3、作者是如何描寫空靈飄忽的音樂的?
用通感手法,賦聲于形,繪聲以色。
用感覺設喻:
“五臟六腑,像熨斗熨過”伏貼
“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舒暢
用視覺設喻:
“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尖細、高亢、有力
“仿佛由傲來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險、奇、不斷升高
黃山飛蛇:輕快、回環(huán)、多變
東洋煙火:形色兼?zhèn),多姿多?/p>
用日常生活中易體會的聲音設喻:“花塢春曉,百鳥亂鳴”
寫觀眾的反應:感覺妙——伏帖——暢快——暗暗叫絕——屏氣凝神不敢少動——叫好之聲轟然雷動
說唱的音樂轉(zhuǎn)瞬即逝,作者卻借助于比喻、通感,把白妞說書的或高或低或緩或急,形象地描摹了出來。從發(fā)展、跌宕、高潮、結(jié)束,其音樂的過程一目了然,不能不讓人贊嘆其技藝的精湛。
如果把白妞的說唱比作一朵紅花,那么,課文還巧妙地用了一些綠葉作了陪襯,能找出是哪四枚綠葉嗎?
四、簡析“綠葉”,把握全篇。
明確:戲園盛況、琴師彈奏、黑妞說書、聽眾評議。
1、戲園盛況
時間早:十點至下午一點
觀眾多:滿滿的,人縫里坐下,“頂”著籃子
職業(yè)廣:官員、生意人、讀書人
2、琴師的彈奏、黑妞的演唱、觀眾的評論
寫琴師用先抑后楊的手法,先寫相貌,寫小調(diào),再寫絕妙的輪指,抑揚頓挫,入耳動聽,為描寫他為白妞伴奏設下伏筆。
寫黑妞從外貌與演唱兩方面,寫黑妞容貌、服裝,說明她樸實、純潔,為后文白妞的容貌、服裝描寫節(jié)省筆墨,目的在于為寫白妞設伏筆,把黑妞的演唱寫到嘆為觀止的`地步,好像已詞盡意窮,無可復加。然后用觀眾評論使文章絕路逢生,從而烘云托月,從側(cè)面烘托白妞演唱技藝之高、絕妙。
“水漲船高”、“山外青山樓外樓”,這四處無一處寫白妞,實則處處寫白妞,這就是鋪墊,就是側(cè)面描寫,從而烘托的妞說書的精湛技藝。整篇課文就是以鮮花樣凸現(xiàn)在大家面前,正面的描寫和側(cè)面的烘托,渾然一體,鮮明生動。
五、拓展欣賞
藝術(shù)是觸類旁通的,劉鶚為我們再現(xiàn)了當年王小玉說書的精彩情景,大家感覺當代那位歌星能與王小玉媲美呢?
欣賞韓紅的《天路》
六、小結(jié)
這篇課文主要寫白妞高超的歌唱藝術(shù)。為了突出這一中心,在寫演出之前,先寫場內(nèi)熱鬧場面,先寫琴師和黑妞,先寫場中的議論,這些都是為突出白妞說書的高超技藝作烘托和鋪墊的。然后,作者集中筆力,正面寫白妞說書的高超技藝,最后,寫聽眾的反應,高度評價白妞說書的效果。
七、布置作業(yè)
1、熟讀白妞說書兩段,仔細體會其中的通感句。
2、預習《琵琶行》,賞析其中音樂描寫的部分。
高一語文《明湖居聽書》教案 2
一、教學分析
教材情況:《明湖居聽書》是滬教版七年級第一學期第七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單元主題是“技藝超群”。本單元的五篇文章從不同側(cè)面展現(xiàn)了中國民間藝人、能工巧匠神乎其神的技藝,表現(xiàn)了中華民族心靈手巧的特點,這是一筆值得繼承的寶貴財富。本文雖然選自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的《老殘游記》,但我認為更主要的是從美文的角度節(jié)選的。本文雖然選自于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的《老殘游記》,但是它雖有人物描寫,卻主要不是向讀者昭示人物性格,雖有情節(jié)結(jié)構(gòu),卻主要不是告訴我們有多么曲折的故事,雖有環(huán)境描寫,卻只是作為音樂的布景。它就象一篇描寫音樂的散文一樣,堪稱一篇美文,想象極為豐富,語言妙不可言,大量運用修辭手法,把王小玉說書的魅力描寫得出神入化,讓人嘆為觀止。為此,我大膽把其上成一堂音樂、文學欣賞課,集中力量聽音樂、評語言、寫音樂,讓教學目標更加明確。
