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設想
本文節(jié)選自卡爾·薩根最著名的作品《宇宙》,是一篇講述關于宇宙探索問題的科普說明文,亦是一部大型電視片的解說詞。作者以形象精美的語言向人們展示了宇宙的浩瀚無垠和神秘莫測,激發(fā)人們探索宇宙的強烈欲望。
作為解說詞,作者抓住說明對象,按照空間說明順序,由大尺度空間向小尺度空間逐步推進介紹:從宇宙的整體到星系的組成,再到太陽系,最后回到地球。每部分緊密相連,但又各有側重,各有中心:第一部分介紹宇宙并說明人類探索宇宙的意義;第二部分介紹星系;第三部分介紹恒星;第四部分介紹行星和太陽系;最后回歸到人類的家園——地球。
同時,作者融入了大量的議論與抒情,使文本更具科學意蘊和人文內(nèi)涵,也不斷地表達了對人類世界的思考。探索宇宙的激情和對人類的關懷結合在一起,使這篇文章超出簡單的科學知識介紹層面,升華到更高的精神層面。
因此我決定,教學本文時,首先引導學生初步了解解說詞的基本特點,并以此為線索快速梳理文章結構,明確作者的寫作順序和寫作內(nèi)容;然后跳過淺層次,重點分析探討文章的語言,體會作者在寫作本文時所具有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以激發(fā)學生探求未知世界的興趣。
二、課型
、匍喿x欣賞課。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課文,梳理文章基本知識和結構。
、诜治鎏骄空n。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化被動為主動,自發(fā)自主地探究分析體會,教師則適當引導點撥指導。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①了解解說詞特點,把握說明對象、順序與語言等;
②了解一些宇宙的基本知識。
能力目標:
、袤w會解說詞中議論與抒情相結合的好處;
②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思考,并引發(fā)自己的思考;
德育目標:
、偌ぐl(fā)學生探求未知世界的求知欲和科學精神;
②體會人文精神,培養(yǎng)學生寬廣的胸懷。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解說詞的特點;理解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思考。
難點:理解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思考;體會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
四、教學方法
探究法、討論分析法等
五、教學手段
借助多媒體進行文字圖片投影、flash視頻欣賞
六、課時安排
1課時
七、教學教程
導入:略
(一)解說詞(掌握文體知識)
定義:是一種配合圖畫或實物等的文字說明,使觀眾借助簡單的文字介紹,獲得深刻的認識。 特點:①明確的對象; ②清晰的順序; ③優(yōu)美的語言 „„
(二)積累·整合(體會本文“明確的對象”和“清晰的順序”)
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篩選梳理文中有效信息,初步了解文章內(nèi)容。
明確:
順序:由遠到近,空間順序
作用:①由遠到近,符合攝影技巧;②由整體到局部,清晰自然;③符合宇宙的演化規(guī)律,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 ④„„
(三)感受•鑒賞(體會本文“優(yōu)美的語言”)
學生精讀課文,認真揣摩文章的語言。
明確:①善用比喻,形象生動; ②巧用擬人,形象生動親切;
、酃P帶激情,議論抒情相結合; ④語含哲理,引人思考給人啟迪。
(四)思考•領悟(引導學生從淺層的“解說詞”到深層次的“科學精神”的探究) 思考討論:課文題目是“宇宙的邊疆”,請問宇宙究竟有沒有邊疆?有中心嗎?
明確:宇宙有邊疆是正確的,因為是暫時的;宇宙沒有邊疆也對的,因為是擴張的;人們每探索一步,邊疆就擴大一步;隨著人類的認識發(fā)展而不斷地擴張。
(五)應用•拓展
思考:學完《宇宙的邊疆》,你有哪些感觸與思考?(結合課文,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熱愛家園的情感及必要的憂患意識)
明確:
、儆钪鏌o涯,探索亦無境:繼續(xù)開拓是我們的職責
、谟钪鏌o涯,地球很渺。簮圩o地球,低碳生活,刻不容緩
、塾钪鏌o涯,人類很幸運:熱愛生命,熱愛家園,積極樂觀生活
結束語:略
附:板書
宇宙的邊疆
(電視片《宇宙》的解說詞)
│
隨人類認識
而不斷擴大
清晰的順序 優(yōu)美的語言
│ │
由遠到近空間順序 善用比喻巧用擬人
清晰明了便于把握 筆帶激情語含哲理
學習科學精神,探索宇宙未來