學生情況:我所教授的是初一(1)班,他們聰明、思維活躍,尤其是邏輯思維能力很強,但是語言感知、感性體味能力卻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賞析白妞演唱之精妙,掌握描摹音樂的角度和方法。
2、過程與方法:反復誦讀,自然感悟語言的魅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傳統(tǒng)說唱藝術(shù)的魅力,激發(fā)對文學音樂藝術(shù)的熱情。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賞析白妞演唱之精妙,掌握描摹音樂的角度和方法。
四、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最近我們學校在舉辦校園歌手大賽,本班也有好幾個參賽的同學,但本班有部分同學并沒有去現(xiàn)場,如果讓你向沒有去的同學描繪你唱的歌曲,你會怎么說?(請同學起來說)
我們都知道聲音無形無色,轉(zhuǎn)瞬即逝,如何能用語言把它描繪出來?通過剛才同學們的嘗試,我們發(fā)現(xiàn)這并不容易。那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晚清的劉鶚,他是如何用文字給我們留下一段絕唱的。現(xiàn)在請把書翻到三十二課,繼續(xù)來學習劉鶚的《明湖居聽書》。
。ǘ┪谋狙凶x
1、聽同學朗讀第五自然段,并在聽的過程中,圈畫出聲音的.變化。
。1)初不甚大:演唱開始
。2)越唱越高:演唱發(fā)展
。3)陡然一落:旋律的跌宕
。4)忽又揚起:演唱的高潮
。5)人弦俱靜:演唱的結(jié)束
并繪出聲音的變化示意圖:
2、那么在聲音變化的過程中,它的特征又是怎樣的呢?請你找出正面描寫音樂的句子。
人參果:舒暢 熨斗熨:伏貼
鋼絲:尖細、高亢、有力 登泰山:險、奇、不斷升高
黃山飛蛇:輕快、回環(huán)、多變 東洋煙火:形色兼?zhèn),多姿多?/p>
如花塢春曉,百鳥亂鳴:婉轉(zhuǎn)清脆、多姿多彩
小結(jié):
。1)用感覺設喻
。2)用視覺設喻
。3)用容易體會的聲音設喻
3、同形訓練,活學活用。
在學生情緒高漲時,放一段音樂,讓學生閉目傾聽,然后要求學生仿照課文的手法,先總體上把握音樂,再運用比喻等手法,描寫聽覺。之后,師生共同賞析,有助于提高學生使用視覺、味覺、等感官來描繪聽覺的能力
4、課堂總結(jié)。
王小玉是幸運的,在那個科技手段不發(fā)達的年代里,她遇到了知音聽眾劉鶚,劉鶚將王小玉美妙的說書用他那支生花妙筆寫出來,流傳后世。那賦聲以形、賦聲以色、賦聲以味的風韻讓今天的我們有足夠的空間去想象、去咋舌、去嘆為觀止。但是,通過最后的實踐,我發(fā)現(xiàn),其實你們也有這樣的一支筆,這只筆就在你們的心里。
五、板書設計
用感覺設喻
用視覺設喻
用容易體會的聲音設喻
六、教學反思
本學期我在初一(1)班開了一節(jié)《明湖居聽書》的公開課,現(xiàn)結(jié)合本課的教學實踐作如下反思:
本文結(jié)構(gòu)并不復雜,學生梳理起來并不難。但其中的音樂描寫,才是本文的精彩之筆。本教案刪除一切旁枝,不講通感夸張,略講烘托渲染,將教學重點確定為“對無形音樂的傳神描寫”,擬用一課時完成三項任務:分析文中的音樂描寫方法,欣賞一段音樂,學習描寫音樂。以音樂導入課文,以分析音樂描寫方法為課堂重點,以欣賞品評音樂結(jié)束本課教學。
首先,立足于文章的音樂描寫,作者準確地把握了白妞演唱的節(jié)奏,因此我讓同學們先找出音樂的變化階段,并在黑板上畫出變化圖!俺醪簧醮蟆薄莩拈_始;“ 越唱越高”——演唱的發(fā)展;“陡然一落”——演唱的繼續(xù)發(fā)展;“忽又揚起”——演唱的高超;“人弦俱寂”——演唱的結(jié)束。五個階段,完整地表現(xiàn)了演唱的全過程,這樣就便于同學們整體上把握白妞說書的全局。同時這樣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也讓課堂氣氛活躍了起來。
其次,評析文章的語言,體會作者多角度生動設喻。音樂本是聽覺上的感受,但作者卻通過其他的各種感覺來表現(xiàn)的,化無形為有形,十分生動形象。在整體把握音樂的基礎上,讓學生從更細致地品味語言,感受其說唱的魅力。
最后,將音樂描寫的方法融會貫通到自己的寫作中去。聽節(jié)選的二胡名曲《賽馬》,并用文字描繪你所聽到的音樂。這一環(huán)節(jié)為的就是讓學生能夠?qū)W以致用,所選音樂節(jié)奏感強,變化明顯,便于學生描繪。
當然在授課中也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第一、本課時是第二課時,主要分析第五段。但卻沒有對第一課時的內(nèi)容加以復習,直接分析本段,較為突兀。第二、朗讀不夠。朗讀是學習文言文常用的一種方式。在授課中,雖然有學生的朗讀,但還不夠。第三、在最后描繪音樂的環(huán)節(jié),由于時間關(guān)系,較為倉促,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不夠。同時也沒來得及朗讀同學們寫的語段。
總體來說,這堂課基本上完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課對于欠缺的地方,爭取在以后的教學中逐步改進。
高一語文《明湖居聽書》教案 3
一、 教學目標:
1. 學習本文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的寫法。
2. 體會特殊的比喻——通感在摹寫聲音上的作用。
二、 教學重點:
描寫聲音的幾種方法。
三、 教學方法:
賞析式
四、 教學過程:
。ㄒ唬 導入課文
播放大鼓評書,引出作者。
(二) 簡介作者
劉鶚(1857-1909) ,原名孟鵬,字云摶,后字鐵云,發(fā)表《老殘游記》時署名 “鴻 都百煉生”,江蘇丹徒人,主張儒釋道三教合一,學識博雜,精于考古,在算術(shù)、治河、醫(yī) 道上家學淵源。八國聯(lián)軍攻入北京時因為設平糶局賑濟饑民被逮捕,流放新疆,后病死迪化,時年五十三歲。
。ㄈ 簡介《老殘游記》及四大譴責小說
。ㄋ模┨釂栍懻
1、明湖居聽書,聽誰說書?主人公是誰?
2、白妞出場之前都寫了哪些內(nèi)容?運用了什么寫法?對寫白妞有什么作用?
3、試分析白妞說書的過程,畫出運用了通感的句子。體會其作用。
參考內(nèi)容:
1、明湖居聽書聽白妞和黑妞說書。主人公是白妞。
2、明確:戲園的盛況、琴師的彈奏、黑妞的.演唱、觀眾的議論。寫琴師貌甚丑陋, 開始彈琴琴聲也不動人,最后輪指彈奏,動人心弦,突出輪指彈奏的技藝高超,為后文為白妞出色的伴奏埋下伏筆。
3、寫戲園的盛況是為了什么?
明確:說明濟南掀起白妞熱/ 說唱藝術(shù)雅俗共賞/ 演前嘈雜反襯演中肅靜
4、寫黑妞的外貌是為什么?
明確:寫黑妞是為襯托白妞,又可省去后文寫白妞裝束的文字。
5、如何寫白妞的出場的?
明確:外貌——“秀而不媚,清而不寒”
眼神—— 一顧一盼,鴉雀無聲
6、如何寫白妞說書的?(板書)
說書的過程:“初不甚大”——演唱的起始
“越唱越高”——演唱的發(fā)展
“陡然一落”——旋律的跌宕 正面描寫
“忽又揚起”——演唱的高潮
“人弦俱寂”——演唱的結(jié)束
1、 寫觀眾的反應:感覺妙——伏帖——暢快——暗暗叫絕——屏氣凝
神不敢少動——叫好之聲轟然雷動 側(cè)面描寫
9、如何寫聲音的?
用通感手法,賦聲于形。
用感覺設喻:“五臟六腑,像熨斗熨過”“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
用視覺設喻:“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仿佛由傲來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
用日常生活中易體會的聲音設喻:“花塢春曉,百鳥亂鳴”
。ㄎ澹⒅R平臺
通感的概念:
“在日常經(jīng)驗里,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往往可以打通或交通!
。┳鳂I(yè)布置
1、利用通感手法寫一篇練筆,描寫一段精彩的演出場面或比賽場面。
高一語文《明湖居聽書》教案 4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具體生動的感受和用形象來比喻無形事物,從而使讀者能真切地領(lǐng)略無形事物的美的手法;
2、學習用場面烘托、人物映襯、側(cè)面描寫與正面描寫相結(jié)合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場面烘托和人物映襯
教學難點
用感受和形象來比喻無形的聲音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作者簡介
劉鶚(1857─1909),字鐵云,筆名洪都百煉生,清末丹徒(江蘇鎮(zhèn)江)人。他出身于一個封建官僚的家庭,懂得算學、醫(yī)藥、治河等實際學問,無意于以科舉博取功名。他行醫(yī)于上海,后又棄醫(yī)經(jīng)商,直到資本喪盡才止。1888年黃河決口,他因治河有功,官至候補知府。八國聯(lián)軍入侵北京時,他曾從俄軍處用低價購買太倉糧,賑濟居民,后清廷以私售倉粟罪逮捕他,流放新疆,次年病死于迪化(烏魯木齊)。
二、關(guān)于《老殘游記》
《老殘游記》是劉鶚晚年寫的一部小說,是晚清中譴責小說有影響的作品之一。《老殘游記》借老殘在游歷中所見所聞,對當時吏治的黑暗痛加抨擊,揭露了所謂“不要錢”的“清官”,其實是一些不惜殺民邀功,“急于做大官”的劊子手,在客觀上有助于人們認識整個封建官僚集團的階級本質(zhì),有其進步的一面。但是,作者的基本立場是落后的,甚至是反動的。他維護封建統(tǒng)治,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本質(zhì)缺乏認識,反對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和義和團的反侵略斗爭,在書中明顯的表現(xiàn),由此可見,《老殘游記》是一部瑕瑜互見的書。
《老殘游記》語言清新簡練,對一些人物及自然景物的描寫比較生動、形象,沒有一般的陳詞濫調(diào),跟晚清的同類小說比較,藝術(shù)上的成就是比較卓越的,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也稱贊這部作品“敘景狀物,時有可觀”。
三、關(guān)于本文
《明湖居聽書》節(jié)選自《老殘游記》第二回:“歷山山下古帝遺蹤,明湖湖邊美人絕唱”。作者清末劉鶚,筆名洪都百煉生!独蠚堄斡洝方枰粋不愿做官,奔走江湖行醫(yī)的名士老殘,在游歷途中的所見所聞,揭露了當時的官吏昏庸殘暴的行徑,反映了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也表現(xiàn)了作者反對革命運動,主張維新圖強、科學救國的政治態(tài)度。這部小說刻畫人物、描寫自然景物比較生動形象,在語言運用和再現(xiàn)手法上頗具特色。重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評論這部作品:“敘景狀物,時有可觀”《明湖居聽書》便是“可觀”的一節(jié)。
“明湖居聽書”故事是這樣的:老殘來到濟南府,在高升店住下。第二天上街游玩,見那墻上貼了一張黃紙,居中寫“說鼓書”三個大字,旁邊一行小字是“二十四日明湖居”,不知是什么事情。路上聽得兩個挑擔子的說道:“明日白妞說書,我們可以不必做生意,來聽書罷!庇致牭娩佔永锕衽_上有人說道:“前次白妞說書是你告假的,明兒的書,應該我告假了!币宦沸衼,街談巷議,大半都是這話,心中詫異道:“白妞是何許人?說的又是何等樣書?為甚一紙招貼,便舉國若狂如此?”回到店里向茶房打的此事,茶房介紹劉:這說鼓書,用一面鼓,兩片梨花簡,名叫“梨花大鼓”,演說些前人的故事,本也沒什么稀奇,自從王家出了個白妞、黑妞兩姐妹就不同了。這白妞名叫王小玉,是天生的的出奇人物,十二三歲就學會了說書的本事。他有一副好嗓子,又吸收京劇、昆腔、小調(diào)種種腔調(diào),運用到大鼓書的調(diào)兒里,經(jīng)過二三年的工夫,創(chuàng)造出梨花大鼓的新調(diào),“竟至無論南北高下的人,聽了她唱書,無不神魂顛倒”。明兒下午一點鐘開唱,若上午十點鐘去,便沒了座位,要聽還是早去。老殘聽了茶房的話,也不甚相信,次日九點多鐘便便去明湖居聽書?梢哉f,在節(jié)選的這部分文字之前,作者已在為白妞說書作了鋪墊,那屬“耳聞”;進入課文之后,則屬“目睹”了。
第二課時
這篇課文主要寫白妞高超的歌唱藝術(shù)。為了突出這一中心,在寫演出之前,先寫場內(nèi)熱鬧場面,先寫琴師和黑妞,先寫場中的議論,這些都是為突出白妞說書的高超技藝作烘托和鋪墊的'。然后,作者集中筆力,正面寫白妞說書的高超技藝,最后,寫聽眾的反應,高度評價白妞說書的效果。分別分析如下:
1、明湖居是一個戲園子。
聽書人多: 當官的“撫院”“學院”;做生意的;讀書人。
下午一點鐘才開始,可十點鐘園子已坐滿。
臺上、臺下對比: 空洞無人“一張半桌,兩張椅子,三樣樂器”
熱鬧“高談闊論”“嘁嘁喳喳”
側(cè)寫場內(nèi)熱鬧場面,有力烘托白妞說書的魅力,渲染了氣氛,與白妞出場寂然無聲形成鮮明對照。
2、寫琴師
和黑妞,也是為白妞說書作烘托和鋪墊。
寫琴師用“先抑后揚”的手法,貌甚丑陋,開始彈琴琴聲也不動人,最后輪指彈奏,動人心弦,突出輪指彈奏的高超技藝,為后文替白妞出色地伴奏埋下伏筆。
寫黑妞容貌、服裝,細致說明她樸實、純潔,為后文白妞的容貌、服裝描寫節(jié)省筆墨,以便集中筆力寫演唱,然后突出吐字清晰,行腔婉轉(zhuǎn)的特點,“百變不窮”“以為觀止”。但她的技藝遠不如白妞,因她的調(diào)門兒都是白妞教的。就這樣層層鋪墊,烘云托月,很好發(fā)揮琴師、黑妞的陪襯作用。
3、借觀眾之口議論,將黑妞白妞說書互相比較。
黑妞: 好! 是白妞教的,別人可說得出,別┐
人能學一兩句 ├對比、烘托、先聲奪人
白妞: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無法學到手 ┘
4、白妞說書
一生朗讀,其他學生考慮:
(1)哪些句子寫的特別好(可分組找,看哪個組找的準,找的多。)它抓住白妞說書的什么特點?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2)白妞在說書過程中聲音有哪些變化?
討論后總結(jié):
好的句子有:
“五臟六腑里,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帖,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寫出聽小玉初唱時感受到的妙境,處處伏帖,處處暢快
“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尖細高亢、剛勁有力
“恍如由傲來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婉轉(zhuǎn)回旋
“如一條飛蛇……”——婉轉(zhuǎn)悠揚、急促多變
“像放那東洋煙火……”——多姿多彩,變化無窮
“如花塢春曉,百鳥亂鳴”——婉轉(zhuǎn)清脆、多姿多彩
采用了通感(比喻)的修辭方法。(師生共同回憶通感修辭的運用,并舉例。如“紅杏枝頭春意鬧”、“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光與影有著 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山色也逐漸變得柔嫩,山形也逐漸變得柔和,很有一伸手就觸摸到凝脂似的感覺”、“嗓音油膩得像奶油蛋糕”等。)作者設喻的角度是多方位的,或用感覺,或用視覺,或用聽覺,而同是視覺,有的繪其形,有的點其色,形色兼?zhèn),體現(xiàn)白妞演唱的美妙。
變化主要有五個階段:
初不甚大——起始
越唱越高——發(fā)展
陡然一落——跌宕
忽又揚起——高潮
人弦俱寂——結(jié)束
師總結(jié):描寫虛幻的音樂時,可以寫出音樂變化的幾個階段,并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把聽覺與其他感覺打通,寫出音樂所描繪的意境,聽音樂的感受。
5、“通感”修辭手段的運用。
結(jié)合學生討論內(nèi)容,小結(jié)如下:課文在描寫白妞說書聲腔的變化上頗具特色,突出的是利用“通感”把由聽覺獲得的聲音,轉(zhuǎn)換為用其它感覺器官可感知的具體形象,這樣使讀者能夠利用“通感”功能再將由其它感覺器官獲得的具體形象轉(zhuǎn)換成用聽覺感知的聲音,從而欣賞到白妞那美妙絕倫的演唱。例如:“漸漸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表現(xiàn)聲腔尖細高亢、剛勁有力;“陡然一落,又極力騁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腰里盤旋穿插,頃刻之間,周匝數(shù)遍”,表現(xiàn)聲腔回環(huán)宛轉(zhuǎn),急促甜潤;“忽又揚起,像放那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表現(xiàn)聲腔紛繁奇妙、多彩多姿。要把轉(zhuǎn)瞬即逝,只可意會的聽覺形象,用語言文字準確地傳達給讀者,實屬不易,而作者卻使我們得到滿足。
6、總結(jié)
從本文中我們可以學習到:描寫音樂時,可以借助修辭手法直接描寫音樂變化的階段、聽音樂的感受,也可以通過描寫其他東西
從側(cè)面來襯托。
7、作業(yè)
比較鑒賞《明湖居聽書》與《琵琶行》中的音樂描寫。
高一語文《明湖居聽書》教案 5
初中語文教學大綱要求我們語文教育工作者“引導學生接受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進一步提高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我選擇了《明湖居聽書》,希望能夠貼近二期課改的要求。
一、學情分析
我所教授的五班是特色班的學生,他們思維活躍,愿意接受新事物,但喜看表象,難識本質(zhì);他們對記敘文具備一定的感性認識,但理性認識不足,邏輯思辨能力不強。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明湖居聽書》是語文新教材七年級第一學期第六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單元主題是“技藝超群”。本單元的五篇文章從不同側(cè)面展現(xiàn)了中國民間藝人、能工巧匠神乎其神的技藝,表現(xiàn)了中華民族心靈手巧的特點,這是一筆值得繼承的寶貴財富。
本文雖然選自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的《老殘游記》,但我認為更主要的是從美文的`角度節(jié)選的。本文想象豐富,語言絢爛;大量使用比喻,成功運用映襯,把王小玉說書的魅力傳遞得淋漓盡致,與林嗣環(huán)的《口技》前后呼應,正好是幫助學生整合知識、拓展思維、提高鑒賞能力的良好素材。
2、學習目標
基于對學情和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將本文的學習目標定位為:
1)知識目標
根據(jù)“一課一得”的教學理念,揣摩文中特殊比喻句的作用就是本課的知識目標。
2)能力目標
反復誦讀,自然感悟語言的魅力,體現(xiàn)課堂的“語文味兒”。
3)情感目標
感受傳統(tǒng)說唱藝術(shù)的魅力,激發(fā)對文學音樂藝術(shù)的熱情。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揣摩文中特殊比喻句的作用。
教學難點:
對無形音樂的傳神描寫。
三、說教法和學法
在教學中,依照“歸真、求美、移情”的心理過程,借鑒情景探究教學模式,利用多媒體直觀教學手段,我采用誦讀法、討論法、欣賞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生,讓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協(xié)作學習貫穿教學始終,使課堂煥發(fā)生命的活力。
四、說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促進學生學習的最好的動力。這就要求教師“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利用多媒體,我播放了一段音樂 !澳苷f說聽到音樂的感受嗎?”學生可能往往只能用“優(yōu)美”、“舒服”等話語來描述,于是我就做如下引導:
音樂,是人類心靈的詩章。真正的音樂能打動所有真誠而豐富的心靈。70年代中期,歐洲某樂團為中非一部落的土著居民演奏舒伯特小夜曲。令人驚奇的是,這些幾乎沒有接觸過現(xiàn)代文明的原始部落的居民,居然被感動得如醉如癡!一千一百多年前,當仕途失意的白居易夜聞琵琶語時“江州司馬青衫濕”,那“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慨嘆歷經(jīng)千年而不褪色!我們也被音樂打動著,感染著,激揚著。但,聲音無形無色,轉(zhuǎn)瞬即逝,如何才能把這過耳的美麗留住呢?
通過剛才的嘗試,我們發(fā)現(xiàn)這并不容易。那就讓我們來看晚清的劉鶚,他是怎樣用文字為我們留下一段絕唱的。
2、整體感知
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學生已基本理清了文章的結(jié)構(gòu),明確了第5段正面描寫了王小玉說書,對王小玉說書的魅力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
3、品讀重點語段,賞析語言與音樂的美
請學生散讀第5段,思考:說書可以分為幾個環(huán)節(jié)?
要求學生用文中的原話,鍛煉他們篩選信息的能力。
初不甚大——起始
越唱越高——發(fā)展
陡然一落——跌宕
忽又揚起——高潮
人弦俱寂——結(jié)束
高一語文《明湖居聽書》教案 6
一、說教材
。ㄒ唬┙滩牡牡匚缓妥饔
《明湖居聽書》是職業(yè)高中語文教材第三冊第一單元的講讀課文。它雖是小說選段,但教材的編訂者把它編入了記敘文單元,所以,在教學時,應把它當作記敘文來處理。在整套職高語文教材中,一共安排了5個記敘文單元,前兩冊已經(jīng)學習了三個單元,重點分別是:寫景和狀物,敘事和記人,中心和材料,而本單元的重點則是語言的表達。課文安排在單元的第二課。第一課《我的母親》學生已品味了老舍自然樸素的語言風格,本文則要求學生品味劉鄂華麗絢爛的語言風格,并能運用到自己的表達中去。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ǘ┙虒W目標
1、體會文章華朋絢爛的語言特色。
2、理解運用通感手法描寫音樂的寫法。
3、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鑒賞音樂,描摹音樂的能力。
。ǘ┙虒W重難點。
教學日標1,2是教學重點。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鑒賞音樂,描摹音樂的能力是難點。
二、說教法
在教法上,主要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方法,課堂上盡量做到啟發(fā)到位,盡量讓教師成為主導,學生成為主體,體現(xiàn)“教是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
三、說學法
大綱指出:要貫徹啟發(fā)原則,引導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培養(yǎng)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音樂是容易意會卻難以言傳的事物,所以,描摹音樂是寫作上的難點。為克服學生的畏難心理,在學法指導上,讓學生充分預習,反復體會作者狀無形音樂如在眼前的妙處,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而在課堂上盡量營造出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讓學生真正沉浸在音樂之中。并通過提問、討論、歸納、練習等手法,讓學生水道渠成地掌握鑒賞音樂和描寫音樂的方法。
四、說教材處理。
在教材的處理上,打破從頭講到尾的教材處理方法,采用“中間開花式”,即直接涉入中間兩段描繪白妞說書的兩段文字,進而細致地分析品味語言,用直觀式板書顯示出音樂的變化環(huán)節(jié)并分析其通感的修辭手法。聯(lián)系以往所學的通感知識,包括《荷塘月色》的通感句,使學生加深理解,深刻體會這一修辭手法能狀無形之物如在眼前的妙處。接著用紅花和綠葉的關(guān)系,將文中其它內(nèi)容勾連起來。這樣處理教材,既能突出重點段落,又能使整篇文章渾然一體。
本文安排一課時完成,朗讀課文、字詞等預習丁作放到早自習完成。
五、教學程序
(一)新課導入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造濃郁的藝術(shù)氛圍,小但能把學生帶到作品的意境中去,而且對于激發(fā)學習興趣調(diào)動的積極性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本課教學中,我以音樂導入新課,具體做法是播放音樂《梁山伯與祝英臺》讓學生口頭描述聽后的感受以此導入新課。
。ǘ┬抡n教學
讓學生找出描寫白妞說書的'段落,然后集中分析這一部分,我設計丁如下一些問題,學牛思考討論后做出回答:
1、白妞在說書過程中聲音有哪些變化?作者如何描寫每一個變化?采用了什么修辭于法?突出了聲音的什么特點?
初不甚大,只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五臟六腑里,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采用通感手法,表現(xiàn)聲音的甜潤。
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采用通感手法,表現(xiàn)聲音的尖細、高亢。
陡然一落,又極力騁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盤旋穿插,頃刻之間,周匝數(shù)遍。采用通感手法表現(xiàn)聲音的回環(huán)轉(zhuǎn)折,婉轉(zhuǎn)悠揚。
忽又揚起,像放那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采用通感手法,表現(xiàn)聲音的多姿多彩,變化無窮。
2、這一系列變化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初不甚大—演唱的起始
越唱越高一—演唱的發(fā)展
陡然一落一一一旋律的跌宕
忽又揚起—演唱的高潮
人弦俱寂一—演唱的結(jié)束
3、在演唱過程中聽眾的表現(xiàn)如何?(用書上的語句回答)。為什么要寫聽眾的表現(xiàn)?
屏氣凝神,不敢少動。
表現(xiàn)白妞說書的技藝精湛。
4、根據(jù)以上問題讓學生討論后總結(jié):鑒賞描寫音樂的角度和方法有哪些角度:可以從聲音、意境,感、受角度來寫。
(1)要寫出音樂的表演過程和基本方法
(2)要寫出聽音樂者的感受
(3)要運用通感句來寫。
5、本文除了寫白妞說書的技藝精湛之外作者還寫了哪些內(nèi)容?
戲園盛況,琴師彈琴,黑妞說書,聽眾評議。
6、寫這些內(nèi)容與白妞說書有關(guān)系嗎?為什么?
有這些內(nèi)容是為了烘托白妞說書的它們就像綠葉一樣,把白妞這朵紅花襯托得更加美麗奪目。
對于我所設計的問題前面四個問題,前面四個問題的順解決已經(jīng)突破了教學的重難點,最后兩個問題則是對全文的總體把握。
。ㄈ┻w移訓練
利用十分鐘的時間進行遷移訓練,學以致用讓學生切實把握聲音的描寫方法。具體做法是:老師播放古典樂曲《春江花月夜》讓學生當堂從聲音意境感受=個角度進行描寫重點用通感句描寫聲音。
總之,教學有法,但無定法,關(guān)鍵是要木著提高學生能力素質(zhì)的原則,盡量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盡量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讓他們的所學能夠終生受益。
【高一語文《明湖居聽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語文高一教案12-08
語文高一必修一教案09-28
高一語文必修教案11-24
高一語文教案11-12
人教版高一語文教案11-11
語文高一教案(通用21篇)12-07
高一語文必修四教案11-16
高一語文必修二教案12-15
高一語文教案:師說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